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川主寺镇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重庆市环境保护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255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川主寺镇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重庆市环境保护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川主寺镇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重庆市环境保护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川主寺镇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重庆市环境保护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川主寺镇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重庆市环境保护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川主寺镇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重庆市环境保护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川主寺镇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重庆市环境保护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川主寺镇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重庆市环境保护环评报告.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件)项目名称: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附属及配套设施工程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 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编制日期:2015年10月1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 制四川省环境保护厅 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终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

2、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附属及配套设施工程改造项目建设单位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法人代表祁 玲联系人陈云秀通讯地址四川省阿坝州松潘县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联系电话 13990417333传 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松潘县川主寺镇立项审批部门阿坝

3、州人民政府批准文号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办文20153-90号阿府阅20154号建设性质改建行业类别及 代 码N7852游览景区管理占地面积1.128hm2绿化面积1430 m2(新增)总投资(万元)3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33.19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4.44%评价经费投产日期2016年7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背景及评价任务由来黄龙是我国最早开发的旅游区之一,在我国旅游发展中地位突出。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世界桂冠的顶级风景区,被中外游客喻为“圣地仙境人间瑶池”,在我国旅游发展中地位突出,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老五大精品旅游区、三

4、大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之一、也是阿坝州四大精品旅游区之一和松潘县旅游发展的核心。红军长征纪念碑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是黄龙风景名胜区著名的建筑景观和人文景观,占地面积19.27公顷,由主碑、碑园和展览厅三部分组成。主碑耸立于3100米元宝山顶,高41.3米,三角立柱体,象征三大主力红军,一位红军战士铜像双手高举,左手执鲜花,右手持步枪,成“V”字形,欢呼胜利。1440块红色花岗石精雕细刻组合成九组大型群雕,群雕内容分别为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礼、前仆后继、回顾思考、英灵会聚。它们气势宏大,规模空前,栩栩如生。碑园于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爱

5、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阿坝州旅游开发持续升温,红军碑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越来越多,常年开发使景区基础设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加上年久及失修,碑园景区入口处附属及配套设施简陋、陈旧、落败,原围墙破损,碑园管理难度加大;生活污水管道布局不合理,停车场及管理处生活区雨水排泄不畅;游客集散区厕所容量不足、质量较差,参观民众入厕难;参观人员与车辆混杂、存在安全隐患等等。这些不仅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要求相去甚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碑园形象以及碑园与周边环境(川主寺镇新貌)的协调,限制了碑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发挥,急需维护和改造。因此,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

6、区管理局拟投资3000万元在松潘县川主寺镇红军长征纪念碑景区入口对碑园附属及配套设施进行改造。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附属及配套设施工程改造总面积约1.128万平方米,本次改造主要内容:拆除现有管理处办公楼和部分护栏、围墙、铁栅栏等,铺设主干道、人行道、人员集散广场、停车场,建设游客集散中心,新增绿化,修补围墙、挡土墙、排水沟,护栏、栅栏,并完善标识标牌及配套系统等。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环境保护是发展旅游的前提和保证,发展旅游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条件。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附属及配套设施工程改造,能够优化碑园入口布局,有效改善碑园入口环境,提升碑园的公众服务条件与水平

7、,保证参观人员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氛围,既可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又可提高旅游景区的整体形象,实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具有明显的环境正效益。同时,充分发挥碑园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社会目的,发挥碑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功能,传播红军长征的革命壮举和伟大的革命意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四川省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特委托我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即派有关人员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踏勘和资料

8、收集,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要求,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供环保部门审批。二、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为旅游管理的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发改委令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属于“第一类 鼓励类” 中“三十四、旅游业”中“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信息服务”,属于鼓励类;同时,黄龙管理局以关于实施红军长征纪念碑附属及配套设施工程的请示(黄管局201515号)对有关改造工程进行申请,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专题研究了黄龙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事宜(阿府阅20154号),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办文通知20153-90号对项目建设请示进

9、行了回复,支持项目的建设。因此,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三、规划符合性及选址合理性分析1、相关法律法规条例规范的符合性分析(1)与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砂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经分析,本项目属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但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景区入口的外侧,不在黄龙省级自然保护区范

