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孙家滩村棚户区改造地下停车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的公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2236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孙家滩村棚户区改造地下停车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的公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孙家滩村棚户区改造地下停车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的公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孙家滩村棚户区改造地下停车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的公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孙家滩村棚户区改造地下停车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的公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孙家滩村棚户区改造地下停车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的公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孙家滩村棚户区改造地下停车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的公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孙家滩村棚户区改造地下停车场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的公环评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孙家滩村棚户区改造地下停车场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威海市中城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6年9月2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

2、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孙家滩村棚户区改造地下停车场项目建设单位威海市中城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军昌联系人汤晓明通讯地址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孙家滩村联系电话13290179000传真邮政编码264204建设地点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孙家滩村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

3、业类别及代码市政设施管理N7810占地面积(m2)62550绿化面积(m2)18765总投资(万元)125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50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0%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期2019年工程内容及规模:1 项目概况社会公共停车场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配套设施,其充分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配套强弱的重要标准。环翠区是威海市政府驻地、威海市的中心城区,是威海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为切实解决“停车难、行车难”问题,威海市开展了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努力解决停车难、行车难等问题,切实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在此背景下,经环翠区委、区政府充分研究,拟对

4、张村镇、羊亭镇、竹岛街道、环翠楼街道、鲸园街道、孙家疃街道、里口山管委辖区内的多个停车场建设项目进行停车场专项债券资金申报,以解决资金筹措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本项目为孙家滩村棚户区改造地下停车场项目,属于环翠区多个停车场建设内容中的一个。2 项目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孙家滩村,项目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3 工程内容及规模孙家滩村棚户区改造地下停车场项目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孙家滩村,总投资12500万元,占地面积62550m2,地下停车场面积29830m2,设停车位852个,配套建设内容为预留充电设施接口852个。无地面停车位,地上配套建设内容包括绿化用地面积18765 m2

5、,道路广场用地面积25020 m2,配套商业用房面积8500 m2。本项目劳动定员3人,均不住宿,年工作365天。本项目主要建设规模指标见表1。表1 项目主要建设规模指标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建设规模1总用地面积m2625502地上配套建设项目2.1绿化用地面积m2187652.2道路广场用地面积m2250202.3配套商业用房面积m285003地下停车场面积m2298304机动车停车位个8524.1地下停车位个8525地下配套建设项目5.1预留充电设施接口个8524 设备清单本项目主要配置的生产设备清单见表2。表2 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清单序号名称单位数量来源1充电设施接口个852本地2监控系统套

6、1本地3停车管理系统套1本地5 资源能源消耗与给水排水(1)供配电:本项目营运期用电由环翠区供电部门供给,预计营运期用电量为5104 kwh/a。(2)供热:本项目营运期不上燃煤、燃油锅炉,无SO2、NOx废气排放,项目配套商业用房冬季取暖和夏季纳凉主要使用空调。(3)给水:本项目无需用水,职工生活用水依托当地生活设施。(4)排水:本项目区域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排放; 项目无生产和生活废水产生。6 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3第21号)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名录。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

7、11年本)(修正)中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名录之列,但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属于允许类建设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7 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孙家滩村,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排水通畅,满足工程要求。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政策,符合当地发展规划,选址合理。8 与环保政策侧符合性分析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的通知(鲁环函2012263号)的要求,本项目建设与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试行)的符合性分析见表3。表3 项目建设与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试行)的符合性审批原则本项目符合性建设项目立项和环评审批程序规定落实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

8、200764号)的有关规定:符合实行备案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首先向发展改革等项目备案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备案后方可申请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符合项目建设与规划环评相协调的要求各类园区必须依法开展规划环评工作,并将园区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要求作为审批入园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对已建成但未完成规划环评审查的各类园区,其产业结构不明确、功能区划不清晰、环保设施不完善的,不予审批入园建设项目。符合加强环境风险管理的要求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及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鲁环发200980号),建设项目环评必须开展环境风险评

9、价工作。符合所有新、扩、改建设项目,均应在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设置环境风险评价的专题章节。符合环境风险评价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新、扩、改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源识别、环境风险预测、选址及敏感目标、防范措施等如实做出评价,提出科学可行的预警监测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凡未按规定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或预警监测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经审查不符合要求的,环保部门不得审批该建设项目。审批的限制性要求关于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监督检查的意见(环发200962号),涉及下列情况之一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本项目不属于限制审批类项目1、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坚决

