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填埋场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填埋场环评报告.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工程分析3.1 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3.1.1 施工期工艺流程1、无名小沟改道施工期先进行无名小沟改道和厂区场地平整。无名小沟改道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此时小沟断流,可直接建筑拦水坝;填埋场区场地平整完成后即进行厂区四周截洪沟施工。筑坝完成后,由坝上引出两根管道,冲沟水流经管道自流进入填埋区南、北两侧的两条截洪沟,至渗滤液调节池下游再进入冲沟,最终流入柯哇尔玛河,改造示意图详见下图。引水管道拦水坝图3-1 无名改道示意图因小沟道选在枯水期进行,此时河道断流,故不会对河流水质造成影响。2、填埋场施工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主要产污环节详见下图。图3-2 施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先进行场地
2、平整,挖方工程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作业,配以装载机和自卸翻斗车运至填方地段填筑;填方工程采用装载机或推土机以平地机平地,压路机碾压夯实。在施工过程中,先实施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待场内排水沉沙、临时施工场地、临时堆土场等措施落实后,进行建筑物施工,最后待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根据施工工期及气候条件进行场地清理和绿化。施工期所需材料全部外购,施工场地内不配置混泥土拌和站,也不配置集中生活设施。3.1.2 施工期污染物产生及治理1、大气污染源分析(1)扬尘1)土建施工扬尘项目土建施工期间,其扬尘产生量较大,根据类比分析,扬尘浓度一般约为3.5mg/m3。为减少扬尘的产生量及其浓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
3、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施工,同时按相关要求对扬尘进行治理,尽量减少扬尘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道路扬尘运输车辆将产生道路二次扬尘污染。根据类似施工现场汽车运输引起的扬尘现场监测结果,运输车辆下风向50m处浓度为11.625mg/m3;下风向100m处为9.694mg/m3;下风向150m处浓度为5.093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施工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污染较严重。为此,施工单位应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及时对撒落在路面的渣土尽快清除;2)由于道路和扬尘量与车辆的行驶速度有关,速度越快,扬尘量越大,因此,在施工场地对施工车辆必须实施限速行驶,同时施工现场主要运输道路尽量采
4、用硬化路面;施工运送弃土车辆,车厢应严密清洁,防止泄漏造成沿途地面的污染;自卸车、垃圾运输车等运输车辆不允许超载,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运输车辆出场时必须封闭,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抛洒现象。3)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并在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洗车场,用水清洗车体和轮胎;4)禁止在大风天进行渣土堆放作业,建材堆放地点要相对集中,对临时废弃土石堆场堆场以毡布覆盖,裸露地面进行硬化和绿化,减少建材的露天堆放时间;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强围栏,表面用毡布覆盖;5)风速大于3m/s时应停止施工。在项目施工期,对扬尘严格采取了上述防治措施后,其浓度可得到有效控制,可实现达标排
5、放。(2)施工机械废气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和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x以及未完全燃烧的THC等,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由于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因此对其不加处理也可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在施工期内应多加注意施工设备的维护,使其能够正常的运行,提高设备原料的利用率。(3)油漆废气油漆废气主要来自于房屋装修阶段,该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其主要污染因子为二甲苯和甲苯,此外还有极少量的汽油、丁醇和丙醇等。装修阶段的油漆废气排放周期短,且作业点分散。因此,在装修油漆期间,应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油漆结束完成以后,也应每天进行通风换气一至二个月。
