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岵山镇茂霞村历史文化名村停车场及公厕配套建设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252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岵山镇茂霞村历史文化名村停车场及公厕配套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岵山镇茂霞村历史文化名村停车场及公厕配套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岵山镇茂霞村历史文化名村停车场及公厕配套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岵山镇茂霞村历史文化名村停车场及公厕配套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岵山镇茂霞村历史文化名村停车场及公厕配套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岵山镇茂霞村历史文化名村停车场及公厕配套建设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岵山镇茂霞村历史文化名村停车场及公厕配套建设环评报告.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报 告 表 (适用于第三产业建设项目)项 目 名 称岵山镇茂霞村历史文化名村停车场及公厕配套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永春县岵山镇人民政府项 目 负 责 人林振华(盖章或签字)联 系 人陈江华联 系 电 话13959995754邮 政 编 码362602环保部门填写收到报告表日期编 号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局 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岵山镇茂霞村历史文化名村停车场及公厕配套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永春县岵山镇人民政府建设地点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建设依据主管部门建设性质新建行业代码N78公共设施管理业(N7820环境卫生管理)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2830m2,总建筑面积246

2、2.5m2、总停车位100个总规模总用地面积2830m2,总建筑面积2462.5m2、总停车位100个总投资295万元环保投资3.1万元主 要 能 源 及 水 资 源 消 耗名 称现状年用量年 增 用 量年 总 用 量水(m3)274274电(kwh)500500燃煤(吨)燃油(吨)天然气(吨)其他二、项目由来随着永春县“生态工贸山水旅游城市”、岵山镇“古镇生态”的加快建设,周边短距离驱车生态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双休日及节假日,旅游的客人大量增加;由于配套的停车场、公厕设施滞后,而造成旅游客人车位难找、入厕因难,现状车位、厕所已满足不了我镇“古镇生态旅游”发展的需求,经研究决定启动“岵山

3、镇茂霞村历史文化名村停车场及公厕配套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作为我镇的古镇生态旅游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十分迫切。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本项目属“N7820环境卫生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属“V 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中“26、公交枢纽、大型停车场”,且涉及环境敏感的(村庄,居住区),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因此,永春县岵山镇人民政府于2014年5月委托福建闽科环保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详见附件1)。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在对项

4、目开展环境现状调查、资料收集等和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三、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理位置项目选址于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项目停车场东侧为民宅、村路,南侧为公路及溪流,西侧为农用地(荔枝林),北面为民宅;公厕东侧和北侧均为农用地(菜园),南侧为公路,西侧为民宅。详见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附图3“项目现状及周边照片”。3.1.2气候特征根据历年统计资料,永春气候条件优越,在1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同时兼有三种不同的气候类型,西半县属中亚热带,东半县

5、属南亚热带,而千米以上山地则属北亚热带 。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夏长不酷热,冬短无严寒,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季春”之称。(1)气温全县年平均气温20.4,最热月出现在78月,多年7月平均气温(19852008年,下同)29.1,多年1月平均气温11.9;多年7月平均最高气温32.5,多年1月平均最低气温1.0;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7,极端最低气温1.0。全年无霜期长,属于基本无霜。大于10的年有效积温为56107250,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气温较差和日较差都较小,年平均日较差在5.3(崇武)。(2)日照该区域光照充足,气温高,变化幅度小,年平均日照时数约2100小时

6、,日照率为50%。(3)降水全县季风气候降水特征明显:34月多雨前汛期(56月)多雨伏旱台风降水集中秋冬少雨。月降水分布呈双峰型,降水从1月开始增加,3月份湿季开始;6月份达到最高值,是主高峰;7月有明显的减少,8月份再现一个高峰(次高峰);9月起逐渐减少,10月份减少量最大,干季开始,12月达全年最低值。升降趋势的特点是从干到湿为缓升,从湿到干为急降。项目所在地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2100mm,主要集中在56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5%,年最大降水量为1905.3 mm,冬季降水量较少,冬季至春季初五个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5%左右。历年月最大降水量549.5mm,日最大降水量296.1