10、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所谓技术改造、拉动内需为名义上项目。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对于污染物排放量大,高能耗、高物耗、高水耗项目,其环评文件必须在产业规划环评通过后方可进行环评审查工作,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本项目不属于该类项目,污染物达标排放3、对于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的建设项目、没有总量指标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不属于4、对于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有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可能污染水体

11、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改建、迁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其他涉及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建设项目要从严把握。本项目不处在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内区域、流域和企业限批要求对毗邻居民区的化工等有环境风险的建设项目要限批;不属于城市规划区内、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园区之外,对有污染的新上建设项目要限批;不属于对不认真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有较多未批先建项目、有较多不达标排放的区域内污水没有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的园区要从严审批;不属于县(市、区)辖区内一年内出现3次及以上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的,6个月内对该县(市

12、、区)新上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类建设项目实行从严审批。不属于空气环境质量连续3个月排在最差的前3个点位且没有改善的,对其所在的县(市、区)的涉及废气排放的建设项目实行从严审批。不属于对污染严重、防治不力的设区市或县(市、区)实行从严审批。不属于全省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未达到省环保厅确定的年度改善目标的,河流两侧5公里之内对有污水排放的项目要实行流域从严审批。不属于流域水环境质量连续3个月超标倍数排在前3名的断面、超过达标边缘的河流断面,对其负有责任的县(市、区)的涉及废水排放的建设项目实行从严审批。不属于企业出现1次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且限期整改未完成的,或已批项目未按规定时限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13、或验收未予通过的,对该企业的新上项目实行从严审批;不属于企业一年内出现2次及以上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存在信访案件未能及时解决的,一年内对该企业的新上项目实行从严审批。不属于由表3可知,项目建设符合环保审批的原则,符合鲁环函2012263号文的要求。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 地理位置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地跨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

14、与烟台市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35km,南北最大纵距81km,总面积5797km2,其中市区面积777km2,海岸线长985.9km。环翠区位于威海市北部,史称“威海卫”,是威海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辖张村、温泉、羊亭、孙家疃四个镇,环翠楼、竹岛、鲸园、嵩山四个街道办事处。羊亭镇位于威海市西南19公里,辖3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6万人,流动人口1万人。拥有耕地3.6 万亩,山峦3.5万亩,海岸线10公里,浅海滩涂1200亩,资源丰富;北依群山,南环平原,西临海湾,环境优美。包括七个行政村,羊亭村、王家河村、孙家滩村、阮家口村、港头村、大西庄村、北小城村。本项目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羊亭镇孙

15、家滩村,项目周围区域交通发达,运输便利。2 地形、地貌、地质威海市环翠区为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和缓,区内海拔最高点为位于威海市东南20 km处的正棋峰,海拔483.7 m,地形主要为200300 m的波状丘陵。山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构成,表面土层覆盖较薄,多岩石裸露;山丘中谷地开阔,平谷较多;平原多为滨海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河网密布,地表排水良好。三面环海,海湾类型属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岛屿。威海市位于山东省胶北断块隆起的东端,其南侧与胶莱凹陷的东部边缘接壤。境内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胶东群、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群及新生界第四系。褶皱构造栖霞复式背斜延至境内,且由近东西方向向北弯转为

16、北东走向,是古老的基底构造。断裂构造有近南北向的双岛断裂,北北东向的金牛山断裂和母猪河断裂,北西向的望岛断裂,海埠神道口断裂、俚岛海西头断裂。岩浆岩主要有中生代燕山早期的昆嵛山岩体和文登岩体及晚期的石岛岩体、伟德山岩体和龙须岛岩体。场地地势北高南低。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场址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 g,地震烈度为7度。3 气候、气象环翠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较明显,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另外,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

17、性气候特点。全市近20年平均气温11.9 ,最高气温36.8 ,最低气温-14.6 ,平均降水量710.5 mm,最大积雪深度210 mm,平均相对湿度68%,平均日照时数2538.2小时。项目评价区域全年主导风向不明显,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要风向为南风和西南风,累计年平均风速4.7 m/s,最大风速7 m/s。4 水文(1)地表水环翠区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径流量受季节影响差异较大,枯水季节多断流。河网平均密度为0.22 km/km2。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为0.36左右。项目以北200m为羊亭河,发源于北玉皇山,共 6 条支流,其中部分

