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扩建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319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6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扩建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扩建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扩建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扩建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扩建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扩建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扩建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扩建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编制日期:2015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2、、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扩建项目申请单位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法人代表叶世明联系人叶世明通讯地址梅县丙村镇银二村龙骨坑联系电话13502522160传真邮政编码514762建设地点梅县丙村镇银二村龙骨坑建设性质扩建行业类别B1012建筑装饰用石开采业C3033 建筑用石加工C

3、3039 其他建筑材料制造占地面积(平方米)57200绿化面积(平方米)3500总投资(万元)3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3.3%拟投产日期2015年9月一、项目概况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位于梅县丙村镇银二村龙骨坑,主要从事开采及加工建筑用花岗岩。现有采矿许可证号为C4414212009097120037670,矿区面积38500m2,开采标高:+355m至+205m,现有生产规模8万m3/a,加工各类型石料6.4万m3,年产机制砂1.1万m3。已于2013年取得环保批复(梅县环函2013135号)。现由于企业发展需要,在取得关于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变更矿区范围申请报告

4、的批复的基础上,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拟投资3000万元建设“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扩建项目”(下称本项目)。本项目拟对原矿区范围进行变更,变更后的矿区面积为57200m2,开采标高:+420m至+210m标高,根据龙骨坑石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变更范围后设计利用矿山资源储量为308.46万m3,开采储量为167.62万m3,可采出矿石量165.09万m3,保有资源储量293.3万m3,变更范围后设计开采规模为8万m3/a,综合服务年限约22年。现申请办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手续。扩建后生产规模与扩建前一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

5、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有关规定,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因此,受建设单位委托,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完成本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二、项目内容及规模1、项目基本情况名 称: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扩建项目总 投 资:3000万元建设性质:扩建建设单位:梅县丙村镇龙骨坑石场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建设地点:梅县丙村镇银二村龙骨坑本项目扩建后占地面积57200平方米,其中碎石加工区5000平方米,机制砂加工区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办公楼,1栋1层),员工13人。原有生产规模不变。矿区范围:矿区范围原有矿区由5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下表1。

6、表1 原有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号X坐标Y坐标12697106394177712269694639417771326968883941769042696946394175435269718539417541开采标高由+355m至+205m,面积0.0385km2扩建后矿区由5个拐点圈定,拐点坐标见下表2。表2 扩建后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号X坐标Y坐标12697022394178912269692339417875326968883941769042696921394176165269718539417541开采标高由+420m至+210m,面积0.0572km22、 项目主要产品及年产量项目

7、扩建前后生产设备并无变化,如下表表3 产品及年产量序号产品名称规格年产量1机制砂0-3mm11000m32碎石料3-22mm64000m33、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项目扩建前后生产设备并无变化,如下表4表4 生产设备一览表序 号名 称数 量(台、套)1挖掘机22铲车23破碎机24制砂机15振动筛26脱水筛17压滤机14、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项目扩建前后生产原铺材料并无变化,如下表5表5 主要原辅材料表序号名称年产量1石料80000m32石沫、渣16000m35、项目给排水情况扩建前:(1)生产用水:场地洒水用水,用水量约100t/a,该部分水自然蒸发或渗漏至地下,无排放;项目碎石和机制砂生产过程中采

8、用加湿降尘工艺,需使用一定量的喷淋用水,合计约600t/a,该部分水一部分进入产品中,一部分自然蒸发,无外排;项目机制砂生产过程中需用水打浆,用水量约17t/d,该部分水经脱水、压滤后变为压榨废水,进入3级沉淀池(约600m3)中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2)生活污水:项目现有员工13人,均在场内食宿,项目员工用水量1.95t/d、585t/a(按年工作300天计),排放系数按0.9计,排放量为1.76t/d、526.5t/a。项目将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再加水稀释至农灌标准后回用于场区绿化和附近林灌。扩建后:由于项目的生产规模不变,员工人数与之前扩建前没有变化。因此,项目的生产用水

