煤矿06Mta技改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354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0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06Mta技改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煤矿06Mta技改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煤矿06Mta技改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煤矿06Mta技改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煤矿06Mta技改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06Mta技改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06Mta技改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保监资证甲第000号 0000000000振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0.6Mt/a技改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iiiiiiiii2008年4月目 录1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1 项目概况11.2项目区概况2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72 监测实施122.1 监测目标与原则122.1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143 监测内容与方法163.1监测内容163.2监测方法与频次193.3监测时段223.4监测点布设234 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244.1 侵蚀单元划分244.2. 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245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285.1 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285.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2、295.3地表扰动面积动态监测305.4 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306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336.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动态监测结果336.2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动态监测结果356.3 运行初期水土流失分析377 结论与建议387.1 水土保持措施评价387.2 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3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1 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 项目概况0000000000振兴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0000000000境内,行政区划隶属0000000000纳林陶亥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0261102213 ,北纬:392329392449 。煤矿由原来的通达煤矿、新光煤矿和一部分

3、扩区整合而成,矿区面积3.7371km2。煤矿地质资源储量为4.47Mt,可采储量3.66Mt,设计生产能力为0.6Mt/a,设计服务年限5.68年。工程设计总投资6550.81万元,方案设计施工期为2007年12月2008年5月。矿区交通以公路为主,汽车运输。矿区位于0000000000原新庙镇西南,距新庙镇约5km,距包府公路约9km。矿井距包神铁路沙圪台集装站约40km,距陕西省大柳塔镇集装站约20km,向北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约60km,交通运输条件比较方便。煤矿工程特性见下表: 表11 工程特性表项 目内 容1.项目名称0000000000振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0.60Mt/a技术改

4、造整合工程2.建设地点0000000000纳林陶亥镇3.建设单位0000000000振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4.工程等级级5.建设性质技改整合工程6.开采境界矿区面积3.7371km2,矿区由7个拐点组成,露天可采储量3.66Mt。7.建设规模设计生产能力0.60Mt/a。8. 开采计划2007年12月正式开工,2008年5月移交生产。9.开采工艺单斗卡车工艺。10.开拓方式移动坑线形式11.排弃工艺单斗卡车工艺。12.煤种及煤质煤层属低灰分、特低硫、低磷、特高热值煤,煤质牌号为不粘煤。13.采煤方法机械法松煤,倾斜分层开采。14.服务年限5.68a,设计年工作日为330天,一日3班,每班8h。

5、15.采掘场(含内排土场)占地面积202.00hm2。16.排土场数量及规模外排土场1处,占地面积12.43hm2。17.工业场地占地0.94hm2。18.道路系统占地4.61hm2。19.通信线路工程利用地方网络。20.进度安排2007年12月2008年5月为建设期,设计规模0.60Mt/a。21.总投资(万元)项目总投资为6550.81万元。1.2项目区概况1.2.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部,地势总体为北部高,南部渐低后形成冲沟,冲沟发育,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部,海拔1290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南部,海拔1190m,最大相对高差100m,般相对高差35m。矿区范围内地形起伏较大,切

6、割剧烈,山顶和山脊多呈浑圆状。区内植被稀少,地形复杂,属荒漠半荒漠地区。受毛乌素沙地影响,区内风积沙广布,沟谷纵横,多为溯源侵蚀,具有典型的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特征。1.2.2水文气象 区内水系不发育,沟谷较深,无常年地表径流,旱季无水,雨季在暴雨过后可形成短暂的洪流,向东流入束会川后,经勃牛川向南汇入陕西省窟野河,最终注入黄河。矿区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炎热,寒暑变化剧烈,风大雨少,蒸发量大。据阿镇气象站30年观测数据,矿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50mm,年最大降水量642.7mm(1967年),年最小降水量100.8mm(1962年),日最大降水量

7、为115.2mm。降水多集中于7、8、9三个月,特点是暴雨多、产流快、强度大。年蒸发量为2297.42883.7mm,是降水量的78倍。多年平均气温为6.2,1月平均气温-11.5,7月平均气温21.8,极端最高气温36.6,极端最低气温-27.9,大于10积温为3500。初霜日一般为每年的9月底,无霜期127天。最大冻土深度1.5m,平均冻土深1.2m,冻结期为10月初至翌年4月底。冬春干旱,大风频繁,风沙危害严重,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全年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20m/s,年平均扬沙日数为44天。1.2.3土壤植被(1)土壤矿区位于鄂尔多斯市高原的东南部。主要被广厚的黄土覆盖,梁峁顶部

