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发展史_图文.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1617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发展史_图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电信发展史_图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电信发展史_图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电信发展史_图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电信发展史_图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信发展史_图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发展史_图文.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通信简史许海峰2016.3,最早的通信线路,1871年,英国、俄罗斯、丹麦敷设的香港至上海、长崎至上海的水线,全长2237海里。于1871年4月,违反清政府不得登陆的规定,由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秘密从海上将海缆引出,沿扬子江、黄浦江敷设到上海市内登陆,并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于1871年6月3日开始通报。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事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拟定了修建电报线路的方案,并派电报学堂学生苏汝灼、陈平国等专司其事。先由旗后(即今高雄)造至府城(即今台南)。负责工程的是武官沈国光。于1877年8月开工,同

2、年10月11日完工,全线长95华里。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自己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开创了中国电信的新篇章。1879年,李鸿章在其所辖范围内修建大沽(炮台)、北塘(炮台)至天津,以及从天津兵工厂至李鸿章衙门的电报线路。这是中国大陆上自主建设的第一条军用电报线路。1881年,从上海、天津两端同时开工,至12月24日,全长3075华里的津沪电报线路全线竣工。1881年12月28日正式开放营业,收发公私电报,全线在紫竹林、大沽口、清江浦、济宁、镇江、苏州、上海七处设立了电报分局。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长途公众电报线路。1887年,在当时的台湾巡抚刘铭传的主持下,花费重金敷设了长达433里的福州至台湾的

3、电报水线-闽台海缆,于1887年竣工。它使台湾与大陆联通一气,对台湾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海底电缆。,中文电报编码,1873年,法国驻华人员威基杰(SAViguer)参照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方法,挑选了常用汉字6800多个,编成了第一部汉字电码本,名为电报新书。后由我国的郑观应将其改编成为中国电报新编。这是中国最早的汉字电码本。,最早的电话,1882年,1882年2月21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上海开通了第一个人工电话交换所。当时有用户二十多家,每个话机年租金为银元150元。1889年,当时在安徽主管安庆电报业务的彭名保设计制造成我国第一部电话机,取名为传声器,通话距离最远可

4、达300华里。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以后苏州、武汉、广州、北京、天津、上海、太原、沈阳等城市,在1900年到1906年之间也先后自行开办了市内电话局。使用的都是磁石式电话交换机。1901年,丹麦人濮尔生趁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机,在天津私设电话所,称为电铃公司。1901年,该公司将电话线从天津伸展到北京,在北京城内私设电话,发展市内用户不到百户,都是使馆、衙署等。并开通了北京和天津之间的长途电话。,最早的无线电通信,1899年,我国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的地区是广州。早在1899年,就在广州督署、马口、前山、威远等要塞以及广海、宝壁、龙骧、江大、江巩等江防军舰上设立无线电报机。1

5、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1908年,英商在上海英租界的汇中旅馆私设了一部无线电台,与海上船舶通报。后由清政府收买,移装到上海电报总局内,这是上海地区最早的无线电台。1911年,德商西门子德律风公司向清政府申请,要求在北京、南京设立无线电报机,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试验。电台分设在北京东便门和南京狮子山,通报试验结果良好。辛亥革命时,南北有线电通信阻断,南北通信就靠这两地的试验电台沟通。,最早的通信人才培养,1875年,福建巡抚丁日昌积极倡导创办电报。1875年在福建船政学堂附设了电报学堂,培训电报技术

6、人员。这是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派盛宣怀为总办。并在天津设立电报学堂,聘请丹麦人博尔森和克利钦生为教师,委托大北电报公司向国外订购电信器材,为建设津沪电报线路作准备。1905年,7月,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他还托葛拉斯代购马可尼猝灭火花式无线电机,在南苑、保定、天津等处行营及部分军舰上装用,用无线电进行相互联系。1913年8月,交通部传习所设有线电工程班和高等电气工程班,分习有线电、无线电各项工程。同年,北京设立邮电学校。设高等班(二年毕业)和中等班(一年毕业)。1919年4月增设电话专修班(入学学生以国内外大专学

7、校电机科毕业生为限),招收学员20名。成立北京无线电报局,装设5千瓦无线电发报机,地址在东便门外。,新中国的通信,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经由苏联转接通往东欧各国的国际电话电路也陆续开通。1950年6月,开始建设的北京国际电台的中央收信台和中央发信台,于1951年相继竣工。这是新中国第一个重点通信建设工程。1952年9月10日,北京至上海的相片传真业务开放。9月24日,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相片传真业务开放。我国首次开通明线十二路载波电话电路。1952年9月30日,第一套明线12路载波机(J2)装机,开通北京至石家庄的载波电路。1954年,研