7、 mm。(4)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38月空气湿度较大,可达80%以上,其中6月份最大,曾达到86%。(5)风况永春县属于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冬半年盛行偏北风,风向从沿海向内陆呈顺时针旋转趋势,夏季盛行偏南风,风向从沿海向内陆呈逆时针旋转趋势。多年平均风速3.4m/s,常风向为东北向,频率18%,次常风向为东北东,频率10.6%。强风向为东北向,最大10分钟平均风速24m/s(9级,接近10级)。夏季以南南西向风为主,其它季节以东北风向为主。全年大于6级风日数32天。台风影响本区时间为早自4月,迟至11月,影响期达8个月。(6)灾难性气候79月份为台风季节,为本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

8、气。3.1.3地形地貌永春县位于闽西南凹陷区和闽东南沿海隆起区的交界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显著倾斜。以蓬壶-马跳为界,把全县分为西、东两部分。内半县(西部)北高南低,山脉由北向南走向,以中山占多数,地势高,地形起伏大;西部戴云山脉以北东南西走向为主,山岭纵横,峰谷相间,全县最高峰雪山海拔1366.1米,天马山为闽江、晋江水系分水岭。外半县(东部)西北及东部高,东南低,地势呈阶状急剧下降,山脉由西及东北向东面走向。沿线地貌分区明显,地貌形态为要有构造侵蚀的低中山、中低山地形,次为低山,重丘和部分微丘,谷地和山间谷地、洼地,河口平原等类型及山间区局部零星出现的岩溶地貌。全线以中低山低中山地形为主。切

9、割强烈,海拔高程一般为300m1000m,切割深度一般大于500m,靠近路线的诸多山峰海拔高程大于1000m,山脉走向多呈北西近东西向,山体自然坡度多大于300,溪谷、冲沟发育,沟谷多呈“V”字型,谷底狭窄,少见堆积洼地,构成山体的基岩较为复杂,主要为各时代的沉积岩和火山岩及花岗岩。3.1.4水文状况本项目所在区域纳污水体为诗溪,该溪发源于永春县岵山镇白云岩,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南安县诗山镇,于鹏峰村纳源于蓬华乡将军山的另一支流,经码头镇,至诗口村汇入晋江东溪,全长44公里,流域面积260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6.1,河床宽3080米。3.1.8植被永春县地处两个气候带,地貌变化大,地形复杂,植物

10、种类繁多,森林植被比较丰富。根据省植被区划和永春县林业植被调查,全县有二个植被带:东南部为南亚热带雨林区;西北部为常绿间叶林区。由于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地带性的原生植被已不明显,现有大多数是人工林和次生林。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毛竹林、针叶林、灌草丛、栽培植被等五个植被型。项目区域四周山坡地原始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季雨林,多为次生常绿阔叶林取代。现有植被多为人工植被, 植物主要为荔枝树、枇杷树、竹柳、毛竹、水稻、花生、蔬菜及野生杂草等。3.2 社会经济概况3.2.1社会经济概况永春县位于闽南金三角北部,戴云山腹地,晋江水系东、西溪的源头,辖22个乡镇,面积1468平方公里,境内耕地23.4

11、万亩,有林地135.9万亩,森林覆盖率66.3%。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47万。矿藏有煤(天湖山煤田是省主要无烟煤基地),石灰石、高岭土、泥炭、铁、铜、锌、铅、钨、锰、钴、铋、钼、锡。八五期间以来,永春县三度被省评为经济发展十佳县。永春为全国柑橘生产基地,“中国芦柑之乡”,省重点林区县,茶叶生产基地之一。2013年全年永春县全县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16亿元,比增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14亿元,比增4.4%;第二产业增加值149.63亿元,比增15.3%;第三产业增加值91.39亿元,比增8.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73.4%、24.0%,分别拉动