10、围内,不属于禁止和限制的建设工程,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要求。(2)与风景名胜区条例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的有关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一)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活动;(二)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三)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四)乱扔垃圾。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同时,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风景名

11、胜区规划,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综上,本项目选址在松潘县川主寺镇镇区,位于红军长征纪念碑景区外,主要对纪念碑碑园入口的附属及配套设施进行改造,为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之基础工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有关规定不冲突。(3)与文物保护法及相关规定的符合性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第十七条,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

12、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第十八条,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第十九条,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第十三条,

13、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是指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外,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综上,本项目只针对碑园入口的附属及配套设施(元宝山山下,纪念碑景区入口外侧)进行改造,不对元宝山山上红军纪念碑碑体等文件进行修缮等,不会对重点保护文物红军纪念碑碑体造成破坏,同时,项目施工期间严格加强管理,杜绝破坏保护文物事件的发生,因此,项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均不冲突。2、与黄龙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黄龙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黄龙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及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符合性分析(1)黄龙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简介功能分区:黄龙风

14、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依据景区用地特点和风景分布和保护要求,将风景区划分为风景游览区、景观围护区、生态保护区、接待服务区和居民聚居区五类;保护分级:采用分级与分类结合,以分级为主的保护模式,规划划分为:特级保护区黄龙沟范围1.5平方公里。一级保护区丹云峡、雪山梁、雪宝顶、牟尼沟、红星岩和龙滴水六个景区范围。二级保护区风景区内其他地域498.5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风景区外围以及进入风景区前公路两侧部分地带。其中,三级保护区,总面积556平方公里。该区可以安排各项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及基地,允许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安排居民生产、经营管理、社会组织等设施,但应控制各项设施规模。不得安排污染环境的项目进入。

15、红军长征纪念碑园座落在元宝山,面积13万平方米,碑园山势雄伟、松柏苍翠、一水横来,四路交汇,背靠雪山,面对草原,侧连九寨风光,后接黄龙仙境,三景鼎立,隔山呼应。碑园由雕塑、陈列馆和金碑构成,夕阳西照金光闪闪,形成“金碑夕照”壮丽景观。黄龙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由建筑、胜迹、风物三中类十一小类构成,其中,川主寺镇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红军长征组雕分别属于建筑和胜迹类代表景观。红军长征纪念碑园景区规划:英雄丰碑林坡景区:海拔3000米3900米,地域南起马宣山,北至传子沟,东起望夫石,西至虹桥头。景观特征以红军长征纪念碑园现代雕塑、建筑为主景,兼有藏寨、民居、寺庙等人文景观。尤其以“金碑夕照”为一大奇观。

16、景观空间序列为川主寺镇(入口)红军长征纪念碑园(高潮)林坡寺(尾声)。功能分区属一处风景游览区,包括纪念碑园和林坡寺二个景观小区和望夫石景观围护区。景区突出黄龙风景区入口景区特点,规划在纪念碑园北侧公路上建风景区入口标志。充分利用碑园开展旅游和教育活动。控制区内公路两侧和纪念碑前面建设,加强绿化培育。黄龙景区基础设施规划:管理设施:规划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下设办公室、景区管理处、规划建设处、环境保护处、旅行社、市政处、经营办等。管理局总部设于川主寺镇,景区管理处设于黄龙沟口、尕咪寺、丹云峡、三联四处。(实际建设过程中,管理局总部调整到黄龙沟口,川主寺镇改设景区管理处)。旅游设施:规划分接待服

17、务基地、接待服务区、野营站和服务点四级,形成“二基地四区五站十一点”布局。其中,川主寺接待服务基地,是风景区接待服务中心之一,是九环线区域性接待服务中心和空中门户。对外交通设施:主干线为九环线,次干线为松平、松红公路,客运中心和对外停车场分设于松潘县城和川主寺镇。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十二处公共停车场,分别为松潘县城、川主寺镇、黄龙沟口、三舍驿、三路口、尕咪寺、上纳咪、三联、扎嘎瀑布、二道海沟口、中寨、五道海沟口。(2)黄龙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简介功能分区:黄龙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将保护区划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3个功能区。其中实验区:面积为5184.2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9.42%。按照森林和野生