9、和生活用水给排水情况不变。6、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年工作日300天,每天一班生产,每班工作时间8小时,雨天不生产。项目扩建后不新增员工,劳动定员13人,主要负责厂区生产、管理、日常维护等工作,均内宿。7、项目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情况项目扩建后,平面布置没有变化。本项目占地呈梯形,项目西面、东面、南面均为山体,北面为进场道路、山体,进场北面是办公区,西侧为原料堆场、碎石生产区、机制砂生产区,南侧为成品堆场,项目西面、你南面为开采区。周围500米范围内无敏感点存在。植被主要为马尾松、桉树、杜芙等乔木、灌木以及杂草等。具体见附图1-3。 三、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该项目属扩建性质,现对

10、项目扩建前原有污染情况进行简单的回顾性分析。外售制砂作建材扩建前生产工艺:石沫、渣爆破外运合格筛选破碎石料采石1、 原有污染情况(1)废水主要来自员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生产废水:场地洒水用水,用水量约100t/a,该部分水自然蒸发或渗漏至地下,无排放;项目碎石和机制砂生产过程中采用加湿降尘工艺,需使用一定量的喷淋用水,合计约600t/a,该部分水一部分进入产品中,一部分自然蒸发,无外排;项目机制砂生产过程中需用水打浆,用水量约17t/d、5100t/a,该部分水经脱水、压滤后变为压榨废水(约4590t/a),进入3级沉淀池(约600m3)中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生活污水:员工生活污水

11、排放量约1.76t/d、526.5t/a。生活污水将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再加适量的水稀释至农灌标准后,用于厂区绿化和附近林灌,不排入附近地表水。因此,本项目废水经过以上处理措施后,对附近水体的影响较小。(2)废气山石钻孔和爆破时产生的粉尘,采用水喷淋,去除率为65%以上,据现场调查,周边500m内无居民等敏感目标,处理后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项目以黑火药爆破为主,炸药爆炸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粉尘等,由于项目用地空旷,炸药产生的污染物产生量不大,能较快在大气中自然扩散,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项目在碎石、机制砂生产中均采用喷淋加湿式加工工艺,经多道工艺喷淋加湿情况下,充分湿润的原料在破碎、筛

12、选等过程中基本不产生粉尘,因此,并无工艺废气产生与排放,项目废气主要是露天原料堆场扬尘。项目原料大部分露天堆场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 粉尘沉降速度随粒径增大而迅速增大,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是一些微小粒径的粉尘,因此,项目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减缓堆场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1)对原料堆场勤洒水,保持一定湿度,减小起尘量;(2)场地内要加遮盖,防止扬尘扩散。通过以上措施,项目原料堆场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3)噪声爆破噪声:人工引爆山石产生了高分贝噪声,为间歇性噪声。以人工引爆山石的声源和机械加工石块的声源为点声源,预测其对周围

13、声环境的影响。人工引爆山石的声源取160dB(A)的高分贝值为预测数值。爆破振动是一种瞬间的短周期的冲击作用,为不常出现的振动源,其振源能量来自炸药爆炸。一般爆破所引起的振动在一定距离以外,振动影响很小,同时本项目周围500米范围内没有民居等敏感点,因此,项目爆破产生的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项目生产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约75-100dB(A)。建设单位拟采取以下措施降噪:合理布局,将高噪声设备设置于靠近山体位置;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减振措施,同时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生产应遵循正常作息时间停止生产原则。在此基础上,由于项目三面环山,通过距离衰减、山体隔声、绿化吸收后,可大大降低项

14、目生产时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不大。(4)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废:压榨产生的泥饼,产生量约5000m3/a,运往龙骨坑砖厂作原料使用。生活垃圾:项目扩建后劳动定员13人,均内宿,按每人1kg/d计,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9t/a,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经过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区域大气、水、声环境质量良好,无制约本项目建设的因素。但需要注意原有裸露地由于风蚀造成的扬尘、雨水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生产作业时产生的粉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等):1、地理位置梅县位于广东

