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1986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6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枣庄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技术改造项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6.1 地下水现状监测与评价6.1.1 地下水现状监测6.1.1.1 监测点位根据厂址附近区域地下水由北向南流向,在厂址周围共布设4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监测布点情况具体见表6.1-1和图4.1-1。表6.1-1 地下水现状监测布点一览表编号监测点位相对方位/距离(m)监测水层监测项目设 置 意 义1#乔屯村N/560浅水层2个水位点,1个水质点了解地下水流向上游水位、水质情况2#厂址-/-浅水层1个水位点,1个水质点了解厂址地下水水位、水质情况3#尤洼村SW/570浅水层2个水位点,1个水质点了解地下水流向下游水位、水

2、质情况4#齐村镇中学S/780浅水层1个水位点,1个水质点了解地下水流向下游水位、水质情况6.1.1.2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确定为: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氟化物、Hg、As、Pb、Cd、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共15项,同时调查井深、埋深、水温。6.1.1.3 监测时间和频率2014年2月28日、3月1日、5月5日-6日进行监测,每天采样一次。6.1.1.4 监测分析方法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相关规定执行,具体详见表6.1-2。 表6.1-2 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方法依据最低检出限1pH

3、玻璃电极法GB/T5750.4-2006/2高锰酸盐指数酸性高锰酸钾法GB/T11892-19890.5 mg/L3氨氮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GB/T 5750.5-20060.02mg/L4硝酸盐氮离子色谱法GB/T5750.5-20060.02 mg/L5亚硝酸盐氮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GB/T5750.5-20060.001mg/L6氟化物氟离子选择电极法GB/T5750.5-20060.05 mg/L7Hg原子荧光法GB/T5750.6-20060.00005mg/L8As原子荧光法GB/T5750.6-20060.0005 mg/L9Pb原子吸收分光光计GB/T5750.6-20060.00

4、1 mg/L10Cd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5750.6-20060.001 mg/L11总硬度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GB/T5750.4-20065.0 mg/L12氯化物离子色谱法GB/T5750.5-20060.02 mg/L13溶解性总固体称量法GB/T5750.4-20065 mg/L14细菌总数平皿计数法GB/T5750.12-20061 CFU/ml15总大肠菌群滤膜法GB/T5750.12-20063个/L6.1.1.5 监测结果地下水的监测结果详见表6.1-3。6-3山东省环境科学保护研究设计院 表6.1-3 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一览表点位监测时间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

5、亚硝酸盐氮氟化物汞砷铅镉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水温井深埋深无量纲mg/Lmg/Lmg/Lmg/Lmg/Lg/Lg/Lg/Lg/Lmg/Lmg/Lmg/L个/ml个/Lmm1#乔屯村2.28/5.57.542.90.0617.4未检出0.7未检出未检出9.6未检出1000148122082未检出11100203.1/5.67.252.80.0717.3未检出0.7未检出未检出8.20.61130144168086未检出11.3100202#厂址2.28/5.57.362.60.0819.0未检出0.8未检出未检出12.9未检出626105103094未检出10.2533.1/

6、5.67.692.80.0718.1未检出0.6未检出未检出8.61.360810392688未检出10.1533#尤洼村2.28/5.57.272.70.0718.6未检出0.8未检出未检出17未检出92834.2116080未检出10.418123.1/5.67.282.60.0618.0未检出0.8未检出未检出16.2291833122084未检出10.318124#齐村镇中学2.28/5.57.262.50.0718.2未检出0.9未检出未检出26未检出61834.481672未检出10.725153.1/5.67.482.70.0819.3未检出0.8未检出未检出16.81.4604

7、33.685078未检出10.42515枣庄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技术改造项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6.1.2 地下水现状评价6.1.2.1 评价因子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因子为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氟化物、Hg、As、Pb、Cd、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共15项,其中亚硝酸盐氮、汞、砷、总大肠菌群均为未检出,不再对其进行评价。6.1.2.2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具体见表6.1-4。 表6.1-4 地下水现状评价标准一览表 单位:mg/L(pH除外)序号项目单位评价标准值1pH/6.5-8.52高锰酸

