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江南东山分区012地块(中海国际社区G期)建设项目.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960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1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江南东山分区012地块(中海国际社区G期)建设项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江南东山分区012地块(中海国际社区G期)建设项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江南东山分区012地块(中海国际社区G期)建设项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江南东山分区012地块(中海国际社区G期)建设项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江南东山分区012地块(中海国际社区G期)建设项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江南东山分区012地块(中海国际社区G期)建设项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江南东山分区012地块(中海国际社区G期)建设项目.doc(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吉林市中海海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南东山分区01-2地块(中海国际社区G期)建设项目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吉林化工学院国环评证 乙 字第1605号2014年3月 江南东山分区01-2地块(中海国际社区G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 录前 言i第一章 总 论11.1编制依据11.2评价目的21.3评价原则31.4环境功能区划31.5评价时段41.6评价标准41.7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61.8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11.9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2第二章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132.1自然环境概况132.2社会环境概况152.3环境质量概况16第三章 建设项目概况213.1建设项目概况

2、213.2占地及平面布置23第四章 工程分析244.1公用工程244.2水平衡分析254.3产污环节及“三废”排放分析264.4“生态住宅”建设及其可行性分析334.5小结39第五章 环境影响分析405.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05.2服务期环境影响分析43第六章 污染防治措施与建议506.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与建议506.2服务期污染防治措施与建议536.3补充和加强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议586.4小结59第七章 清洁生产分析617.1施工期清洁生产617.2能源结构与建筑节能措施617.3节水措施627.4其它节能措施637.5清洁生产水平63第八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648.1总量控制原则和控

3、制因子648.2污染物排放量核算648.3总量控制分析648.4小结65第九章 公众参与评价669.1公众参与方式669.2公众意见调查及处理669.3小结71第十章 选址合理性分析7210.1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7210.2选址的环境敏感性分析7210.3产业政策分析合理性分析7210.4环保措施有效性分析7210.5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7310.6公众参与认同性分析7310.7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分析7310.8小结74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511.1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7511.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7511.3小结76第十二章 评价结论7712.1建设项目概况7712.2

4、工程分析结论7712.3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7812.4环境影响分析结论7812.5环境保护措施结论与建议7812.6清洁生产分析结论7912.7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结论7912.8公众参与评价结论7912.9选址合理性结论8012.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论8012.11综合评价结论80附图1 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2 项目周边图片附件1 委托书附件2 备案表附件3 监测数据附件4 公众参与调查表附件5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附件6 供热协议附件7 营业执照附件8排水协议i吉林化工学院前 言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受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又由于其基础性、先导性产业

5、的地位及其特点,房地产业发展又必然对经济增长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进入一个新的换代期。这是中国地产业快速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阶段,本项目在良好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下,抓住契机,以需求为导向,以调控为手段,全面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吉林市的土地和城市空间,全力建设吉林市的地产经济,全面促进吉林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吉林市城市建设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进了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根据吉林市规划局相关文件要求,吉林市中海海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过招标取得该项目开发权,在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东山分区,会展街以西,宜山东路以北

6、对该区域进行商住区建设。住宅小区建设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为吉林市区的美化做出贡献,同时促进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吉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吉林化工学院受吉林市中海海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照环评技术导则的要求,对项目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和工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吉林市中海海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江南东山分区01-2地块(中海国际社区G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使本项

7、目建成使用后,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在报告书的编制过程中,得到吉林市环保局、吉林市中海海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指导和协助,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江南东山分区01-2地块(中海国际社区G期)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 总 论1.1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规划及相关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

8、法;9、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119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11、国家环境保护部2008年第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5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13、环发1999107号文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14、吉林市环境保护条例;15、吉林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16、吉林市城市渣土管理办法;17、吉林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18、吉林市环境空气防治办法;19、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吉环管字2013

9、1号吉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通知;21、环发2012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2、环发2012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2009年3月1日实施;24、环发201251 号关于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的公告(2012 年 8 月);2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26、吉林市中海海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吉林化工学院签订的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1.1.2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10、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T2.3-93);5、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6、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7、吉林省地表水水域功能分类 (DB22/388-2004);8、吉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9、吉林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10、吉林市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实施方案;11、绿色生态住宅建设要点与技术投资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2013

