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319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5.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盖章):梅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编制日期:二一六年五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写。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址详细,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

2、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有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有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梅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中心法人代表古英桓联系人廖源厚通讯地址梅县新城行政区水务局联系电话13823850290传真邮政编码517500建设地点梅县区石扇镇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改建行业类别及代码防洪除涝设施管理N7610建设内容及规模

3、包括河道清淤疏浚工程和护岸护脚工程。其中清淤疏浚17.9km,护岸建设27.7km。总投资(万元)4446.93环保投资(万元)26.1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6%评价经费(万元)工期2016年4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一)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任务来源石扇河位于梅县区西北部的石扇镇,发源于梅县区真武嶂,在蕉岭县丘墩汇入梅江,流域面积58.8平方公里,河长22公里,石扇河为石窟河流域中一支流(含其支流高陂河、柚树河、石扇河、广福河、溪峰河),石窟河是韩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福建武平洋石坝,于蕉岭广福流入梅州。石扇河两岸基本为天然河岸,只有部分河段有原建有简易堤坎、护岸。河道部分河段存在淤

4、积堵塞现象,多处河段河底平缓,河床抬高,河道转弯处凸岸淤积堵塞,进而缩窄河宽,致使排洪能力减弱,排水不畅。部分河段河宽缩窄,致使防洪能力减弱。河道个别拐弯处凹岸受水流顶冲作用,冲刷严重且未进行生态护岸建设,自然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景观性较差。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水规计201127号文)、水利部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广东省水利厅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及相关规定和要求,按照 “防灾减灾、岸固河畅、自然生态、安全经济、长效管护”的治理原则,有必要对石扇河进行治理。同时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省水利厅相关政策,实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安全”、“生态”

5、、“发展”、“和谐”的总体目标,使得人居环境和饮水安全得到保证;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得到全面整治、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社会经济有序发展和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本次石扇河治理以护岸防冲、疏通和稳定河槽为主要目的,不增设防洪堤,通过综合治理,使石扇河河道满足2年一遇行洪标准,达到行洪通畅,使得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洪安全得到基本保障。流域内此次拟整治的河道有石扇河、支流一、支流二和支流三,总长17.9千米。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交环境影响报

6、告表。为此,受“梅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委托,深圳市环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完成了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项目概况2.1项目名称: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2.2建设性质:改建2.3项目位置:梅县区石扇镇2.4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本次石扇河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护岸护脚桥梁重建等工程。河道清障疏浚工程:拟对石扇河河道共17.9km进行清淤疏浚。 护岸工程:拟对石扇河部分河段左、右岸共计27.7km岸坡进行护岸建设。工程建筑物设计:本次计划重建桥梁一座,桩号Z一2+744.70。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设计河道治理长度为

7、17.9km,其中石扇河干流治理长度7.72km(桩号SSH0+000.00至SSH7+715.00,长度为7715m,对河道左右两岸15.43km进行护岸护脚;支流一治理(清淤)长度3.977km,支流二治理(清淤)长度2.967km,支流三治理(清淤)长度3.241km,支流一重建桥梁1座,桩号Z一2+744.70。详细情况见表1。表1 石扇河治理工程建设内容统计表石扇河治理工程详表河流名称桩号治理长度Km左右岸治理形式左岸护岸长度Km右岸护岸长度Km石扇河主流SSHO+000.00-SSH3+764.603.76清淤疏浚+C20砼护脚+植草砖植草护坡3.763.76SSH3+764.60

8、-SSH6+764.603.00清淤疏浚+C20砼挡墙护岸+植草护坡3.003.00SSH6+764.60-SSH7+715.000.95清淤疏浚+C20砼挡墙护岸+植草护坡0.950.95石扇河支流一Z一0+000.00- Z一3+977.002.63清淤疏浚+C20砼仰斜式挡墙+植草护坡3.983.98石扇河支流二Z二0+000.00- Z二2+025.50-2.03清淤疏浚0.000.00Z二2+025.50- Z二2+207.50- 0.12新建格宾石笼护脚结合草皮护坡、清淤疏浚0.180.18Z二2+207.50- Z二2+267.500.06新建格宾石笼护脚结合草皮护坡、清淤疏浚0