8、分布黄土和栗钙土,坡中部多为黄土及黄绵土覆盖,下部及部分阳坡多为流动、半流动沙地。栗钙土、黄绵土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4%,PH值为7.88.7。(2)植被矿区植被属温带南部草原亚带,黄土高原中东部草原亚区。由于历史上的大量开采与畜牧业的强度利用,自然植被几乎破坏无遗,植被稀疏低矮,植物种类比较贫乏,土地趋于沙化。只有在黄土丘陵区坡度较大的坡顶或侵蚀沟壑内残存着少量的自然植被(典型草原)的痕迹。同时受非地带性生态环境的影响,植物种类单一。其地带性植被为典型草原。植被平均盖度25%,最低10%左右,最高50%,群落高度多在10cm以下,个别群落高度达60cm。区域内植被类型单一,群落结构简单

9、,主要植物有: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百里香、艾蒿、本氏针茅、短花针茅、白草、达乌里胡枝子、沙葱、沙蓬、柠条锦鸡儿及蒿类等。乔木树种主要有:油松、杨树、柳树、榆树等;灌木主要有:柠条、沙棘、沙柳等;人工牧草品种主要有草木樨、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等。1.2.4项目区所在地社会经济情况及土地利用情况0000000000振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行政区划隶属于0000000000纳林陶亥镇管辖。项目建设区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牧业次之。居民居住分散,居民点多分布于沟谷低凹处。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资源的开发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本煤矿开采多年,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生产、生活设施,水、电设施齐全。煤矿属000

10、0000000纳林陶亥镇所辖,土地利用情况主要有农地、林地、草地、水域、裸地、裸岩石砾地、未利用地及其它等。本矿区全部为荒草地,植被盖度较低。1.2.5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1、水土流失现状(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矿区属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 表12 矿区所在旗土地利用现状表(2)水土流失现状项目所在旗水土流失现状根据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的结果,工程建设区所在地0000000000水土流失形式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1.5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23.49%,

11、风力侵蚀占总面积的68.08%,侵蚀模数100015000 t/km2a。0000000000水土流失现状见表13。表13 0000000000水土流失现状表 振兴煤矿水土流失现状振兴煤矿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地带,为侵蚀构造高原侵蚀区,井田被第四系风沙覆盖,呈现风沙地貌景观。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90-96),矿区所属土壤侵蚀类型为内蒙古高原草原风蚀水蚀区,土壤允许流失量为1000t/km2a。依据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结合矿区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确定矿区现状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风力侵蚀为辅;土壤水力侵蚀模数为6000t/km2a,属强度侵蚀,风力侵蚀模数20

12、00t/km2a,属中度侵蚀,矿区属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2、水土保持现状及治理经验(1)水土保持治理成果 矿区位于黄河流域的0000000000。0000000000生态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旗完成人工造林14300hm2,飞播造林10800hm2,人工种草10000hm2,围封草牧场和幼林地12000hm2,育苗220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00hm2,落实森林管护面积111333hm2。(2)主要治理经验A工程措施:坡面治理工程有水平沟、鱼鳞坑、蓄水型沟头防护,防护设计标准为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产生的径流量。由于该地区降雨量较少,因此鱼鳞坑可以起到较好的水土流失防

13、治效果。B植物措施:适应本地区生长的树种有新疆杨、油松、沙棘、柠条、樟子松等,适合当地的草种有冰草、披碱草、羊草、草地早熟禾等。场区主要绿化树种采用新疆杨、油松、沙棘、柠条等,花卉主要有玫瑰、黄刺玫等。C封禁治理:0000000000年降雨量不足400mm,特别是近年来连续干旱,造林种草成活率普遍降低。对难治理区实施封禁,收到了投资小、见效快的成效。1.3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1.3.1 水土流失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振兴煤矿技改整合工程在建设及生产过程中,由于采掘场开挖、外排土场堆土、工业场地改扩建、新修运输道路等施工活动,对原地貌及地表植被进行了扰动和破坏,降低或丧失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加剧了区