11、年5月1日;1.2评价目的1、通过调查掌握评价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2、通过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特征;3、通过对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掌握项目“三废”排放特征,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因素,核算污染物排放量,为环境影响预测提供基础数据;4、应用适当的预测模式和方法,预测本项目建成后“三废”排放可能给所在区域环境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5、通过污染物排放量核算和总量控制分析,掌握本项目所排污染物总量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评述本总量是否满足总量控制指标。6、通过环境经济损益分析,论证建设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性。7、通过公众参与评价,了解当地

12、公众对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和本项目的态度,并了解其对建设单位以及环境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通过上述工作,论证本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给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为工程设计、施工、建成投产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3评价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法令、标准和规范,坚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2、贯彻国发199631号文精神,坚持“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原则,在提出污染防治对策时,避免重复工作,缩短评价周期的原则,注重变末端治理为生产的全过程控制。3、贯彻(88)环建字第117号文精神,在环境影响评价

13、工作过程中尽量使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对现有资料不足的监测或观测项目进行必要的补测。4、评价工作坚持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价工作的原则。1.4环境功能区划1.4.1环境空气根据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和吉林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功能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区。吉林市属于国家SO2控制区。1.4.2地表水根据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划分,本项目最终纳污水域松花江吉林江段,其中兰旗断面为类水体,清源桥断面、哨口断面、溪浪口断面、白旗断面为类水体。 1.4.3声环境根据声环

14、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本项目所在区域为居民商业区,声环境功能区划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临街第一排执行4a类标准。1.5评价时段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噪声、扬尘和废水。服务期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住宅区内的公用设备噪声、住宅区车辆噪声、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居民的影响等。因此,本项目的评价时段确定为施工期和服务期。本次评价内容包含商业网点,但不包含排水量较大、产生油烟较重的餐饮、美容美发,噪声较大的歌厅、舞厅以及洗车等行业,上述行业以单独立项形式另行进行评价。同时根据环保主管部门要求,原则上商业裙楼禁止从事汽车修理、洗浴等行业。1.6评价标

15、准1.6.1环境质量标准1.6.1.1环境空气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详见表1-1。表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序号因子取值时间浓度限值单位标准来源1SO2年平均60g/m3日平均150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1小时平均500g/m32NO2年平均40g/m3日平均80g/m31小时平均200g/m33PM10年平均70g/m3日平均150g/m31.6.1.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类水域标准,见表1-2。表1-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序号污染物单位标准值标准来源类类1pH6969地表

16、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表12高锰酸盐指数mg/L463BOD5mg/L344氨氮mg/L0.51.05石油类mg/L0.050.051.6.1.3声环境项目所在区域绝大部分为声功能1类区,项目东邻会展街,南为宜山东路,临街第一排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见表1-3。表1-3 声环境质量标准类别标准限值dB(A)标准来源昼间夜间1554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705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6.2污染物排放标准1.6.2.1废气本项目施工期无组织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服务期车库

17、氮氧化物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停车场室内空气质量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标准。小区垃圾收集点恶臭气体排放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厂界标准,见表1-4 1-6。表1-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标准来源时段颗粒物无组织排放1.0GB16297-1996氮氧化物0.12表1-5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污染源污染物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标准来源车库废气CO3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NO210表1-6 恶臭

18、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项目单位一级臭气浓度无量纲101.6.2.2废水本项目废水经宜山东路市政管网排放至吉林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松花江。本项目废水排放执行(CJ343-2010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中B等级标准;吉林市污水处理厂排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见表1-7。表1-7 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序号污染物单位(CJ343-2010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中B等级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中一级A标准1pH6.59.5692CODmg/L500503BOD5mg/L350104SSmg/L40

19、0105氨氮mg/L455(8)6动植物油mg/L10011.6.2.3噪声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有关规定。见表1-8。表1-8 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标准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dB(A)标准来源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7055(GB12523-2011)打桩各种打桩机等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装修吊车、升降机等本项目服务期泵房噪声参照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的1类标准,详见表1-9。表1-9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边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1类55451.6.2.4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的

20、处置参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三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中的相关规定。1.7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1.7.1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根据本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结合项目工程分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1.7.1.1环境空气本项目施工期主要废气污染物为无组织排放的粉尘和运输车辆的汽车尾气。服务期冬季采暖由国电吉林江南热电有限公司提供集中供热,居民生活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和电,无其它废气污染源。根据本项目性质、所处区域周围地形特点、环境敏感区分布及环境背景特点,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