9、.060.06Z二2+267.50- Z二2+406.800.14左岸保持原有砼挡墙不变 右岸新建格宾石笼护脚结合草皮护坡、清淤疏浚0.000.14Z二2+406.80- Z二2+511.100.11新建格宾石笼护脚结合草皮护坡+清淤疏浚0.110.11Z二2+511.10- Z二2+650.500.14左岸保持原有砼挡墙不变 右岸新建格宾石笼护脚结合草皮护坡、清淤疏浚0.000.14Z二2+650.50- Z二2+676.800.03新建格宾石笼护脚结合草皮护坡、清淤疏浚0.030.03Z二2+676.80- Z二2+739.500.06左岸保持原有砼挡墙不变 右岸新建格宾石笼护脚结合草皮护

10、坡、清淤疏浚0.000.06Z二2+739.50- Z二2+799.500.06新建格宾石笼护脚结合草皮护坡、清淤疏浚0.060.06Z二2+799.50- Z二2+967.500.17新建格宾石笼护脚结合草皮护坡、清淤疏浚0.170.17石扇河支流三Z三0+000.00- Z三 0+51.550.05左右岸保持原有砼挡墙不变只进行清淤疏浚 0.000.00Z三 0+51.55- Z三0+211.460.16左岸保持原有砼挡墙不变 右岸新建C20砼仰斜式挡墙、清淤疏浚0.000.16Z三0+211.46- Z三0+741.000.53新建C20砼仰斜式挡墙、清淤疏浚0.530.53Z三0+74

11、1.00- Z三1+225.000.48新建格宾石笼护脚结合草皮护坡、清淤疏浚0.4840.484Z三1+225.00- Z三1+397.400.17清淤疏浚0.000.00Z三1+397.40- Z三1+617.000.22左岸保持原有砼挡墙不变 右岸新建格宾石笼护脚结合草皮护坡、清淤疏浚0.000.22Z三1+617.00- Z三1+787.400.17新建格宾石笼护脚结合草皮护坡、清淤疏浚0.170.17Z三1+787.40- Z三3+241.001.45清淤疏浚0.000.00总治理长度Km17.9护岸长度Km27.72.5工程量汇总主体工程量如下:土方开挖(含清淤):233193.4

12、m;土方回填:54910.28m实方;混凝土47984.416m。本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233193.4m3,土方填筑64600m3,弃渣量约为168593.4m3。3、项目主要技术参数3.1主要建筑材料本工程共需水泥:13837.55t,碎石4.33万m,砂2.5万m,填筑土料5.49万m实方。3.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本工程所需要用到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表2。表2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汇总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台、辆)1挖 掘 机0.6m、1m112自卸汽车5t403振 动 碾13t14t84推 土 机59kW65推 土 机74kW66压 路 机15t37搅 拌 机0.4m48水 泵4kW

13、69汽 车 吊5t110浮吊船(石驳)/13.3主要能耗本工程施工建设期消耗的主要能源有水、电、柴油和汽油等。本工程施工期的能耗总量为:汽油30.93t,柴油328.89t、电21.22万kw.h、水12916m。4、施工条件梅县区石扇河治理工程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石扇镇。对外交通比较便利,完全可以满足施工期间的对外运输要求。本工程紧邻干线公路,可以将其作为对外交通主要运输道路。所在地区村级公路均为水泥路面,田间机耕路基本为石粉路面,因此场内主要交通干线则可利用各村级公路及田间机耕路,机耕路的路宽为一般4m,可以利用现有机耕路作为场内施工道路连接各个施工工区及工点,部分比较窄的机耕路需适当的扩宽。

14、根据施工需求,本次工程仍需修建施工临时道路6.9km,主要通往弃渣场、施工营造布置场,道路宽3m,泥结石路面。根据本工程所需的土料用量相对较小,并且直接利用拓宽河道时开挖料尚有较多余量。 另设一个备用土料场,土料场为象村料场,运距约6km,工程建设所需的砂料拟由新布砂场直接购买成品,新布砂场至石扇镇交通便利,运距约7km,工程建设所需的石料拟由竹洋石场直接购买成品,石场位处运距约7km,本次混凝土采用商品自拌砼,混凝土直接现场拌合。由于本工程砂石料外购,基础开挖要开挖岩石的项目几乎没有,所以本工程只需要一台移动式压风机则可。本工程施工期用水主要是工程施工用水,施工管理、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两部分组