6、由于装修时采用的三合板和油漆中含有的甲醛、甲苯、二甲苯等影响环境质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挥发时间长,所以营业后也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畅。在进行以上防治措施后,再加上项目所在场地扩散条件较好,因此本项目装修施工产生的油漆废气可达标排放。2、废水污染源分析(1)生产废水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不设置混凝土搅拌站和,所需原料全部外购,项目施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2)生活污水根据工期安排,施工期最高峰施工人数按50人计。施工期间,工地内不设临时营地,施工现场设置旱厕,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后用于附近草地灌溉,不外排。(3)洗车废水本项目在施工场地内将设置一座临时洗车场,定期对运输车辆的车体和轮胎进行清洗。清
7、洗废水主要含SS,产生量约为6m3/d。环评要求,在施工场地内新建一座沉淀池(10m3),清洗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4)含油废水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被雨水等冲刷后产生油污染,在雨天时形成地表径流污染受纳水体水质和土壤。含油废水产生量约为1m3/d,在施工现场设置一座2m3的小型隔油沉淀池,含油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3、噪声污染源分析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及施工人员人为噪声。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有:挖掘机、钻孔机、履带推土机、起重机、重型运输卡车、汽车吊、振捣棒等机具和设备。因为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无隔声与消
8、减措施,故传播较远,受影响面比较大,各施工阶段主要声源及声级见表3-1。表3-1 施工中各阶段主要噪声源统计表施工阶段声源声源强度土石方阶段挖土机78-96冲击机95空压机75-85卷扬机 90-105打桩各种打桩机等 95-105底板与结构阶段混凝土输送泵 90-100振捣器90-100电锯95-100电焊机90-95装修安装阶段电钻、手工钻等100-105电锤100-105无齿锯105此外,各施工阶段物料运输车辆会引起交通噪声。车流量最大的施工阶段是土方阶段。运输车辆一般采用重型载重车,距车辆行驶路线7.5m处噪声为8591dB(A)。为实现场界噪声达标排放,施工单位应做到:(1)合理设计
9、施工总平图,尽可能利用噪声距离衰减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尽量入棚操作,尽可能将高噪声源安排在场地中央位置,通过距离衰减以减轻施工噪声影响;(2)结构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外部采用围挡,减轻施工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3)建设单位要求施工单位所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应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如选择液压机械取代燃油机械等,并及时维修保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4)加强施工噪声管理,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将对高噪声的机械设备采用降噪措施。同时加强高噪声设备的维修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减少设备在非正常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加强车辆管理,控制车辆噪声,减轻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0、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噪声经距离衰减再加上隔离墙的隔声,施工期间的场界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噪声经距离衰减再加上隔离墙的隔声,施工期间的场界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4、固废污染源分析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土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土石方工程建设期土石方总挖方量8.36 万m3(自然方,下同,含表土),回填利用总方量3.05 万m3,本工程建设期有5.31 万m3 临时弃土,所有临时弃土堆放于2 个临时堆土场供运行期垃圾填埋中间覆土利用。(2)生活