18、支流源出里口山山脉。支流汇合于主流后,经孙家滩村北流入双岛海湾。双岛海湾湾外潮流为规则半日潮流型,湾内属不规则半日潮流型,平均涨潮流历时大于平均落潮流历时。潮汐性质为不正规半日混合潮,最高高潮位 2.91 m,最低低潮位-0.76 m,平均高潮位高为 1.9 m。羊亭河全长 10.6 km,流域面积 59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1628.4万m3。(2)地下水本工程评价区地下水类型分为第四系沉积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潜水。第四系沉积层孔隙水为浅层潜水,含水岩组为中、粗砂层,由于砂层较薄,含水层富水性差,埋藏较浅,埋深小于 25 m,单井出水量小于 5 m3/h,为矿化度小于 1.0 g/L

19、的碳酸盐型水,年内水位变化较大,旱涝不均,枯水期水位 810 m、丰水期水位 34m;基岩裂隙潜水赋存于花岗岩风化裂隙中,埋藏较深,埋深大于 25 m,裂隙发育深度小于 25 m,单井涌水量小于 10 m3/h,水质较好,为矿化度小于 0.5 g/L 的碳酸盐型水。项目所处地貌单元为丘陵和海边结合部,项目区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地下水流向自东南向西北,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渗入地下,沿基岩裂隙及第四系松散沉积层的孔隙由高处向低处流动,致使地下水不易在山区蓄积,其运动变化较大,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 46 m。5 植被、生物多样性环翠区内森林覆盖率达51.1%,林木绿化率54.3%。植物

20、品种繁多,资源丰富。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3种,中国珍稀濒危树种1种,省稀有珍贵树种12种,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树39棵。野生经济植物70科248种,如车前、地黄、天麻、黄芩等;野生牧草12科92种,如马唐、黄背草、白茅草等;木本植物70科457种,其中,乔木315种,灌木112种,藤本30种。经济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桃、山楂、葡萄、大枣等。观赏花木树种主要有:雪松、侧柏、千头柏、龙柏、合欢等。野生和栽培经济药材植物有70科248种。主要有:车前子、地黄、天府、黄芩、远志、半夏等。常见的牧草、野生草类12科92种,主要有:马唐、黄背草、月见草、白茅草、结缕草、羊胡子草、苜蓿草等。境内动物有7门

21、25纲84目883种(包括水生动物)。其中陆生野生哺乳动物有梅花鹿、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野兔、蝙蝠等。鸟类已查到250种,其中候鸟、旅鸟占70%以上,留鸟种类较少。列入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一级的有梅花鹿、中华秋沙鸭、金雕、黑鹮4种,二级的有大天鹅、鸳鸯、灰鹤、苍鹰等12种;其余鸟类及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等列入山东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资料统计,有海洋生物资源700余种,其中,动物600余种,植物100余种。动物中,鱼类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梭鱼、鲻鱼、鲈鱼、鲅鱼、青鳞鱼、太平洋鲱鱼、鲳鱼、黄姑、比目鱼等100余种;虾蟹类主要有鹰爪虾、对虾、毛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等;贝类主要有栉孔

22、扇贝、鲍鱼、泥蚶、菲律宾蛤仔、文蛤、毛蚶、魁蚶、牡蛎等;棘皮类中有刺参、海蜇、马粪海胆、海星等。植物中,藻类主要有海带、裙带菜、石花菜、条斑紫菜、大叶藻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 社会经济结构威海市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和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 年末,威海市常住人口 280.9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72.23 万人。威海市 2014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2790.34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14.50 亿元,增长 4.2%;第二产业增加值 1410

23、.07亿元,增长 10.0%;第三产业增加值 1165.77 亿元,增长 10.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8.0:51.5:40.5调整为7.7:50.5:41.8。环翠区位于威海市北部,西、北、东三面环海,是威海市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2014年末,全区总人口30.26万人。201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0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63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120.3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57.86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7.5%、40%和52.5%。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39亿元