15、成。施工用水可直接抽取石扇河河河水简单处理后使用,生活用水利用附近村民的生活用水系统。本工程的施工用电负荷不大,可就近接驳当地供电系统作为施工用电电源。拟在各施工营地建立供水、供电和通信系统,为本施工区段服务,并且实现各施工区的通信联网及与外部通信网络联接。弃渣场本项目设弃渣场3个,渣场占地1.72hm2。原地貌为群众丢荒的林地。5、施工导流本工程护岸及建筑物施工需考虑施工导流。根据本工程施工项目的特点和地形条件,本工程导流方式采用土石围堰围水,围堰与原河堤线平行布置,每隔100m间设一横向围堰;基坑开挖后,备配足够的水泵抽水,排向河道内。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按照运行安全可靠,施工简便快速的原

16、则,就地取材,设置土围堰围护施工基坑,确保河道在干地施工。围堰都按照不过水围堰进行设计。围堰采用土围堰,土料用河道开挖弃土,围堰顶高程按不同河段的枯水期5年一遇103月时段的设计水位加0.5m安全超高确定,围堰顶宽1.5m,迎水坡1:1,背水坡1:1。6、环保设施移动环保厕所2座,隔油沉定池3个,矩形防护池3个,砼拌和废水集污池2个,砼伴和废水初沉池2个,砼拌和废水二沉池2个,噪声隔音板100,垃圾箱3个。7、工程占地工程改造的河道和建筑物均布置在原有岸线上,不涉及永久占地。工程涉及临时用地主要包括施工营造布置区、施工临时道路及弃渣场。工程临时用地共93.19亩,包括耕地43.85亩,林地25

17、.8亩,草地23.54亩。2.6工程投资本工程总投资为4446.93万元,其中:建筑工程3065.96万元;临时工程300.36万元;独立费用449.25万元;预备费190.78万元。水土保持工程为92.24万元;征地工程为322.71万元;环境保护总投资为26.17万元。8、工期安排本工程总工期为9个月,工期计划于2016年4月1日开工,2016年12月31日完工。9、 劳动人员及工作制度平均人数100人,每日工作8小时。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原有污染情况 本项目本项目为改建项目,且为水土保持恢复项目,原有污染问题主要为水土流失问题。2、区域主要的环境问题经现场调查,

18、项目区大部分为林地、草地和河滩地,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质量较好,无主要的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 地理位置石扇镇是中国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下辖的一个镇,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西北部18公里处,总面积约91.7平方公里。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 23232456,东经1151811656之间。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市和漳州市交界,南部与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毗邻,西部与河源市接壤,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梅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梅州市中部。介于北纬2355 2448、东

19、经1154711633之间,东西宽78公里,南北长98公里;东邻大埔,西界兴宁,南连丰顺,北接蕉岭;东北与福建省上杭、永定毗连,西北与平远接壤,中部环接梅州市梅江区。2013年底,全区总面积2482.86平方公里;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盆地、丘陵、山地分别占总面积22.5%、55.4%和22.1%。2、气候、气象梅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是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带的过渡地带。这种受低纬度、近南海、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的影响,形成夏日长、冬日短、气温高、冷热悬殊、光照充足、气流闭塞、雨水丰盈的气候。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易受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的袭击。全县年平均气温21.2,极端最高气

20、温(1977.7.25)39.5,最低气温(1955.1.12)零下7.3。本灌区年平均气温19.5。月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为28.4;1月份最低,为13。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17毫米,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旱雨季节分明,一年内雨量多集中在49月份,此时段内平均降雨量1067.7毫米,占全年总降雨的80%,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156.93毫米,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98毫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894毫米。梅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受东南亚季风影响很大,且处于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天数多,平均气温高。本项目区平均气温为21.2,月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为28.4,1月份最低

21、,为13。极端最高气温为39.5(1971.7.2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7.3(1955.1.12)。本项目区雨季长,降雨充沛。历年平均雨日15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多年平均径流水深667mm。雨量年际变化很大。最大年降雨量为2355.4mm(1983年),最小年降雨量为979mm(1955年)。雨量季节性变化也大,雨季和旱季分明,49月是雨季,平均降雨量占全年的73.5%,10月至次年3月是旱季,平均降雨量占全年的26.5%。3、水文梅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韩江流域梅江的中游,梅江河横贯我区的中部,跨越8个镇,从兴宁市水口镇流入畲江镇,至松口镇进入大埔县,县内各大小河流均