18、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在不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验区可开展经保护区管理机构和上级部门批准的旅游、科学试验、教学实习、标本采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活动,可以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3)黄龙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简介功能区划分:黄龙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根据公园实际情况,根据黄龙国家地质公园园区特点进行园区的功能区划,共设置门区、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自然生态区、特殊景观游览区、公园管理区、原有居民点保留区八类功能区。其中,公园管理区:为行政管理建设用地,根据实际主要用于办公、停车场等的建设。根据园区实际情况规划了两处,黄龙园区管理区,面积为0.7,占公园总面积的

19、0.11%。牟泥沟景区管理区,面积为0.18,占公园总面积的0.03%。原有居民点保留区:用于原住居民生活、工农业及其它生产经营等配套设施建设。公园规化黄龙乡居民生活区、大湾村居民生活区、黄龙职工生活区、后寺居民生活区,面积为8.30,占公园总面积的1.26%。(4)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简介黄龙世界自然遗产总面积为1340平方公里(其中黄龙景片遗产地为600平方公里,外围580平方公里,牟尼沟景片为100平方公里,外围60平方公里),黄龙部分的经纬度为北纬3237-3254东经10337-1048,牟尼沟部分的经纬度为北纬3230-3242东经10225-10332。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分

20、为核心区、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区,功能区划图具体见下图。根据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禁止在世界遗产保护范围内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和造成水土流失的设施,禁止进行任何损害或破坏世界遗产资源的活动,除按照总体规划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外,禁止在世界遗产核心区、保护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疗养院及各类培训中心等建设项目及设立各类开发区、度假区。” 项目所在地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划图(5)本项目符合性本项目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位于红军长征纪念碑景区和川黄公路之间、景区入口的外侧。项目是对红军纪念碑景区入口附属及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改造项目主要是拆除现有管理处办公楼,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楼,并改造停车场等,项

21、目规划建设注重与景区和川主寺镇旅游格调保持一致。根据阿坝州建设局和松潘县建设局出具的说明,本项目不在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项目设计与周围景观保持协调,建设施工注重对重点文物的保护,项目将改善碑园入口处的环保基础设施,大大提升碑园的公众服务条件与水平,重塑碑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形象。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与黄龙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黄龙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黄龙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建设均不冲突。3、选址合理性拟进行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附属及配套设施工程改造项目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是对现有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入口附属及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松潘县城乡规划建

22、设和住房保障局以选字第5132242015100847号对本项目出具了选址意见书,同时,阿坝州城乡建设住房局出具了“关于红军长征纪念碑附属及配套设施项目规划选址意见的情况说明”,本项目选址符合松潘县川主寺镇总体规划,不在黄龙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本次建设在红军长征纪念碑景区入口外侧原址改建,无明显的环境制约因素。项目根据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力求设计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标准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因此,本项目选址合理。四、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附属及配套设施工程改造项目建设地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建设单位:黄龙国家级风景

23、名胜区管理局建设性质:改建建设内容:拆除现有管理处办公楼2470平方、护栏80米、门禁系统30米、围墙140米、铁栅栏310米,破碎停车场地面5090平方、生活区广场地面1450平方,建设大门1座(占地160平方),铺设主干道1820平方、人行道350平方、人员集散广场1460平方、停车场4220平方,建设游客集散中心1栋(占地2880平方),绿化1430平方,新修围墙355米、挡土墙100米、地下排水沟750米,安置挡土墙护栏100米(公路护栏)、栅栏295米,埋设地下排水沟暗管25米、地下排污暗管100米等;安装配电系统、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入口语音系统,电子标识标牌,垃圾回收系统,路灯系

24、统等。五、项目组成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工程主体包括土建工程和配套设备购置及安装,其中土建工程主要包括现有办公等房屋拆除、现有硬化场地破碎、场地平整,建设大门、道路、广场、停车场和游客集散中心1栋,配套相应的绿化、围墙、挡土墙、护栏和排水沟等设施。现将工程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1。由于项目建设规模较小,主要对现有的进行改建,因此不单独设置施工营地,利用场地现有条件进行施工安排与布置,生活设施利用管理局及周围川主寺镇已有的配套设施。表1-1项目组成表及主要环境问题工程类别项目名称结构形式建 设 内 容主要环境问题备注施工期营运期主体工程场地平整拆拆除拆除现有办公楼2470