8、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56年,上海试制成功55型电传打字电报机 我国第一次开放会议电话业务 1956年2月28日,北京长途电话局开放会议电话业务。首次会议电话会议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十省市电话会议。1958年,上海试制成功第一部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第一套国产明线12路载波电话机研制成功 1959年,第一套60路长途电缆载波电话机研制成功,北京与莫斯科之间开通国际用户电报业务,1月20日正式开放 北京市内电话开始由五位号码向六位号码过渡,新中国的通信,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4年,北京至石家庄74高频电缆60路载波试验段建成,开始试通电报、电话业务。开始

9、研制晶体管载波电话机 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1967年,电子式中文译码机样机试制成功,在上海安装试用 1970年,960路微波通信系统型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2年,北京开始建设地球站一号站,1973年建成投产。1974年,北京卫星地球站二号站建成投产,通信容量为132条话路和一条双向彩色电视。通过印度洋上空的国际通信卫星与亚非各国和地区开通直达电路。-研制成功石英光纤。1978年,120路脉码调制系统通过鉴定。-研制成功多模光纤光缆。1980年,64路自动转报系统(DJ5-131型)研制成功,现代通信技

10、术的开始,1982年,首次在市内电话局间使用短波长局间中继光纤通信系统。-256线程控用户电报自动交换系统研制成功并投户使用。-我国自行设计的8频道公用移动电话系统在上海投入运营。1983年9月16日,上海用150MHz频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模拟寻呼系统。-4380路中同轴电缆载波系统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鉴定。1984年4月8日,我国的DFH-2(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定点高度为35786公里,4月16日定点于东经125E赤道上空。通过该星进行了电视传输、声音广播、电话传送等试验。我国开始在长途通信线路上使用单模光纤,进入了第三代光纤通信系统。1984年5月1日,广州用150MHz频

11、段开通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寻呼系统。程控中文电报译码机通过鉴定并推广使用。首次具备国际直拨功能的编码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HJ09型)研制成功。1985年,上海贝尔公司组装第一批S-1240程控交换机,广州与香港、深圳、珠海开通电子邮件。深圳发行了我国第一套电话卡,共3枚,面值87元。我国正式经国际卫星组织的C频段全球波束转发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北京至南极无线电话通话成功。这是我国电信史上最远距离的短波通信。1986年,7月1日,以北京为中心的国内卫星通信网建成投产。2日,我国第二颗实用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第一台局用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DS-2000)研制成功。1987年,第一个长距离架空光缆通信

12、系统(34Mbs)在武汉至荆州、沙市间试通。,现代通信技术的开始,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此为中国人使用因特网之始。1987年11月,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首批用户有700个。-我国第一个160人工信息台在上海投入使用。1988年,第一个实用单模光纤通信系统(34Kbs)在扬州、高邮之间开通,全长为75公里。北京高能物理所成为我国最早使用因特网的单位。它利用因特网实现了与欧洲及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1988年3月27日,我国分别发射了实用通信卫星。1988年5月9日,北京、波恩国际卫星数字式电视会议系统试通。1989年,第一条1920路(140Mb

13、s)单模长途干线在合肥、芜湖间建成开通 1989年5月,我国的第一个公用分组交换网通过鉴定,并于11月正式投产使用。1989年6月,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首先实现了移动电话自动漫游。1990年7月,上海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800MC集群调度移动通信系统。140Mb/s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研制成功。,现代通信技术的开始,1991年,一万门程控数字市内电话交换机通过鉴定。1920路(6GHz)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和一点对多点微波通信设备通过鉴定。1991年3月,第一个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的模型网在北京完成联网试验,并于通过了技术鉴定。622Mbs光纤通信数字复用设备(五次群复用设备)研制成功,3月

14、通过了技术鉴定。1991年11月15日,上海首先在150MHz频段上开通汉字寻呼系统。1992年7月,我国第一个168自动声讯台在广东省南海开通。1993年9月19日,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于在浙江省嘉兴市首先开通 1994年10月,我国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容量为5万门。1998年5月15日,北京电信长城CDMA网商用试验网-133网,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投入试验。1999年1月14日,我国第一条开通在国家一级干线上的,传输速率为82.5Gbs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通过了信息产业部鉴定,使原来光纤的通信容量扩大了8倍。,通信技术的演进,中国电信产业重组历史,