22、汇入梅江,梅江起源于陆丰与紫金交界的乌突山七星栋,流域面积13929km2,河流长307km,在梅县境内流域面积为3017.4km2,河长90km,平均河面宽250米,河床坡降为0.59。石扇河流经石扇镇,石扇河河流域面积43.99km2,其中干流河长9.05km,河床平均坡降为6。石扇河发源于梅县区真武嶂,在蕉岭县丘墩汇入梅江,流域面积58.8平方公里,河长22公里,石扇河为石窟河流域中一支流(含其支流高陂河、柚树河、石扇河、广福河、溪峰河),石窟河是韩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福建武平洋石坝,于蕉岭广福流入梅州。石窟河是韩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福建武平洋石坝,于蕉岭广福流入梅州,于河子口汇差干河,于长

23、潭汇高陂河,经蕉岭石窟河盆地,于新铺汇柚树河,流经梅县区白渡,在丙村东洲坝汇入梅江。石窟河流域面积3681km2,河长179km,平均坡降1.79。长潭以上河段河床陡峻,落差大,植被较好,水力资源丰富,长潭以下河段,河床较平缓,坡降0.6。河面宽100200m。石窟河在梅州境内有集雨面积2295km2,河长87km。建国前,沿河两岸水利设施甚少,防洪能力差,洪水经常侵蚀田庐,沿岸人民群众备受其苦。建国后兴建了高峰滩和长潭万亩灌区、长潭大(二)型水库、黄田中型水库以及河东万亩堤围,在主流兴建了长潭水电站(装机6万kW)、瓜洲水电站(装机1.005万kW)、坝头水电站(装机1.5万kW),并在支流

24、柚树河进行梯级开发,装机超过1万kW。全流域防洪灌溉得到较大改善,水力资源开发较好。梅江流域雨量丰富,根据梅州市水文分局统计资料,梅州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94mm,最大年降雨量为2309mm(1983年),最小年降雨量为904.5mm(1991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为180.6mm(1961年)。本流域内雨量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匀,其中49月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10月至翌年3月为日旱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30%,46月降雨多为峰面雨,710月降雨多为台风雨。本项目区雨季长,降雨充沛。历年平均雨日15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多年平均径流水深667mm。雨量

25、年际变化很大。最大年降雨量为2355.4mm(1983年),最小年降雨量为979mm(1955年)。雨量季节性变化也大,雨季和旱季分明,49月是雨季,平均降雨量占全年的73.5%,10月至次年3月是旱季,平均降雨量占全年的26.5%。本项目区所在梅江流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受东南亚季风影响很大,且处于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日照天数多,平均气温高本项目区平均气温为21.3,月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为28.4,1月份最低,为13。极端最高气温为39.5(1971.7.2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7.3(1955.1.12)。4、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梅县区是山区县,境内山峦起伏,西北部有武夷山系延伸而下的

26、项山山脉,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东部南部有莲花山系的阴那山脉,使县境与丰顺、大埔分隔。这两列山脉均为东北西南走向。地势周高中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分为三个类型,即河谷盆地。丘陵、山地,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地占总面积的22.l,丘陵占55.4,盆地占22.5。有海拔逾千米和近千米山峰23座,以明山蟑的银窿顶海拔1357米为最高。梅县区境内大小河流43条,属韩江水系。主干流梅江,流经县境约90公里,注入大埔县三河坝衔接韩江。石扇河河道地形狭长,近下游端发育三条支流汇集,水源多,水量丰富,部分为盆地地貌,部分为丘陵坡脚。山坡主要以剥蚀、冲蚀切割为主,山间冲沟比较发育。山坡自然坡角为1050

27、之间,局部较缓或较陡,植被较发育。流域内为大片耕地和较多民居,两岸植被较发育,以水稻、玉米、果树等农作物为主。石扇河沿线现状河沟及路堤整体地形地势为西部较高,往东地势变低,总体起伏较大,交通道路和河堤高程一般在125.00200.0m之间(国家85高程)。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域内主要有第四系及石炭系地层,现从新至老简述如下: 1、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河道内与两岸上部的冲洪积层及残积层,土性为粉质粘土、卵石及残积粉质粘土等。2、石炭系下统忠信组(C1dzn)本场区主要为石灰岩层。本层在区内东部主干流下游呈条带状分布。据1:20万区域地质图,测区西侧约6Km有一条北西走向的实测正断层F1,倾向北