8、盐指数mg/L33氨氮mg/L0.24硝酸盐氮mg/L205亚硝酸盐氮mg/L0.026氟化物mg/L17Hgmg/L0.0018Asmg/L0.059Pbmg/L0.0510Cdmg/L0.0111总硬度mg/L45012氯化物mg/L25013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14细菌总数个/ml10015总大肠菌群个/L36.1.2.3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即计算实测浓度值与评价标准值之比。公式如下: 式中:Pi第i种污染物的单因子指数(pH除外); Ci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L; Sii污染物评价标准,mg/L。对于pH,其标准指数按下式计算: (pHCi7.0) (pHC

9、i7.0)式中:PpHpH的标准指数; pHcipH的现状监测结果; pHsdpH采用标准的下限值; pHsupH采用标准的上限值;6.1.2.4 评价结果 各监测点的评价结果见表7.1-5。表7.1-5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一览表点位监测时间pH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硝酸盐氮氟化物铅镉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细菌总数1#2.28/5.50.36 0.967 0.3 0.870.7 0.192 0.025 2.222 0.592 1.22 0.823.1/5.60.167 0.933 0.35 0.8650.7 0.164 0.06 2.511 0.576 1.68 0.862#2.28/5.50

10、.24 0.867 0.4 0.950.8 0.258 0.025 1.391 0.42 1.03 0.943.1/5.60.46 0.933 0.35 0.9050.6 0.172 0.13 1.351 0.412 0.926 0.883#2.28/5.50.18 0.9 0.35 0.930.8 0.34 0.025 2.062 0.137 1.16 0.83.1/5.60.187 0.867 0.3 0.90.8 0.324 0.2 2.04 0.132 1.22 0.844#2.28/5.50.173 0.833 0.35 0.910.9 0.52 0.025 1.373 0.138

11、0.816 0.723.1/5.60.36 0.967 0.3 0.9650.7 0.192 0.025 2.222 0.592 1.22 0.78注:未检出按最低检出限的一半计算。由表6.1-5可知,项目所在区域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均略有超标,其余指标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类水体的要求,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超标主要与当地水文地质有关。6.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6.2.1 地下水环境影响等级判定6.2.1.1 项目类别判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

12、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类:指同时具备类和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为医疗废物焚烧项目,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会产生少量污水并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因此,该项目属于类建设项目。项目在生产用水取自场区内的两眼水井(一眼为大口井,一眼为深约10m的机井),取水层位为第四系孔隙水,单井涌水量小于500m3/d。按照枣庄市市中区水务局提供的供水证明,自打的深水井年取水量1万m3(折合每天约27.397m3

13、的取水量),因此项目取用水量相对较少,且场区第四系厚度仅10m左右,项目取水不会引起周边地下水流场明显变化而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因此,项目不具备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综上所述,本项目属于I类建设项目。6.2.1.2评价等级判定I 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标确定。6.2.1.3项目评价等级的判定1包气带防污性能根据建设场地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的单层厚度与包气带垂向渗透系数确定,详见表6.2-1。表6.2-1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强岩(土)层单层

14、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中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1.0m,渗透系数K10-7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K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弱岩(土)层不满足上述“强”和“中”条件注:表中“岩(土)层”系指建设项目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岩(土)层;包气带岩(土)的渗透系数系指包气带岩土饱水时的垂向渗透系数。本场区污水处理池基础埋深约2.0m,以层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在场区南侧的农田中取层粘土土样2个进行室内土工试验,用于测定层粘土的渗透系数,根据测定结果,层粘土最大渗透系数为3.5110-8cm/

15、s,该粘土层厚度在0.8m0.9m之间,且分布连续、稳定。根据以上指标,本项目场区包气带防污性能应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规定的“中”等级别条件,故该项指标定为中。2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导则规定,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为易、中、不易三级,分级原则见表6.2-2。表6.2-2 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分级项目场地所处位置与含水层易污染特征易潜水含水层且包气带岩性(如粗砂、砾石等)渗透性强的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地区;不利于地下水中污染物稀释、自净的地区。中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力联系较密切的地区。不易以上情形之外的其他

