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扬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集中区经四路(疏港大道)建设项目9301.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031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扬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集中区经四路(疏港大道)建设项目93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扬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集中区经四路(疏港大道)建设项目93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扬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集中区经四路(疏港大道)建设项目93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扬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集中区经四路(疏港大道)建设项目930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扬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集中区经四路(疏港大道)建设项目930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扬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集中区经四路(疏港大道)建设项目93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扬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集中区经四路(疏港大道)建设项目9301.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扬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集中区经四路(疏港大道)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扬中市八桥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杨友军联系人祝启国通讯地址扬中市八桥镇华生路18号联系电话15952985078传真-邮政编码212200建设地点扬中市现代装备制造业集中区立项审批部门扬中市发改经信行政审批批准文号201571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道路建筑E4721占地面积(平方米)225311绿化面积(平方米)81140总投资(万元)25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7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3%评价经费(万元)4.0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2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 工程内容经四路路网改造及基础设施

2、配套工程南起江苏新韩通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北至战斗河,道路全长4057米,公路总宽50m,其中道路30m宽(两侧各10米绿化带)。本工程主要由道路及管线等市政配套设施组成。项目区地理位置见图1。依据国家及地方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建设单位委托扬中市海润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就项目在施工期、营运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及采取的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结论经环保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将作为本项目建设与营运期环境管理的依据。2建设工程规模 2.1工程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2.1.1、道路工程经四路为扬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集中区方格网状路网结构中 “五横两纵” 主干路中的临江纵向主干

3、道路,全长4057m,公路总宽50m,其中道路30m宽(两侧各10米绿化带),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设计车速 60km/h。2.1.2、管线工程本工程实施雨、污水、给水、燃气、通信、供电及路灯管道。管线基本与道路工程同长,并与相交道路上相关管线相接。 雨水管:管径100d1800,采用软式透水管、PE管、钢筋混凝土管、HDPE双壁波纹管、钢管(过河倒虹用)。污水管:管径DN400DN800,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污水用球墨铸铁管、钢管(过河倒虹用)。给水管:管径DN100DN300,采用球墨铸铁管、钢管。燃气管:160燃气管,采用钢管、PE管。通信管:双侧5110,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P

4、VC-U实壁管、110PE(低密度管)。供电管:12200+1根七孔梅花管供电管,采用C-PVC管、M-PP管、七孔梅花管、110PE(低密度管)。2.1.3、交通设施本项目为城市区域道路,各道路需按规定设置相应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标志、标线、隔离栅、无障碍设施、交通信号灯、道路监控系统等。2.1.4、环卫设施环卫设施主要包括沿线的果皮箱和雨水口的五防装置等。果皮箱单边约50米设置一个。雨水口五防装置每30米设置一个。2.1.5、绿化工程1、景观绿化设计服从道路的交通功能,并尽量做到利用景观绿化等诱导交通,成为交通安全的辅助部分。2、一路一种景观。景观绿化要求有特色变化同时又要求变化中统一协调。

5、3、采用多种绿化形式,突出新区的品位景观效果。4、适地种树。2.2主要工程数量具体设计见表1。经四路路工程建设费用估算表序号项目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合价(万元)一市政部分24251征地拆迁等户575702道路(路基、路面)万m21216003给水管网万m0.13204污水管网万m0.13805雨水管网万m0.13506雨水收水口及连接套100157泵站改造座160.08路灯照明部分(含电缆、配电箱等)盏54209交通标志、标线项110二景观改造部分751花木植被万m20.555.03景观亮化项120.0工程直接费合计(万元)25002.3施工方案此项目施工的特点是路线较短,比较适宜机械化施工,施

6、工队伍可分段施工,互不干扰。结合本项目特点和扬中市气候特点,编制实施方案和施工中应注意的以下各点:1)施工时要求按设计进行放样。2)水准点施工时应注意保护,防止破坏。施工复线时,若发现水准点高程闭合差超限,再排除自身原因后,应检查水准点上钢钉是否遭受人为破坏偏位,并建议联测至下一个水准点检查。3)精度控制以导线为主,施工复线时应以交点和转点为控制点,除此以外的任何中间点不得作为控制桩进行长度、里程或位置推算。路线上的交点、转点均为大木桩上钉的小铁钉,施工时应注意保护,以防挖掘机或推土机破坏丢失。4)施工时尽量减少对沿线设施、地形、地物的破坏。对沿线横跨路线的线路、管道、如净高、净宽对施工有影响