28、东,倾角65度,属于古地质构造,因此其稳定性是较好的。5、植被、生物多样性梅县主要植物有:农业主种水稻,兼种番薯、小麦、黄豆、花生、烤烟、甘蔗、花生、黄豆、黄麻等。土特产有茶、柿、柑桔、沙田柚(金柚)、龙眼、三华李、仙人草等。区域内丘陵山地植被主要有树种以马尾松、竹、桉树、荷树、台湾相思、潺槁树、朴树、羊蹄甲和苦楝等。土质肥沃,植被较好。镇区森林、水力、矿产(煤炭、猛铁矿为主)资源丰富,大部分尚未开发利用,有较好的开发前景。自然生态环境优异,野生物、动植物种类繁多,为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宝贵条件。该镇主要作物为水稻、甘薯。经济作物有甜玉米、沙田柚、木薯、大豆、花生、仙人草等。项目所在地野生动物主

29、要是低山丘陵的爬行类、两栖类、小型兽类和普通小鸟,如山老鼠、水蛇等。鱼类有鲤鱼、草鱼、罗非鱼、黄鳝、塘虱、鲫鱼、水鱼等,没有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和珍稀水生生物。6、地下水本次施工过程未做专门的水文地质调查,根据钻孔资料,流域内地下水较为发育,主要含水层为第四孔隙潜水,局部上覆粘性土隔水层厚度较大分布较广地段揭露为孔隙承压水,主要分布于沟谷及低洼地段冲积层中,富水性较好,补给来源与水沟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动态受气候季节影响明显,并受大气降雨补给。勘察期间测得的钻孔内地下水位埋深0.203.60m,主要以孔隙潜水类型为主。7、地震基本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资料,本区

30、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流域内无发震地质构造背景,无近代活动性断裂,属区域稳定性好。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石扇镇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西北部18公里处。总面积91.7平方公里。下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21092人。2010年,石扇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04亿元,农村年人均纯收入515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和5%;完成税收450多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58万元。大力发展金柚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建立起9个优质金柚示范点和7个金柚种植专业村;登记注册金柚专业合作两家

31、,注册金柚商标两个;发展咸菜种植面积3500亩,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500亩,形成新东玉米村、松林咸菜村等多个种植专业村。全年招商引资引进项目4个,共引进项目资金800多万元。林改工作有序进行,至12月底,顺利通过市级检查验收。规划中和、红南两村创建生态示范村。民生工程建设共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其中投入道路交通建设170多万元,投入标准化农田示范建设700多万元。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率达63%。至年底,全镇总面积91.4平方公里,有12个村和1个居委,总户数 6242户,总人口21399人。2014年梅县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为16

32、4.04亿元、30606元,分别增长10.1%、9.8%;税收、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为27.34亿元、18.01亿元,分别增长12.2%、25.24%,本级税收在粤东西北74个县(区)排名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106.29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36.8%,是近年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88.6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4.6:39.5:35.9,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在工业发展方面,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7.0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65亿元,分别增长13.6%和11.6%;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63亿元,增长23.7%;新

33、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新增10亿元产值企业1家、亿元以上产值企业7家。在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1个百分点中,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增加值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4.8%。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全年专利授权量794件,“柚果套袋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与3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新增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我区被确定为全市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第三产业增加值58.86亿元,增长11.1%,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积极促进各类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65亿元,增长14.6%。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利用清理腾退的机关办公楼

34、创办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了云电商基金等52家电商企业;积极参与“广货网上行”,全年电子商务企业交易额4.76亿元,增长67.6%。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批旅游配套项目,完成“全国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创建任务,古梅梦景、南寿峰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加快,举办了金柚等系列主题突出的特色节庆活动,全年旅游接待人数1212.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98亿元,分别增长51%和53%,旅游综合竞争力列居全省十强县(市)第五位,我区获评“中国长寿之乡”,雁洋镇成为全国第二个“国际慢城”。大力优化贸易结构,积极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4.76亿美元,增长40.68%。特色农业效