16、地区建设项目场地表层地层岩性为粘土、粉质粘土及粘土混姜石层,渗透性差,赋存有少量孔隙水;其下部隐伏石炭系本溪组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孔隙裂隙发育较差,富水性弱;场地无地表水。因此,本区虽有潜水含水层,但包气带岩性为粘土,渗透性弱;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不密切;虽属多含水层,但水力联系不密切。因此建设项目场地含水层易污染特征符合表6.2-2中“不易”级别条件,故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6.2-3。 表6.2-3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级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

17、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较敏感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以及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等其它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不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它地区注:如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含水系统)处于补给区与径流区或径流区与排泄去的边界时,则敏感程度上调一级。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根

18、据调查,周边部分村庄(乔屯、马洼、建国等)开采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水源(供水人口小于1000人),属分散居民饮用水源。根据以上条件,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较敏感。4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为大、中、小三级,分级标准见表6.2-4。表6.2-4 污水排放量分级分 级污水排放总量(m3/d)大10000中100010000小1000拟建项目废水排放量为13.75m3/d(4537.5m3/a),生活污水排放约3.2m3/d。依据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分级标准,污水排放强度为小。5建设项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根据建设项目所排污水中污染物类型和需预测的污水水质指标数量,将污水

19、水质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分级原则见表6.2-5。表6.2-5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分级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级别污染物类型污水水质指标(个)复杂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项目排放废水主要含CODcr、BOD5、NH3-N、SS等污染物,均为常规指标污染,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根据表6.2-5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6、项目地下水工作等级判定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根据各个因子综合评定,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6

20、.2.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要求:三级评价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范围以能够说明地下水环境的基本状况,并满足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的要求为原则,参照地下水的渗透性能和影响范围,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在满足三级评价所需要的调查评价范围(20km2)的前提下,对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工作范围进行了确定:由于预测评价目标含水层为第四系孔隙水,因此确定场区西北以乔屯马洼一带的基岩出露区为界,场区东南在满足地下水环境预测和分析的要求下,确定向南向东外扩2km作为本次工作的调查评价范围,总面积约10.17km2,满足导则规定的评价要求及预测评价需要

21、。6.2.3 区域地质条件6.2.3.1地层场区附近出露的地层自上而下有:第四系、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寒武系和新太古界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区域地质情况见图2.1-3。现将区内出露的地层按由新到老的顺序分述如下:(1)第四系(Q)沂河组(QY):为现代河床及河漫滩沉积,厚度小于5m,主要为灰黄色砂砾层、混砾砂、细-粉砂。大站组(QD):分布于山前缓坡、冲沟内及冲积平原。厚度小于8m,主要为土黄色洪冲积砂砾层、砂质粘土、粘土层及砂层。(2)侏罗系(J)侏罗系在本区仅发育有淄博群三台组(JzS),隐伏于区域中部,厚度89.27m。该组岩性为紫红色砂砾岩、粉砂岩,具二元沉积结构,与下伏地层呈

22、角度不整合接触。(3)二叠系(P)二叠系石盒子组()分布于枣庄盆地,多为隐伏地层,区域南侧见零星露头。黑山砂岩段厚25.81m,主要为中粒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发育交错层理;万山泥岩段残存厚度138.68m,以杂色泥岩、粉砂岩、细-中粒砂岩为主,夹铝土岩及煤层。(4)石炭系(C)分布于枣庄盆地,多隐伏产出,地表见零星露头。石炭系在本区西侧发育本溪组(CyB)地层,该组厚60.4m,为紫色铁铝质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铝土岩及赤铁矿层,与下伏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5)奥陶系(O)奥陶系马家沟组(OM):主要分布于枣庄盆地,大部分隐伏于第四系或其他地层之下,部分出露地表,构成轴向285的向斜构造。主