14、域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根据实地调查和对气象因素的分析,影响矿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植被、下垫面物质组成等;人为因素主要为矿区煤炭生产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矿区开发建设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比较复杂,有点状影响(排土场),也有线性影响(运煤道路)。包括开挖、碾压、堆填、修路等,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体结构,打破了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诱发和加速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是造成现代土壤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这种人类在短时间内引发的现代加速侵蚀具有以下特点:自然条件下易于产生水土流失,矿区年降水量350mm,而且7080%集中在79月,降雨强度大,常以暴雨形式出现,使地面雨水来不及下

15、渗,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力侵蚀。矿区冬春季节风大,以西北风为主,全年多风,平均风速2.3m/s,大风多集中于5月,年均大风日数1030天,大风频繁是造成风蚀的主导外力因素。1.3.1.1 自然因素包括降雨、地形地貌、坡度坡向、土壤、风、地表植被覆盖度、地质条件等,主要因素有降雨、风、土壤、地表植被。风:风是产生风蚀的主要外营力,其大小直接影响下垫面物质的运动和搬运过程,进而影响该地区风力侵蚀的强度。振兴煤矿所在地属典型的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冬两季多风沙,年平均风速为2.3m/s,最大风速为20m/s,以西北风为主。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裸露地表及疏松的土壤在大风作用下将会产生较大的风力侵

16、蚀。降雨:降雨强度是产生水力侵蚀最主要的外营力。除雨滴击溅对地表产生破坏外,超渗降雨在地表汇集产生地表径流,在重力作用下流动产生水土流失。矿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350mm,从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上看,大多数降雨集中在7、8、9月份。短历时、大强度的降雨过程容易使工程土建施工期裸露地表及土料堆放地产生较强的水力侵蚀。土壤:土壤既是抗蚀因子又是侵蚀因子。当其它侵蚀外营力如风力、降雨等因素一定时,土壤的抗蚀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土壤颗粒质量越小、沙性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抗风蚀的能力越小,反之则越大。1.3.1.2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即工程建设期各种施工活动,如施工区场地平整、人工开挖回填、

17、建筑材料堆放、施工机械碾压和人工践踏等,扰动地表造成植被防护能力和土壤抗蚀能力降低或丧失,引发或加剧水土流失。1.3.2 水土流失类型及分布振兴露天矿工程水土流失有以下特点:以水蚀为主,间有季节性风蚀;不同的防治分区其水土流失存在显著差异;排土场的排弃物质组成不均一,水力、风力、重力侵蚀形式多样;水土流失分布表现为分散型。矿区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类型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重力侵蚀。采掘场区为水、风侵蚀和重力侵蚀,排土场区为风水复合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间有季节性风力侵蚀;其它设施施工区以水力侵蚀为主。(1)外排土场风、水复合侵蚀区外排土场是人为形成的台阶式塔状巨大岩土松散堆积体,土壤结构、植被、地

18、形地貌和组成物质同原地貌迥然不同,因此成为矿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地。外排土场因其特殊的物质组成和存在形态,植被覆盖度小,排土场平台在秋冬、春季主要以风蚀为主,在夏季还易遭受水蚀,以击溅、层次面蚀和沉陷侵蚀为主;排土场边坡主要以沟蚀和重力侵蚀为主并间有风蚀,易发生泻溜与土沙流泻、坡面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 (2)采掘场风、水侵蚀及重力侵蚀区 当采掘场剥离上覆地层过程中,形成面积较大的松散裸露面。进入运行阶段后,则形成低于周边原地貌几十米的巨大采坑。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主要发生在采掘场边坡和工作平台上,以内部搬移和沉积为主,其水土流失主要存在于内部。采掘场周边被开挖切断的原地面汇水沟系仍可能将外部

19、大量径流汇入采掘场,这对采掘场的危害比本身的径流要大得多。采掘场由于低于原地面,经常处于逆温和内部环流状态,以扬尘为主,风蚀比原地面要小。(3)辅助生产区以风蚀和扬尘为主辅助生产区所处地段地势较为平坦,草场植被覆盖度约为3050%,原地貌以轻、微度风力侵蚀为主。施工期由于平整场地、建筑挖方和临时堆土,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基建工程结束后,以建筑物、设备及材料占压土地和硬化为主,在原煤的储存、运输、装卸以及机械设备的维修等过程中主要造成扬尘和风蚀。(4)线性工程区水风复合侵蚀新建的运输道路、供排水管线和输电线路,由于工程施工期为2007年12月2008年4月份,因此,施工期的土壤侵蚀形式表现为风

