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段纯镇卫生院改扩建段纯镇段纯村段纯镇卫生院环境科学研究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328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8.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段纯镇卫生院改扩建段纯镇段纯村段纯镇卫生院环境科学研究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段纯镇卫生院改扩建段纯镇段纯村段纯镇卫生院环境科学研究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段纯镇卫生院改扩建段纯镇段纯村段纯镇卫生院环境科学研究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段纯镇卫生院改扩建段纯镇段纯村段纯镇卫生院环境科学研究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段纯镇卫生院改扩建段纯镇段纯村段纯镇卫生院环境科学研究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段纯镇卫生院改扩建段纯镇段纯村段纯镇卫生院环境科学研究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段纯镇卫生院改扩建段纯镇段纯村段纯镇卫生院环境科学研究环评报告.doc(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灵石县段纯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修改说明专家意见修改说明1、结合灵石县委县政府灵发【2014】2号 “关于做好2014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补充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P1,结合灵石县委县政府灵发【2014】2号 “关于做好2014年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已补充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2、细化医疗废水分类收集和预处理方式介绍,综合废水数据应符合农村卫生院的实际情况。核实用排水量计算表和水平衡图,补充洗衣废水量。明确卫生院废水排放去向,据此确定污水处理工艺和执行的排放标准。P35,已细化医疗废水分类收集和预处理方式介绍;P5-7,已核实用排水量计算表和水平衡图,并补充了洗衣废水量

2、。P23,本项目废水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经段纯村集中污水管道排入段纯河,废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P36,污水处理工艺采用“二级生化+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工艺。3、强化项目废水处理站的防渗措施,建议设置事故废水池。确保项目废水不会对区域水环境产生影响。P36,强化了项目废水处理站的防渗措施,并设置10m3的事故废水池。4、细化拆除工程的污染防治措施,明确拆除垃圾的属性,提出合理的处置措施。P33,细化了拆除工程的污染防治措施,明确了拆除垃圾的属性,提出了合理的处置措施。5、规范总平面布置图。核实环保投资,完善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内容。附件,规范了总平面布置图;

3、P41,核实了环保投资,完善了项目环保竣工验收内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

4、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灵石县段纯中心卫生院改扩建项目现场照片项目西北侧居民及建设地现状现有锅炉房、污水处理站及垃圾收集池卫生院西南侧居民卫生院东北侧居民卫生院现有门诊楼(保留)拟建场地现状(原有住院楼已拆除)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灵石县段纯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建设单位灵石县段纯镇卫生院法人代表张树权联系人张树权通信地址晋中市灵石县段纯镇段纯村联系电话13835435797传真邮政编码031304建设地点原灵石县段纯镇卫

5、生院院内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改扩建行业类别及代码Q-8323乡镇卫生院占地面积(平方米)7147.56绿化面积(平方米)2000总投资(万元)420环保投资4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9.8%评价经费(万元)1.68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初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概述2014年,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落实省级“转型综改试点县”、“扩大强县试点县”的新要求,灵石县人民政府将“乡镇卫生院分院业务用房新建、改建工程”列为灵石县2014年重点项目之一,其中包括灵石县段纯镇卫生院的改扩建。灵石县段纯镇卫生院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10.7亩,现有建筑面积3750m2。由于年久失修,各项基础设施已老化

6、,住院楼、锅炉房、食堂等后勤用房已成危房,不符合卫生院抗震标准,严重制约了该卫生院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强人民健康保障,卫生院决定拆除原有破旧的住院楼、锅炉房、食堂、库房等后勤用房,新建一栋综合服务用房,并配套建设新的锅炉房等附属用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有关规定,灵石县段纯镇人民政府于2014年6月10日委托晋中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灵石县段纯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研,现场调查时,原有住院

7、楼、餐厅已经全部拆除,污水处理站、库房、锅炉房等后勤用房尚未拆除,新工程尚未开工建设。在收集了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背景资料和相关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本项目有关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第2号令)规定,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由于该卫生院建院较早,未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本次环评将对现有工程一并进行评价。结合改扩建工程分析现有工程环保设施建设情况,针对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相应的以新带老措施,并解决“环保欠账”问题,把现有工程和改扩建工程排污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8、同时在弄清改扩建工程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的基础上,对工程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做出评价;结合项目区域环境特征,依据国家、省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当地环境功能的要求,规定实行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防治措施,从分析项目选址的环境可行性和环境保护角度回答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据现场调查,该院设有放射科,配置1台CR机,由于该院未进行过相关核技术应用环境影响专题评价,未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故该院不具备使用射线装置的资质。本评价不包括核技术应用环境影响评价,由于本次改扩建工程一层设计建设放射科,有关辐射环境影响专题评价专题应另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单独评价并与本项目同步进