11、垃圾生活垃圾按高峰期每天施工人员50人计,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0.5kg,则每天产生25kg,施工期12个月产生生活垃圾约9吨,经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送到阿坝县垃圾焚烧厂进行集中处理,不可就地填埋,以避免对区域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构成潜在的影响因素。3.2 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3.2.1 垃圾填埋场工艺流程1、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按照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及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4)的规定,本工程采用国内较为成熟、又经济的厌氧填埋技术。垃圾进场后,按预先确定的填埋小单元区卸下,用推土机分层推平后压实、覆土。收集到的沼
12、气和渗滤液需分别进行处置和处理,使之达标排放。填埋作业方式主要包括运、卸、摊平、压实、覆土等环节。卸料填埋作业采用垃圾进场后由下向上分层压实填埋的方式。图3-3 垃圾填埋场工艺流程图2、填埋作业方式本填埋场根据填埋场地形,填埋作业共分两个单独填埋区,具体分区详见图2-1。其中第一填埋区占地20878m2,库容18.95万m3;第二填埋区占地22497m2,库容11.52万m3。每个单独填埋区内又分单元进行卫生填埋,每天一个作业单元。每日作业单元根据日进场垃圾量确定。填埋作业过程包括场地准备、安装导气石笼井、垃圾的运输、倾倒、摊铺、压实及覆土,最后进行洒药灭菌。填埋场裸露外坡及终场顶面必须及时进
13、行封场工程,其上再加0.20m厚营养土,压实后进行植被绿化。在整个填埋过程中必须随时进行场区道路的清扫及场区的洒水、洒药、灭蝇及污水收集与处理工作,保持填埋场具有卫生、整洁的面貌,各项指标达卫生填埋的要求。填埋场西侧设有永久性进场道路,垃圾运输车直接由西北侧进场道路进入填埋库区进行填埋作业。首先垃圾运输车从第一区场底开始逐层倾倒并按单元进行填埋作业,当整个场底内的垃圾填埋至3580.00米高程以后,开始按1:3收坡;此后,随着垃圾堆体的不断升高,垃圾车可从西侧封场边界的进场道路沿临时道路直接进入填埋库进行倾倒;并按要求直至最后封场。填埋单元的作业方法以下推式斜面作业法与平地覆盖作业法相结合为主
14、。垃圾从卸车平台倾卸后由推土机向下推,其推距控制在30m以内。并将垃圾分层摊铺,每层厚度0.4m-0.6m,铺匀后用推土机进行3-5次压实,压实密度不小于0.85t/m3。按此程序每天压实厚度0.5m左右,每天作业单元约为10m12m,到达2.2m左右进行0.3m厚的粘土覆盖。然后在形成的垃圾堆体上修筑8m宽的临时道路和临时作业平台,以便向前、向左或向右开展新一单元的填埋作业。每2.2m一个大单元,上覆土0.3m,总高2.5m,满铺一层后进行上一层作业。以此直至封场高度,为确保边坡稳定,便于作业,封场每升高5m退台2m。在雨季填埋时,垃圾车不能进入垃圾填埋作业面时,可采用钢板或木板铺设路面或直
15、接在卸车平台向周围倾卸垃圾,再在上层标高处的卸车平台开始新一层的垃圾填埋。3、填埋场覆盖及终场覆盖与封场规划(1)垃圾填埋覆盖垃圾卫生填埋过程中需用大量的覆盖土。按照卫生填埋要求,填埋垃圾必须每日覆盖,其主要作用是防止蚊蝇孳生和臭气外溢。此外,填埋场最终封场也需要覆盖土,以减少雨水下渗。所以,覆盖土源是填埋场运行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覆盖土来源:1)施工期弃土;2)外购土方。垃圾填埋覆盖采用适时覆盖工艺。该工艺方案主要是为减少覆盖土量,即几日进行一次覆盖,在每天填埋的垃圾层表面先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垂直方向上完成2.2米高时,再用覆盖土进行一次覆盖,覆盖土层的厚度为30cm。其特点为:可以节省覆盖
16、土料量,并可增加部分填埋库容。但若管理不善可能对场区卫生条件造成影响,且人工操作强度较大。按以上要求进行中间覆土,本工程服务16年共需土方7.76万m3,利用施工期弃土5.31万m3,外购土方2.45万m3。(2)终场覆盖与封场规划垃圾填埋场到了使用寿命以后,需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封场和后期管理。封场目的在于:防止雨水大量下渗,造成填埋场收集到的渗漏液体积剧增,加大渗漏液处理的难度和投入;避免垃圾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臭氧直接释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避免有害固体废弃物直接与人体接触;阻止或减少蚊蝇的孳生;封场覆土上栽种植被,进行复垦或作其他用途。封场质量的高低对于埋场能否处于良好的封闭状态、