20、水复合侵蚀。2 监测实施2.1 监测目标与原则2.1.1 监测目标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宏观目标就是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支持。具体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来规范建设活动,特别是弃土、弃渣行为,督促建设单位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各项防治措施;二是通过对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掌握水土流失的特点、分布、规模,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和实施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服务;三是评价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检验水土保持防治工程技术合理性及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学性,为项目竣工验收和水土保持设施运行管理提供服务。下表是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表2-1 矿区水土流失

21、防治目标项目设计水平年综合目标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线性工程区扰动土地治理率(%)95959595水土流失治理程度(%)90909090土壤流失控制比1.51.51.51.5拦渣率(%)98989898林草覆盖率(%)30303030植被恢复系数(%)979797972.1.1 监测原则考虑到该监测项目的工作安排和实施水土保持工程的客观情况,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0000000000振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0.60Mt/a技术改造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以及工程建设中对原地貌的影响、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和水土流失的特征,确定如下监测原则:(1)全面调查与重点

22、观测相结合全面调查即对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而言,包括原地貌水土流失情况、施工过程中新增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布局和效果等进行全面调查。重点观测指选择能够代表整个矿区扰动区域的水土流失类型和强度的分区设地面观测设施,连续监测水土流失变化、水土保持工程及其效益。对于本工程来讲重点监测采掘场、外排土场和工业场地。(2)监测分区和监测指标相对应依据防治责任分区划分成4个监测分区,即采掘场、外排土场、辅助生产区和线性工程区。根据监测分区水土流失及防治特点,确定相应的代表性强的监测指标。(3)监测指标与监测方法及频率相对应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结合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确定本工程的监测内容,继而划分

23、具体观测指标。针对每一个具体的观测指标,确定一套有效监测方法和合理的观测频率,使得数据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4)地面观测、调查与巡查相结合通过地面观测、实地勘察和施工场地巡查等监测手段对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工程进行全方位监测,获得较为全面的监测数据,以对项目建设期防治责任范围内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全面、准备地评价。(5)固定观测与临时观测相结合在项目区各防治责任范围内,具备布设条件的分区内选择有代表性、可比性的区域布设地面定位观测点,对于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和时效性不便于布设地面定位观测设施的工程建设区及扰动区,设置临时观测点进行阶段观测,汇总、整合后进行分析、评价。2.1

24、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2007年12月,iiiiiiiii在接受0000000000振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承担的煤矿建设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监测项目后,双方正式签订0000000000振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0.60Mt/a技改整合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监测合同,市水保监测总站及时成立了监测工作组,进驻项目建设区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监测工作。监测组按照0000000000振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0.60Mt/a技术改造整合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以下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和任务要求,于2007年12月,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煤矿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分区原地貌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25、进行了实地勘查和收集资料。依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水土保持监测部分,结合煤矿生产实际,划分为不同监测时段,布设风蚀、水蚀地面观测点和临时观测点,采取实地调查、地面观测和场地巡查相结合等监测方法,对煤矿建设各区域水土流失、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防治效益进行全面监测。水蚀、风蚀监测在布点的过程中,项目组对现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总体评价,并收集了区域内近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布点后,监测人员进行实时监测,并于各项监测工作全部结束后,及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综合分析,在综合评价整个建设期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变化情况、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情况及其效益的基础上,编制了0000000000振兴煤

26、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0.6Mt/a技改整合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书,报送工程建设单位和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为该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运行管理、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3 监测内容与方法3.1监测内容根据水利部行业标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内容。(1)水土流失状况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对土地的扰动面积,对地貌、土壤结构、植被的损坏,对挖方、填方数量及占地面积,弃土(石渣)量及占地面积等,即对各监测单元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程度及其流失量情况,施工地段土地平整、管沟开挖、堆土、路基填筑过程中水土流失强度及流失量的监测;与此同时,定期对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地形