7、或施工中有可能造成破坏的,应及时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采取相应有效的保护措施。5)本项目路线建设,要求有较强的专业机械施工队伍承担此项目。3.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3.1取土、弃土、环保及节约用地的措施本段道路在环境保护设计上,尽可能通过设计上的努力,避免破坏环境、污染环境,以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路线尽可能多填少挖,以减少对原地貌的破坏,在路堤段对原地表进行清表或开挖的土不得随意弃土。公路路基等用料必须在指定料场集中取料,平挖浅取,不得随意乱掘,注意环境保护;弃土必须集中堆放,并进行修整。3.2其它材料 1) 砂石料:沙石料均从商业料场采购,运距20km。2)沥青:公路所需沥青从附近城市采购,

8、运距100km。 3)水泥:水泥由市水泥厂购进,运距30km。 4)钢材:钢材从是钢材市场购买,运距20km。上述主要筑路材料质量良好,数量充足,完全可以满足本工程的需要。 3.3工程用水及用电扬中市八桥镇扬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集中区外围道路给水管网已经铺设完毕,具有短程接通条件,电力供应与现有电力网络相接,工程所需水、电均可以保证。4项目的投资本项目估算总投资2500万元。5.项目的实施安排江苏扬中先进装备制造业集中区经四路建设目前正在有序推进,项目用地的前期拆迁摸底工作已基本结束,相关手续,包括初步设计、资金筹措方案等也正在逐一落实。预计,项目相关手续将于2015年8月前基本完备,后期建设工作

9、将按部就班,依法开展,整个项目建设计划2016年2月底完成,计划总工期1 0个月。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工程道路沿线均老路,道路沿线现状为村庄、农田和河塘,局部有工厂企业。其现有路多为土路和沙石路,年代较远,扬尘严重且凹凸不平,路面窄、路况坏,导致扬中市现代装备制造业集中区一些偏远农村由于交通不便而发展缓慢,对社会环境造成影响;其交通条件亟待改善。主要存在以下环境问题: (1)路面破损或无路面工程,导致尘土飞扬,影响大气环境; (2)路面凹凸不平并导致噪声影响; (3)排水设施不完善,或无排水工程和防护工程,对沿线的水土保持造成影响。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

10、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扬中市是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的县级市,位于镇江市东部扬子江之中,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94211958,北纬323219,为长江下游冲积而成的沙洲江岛。全市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长约40千米,东西平均宽约7千米,东北与泰兴市、江都市、扬州市邗江区隔江相望,西南与镇江市丹徒区、丹阳市、常州市武进区依水相邻;全境总面积33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228平方公里,水面104平方公里。全市下辖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与兴隆街道办事处合署),总人口28.01万。其中新坝、油坊、八桥3个镇及三茅街道、兴隆街道(

11、经济开发区)位于太平洲上,西来桥镇位于炮子洲上,而落成洲、小泡沙分别隶属市财政局、旅游局,为水产养殖场,无长住人口。2、地形地貌地质扬中市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为长江淤涨冲积而成,全境由太平洲、雷公岛、中心沙和小泡沙四个江中小岛组成。境内地势低平,地面高度一般在吴淞基面以上4-45米,相对高差1米左右。市域较狭长,呈西北东南走向,并向东南微倾,沿江地带地势略高,腹部地区地势略低。各沙洲四面江水环抱,江堤围绕,堤身高程86-94m,土壤肥沃,绿树成萌,良田成方,沟渠纵横,呈江南水乡之风貌。3、气候及气象扬中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中部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

12、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雨、热同季的特点。东南风为全年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151,最高年份为16,最低年份为143,平均最冷月为1月,平均最热月为7月。极端最低高温为39.2,年平均降水量10637毫米左右,最多年份16955毫米(1991年),最少年份仅4692毫米(1978年)。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梅雨期,两旬雨量占全年的150,8月下旬至9月中旬多台风和秋雨,三旬雨量占全年的146%。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32小时,以8月份最多,达2384小时,以二月份最少,仅1357小时;年日照时数最多为24193小时(1962年),最少仅18446小时(1984年)。常年平均初霜期11月1日,终霜期