15、省东北部,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2418,东经11607。东邻大埔,西界兴宁,南连丰顺,北接蕉岭,东北与福建省上杭。永定毗连,西北与平远接壤,中部环接梅州市梅江区。总面积2482.86平方公里。2、地形地貌梅县是山区县,属东高西低的丘陵地区,土壤主要属赤红壤土。境内山峦起伏,西北部有武夷山系延伸而下的项山山脉,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东部南部有莲花山系的阴那山脉,使县境与丰顺、大埔分隔。这两列山脉均为东北西南走向。地势周高中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分为三个类型,即河谷盆地。丘陵、山地,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地占总面积的22.l,丘陵占55.4,盆地占22.5。有海拔逾千米和近千米山峰23座

16、,以明山蟑的银窿顶海拔1357米为最高。3、气候、气象梅县地理位置靠近北回归线,且近太平洋,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多春雨而秋旱,夏炎热而冬寒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21.2,极端最高气温为39.5,极端最低气温为-7.3,年均日照时数2009.9小时,无霜期306天,年蒸发量为1183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472毫米,多集中于49月份,此时段内平均降雨量1067.7毫米,占全年总降雨的73.5%。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176毫米,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9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53毫米。多年平均风速0.9m/s,全年以静风频率最高,冬半年以偏北风为主导风向,夏半年则以偏南风为

17、主导风向。4、水文项目附近地表水为山间小溪,属梅江一级支流石窟河的小支流。梅县有大小河流43条,属韩江水系。主干流梅江,流经县境约75公里,注入大埔县三河坝衔接韩江。梅江发源于广东省陆丰县与紫金县交界的乌突山七星峒,全长307km(含上游琴江),流域面积为13929km2;汀江发源于宁化赖家山,全长323km,流域面积11802km2;梅潭河发源于福建葛竹山,全长137公里,流域面积1603km2。梅江、汀江和梅潭河在大埔县三河镇汇合后称韩江,韩江全长470km,流域面积30112km2,韩江是广东省第二大河流,流经大埔县、丰顺县、潮州市、汕头市后进入南海。5、植被项目所在地主要为丘陵山地,平

18、坦低洼处少部分为耕地及菜地;丘陵山地主要是森林,主要植物物种有松树、杉树、荷树、山乌桕、山苍子、盐肤木、继木、车轮梅、鸡屎藤、葛藤、菝葜、山银花、桃金娘、芒萁、芒草、乌毛蕨、凤尾蕨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等):1、综合概况梅县区下辖18个镇和1个城镇办事处,1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382个村委会和36个居委会,总人口627427人,总户数168014户。其中农业人口484756人。2014年,梅县区全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164.04亿元、30606元,分别增长10.1%、9.8%;税收、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为27.34亿元、18.01亿元,分别增长12.

19、2%、25.24%,本级税收在粤东西北74个县(区)排名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106.29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36.8%,是近年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8.6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4.6:39.5:35.9,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2、农业2014年,梅县区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特色农业效益进一步提高,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4%、4.6%,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扎实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金柚、茶叶等特色产业基地1.02万亩,新增农业龙头企业省级4家、市级4家,新发展农

20、民专业合作社158家、家庭农场114家;新增2个省农业名牌产品、“三品”认证13个;完成了3个镇、42个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了7家农业服务超市。设立了2家农业特色类小额贷款公司,建立了355个乡村金融(保险)服务站和507个助农取款点,金融服务农村功能不断健全。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流通渠道,52家企业的农产品进入电商销售,金柚等主导农产品价格提升。广州增城对口帮扶进一步深化,增城派出帮扶工作队驻梅工作。投入1.25亿元推进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帮扶项目7210个,贫困村集体收入达5.74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7124元,九成以上贫困户实现脱贫。3、工业2014年,梅县区

21、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大力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航鑫科技首期、佳居门业等23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BPW(梅州)车轴六期等一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65亿元,分别增长13.6%和11.6%;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63亿元,增长23.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新增10亿元产值企业1家、亿元以上产值企业7家。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个百分点中,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4.8%。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全年专利授权量794件,“柚果套袋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与3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

22、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新增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我区被确定为全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4、文化旅游业2014年,梅县区第三产业增加值58.86亿元,增长11.1%,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积极促进各类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65亿元,增长14.6%。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利用清理腾退的机关办公楼创办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了云电商基金等52家电商企业;积极参与“广货网上行”,全年电子商务企业交易额4.76亿元,增长67.6%。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批旅游配套项目,完成“全国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任务,古梅梦景、南寿峰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举办了金柚

