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062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环评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6.1. 自然植被影响调查本工程沿线无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线路途经地区主要为丘陵。线路沿线植被覆盖较好,路径区域内林木茂密,区域内主要分布农场经济林、杂灌林木、桉树等,为常见非珍稀保护类植物。根据环评和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Q/GDW179-2008)中的相关规定,控制输电线路走廊内林木砍伐。对于因塔基占地不可避免要砍伐的树木,依法履行有关砍伐手续和给予应有的赔偿,把对林业生态影响降到最低。线路未涉及自然保护区的特用林,为一般保护林。经调查,通过合理的保护、恢复、补偿措施,该工程对林业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本工程不砍伐通道,全线采用高跨杆塔,通

2、过增加塔杆高度满足线路设计距离要求,减少线路沿线对树木的砍伐。因此,本工程塔基占地和空中架线不会造成大幅度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的减少,不会引起当地植被群落结构的改变。6.2. 野生动物影响调查根据调查,输电线路沿线不穿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没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主要野生动物为小型兽类和爬行类动物等常见物种。根据本线路工程特点,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随着工程的开工,施工机械噪声、施工人员进场、土石方和设备材料的堆放以及其它施工场地、生活区的布置等干扰了现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动物栖息环境的改变,引起野生动物的迁移。本工程施工通道尽量利用原有的道路,并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

3、严禁对周围林、灌木滥砍滥伐,减小对野生动物生境的影响。而且塔基的建设时间较短,施工人员活动的强度较为有限,不会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同时加强管理,对工作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严禁猎捕野生动物。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了恢复。调查结果表明,工程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为间断性、暂时性的,施工结束后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这种影响亦随之消失。另外通过以上动物保护和减缓措施,有效减轻了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6.3. 水土流失影响调查本工程主要在丘陵走向,丘陵塔基施工区域是水土流失的重点防范区域。在塔基施工中,根据周边环境合理选择塔型,山地地带选择不等高塔腿及高低基础并对塔基周边做好辗压和夯实,防止

4、土地开挖造成的局部扰动,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的隐患,避免水土流失现象。塔基开挖文明施工,合理堆放弃土,保证塔位原植被和地质情况不受严重破坏,经调查线路运行后开挖面和弃土表层植被均已恢复。根据现场调查,塔基周围生态恢复情况良好,不存在水土流失情况。现场调查线路走廊和塔基处生态环境照片如下:塔基处环境塔基处环境线路走廊线路走廊6.4. 小结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治水土流失。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查阅和公众意见征询,本工程建设没有出现重大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的现象,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建议建设单位继续对已采取的塔基恢复等工程加强日常维护,防止生

5、态环境的破坏。7. 电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本次电磁环境影响调查采用资料复查、现场调查及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客观、全面地反映工程对设计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分析目前仍然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补救措施建议,为环境管理部门对本工程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供技术依据。7.1. 电磁环境敏感点调查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情况详见本报告书第2.5章节“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情况”。7.2. 调查验收监测7.2.1. 监测点位布设、监测内容与频次(1)监测布点根据现场勘查结果,依据监测布点原则以及线路的实际情况,布设一个衰减断面,点位布设具体情况见表7.2-1和图7-1。表7.2-1 监测点位布

6、设一览表序号杆塔号敏感点名称与线路位置关系房屋结构与边导线垂直投影的水平距离线高130#31#漳浦县马坪镇废弃老年人活动中心线路东南侧1层平顶砖混2m28.5m231#32#衰减断面(2)监测内容与频次表7.2-2 监测内容一览表监测位置监测因子监测内容监测点位现状监测工频电场、磁场距地面1.5m高线路衰减断面工频电场、磁场测点间距为5m,距地面1.5m高,测至距边导线对地投影外30m处无线电干扰距边导线地面投影20m 处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值N32号30号31号D16Z2D9W1110kV锦梅路(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段)挂线(无负荷)图例Z1D1D1工频电磁场监测点位及编号Z

7、1噪声监测点位及编号老年活动中心W1无线电干扰监测点位及编号线路杆塔图7-1 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塔间环境监测点位图7.2.2. 监测方法工频电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监测方法执行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和高压架空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3749-2002)。7.2.3. 监测仪器监测仪器名称型号编号检定有效期限工频电磁场分析系统EFA-300 主机编号: M-0021配电场探头型号为BN2245/90.31,编号K-00122016.2.11干扰接收机PMM9010主