12、经济增长0.3、9.0、2.9个百分点;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1:57.1:34.9。全年财政总收入为17.81亿元,比增14.5%。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34.2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34.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53亿元,增长16.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3%。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3.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 %,增速比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全年进出口总额829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6.15%。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121元,比上年增长11.8%

1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01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2元,比上年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011元,增长9.7%。3.2.2交通状况永春县位于泉州市西北部,对外交通可以直接依托泉州地区所拥有的陆地、海上、空中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同时,永春县自身也拥有良好的对内对外交通环境,省道305线由东向西穿境而过,县内现已开辟多条乡镇间公路。3.2.3岵山镇岵山镇位于永春县城南部,为永春南大门,与南安市毗邻,镇域面积54.3平方公里,四面峰峦环绕,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全镇总人口2.4万人,耕地面积1.06万亩,山地面积5.4万亩,划分为11个行政村,119

14、个村民小组。1991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岵山镇被列为重点工业卫星镇,1996年经省爱卫会验收被命名为省级卫生镇,1997年被省定为农科教结合示范乡镇。3.3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质量标准3.3.1 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域的最终纳污水体为诗溪。根据泉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方案修编及编制说明(泉州市人民政府,2004年3月),诗溪水环境区划功能为雨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游泳区、一般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一般景观要求用水域等,项目所在区域诗溪段水环境功能主要为一般工业用水及农业用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表3.3-1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

15、质量标准中类标准 单位:mg/L(pH无量纲)项目执行标准pH溶解氧 CODMnCODcr BOD5总氮总磷 类 标 准69562041.00.23.3.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泉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类别划分方案,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现阶段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见表3.3-2;2016年1月1日以后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见表3.3-3。 表3.3-2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标准状态)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二氧化硫SO2

16、年平均0.020.060.10日平均0.050.150.25一小时平均0.150.500.70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0.080.200.30日平均0.120.300.50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0.040.100.15日平均0.050.150.25二氧化氮NO2年平均0.040.080.08日平均0.080.120.12一小时平均0.120.240.24表3.3-3 (2016年1月1日后)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ug/Nm3评价因子年平均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标准来源SO260150500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NO24080200PM10

17、70150PM2.53575TSP200300公厕恶臭气体污染物氨、硫化氢选用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限值,见表3.3-4。表3.3-4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限值 单位:mg/ m3(摘选)污染物名称氨硫化氢一次0.200.013.3.3 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为商业、旅游及居住混合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属2类声环境功能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见表3.3-5。表3.3-5 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 单位:dB(A)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3.3.4 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

18、地生态环境功能属于一般保护区,开发过程中尤其应该重视水土流失问题、绿化问题和污水排放的控制问题。3.4 污染物排放标准3.4.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废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和运营期公厕冲刷水;施工人员就近使用当地村民的农厕,作当地农地及果园的农用肥使用,不外排;运营期公厕冲刷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拟作附近农用地(菜园、荔枝园)农灌使用,其水质均应符合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表1旱作标准,见表3.4-1。表3.4-1 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表1旱作标准pHCODCrNH3-NBOD5SS5.5-8.5200mg/L-100mg/L100mg/L3.4.2 大气污

19、染物排放标准项目施工期粉尘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见表3.4-2。表3.4-2 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表2限值 (摘录)污染物名称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Nm3)颗粒物1.0项目公厕恶臭污染物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新扩改建)标准,见表3.4-3。表3.4-3 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限值 (摘录)污染物单位二级(新扩改建)备注臭气浓度无量纲20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氨mg/m31.5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硫化氢mg/m30.06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3.