27、坡度、植被盖度、风速、降雨强度、历时等进行监测。(2)水土流失危害监测主要包括工程建设过程中和植被恢复期的水土流失面积、分布、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以及对下游和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危害情况等。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初期在雨季、大风扬沙季节监测水土流失程度的发展和水土流失对河道水体以及对沿河生态敏感地带的影响等。风蚀危害重点监测剥蚀土层厚度、植被变化情况、土壤肥力、土地占用及退化情况等;水蚀危害重点监测水蚀程度发展、土地占用情况和退化面积等;重力侵蚀诱发情况、关健地貌部位径流量、已有水土保持工程损坏情况、地貌改变情况等。(3)项目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效果监测主要包括水土保持防

28、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及覆盖率;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同时通过监测,确定工程建设损坏水保设施面积、扰动地表面积、工程防治责任范围面积、工程建设区面积、直接影响区面积、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防治责任范围内可绿化面积、已采取的植物措施面积等。(4)围绕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内容监测为本工程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提供直接的数据支持和依据,监测结果应计算出工程的扰动土地治理率、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水土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植被恢复系数和植被覆盖率等6项防治目标的达到值。 扰动土地治理率根据实地调查及设计资料分析,按防治区统计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面积、永久建筑

29、面积、水面面积及扰动地表面积,分别计算各区域的扰动土地治理率。 水土流失治理度根据实地调查及设计资料分析,按防治区统计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用水土保持防治措施面积相除,得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水土流失控制比根据定位监测的风蚀量和水蚀量分析计算各防治区的土壤侵蚀量,计算各区域的水土流失控制比,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该工程项目的水土流失控制比。 拦渣率根据调查、定点观测及统计分析,计算出弃渣堆放点的弃渣流失量,用弃渣量减去弃渣流失量即为拦渣量,算出该弃渣堆放点的拦渣率,同样采用加权平均法最后算得该项目的拦渣率。 植被恢复系数根据调查、量测统计出实施植物措施面积及可以采取植物措施的面积,算得植被恢复系数

30、。 林草覆盖率用已实施的植物措施面积与建设区面积相除,求得林草覆盖率。3.1.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又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在施工阶段及项目运行阶段保持不变,临时占地面积及直接影响区的面积随着工程进展发生变化。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测临时占地和直接影响区的面积确定施工及其防治责任范围面积。3.1.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 主要监测工程建设产生的弃土、弃渣堆放地点、面积、数量及煤矿在堆放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护措施、弃土弃渣在建设期所造成的破坏、环境污染、煤矿在建设期末对弃土弃渣所采取的处理措施等。本工程设

31、计中弃土全部运至外排土场,无弃渣,所以不做弃土弃渣监测。3.1.1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主要包括施工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扰动原地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及其分布情况和产生的弃土弃渣量及其堆置状况暨占地面积两个方面内容,其重点是弃土弃渣监测。3.1.4 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针对不同防治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多点位、多频次监测,经综合分析得出不同防治类型区域的侵蚀强度及水土流失量。监测降水、风沙危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及面积,监测破坏土地资源、破坏水保设施、地表植被等数量、面积及对生态大环境的影响。3.2监测方法与频次根据水利部行业标准水土保持

32、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结合本项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力求经济、适用和可操作性。监测方法采用定点观测和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监测点根据监测内容、要求,布设监测小区,定时观测和采样分析,获取监测数据,同时在监测点周边选择一对比小区平行观察,来验证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及设计的合理性。3.2.1 调查监测的具体方法、频次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用分区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1:5000以下地形图及其它测定工具等,按照不同防治区域和工程测定其基本特征。填表记录各个水土流失防治区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堆土堆渣和开挖面坡长、坡度等)及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主体工程中的各项水

33、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对地形、地貌的变化情况,建设项目占用土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工程挖方、填方数量,排弃土石渣数量及堆放面积等项目的监测,结合设计资料采用实地调查法进行;评价工程建设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采用实地调查法,并结合实地量测等方法进行;对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林草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及拦渣、蓄水、保土效果等项目监测采用实地样方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监测频次:根据不同的施工时序、监测内容分别确定。在施工准备前首先对拟扰动区域进行一次本底调查,详细记录各区域的基本情况,在施工前后进行1次全面的调查监测,在