15、邮电部成立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成立,朱学范为第一任邮电部部长;联通成立 1994年,为了效仿英国双寡头竞争的局面,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但主要还是经营寻呼业务;信息产业部成立 1998年3月,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基础上组建了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为随后一系列的电信产业改革奠定了最基本的体制基础;中国移动成立 1999年2月14日,国务院批准中国电信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的要求,信息产业部决定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000年4月20日正式成立;中国电信南北拆分 2001年11月,国务院批准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固定电信企业进行

16、重组整合,决定组建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2002年5月16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挂牌成立;拆分中国联通 2008年4月4日以后,中国移动将与中国铁通合并,运营TD-SCDMA网络,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C网合并运营CDMA2000,而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G网合并运营WCDMA,三家新运营商同时也获得全业务牌照。2014年7月15日,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不列入央企序列),注册资本100亿元,中国移动副总裁刘爱力出任铁塔公司董事长,中国联通副总裁佟吉禄出任总经理,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张继平出任监事长。2014年09月11日“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

17、公司”进行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正式更名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产业重组历史,中国联通基础业务知识,联通基础业务,移动网业务,固定网业务,衍生业务,互联网+,增值业务,集团客户固网基础知识及专线组网方案,2016.3,23,内容纲要,一、固定网络基础知识二、接入网基础知识,24,网络基础知识介绍,中国联通固定网络基础知识介绍 时间维度:过去-现在-未来 横向网络层次:终端、接入网、核心网(骨干、城域网)纵向网络层次:基础网络、业务网、支撑网、业务平台,中国联通集团客户固网产品线介绍,25,固定网络形态演进示意过去,支撑系统,光纤/WDM/微波/卫星,SDH/MSTP,终端部分,小灵

18、通手机,桌面终端,ADSL CPE,POTS,PSTN,智能网平台,小灵通短信平台,宽带业务平台,PHS,WLAN,无线接入,有线接入,ADSL,LAN,同步网,LMDS/MMDS,窄带接入,多种网络并存,各网分立垂直管理,相对独立发展,各自提供不同业务。,网管、资源系统,认证、计费,营帐、客服,IPV4(169/CNCNET),ATM(北电/朗讯/E/S),H.323终端,26,互联网,软交换,控制层,API,综合语音业务平台,API,综合数据业务平台,移动业务平台,3G,ASON,CSCF,IP承载网,承载层,IMS,传送层,PSTN,应用层,固定网络形态演进现在(进行时),软交换,MSC

19、 Server,SDH/MSTP,光纤/WDM/微波/卫星,PHS,WLAN,无线接入,有线接入,ADSL,LAN,WiMAX,窄带接入,FTTH/PON,终端部分,桌面终端,ADSL CPE,POTS,H.323终端,IAD,3GHSUPA,3G手机,AP,支撑系统,网管、资源系统,认证、计费,营帐、客服,家庭/企业网关,业务层面进一步整合,引入IMS,网络融合框架形成,PSTN规模逐渐萎缩,形成电信级IP网,全面支持QOS,随ASON规模部署,智能化传送层面初具规模,接入网光进铜退,以光接入为主,宽带无线接入为辅,出现家庭网络,27,宽带有线接入 FTTH 宽带无线接入 MBWA,智能化、

20、多业务终端 家庭网络/企业网关,控制层,ASON,承载层,IMS,传送层,应用层,第三方应用,API,IP网(V4/V6),固定网络形态演进未来,光纤/WDM/微波/卫星,NGOSS,支撑系统,形成统一的业务控制和管理平台,形成基于IMS核心的NGN控制体系,形成基于双协议的IP承载层面,形成智能化光传送层面,接入网光纤到户,宽带有线、无线接入手段无缝接入,智能化FMC终端广泛采用,家庭网络全面形成,形成适合提供综合信息服务的NGOSS支撑管理平台,28,骨干长途PSTN网,多功能卡(橙卡)综合800业务400业务国际800业务国际VPN业务充值卡,现有各个主要网络所提供的主要业务(语音交换网