25、平方、护栏80米、门禁系统30米、围墙140米、铁栅栏310米,破碎停车场地面5090平方、生活区广场地面1450平方,土石挖方1188立方、填方5900立方(将场地整体平整到现有广场高度)施工废水、施工生活废水;施工扬尘、废气;施工噪声;弃渣弃土、生活垃圾;水土流失土建工程新建建设大门1座(占地160平方,浅灰色花岗石材,长18.3米,宽8米,高7.8米),铺设主干道1820平方(宽7.5米,柏油路面)、人行道350平方(1.5米宽,青灰色仿古砖路面)、人员集散广场1460平方(混凝土、红花岗石贴面)、停车场4220平方(柏油路面),建设游客集散中心1栋(占地2880平方,建筑面积3575平

26、方,二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游客集散与服务一体化综合楼),新修围墙355米、挡土墙100米、安置挡土墙护栏100米(公路护栏)、栅栏295米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配套系统新购安装监控系统1套,门禁系统1套,入口语音系统1套,电子标识标牌1套,路灯系统1套,休息凳、指路牌等辅助工程供配电新建国家大电网供电,由川主寺镇接入,新建配电系统1套,1800KW柴电机组4套(备用,集散中心1层,配电室大小50平方)部分利旧消防新建耐火等级为二级、集散中心设置消防电源、消防水管供水利用红军碑景区管理处现有的供水方式,由川主寺镇供水管网接入部分利旧环保工程雨污分流设施新建新建地下排水沟750米,埋设地下排水沟暗管25

27、米、地下排污暗管100米;雨水经屋面天沟收集后用雨水斗及雨水立管接往雨水沟,污水经污水管网(部分新敷设)输送至川主寺污水处理厂处理厕所游客集散中心配套建厕所化粪池地埋式,集散中心配套建,体积50m3。/垃圾收集新建建垃圾回收系统1套,由景区管理处集中收集清运,收集后送往川主寺垃圾处理场绿化工程景观绿化新建新增绿化面积1430m2,西南角设置绿化区,与碑园内原有绿化区连成一片,在纪念碑大门前主干道两侧以及停车场四周设置50cm宽乔灌绿化带六、主要原铺材料 本建设项目类似于房地产开发,工程主要原辅材料为钢材、商品砼、页岩空心砖、仿古砖、沥青、花岗石、砾石、PVC管、涂料、外购设备和线缆等,其在工程

28、项目中的用量分配详见表1-2。表1-2 工程建设消耗的主要建材情况名称耗量来源主要型号或化学成分主(辅)料钢材200t外购Q235、Q345商品砼3200m3C20页岩空心砖45万匹-仿古砖350 m2300mm300mm60mm沥青310 m3中国红 花岗岩1500m2300mm300mm40mm浅灰色花岗石材900m3-砾石1800m3-水泥30 m3河沙800m3PVC管125m耐冻耐热D400mm其他涂料0.5t-外购设备和线缆等多套-供电300kwh景区电网供水10m3/d现有供水系统-七、总平面布置方案项目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红军长征纪念碑景区入口外,对碑园

29、景区入口现有附属及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此次改造,将东侧的原大门改建到北侧东角,同时改建主干道和人行道,将停车场设置在西侧,更利于游客的出行;将集散中心设置在广场西侧,更方便游客休息等待等;将西南侧空置地改建成绿化,使环境更美化;对围墙、护栏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将使整体形像更优化。因此,此次改造将使碑园附属及配套设施布局更合理,形像更优美,有效改善碑园入口环境,提升碑园的公众服务条件与水平,保证参观人员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氛围,重塑碑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形象,具有良好的环境正效益。同时,从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周围没有制约项目建设的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布置充分考虑了场地条件和外环境因素,故环评认为