24、,增长17.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4亿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增长23.9 %。外贸进出口总值28.65亿美元,下降2.1%。 其中, 进口总额6.87亿美元,下降14.1%;出口总额21.78亿美元,增长2.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35亿元,增长14.6%。羊亭镇位于威海市西南19公里,辖3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6万人,流动人口1万人。2013年,人均收入12918元,两税总收入2.72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10092万元。该镇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工业企业涉及机械制造、化工、建材、毛纺、水产等领域,支柱产业以钢绞线为主。果蔬业在该镇农业经济中占有重

25、要地位,全年粮食总产量8873吨,果品总产量5016吨,蔬菜总产量55634吨。2 教育、文化威海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4年,全市有幼儿园284所,在园幼儿6.13万人;小学90所,在校生10.69万人;初中86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35所),在校生7.90万人;普通高中20所,在校生3.6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28所,其中普通中专学校14所、职业中专学校8所、技工学校6所,在校生3.38万人;高等院校9所,在校全日制大专以上学生6.4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生392人。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100%,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100%,小学和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

26、升学率为103.59%(含外地市考入威海学生)。项目所在羊亭镇设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生2895人。3 文物保护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无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及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环境空气为二类区,声环境为2类区,地表水、地下水为类区,生态环境为农村生态环境类型。1 环境空气根据2015年威海市环境质量报告,威海市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值如下:单位:g/m3(标准状态)项目SO2NO2PM10年平均172365标准值604070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

27、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二级标准。2 地表水威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于 2014 年 6 月对羊亭河运海路桥下水质进行了一次性采样监测,监测结果见下表。单位:mg/L(pH除外)项目类别pHDO总磷CODcrBOD5总氮监测值7.815.270.3518.83.622.58标准值6951.02041.0项目类别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石油类监测值0.885.910600.561230未检出标准值1.062501.02500.05由表可知,除总氮、硫酸盐、氯化物监测指标超标外,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总氮、硫酸盐、氯化物超标的

28、原因是羊亭河沿河两岸污水管网不完善,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河中,导致水质变差。目前,羊亭镇正在进行污水管网完善工作。3 地下水根据威海市环境监测站 2014 年 6 月羊亭镇北小城村地下水水质监测,主要指标监测结果统计如下: 单位:mg/L(pH除外)项目pHCODMn氨氮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氰化物监测值7.021.00.0813945880.23114139未检出标准值6.58.53.00.45010001.02502500.05可见,地下水各项指标满足应执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类标准要求。总体来说,本项目区周围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4 噪声项目所在区域为2

29、类声环境功能区,根据2015年威海市环境质量报告,威海市2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夜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5.242.4 dB,符合应执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5 生态环境本项目区内无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或自然保护区,没有需要重点保护的濒临灭绝的动、植物。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保护目标: 本项目主要敏感目标见表4。表4 本项目主要敏感目标项目敏感目标相对方位相对距离(m)环境空气港南村SE50噪声项目周围 200m 范围内集中居住区等敏感保护目标地表水羊亭河N200地下水项目区内及周围区域地下水2、保护级别:大气环境执行环

30、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类标准;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区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2、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标准; 3、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类标准;4、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

31、7-1996)二级标准;2、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3、营运期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类标准。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不设燃煤、燃油锅炉,无SO2、NOx产生及排放。项目无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无COD、氨氮产生及排放。项目无需申请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及工程污染流程简述(图示):本工程主要建设29830m2的地下停车场(设地下停车位852个)及相应的地上、地下配套设施,营运期停车场的主要工程流程为车辆进出地下停车场,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车辆进场、存放、车辆出场过程中产生的汽车尾气、汽车鸣笛产生的

32、噪声等。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如下:车辆进场停车场车辆出场G,NG,NG,N注:G,N分别表示废气,噪声。主要污染工序: 1 施工期(1)大气污染:施工场地的废气主要是土地平整等将导致泥土裸露、尘土飞扬;原材料、物料的大量堆存,车辆运输可造成扬尘污染;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燃烧柴油和汽油也可造成机动车尾气污染。(2)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包括建筑施工产生的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其中,建筑施工废水主要产生于砂石料、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加工、拌和、养护洗等施工工序,以及基坑废水。(3)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及施工人员操作等,噪声值一般为80110 dB(A)。(4)固体废物:施