34、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实施后,每年春、秋季各调查1次。3.2.2 定位监测的具体方法、频次对不同防治类型区(地表扰动类型)侵蚀强度的监测,采用地面观测方法,如插钎法、侵蚀沟样方测量法、简易径流小区法等,并以插钎法(桩钉法)、简易径流小区法、降尘缸与集沙仪相结合的方法为主。同时采用自记雨量计和雨量筒观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定位监测方法:对水土流失量变化、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植被生长状况、林草覆盖度采用定位观测的监测方法进行。风蚀监测(包括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紧实度监测):对风蚀强度的监测按前述监测点位的小区布设,采用测钎法,同时测定土壤含水量及植被覆盖度等。定位测钎法:每15天量取插钎离地面的高度变化,并算得

35、土壤风蚀量。土壤含水量采用土壤物理学方法,与风蚀强度观测同步进行。在选定的每个观测点,沿主风方向每隔1m布置1个,每组布置10个测钎,共布设3组30个,每刮一次大风后,观测一次风蚀(积)数量。同时设置风速风向自记仪,记录每天的地面风速,大风出现的时间、频次,整理统计监测年内各级起沙风的历时。同时收集气象站的平均起沙风速、大风日数、频次等。水蚀监测:采用简易水土流失观测法沟槽法进行水蚀监测。对选择的重点监测地区边坡水蚀采用简易坡面量测,量测坡面形成初期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容重等,每次降雨或多次降雨后侵蚀沟的体积。具体是在监测重点地段对一定面积内(实测样方面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为100

36、m2)的侵蚀沟数量、深度、宽度、长度进行量算,同时测量坡面的面蚀,通过边坡沟蚀结合面蚀,确定边坡的土壤水蚀量。植被覆盖率:采用测定典型样方的方法进行监测。草本样方为1m1m,灌木样方为5m5m,每一样方重复3次,记录林草生长情况、成活率、植被恢复情况及植被覆盖率等。定位监测频次:通过布设监测小区进行风蚀量和水蚀量定位监测。风蚀监测采用插钎法,水蚀采用沟槽法。风蚀监测全年进行,观测期初和期末各监测一次,每次起沙风(风力达到5m/s以上)后加测1次;水蚀监测主要安排在7、8月份,雨季期初、期末各测1次,大雨(10分钟降雨量5mm、24小时降雨量25mm)后加测1次。3.2.3 临时监测方法即对临时

37、防护措施的监测,运煤道路、大风天裸露施工面是否按时洒水抑尘;是否严格控制施工便道宽度;建筑垃圾是否乱堆乱放、临时堆土是否有拦挡措施等。应不定期的进行全线踏勘,若发现较大的扰动类型的变化(如新出现堆渣或堆渣消失、开挖面采取了措施等)或流失现象,及时监测记录。3.2.4巡查监测的具体方法巡查是指定期采取线路调查或全面调查,采用GPS 定位仪、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对项目区防治责任范围内地表扰动类型和面积、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等)进行监测记录。场地巡查是水土保持监测中的一种特殊方法。如临时堆土场的时间可能较短,来不及观测,土料已经运走;不断变化的弃渣场因各种原因

38、造成水土流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施工场地的变化等,定位监测有时是十分困难的,常采用场地巡查。场地巡查一般的重点是:场区内临时弃渣堆放点及弃渣场弃渣情况。3.3监测时段本工程属于建设生产类项目,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监测时段应分为建设期和运行期。结合本工程具体情况和所在区域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确定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为主体工程建设期,即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共4个月。3.4监测点布设 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要求,根据主体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特点、施工中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以及矿区原有水土流失类型、强度等,确定本项工程水土保持

39、治理的重点监测地段为采掘场、外排土场和工业场地。各防治分区的监测点位布设详见表3-1。表3-1 观测点位布设、时段及频率情况表监测时段监测区域监测点位监测内容监测频次建设期(20072008年)外排土场边坡(1处)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植被面积及程度;风蚀、水蚀分布及侵蚀量;挖方、填方量;排土场的排弃数量、排弃高度、边坡稳定情况及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植被面积及程度,土建施工期前、中、末各1次;风蚀、水蚀分布及侵蚀量监测,风蚀在春季3-5月份测一次,大风天后增测1次;水蚀在雨季6-9月份测一次,大风(风速6m/s)、大雨天(24小时降雨量25mm或10分钟降雨量5mm、30分钟降雨量10mm