23、要岩性为中厚层微晶灰岩、云斑灰岩、白云岩等,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6)寒武奥陶系(-Oj)三山子组(-OjS):分布于调查区北部,主要为灰色中厚层含燧石结核细晶白云岩和褐灰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与炒米店组呈整合接触。(7)寒武系()炒米店组(jC):该层厚93.8m。岩性以微薄层微晶灰岩为主,夹中薄层砾屑灰岩、鲕粒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与崮山组整合接触。张夏组(j):张夏组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自下而上为下灰岩段(j1)和上灰岩段(ju)。下灰岩段以深灰色厚层鲕粒灰岩为主要岩性组合,上灰岩段以薄层灰岩、砂屑鲕粒灰岩、云斑灰岩、藻丘灰岩、藻凝块灰岩、藻屑灰岩夹鲕粒灰岩为主要岩性组合。朱砂洞组():分布

24、于区域东北部,岩性为浅灰色、灰黑色厚层微晶灰岩、云斑灰岩和泥晶灰岩、白云岩等。 (8)新太古界新太古界泰山岩群山草峪组(Ar3t):分布于区域东北部,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夹二云变粒岩、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等,原岩为基性火山沉积碎屑岩、陆源碎屑岩夹硅铁建造,厚度995.7m。该地层普遍遭绿片岩相-角闪岩相变质作用、褶皱及塑性变形作用改造。6.2.3.2 岩浆岩本区未发现岩浆岩。6.2.3.3 构造区内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发育有陶枣断裂及一些次生断裂。陶枣断裂:为一弧形断裂,发育于本区东北部陶庄-枣庄一线。长约45km,宽 3040m。东段走向270,西段走向65,倾向南,倾角7

25、085。断层两盘为寒武-奥陶纪地层。断层带内构造角砾岩及碎裂岩发育,糜棱岩化、绿泥石化明显。早期以张性活动为主,晚期以压扭性活动为主。6.2.4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6.2.4.1含水岩组划分调查区位于陶枣盆地的北部边缘地带,属于枣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的补给区。根据岩性组合、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性质及含水层的埋藏条件等,可将调查区含水岩层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及块状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四种类型。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见图2.1-5。a)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该含水岩组不甚发育,其岩性为粉细砂、粘质砂土夹碎石等,底板埋深0.8-8m,厚度3-5m,富水性较弱,单

26、井涌水量小于500m3/d,矿化度小于2.0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孔隙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顺坡向流动,以径流、越流方式排泄。b)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该含水岩组主要赋存于石英砂岩、砾岩、砂页岩或粘土页岩中,岩石孔隙裂隙不发育,富水性较弱,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局部受断层影响,水量增高,可达200-400m3/d,矿化度小于1.0-2.0g/L,水化学类型为SO4Ca型。在岩石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顺节理裂隙面流动,径流排泄为主。 c)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该含水岩组主要赋存于厚层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的裂隙岩溶中,裂隙岩溶发育程度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

27、等因素的控制,富水性极不均匀,在接近补给区域或地形较高的山麓,水位埋深浅,富水性较弱,单井涌水量多小于500m3/d,在排泄区或构造有利地段,地下水富集,水量可达1000-5000m3/d,矿化度小于0.5g/L。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接受大气降水和孔隙水的越流补给,流动并赋存于岩溶裂隙中,以径流和人工开采为排泄方式。d)块状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分布于本区东北部,地下水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黑云斜长变粒岩的风化裂隙中,裂隙发育浅,一般小于8m,风化强度自上而下变弱,富水性差,单井涌水量小于100m3/d。水位埋深随地形而异,并受季节的影响,变化较大。矿化度一般小于0.5g/L,水化学类型为H

28、CO3Ca或HCO3SO4Ca型。6.2.4.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本区的地形地貌、发育的断裂构造、分布的地层岩性,控制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使得地下水的运动较复杂。(1)裂隙岩溶水的补、径、排条件在低山丘陵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碳酸盐岩裂隙中,大气降水是唯一的补给来源。由于含水层发育浅,厚度小,贮水空间小,使绝大部分降水沿坡面以洪流的形式排入河流,入渗补给量较少。地下水沿基岩裂隙顺山坡由高向低运移,径流方向受局部地形的影响,以分散流为主。主要的排泄量以地下水补给河流,蒸发为主,其次为少量的人工开采。在山间平原区,地下水的类型主要是裂隙岩溶水,大气降水是其主要的补给来源。区内第四