23、等系列主题突出的特色节庆活动,全年旅游接待人数1212.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98亿元,分别增长51%和53%,旅游综合竞争力列居全省十强县(市)第五位,我区获评“中国长寿之乡”,雁洋镇成为全国第二个“国际慢城”。大力优化贸易结构,积极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4.76亿美元,增长40.68%。5、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2014年,梅县区获认定“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华侨中学和新城中学整合工作有序推进。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了积分入学办法,新增1300个小学优质学位,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居全市前列,学前教育、义务

24、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深度合作的中山大学粤东医院正式运营,广大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省城的医疗服务;启动中医医院试点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提高了失独、残独家庭补助标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全国文化先进县”通过省复评,获授“广东诗词之乡”。完成了农村文化俱乐部的创建任务,山歌剧古寨牛人获省艺术节优秀剧目二等奖,成功承办2014年中国羽毛球球王民间争霸赛、洲际四国青年篮球巅峰争霸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和大型演唱会,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产业发展提速。开通“掌上梅县”和“梅县

25、发布”官方微信、“中国梅县”官方微博,镇村数字电视整转提前完成。完成我区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新成立2个工商联镇级商会。外事侨务、港澳和对台工作有新进步,国防建设、双拥等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政府法制、人事编制、妇女儿童、老区建设以及监察、统计、审计、物价、供销、气象、残联、打私、人防、方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表5表5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 号项 目类 别1水环境功能区山间小溪,现状使用功能为农灌,未划分水质目标,建议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

26、B3838-2002)中的类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属于二类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属于2类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4生态保护区否5水源保护区否6生态脆弱区否1、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附近地表水为山间小溪,为了了解项目所在水域的水质情况,引用梅州市梅县区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5月30日对本项目的监测结果。评价方法采用实测值与评价标准比较,即标准指数方法进行评价,同时结合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其监测结果如下:表6地表水水质监测统计数据一览表单位:mg/L(pH值除外) 分 析 项 目 分 析日 期 结果pHDOBOD

27、5CODcrNH3-N总磷2014年5月30日7.096.12.490.1650.05标准值(类)6-954201.00.2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由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地附近地表水常规污染因子水质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大气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地为一般的农村地貌,根据现状调查,项目周围都是荒山,没有工业等大气污染排放,主要污染是裸露土地风蚀扬起的扬尘,在一般天气情况下,项目周围空气环境良好,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属于二类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引用梅州市梅

28、县区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5月30日对本项目的监测结果如下:表7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单位:mg/m3项目PM10SO2NO2日平均值0.0720.0080.007二级标准值0.150.080.15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相关规定,本项目所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区标准。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委托梅州市梅县区环境监测站对项目进行监测,分别在项目周边布设4个环境噪声监测点,其监测结果如下: 表8项目所在地环境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监测时间2014年5月30日天气状况晴,静风测点编号测点位置 监测结果

29、昼间夜间1#项目东面51.540.52#项目西面52.740.23#项目南面51.238.84#项目北面54.541.4标准值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上表数据显示,项目所在地昼夜间各测点噪声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声环境质量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 保护附近地表水的水环境质量,不因项目的建成而受到明显的影响,使其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2、 保护该区空气质量,使其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 保护该区声环境质量,使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

30、6-2008)2类标准。4、 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是:表9 项目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目标距离方位规模保护级别水环境山间小溪200m东面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类标准(GB3838-2002)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表1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值除外)污染因子pHCODCrBOD5DO氨氮TP类标准值6-920451.00.22、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标准。 表11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单位: mg/Nm3污染物取值时间PM10NO2SO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1、GB3095-2012)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限值0.150.080.153、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表12 环境噪声限值等效声级LAeq:dB(A) 限值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 间夜 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6050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项目生产用水部分进入产品中、部分自然蒸发、部分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生产,无外排;项目员工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再加适量的水稀释至农灌标准后用于厂区绿化、附近林灌,执行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标准,评价排放标准执行见下表。表13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mg/L