30、,项目总体布局合理。八、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简介1、给水本工程的给排水设计规范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进行,供水管网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仍由川主寺镇供水管网统一供水。主要用水对象是碑园管理人员和旅游人员的生活用水。碑园管理处工作人员约为20人,人均用水量为100L/人.d,生活用水量约为2.0m3/d;通过历年旅游统计分析,游客量按照平均3000人次/d计,人均用水量为20L/人次,故预计最高日用水量约为60m3/d;综合可知,该项目总用水量为62m3/d。供水由现有的供水系统提供,管理处现状取水由川主寺镇供水系统供应,满足项目用水要求。2、排水(1)本工程排水对象主

31、要为生活污水和雨水,采取雨污水分流制。(2)污水处理项目最大污水排放量以项目生活用水量的80%计,最高日污水排放量约50m3/d。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新建的100米地下排污暗管进入景区排污管网,再进入川主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岷江。集散中心配套新建化粪池一处,容积50m3。能够满足游客及办公人员产生污水的处理需求。(3)雨水系统:有组织收集后排入周边雨水管渠。3、供电由松潘县川主寺镇低压配电房引入220V/380V低压电源各一路。纪念碑用电已接入国家大电网,用电有保障。在集散中心一层设置50平的配电室,备用1800KW柴电机组4套,以备景区停电临时使用。4、消防系统本工程建筑使用性质

32、为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设施,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2级,同时具备完善、独立的避雷系统。同时按消防要求,配备消防器材。九、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3000.00万元,自筹,同时申请阿坝州人民政府2016年财政预算资金,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是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的时候,中央决定建一个红军长征纪念总碑。纪念碑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占地面积1927公顷,由主碑、碑园和展览厅三部分组成。碑园于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由于年久及失修,碑园相关

33、附属及配套设施简陋、陈旧、落败,特别是入口处游览通道、原围墙破损,碑园管理难;生活污水管道布局不合理,停车场及管理处生活区雨水排泄不畅;厕所容量不足、质量较差,参观民众入厕难;参观人员与车辆混杂、存在安全隐患等等。这些不仅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要求相去甚远,同时也严重了碑园形象以及碑园与周边环境(川主寺镇新貌)的协调,限制了碑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发挥。碑园生活污水全部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川主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岷江,生活垃圾收黄龙景区环卫集中收集清运至黄龙景区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置。综上,目前红军碑园管理处和旅客集散处的生活污水全部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但生活污水管道布局不合理,同时停车

34、场及生活区部分区域雨水排泄不畅,周围存在轻微滑坡和水土流失。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1、地理位置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境内,分为黄龙、红星岩和牟尼沟三个景片,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4041041031,北纬322649325612。面积1830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56平方公里。项目所在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川主寺镇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城东北17公里处,是川西北众多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四条旅游干线的十字交汇点。地理位置见附图1。2、地形地貌黄龙位于青藏高

35、原东部边缘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岷山山脉纵贯其中。这里是中国第二级地貌阶梯的坡坎前缘部位,各种地形单元汇集,地貌形变较大,切割程度较深。区内高山雄崎,峡谷深切。最高峰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终年积雪,是中国存有现代冰川的最东点。从雪宝顶至红星岩(5010米)、尕尔纳(4764米)一线,是岷江、涪江和嘉陵江三江源头分水岭,向东围合成完整的涪江江源流域。黄龙风景名胜区最低点扇子洞海拔1700米。海拔3700米4000米以上,为悬崖绝壁,基岩裸露,保存较多冰川地貌遗迹。海拔3700米以下则植被发育,森林繁茂,但峡谷地段陡峻。全区发育与热带显著不同的,由上部高寒喀斯特堆积的黄龙沟钙华体及其造形地貌

36、最为壮观,它与牟尼沟钙华瀑布、湖泊、丹云峡喀斯特峡谷,构成黄龙主体景观。川主寺镇境内地势高兀,峰峦叠嶂,地形起伏较大。镇内最高处的红星岩、奇峡沟景观独特优美,是自然生态旅游的绝佳场所。3、地质黄龙景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摩天岭地块与松潘甘孜造山带丹巴汶川构造岩片的接触部位,以雪山断裂带为界,北东部为摩天岭地块;南部为丹巴汶川构造岩片,区域地质构造相对较复杂。紧邻项目区的构造形迹主要有大地沟断层和大湾断层。该区地处岷山山脉中段,青藏高原东缘,区内现代河流的下切及多级阶地的发育及古河流改道等特征表明,更新世以来,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不均衡上升运动,不均衡上升在不同块体间的构造软弱带,易于应力释放,