35、益进一步提高,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4%、4.6%,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扎实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金柚、茶叶等特色产业基地1.02万亩,新增农业龙头企业省级4家、市级4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58家、家庭农场114家;新增2个省农业名牌产品、“三品”认证13个;完成了3个镇、42个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了7家农业服务超市。设立了2家农业特色类小额贷款公司,建立了355个乡村金融(保险)服务站和507个助农取款点,金融服务农村功能不断健全。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流通渠道,52家企业的农产品进入电商销售,金柚等主导农

36、产品价格提升。广州增城对口帮扶进一步深化,增城派出帮扶工作队驻梅工作。投入1.25亿元推进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帮扶项目7210个,贫困村集体收入达5.74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7124元,九成以上贫困户实现脱贫。坚持民生为重,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民生领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2.3%,同比增长40%。投入4.66亿元,全面完成了年初政府承诺办好的涉及35个项目的十大民生实事,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助困扶残、交通、住房等领域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年培训各类农村劳动力1.34万人次,新增转移就业1.5万人次,城镇失业率控制在2.42%以内,畲江创

37、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批准为省级孵化基地。五大险种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用报销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职工医疗保险与省、市7家医院实现联网即时结算。实行“一站式”医疗救助,对城乡困难人员和特殊人群实行大病医疗救助,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推进。全面完成30套保障性住房、10户棚户区改造、1015户农村危房改造和144户“两不具备”贫困村庄搬迁任务,全倒户住入新居。建成梅县儿童福利院。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新增1300个小学优质学位,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居全市前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与中山

38、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深度合作的中山大学粤东医院正式运营,广大群众能在家门口享受省城的医疗服务;启动中医医院试点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提高了失独、残独家庭补助标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如下:表3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编 号项 目类 别1水环境功能区石扇河目标为类,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属于二类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

39、012)二级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属于1类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4水源保护区否5鱼虾产卵区否6基本农田保护区否7风景保护区否8水库库区否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1、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粤环(2011)14号),没有划分石扇河的水质标准,石扇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为了了解项目水域石扇河水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委托深圳市高迪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5月27日对项目新田村石扇河断面进行采样监测,水质监测结果见表4。表4 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pH除外) 监测项目采样点pHCODcrDONH3-NB

40、OD5新田村石扇河断面6.7776.820.072.2GB3838-2002 类标准限值6-92051.04通过监测可知,本项目水域石扇河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表明该河道水质良好。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了解项目所在地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本评价引用深圳市高迪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5月27日对项目所在地新田村的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监测结果如下:表5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单位:mg/m3(标准指数除外) 监测项目监测点SO2NO2PM10日均值新田村0.0100.0380.049二级标准值0.150.080.15根据上表数据显示,项目所在地环境

41、空气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表明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良好。3、声环境现状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关规定,项目声环境质量应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引用深圳市高迪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5月27日对本项目沿线的监测结果,其监测结果如下:表6项目所在地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点位序号监测点2016年5月27日执行标准超达标情况昼间夜间1沿途径尾村47.540

42、.5GB3096-2008中1类标准,即昼间:55,夜间:45 达标2沿途西南村49.939.43沿途新田村52.141.74沿途大围岗村50.742.55沿途上楼村46.138.56沿途新东村48.640.6根据上表数据显示,项目所在地各监测点环境噪声监测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区标准。4、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地及附近区域属典型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现场调查,周边植被环境良好,主要以农田为主,生态环境较好,无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保护动物。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周围没有特殊保护的重要文物,周边环境状况较好,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保护好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采取有效的环保措

43、施,使本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运行中保持项目所在地区域原有的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 1、环境空气质量:保护周边环境不受本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影响,保护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水环境质量:保护周边环境不受本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影响,保护石扇河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3、声环境质量:保护周边环境不受本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影响,保护该区域声环境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4、生态环境项目所在地周围没有自然保护区、文物景观、水源地、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主要保护目标为项目建成

44、后生态环境质量须维持现有水平。本项目不占用任何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风景区、旅游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根据现场考察,确定本工程的环境保护目标为详见表7。表7 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目标距离方位规模保护级别水环境石扇河项目沿线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大气环境声环境径尾村居民100-500米项目上游约6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西南村居民100-500米项目沿线约30人大围岗村居民50-200米项目沿线约60人新田村居民100-300米项目沿线约150人石扇村居民100-300米项目沿线约120人上楼村居民100-500米项目沿线约90人三坑村居民100-500米项目沿线约90人新东村居民100-500米项目沿线约30人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