32、(pH值除外)级别pHCODcrSSBOD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5.58.52001001002、废气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表14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执行标准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120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大气污染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3、噪声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表1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限值昼间夜间2类6050总量

33、控制指标项目生产废水部分进入产品中、部分自然蒸发、部分经三级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生产,无外排;员工生活污水经相应措施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附近林灌,不外排,因此,根据项目污染物达标排放限值要求,建议总量控制指标为:CODcr:0t/a,氨氮:0t/aSO2:0t/a,氮氧化物:0t/a。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污染物标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石料破碎筛选碎石料石沫、渣成品制砂机脱水筛半成品泥浆水压滤机振动筛合格品不合格品泥饼压榨废水龙骨坑砖厂作原料沉淀后回用回用生产爆破采石生产工艺说明:扩建前/后的工艺流程不变。(1) 采石区:在采石点钻孔安装炸药爆破后,根据矿工体及

34、其裂隙现状选址垂直和水平排孔的布孔方向,然后钻孔,水平面利用层理面,然后装药爆破,爆破采用黑火药控制爆破法。采用挖掘机挖取石料。在此过程中有噪声、废气、固废产生。(2)碎石区:原材料进场后,根据需要,使用破碎机将大颗粒原料破碎(加水喷淋)成不同规格,然后进入筛选机中,合格产品部分外运出售、部分进入机制砖生产区作原料,不合格产品进入机制砂生产区作原料。(3)制砂区:将碎石区产生的石沫、渣进入制砂机中进行破碎(加水),然后通过脱水筛筛出沙砾及脱出泥浆水。筛出的沙砾通过振动筛筛出合格大小的成品,不合格料回用于生产,合格料即可外运出售;脱出的泥水进入压滤机中压榨,压榨出的泥饼运往该场下属龙骨坑砖厂作原

35、料使用,压榨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生产。环境要素识别及污染工序污染源来源污染因子废气钻孔、爆破粉尘漏天临时堆放场、粉尘运输、开挖机械尾气NOx、SO2等污水地表径流,水土流失SS生产废水,员工生活污水CODcr、BOD5 、NH3-N、SS噪声挖土机械、破碎机、交通运输等噪声爆破间歇噪声固体废弃物地表开挖碎石、弃渣、石粉石沫员工生活垃圾员工生活垃圾(1)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为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生产废水与员工生活污水。项目开采后裸露的表面因雨水冲刷产生地表径流,会产生水土流失现象,经导流购集中至沉砂池内(约600m3)。生产废水:场地洒水用水,用水量约100t/a,该部分水自然蒸发或渗漏至地下

36、,无排放;项目碎石和机制砂生产过程中采用加湿降尘工艺,需使用一定量的喷淋用水,合计约600t/a,该部分水一部分进入产品中,一部分自然蒸发,无外排;项目机制砂生产过程中需用水打浆,用水量约17t/d、5100t/a,该部分水经脱水、压滤后变为压榨废水(约4590t/a),进入3级沉淀池(约600m3)中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不外排。 生活污水:项目扩建后不新增员工,现有员工13人,均在场内食宿,项目员工用水量1.95t/d、585t/a(按年工作300天计),排放系数按0.9计,排放量为1.76t/d、526.5t/a,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有CODcr、BOD5、SS、氨氮等。(2)大气污染项目废

37、气主要是采石过程中钻孔、爆破时产生的粉尘及爆炸硝烟(NO2),是无组织排放。具有间歇性排放的特征,产生量较少,排入环境空气后经周边树木进一步稀释扩散,排放浓度低。项目在碎石、机制砂生产中均采用喷淋加湿式加工工艺,经多道工艺喷淋加湿情况下,充分湿润的原料在破碎、筛选等过程中基本不产生粉尘,因此,并无工艺废气产生与排放,项目废气主要是露天原料堆场扬尘。项目原料堆场部分露天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量可按堆场起尘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Q起尘量,kg/吨年; 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 V0起尘风速,m/s; W尘粒的含水率,%。起尘风速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