8、机编号:000WE50312天线型号RA-01,编号1130X909102016.4.20表7.2-3 监测使用的仪器、仪表7.2.4. 监测时间、工况和气象条件(1)监测期间气象条件表7.2-4 监测时气象参数时间地面气象条件、气象参数2015年8月12日天气:晴,气温:35.037.3,相对湿度56.2%58.0%,气压99.99100.07kPa,风速0.31.3 m/s;夜间监测时段:22:0023:00,风速0.51.5m/s。(2)监测时运行负荷表7.2-5 监测时110kV线路工程运行负荷监测时间线路名称最小-最大电压(kV)最小-最大电流(A)最小-最大有功功率(MW)最小-最

9、大无功功率(MVar)2015.8.12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 113.211652.9778.769.7715.25-1.72-5.227.3. 监测结果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频电磁场衰减断面监测结果见表7.2-6,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监测点位处工频电磁场监测结果见表7.2-7,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见表7.2-8。表7.2-6 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频电磁场衰减断面监测结果测点编号点位简述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T)D2110kV锦梅路3132#(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段)塔间线路地面投影往西距离0m2230.136D35m2030.10

10、6D410m1730.094D515m1290.076D620m99.60.064D725m74.70.054D830m43.00.044.D935m19.50.037验收标准值4000 V/m0.1103T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表7.2-7 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监测点位处工频电磁场监测结果测点编号点位简述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T)D1110kV锦梅路30#31#马坪镇废弃老年人活动中心1310.080验收标准值4000 V/m0.1103T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表7.2-8 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监测点位处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测点编号监测点位简述测量频率(MHz)无线电干扰(dB

11、(V/m))W1110kV锦梅路31 32#(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段)塔间中心线地面投影点往西20m处0.532.50.45验收标准值0.546达标情况/达标7.4.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结果分析从表7.2-6至表7.2-7可以看出,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监测点位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测量值为131V/m,31#32#塔间衰减断面距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测量值在19.5223V/m,均符合4000V/m(4kV/m)的标准限值及校核限值要求;线路监测点位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值为0.080T,31#32#杆塔间衰减断面距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测

12、量值在0.0370.136T,均符合100T(0.1mT)标准限值及校核限值要求。通过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衰减断面监测结果可以看出,衰减断面距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均出现在边导线下方,然后随着距离的增大不断减小,衰减明显。具体见图7-2。V/mT图7-2 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衰减断面处衰减曲线图(2)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分析从表7.2-8可以看出,距边导线地面投影20m 处(西侧)的无线电干扰值在0.5MHz为32.5dB(V/m),符合46dB(V/m)标准限值要求。8. 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本线路工程跨越佛昙镇港头溪和水哮水库,水环境功能执行地表水环

13、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类标准;线路沿线周边农灌渠属于一般保护水域,功能为灌溉,水环境功能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V类标准。线路与水哮水库的具体位置关系如下图8-1。图8-1 线路与水哮水库的具体位置关系8.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调查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跨越港头溪和水哮水库,工程不在溪内建铁塔,线路跨越港头溪塔型一档跨越。本工程输电线路塔基采用斜柱板式基础为主,施工混凝土采用人工拌和,基本没有废水产生;线路塔基采灌注桩基础时,废水泥浆将排入沉淀池(无砼衬砌)自然蒸发,不外排,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输电线路施工属于移动式施工方式,施工人员一

14、般租用当地民房,停留时间较短,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利用当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8.2. 运行期水环境影响调查输电线路的运行不产生水污染物,不会对沿线河流的水体环境产生影响。9. 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9.1. 施工期声环境影调查输电线路施工比较分散,且大多数线路都是经过丘陵,施工中很少使用大型机械,产生的噪声影响较小。塔基距离居民区较远,施工噪声不会影响居民。通过调查得知,没有施工噪声扰民现象。本工程施工期采取了以下噪声防护措施:施工时选用低噪声机械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经调查,施工期很少使用大型机械 并禁止夜间施工,不存在施工扰民现象;施工时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将高噪声设备尽量

15、放置在远离居民点一侧;施工中运输车辆对沿线敏感点进行绕行,经过居民区时采取限速、禁止鸣笛等措施,减少对沿线周边居民的影响。9.2. 运行期声环境影响调查输电线路运行时,输电线路导线的电晕放电会产生电晕噪声;线路正常运行时电力铁塔噪声较小,其中耐张塔由于塔上引流线较多,故噪声较直线塔稍大。因线路架设对地距离较高,且尽量控制与周边居民的距离,输电线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1)监测仪器AWA6228噪声分析仪,出厂编号:102246。AWA6221A声校准器,出厂编号:1001403。检定有效期限:2016.04.20。(2)监测结果对线路监测点位进行监测,监测因子为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一天,昼夜

