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浙江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新建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2121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浙江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新建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浙江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新建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浙江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新建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浙江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新建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浙江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新建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浙江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新建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浙江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新建环评报告.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号RMTC-GF14-HP579015-P3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二0一三年)浙江公司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义乌部分)基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建设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分公司编制单位:浙江国辐环保科技中心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005号编制日期:2015年12月目 录前 言11 总则31.1 编制依据31.2 评价因子41.3 评价标准51.4 评价重点和工作等级61.5 评价内容71.6 评价范围71.7 环境保护目标72 项目概况92.1 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及内容92.2 建设方案92.3 产业政策符合性112.4 生态环境功能规范符合性113 工程分析123.1 电信

2、LTE移动通信系统简介123.2 电信LTE移动通信基站153.3 环境影响要素分析184 自然和社会环境调查234.1 义乌市概况234.2 自然环境234.3 社会环境245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265.1 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调查265.2 其他环境质量现状276 建设期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316.1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316.2 水环境影响分析326.3 声环境影响分析326.4 固废环境影响分析326.5 植被和水土影响337 运行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47.1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347.2 噪声影响分析397.3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397.4 环境景观环境影响407.5 运营期环境影

3、响小结428 环境保护措施438.1 选址阶段438.2 设计阶段438.3 建设阶段448.4 运行阶段459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469.1 施工期环境管理469.2 运营期环境管理469.3 环境监测计划469.4 项目竣工环保验收4710 经济损益分析4910.1 经济效益4910.2 环境损益4910.3 环保投资估算5011 公众参与5111.1 公众参与过程5111.2 第一次公告5111.3 第二次公告5111.4 公众调查5211.5 公众参与小结5412 结论5512.1 工程建设规模5512.2 建设的必要性5512.3 环境可行性分析5512.4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5512

4、.5 公众参与5612.6 评价总结论56前 言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是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拥有全球最大固话网络和中文信息网,覆盖全国城乡、通达世界各地,成员单位包括遍布全国的31个省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经营电信业务,可以提供电话业务、互联网接入及应用、数据通信、视讯服务、国际及港澳台通信等多种类综合信息服务。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2008年5月24日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通告指出:基于电信行业现状,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2008年10月1日,中国电信正式运营原中国联通的CDMA网。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1月7

5、日宣布,批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由此,中国电信正式开始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而随着智能手机、超级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数据业务的需求正在爆炸性的增长,而3G 网络的速率、频谱利用率等均难以持续的支持需求的增长,另一方面随着LTE产业链的成熟,截止2013年初,全球已经有105个LTE 网络,国内随着中国移动的TD-LTE大规模部署,也已进入LTE网络商业的路程,为此对中国电信来说,为了保持原有3G网络的优势,势必要尽快的部署LTE网络。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的公布,国家推动

6、4G 牌照2013年底前发放,为了更好的在牌照发放后尽快形成4G网络的商用能力,势必需要对4G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积累经验,开展4G网络的试验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集团公司于2013年3月在无锡召开了4省7城市LTE试验网的工作会议,安排浙江省杭州、宁波两个城市进行LTE试验网的建设。2013年6月集团召开了扩大TD-LTE(混合组网)试验工程研讨会,会上明确要求各省根据省内同行LTE的建设范围、进程及大约放号时间,外部环境和竞争态势,配套资源现状和可调剂资金等因素安排省内扩大TD-LTE(混合组网)试验网工程的范围。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外部竞争环境方面:浙江移动年底LTE站点建至2万

7、,乡镇以上区域全覆盖,目前杭温试商用。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在国家发放牌照后与竞争对手同步开放LTE业务,浙江公司计划启动TD-LTE混合组网试验网工程。本期工程无线网络建设以满足浙江公司市场前端的发展需求为目标,满足用户对于高速率移动互联网的需求,在4G网络的覆盖和速率上与竞争对手可比,同时在LTE网络建设上积累工程建设、维护经验。在上述大背景下要实现以上目标,本期无线网络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分公司拟在义乌市(建设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二0一三年)浙江公司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基站项目(义乌部分)基站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新建LTE移动

8、通信基站118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浙江省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健康发展,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分公司于2013年12月20日委托浙江国辐环保科技中心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中心认真收集了本项目的相关技术资料,通过报纸公示及发放公众调查的方式征求项目周围公众的意见;通过现有基站的监测数据,类比分析本项目建设前的环境现状水平;通过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站设计参数,理论预测了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电磁环境功率密度的贡献值;对工程的噪声、生态等环境