38、天堆放和保证一定含水率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粉尘在空气中扩散稀释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粉尘本身沉降速度有关。不同粒径粉尘沉降速度见表20。由表20可知,粉尘沉降速度随粒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250mm时,沉降速度为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250mm时,主要影响范围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是一些微小粒径的粉尘,为此项目应当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表20 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粉尘粒径 (mm)10203040506070沉降速度 (m/s)0.0030.0120.0270.0480.0750.1080.147粉尘粒径 (mm)809

39、0100150200250350沉降速度 (m/s)0.1580.1700.1820.2390.8041.0051.829粉尘粒径 (mm)4505506507508509501050沉降速度 (m/s)2.2112.6143.0163.4183.8204.2224.624装卸、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和扬尘;开挖机械燃油排放无组织产生的废气。(3)噪声项目爆破时噪声声压级约在100160dB(A),挖掘机、铲车、破碎机、制砂机、振动筛、脱水筛、压滤机等生产设备,噪声声压级约在75100dB(A)。(4)固体废物影响一般工业固废:压榨产生的泥饼,产生量约5000m3/a。员工生活垃圾:产

40、生量约13kg/d,合计3.9t/a。废雷管:产生量约为0.04 t/a。(5)水土流失根据项目开采设计方案,项目每年平均最大裸露地约2600平方米,项目水土流失量约14.378t/a。主要污染物为SS。项目经沉砂池回用于场地洒水,生产用水,不外排。(6)生态环境影响矿山开采过程中引起的生态破坏,包括下述三个过程:过程一,开采活动对土地的直接破坏,如露天开采会直接摧毁地表土层和植被,从而引起土地和植被的破坏。过程二,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需要大面积的堆置场地,从而导致对土地的过量占用和对弃渣场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过程三,矿山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通过径流和大气飘尘,会破坏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

41、其污染影响面将远远超过废弃物堆置场的地域和空间。建设项目开采期满后,由于开采及废弃物堆放等对环境还存在一些潜在的影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1)由于项目地处山区,局部的地表岩移和垮落会从一定程度上加剧地表岩土侵蚀速度,增加边坡泻溜、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危险性,所以开采完成后采空区的影响应引起注意。2)产生的废土堆不但破坏了植被、生态景观,而且存在着泻溜、滑坡,并构成发生大规模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危险。(7)景观影响挖方工程,破坏植被,造成裸露,杂乱和凌乱。尤其在雨季的气候条件下还会产生水土流失,这些将对景观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项目主要污染物预计产生及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

42、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运营期原料堆场,钻孔、爆破扬尘、NO2少量少量运输、开挖机械尾气NOx、SO2等水污染物运营期生活污水(526.5t/a)CODcr300mg/L,0.1580t/a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再加水稀释至农灌标准后回用于附近山林灌溉,不外排BOD5150mg/L,0.0790t/aSS180mg/L,0.0948t/a氨氮 20mg/L,0.0105t/a地表径流(135.85t/a)SS135.85t/a经沉砂池回用于场地洒水,生产用水,不外排。压榨废水(4590t/a)SS300mg/L,1.377t/a经三级沉淀池(约600m3)沉淀处理后

43、回用于生产固体废物运营期员工生活办公生活垃圾3.9t/a环卫部门处理生产泥饼5000m3/a运至龙骨坑砖厂作原料爆破废雷管0.04t/a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噪声运营期爆破爆破噪声100160dB(A)昼间:60dB(A)夜间:50dB(A)生产设备机械噪声75100dB(A)主要生态影响本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运营期的影响。本工程开挖过程中,会造成地面裸露,加深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在雨季的气候条件下还会产生水土流失,这些将对景观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项目通过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尤其是通过管理和强化保护措施和恢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 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生产废水与员工生活污水。项目开采后裸露的表面因雨水冲刷产生地表径流,会产生水土流失现象,经导流购集中至沉砂池内(约600m3),根据项目开采设计方案,项目每年平均最大裸露地约2600平方米,项目水土流失量约14.378t/a。主要污染物为SS。项目经沉砂池回用于场地洒水,生产用水,不外排。生产废水: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