16、各监测1次。监测结果汇总见表9.2-1。表9.2-1 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噪声监测结果测点编号点位简述LAeq(dB)昼间夜间Z1锦梅路工程3031#塔间老年活动中心后门40.837.0Z2锦梅路工程31号32号塔间线路下方41.437.2声环境质量标准1类5545达标情况达标达标由表9.2-1可以看出,监测点位处昼间监测值为40.841.4dB(A),夜间监测值为37.037.2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10. 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1、调查内容(1)塔基施工弃土弃渣处理情况;(2)牵张场地、临时施工道路、施工场地弃土弃渣处理情

17、况;(3)施工期生活垃圾处理情况;2、调查方法根据公众意见调查结果,调查施工期曾经存在的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问题。通过现场勘查,调查运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问题。3、调查结果(1)施工期输电线路施工期建筑垃圾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严禁随意丢掷,收集后于生活垃圾一起清运,进入乡镇环卫处理系统。施工期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分类收集,没有影响施工现场。(2)运行期线路运行期没有固废产生,对周围环境不存在影响。经调查,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11. 环境风险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事故隐患主要是输电线路杆塔雷击、倒杆对周边环境的

18、影响。经调查,本工程采取的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如下:(1)认真复核、严谨架设杆塔,并对线路路径进行维护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减少跨越居民住宅。(2)建设上着重考虑,采用加强杆塔的强度、合理选择路径、适当减小档距、尽量采用耐张塔等措施以有效避免倒杆等事件,本工程的建设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中的相关规定。(3)输电线路外档单相导线外15m平行线内位架空电力线路保护范围,控制此区域内新建建筑物的数量和类型,不得种植有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4)确保达到导线最低对地、对建筑物高度限制的要求。(5)输电线路铁塔座架上的醒目位置设置

19、安全警示标志。(6)线路运行单位应健全应急的组织指挥系统,指定专门的应急防治人员,加强应急处理训练。(7)在线路沿线区域做好宣传,在台风、暴雨、暴雪期间,避免人畜在线路下活动。经调查,运行管理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供电公司设有相应应急管理制度,以加强风险防范,从而进一步减小工程对环境的潜在风险。12. 环境管理落实情况调查与分析1、管理机构环境管理的责任和义务,由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承担。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供电公司和地方环保行政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对工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施工期间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漳州供电公司安排

20、1名兼职人员具体负责落实环保措施,协调各有关部门之间的环保工作和处理监控中出现的环保问题;施工单位指派1名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执行有关的环保对策措施,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监理单位代理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环保责任实行监理,并协助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施工单位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的监督和管理。2、施工期环境管理施工招标中对投标单位明确提出了施工期间的环保要求,在施工设计文件中详细说明施工期应注意的环保问题,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设计文件施工,特别是按环保设计要求施工。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有专人负责环境监理管理工作,对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应严格检查是否满足环保要求,并不定期地对施工点进行抽查监督

21、检查。施工期环境监理的主要工作如下:(1)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活动中应遵循的环保法规、知识的培训,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2)制定输电线路施工中的环境保护计划,负责施工过程中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监督和日常管理。(3)在施工计划中合理安排设备及运输道路,以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及环境。施工中考虑保护生态和减少水土流失,合理组织施工以减少临时施工用地。(4)监督施工单位,使施工工作完成后的耕地恢复和补偿,水保设施、环保设施等各项保护工程同时完成。经调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能够按照环境监理管理要求进行工作,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逐渐消失。

22、3、运行期环境管理各运行主管单位均设有专职或兼职环境管理人员,负责以下环境管理职能:(1)制定和实施各项环境管理监督计划。(2)建立电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现状数据档案,并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3)定期地巡查线路各段,特别是环境保护对象,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生态与工程运行相协调。(4)协调配合环保主管部门所进行的环境调查、生态调查等活动。4、建议环境管理机构已经设立,并且正常履行了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职责。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监测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为进一步做好工程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建议:(1)建立环保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的专项规章制度。(2)经常对职工进行环境保护方面

23、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3)加强工程沿线宣传工作,增加公众自我保护意识。(4)为了将工程运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根据工程运营的环境污染特点,本调查表建议按以下计划定期进行监测。具体建议见表12-1。表12-1 运营期监测计划监测内容监测项目监测点设置监测频率电磁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线路周围敏感点如果投诉或运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线路周围敏感点2年每次或运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13. 公众参与调查13.1. 调查目的为了解工程施工期、建成后受影响区域居民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工程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遗留问题,以便提出解决对策建议,本次环