13、3月30日,常年霜期139天,无霜期226天。全年以东南风为多,频率为11,年平均风速32米秒,2分钟平均最大风速16米秒(1961年10月5日),瞬时极大风速43米秒(1974年6月9日)。4、地表水特征扬中水资源极为丰富,境内河港密布,可容蓄水量达3285万m3;四周通江港河多,境外长江则似天然大水库,起着引排水量的调节作用,潮汐影响十分敏感,江潮水位涨落很快直达全市,汛期按灌溉潮型每天可引江水3240万m3。历来水盈无缺,易涝不怕旱。每年59月为汛期,长江高潮水位一般在5.06.5m,低潮水位一般在 4.05.0m,经常高出田面,有利于水稻的灌溉用水;10月至次年4月为非汛期,长江高潮水

14、位一般在3.04.5m,低潮水位2.03.0m,大多低于田面,有利于三麦的排水降渍。但因四面环江,地势低洼,经常遭受长江洪水和台风暴雨的侵袭,极易发生洪、涝灾害。由于市境地形狭长,上下洲长江水位一般相差2050cm,大江和夹江水位也有差别,一般夹江水位比大江水位高1020cm。每年最高潮水位出现在79月,历史最高潮水位为8.04m,发生在1996年8月1日;最低潮水位出现在12月至次年3月,最低潮水位为1.13m ,发生在1959年1月22日。据对周围站(镇江谏壁站、常州小河站、本市沙家港站)潮位的不完全统计:长江本区段多年平均高潮位4.24.9m,多年平均低高潮2.73.9m; 一天两次涨潮

15、时间各约4小时左右,两次落潮时间各为8小时左右;多年平均潮差11.5m,最大潮差23m。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综合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核算数据显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5.1亿元,可比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15.25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167.20亿元,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59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2.2%,按现行汇率折算为19010美元。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三次产业构成由2012年的3.1:56.3:40.6调整为

16、2013年的3.2:54.5:42.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6.9%。名列 2013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6位,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28位,跻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百强县(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年新办民营企业989家,新办个体工商户2054户,新增注册资本94.6亿元,吸纳民资98.55亿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体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质量与效益不高;项目建设步伐不快,产业高端和高科技含量项目增量不足;财税增收难度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和财政收支平衡矛盾仍较突出:民生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农业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全

17、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98亿元,比上年增长9.09%。其中:种植业产值9.72亿元,增长9.28%;林业产值0.77亿元,增长8.29%;牧业产值2.97亿元,增长6.52%;渔业产值2.66亿元,增长12.61%。粮食种植面积13.84千公顷,比上年减播2.70%;粮食总产量10.52万吨,比上年减产2.38%,其中秋粮产量6.80万吨,减产4.09%。油料种植面积0.7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63%,油料总产量 1693吨,增长12.72%。蔬菜面积3.3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66公顷。在主要农产品中,肉类产量9751吨,比上年增长1.73 %;出栏家禽96.1万只,下降3.55

18、;蛋类产量3274吨,增长2.50 %;水产品总产量6929吨,增长1.91%。全年完成绿化造林面积 416 公顷,新建围庄林 66.7 公顷,新栽绿化苗木21万株,创成13个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18.75%。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投入建设资金 1.9 亿元,完成土方456.18 万方,石方11.85 万方,混凝土5.24万方;完成江堤加固2.83公里,港堤加固3.22公里;新建沿江沿港排涝泵站 2 座,翻建 5座,整治排水沟 24.92公里;新翻建涵洞 38座,维修加固 40座;新建固定提水灌溉泵站 58 座,新建砼防渗渠道 22.84公里。农业节能减排

19、成效显著。农用化肥施用量4081吨,下降5.72%;农膜使用量151吨,与上年持平;农药使用量281吨,下降6.95%;农用柴油使用量499吨,与上年持平。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96.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0%,其中定报工业实现产值1047.43亿元,增长20.18%;完成工业增加值354.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9%,其中定报工业完成增加值244.14亿元,可比增长13.3%。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70.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2%,其中定报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96.73亿元,增长19.65%;实现利税13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

20、.62%,其中定报工业实现利税114.53亿元,增长21.23%。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4.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23%,其中工业用电量10.25亿千瓦时,增长2.66%。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工程电器、新能源、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规模达950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的90.7%。工程电器在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上又有新突破,产业规模达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99亿元,其龙头企业新韩通船舶重工年销售27亿元;光伏行业作为我市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柱,逐渐走出光伏寒冬。全年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生产硅片15亿片。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销售亿元以上工业企