29、系覆盖层厚度一般较小。大气降水首先渗入第四系松散层,然后大部分继续下渗进入碳酸盐岩层补给岩溶水,补给条件好。河流渗漏及灌溉回渗亦是其重要的补给来源。区内河流河床中碳酸盐岩呈裸露、半裸露状态,溶沟、溶蚀裂隙发育有利于河水对地下水的渗漏补给。区内地表水灌溉区及机井灌溉区的农用水对地下水也有一定的补给作用。岩溶水径流条件受地形、构造展布方向的控制,总体运动方向由东北流向西南,其径流方向与地形坡度总体趋势及河水流向基本一致,在地形相对平缓地段具有局部连续的地下水面。侧向径流及人工开采是岩溶水的主要排泄方式,另外还有部分地下水在地形、地貌的有利部位,分散溢出地表形成泉,汇入河流。(2) 松散岩类孔隙水补

30、、径、排条件 大气降水及上游径流补给是本区孔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河流渗漏及灌溉回渗亦是其补给来源。孔隙水径流条件主要受地形控制,总体运动方向与坡向一致,由东北流向西南。侧向径流、蒸发及农田灌溉是其主要排泄方式,部分下渗补给深层地下水。6.2.4.3 地下水动态特征(1) 孔隙水动态特征本区孔隙水水位动态主要受大气降水入渗、侧向径流补给、农田灌溉回渗等因素的制约。区内浅层孔隙水的多年水位动态受年降水量的制约性显著,丰水年水位较高,枯水年水位较低。多年动态变化表明:枯水年份地下水消耗量大于补给量,水位降幅大于升幅,年末水位低于年初水位,地下水呈负均衡状态;而丰水年份地下水的补给量大于消耗量,年降幅

31、小于年升幅,年末水位高于年初水位,地下水呈现正均衡状态。目前,区内浅层孔隙水处在多年动态平衡之中。(2)岩溶水动态特征a)岩溶水水位年动态岩溶水水位的升降变化主要受降水量的制约。一般每次较大规模的降雨之后,地下水水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一年当中,地下水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一般随着年内降水量的“少多少”的分配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季节性动态变化。区内地下水年动态特征按其整体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三个阶段:1-6月份为水位持续下降阶段,由于地下水补给量较少,地下水处于持续的消耗状态,水位逐步下降,到5-6月水位出现当年最低水位;7-9月份进入丰水期,随着降水量增多,岩溶水得到较多的入渗补给,水位快速上

32、升,一般在高强度降水期过后即出现高水位,滞后时间较短;10月份后为水位缓慢下降阶段,降水量的减少,岩溶水又开始以排泄为主,水位曲线又表现为缓慢下降趋势。岩溶水水位动态特征与全年降水量的分配有密切关系。区内地下水水位动态在北部的低山丘陵区和向斜腹部的山间平原区既有着共同的特征,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低山丘陵区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水水位季节性变化强烈,水位变幅较大,一般年变幅超过10m;而在向斜腹部山间平原区,除可以得到大气降水的直接或间接补给外,还可以得到侧向径流、河水渗漏和农田灌溉回渗水的补给,水位变幅相对较小,年变幅一般低于10m。b)岩溶水多年动态岩溶水的多年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降

33、水量年际间不均匀分配的影响,降水量大的年份水位高,降水量小的年份水位低,水位动态变化过程随降水量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地有规律上升或下降,动态曲线呈现多峰多谷型,多年地下水处于一种自然均衡状态。6.2.4.4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区内地下水的化学特征主要受降水补给和含水层岩性及循环径流条件的影响,水中各类化学组分的来源及其含量是入渗溶滤作用和渗流场内岩石相互作用的结果。据本次工作野外调查取得的水质分析资料:区内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局部为HCO3SO4Ca型,总硬度5541393mg/L,PH值6.97.5,矿化度0.861.96g/L。6.2.4.5 场区周围水源地情况场区北部为奥陶系