21、),省内交换网,基本业务补充业务预付费业务悦铃业务一号通业务同号业务电话导航业务,大客户软交换网(具备能力),基本业务补充业务IP CENTREX业务悦铃业务WEB800业务企业通信助理业务多媒体会议业务,骨干长途软交换网(具备能力),多功能卡(橙卡)综合800业务400业务国际800业务国际VPN业务充值卡多媒体业务语音数据融合业务,29,现有各个主要网络所提供的主要业务(IP网和ATM网),China169,公众用户宽带互联网业务企业客户互联网业务互联网增值业务IDC业务,CDN业务,CNCnet,集团大客户互联网业务集团及集团大客户IP VPN业务集团大客户传统数据VPN业务集团大客户增

22、值业务,IP承载网,NGN业务114/116114电话导航业务3G试验业务部分省份小灵通的信令、语音业务视频监控业务,ATM网,ATM数据业务帧中继FR业务专线业务IP高速接入业务IP VPN等业务,30,网络现状(PSTN交换网),31,网络现状(省际软交换网络),双平面两张网:A平面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B平面为华为两张网的网络结构基本相同,按大区设置软交换设备,分区控制31个省、直辖市及深圳市的中继网关TG,32,网络现状(IP骨干网),CHINA169为北方三级(骨干网+省网+城域网)、南方两级(骨干网+(大)城域网)结构CNCnet和承载网为(骨干网+城域网)两级结构,33,融合后原中

23、国网通和原中国联通骨干IP网,从业务承载现状分析,中国联通将来发展的业务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1)宽带互联网业务(2)大客户互联网专线(3)MPLS VPN专线业务(4)高品质固网IP化业务(5)2G/3G移动业务(6)基础数据专线业务,34,内容纲要,一、固定网络基础知识二、接入网基础知识,35,接入网简介,所谓接入网是指骨干网络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其长度一般为几百米到几公里,因而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公里。由于骨干网一般采用光纤结构,传输速度快,因此,接入网便成为了整个网络系统的瓶颈。接入网的接入方式包括铜线(普通电话线)接入、同轴电缆接入、光纤接入、无线接入和以太网接入等几种方式。,3

24、6,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由两根同轴心、相互绝缘的圆柱形金属导体构成基本单元(同轴对),再由单个或多个同轴对组成的电缆。大客户一般用于2M接入,配合BNC接头使用,常用分为75 和120 两种。,37,光纤,光纤: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为橙色,波长为850nm,传输距离为500m,用于短距离互联。单模光纤为黄色,波长有两种,1310nm和1550nm,传输距离分别为10km和40km。常用尾纤接头分为:FC(圆头)、SC(大方头)、LC(小方头),不同接头之间用法兰盘连接。,38,以太网,以太网: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

25、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太网线:又称双绞线,常用的有三类线,五类线和超五类线,以及六类线。双绞线的制作方法:A:橙白 橙 绿白 蓝 蓝白 绿 综白 棕 B:绿白 绿 橙白 蓝 蓝白 橙 宗白 棕,39,PDH(准同步数字体系),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送的信号都是数字化的脉冲序列。这些数字信号流在数字交换设备之间传输时,其速率必须完全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信息传送的准确无误,这就叫做“同步”。,采用准同步数字系列(PDH)的系统,是在数字通信网的每个节点上都分别设置高精度的时钟,这些时钟的信号都具有统一的标准速率。尽管每个时钟的精度都很高,但总还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别。为了保证通信的质量,要求这些时钟

26、的差别不能超过规定的范围。因此,这种同步方式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同步,所以叫做“准同步”。,40,SDH(同步数字体系),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指用户直接使用传输电路来实现点到点的通信,数据的传输速率是SDH体系中模块信号速率的一种,如2Mbit/s、155Mbit/s、622Mbit/s、2.5Gbit/s等。SDH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它可实现网络有效管理、实时业务监控、动态网络维护、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通等多项功能,能大大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及维护费用、实现灵活可

27、靠和高效的网络运行与维护,因此是当今世界信息领域在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的热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41,ATM(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ATM是以信元为基础的一种分组交换和复用技术,它是一种为了多种业务设计的通用的面向连接的传输模式。ATM与SDH的区别简单来说ATM采用的是异步传输方式,主要承载语音、视频、图像等模拟信号等业务,SDH采用的是同步数字传输,有统一的光电接口,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传递,速率和准确率都要高于ATM。,42,MSTP(基于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Multi-Service T