21、业达到105家,10亿元以上企业20家,大全集团产值、销售达到168.8亿元、160.8亿元。全市“三十强”企业实现销售634.7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63.7%。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达到764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73.0%,比重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全市科技孵化总面积已达22万平方米,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6%。建筑业实现平稳增长。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3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4.9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31.1万平方米。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

22、资17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工业投资143.52亿元,增长22.9%;新兴产业投资137.69亿元,增长26.5%;文化产业投资5.84亿元,增长88.2%;亿元以上项目投资145.52亿元,增长37.8%;房地产投资14.84亿元,增长8.8%。房地产增幅有所回升。全市有工作量的房地产企业33家,全年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 10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0.5%;商品房竣工面积 1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增长82.3%;商品房销售面积19.2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2%;其中:住宅面积 15.8万平方米,增长36.3%;商品房销售额16.4亿元,比上年增长52.6%;其

23、中:住宅销售额11.1亿元,增长62.0%。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随着雨润中央商场、菲尔斯金陵大酒店等一批重量级服务业项目投入运营,全市消费市场需求进一步放大。园博会、黄金周、“双十一”、圣诞节等节庆消费持续升温,有力推动了全市物流商贸、住宿餐饮和旅游消费。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9.9亿元,GDP占比4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41.69亿元,增幅16.8%;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59.65亿元,增长12.0%。六、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6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出口3

24、.77亿美元,增长2.95%;进口0.84亿美元,下降29.4%。在出口总额中,生产企业出口1.22亿美元,增长28.86%;三资企业出口2.41亿美元,增长5.64%;外贸企业出口0.14亿美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2.66亿美元,增长59.81;服务外包合同额0.74万美元,增长49%。七、交通运输、邮电业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2369万人,比上年增长8.7%,客运周转量146947万人公里,增长9.2%;货运量930万吨,增长15.2%,货运周转量51685万吨公里,增长15.6%;水运量36万吨,增长2.9%;水运周转量9870万吨公里,增长8.4%。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超

25、1000公里。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实现收入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68亿元,增长9.7%;电信业务收入3.61亿元,增长13.4%。年末拥有邮政局(所)13处,邮政线路总长度达2000公里;全市电话普及率达357部/百户,移动电话用户38.92万户,信息化发展水平85%。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7.15 亿元,增长20.27%。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地税收入23.11亿元,增长20.50%。全年财政支出53.16亿元,增长23.7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26、31.50亿元,增长24.21%。城乡公共服务支出稳步提高,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0.62%。货币供给规模继续扩大。全年社会融资总量540.29亿元,比年初增加100.22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0.85亿元,比年初增加60.0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0.45亿元,比年初增加31.15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94.24亿元,比年初增加52.8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7.32亿元。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保险企业27家,全年保费收入8.04亿元,比上年增长9.3%。财产险收入1.68亿元,增长19.0%;人身险收入6.36亿元,增长7.0%。赔付

27、额2.26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财产险赔付0.77亿元,增长0.3%;人身险赔付1.49亿元,增长61.3%。九、科学技术和教育加强科学谋划和扶持培育,全面推进创新型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年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0余项,获批30余项,其中省重大战略产品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73%。知识产权基础进一步夯实。申请专利4174件,其中发明专利1042件,专利授权108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51件,全省领先。载体建设强势推进。新增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新增孵化企业50家,申报省级以上研发

28、机构10家,获批准1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研究生工作站。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新进展。全年获批国家“千人计划”6项,省“双创”12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继续实施免农村幼儿园小班保教费政策,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98%以上。成立扬中市早教指导中心,顺利通过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现场验收。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2.6%,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中一本达线率列镇江市第一名。建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学院培训、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三级培训网络逐步完善。现有小学12所,教学点2个,33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3851人,教职工总数1071

29、人,专任教师927人;现有中学10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学班初中166个、高中93个;初中在校学生数6086人,高中在校学生数3636人,教职工总数1432人,专任教师1150人。幼儿园44所,191个教学班,在园幼儿数693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111人,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奥体中心土建工程全部结束,广场建设提前竣工;市图书馆创成国家一级图书馆;建成中心文化广场2个,娱乐型文化广场39个;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稳步推进。全市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