34、厚层灰岩地层,岩溶水较发育,在场区东北部有一正在使用的渴口水源地,但场区不在其保护区内。周边乔屯、马洼等村庄取岩溶水作为饮用水水源,各井用水人口均小于1000人,属分散居民饮用水源。目前,本项目取用水均来自厂内自挖深井,取水量每年1万m3(折合每天约27.397m3)。项目区周边部分村庄使用村里水井统一供水,该类水井水分散式水源地。渴口村西边有一集中供水水源(与项目区的位置关系见图6.1-1),项目区位于其二级保护区外,且水源地处为奥陶系灰岩的强富水区,场区为仅赋存较薄第四系孔隙水,往下为富水性极弱的碎屑岩类相对隔水层,彼此之间水力联系较弱,因此,即便未来由于渴口水源地长期超采,造成降落漏斗,

35、场区地下水对水源地水质的也不会产生影响。图6.1-1 水源地及保护区情况6.2.5 场区水文地质条件6.2.5.1 含水岩组类型场区含水岩组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和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1)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该含水岩组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残坡积物中,其岩性为粉质粘土、粘土混碎石等,多为潜水,富水性较弱,单井涌水量500m3/d,矿化度小于2.0g/L,水化学类型为ClCa型和HCO3Ca型。孔隙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顺坡向流动,以径流、蒸发等方式排泄。2)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隐伏于场区第四系松散层之下,地下水赋存于石英砂岩、砾岩、砂页岩或粘土页岩中,岩石孔隙裂隙不发育,富水性较弱,单

36、井涌水量小于100m3/d,局部受断层影响,水量增高,可达200-400m3/d,矿化度小于1.0-2.0g/L,水化学类型为SO4Ca型。6.2.5.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大气降水和上游径流补给是项目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粉质粘土、粘土混碎石层的孔隙中,由于含水层发育浅,厚度小,贮水空间小,使绝大部分降水沿坡面以洪流的形式排入河流,入渗补给量较少,地下水流向东南。主要的排泄方式为径流、蒸发和少量补给下部的裂隙水。6.2.6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6.2.6.1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根据邻近场区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枣庄市垃圾处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区浅部地层可分为五大层(根据资料整理绘制场

37、区工程地质剖面图见图6.2-2):粉质粘土层黄褐色,很湿-饱和,坚硬,含铁锰质结核,层厚1.6-2.5m,试验指标平均为:W%=23.6,Gs=1.99,e=0.67,Sr%=94.2, IP=15.9,IL=0.04,fk=200Kpa(W为含水率,Gs为比重,e为孔隙比,Sr为饱和度,IP为塑性指数,IL为液性指数,fk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粘土层褐色,饱和,硬塑-坚硬,该层只在场地北部1-12号钻孔揭露到,层面埋深1.6-2.5m,层厚0.7-1.1m,试验指标平均为:W%=24.2,Gs=1.99, e=0.71, Sr%=93.4, IP=18.9, IL=0.0,fk=200Kpa

38、。粉质粘土层褐黄色,饱和,硬塑,层面埋深2.6-3.5m,层厚1.8-3.6m,层面埋深1.6-2.5m,层厚0.7-1.1m,试验指标平均为:W%=25.6, Gs=1.97, e=0.72, Sr%=96,IP=15.9, IL=0.11,fk=180Kpa。粘土混碎石层褐-黄红色,饱和,坚硬,含碎石,碎石块径1-3cm,含量约15%,层面埋深5.7-6.5m,层厚0-1.80m,在碎石含量较少处取样1件,试验指标值为:W%=24.3, Gs=2.01, e=0.69, Sr%=95.9, IP=17.9, IL=0.0,fk=200Kpa。砂岩层红夹黄色,稍干-干燥,密实,坚硬,粗粒结构