33、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产生于土地开挖、道路修筑、材料运输等施工工序,包括弃土、弃渣、碎石、废建材等。(5)生态影响:项目施工建设时,施工扬尘对附近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场地平整、道路建设等将造成原地表破坏,土壤松散裸露,抗侵蚀性减弱,在大风、大雨天气可能引起水土流失。2 营运期2.1 废气本项目不设锅炉等集中废气排放设施,无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产生及排放。本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是进出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主要有害成分有CO、烃类物质(HC)、NOx(主要以NO2计)等。本项目规划建设852个地下停车位,按照高峰时段两小时内全部车辆进入或者驶出停车

34、场,则车流量为426辆/h。(1)汽车尾气源强计算: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按以下计算公式:废气排放量:D = Q T (k +1)A /1.29式中:D废气排放量,m3/h;Q汽车车流量,辆/h;T车辆在停车场运行时间,min;K空燃比;A燃油耗量,kg/min。污染物排放量:G = DCF式中:G污染物排放量,kg/h;C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容积比;F容积与质量换算系数,其中FCO为1.25,FHC为3.21,FNOx为2.05。主要污染物排放系数确定:车辆在停车场运行时间T:通常情况,每辆车在停车场的运行时间为2 min。空燃比K:空气与燃油之比成为空燃比,当空燃比14.5时,燃油进行完全燃烧,

35、得到二氧化碳和水,当空燃比14.5时,燃油不行完全燃烧,产生CO、HC、NO2等污染物,经类比调查,汽车进出停车场时处于怠速状态(车速5 km/h),空燃比约为12。燃油耗量A:汽车耗油量与汽车状态有关,根据类比调查,车辆进出停车场时(车速5 km/h)平均耗油量为0.07 kg/min。污染物的排放浓度C:汽车废气中CO、NOx及HC的浓度随汽车行驶状况不同而有较大差别,根据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汽车废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参照下表:污染物名称单位怠速行驶(5 km/h)正常行驶(15 km/h)备注CO%4.072.00容积比HC(以正戊烷计)ppm1200400容积比NOx(以NO2计)ppm

36、6001000容积比采用上述公示及参数,本项目场内最不利情况下汽车尾气污染源强计算结果如下:GCO为30.6 kg/h、GHC为2.4 kg/h、GNO2为1.0 kg/h。本项目汽车尾气污染物产生情况见下表:污染因子废气污染物排放量kg/hkg/dt/aCO30.6 244.6 89.5 HC2.4 18.7 6.7 NO21.0 5.7 2.4 注:每天8 h,全年365天计。地下停车场拟采用机械进/排风方式进行通风换气,每小时换气8次。通风口位置尚未确定,设计将参照机动车停车库(场)环境保护设计规程(DGJ08-98-2002)规定,设置于绿地内或建筑物侧墙,高度大于2.5m,且绿地内通

37、风口与最近建筑的距离应保持在10m以上,并且通风口不朝向邻近建筑。本项目地下停车场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见下表所示:污染源设计规格废气排放量(m3/h)污染物类别排放浓度(高峰期)mg/m3建筑面积(m2)层高(m)地下停车场29830约4.91169336CO 26.2HC2.0NO20.82.2 废水项目职工生活用水依托当地生活设施,项目无生产和生活废水产生。2.3 噪声本项目运营期噪声污染主要来自汽车鸣笛等交通噪声,其噪声值在6570 dB(A)。2.4 固体废物项目职工生活依托当地生活设施,项目无生产和生活垃圾产生。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

38、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车辆COHCNO226.2 mg/m3,30.6kg/h2.0 mg/m3,2.4 kg/h0.8 mg/m3,1.0 kg/h26.2 mg/m3,30.6kg/h2.0 mg/m3,2.4 kg/h0.8 mg/m3,1.0 kg/h水污染物污水总排放口COD/氨氮/固体废物职工日常生活生活垃圾/噪声本项目运营期噪声污染主要来自汽车鸣笛等交通噪声,其噪声值在6570 dB(A)。其他无主要生态影响项目施工建设时,施工扬尘对附近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施工场地平整、地基开挖、道路建设、土石方工程等将造成地表破坏,土壤松散裸露,在大风、大雨天气可能引起水土流失。项目营运