28、ransfer Platform)(基于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是指基于SDH 平台同时实现TDM(时分复用)、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43,MSTP的特点,1、业务的带宽灵活配置,MSTP上提供的10/100/1000Mbit/s系列接口,通过时隙捆绑可以满足用户各种带宽的需求;2、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可以实现点到点、点到多点的多种组网类型,支持VLAN方式;3、可以工作在全双工、半双工和自适应模式下,具备MAC地址自学习功能;4、支持QoS设置,可以对数据流量进行分类。缺点:主要应用于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通信模式,对运营商而言网络效率低下。,44

29、,PTN(分组传送网),PTN(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是指这样一种光传送网络架构和具体技术: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之间设置了一个层面,它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以分组业务为核心并支持多业务提供,具有更低的总体使用成本(TCO),同时秉承光传输的传统优势,包括高可用性和可靠性、高效的带宽管理机制和流量工程、便捷的OAM和网管、可扩展、较高的安全性等。,45,IPRAN(无线接入网IP化),IP RAN(Radio Acess Network)是指IP化的无线接入网,国外更普遍叫法为IP Moble Backhual(IP化的

30、移动回传网)。随着传送网的发展,业界提出了几种取代传统MSTP的承载方式来实现“IP RAN”,其中包括国内提出的PTN(分组传送网)方式和以思科等路由器厂家为主提出的IP RAN方式。网络IP化趋势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网络发展中最大的一个趋势,在该趋势的驱使下,移动网络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的展开,作为移动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承载网络的IP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MPLS-VPN(企业IP专网),MPLS VPN指采用MPLS技术在IP承载网上构建企业IP专网,实现跨地域、安全、高速、可靠的数据、语音、图像多业务通信,并结合差别服务、流量工程等相关技术,将公众网可靠的性能、良好的扩展性、丰

31、富的功能与专用网的安全、灵活、高效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46,P路由器:Provider Router,骨干网核心路由器,负责MPLS转发。PE 路由器,Provider Edge Router 运营商骨干网边缘路由器,处理VPN-IPV4路由,是MPLS VPN的主要实现者。CE 路由器:Customer Edge Router 用户网边缘路由器,分布用户网络路由。,FTTX(光纤接入),随着社会通信和信息化需求的快速发展,全球电信运营商在战略转型过程中,互联网、数据、无线、视频等业务增长迅猛,传统固话业务萎缩,多业务融合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业务和网络的宽带化转型已成必

32、然趋势不提速就无法开展带宽更高的宽带业务,无法实现业务和网络战略转型的目标。无论采用哪种最新的DSL技术,都必须缩短铜缆长度才能提供更大的带宽,因此全球主流运营商,都已在计划或已开始实施DSLAM物理位置下移的战略,光进铜退是对DSLAM位置下移、进一步靠近用户的形象描述,其简称FTTX。,47,PON无源光网络,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纤接入技术,它由局侧的OLT(光线路终端)、用户侧的ONU(光网络单元)以及ODN(光分配网络)组成。所谓“无源”,是指ODN中不含有任何有源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全部由光分路器(Splitter)等无源器件组成,因此其管理维护的成本较低.根据

33、ONU摆放的位置,PON系统主要应用包括FTTH、FTTB。FTTx是宽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选择,引入PON技术是为了优化并调整了接入层网络结构和布局,推进网络扁平化,减少网络节点,降低总体投资,提高网络运行效率。,48,49,各类光接入技术具有不同技术特征,因此适合于不同的客户类型和应用环境。从技术发展趋势看,PON技术是实现FTTx的主流技术。,FTTX技术选择,MSTP,EPON&GPON,点到点光接入技术,PON可节省主干光纤资源和网络层次,在长距离传输条件下可提供双向高带宽能力,接入业务种类丰富,适合于用户区域较分散、而每一区域内用户又相对集中的小面积密集用户地区。EPON/GPON技术已成熟商用。,无源光网络(PON)技术的比较,50,FTTX技术分析与比较,51,接入提速技术FTTx,企业客户,家庭用户,视频监控业务,农村信息化服务,企业客户大客户中小企业网吧视频监控业务家庭用户高端家庭用户普通家庭客户农村信息化服务,潜在客户数,单客户收益,FTTx的场景有多种,不同场景下客户分布密度、业务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性,相应的运营商收益也有所区别,高端居民用户FTTH,商业楼宇接入,网吧集中接入,视频监控接入,农村信息化,普通居民用户FTTB,FTTX技术应用十分广泛,FTTH(光纤到户),52,FTTB(光纤到楼),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