24、境影响调查将在工程周围进行公众意见调查工作。13.2. 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采用文件核查与走访咨询相结合的方法,评述工程建设的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调查方法有两种:(1)问卷调查:通过发放调查表格,调查工程周边直接受影响的居民,调查表格见表13.2-1。(2)走访咨询:听取沿线相关管理部门、输电线路运行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请被调查者回答需要调查的内容。调查内容分为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施工期主要调查噪声、生态、固废和水环境影响。运行期主要调查电磁、噪声、生态、固废和水环境影响。表13.2-1 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公众意见调查表工程概况:本次验收内容为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

25、线路总长度210.17km同塔双回架设,单边运行,调度名为110kV锦梅路,线路全长210.17km。,线路全程位于漳浦县,途经佛昙镇、前亭镇、马坪镇、白竹湖农场等乡镇场。目前工程已竣工,即将进行环境保护验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公民有权对环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现在针对上述工程建设期间和建成后对沿线环境造成的影响征求您的意见。对于您的积极合作,我们深表感谢!姓名性别文化程度年龄你的住宅与工程位置关系小于50米大于50米职业调查内容观点您认为本输变电工程建成后是否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影响不大你认为本工程在施工期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影响较大影响较小无影响本工程在施

26、工期是否有压坏道路的现象有,没有修复有,但已修复没有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是否采取保护作物、水土保护等环保措施(如铺垫钢板、塑料布等)有没有您对工程建成运营后生态恢复情况是否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本工程建成运营后你是否经常感受到噪声的影响经常 偶尔 夜间影响大没有本工程建成运营后收看广播、电视和打电话是否经常受到影响经常 偶尔没有本工程建成运营后你是否经常感受电磁感应影响 经常偶尔没有其它影响(请填写)您对本输变电工程总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否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不知道您对本工程的其它意见和建议: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来自线路所经区域周围居民。对于运行期,本工程投运后对周围电磁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水环

27、境的影响,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影响较小或者没有,本次有效调查问卷为2份,有100%的人对本工程建设的总体态度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调查期间未发现有纠纷与投诉现象。公众意见调查调查对象情况见表13.2-2。表13-2 调查对象情况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或职务地址1林长华男67小学务农漳浦县马坪镇林棣村2庄建国男51小学务农漳浦县马坪镇文安村调查得知,对于施工期,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影响是施工噪声。对于运行期,本工程投运后对周围电磁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的影响,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影响较小或者没有,本次调查人数2人,100%的人对本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13.3. 小结该

28、工程各配套设施完善,防治电磁场辐射和噪声影响的措施有效,公众调查结论表明该工程能够得到周边群众的支持,总满意度100%。在进行公众参与时,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谈,居民对变电站和线路建设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基本能够给予赞成和拥护。经调查走访,目前没有受到任何关于该工程的环保投诉。14. 调查结论与建议(1)漳州市环境保护局于2010年6月2日对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经调查,本工程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2)本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阶段环保措施均已按环评及其批复要求落实,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以满足各项验收标准限值要求,环

29、保措施有效。(3)工程内容及敏感目标变更情况本工程建设内容、建设方案与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要求基本一致,其中,线路长度、塔基数量与环评基本一致,经核实,没有因工程内容变化而产生敏感点增加的现象。(4)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结论建设单位在工程中采取了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和防治水土流失。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查阅和公众意见征询,本工程建设没有出现重大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的现象,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质量良好。(5)电磁环境影响调查结论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周围电磁环境状况良好,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全部达标,工程采取的减轻工频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等环保措施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

30、果。(6)水环境影响调查结论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施工期采取措施得当,未对水体造成不利影响。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生产废水产生。(7)声环境影响调查结论根据调查和现状监测,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周边敏感点噪声测值满足验收标准限值要求,工程采取的降噪措施有效。(8)固体废弃物影响调查结论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未乱堆乱放,不可利用的建筑垃圾与废弃的砂石、土或场地内原有的废石等由当地渣土公司外运,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固体废弃物产生。(9)环境管理与监测调查结论该工程的环境管理机构已经按照环评要求设立,并且正常履行了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职责。运行期的监

31、测工作已经完成。(11)公众参与调查结论工程项目的公众调查结论表明,110kV佛昙前亭送电线路工程普遍得到周边群众的支持,调查总有效样本数为2个,总满意度100%。14.1. 补充措施及建议针对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补充措施与建议:(1)加强工程竣工后运行期间的环境管理,加强环境巡查并按继续执行环境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并妥善解决。(2)建设单位应对已采取的边坡防护、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防止水土流失的现象和隐患。14.2. 竣工验收总结论综上所述,本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运行阶段均已经落实了环评及其批复的环保措施,经调查核实,环保措施有效,环境影响较小,建议本工程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