20、4.3 噪声排放标准施工场地产生的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详见表3.4-4。表3.4-4 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等效声级:LAeq(dB)昼间夜间70553.5 环境质量现状3.5.1 水环境质量现状晋江水系上游分东溪和西溪两条干流,本项目所在区域的诗溪为晋江上游东溪支流。根据2013年6月5日泉州市环境保护局分布的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12年度):2012年晋江水系水质符合功能区标准,类水质达标率100%。13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中,类水质比例10.3%,与2011年持平;类水质比例48.7%,同比上升14.1个百分

21、点;类水质比例41.0%。自2004年起,晋江水系水质状况连续九年保持优。晋江上游支流诗溪、龙潭溪、蓝溪、湖洋溪、坑仔口溪及西溪金光大桥断面、一都溪、英溪、东溪龙门滩水库入口奎斗桥断面类水质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图3-1 泉州市地表水系图 本项目3.5.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永春县,根据2013年6月5日泉州市环境保护局分布的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12年度):2012年,泉州市各县(市、区)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其中,惠安、安溪、永春和德化县城空气质量优,泉港、石狮、晋江、南安市区空气质量状况良。2012年,泉州全市降水pH值范围为3.908.50,均

22、值为5.05,酸雨出现频率为42.6%,较2011年上升了4.3个百分点。泉州市区和泉港区属于中酸雨区,晋江市区、石狮市区和惠安县城属于轻酸雨区,南安市区、安溪县城、永春县城和德化县城属于非酸雨区。3.5.3 环境噪声质量现状根据2013年6月5日泉州市环境保护局分布的泉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2012年度):全市城市(县城)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其中泉州市区、南安市区、德化县城和惠安县城的区域声环境质量达二级水平,其余的县城(市区)均为三级水平。与2011年相比,永春县城区域声环境质量由二级降为三级,其余城市(城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保持不变。项目所在区域噪声值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

23、096-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3.6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敏感目标3.6.1 主要环境问题根据对项目建设内容和周围环境特征分析,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如下。 项目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运营期公厕冲刷水排放对受纳水体诗溪水质的影响。 项目施工扬尘、运营期汽车尾气和恶臭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 项目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 生活垃圾及粪便的处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6.2 环境保护目标 水环境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主要保护目标是诗溪水质,以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质标准加以保护。 环境空气项目环境空气主要保护目标为茂霞村民宅等。以环境空气质量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4、-2012)中的二级标准加以保护。 环境噪声项目声环境保护目标是茂霞村民宅等,以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标准加以保护。 公用设施对建设项目周围的道路、通信、与电力线路、供水管线、排水管线等公用设施应与以重点保护,不能产生干扰和破坏。 生态和社会环境根据调查,项目建设区域范围内没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贵野生动植物及名贵花木等特殊保护目标,生态环境功能属于一般保护区。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应重视水土流失问题、绿化问题和污水排放问题。3.6.3 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敏感目标具体情况详见表3.6-1。表3.6-1 敏感目标与项目所在地方位关系一览表序号敏感目标相对项目的方位和最近

25、距离目标规模保护标准1诗溪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2茂霞村居民点E、W、N,约823m36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3岵山荔枝树E、W,约211m13棵严禁去枝、砍伐四、项目工程分析4.1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为了方便游客停车及入厕,拟在该村公路北侧建设停车场和公厕各一个;本项目拟总占地面积2830m2,其中停车场占地2400m2,公厕占地430m2;本项目总建筑面积2462.5m2,其中停车场建筑面积2400m2,停车位约100个,公厕建筑面积62.5m2,设男女蹲厕位各2个,男女

26、残疾老人坐厕位各1个,男女盥洗池各1个,男站厕位3个,工具间及管理房各1间,设管理员1名。本项目总投资295万元,目前公厕正在基建中,停车场还未建。本项目综合经济技术一览表如下:表4.1-1 项目建设内容与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总用地面积2830其中停车场2400公厕430总建筑面积2462.5其中名称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停车场24002400公厕62.558.52建筑占地面积2458.52停车位100个厕位共9个,其中蹲厕位4个、坐厕位2个、站厕位3个绿地率(公厕)86.4%拆除(迁)面积500m2,包括一幢简易房和一个农厕4.2 污染源分析4.2.1 废水污染源本项目废水主要包括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