37、是地震多发地带。川主寺镇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多为三迭系、二迭系、泥盆系、石岩系,属古生代地层。地质构造为米仓山复式背向斜和秦岭东西向。主要岩层有:石岩、板岩、片岩、沙岩等。4、地震黄龙景区地处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西秦岭东西向构造带和岷山南北向构造带的汇合部位,是一个高原面解体、后期强烈上升的新活动地带,区内活动断裂发育,造成地震活动十分频繁,是我国主要地震活动带之一。据现有历史记载,松潘县境曾发生大小地震19次,多次发生5级以上强烈地震,如1960年11月9日,松潘漳腊6.75级地震,震源深度5km,震中烈度9度,受灾面积1500km2,造成地裂缝、山体滑坡、垮塌、房屋倒塌;1976年8月16、

38、22、23日,松潘小河相继发生7.2、6.7、7.2级三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别为15km、10km、22km,综合迭加烈度9度、震中烈度8度,波及黄龙、九寨沟县、文县、北川县等地,造成观音瓷像和器皿翻倒、砖石开裂、房屋梭瓦、新修公路垮塌,黄龙烟囱倒塌、园墙裂开、山滚石、塌方;1973年5月8日长海南三道片发生5.2级地震,造成山崖陡石崩塌;1974年11月17日长海东发生5.2级地震。2008 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级8.0级,震中烈度达11度。评估区所在的松潘县城距汶川地震震中约150km,全县25个乡镇全部波及,受灾面达100%,除南部与茂县、汶川县交界的9个乡镇受灾严重外,其余受灾程度中

39、度,因灾死亡23人,受伤22人,失踪15人;县境房屋、道路及城市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其中,损毁民房3万间,受损校舍6万m3,160处水源点遭到破坏;各项直接经济损失约46亿元。根据中国地震局编制并发布的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评估区地震烈度67度,根据地震历史分析,龙门山断裂带近期活动强烈,为强烈全新发震断裂,同时由于紧邻西秦岭东西向构造带和岷山南北向构造带,其近期活动亦较强烈,故项目区具备发生强震的地震地质背景,属强震多发区及强震波及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附录四川、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

40、0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综上所述,项目区地质构造较复杂,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强烈,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差。5、水文地质条件黄龙景区地跨岷江流域,只有黄龙沟景区部分属于涪江流域。黄龙沟景区属涪江水系,红星岩景区属岷江水系,牟尼沟景区属岷江水系。岷江发源于弓嘎岭,向南纳入卡卡沟、阿翁沟等支流,经安备出境,由北向南流经全境,在安宏汇入岷江,全长38公里,流域面积396平方公里。溪多跌水瀑布,高山多湖泊。区内地下水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喀斯特隙水,是钙华沉积的唯一物质来源。浅层地下水矿化度0.11克/升。区内还埋藏有低温温泉、碳酸矿泉水、硫化氢泉等特殊水质的地下水。川主寺镇有

41、岷江源数条支流、溪流,项目主要纳污水体为岷江。6、气候条件项目所在区域海拔高,深居内陆,紧接着川西北大草原,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区,气候区划属四川西部高原气候区域之川西高山峡谷河谷暖温带中温带气候地区丹巴松潘区。由于受高空西北风气流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明显具有青藏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其气候基本特征是:第一,低温、高寒、热量不足。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全年无夏,冬季漫长,四季不分明,“冬长无夏春相连”是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评估区多年平均气温5C,极端最高气温31.3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1.1C,7月最热,平均气温14.5C,1月最冷,平均气温零下4.3C,无霜期短,平均无霜期68天;第二,日照时间

42、长,光能资源丰富;第三,干雨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年平均降水量6881240mm,日最大降水量67.6144.4mm,最长连续降水日23天(1973年6月),降水量达212.3mm,暴雨出现在5月7日至9月30日,大暴雨出现在6月18日至9月2日。雨季(4 10月)降水量占年降水8995%,降水量随海拔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充沛的降水促成了地表沟谷的发育,冬季气候严寒,降雪稀少,晴天特多,大气干燥;第四,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区内气候垂直分带明显。高山寒带:海拔4500m以上地区;高山亚寒带:海拔3000m4500m地区;高山温带:海拔2000m3000m地区;暖温带:海拔2000m以下地