17、封场后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能否安全地进行、后续的终场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结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填埋场封场覆盖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导气层:为了降低沼气对封场覆盖层的顶托力,有效的导出沼气,在垃圾体上设30cm厚粒径2550cm卵石层。2)防渗阻气层:即35cm厚的k110-7cm/s的粘土。3)排水层:覆盖一层30cm厚粒径1632cm的卵石过滤层。 4)绿化层:为了恢复填埋场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植物生长,设计采用50cm厚的自然土和20100cm厚的营养土(根据种植物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数据)种植植物,本工程按20cm计。封
18、场初期绿化宜选择根浅的对NH3、SO2、HCL、H2S等有抗性植物,如:用常绿灌木(如海桐、山茶、尾兰、小页女针、紫穗槐)和种植草皮(如狗牙根、蜈蚣等)。最终顶面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坡面地(坡度5),以利于排除面层雨水。填埋场封场后,仍需观察多年,其间对沉降引起的破坏要修复,注意防火、防爆。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确信场地已经稳定后方可制订相关利用土地规划。3.2.2 运营期污染物产生及治理1、大气污染源分析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源主要为垃圾卸料和垃圾堆存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垃圾中有机物在不完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发酵气体(CO2、CH4)和恶臭气体(如H2S和NH3)、食堂油烟以及渗滤液调节池产生的恶臭等。(
19、1)垃圾卸料、填埋过程及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扬尘1)运输车辆倾倒垃圾时产生的扬尘垃圾卸车时产生的瞬时扬尘产生量可用下式进行估算:G0.02C1.6H1.23exp(-0.78W) 式中:G起尘量系数(kgt); C一风速(m/s),取1.5m/s; H一排放高度,按2m计算; W一垃圾含水量百分数,按全年含水量最低的冬季平均值计算,城市垃圾冬季平均含水率43。经上式计算,起尘量系数为0.071kg/t。本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40t/d,则每天垃圾卸车时日平均扬尘总量约为2.84kg。填埋场年运行365天,每天营运时间16小时,则卸车时平均扬尘源强约为1.04t/a,0.18kg/h。2)垃圾填埋场受
20、风的侵袭而引起的地面堆料扬尘垃圾堆场扬尘量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0.0236V3.23exp(-2.2W) 式中:Q起尘量kg/t; V一平均风速m/s,取1.5m/s; W堆物含水率,取43%。经计算,Q=0.034kg/t,本项目设计处理规模为40t/d,则每天垃圾堆场产生扬尘量约为1.36kg。填埋场年运行365天,每天营运时间16小时,则卸车时日平均粉尘源强约为0.50t/a,0.09kg/h。(2)填埋场废气污染源分析填埋场气体主要是填埋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产物,国外通过对大量填埋场释放气体取样分析,在其中发现了多达116种有机成分,其中大部分为挥发有机组分。填
21、埋场气体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综合国内外研究,可将填埋场释放气体的产生过程划分为如下五个过程:1)好氧阶段生活垃圾一进入填埋场,好氧阶段就开始进行。复杂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胞外酶分解成简单有机物,简单有机物通过好氧分解转化成小分子物质或CO2。好氧阶段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这时填埋场中氧气已几乎被耗尽。好氧阶段微生物进行好氧呼吸,释放出较大能量,因此该阶段开始产生CO2,O2含量明显降低,并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可使温度升高1015。2)过渡阶段氧气被全部耗尽,厌氧环境开始建立。复杂有机物如多糖、蛋白质等在微生物作用或化学作用下水解、发酵,由不溶性物质变为可溶性物质,并迅速生成挥发性脂肪酸、
22、CO2和少量H2。但此阶段仍以CO2为主,并有少量H2、N2和高分子有机气体,但基本上不含CH4。3)发酵阶段微生物将第二阶段积累的溶于水的产物转化成含15个碳原子的酸和醇及CO2、H2,作为甲烷细菌的底物而转化成CH4和CO2。4)产甲烷阶段前几个阶段的产物如乙酸、氢气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转化为CH4和CO2。甲烷产生率稳定,甲烷浓度保持在5065之间。5)填埋场稳定阶段当第四阶段中大部分可降解有机物转化成CH4和CO2后,填埋场释放气体的产生速率显著减小,填埋场处于相对稳定阶段,几乎没有气体产生。填埋场气体是填埋场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必然产物,产气量取决于填埋场垃圾总量和垃圾