30、2.7平方米。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700户,用户总数达10.4万户,入户率95.14%。大型文体活动精彩纷呈。成功举办省园博会系列活动、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全年共为基层义务演出56场,为村农家书屋捐赠图书4400册,免费为基层群众放映优秀影片617场次。多措并举强化文化市场监管。收缴盗版音像制品42393张(盘),收缴非法出版物1020册,查处违规网吧8家,取缔无证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1家,取缔各类无证摊点11个,有力促进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创建“江苏省示范卫生室”,“江苏省示范乡镇卫生院

31、”工作基本就绪等待验收。全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9.1万份,建档率为86.8%;规范高血压病人3.6万人,规范管理率95.1%;完成65岁以上老人体检2.81万人,体检率71.3%;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505人,累计补助金额75.25万元;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2.93万人。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省级考核,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展顺利。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 78个,卫生机构床位数970张。卫生技术人员1437人,其中医生694人,注册护士577人。全年医疗机构完成业务收入3.67亿元、门急诊180.16万人次、住院28万床日,分别比上年增长4.6%、7.7%和18.8%。

32、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扎实推进。高标准完成园博园配套工程扬中大道改造工程、迎宾大道拓宽工程:扬中三桥完成投资5.24亿元;奥体中心主体结构封顶;兴隆自来水增压站搬迁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基本结束。城乡面积焕然一新。市政道路全面出新,部分道路设施有序改造,城市绿化层次全面提升。园博会的成功举办,向八方宾朋展示扬中“现代宜居,赏心悦目”的城市形象。村庄整治成效明显。全年整治村庄550个,其中规划布点村庄44个,非规划布点村庄506个,创建8个三星级“康居乡村”。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完成扬中市生态文明建设

33、规划;经济开发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六家省级生态村通过镇江市级验收。PM2.5空气自动检测站运行正常,长江河段水质始终稳定在二级以上,三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到8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94。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总量继续增加。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81787人,比上年末增加917人,其中:男性人口138276人,女性人口143511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83,比上年上升0.15个千分点;死亡率8.32,比上年下降0.6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51。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对城镇住户的抽样调查显示,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99元,比上年增长9.4%;人均消

34、费性支出20187元,增长12.1%,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0.8%,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9.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2.7平方米。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131台,电话368部,小汽车40辆。对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644元,比上年增长 12.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381 元,增长 12.04 %,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 35.1 %。旅游休闲和健身娱乐活动消费已成为居民生活新时尚。文化娱乐教育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8.6 %,比上年提高0.1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4平方米。每

35、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电脑78 台,电话344部,小汽车21 辆。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67581元,比上年增加8929元。社会保障更趋完善。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4万人,覆盖面98.9%,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万人,覆盖面100%,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0.9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99万人,覆盖面99%,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58万人,覆盖面9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万人,覆盖面10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22万人,覆盖面98.9%。社会救助工作稳步实施。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7月起统一调整至520元。全年发放低保金886.02

36、万元,低保对象3417人;发放重残救助金1351.08万元,重残救助对象2227人。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1个,福利院床位数150张,供养139人;敬老院6个,敬老院床位数915张,供养373人,集中供养率80%;民办养老机构16个,床位数790张,入住老人474人。全市城镇社区居委会、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均达到100%。十三、文物保护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内无文物保护目标。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本次评价采用的监测资料来源于扬中市环境监测站2015年4月8日在项目区进行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37、,用于评价项目区内的SO2、NO2、TSP日均浓度现状。环境空气监测结果见表2。表2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mg/m3 监测项目监测日期NOXSO2TSP1#2#3#1#2#3#1#2#3#第一天0.0090.0070.0050.0030.0060.0020.0160.0250.027第二天0.0070.0060.0080.0120.0070.0030.0270.0340.024第三天0.0050.0090.0070.0050.0080.0060.0370.0270.029平均值0.0070.0070.0070.0070.0070.0040.0270.0290.027标准值0.080.0

38、80.080.150.150.150.300.300.30超标情况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未超标由上表可以看出,项目区域内NO2日均浓度0.007 mg/m3、SO2日均浓度范围0.0040.007 mg/m3、TSP日均浓度范围0.0270.029 mg/m3、均未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评价区现状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水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监测点的布置及监测时间思议港流经该区域,因此2015年4月在思议港取一个水样。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3。表3 水质监测结果 mg/L项结果采样PHCOD(Mn)TPAs

