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研讨1:高考命题改革解读.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16617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3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研讨1:高考命题改革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复习研讨1:高考命题改革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复习研讨1:高考命题改革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复习研讨1:高考命题改革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复习研讨1:高考命题改革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研讨1:高考命题改革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研讨1:高考命题改革解读.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高效教学研讨,一、高考命题与高中教学(一)高考命题改革解读(二)高中教学与高考命题的差距(三)高中教学改革的思考二、语文复习高效教学提要(一)实把集体备课落实到底(二)细把知识点细化到底 把能力点细化到底 把思维点细化到底(三)活把激活思维进行到底(四)新新材料 新视野 新思维,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一)高考命题改革解读,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2007年以来,随着高中课改后新高考的推进,在国家考试中心指导下,高考命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基本完成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并加快了由考查学习结果到考查学习过程的过渡。,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1.高考命题指导思想 考试依据

2、根据课程标准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部颁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确定学科考试内容。考查宗旨 考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科学)素养和学习潜能。命题原则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远离教材,且越来越远。,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2.高考命题存在着规律 高考命题专家的潜意识里,有一个大大收缩了范围的命题指向:过程(结构、体系,学习过程);解释(理解、阐释);方法(独立思考、分析、论证);试题集中体现了对学习潜能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考查周期既有相当的确定性,又有一定的随机性。,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3.教学对高考命题缺乏研究缺少对策 高中教学固守传统习惯:内容上拘泥于教科书,知识第一;时间和精力根据教材篇幅分

3、配;学生深陷死记硬背和题海之中。教学领域存在两大缺失:有考试无评价,有模拟考试没有模拟命题。,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4.高中实现高效教学的出路何在 高考考什么,教学就应指向什么 高考怎样考,教学就应怎样落实 教师应首先弄清考什么,怎样考 教学必须大力精简和优化学习内容 高考复习必须毫不留恋地从死记硬背和题海中摆脱出来,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二)高中教学与高考命题的差距,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1.考生典型失误分析 阅读能力不足 对重要事物、现象认识不全面,概念理解不到位 思维能力欠佳 感情积淀不够 表达能力欠缺 教材知识体系存在缺陷 答题方法和技巧有待总结提高,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2.教学问题反思

4、观念落后,目标偏离高考命题关注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高中教学注重知识掌握和技能熟练。高考命题突出深度理解和独立思考;高中教学固守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体系和联系实际;高中教学坚持以本为本和现成结论。高考命题刻意创新、重点突出;高中教学因循守旧、面面俱到。,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内容僵化,知识陈旧 以本为本。拘泥于教材的体系、结构、篇幅和详略,受制于必修与选修的框框。多多益善。教学与复习一直是宁多勿少,一味实施题海战术,这种“多”其实就是“少”。知识老化。教师很少参阅学术著作和高校教材,只对各种复习资料和“模拟试题”感兴趣。大学教师只读书不备课,中学教师只备课不读书。,教学测试与评价研

5、究,方法保守,效率低下 教学习惯于传统的“讲讲练练”,沉湎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灌输知识多,思维训练少;试卷训练多,总结分析少;只有模拟考试,没有模拟命题和模拟阅卷;低效甚至无效劳动大量存在。,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高考命题改革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然对教学改革起到强有力的反拨作用。这必将促使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并寻找新的对策和出路,从而引发一场真正的教学的变革。爱因斯坦说,“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都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部分东西。”,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三)高中教学改革的思考,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1.什么是教学改革 所谓教学改革,就是在科学和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对教学系统

6、的各个环节及要素实行统筹、调整、改进、优化,实现增效减负,获取最好的教学效益。,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教学系统的整体改革,包括:三个环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多种要素: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等等 前提:教学观念的更新;关键:教学目标的确定;核心:教学内容的优化;动力:教学评价的导向。,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2.前提:更新教学观念 好奇与求知是人的本能,学习是人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学业成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教学测试与

7、评价研究,学生的个性和学习方式存在着差异。传统教学是让所有学生的学适应一个老师的教;现代教学则要求老师的教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发现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差异,探索适应每个学生有效学习和高效学习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最佳效果。,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3.核心: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是精简教学内容。第斯多惠指出:赋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总是年复一年地大力精简教材,最后达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这才是真正的教师。其次是突出教学重点。根据高考要求,梳理出主干知识,适度加深和拓宽,使学生理解、把握到位。,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更新课本知识,建构全新的知识体系。改变教材观,高中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托。依据高校教材和最新学术成果,更新过时的观点和结论,使学科体系更加完善。构建能力体系,落实能力培养。赫伯特西蒙指出:“知识的意义已从能够记忆和重复某些信息,转变为能够搜寻和使用信息。”,教学测试与评价研究,4.有效训练,科学评价 精心设计习题和试卷,宁缺毋滥。注重专项训练。测试后做出透彻的答卷分析,评价知识与能力的得失,及时矫正和改进。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