9、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经类比监测和理论预测分析,本项目共118座移动通信基站周围各关心点的电磁辐射水平均符合国家对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管理要求。参照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以往开展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编制了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二0一三年)浙江公司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义乌部分)基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1 总则1.1 编制依据1.1.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4)电磁辐射

10、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令第18号,1997年3月。(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年6月。(6)关于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问题的复函,环函200375号,2003年3月。(7)关于电磁辐射国家标准限值问题的复函,环函2004262号,2004年8月。(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年3月。(9)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2008年9月。(10)关于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意见,工信部联通2010106号,2010年3月。(11)浙江省人们政府办

11、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78号,2010年6月。(12)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8号,2011年10月。(13)浙江省辐射环境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9号,2011年12月。(14)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浙环发200855号,2008年9月。(15)浙江省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浙环发201056号,2010年10月。(16)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3103号,环保部办公厅。(17)关于印发浙江

12、省环境保护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浙江省环境保护厅文件,浙环发201428号,2014年5月19日。1.1.2 导则及规范(1)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2014)。(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则(HJ/2.1-2011)。(3)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4)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5)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环发2007114号)。(6)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暂行规定(YD5039-2009)。(7)通信

13、系统电磁防护安全管理总体要求(YS/2196-2010)。(8)通信用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处理要求(GB/T22424-2008)。(9)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1.1.3 其他(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中电信金华函20134号,见附件1。(2)关于中国电信浙江公司TD-LTE(混合组网)试验网工程金华义乌无线网项目可研的批复代立项批复,省电改12-13-267,见附件2。1.2 评价因子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结合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分类和分析,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1。表1-1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表评价时段工程活动主要影响因素预测

14、评价因子施工期本工程施工期只涉及少量施工安装,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运行期天线向空间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功率密度空调外机运行噪声废旧电池更换危废杆塔竖立景观影响1.3 评价标准1.3.1电磁环境(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本标准规定了电磁环境中控制公众曝露的电场、磁场、电磁场(1Hz300GHz)的场量限值、评价方法和相关设施(设备)的豁免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电磁环境中控制公众曝露的评价和管理。4.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为控制电场、磁场、电磁场所致公众曝露,环境中电场、磁场、电磁场场量参数的方均根值应满足表1要求。 表1-2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频率范围电场强度E(V/m)磁场强

15、度H(A/m)磁感应强度B(T)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Seq(W/m2)1Hz8Hz800032000/240000/2-8Hz25Hz80004000/54000/-0.025kHz1.2kHz200/4/5/-1.2kHz2.9kHz200/3.34.1-2.9kHz57kHz7010/12/-57kHz100kHz4000/10/12/-0.1MHz3MHz400.10.1243MHz30MHz67/1/20.17/1/20.21/1/212/30MHz3000MHz120.0320.040.43000MHz153000MHz0.22/1/20.00059/1/20.00074/1/2/75

16、0015GHz300GHz270.0730.0922注1:频率的单位为所在行中第一栏的单位。电场强度限值与频率变化关系见图1,磁感应强度限值与频率变化关系见图2。注2:0.1MHz300GHz频率,场量参数是任意连续6分钟内的方均根值。注3:100kHz以下频率,需同时限制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100kHz以上频率,在远场区,可以只限制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或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在近场区,需同时限制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注4: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且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17、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该标准第4.1款规定了公众总的受照射限值。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包括各种电磁辐射对其影响的总和,即包括拟建设施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影响,还要包括已有背景电磁辐射的影响。总的受照射剂量限值不应大于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的要求。该标准第4.2款规定了单个项目的限值。为使公众受到的总照射剂量小于GB8702-88的规定值,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88限值的若干分之一。在评价时,对于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GB8702-88中场强限值的1/,或功率密度限值的1/2。其他项目可取场强限值的1/,或功

18、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由于2015年1月1日后,原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废止,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标准。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的规定,上述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涉及本项目的评价标准限值未发生改变。本工程从工程特点分析,结合以上电磁辐射环境标准,以及GSM移动通信基站发射频率(935MHz 954MHz)和TD-SCDMA移动通信基站发射频率(20102025MHz),取GB8702-2014规定的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具体见表1-3。表1-3 本工程GSM及TD-SCDMA移动通信基站电