21、008)规定,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根据导则要求,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小于5km。因此本项目评价范围是以本项目所在地为中心,直径为5km的圆形区域。建设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和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图详见图1-1。1.7.1.2地表水本项目施工期有少量生活污水排放;服务期污水排放量为215650m3/a,因为本项目增加住户大多数为吉林市区内居民,排放生活污水总量对纳污水体松花江的冲击很小。根据本项目废水排放特征、纳污水域环境特点、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93)中关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方法,本次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地表水环境影

22、响评价范围为松花江清源桥断面到吉林市污水处理厂下游白旗断面。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及评价范围详见图1-3。1.7.1.3声环境本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表现为施工机械噪声,服务期噪声主要表现为泵房噪声和车辆交通噪声。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区,其场界噪声值昼间增加值约为0.010.07dB(A)之间,夜间增加值约为0.020.08dB(A)之间,噪声增量不大,且受影响人口较小,按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要求,本次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评价范围为厂界外1m。本项目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及噪声监测点位图见图1-2。1.7

23、.1.4生态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的规定,建设项目直接影响范围小于2km2,水和土地理化性质变化不大,且项目所在地属于一般区域,所以本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定为三级,生态影响评价为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本项目所辖区域。吉林化工学院100本项目地理位置2.5km图例 本项目位置 环境空气监测点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比例尺0 600m 图1-1 建设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和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图江南乡人民政府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拟建项目地理位置中海国际社区01-1地块(01-1地块)噪声监测点位拟建项目范围位置图1-2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及噪声监测点位图吉林市污水处

24、理厂排放口位置本项目位置图1-3 地表水评价范围及监测断面位置图1.8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8.1污染控制目标本项目的污染控制目标详见表1-10。表1-10 污染控制目标一览表序号因素控制目标1废气控制废气污染源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2废水控制废水污染源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要求3噪声控制本小区机泵等设备噪声,使其声环境满足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1类标准1.8.2环境保护目标项目所在地位于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东山分区,会展街以西,宜山东路以北。环境空气的保护目标包括

25、附近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炮台山体育公园和江南乡人民政府,使保护目标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是松花江吉林江段,使吉林江段清源桥断面至下游白旗断面水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类水域的要求。声环境保护目标为本项目周围居民区及噪声敏感点,包括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和江南乡人民政府,使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4a类区的要求。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1及图1-2。表1-1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保护目标类别环境敏感点相对方位与本项目的相对距离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空气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N270m

26、保护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炮台山体育公园E2.5km江南乡人民政府SE98m地表水松花江-吉林江段清源桥至白旗断面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体声环境本项目住宅区-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4a类”标准要求吉林市冰上运动中心N270m江南乡人民政府SE98m1.9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目标1.9.1专题设置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求和规定,结合项目及所在地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如下:总论区域环境概况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

27、与建议清洁生产分析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公众参与评价选址合理性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综合结论1.9.2评价重点根据本项目的工程特征、排污特点和所在区域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将以工程分析为基础,以施工期和服务期环境影响分析和污染防治措施分析与建议为重点,并兼顾其它专题。第二章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埋位置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偏东,松花江上游,地处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邻长春市、四平市,南连通化市,北靠黑龙江省。本项目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东山分区,会展街以西,宜山东路以北。拟建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2。2.1.2地形、

28、地貌、地层结构吉林市地形属河谷冲积平原及低山丘陵,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松花江由南向北穿过,境内山峦起伏,河网密布。全国最大的人工湖-松花湖位于城市上游,是城市的生活及工业用水源。吉林市土壤为冲积层或洪积层,土质一般为黄沙土和粘土。地下水位一般在1-6m,地耐力一般为9-29t/m2。地震烈度按七度烈度区设防。丰满区地质是不同时期大地构造运动逐渐形成的。第三纪时东南部逐渐隆起,到第四纪由于河流侵蚀切割,平坦低洼地带逐渐被沙砾和黄土状粘土覆盖,形成了目前的山岭、台地与河谷平原。丰满区处于长白山区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东南部为山地,西北部为冲积平原,间有部分丘陵,其中山地主要分布在旺起镇、丰满乡和江