40、)后增测1次;排土场,排弃数量、排弃高度、边坡情况及占地面积等监测,施工期前、中、末各1次。平台(1处)采掘场边坡(1处)工业场地基础开挖临时堆土区(1处)储煤场平台(1处)运输道路边坡(1处)输电线路边坡(1处)4 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4.1 侵蚀单元划分根据0000000000振兴煤矿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可以将施工期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原地貌、扰动地表(各施工地段)和实施防治措施的地表(构筑物及防治措施等)三大类侵蚀单元。在施工期原地貌占比例较高,随着工程进展,扰动地表的面积逐渐增大,原地貌所占比例逐渐减小;最终原地貌被扰动地表和防治措施地表取代,随着防治措施逐渐实施,实施防

41、治措施的地表比例增大。4.2. 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4.2.1 原地貌侵蚀模数通过外业调查,参考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的原地貌侵蚀模数,结合原地貌、植被、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基础因子现状,得出原地貌水力、风力侵蚀强度属于强度侵蚀、中度侵蚀,矿区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见下表:表4-1 工程建设区原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4.2.2 各扰动地表类型侵蚀模数为了客观地反映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对建设项目的地表扰动进行适当的分类。施工过程中对地表的扰动一般主要表现为弃土弃渣、开挖面、建筑物、施工平台等。堆渣、开挖面、平台等具有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根据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振兴煤矿技改整合工程的工程特点,在实地调查的基

42、础上,依照同一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和流失强度基本一致、不同扰动类型的流失特点和流失强度明显不同的原则,振兴煤矿地表扰动类型分类情况如表4-2: 表4-2 振兴煤矿地表扰动类型分类表 对工业场区临时堆土场的侵蚀沟作现场样方调查,边坡土壤水蚀量采用体积法进行估算,侵蚀量VE =ahln,=土容重(t/m3),此处取=1.35t/m3;a-侵蚀沟平均宽(cm);h-侵蚀沟平均深(cm);l-侵蚀沟平均长(cm);n-侵蚀沟条数;b-侵蚀沟底宽;c-侵蚀沟上口宽;侵蚀模数=侵蚀量/(侵蚀年限投影面积)。根据监测值,可确定工业场区扰动后水力侵蚀模数约为7400t/km2a。 监测小组在2007年12月在工

43、业场区布置风蚀试验观测小区:平整出15m6m的观测小区,内设9个测钎,呈“品”字型布置。确定工业场区扰动后风力侵蚀模数约为4000t/km2a。煤矿所在地区土壤侵蚀形式主要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所以取工业场区总的土壤侵蚀模数为11400t/km2a,具体监测结果详见表4-3。表4-3 地表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表项目分区地表扰动面积 (hm2)水蚀模数 (t/kma)风蚀模数 (t/kma)土壤侵蚀模数 (t/kma)采掘场6.528000500013000外排土场9.129000550014500 工业场区1.337400400011400储煤场0.768500550014000运输道路0.56

44、8000550013500输电线路1.26500350010000合 计19.494.2.3 防治措施实施后的侵蚀模数工业场区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初步发挥作用后,根据监测数据,可得各监测分区土壤侵蚀模数,见表4-4。表4-4 防治措施实施后土壤侵蚀模数表项目分区流失面积 (hm2)水蚀模数 (t/kma)风蚀模数 (t/kma)土壤侵蚀模数 (t/kma)采掘场6.52300015004500外排土场9.12350025006000 工业场区1.33300016004600储煤场0.76300025005500运输道路0.56250020004500输电线路1.2250020004500合 计19

45、.49表4-5 建设期煤矿土壤侵蚀模数变化表5 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5.1 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5.1.1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煤矿技改整合工程确定的建设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58.8hm2,其中项目建设区53.34hm2(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直接影响区5.46hm2,详见表5-1。 表5-1 方案设计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表 单位:hm25.1.2 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利用GPS及其它常规测量工具测定,建设期末0000000000振兴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煤矿(0.6Mt/a)技改整合工程占地面积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面积相比,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实际发生的防治责任范围为19.93hm2,较方案值58.8hm2为小。建设期末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见表5-2。表5-2 项目建设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表区 域建设期建设区直接影响区合 计占地类型生产区外排土场6.5206.52草地采掘场9.1209.12草地小 计15.64015.64辅助生产区工业场地0.410.41草地地面生产系统及储煤场0.7600.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