39、F-CI-NH3+-NCr6+CN-17.121.520.0260.00410.585.000.3890.00260.002标准值6960.20.051.02501.00.050.2项结果采样DO温度DOf挥发酚石油类SO42-粪大肠菌群(个/L)19.88169.830.0020.05552标准值50.0050.0525010000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评价。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PiCiCoi式中:Pii种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ii种污染物的实测值(mg/Nm3);Coi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对于水质参数(PH)。其污染指数为:

40、PHi7.0时,PPH(7.0-PHi)(7.0-PHsd);PHi7.0时,PPH(PHi-7.0)(PHsu-7.0);式中:PPHPH污染指数,PHi实测PH值,PHsd标准中PH下限值,PHsu标准中PH上限值。对于水质参数(DO),其污染指数为:DODO7.0时,SDO,j10-9 DOjDOs;DODO时,SDO,jDOf- DOj(DOf- DOs);式中:SDO,j DO的标准指数;DOf某水温、某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计算公式常采用:DOf468/(31.6+T),T为不温,;DO在点的溶解氧实测统计代表值/;DO溶解氧的标准评价限值,/。评价结果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得

41、出评价结果见表4。表4 水质评价结果 项目PHCODTPAsF-CI-NH3+-NCr6+CN-DOSO42监测值值0.0640.250.130.0820.580.020.3890.0520.010.010.22项目挥发酚石油类糞大肠菌群监测值0.41.00.0002由表4中得知,所有污染物的污染指数Pi均小于1,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水质良好。2. 声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1)评价范围拟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2)监测点布置根据现有简易公路交通状况及主要敏感区分布情况,本次对简易公路现有噪声情况分3个点进行监测,主线分别是永新村、同心村。(3)

42、评价标准评价标准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昼间按60分贝,夜间按50分贝执行;4类:昼间按70分贝,夜间按55分贝执行。环境噪声执行标准见表5。表5 环境噪声执行标准 单位: dB(A)敏感目标昼 间夜 间说 明医院、学校6050室 外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60502类标准适用区红线35m外的居民住宅6050且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为主,2类标准适用区红线35m内的居民住宅7055且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为主,4类标准适用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居民住宅7055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含三层),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的一侧的区域划为4类标准适用区(4)监测结果本次环评

43、于2015年4月采用HS5691智能声级计,对沿线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现场监测,监测结果见表6。表6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监测点距路边距离(m)环境噪声值Leq分贝(一)最大噪声值Lmax主要噪声源昼 间夜 间实测标准实测标准昼间夜间八桥村5543.76040.025052.445.8人群活动、机械车辆(5)结果分析根据现状监测结果看,本拟建道路段现有噪声源主要为机械车辆声、人群活动声。受影响的对象对主要为沿线的居民点。从以上现状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沿线各噪声敏感点与夜间噪声均不超标,当地声环境质量良好。 4生态环境本拟建道路所在区域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主要为人工行道树,树种以杨树、水杉木、

44、柳树为主。野生动物种类和数目较少,鸟类为常见鸟类:麻雀、原鸽、喜鹊等种类。5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为风蚀。项目区六级以上大风平均每年达8.6次,八级以上大风为平均每年达1.5次,多在四到七月发生。依据风蚀强度分级参考指标分析,该区域大风以吹扬为主,属轻度侵蚀。自然植被覆盖度在城镇地段可达到40%,所以评价区内风力侵蚀较弱,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不明显。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生态:保证评价区内生态环境质量,不致因工程建设而趋于恶化,控制道路沿线在施工期对土壤环境、植被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及原有地貌的破坏程度和范围,把生态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采用适当的环境措施,防止生态环境恶化。2空气、声环境:保证沿线空气、声环境质量不恶化,保持在相应功能区的标准之内,其保护目标见表7。表7 道路沿线空气、声环境保护目标路段敏感目标距路边距离(m)备 注八桥村55道路与第一排民居之间有林带3水环境:保证工程沿线附近水环境质量在相应的标准之内。4社会环境:保护项目建设区域内(1)受拆迁影响各类基础设施;(2)受道路切割影响的线路两侧居民与单位的生活与生产活动;(3)受项目影响的社会文化与经济环境。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