29、南乡的松花湖沿岸,河谷平原主要分布于境内的松花江及其支流温德河沿岸,丘陵主要分布在松花江西岸的段吉岭、小白山、磨盘山一带,一般海拔200米左右。2.1.3气候、气象、水文情况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是吉林省最大的河流。从头道江的漫江河到三岔河口处,全长790km,流域面积78180km2,年径流量1.75108m3,河流总坡降0.32。松花江以丰满大坝为界,分上、下两区,大坝以上为上游区,以下为下游区。吉林江段位于下游区。吉林江段共84条支流,河道平均坡度0.34。受丰满电站放流的控制,多年平均流量为410m3/s。根据吉林水文站多年资料统计,枯水期平均流量295m3/s,平水期平均流量

30、410.6m3/s,丰水期平均流量729.3m3/s。松花江的水文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段规律性,每年有两个汛期、一个枯水期。松花江上游具有北方河流的典型特征,流量随季节变化大,冰封期长,全年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下游区由于丰满电站发电后从坝底泄出,水温高(1月份水温8),因此丰满与哨口间大约50km江段冬季不结冰。丰满区的气候属于寒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比较明显,表现为春季干燥,大风较多,夏季温热,降水集中,秋季霜旱,晴好天多,冬季漫长,寒冷干燥。丰满区年平均气温4.4,东南部山区略低于西北部平原区。最低气温在1月份,月平均气温在-18,最高为7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2

31、.9。一般3月末气温稳定通过0,5月初稳定通过10,9月末为稳定通过10终日,11月初为稳定通过0终日。年平均降水量674毫米,各季节分布不均。夏季(6至8月)平均降水量44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5%,秋季(9至11月)平均降水量10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5.5%,冬季(12至2月)平均降水量3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春季(3至5月)平均降水量9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5%。月最大降水为7月份,接近200毫米,1月份最少,有时只有微量降水。降雪初日平均为10月14日,最早为9月28日,最晚为11月10日;降雪终日平均为4月23日,最早为2月24日,最晚为5月30日。年平均降雪日数3

32、7天,年平均积雪日数103天。累年平均日照时数2438小时,最多2802小时,最少1971小时。累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5%,最大63%,最小44%。2至3月照百分率在60%以上,7月份不足50%。丰满区境内河流皆属松花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温德河、旺起河、石井沟河、青段河等。此外尚有大石头河、丰满屯河、杨家河、唐家崴子河等。丰满区所在地域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丰富,水体质量达到四类水体标准,地下水潜水埋深24.5m,地表水水域包括松花江吉林江段和温德河,松花江吉林江段在开发区境内江段总长5公里,据吉林水文站多年资料统计,松花江平均水位183.87m3,变幅67m,水温8.4,枯水期平均流量272m

33、3/s,丰水期平均流量729.3 m3/s,平水期平均流量410.6 m3/s,平均含沙量0.047kg/m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地表径流主要为第二松花江吉林江段(丰满大坝至白旗),吉林市生活、生产用水多取自于此江段。该江段长112.11km,河道坡度0.341,由于受丰满电站和马家电站人工控制,多年平均水位为183.87m,水温为8.4,最低流量161m3/s。该江段江面较宽,平水期宽200300m,最宽处竟达1500m,年平均水深2.15m。丰满至哨口约50km江段,江水冬季不封冻,江水流量、水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枯水期出现在12月至次年3月;平水期为4-5月、9-11月;丰水期为6-8月。

34、2.2社会环境概况(1)行政区划吉林市现辖四区(船营、昌邑、龙潭、丰满)四市(舒兰、蛟河、磐石、桦甸)一县(永吉),共有115个乡镇。丰满区位于吉林市城区南部,总面积1066.7km2。(2)人口状况吉林市总人口427.63万人,其中市区人口为140.81万人,农业人口13.5万人,船营区448,947人,昌邑区594,182人,龙潭区498,594人,丰满区247,292人,分别占全市的25.1%、33.2%、27.9%和13.8%。(3)经济发展目标一是突出建设丰满工业集中区,把我区建成为年产60万辆整车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成为全市规模较大的汽车产业园区之一。二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

35、化农村经济结构,重点扶持绿色水稻、专用玉米、无公害蔬菜、花卉、瓜果、食用菌等优势项目。三是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4)工业布局丰满区东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电子电器和小家电制造业;西区重点发展以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5)经济发展情况经济总量: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2.7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207.5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979.8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0:50.5:39.5调整为10:49.7:40.3,产业结构进

36、一步优化。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6244.2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8948.2美元。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59.6亿元,增长5.9%;全市一般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119亿元,增长16.7%。2012年,全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财政支持发展和保障民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达到284.9亿元,增长13.3%。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2012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60.6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缴税金103.3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民营增加值1132.4亿元,同比增长8.