23、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同时,填埋场实际产气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垃圾中的含水率、营养成分、pH值、温度、填埋方式、覆盖层、降雨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填埋场废气呈面源排放。(3)渗滤液调节池恶臭气体本项目在垃圾坝下设置一3600m3的渗滤液调节池,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随着填埋区渗滤液的进入会产生恶臭气体,主要为H2S、NH4。(4)垃圾收集站恶臭气体本项目将在德格乡和河支乡各设置一座垃圾收集站,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恶臭气体,主要为H2S、NH4。(5)食堂油烟本项目油烟主要为员工用餐产生,项目厨房所用能源为石油液化气。厨房在运营期将产生一定量的油烟,根据类比分析,食堂产生的生活油烟约5mg
24、/m3,本项目油烟经油烟净化设备(按净化效率90计)处理后,油烟排放浓度为0.5mg/m3,达到饮食行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油烟浓度2.0 mg/ m3)要求。(6)废气污染防治措施1)垃圾卸料、填埋过程及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扬尘填埋场内飞尘及漂浮物的产生途径是:垃圾在装卸、填埋时会扬起大量的尘土,其次是填埋区塑料制品等轻薄垃圾随着运输车辆飞走、散布至场外内。扬尘的控制拟采用以下措施:填埋场内作业表面及时覆盖;种植绿化隔离带,控制飞尘扩散;环绕填埋场修建高3m的钢丝网护栏,控制轻薄垃圾飞扬;垃圾运输车使用密封式运输车,避免运输过程中垃圾洒落产生扬尘等污染环境,并保持车辆整洁;
25、配备洒水车,在土石路面洒水抑尘;对干燥的垃圾层适当喷洒水,增加垃圾湿度,从而减少垃圾挖运过程中产生扬尘。采取上述措施后,扬尘去除率可达50%以上。2)填埋场废气治理措施填埋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有粉尘、氨(NH3)、硫化氢(H2S)、甲硫醇(RSH)和甲烷(CH4)等,其中氨(NH3)、硫化氢(H2S)、甲硫醇(RSH)为恶臭物质,会对邻近地区造成恶臭污染;而甲烷(CH4)达到一定浓度有发生爆炸或火灾的可能,所以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在工程设计中,已采取如下措施:填埋区设置填埋气体被动收集系统。场内导气管,从场底上23m的高程开始,按40m间距垂直铺设,设置深度应为距垃圾堆体底部上边3m处;导气管四
26、周设有石笼透气层,即铁丝网格包拢的级配砾石滤料,直径1000mm,顶端为导气管出口及取样口。在各导气石笼顶部设一井上式填埋气体燃烧装置,该装置通过自动感应收集管内的可燃气体浓度到一定浓度时自动点火,及时排除填埋气体并燃烧,以脱除填埋气体中的臭味,防止大气污染并保证填埋作业安全。绿化面积7435.38 m2。在渗滤液处理站的空地上种植具有防尘、防臭功能的高大的香樟、水杉等,防止垃圾场的臭气和飞扬物污染周围环境。边角空地种草。要保护好场外山坡上原有树木与植被。进场混凝土道路旁间隔5m种行道树,达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目的。为进一步减缓填埋废气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环评要求:垃圾填埋后及时覆盖,尽量
27、减少裸露面积和裸露时间;在高温季节,恶臭较重时,适当采取喷洒生物除臭剂的措施控制恶臭。3)渗滤液调节池恶臭气体治理措施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第5 项“设计、施工与验收要求”中的第10 条,“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应设渗滤液调节池,并采取封闭等措施防止恶臭物质的排放。”因此本环评要求对渗滤液调节池进行加盖封闭措施,防止的恶臭对外环境的影响。4)垃圾收集站恶臭气体治理措施进入垃圾收集站垃圾必须进行打包,每日定期对转运站内生活垃圾进行清运,并喷洒生物除臭剂进行除臭。5)食堂油烟治理措施在食堂内配备一套食堂油烟净化器,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大于90,油烟经处理后
28、,引至楼顶,由不低于15m高排气筒排放,油烟排放浓度为0.5mg/m3,达到饮食行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油烟浓度2.0 mg/ m3)要求。2、废水污染源分析(1)场区用水情况垃圾处理场区内用水点主要包括填埋场区和渗沥液处理区。填埋场区内主要生产用水是填埋场区洒水降尘用水、冲洗垃圾运输车辆用水、冲洒道路用水、生产区生活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渗沥液处理区生产用水主要是处理站监测和设备冲洗用水。填埋场区主要用水点和用水量详见表3-2。表3-2 主要用水点和用水量序号用水点用水标准用水户用水量(m3)备注1洗车用水500L/辆4车次/d22道路洒水除尘2L/m2次3000m263填