19、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在一天24h,任意连续6min内)40W/cm2单个移动通信基站运行对周围环境电磁辐射场的管理限值8W/cm2注:1W/m2=100W/cm21.3.2 声环境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项目的施工期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1-4。表1-4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A)1.4 评价重点和工作等级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电磁环境影响作为本项目评价重点。根据有关规定,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不分评价等级。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

20、、生态环境、固废等影响作简要分析。1.5 评价内容浙江移动根据2013年度的投资计划,初步确定了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二0一三年)浙江公司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基站项目义乌部分的建设内容和规模,但基站的具体选址尚未完全确定。本次评价根据委托书和建设单位规划建设方案,组织典型基站现场调查,并结合已掌握的环境质量现状水平,论证其本工程的环境保护可行性,提出可行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要求,指导具体设计和建设。根据本工程特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确定本次评价内容为:(1)通过工程分析,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选择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2)调查和监测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对评价区域污染源、电磁环境影响等环境状况进行分析

21、评价;(3)通过工程分析,对评价区域运营期电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评价;(4)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提出必要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和环保对策措施;(5)进行工程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6)制定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1.6 评价范围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环发2007114号)第5.3款中提出:监测点位一般布设在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的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的保护目标。根据浙江省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浙环发201056号)规定,根据移动通信基站实际环境影响的程度,评价重点区域为以发射天线地面投影为中心半径50m范围。故根据上述规定和移动通信基

22、站的特点,确定评价范围为以天线地面投影为中心半径50m范围。1.7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浙江省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浙环发201056号)规定,项目建设规划方案阶段基站具体位置尚未完全确定情况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规定的环境敏感区域进行概念性描述,即电磁环境保护关注区域主要是: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在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基站的建设地点为初步选定,但具体位置尚未完全确定,故确定评价范围(以基站实际建成后的发射天线为中心50m范围为准)以内,在居民住宅、医院、学校、幼儿园、机关等建筑

23、物活动的人群均为本次环评的环境保护目标。2 项目概况2.1 建设项目名称、性质及内容项目名称:中国电信移动网络建设(二0一三年)浙江公司无线网工程金华本地网义乌部分基站项目建设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电信”)实施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金华分公司(以下简称“金华电信”)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义乌市建设内容:本工程将在义乌市建设118座电信LTE移动通信基站,主要覆盖义乌市。此次基站包括96座新建,22座利用已有。此次基站未与其他运营商共享。基站分布具体情况见表2-1。表2-1 本项目基站分布规模表老站新增新建合计(座)2296118仅与中国移动站仅与中国联通共享

24、站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享站仅中国电信站仅与中国移动共享站仅与中国联通共享站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享站仅中国电信站0002200096本工程新建的118座基站分布地理位置见附图。2.2 建设方案2.2.1 现有网络情况经统计到2012年义乌电信基站总数达到383座。2.2.2 网络提供的功能(1)通过加强网络优化,合理扩大网络覆盖,加大共建共享等手段,实现 CDMA1X 有重点有效益的质量和覆盖的提升目标。重点提升乡镇、交通干线和风景旅游区等目标客户活动区域的网络覆盖。面覆盖方面,全省市区的有效面积覆盖率达到 99%以上;全省乡镇覆盖比例达到 100%。对于农村网络建设应采用低成本集约化方式建

25、设,农村覆盖应特别注意建设步骤和建设效益。(2)承接中高端用户定位,加强城区等重点区域的网络优化,提升网络质量,实现在发达乡镇以上区域的网络质量与国内同类运营商水平可比。(3)重视基站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大对交通干线、郊区农村的室外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的共建共享力度。(4)高度重视市区无线网络优化,尤其对导频污染优化,避免干扰造成的基站底噪过高抬升而降低了资源的效率。同时加强对软切换水平的合理优化,避免无线资源的过多消耗。2.2.3 选址原则基站设置关系到无线网络效果、全网通信质量以及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基站选址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覆盖和容量要求参考链路预算的计算值,充