43、区。川主寺镇气候受高空西北风气流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明显具有青藏高原季风气候特征。地域辽阔,海拔相对高差大,造成了气候地域差异性大,垂直气候明显。主要特点是:西北寒冷东南较为暧和。由于川主寺镇地处川西北高原气候区中的寒冷地带。气候偏冷,气温偏低,冬季漫长,长冬无夏,春秋相接。7、土壤植被条件黄龙景区土壤母质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次为砂、板岩。土壤垂直分带性明显,主要土壤类型是:高山草甸土、暗棕壤、棕壤。钙华景观区均为钙性土,质松,含腐殖质和水分、气体,厚度在数十厘米至数米。黄龙景区地处中国植被区划的东部湿润森林区向青藏高原高寒高原亚高山针叶林草甸草原灌丛区过渡带,属东亚、喜马拉雅、北半球亚热带和

44、温带等四个植物区系交汇地带。因而植被种类丰富,科属分化,繁衍现象显著。植被物种丰富,类型复杂,垂直带谱完整,为岷江和涪江江源水源涵养林区。森林覆盖率为65.8%,植被覆盖率为88.9%。区内植物群落完整,生态系统平衡完善,重峦叠翠,林相多姿,是北亚热带山地原始植被的典型景观。受气候分带性控制,植被垂直带谱明显而完整:8、植物种类风景区高等植物共有91科、241属、520种,其中苔鲜植物10科、12属、16种;蕨类植物13科、20属、30种;裸子植物3科、6属11种;被子植65科、203属、463种。风景区内的海拔为2000米(红石坝附近)到5600米(雪宝顶附近,沟谷切割较深,高差悬殊,植被垂

45、直分布明显。区内不仅植物种类很多,生物多样性丰富,而且植被类型也异常复杂,基本上可以包括阔叶林、针叶林、灌丛、草甸及流石滩植被等各种类型,仅缺乏常绿阔叶林。在海拔2800米以下的河谷两旁或山凹的潮湿地段可以出现成片的落叶阔叶林,树种主要是桦木、槭树和杨树等: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于海拔2400-3200米左右,它是落叶阔叶林沿海拔向上延伸至常绿针叶林的中间过渡性植被。保护区内的常绿针叶林分布非常广,主要分布在海拔2600-4100米左右,是保护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组成树种以云杉、冷杉、红杉以及圆柏为主。区域内杜鹃、金露梅、绣线菊和高山柳的种类非常丰富,构成大面积的高山灌丛,在向阳处,香柏和高山栎灌

46、丛也有成片分布。再向上,则出现高山草甸以及高山流石滩植被。9、动物种类及分布风景区地处动物地理分布的古北界与东洋界过渡过带,动物种类十分丰富,有兽类7目26科71种:鸟类21目37科183种;爬行类2目4科12种:两栖类2目4科7种:鱼类2目3科3种。其中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兽类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牛羚、豹、云豹,占四川省有分布的国家I级保护兽38.5%: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有小熊猫、毛冠鹿、林麝、大灵猫、猕猴、鬣羚、黑熊、马熊、金猫、猞猁等17种,占四川省有分布的国家级保护兽的39.3%。鸟类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有雉鹑、绿尾虹雉、斑尾楱鸡共3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有红腹角雉、蓝马鸡、鸢、雀鹰、苍鹰、血雉、藏马鸡、藏雪鸡、勺鸡、红腹锦鸡、灰林鸮、长尾林鸮、鵰鸮共14种。风景区内山高谷深,悬崖峭壁,地形起伏大,高差悬殊,自然植被保存完好,野生动物垂直分布带谱明显。句青科、鼬科和鼹科的动物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米以下的阔叶林带海拔;2800-3500米的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动物组成以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的物种为主,代表动物有大熊猫、小熊猫、豹猫、黑熊、野猪、血雉、红腹角雉等,其中属我国或四川特有动物种类为多,受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主要分布此区域;海拔3500米以上区域,属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草甸、流石滩植被地带,主要分布着亚高山、高山动物,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