29、埋区洒水降尘4m3/d/44绿化用水2L/m2次7435.38 m214.875临时堆土场洒水2.52m3/d/2.526生活用水120L/班人192.28总计31.67项目水平衡详见下图。图3-4 项目水平衡示意图(m3/d)(2)水污染物产生情况1)渗滤液的产生量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垃圾本身所带的水分,二是垃圾中的有机物经氧化分解后产生的水,三是经各种途径进入填埋场的大气降水。与后者相比,前二者的量相对来说很小;再者,填埋场地下水贫乏,因此预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水量主要是推算进入填埋场的大气降水水量。根据第二章“2.2.7节”的描述,本次评价采用经验公式中的浸出系数法进行渗
30、滤液产生量估算,计算得出:填埋场渗滤液最大产生量为12035.7 m3/年,则日平均渗滤液产生量约为33 m3/天。垃圾渗滤液水质详见下表。表3-3 填埋场渗滤液进水水质表(废水量33 m3/天)项目产生浓度产生量(t/a)项目产生浓度产生量(t/a)CODcr20000mg/L240.71BOD5000 mg/L60.18SS800 mg/L9.63总 氮2500 mg/L30.76氨 氮2000 mg/L24.07总 磷15 mg/L0.18注:按每年运行365天计算。2)冲洗废水垃圾车辆冲洗水以及操作平台清洗水等废水产生量约为1.8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SS,冲洗废水水
31、质详见下表。表3-4 冲洗废水水质表(废水量 1.8m3/天)项目产生浓度产生量(t/a)项目产生浓度产生量(t/a)CODcr800mg/L0.53BOD250 mg/L0.16SS1000 mg/L0.66总 氮25 mg/L0.02氨 氮50 mg/L0.03总 磷15 mg/L0.01注:按每年运行365天计算。3)生活污水填埋场劳动定员按19 人计,每人每天用水按0.12m3/d,生活污水产生量按85%计算,则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94m3/d。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NH3-N 等。生活污水水质详见下表。表3-5 生活污水水质表(废水量 1.94m3/天)项目产生浓度产生量
32、(t/a)项目产生浓度产生量(t/a)CODcr400mg/L0.28BOD250 mg/L0.18SS200 mg/L0.14总 氮40 mg/L0.03氨 氮30 mg/L0.02总 磷5 mg/L0.004注:按每年运行365天计算。4)水污染产生总量项目运行期水污染物产生总量详见下表。表3-6 运行期水污染物产生总量编号废水产生量(t/a)CODcrSS氨 氮BOD总 氮总 磷1垃圾渗滤液240.719.6324.0760.1830.760.182冲洗废水0.530.660.030.160.020.013生活污水0.250.140.020.180.030.004合计241.4910.4
33、324.1260.5230.810.19(2)废水处置方案在厂前区设置一套渗滤液处理系统对运行期废水进行处理。在垃圾坝坝下设置一座3600m3的渗滤液调节池,对填埋场渗滤液进行收集、预处理;在办公区设置一座5m3的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厂区冲洗废水、预处理后的渗滤液一期进入渗滤液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 规定限值,出水全部回用于厂区道路洒水、绿化和运输车辆冲洗,不外排。(3)渗滤液处置工艺根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对渗滤液排放标准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中温厌氧反应器+膜生物反应(M
34、BR)+反渗透(RO)”工艺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部分回用,剩余部分外排至填埋场东侧的柯哇尔玛河。其工艺流程详见下图。图3-5 渗滤液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1)厌氧处理单元厌氧发酵是微生物在缺乏氧的状况下,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成分,最终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而污水经厌氧发酵处理后可达到高度的稳定,并可减少生物污泥量。由于厌氧池中有机物的降解不需要采用曝气装置,减少了相应的投资、动力消耗和维修费用。厌氧池中的微生物的适宜生长温度为30左右,故厌氧池应通过外加热保持其温度。本次方案采用加热伺服系统对厌氧池保温。为使微生物更好地附着和生长,厌氧池中需加入半软性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2)MBR
