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序.ppt.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853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董邵南序.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送董邵南序.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送董邵南序.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送董邵南序.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送董邵南序.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董邵南序.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董邵南序.ppt.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送董邵南序,韩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结合文章和写作背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3、认识本文含蓄委婉的表达特点。4、感受“含蓄”背后流露出的真诚的友情。,董邵南简介,董邵南,韩愈的朋友,是当时一个正直而不得志的下层知识分子,多次举进士不第,为谋出路准备到藩镇割据的河北。,介绍“序”,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类,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为颂赞勉励之辞。唐代赠序之作,以韩愈为最多。韩愈扩大了赠序的内容,不仅一般地叙友谊,话别情,而且述主张,议时事,咏怀抱,劝德行等。,写作背景,据史书记载,唐贞元年间,“仕途道塞,奏请难行”,而藩镇又“竞引豪杰为主谋”,因此许多不得

2、志的士人相继去投奔藩镇,使得藩镇势力日益恣横。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但面对事实,韩愈也经常感到失望。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怀抱杰出才能,但几次赴长安应试都落榜。为了谋求出路,他将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又会对即将动身前往河北 的董邵南说出怎样的言语呢?赞成去还是不赞成去?,疏通文意,第一段重点词语:称()感慨()举()郁郁()适()兹()有合()勉(),说,慷慨,被举荐,抑郁,到,此,这里,有所遇合,努力,第一段译文,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悲壮高歌的豪侠义士。,董生被举荐参加进士考试,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

3、,怀抱着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这个地方去(谋职)。,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相遇投合,受到赏识),董生,努力吧!,是站在古代燕赵的角度来说的。,由前面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是不赞成董生去的,那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中还要说,董生此去必有合呢?,概括第一段大意,从古代燕赵(河北)来看,董生此去一定有所遇合,勉励朋友好好努力。,第二段重点词语:苟()强()矧()出乎()与化移易()恶()不异于()聊以()吾子()卜(),如果,勉力,努力,况且,出于,随着,教化,推移,改变,乌,哪里,和没有两样,姑且,用,尊称,您,比子更亲切,判断,第二段译文,像你这样不遇于时(没有遇到好时候),如果是仰慕仁义

4、并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更何况燕、赵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知道燕赵现在和古时候所说的没有什么两样呢?,姑且用你这次的前往去判断吧。董生,努力吧!,“吾知其必有合也”的原因,(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2)怀抱利器。(3)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 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找出一二段中的一组反义词,思考作者如此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并概括第二段段意。,古,今,作者如何描述古代 燕赵之地的状况?,作者如何描述如今燕赵之地的状况?,多感慨悲歌之士且奉行仁义出其本性。,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5、,此去必有合,此去未必有合,第二段 段意,风俗教化古今不一定相同,董生现在前去是否有所遇合还不一定,作者表示担心。,文中两处“董生勉乎哉!”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明确:含义不同。前一句表祝愿,后一句则是语重心长地告诉董生应有所警惕。,第三段重点词语:因()吊()复有()为我()谢()明()仕(),因为,安慰,凭吊,复:再,又。还有,替我,告诉,圣明,做官,任职,第三段译文,我因为你的这次前往而产生一些感想。请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墓,,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告诉他们:“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第三段中作者拜托董生哪两件事

6、?作者的目的何在?,替作者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墓。,看看,是否还有像过去时代屠狗者一类的埋没在草野的志士,希望他们出来为朝廷效力。,作者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还是希望他报效朝廷。,回顾文章的结构,从古代燕赵(河北)来看,董生此去一定有所遇合,勉励朋友好好努力。,风俗教化古今不一定相同,董生现在前去是否有所遇合还不一定,作者表示担心。,作者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还是希望他报效朝廷。,语言特点,含蓄,文章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开头就预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虽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结尾托他去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怀才不遇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名为送别,实则挽留”,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作者创作本文为何要如此含蓄?,韩愈的含蓄是 出于,对朋友的同情和不忍心伤害,对统治者不能招纳贤才的失望与无奈,“含蓄”背后显露出作者心地的善良以及对友人的真情实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