39、过程中,场界周围种植乔木、灌木等植物,净化空气、降噪。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外排污染物经有效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项目营运期对局部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简要分析:1 施工废气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场地的废气主要是扬尘,其次施工期废气为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燃烧柴油和汽油也可造成机动车尾气污染。一般情况下,场地、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实验表明,实施每天洒水45次抑尘,可有效控制施工扬尘,并将TSP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因此施工期间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如设置细目滞尘网、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挡、经常对区块进出的运输道路进行洒水抑尘、严禁高空抛洒建

40、筑垃圾等,可有效缩小扬尘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施工车辆及施工机械主要以柴油为燃料,燃油产生的废气中含有SO2、NOx、CO等,燃油废气对区内环境空气有一定的污染。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对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合理使用,以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施工期采取的控制扬尘污染措施如下:(1)施工场地每天定时洒水,防止浮尘产生;在大风日,加大洒水水量和洒水频次,避开大风天气作业;场地周围建设安全防护墙,围挡高度不低于1.8 m,临主干道围挡高度不低于2.5 m,严禁敞开式作业。(2)建筑工程主体外侧使用符合规定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所有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并配备专门的清洗设备和人员,车体和车轮

41、带有泥土的车辆不得驶出工地。(3)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4)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扬尘产生量。(5)对建筑工程材料、砂石、土方等物料采取覆盖防尘网或防尘布等防扬尘措施。(6)施工渣土外运车辆应加盖篷布,减少沿路遗洒。(7)所有往来施工场地的多尘物料应用帆布覆盖。2 施工废水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加工、拌和、养护、冲洗等过程产生的废水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对其进行控制:(1)建临时蓄水池或设置临时围堰,集中、沉淀建筑施工废水,并将其上清液回用于施工过程,沉渣定期人工清理,与工程渣料一并处理;(2)加强施

42、工人员管理和环保教育,使其做到生活污水不乱排;(3)设置临时免冲旱厕,粪便及时清运处理;(4)安装小流量的设备和器具,以减少在施工期间的用水量。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废水可实现零排放,对临近地表水、地下水不会造成污染。3 施工噪声施工期噪声污染包括:施工机械运行噪声、物料装卸碰撞噪声、车辆行驶噪声以及施工人员操作噪声等,其中施工机械为最主要的噪声来源。施工噪声对项目周边地区的影响较大,项目周界平均声级会超标,夜间影响更突出。因项目区近距离范围内有居住区,因此施工期必须加强对噪声污染的治理工作。针对不同施工阶段噪声特性,采取以下措施:(1)对声源进行控制,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优先选择质量过硬、

43、噪声强度低的施工机械和作业车辆;(2)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对一些强噪声源,如混凝土搅拌车、吊车及其它运输车辆行驶路线、作业布局做出合理规划,将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减小到最低;(3)应在工地周围设立临时声障,以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中对不同施工阶段的要求;(4)与当地居民沟通、协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22:00至次日6:00禁止施工;(5)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提倡文明施工,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撞击、磨擦等噪声。本项目施工噪声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可将影响降到最小。施工噪声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随着施工结束影响将消失。4 施工固废施工期间需要挖土、场地

44、平整等,会产生弃土和弃渣,在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砖、木材等)过程中以及在工程完成后,会残留不少废建筑材料。对于建筑垃圾,其中的废金属钢筋等可以回收利用,其它的混凝土块连同弃渣等均为无机物,应综合利用,减少废弃量。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送至威海市垃圾处理场处置。5 生态影响施工期的水土流失是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表裸露后被雨水冲刷将造成水土流失。产生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施工时破坏植被产生的水土流失;(2) 地面开挖等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3) 工程取土、弃土处置不当产生水土流失。施工期水土流失原因主要是施工期取土、弃土、挖土和堆场的地表土较为疏松,降雨期间很容易使松散的表土随雨水径流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施工期采取以下保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施工期要随时保持施工现场排水设施通畅,地质不良地段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 当暴雨来临时,应使用一些遮挡物,如使用草席等进行防护,同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沉淀池。 在材料场周围设置土工围栏,以减少建材随雨水流失,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造成不良影响。 地面开挖后尽可能的降低地面高度,除去易于侵蚀的土垄背。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对建筑工人生态保护意识宣传教育,提倡文明施工,爱护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