35、 系统(膜生物反应器)有毒有害、成分复杂、营养比例失调、水量规模小是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工艺面临的难题。仅靠厌氧处理工艺难以达到稳定的处理效果。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是将生物降解作用与膜的高效分离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新兴的膜生物反应器(MBR)在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得以完善,现已成为目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成熟工艺技术之一。MBR 膜是采用的微滤膜,它可以使一些在传统生物处理工艺中不能发育起来的微生物在膜生物反应器内壮大发展,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处理的处理效果。MBR 系统一般包括有: MBR 反硝化池 ,利用回流硝化液提供的溶解氧维持系统缺氧环境,通过反硝化过程将回流硝
36、化液中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同时消耗渗滤液原液中的有机碳源,达到无污染生物脱氮的目的。MBR 硝化池 ,通过射流曝气提供溶解氧维持系统24mg/L 的溶氧环境,培养硝化细菌对污水中的氨氮进行硝化作用,将其转化为硝态氮物质;氨氮去除率(转化率)较高。MBR 管式超滤膜系统 ,利用错流过滤的原理,将硝化池硝化液中的部分水质较好的清液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形成MBR 产品水。3)反渗透工艺(RO工艺)渗滤液后处理中经常采用纳滤工艺和反渗透工艺,以去除中等分子量的溶解性有机物。RO 工艺是渗滤液处置上应用较为普遍的膜分离方法,因为长期以来,RO 作为处理工艺终端保障了最终的出水水质,应用实例较多。膜处理工艺
37、会产生约20%的浓缩液,浓缩液具有污染物浓度高、含盐量高、难处理等特点,处置不当会产生二次污染。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浓缩液处理技术有如下几种。入垃圾卫生填埋场回灌渗滤液回灌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处理成本最为低廉,但要求填埋场有足够的填埋容积,适当的压实密度以及周密的回灌体系布置。一般来说浓缩液回灌到垃圾填埋场的初期,对渗沥液的水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对渗沥液处理的影响也不会很大。但随着回灌时间的延长,经过长期循环可能导致渗沥液中污染物浓度的升高,不利于过滤系统的正常运行。固化处理用飞灰固化浓缩液,然后将干剩余物回填到填埋场。目前国内外所选用的固化基材主要以水泥、石灰为主,酌加一定量的添加剂,凝结剂
38、与浓缩液通过物理包胶和化学胶结作用使固体趋于稳定。环评建议:本工程垃圾渗滤液膜过滤的浓水,应采取直接回灌的方案,回灌至填埋场产甲烷的垃圾填埋区。浓缩液回灌系统的控制控制回灌的条件是垃圾填埋场有良好的防渗措施和畅通的渗滤液收集系统,同时要求填埋场内部垃圾含水量不超过40%。对于填埋场的甲烷产生细菌来说,影响其活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含量,适宜的含水量在2560%之间,所以,但填埋场太干时可以采用“渗滤液浓缩液”回灌的操作方式。一般情况下,浓缩液回灌在垃圾填埋体上作为处理的一种方法有别于渗滤液的回灌,其中有机污染物的负荷量极高,以COD 计,要比进入系统渗滤液的高出3-4倍。因此,浓缩液的回灌条件必须
39、紧密配合垃圾填埋体的形成并结合填埋操作的具体条件和可能,以控制回灌量处于最适宜的程度(即填埋体内持水量不致形成通道),并限制在最适当的范围之内(以不影响填埋作业)。浓缩液的回灌方法及回灌操作注意事项:由于浓缩液回灌要求做到浅层均匀回灌,建议采取少量、多点、交叉布水、交错时间的综合回灌操作方法来避免过量、集中回灌可能形成垃圾填埋体的持水量达到饱和程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的不利局面。本项目推荐使用浅层回灌。浅层系指必须控制回灌管道系统的布水井点及回灌水量,使浓缩液的回灌量刚好在填埋体表层的2-3 米厚度内得以接纳,而不致因回灌量过大又过于集中致使填埋体在回灌范围内形成一个饱和柱状体。注意要点:少量系指
40、在同一回灌点上因浅灌要求,只能采取较低的回灌率,并严密注意填埋体浅层的消纳情况。多点系在垃圾填埋体表面上按设计要求布置多个可单独调控回灌水量的布水井,以便机动灵活地按实际可行的条件控制好回灌量。交叉布水系指回灌管道系统的设计应当能尽可能实现在填埋体表层的最大回灌面积上做到均匀布水。错开回灌时间也就是在3-5 处布水井间来回灌,尽可能使每个布水井有较合理的间歇期;同时尽可能实现在浅层内消纳完回灌水量。浓缩液回灌设计由于浓缩液的特点决定其只能采用较小的回灌率,宜控制在0.5-1.5 L/(h.m2)。回灌面积的确定:本项目满负荷运行时日处理渗滤液36.74m3,浓缩液总产量为7.35m3/d。按1