39、,块状构造,全风化-强风化,钻孔未钻透该层,最大控制厚度4.5m,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300Kpa。图6.2-2 钻孔柱状图图6.2-3 工程地质剖面图6.2.6 地下水水力联系分析场区北部为奥陶系厚层灰岩区,岩溶裂隙发育,埋深较浅甚至出露地表,直接接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较密切。为场区地下水的补给区,地表水可下渗进入第四系补给场区孔隙水。场区所在地表层岩性为粉质粘土、粘土及粘土混碎石层等,厚度小于10m,不利于孔隙水的贮存,孔隙水发育程度较弱,富水性差;第四系之下隐伏有石炭系本溪组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该层裂隙一般不发育,渗透性较小,富水性极差,使得场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较弱

40、,孔隙水与碎屑岩类裂隙水及更深层地下水联系较弱。6.2.7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2.7.1预测情景设定 1.预测时间污水向地表水的排放是有意的、有组织的,而产生的污水对地下水的影响与之不同,是无意间排放的,加之地下水隔水性能的差异性、含水层、土壤层分布的各项异性等原因,对地下水的预测只能建立在人为的假设基础之上,预测不同情况下的污染变化。本项目预测时间按照项目运行期间的相关时间段进行。2.预测范围本项目运行中,废水主要来自车间地面冲洗废水、车辆与周转箱清洗消毒废水、软水系统产生的废水、初期雨水和生活废水,废水经管道集中至废水处理池进行处理,废水处理池水量较为集中,如若防渗不力,将有对地下

41、水水质造成污染的可能,但是包括项目车间等一般地段只是存在跑、冒、滴、漏等不连续的无组织废水,且地面经过严格防渗,上面搭建顶棚,不会出现降水携带入渗地下、污染地下水问题,加之跑、冒、滴、漏容易发现并及时处理,所以无须进行预测;对此仅对废水总量较多、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污水处理池瞬时渗漏进行预测。正常工况下,污水经初步处理达标后最终汇入厂区清水池内,并全部回用于转运车、周转箱和车间地面冲洗,废水不排放。因此,在做好防渗的前提下,项目正常运行状态下对区内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小,可不予考虑。非正常工况,当项目出现泄露事故时,由于工作人员发现事故,处理事故需要一定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项目区废水极有可能已发生外泄

42、,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预测主要考虑突发泄露事故时,污染质随污水池中污水的迁移情况。3.预测因子根据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情况,选择预测COD作为评价因子进行预测。4.预测方法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为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规定,预测方法可以采用数值法或者解析法进行,由于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故选择解析法进行预测,完全能够满足三级评价的要求。 6.2.7.2预测模型的选用水动力弥散以平行地下水流动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纵向),垂直于地下水流向为y轴,由于y轴方向污染物运移距离较小,且附近范围内无敏感保护目标,因此,本次重点预测在沿地

43、下水水流方向污染物运移情况。当污水池发生破裂导致地下水泄漏,污染物泄露的面积小,水量较小,相对场区范围可以看成一个点状污染源。场区地下水赋存于第四系孔隙之中,呈一维流动,与区域地下水径流方向基本一致,加之场区以及附近区域并没有集中型供水水源地,地下水位动态稳定,因此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迁移,可概化为瞬时注入示踪剂(平面瞬时点源)的一维稳定流动二维水动力弥散问题,当取平行地下水流动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时,则求取COD浓度分布模型如下: 式中:x,y计算点处的位置坐标; t时间,d; C(x,y,t)t时刻点x,y处的示踪剂浓度,mg/L; M含水层的厚度,m; mM长度为M的线源瞬时注入的示踪剂质量,kg; u水流速度,m/d; n有效孔隙度,量纲为一;DL纵向x方向的弥散系数,m2/d; DT横向y方向的弥散系数,m2/d; 圆周率。6.2.7.3预测参数的选取利用所选取的污染物迁移模型,能否达到对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合理预测,关键就在于模型参数的选取和确定是否正确合理。污染物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