26、分考虑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使系统满足覆盖目标的要求,充分保证重要区域和用户密集区的覆盖。包括党政军重要机关,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企业办公楼,商业中心,酒店和娱乐业,通信企业,居民小区等。在进行站点选择时应进行需求预测,将基站设置在真正有话务和数据业务需求的地区。(2)满足网络结构要求基站站址在目标覆盖区内尽可能平均分布,尽量符合蜂窝网络结构的要求,一般要求基站站址分布与标准蜂窝结构的偏差应小于站间距的1/4。在具体落实的时候注意以下一些方面:在不影响基站布局的情况下,视具体情况尽量选择现有设施,以减少建设成本和周期;在市区楼群中选址时,可巧妙利用建筑物的高度,实现网络层次结构的划分;市区边缘

27、或郊区的海拔很高的山峰 (与市区海拔高度相差 100 米以上),一般不考虑作为站址,一是为便于控制覆盖范围和干扰,二也是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和后期维护的难度;避免将小区边缘设置在用户密集区,良好的覆盖是有且仅有一个主力覆盖小区。(3)避免周围环境对网络质量产生影响天线高度在覆盖范围内基本保持一致、不宜过高,且要求天线主瓣方向无明显阻挡,同时在选择站址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新建基站应建在交通方便,市电可用、环境安全的地方;新建基站应设在远离树林处以避免信号的快速衰落;在山区、岸比较陡或密集的湖泊区、丘陵城市及有高层玻璃幕墙建筑的环境中选址时要注意信号反射及衍射的影响。2.3 产业政策符合性数字蜂窝

28、移动通信网建设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中鼓励类项目,作为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而本项目中建设的基站是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浙江无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的公布,国家推动4G 牌照2013年底前发放,为了更好的在牌照发放后尽快形成4G网络的商用能力,势必需要对4G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积累经验,开展4G网络的试验工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充分说明,本项目的建设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相关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实现扩内

29、需、保增长、促就业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4 生态环境功能规范符合性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是根据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类型、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控制区域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该规划将区域划分成禁止准入区、限制准入区、重点准入区和优化准入区。本工程不属于重污染型建设项目,不排放废水、废气和废渣,且在防洪抗旱、生态保护、安全保障、应急通信等方面具体不可替代的作用,符合建设开发活动环保准入条件,在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后,可以在各类生态环境功能区内建设。3 工程分析3.1 电信LTE移动通信系统简介3.1.1 电信LTE关键技术LTE

30、是3GPP指定的下一代无线通信标准。LTE网络的建设基于现有的CDMA网络资源,主要提供数据承载业务。LTE网络提供的业务除继承原有CDMA网络业务外,还应重点承载高清视频、三维游戏等实时高带宽交互业务。而原CDMA网络由核心网络(CN),无线接入网络(RAN)和移动站点(MS)组成,其网络结构见图4-1。图3-1 CDMA2000的网络结构示意图网络各主要组成部分名称和功能如下:(1) 分组数据业务节点(PDSN):主要用于处理分组数据业务,是CDMA2000与2G CDMA(IS-95)的主要区别之一。(2) 认证、授权和计费(AAA):对CDMA2000相关联的分组数据网络提供认证、授权

31、和计费功能。(3) 原籍代理(HA):提供用户漫游时的IP 地址分配、路由选择和数据加密功能,(4) 归属地寄存器(HLR):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客户管理的数据库。(5) 基站收发信台(BTS):负责分配资源和发送(接收)CDMA2000无线信号,即是本项目的评价对象。(6) 基站控制器(BSC):负责控制一定区域内的BTS。(7) 分组控制功能(PCF):用于转发无线子系统和PDSN分组控制单元之间的消息。(8) 移动交换中心(MSC):是对位于它所覆盖区域中的移动台进行控制和完成话路交换的功能实体,也是移动通信系统与其它公用通信网之间的接口。(9) 访问寄存器(VLR):存储和管理漫游用户

32、信息。(10)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11) 基于IP的网络(Internet)。3.1.2 电信LTE的关键技术(1) 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是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将一个宽频信道分成若干个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子载波带宽15kHz。图3-2 OFDM关键技术OFDM的优点有:频谱利用率高:OFDM系统中各个子载波之间是彼此重叠、相互正交的,从而极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抗多径干扰: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符号间干扰,在OFDM 符号之间插入循环前缀CP 。当CP 长度大于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时,前一个符号的多径分量不会对下一个符号

