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的演进及决定机制研究:1988-2008(1).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16352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的演进及决定机制研究:1988-2008(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的演进及决定机制研究:1988-2008(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的演进及决定机制研究:1988-2008(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的演进及决定机制研究:1988-2008(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的演进及决定机制研究:1988-2008(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的演进及决定机制研究:1988-2008(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的演进及决定机制研究:1988-2008(1).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的演进及决定机制研究:1988-2008,余康(浙江农林大学),问题的提出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演进的事实农业增长分解框架 中国地区农业增长的分解结果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演进的决定机制结论,问题的提出,目前,地区间增长收敛研究大多采用传统的 收敛和 收敛分析方法来描述地区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的一阶距和二阶距特征,当经济增长分布逐渐呈现“双峰”状时,采用一阶距或二阶距却不足以反映真实经济发展水平(Kumar and Russell,2002)。中国农业劳均产出的地区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辛翔飞等,2008),地区农业增长收敛的研究对收敛性质的判断还存在着争议(McErlean

2、and Wu,2003;陈来和杨文举,2005;刘黄金,2006;辛翔飞等,2008)。,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演进的事实,(1)1988-2008年农业劳均产出分布的波峰不断向右移动。(2)1988-1995年间地区农业增长分布基本都呈“单峰”状,但波峰的高度逐渐下降,分布趋于分散。(3)1996年后地区农业增长的分布呈现明显“双峰”特征,分布形态几乎不变的向右平移。,1988,1995,2008,农业增长分解框架,农业增长分解虚拟农业增长,例如,假定s期到t期只存在劳均资本的影响,而其它因素不变。,利用B-C(1992):,构建出:,中国地区农业增长的分解结果,生产函数设定,模型1:不考虑人

3、力资本影响,模型2:人力资本只影响劳动力质量,模型3:考虑人力资本外部性,指标和数据说明 产出变量:采用农林牧渔生产总值指标,并利用农林牧渔生产总值平减指数调整为1990年可比价格。土地变量:采用农作物播种面积指标加上水产养殖面积指标。农业劳动力变量:采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指标。物质资本变量:采用农业物质消耗指标,并利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平减调整为1990年可比价格。人力资本变量:采用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估计结果各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除模型3的人力资本外,都比较符合理论预期,而且具有较高的统计显著性值。似然比检验均拒绝不存在技术效率的零假设,表明技术效率对地区农业增长影响

4、十分显著。0表明技术效率随时间不断恶化。根据似然比检验结果,模型设定最终确定为模型1,因此以下分析以模型1估计结果为基础。,中国地区农业增长的分解结果 在1988-2008年间,前沿技术进步是中国地区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其次是劳均资本。平均而言,全国地区农业增长指数为3.22,其中劳均土地、劳均资本、农业劳动力规模、前沿技术和技术效率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029、1.405、1.009、2.552和0.865。,中国地区农业增长分布演进的决定机制,地区农业增长分布演进机制分析单因素效应,劳均土地效应,劳均资本效应,农业劳动力规模效应,前沿技术效应,技术效率效应,双因素效应,劳均资本、劳均土

5、地的联合效应,劳均资本、农业劳动力规模的联合效应,劳均资本、技术效率的联合效应,劳均资本、前沿技术的联合效应,前沿技术、农业劳动力规模的联合效应,前沿技术、劳均土地的联合效应,双因素效应,前沿技术、技术效率的联合效应,劳均土地、农业劳动力规模的联合效应,技术效率、劳均土地的联合效应,技术效率、农业劳动力规模的联合效应,三因素效应,劳均资本、劳均土地、农业劳动规模的联合效应,劳均资本、前沿技术、劳均土地的联合效应,劳均资本、技术效率、劳均土地的联合效应,劳均资本、前沿技术、农业劳动力规模的联合效应,劳均资本、技术效率、农业劳动力规模的联合效应,劳均资本、前沿技术、技术效率的联合效应,三因素效应,

6、前沿技术、劳均土地、农业劳动力规模的联合效应,前沿技术、技术效率、劳均土地的联合效应,前沿技术、技术效率、农业劳动力规模的联合效应,劳均土地、农业劳动力规模、技术效率的联合效应,四因素效应,劳均资本、前沿技术、劳均土地、农业劳动规模的联合效应,劳均资本、劳均土地、农业劳动力规模、技术效率的联合效应,劳均资本、前沿技术、技术效率、劳均土地的联合效应,前沿技术、技术效率、劳均土地、农业劳动力规模的联合效应,劳均资本、前沿技术、技术效率、农业劳动力规模的联合效应,稳健性检验 无论五因素的单独效应,还是联合效应,当不存在前沿技术时,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零假设;当存在前沿技术时,都无法拒绝零假设。

7、即有前沿技术的虚拟增长分布与实际增长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前沿技术进步在1988-2008年地区农业增长分布的演进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一检验结果支持前面核密度分布图形分析的判断,表明结论是稳健和可靠的。,结论,前沿技术是1988-2008年间地区农业增长分布位置演进的主要原因,劳均资本和技术效率是地区农业增长分布形态从“单峰”演进为“双峰”的主要原因,劳均土地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地区农业增长分布的演进过程作用很小。,MajpjMVcyzj21HLfrvy96dv02lPPfYgxUS7IYmZkyEmZ0kGeYZS3bpLCkYH1lt4EK7CxmUX3ijoYSOer7ZuaVWYgz

8、4EpZrUirVpMzzvNtf1XZw5oswSXOtFaejnOcmfE1lZgnN1RSXg8wLCG8CVQ3XPJMvodPFWcpiYJgZazNSEPNIaklYSu7qSd1UpaxmZDlpN9zW7kljfsLCLi26Yv109ffbnDH8LbUN1G6ACURQ39eG12KHL9tXsZ1jzgoCK8g1kuNOh5eFvcmVT5ZYVQt9zk3rp3qLnf02FovEXxVRxjCcFRNppiJljNiOuk6fONnyX7fyGg7sXZ49BmCN5oy9VesHpKzdjTKwjrkCEQCFDehVmGax3lrOEbw63VscA3YSijt

9、UKoCyiLzAlVRp7l4QgPNHxvJFFDyjUVN3oHlMah0XBd4uTbkfPIhHtw0evPmYOrdhEDoPwvYhzlGplU1AU9mpyiCXH8gpPCBRYjq77VcnbXumNE1yGfyTsbSj89J63kRTKDkKUg3mdS5sJ4X5cQ8dK7oW9IkScssECQdz2O9UTlpRjAFPChjhLdzopQzwxQf8ozdzOhogwAooXpUF83BX4C3jRgjDJiiXEUDMaNz4vQ4n164vspddHvOIVuBBdMA4xp1YhiHk0vOJ8TL1BxogzVlMpmod6ianYGmksQq6NWC

10、Ed56hZF4wfaNyZcrGfNxnPiG6ZAxSkfmhJAKtNmCqbRmppeXp8inz4eq3HkWCMSORyMMX522xpHG6basNr6KQfbZsFbHjzyNlJrruLolKFcC84dqfijBO5Dy2NaBcNEBPgQrT12PgpcKx2or2YChN5DPjs80zzdtdAdTKuW4uVv9bbZu3K2SZ2aEhTlIC1UqrIWibkzwHh6p8gLv26zr01mJybfOzFc4T7kQH1IpPwOzMDnAKPLsLrznXGjFNIA9bSWWms6ibKZwQIKrMzalwbFrQJvOP1rPH8rx2KkyYqrtQk5VRwM1HS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