27、污水和运营期的游客及周围村民的公厕冲刷废水,主要水污染物为CODCr、BOD5、SS 和NH3-N。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本项目停车场仅地面水泥硬化即可,公厕建筑面积也仅62.5m2,施工量小、施工周期极短,并且拟征用附近村民施工,产生的废水量极少,其废水经村庄农侧预处理后作农用地农灌作用,不排放。本评价不予考虑。公厕冲刷废水根据设计方案,本项目拟平均每天入厕人数约50人(次)。根据给水排水标准规范实施手册中的指标计算,排放定额取15L/d人,污水排放系数取0.8,按年工作日365天计,项目用水量约为0.75m3/d,273.8m3/a,废水排放量约为0.6m3/d,即219 m3/a。该废水主要

28、为冲厕、洗手废水等,主要水污染物为CODCr、BOD5、SS和NH3-N。通过类比分析水质情况大体为:pH:6.58.0、CODCr:500mg/L、BOD5:250mg/L、SS:200mg/L、NH3-N:30mg/L。项目公厕下方拟配套三级化粪池,废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设施处理后,拟用作附近农用地浇灌使用,不排放。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4.2-1。表4.2-1 项目废水产生及排放情况一览表污染源排放量(m3/a)污染物浓度(mg/L,除pH 外)及排放量(t/a)pHCODCrBOD5SSNH3-N浓度排放量浓度排放量浓度排放量浓度排放量产生量原始2196.585000.1095

29、2500.05482000.0438300.0066预处理后219691800.0039850.01861000.0263250.0055排放量069200010001000-04.2.2 废气污染源项目废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期的扬尘和运营期停车场汽车尾气、公厕恶臭等,均为无组织排放。 施工粉尘施工期裸露地表在大风气象条件下形成的风蚀扬尘,建筑材料运输、卸载及土方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二次扬尘,临时物料堆场产生的风蚀扬尘和水泥粉尘等,对大气环境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扬尘在背景风场作用下扩散飞扬,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居民健康和城市景观。根据中国环境科学院的有关研究结果,建筑施工扬尘排放经验因子为0.292k

30、g/m2,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2462.5m2,扬尘产生量约为0.72吨。汽车尾气停车场进出的车辆会排放一定量的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CO、NOX、SO2、THC。由于本项目为露天停车场,大气扩散条件较好,且排放量较小,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恶臭项目拟建设1个公厕,公厕产生的废气主要来源于便池内积粪、积液和附着的污垢,主要污染物为H2S和NH3。公厕内废气产生量、产生浓度与厕内卫生条件、通风条件、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关,较难定量计算。4.2.3 噪声污染源项目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期机械噪声和运营期停车场进出车辆的交通噪声,噪声值约6582.0dB(A)。4.2.4 固体废物项目固废主要为施工期建筑

31、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以及运营期游客弃留在停车场或公厕的生活垃圾。根据我国生活垃圾排放系数,不居住人员取值为0.3kg/(人天),年工作日365天,则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kg/d,即5.48t/a。4.3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对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正),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为允许类,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4.4 选址合理性分析 环境相容性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环境空气和声环境质量现良好,对项目污染因子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规划合理性分析项目选址于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项目用地已经取得永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同意(见

32、附件3:用地红线图)本项目选址的意见,符合永春县区域环境规划,项目的建设不会对环境产生大的污染影响,项目选址合理。五、环境影响分析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位于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项目停车场未建,公厕在基建过程中,开挖土方会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建筑废弃物及施工噪声均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虽然项目施工量小、周期短,这些不利影响会随着施工的完成而结束,但仍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项目基建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5.1.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废水主要是机械维修、清洗时的污水,

33、主要含泥沙和油污。施工期施工人员最多可达5人,生活污水的水量和水质见表5.1-1。表5.1-1 施工期生产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废水来源水 量(m3/d)CODcrSS石油类排放浓度(mg/L)产生量(kg/d)排放浓度(mg/L)产生量(kg/d)排放浓度(mg/L)产生量(kg/d)施工废水0.81000.082500.20200.016生活废水0.65000.301500.15300.018合 计1.4-0.38-0.35-0.034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等;施工期生活污水由设置的临时公厕收集后,依托附近居民化粪池处理排放。则施工期废水对外环境不会产生显著影响。5.1.2