37、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6%。各项民营指标均超额完成“民营经济腾飞”计划任务,连续第六年荣获省民营经济腾飞竞赛先进市称号。我市私营企业达到20715户,同比增长11.49%;工商注册登记个体工商业户13.2万户,同比增长10%。民营从业人员达到103.6万人,同比增长7.4%。民营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资质以上建筑业、房地产业企业达到2446户,同比增长19%。市场价格: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涨幅比去年末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涨5.0%,烟酒类上涨3.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

38、.8%,居住类上涨1.2%,衣着类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1%。2012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8.6,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2.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9%。生产资料三大构成中,原料工业类价格下降3.2%;采掘工业类价格下降2.2%;加工工业类价格下降0.9%。2.3环境质量概况2.3.1地表水环境质量概况2.3.1.1现状调查采用吉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2013年常规监测断面监测数据。2.3.1.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1、监测断面布设根据吉林省地表水水域功能分类 (DB22/388-2004),松花江吉林江段内共

39、设置清源桥、丰满、哨口、溪浪口和白旗五个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断面功能见表清源桥断面见表2-1,地表水评价范围及监测断面位置见图1-3。表2-1 水质监测功能一览表断面号断面名称功能水域功能分类0-0丰满断面(兰旗大桥)对照断面-清源桥断面对照断面-哨口断面影响断面-溪浪口断面影响断面 -白旗断面省控断面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选择6项指标,即pH、BOD5、高锰酸盐指数、NH3-N、石油类、挥发酚。3、监测时间及数据来源采用2013年2月6日地表水监测数据。4、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其数学模式如下:Sij=Cij/COi式中:S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断面的标准指数;

40、Cij第i种污染物监测结果,mg/L; Coi第i种污染物评价标准,mg/L。pH的标准指数计算式: SPH.j=7.0-pHj/7.0-pHSd pHj7.0 SPH.j= pHj-7.0/pHSU-7.0 pHj 7.0式中:SPHjj断面pH的标准指数; pHjpH标准的下限值; pHSdpH标准的上限值。5、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类标准。6、监测结果见表2-2。表2-2 评价江段2013年常规监测断面数据及评价结果统计表 (单位:mg/L)断 面项目pH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石油类挥发酚丰 满监测值7.503.962.10.2440.02未检

41、出标准值6-9430.50.050.002PI值0.230.990.70.4880.4清源桥监测值7.653.822.30.2870.01未检出标准值6-9430.50.050.002PI值0.240.9550.7670.5740.2哨 口监测值7.554.262.70.5550.03未检出标准值6-96410.050.005PI值0.230.710.6750.5550.6溪浪口监测值7.353.892.40.5470.01未检出标准值6-96410.050.005PI值0.220.6480.60.5470.2白旗监测值7.383.972.40.5450.02未检出标准值6-96410.050

42、.005PI值0.230.6620.60.5450.4由表2-2可知:从上述的监测及评价结果上看,各监测断面的监测值均满足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相应水质标准,地表水质量较好。2.3.2环境空气质量概况2.3.2.1现状调查本项目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引用吉林市各子站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监测报告见附件)。1、监测点位布设根据拟建项目环境空气评价级别与范围,在评价区域内设1个大气环境监测点位,监测点位布设见表2-3。监测点位置参附图1-1。表2-3 环境空气监测采样点布设位置序号监 测 点1江南公园子站2、监测项目和时间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特征,确定监测项目为PM10

43、、SO2、NO2三项。3、评价方法本项目采用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限值。评价方法采用污染物指数对各监测点进行评价,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第i种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为第i种污染物的平均浓度,mg/m3;为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m3。污染物一次浓度或日均浓度超标率,是一次浓度或日均浓度超标个数在总样品数中所占百分比。当单项标准指数Ii1,说明i种污染物超过了标准,否则不超标。4、监测结果及评价环境空气常规项监测结果见表2-4。表2-4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监测点监测项目平均值mg/m3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标准指数江南公园SO20.021000.14PM100.051000.34NO20.027000.34从表2-4统计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