33、造成干扰;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由于无线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OFDM系统可以通过动态子载波分配,充分利用信噪比高的子载波,提高系统性能。(2) MIMO在发射机和接收机处设置两根或多根天线的技术,亦称为MIMO,即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是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信号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每个用户的服务质量。图3-3 MIMO关键技术从MIMO的效果分类分为以下几种:A. 传输分集(Transmit Diversity)利用较大间距的天线阵元之间或赋形波束之间的不相关性,发射或接收一个数据流,避免单个信道衰落

34、对整个链路的影响。B. 波束赋形(Beamforming)利用较小间距的天线阵元之间的相关性,通过阵元发射的波之间形成干涉,集中能量于某个(或某些)特定方向上,形成波束,从而实现更大的覆盖和干扰抑制效果。C. 空间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利用较大间距的天线阵元之间或赋形波束之间的不相关性,向一个终端/基站并行发射多个数据流,以提高链路容量(峰值速率)。D. 空分多址(SDMA)利用较大间距的天线阵元之间或赋形波束之间的不相关性,向多个终端并向发射数据流,或从多个终端并行接收数据流,以提高用户容量。3.1.3 频率设置根据中国电信浙江公司TD-LTE混合组网实验网工程金华

35、本地网无线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电信LTE必选工作频段为:1860MHz1875MHz 3.1.4 无线接口技术LTE网络的建设基于现有的CDMA网络资源,主要提供数据承载业务。无线接口技术与CDMA2000的技术相关。CDMA 2000技术各版本演进在无线接入网和空中接口部分的关键技术指标如表3-1:表3-1 CDMA 2000技术各版本关键技术指标项目类别IS-951XDO A扩频方式DSDS、MCDS双工方式FDDFDDFDD多址方式CDMACDMACDMA 、TDM信道编码卷积码卷积码、TURBO 码卷积码、TURBO 码载波扩频速率1.2288MCHIP/S1.2288MCHI

36、P/S1.2288MCHIP/S每载波带宽1.25MHZ1.25MHZ1.25MHZ信道速率9.6KBPS9.6153.64.8KBPS3.1MBPS帧长20MS5/20MS26.67MS调制方式反向QPSK反向BPSK 、QPSK反向BPSK/QPSK/8-PSK前向QPSK前向QPSK前向QPSK/8-PSK/16-QAM/64QA M声码器8K EVRC8K EVRC分组数据最大速率153.6KBPS反向1.8MBPS前向3.1MBPS参照行标YDT 1030-1999YDC 018-2003YDC_034-2004无线接入网新增网元BTS 、BSCPCFAN AAA新增接口UM、ABI

37、S 、A、ATERAQUINTER 、AQUATERA12 、A13 、A1/A1P参照行标YDT 1029-1999YDC_014-2008HRPD(A 版本)报批稿3.2 电信LTE移动通信基站3.2.1 功能和组成中国电信LTE移动网无线接入部分由BSC(基站控制器)和BTS(基站收发信机)两部分组成。其中BTS(基站收发信机)就是本项目评价对象基站,它由BDS(基带数字子系统)、RFS(射频子系统)和TFS(时钟频率子系统)组成。基站构成示意图见图3-2。图3-2 基站构成示意图时钟频率子系统(TFS)除为系统提供PP2S、系统时钟和TOD 消息外,还提供12MHz 参考时钟。基带数字

38、子系统(BDS)实现CDMA 信道的扩频、解扩频、编解码、RAKE 接收、更软切换和功率控制功能,是cdma20001x 空中接口物理层的主要实现点。射频子系统(RFS)完成前向基带信号的载波调制、功率放大和无线辐射功能,完成反向无线信号的接收和载波解调功能。3.2.2 天馈部分(1)概述天线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馈管中的高频电磁能转成为自由空间的电磁波,反之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化为馈管中的高频电磁能。基站天馈系统示意图见图3-3。(2)工作原理天线由许多基本振子(又称电偶极子或电流元)组成。基本振子是一段载有高频电流的短导线,其长度远小于波长,直径远小于长度。基本振子通过交变

39、电流后,在其附近产生交变电场,并在较远处发生交变电场与交变磁场的互相转化,形成电磁辐射。利用基本振子所产生的电磁场叠加即为天线产生的电磁场。天线若要产生有效的电磁波,则主要取决于辐射频率、几何形状、增益以及电流分布等情况。图3-3 基站天馈系统示意图(3)天线形式基站天线按照方向性可以分为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全向天线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360都均匀辐射,在垂直方向图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束,一般情况下波瓣的宽度越小,增益越大。全向天线在移通信系统中一般应用于郊县大区制的站型,覆盖范围较大。定向天线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一定角度范围辐射,在垂直方向图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束。定向天线在移通信系统中