34、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量大小受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影响,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在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2.5m/s时,建筑工地内TSP浓度为其上风向对照点的22.5倍,建筑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150m,影响范围内TSP浓度平均值可达0.49mg/m3。当有围栏时,同等条件下其影响距离可缩短40。当风速大于5m/s,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部分区域的TSP浓度将超过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而且随着风速的增加,施工粉尘产生的污染程度和超标范围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由于施工期扬尘源高度较低、颗粒度较大,污染扩散距离一般不会太远,一般情况下施工扬尘的影响范

35、围在200m以内。在产生扬尘点下风向050m为较重污染带、50100m为污染带、100200m为轻污染带,200m以外对大气影响甚微。但如果对施工场地勤洒水(每天45次),施工扬尘可使周围空气中TSP浓度明显升高的影响范围一般为2050m内。项目施工粉尘和运输扬尘对周边茂霞村民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建议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严格控制运输车辆超载,尽量避免沙土洒漏,减少二次扬尘产生的来源。 在挖或填方时,应做到随挖随运走或随填随压,以防刮风时造成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运输道路及主要出入口、沙土料堆场和裸露地表,无雨天应经常洒水以防二次扬尘的产生。 施工尽量使用商

36、品混凝土,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施工现场周边应设置符合要求的围挡。 避免起尘材料露天堆放,多尘物料必须采用有效覆盖措施。通过采取上述施工扬尘防治措施后,项目对周围空气环境不会产生显著影响。5.1.3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源主要包括施工场地各类机械设备作业产生的噪声、运输车辆造成的交通噪声等。表5.1-2列出了不同施工阶段各类施工机械在距离噪声源1m的声级。表5.1-2 各类施工机械的噪声声级预估值一览表施工阶段声 源声级/dB(A)结构阶段混凝土输送车90100震捣棒100110电锯、电刨100115电焊机95模板撞击9095装修阶段电锯、电锤105115多功能木工刨95100

37、吊车、升降机等95105上表的施工机的单体声压级一般在80 dB(A)以上,且各施工阶段均有许多设备交互作业,这些设备在场地内的位置及其使用率也有较大变化,因此很难计算其确切的施工场界噪声,根据项目施工量,类比其他施工场地的噪声实测数据,计算出各施工阶段的昼间、夜间场界声压级,见表5.1-3。表5.1-3 各施工阶段昼、夜场界声级估算值 单位:dB(A)施工阶段昼 间夜 间场界噪声噪声限值场界噪声噪声限值结构阶段809570759055装修阶段9010570809555注:表中所列噪声限值是指与敏感区域相应的建筑施工场地边界线处的限值。由表5.1-3可以看出,项目施工期间场界噪声一般不能满足建

38、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标准限值,夜间噪声超标一般比昼间严重,装修阶段噪声超标比结构阶段均严重。建议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针对施工机械设备的影响,施工单位应对设备采取如设置减震垫、隔声罩,对机器进行日常维护确保其良好运转。 施工单位应科学组织施工方案,合理使用高噪声机械作业时间,并使设备维护保养处于良好状态,以尽量降低设备噪声源强,要注意尽量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减少施工噪声影响范围。 施工运输车辆应尽量减速行驶,禁止鸣笛,以减弱对运输路线两侧居民的影响。5.1.4 施工期固废影响分析施工固废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包括各类建筑碎片、碎砖头、废水泥、石子