41、L/(h.m2)的回灌率计算,需要回灌面积:A7.351000241=306.25m2可以设计10 个面积为32m2的圆形回灌区。回灌井为直径1.0m 钢筋混凝土结构。回灌区直径为6.4m,要求厚度60cm 以上,以碎石填充,碎石直径1633mm。回灌区内以有孔花管布水,尽量做到布水均匀。回灌区顶部覆盖,以避免雨水渗入。管道:8 根直径80mm,L=6.4m,HDPE 管道回灌区平面布置图见下图。图3-6 回灌区平面布置示意图(4)运行期废水外排情况根据图3-4可知,本项目废水经渗滤液处理系统处理达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 规定限值后,全部回用于厂区绿化、垃圾
42、运输车辆冲洗、道路洒水降尘,不外排。3、噪声污染源分析垃圾填埋场的噪声来源于垃圾填埋作业时填埋机械(压实机、推土机、垃圾运输车等)工作时发生的噪声,还有场区渗滤液废水处理站的水泵等的噪声。噪声源强详见下表。表3-7 拟建工程噪声源强表编号噪声源数量(台/辆)声压级(dB(A))排放方式1压实机185-90昼间、间歇2推土机185-90昼间、间歇3装载机190昼间、间歇4挖掘机185-90昼间、间歇5自装卸垃圾运输车280-90昼间、间歇6洒水车180-90昼夜、连续7水 泵685-90昼夜、连续对垃圾处理厂所用机械设备,首先从设备选型上注意尽可能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各处理工序的风机、泵类采用减振
43、、消声、隔声处理,减少或降低噪声。厂区种植绿篱、灌木等,规划厂区绿化面积,使之起到吸收、隔离噪声的作用,降低厂区噪声值,确保厂区噪声达标。所有现场人员都要接受维护和使用现场机械机动装备的培训,并获合格证。4、固废污染源分析项目运行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员工生活垃圾和渗滤液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1)生活垃圾本项目运行期劳动定员19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kg/人d,每年365天计算,则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6.94t/a。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定期运往填埋区进行填埋。(2)渗滤液处理系统污泥根据工程设计方案,拟在渗滤液处理系统中设置一座污泥池,污泥在污泥池中经回灌泵直接泵至填埋区进行回灌。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
44、染物控制标准(GB 16889-2008)中5.6条规定,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的固态残余物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设计污泥处理方案不能满足污泥含水率小于60%的规定,故环评要求:在厂区配备一台带式浓缩一体机对渗滤液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为80%,然后通过添加石灰固化,污泥含水率小于60%。经处理后的污泥可直接进入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不外排。5、对蚊蝇的控制对新鲜垃圾进场带来的苍蝇采取及时喷药消毒处理措施。并定期对场区进行喷药、消毒除害、灭鼠,做到无蚊蝇孳生,防止疾病传播。填埋场区内设置的覆土暂存场,服务期满后,及时对裸露地表进行复垦、
45、种草或植树等生态恢复,并对封场后的填埋场采取绿化、种植等方式进行生态恢复。3.3 总平布置的合理性分析本工程整个场区总占地面积128.54亩(包括垃圾填埋库区、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系统、管理区、进场道路占地面积)。该场地呈南北长504.00m,东西宽296.60m。筑垃圾坝位于厂区南面。坝外布置调节池,有一定的高差能保证渗滤液重力流流出。渗滤液处理站布置在调节池的西南面。管理房布置在渗滤液处理站内。该区地处整个填埋库区的侧风向。在填埋区与办公区之间设置绿化带,以吸收污染物,减少恶臭对办公区的影响。环绕填埋场修建高3m的钢丝网护栏,在渗滤液处理站四周修筑2.2m高的砖围墙。在环填埋场的钢丝网护栏内
46、设置截洪沟。进场道路为新建道路混凝土路面,路面宽3.50m,路基宽4.10m,总长1021.26m(接原有道路)。顺着填埋场沿山坡布线,逐渐下到卸料处。综上所述,本工程平面布置较为合理。3.4 清洁生产本项目采用卫生填埋工艺处理城市垃圾,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其处理工艺是成熟有效技术,符合现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除此之外,本次工程加强了对垃圾的收运、填埋、直至环保设施运行的全过程管理,将二次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确保污染物全面达标排放。同时,本项目拟采取如下措施:(1)完善场区清污分流系统,即截洪沟导排与地下水导排系统,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2)采用密封式垃圾集装车即时运输,以减少运输途中的垃圾撒落和恶臭扩散。(3)对进场垃圾带来的蚊蝇即时消毒,场区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