40、一般应用于城区小区制的站型,覆盖范围小,用户密度大,频率利用率高。典型的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的外观见图3-4。定向天线全向天线图3-4 典型的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的外观3.2.3 等效辐射功率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在1000MHz以下,等效辐射功率等于发射机标称功率与对半波天线而言的天线增益(dBd)的乘积;在1000MHz以上,等效辐射功率等于发射机标称功率与对全向天线而言的天线增益(dBi)的乘积。(注:dBi= dBd+2.15)本工程电信LTE基站采用阿朗、中兴等公司生产的设备,其发射功率为20W。本工程采用的京信等智能天线,一般的天线增益18dBi。根据电磁

41、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计算,本工程主要基站类型的等效辐射功率见表3-2。表3-2 本项目基站主要类型的等效辐射功率基站类型发射功率(W)天线增益(dBi)等效辐射功率(W)代号电信LTE20188653.3 环境影响要素分析3.3.1 工艺流程及环境影响环节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本工程主要为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工程,其建设过程和工艺流程与产污环节分别见图3-5,3-6。由图可见,本工程主要环境影响阶段包括建设期和运行期,其中运行期主要是电磁辐射环境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噪声、固体废物和景观影响。选址设计建设基站机房租用基站机房天线架设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正式运行图3-5 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流程

42、图中心机房光/电缆基站机房天线无线信号电磁辐射空调噪声废旧蓄电池景观影响图3-6 移动通信基站工艺流程及环境影响环节示意图3.3.2 施工期环境影响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过程主要包括建设机房、架设天线和安装调试设备等内容。其中机房的建设一般分为租用和自建两种方式。租用基站利用已有建筑的房间或电梯间作为机房,自建机房则需要建设一定面积的简易房,机房的面积一般为1535m2,采用砖混结构。也有少量基站采用室外机柜,不需建设机房。天线架设方式主要有楼面的抱杆、铁塔和拉线塔,地面的铁塔和单管塔等。租用楼房已满足的天线挂高要求的,则考虑在楼房顶上的女儿墙周围安装5米以下的短桅杆(或抱杆)。若天线挂高仍不能满

43、足设计要求时,应以建拉线塔为主。站址附近没有架设天线的建筑,则需要建设地面的铁塔和单管塔。安装调试内容主要有设备安装、性能调试和网上测试。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如下:(1)废气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施工扬尘。 施工场地的土方挖掘、装卸和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土质一般较松散,因此,在大风、天气干燥尤其是秋冬少雨季节的气象条件下施工场地的地面扬尘可能对项目近邻的周边区域产生较大的影响。 施工物料的堆放、装卸过程产生的扬尘。在施工场地的物料堆场,若水泥、砂石等土建材料露天堆放不加覆盖,容易导致扬尘的发生。 建筑物料的运输造成的道路扬尘。包括施工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路面扬尘、车上物料的

44、沿途散落和风致扬尘。对施工车辆经过的路段而言,车辆经过时引起的扬尘较一般交通路面大得多,尤其在干燥的天气条件下,对道路两侧的影响明显。(2)废水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施工期生产废水包括土石方填筑和混凝土养护废水、机械维修油污水、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等,主要含SS、石油类等,应配套相应的施工排水设施,泥浆水应经隔油沉淀后回用。隔油池、沉淀池应按规范设计,并采取防渗防漏措施,不得污染周边水体水质。二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人员一般不在工地现场居住,而临时租用当地民房居住,少量生活污水纳入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系统。(3)噪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场地平整、挖土填方、土建、钢结构及设备安装调试等几个阶段中,由于施工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2周),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的前提下,对周围公众的影响较小。(4)固体废物基站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一般不在工地现场居住,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纳入当地环卫处理。建筑垃圾应由专业单位运至指定地点妥善处理。(5)植被损坏和水土流失基站选址在在山区或丘陵地区,机房和铁塔的建设将损坏原有植被,施工面积一般在5080m2左右,施工期需要进行场地平整的挖方和填方作业,以及材料场以及施工临时道路,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