39、、泥土等,其产生量较难确定,这些固废若处理不好,会影响周围景观,建设单位应引起足够重视。生活垃圾的最大产生量按施工人员每人每天0.5kg计,5名施工人员每天产生生活垃圾2.5kg,以50工作日/年计,则施工期年产生生活垃圾量为0.125t。由于垃圾中有机物成份较多,易腐烂散发恶臭、滋生蚊蝇、传播疾病,若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建筑垃圾能利用的尽量利用,剩下的应运往城管部门指定的堆埋场填埋。运输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洒、落、漏现象的发生,以免影响运输沿线景观。 生活垃圾应及时交予环卫部门进行处理。 禁止将固废随意乱丢。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则项目施工期固废不会对外环

40、境产生显著影响。5.1.5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主要表现在主体工程对土地的占用和分割,改变了土地利用性质,使原有建筑用地、农用地(菜地等)的减少,植被覆盖率低,农用地利用压力增大;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形、地貌,变成永久无法恢复的水泥硬化地(停车场)和建筑用地(公厕);并且项目的施工、建设,在一定时段和一定区域将造成水土流失,并破坏土壤结构和肥力;工程活动扰动了自然的生态平衡,还对评价区域的动植物的生长、分布、栖息和活动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5.1.5.1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分析本项目为新建工程,其中新征永久占地地面积为2830m2。项目红线边界内的土地利用变化情

41、况详见下表:表5.1-4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情况一览表类 型征地前征地后农用地面积(m2)2330 0.00 比重(%)82.3% 0.0% 建筑用地面积(m2)500 58.52 比重(%)17.7%2.1% 工矿用地面积(m2)0.00 2400.0 比重(%)0.0% 84.8%绿化用地面积(m2)0.00 371.48比重(%)0.0% 13.1%本项目占用农用地(旱地、菜园)、建筑用地(1幢简易房和1个农厕)等,其中农用地(以旱地和菜地为主,不占用基本农田)的面积较大,其次是建筑用地。项目征地将导致红线边界内农用地比重从征地前的82.3%降至0%,建筑用地的所占比重从征地前的17.7%

42、降至2.1%。项目建成后,工矿用地(停车场)、绿化用地的比重较之前大幅增加,工矿和绿化用地比重分别由征地前的0.0%增加到84.8%和13.1%。由此可见,项目建设征用土地将对评价区内土地利用格局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原有红线内部分建筑用地和全部农用地全部转为工矿、建筑和绿化等用地;其中工矿用地面积及其所占比重比工程建成前增加较显著,增加幅度分别达为2400m2、84.8%。土地利用变更的影响还表现为项目占地区域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随着项目建设,原有可渗透的农用地等,部分变为不可渗透的工矿和建筑等人工地面,使不透水地面面积增加,以至增加降雨的地表径流,减少区域的地下水补给量;此外,还将使

43、地面热辐射强度增大,局部气温增高,项目建设后通过项目原有山头防护绿化、公园绿化及广场、道路等绿化建设,恢复植被,以削减对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 5.1.5.2对生态植被的影响(1)工程占地影响植物生物量测算本项目占用土地生物量损失情况见表5.1-5,绿化种植乔木、灌木、草坪等恢复生物量情况见表5.1-6。由表可见,由于对地面进行开挖或填筑,使道路征地范围内的植被等遭受铲除、掩埋及践踏等一系列人为工程行为的破坏,而这种变化若是路基占地部分,则是永久的无法恢复的。表5.1-5 工程占地生物量损失情况表土地类型面积(hm2)单位面积生物量(t/hm2)损失生物量(t)永久用地农用地0.23316.543.85建设用地(原简易房及农厕)0.053.750.19总计0.283/4.04表5.1-6 工程恢复生物量情况表土地类型植被类型面积(hm2)单位面积生物量(t/hm2)损失生物量(t)公厕周边绿化草本、乔灌木0.03780.92.99总计0.37/2.99从表5.1-5、表5.1-6可看出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造成4.04t的生物量损失,但是在竣工后及时进行绿化等,其生物量可得到部分恢复,恢复后的生物量为2.99t。(2)工程占地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根据现场调查,项目红线内及周边植被主要有荔枝树、地瓜、花生、蔬瓜类植物及其他灌木、杂草丛等,现状植物区系成分和植被类型主要为广播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