9、行。2现有工程概况2.1现有工程内容灵石县段纯卫生院现总占地面积7147.56m2,各类用房建筑面积3750m2,现有在职职工39名,设床位40张。现有工程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包括3层的门诊楼1栋,位于卫生院南侧;2层的住院楼1栋,位于卫生院北侧。辅助工程:包括餐厅、锅炉房、公厕、车库、库房等,位于院区东侧。公用工程:供水来自段纯村自来水;生活和医疗废水合流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段纯河;医院现有建筑冬季采暖热源由1台0.7MW的燃煤常压热水锅炉提供。供电由段纯村电网接入。环保工程:院内西北侧建有污水处理站一座,采用“二级生化+ClO2消毒”处理工艺,建有地埋式格栅池、调节池、缺氧/好氧池

10、、二沉池和消毒池,并配套ClO2发生器等设施。院内西北角设医疗垃圾焚烧室一间。表1 现有工程内容一览表序号工程名称建筑结构建筑面积(m2)备注1主体工程门诊楼砖混1550保留2住院楼砖混1800已拆除3辅助工程餐厅砖混285已拆除4锅炉房砖混30拟拆除5车库砖混45拟拆除6旱厕砖混10拟拆除7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站操作间砖混18拟拆除8医疗垃圾焚烧室砖混12拟拆除2.2科室设置卫生院现有科室主要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检验科、放射科、B超、心电图室、护理站、病房等。2.3主要医疗设备卫生院现主要配置有12导心电图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肺功能仪、血细胞分析仪、血凝仪、尿分析仪、日本产CR影像

11、设备、口腔治疗仪、全自动麻醉机各一台,床位40张。3本次改扩建工程概况3.1建设地点及周围环境概况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灵石县段纯镇段纯村、原段纯镇卫生院院内。项目周围均为段纯村居民,人居环境较为密集。3.2建设内容及规模本次改扩建工程在卫生院自有土地上,保留现有门诊楼,拆除原有住院楼、餐厅后,新建一栋一层结构综合服务用房,建筑面积1581m2,内设放射科、阅片室、档案室、器械室、洁净手术室、理疗室、护士值班室、治疗室、处置室、产房、内科病房、外科病房、妇产科病房、重症监护室、更衣室、餐厅和公用卫生间等,建成后床位数45张。此外,由于原有污水处理站、锅炉房等建成年代久远,设备陈旧,因此将拆除现有破

12、旧的锅炉房、污水处理站、车库、医疗垃圾焚烧室等后勤用房,重新建设锅炉房、污水处理站、医疗垃圾暂存间等附属用房,建筑面积165.1m2。本次改扩建工程主要工程内容见表2。表2 本次改扩建工程内容一览表工程名称工程内容与现有工程衔接关系主体工程综合服务用房一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746.1m2,内设放射科、器械室、洁净手术室、理疗室、治疗室、处置室、产房、内科病房、外科病房、妇产科病房、重症监护室、餐厅和公用卫生间等拆除现有住院楼、餐厅地基上新建门诊楼三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550m2,内设内科、外科、检验科、妇科、儿科、心电室、B超室、科教科、人事科、财务科等利旧辅助工程附属用房一层砖混结构,建

13、筑面积165.1m2,包括锅炉房、洗衣消毒房、污水处理站操作间新建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站地埋式设计,1套,采用“二级生化+ClO2消毒”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15m3/d拆除原有后新建医疗废物暂存间一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0m2拆除原有焚烧室新建绿化绿化面积2000m2公用工程供热工程拆除原有0.7MW的燃煤锅炉,新建1台0.48MW的电热水锅炉更换锅炉供电工程依托院内原有供电系统利旧供水工程由当地自来水管道引入利旧3.3主要设备本项目不新增设备,全部依托现有设备,详见表3。表3 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CR机台1利旧2B超机台1利旧312导心电图仪台1利旧4口腔治疗仪台1利旧5自动

14、生化分析仪台1利旧6血凝仪台1利旧7尿系列分析仪台1利旧8肺功能仪台1利旧9全自动麻醉机台1利旧10高压灭菌锅台1利旧3.4职工定员及工作制度卫生院共有职工39人,本次改扩建后不新增员工,年工作365天,每天1班,每班工作8小时。3.5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为420万元,资金来源:由灵石县财政局拨付。4公用工程4.1 给排水4.1.1供水本项目用水水源为段纯村自来水,由就近自来水管道接入。4.1.2用水本项目用水包括住院部用水、门诊部医疗活动用水、洗衣房用水、职工生活用水、绿化用水及锅炉软化水制备系统用水。1)住院部用水:项目建成后卫生院住院部共设床位45张,设公用盥洗室,无淋浴间,厕所为水冲厕所

15、,参照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环发2003197号),100床以下小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250300L/床d。相比综合性医院,该卫生院病床主要用于患者输液,极少有患者住院,废水产生量较少。结合卫生院的实际运行情况综合考虑,每张床位平均污水量按100L/床d计,废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70%计,则每张床位用水量为143L/床d,项目共设45张床位,则日最大用水量为6.44m3,年用水量为2350.60m3。2)门诊部医疗活动用水:参照山西省用水定额(晋政办发20081号)中门诊部医疗活动用水定额,门诊用水量10L/m2d。因卫生院相比综合性医院日就诊人数较少、医疗服务项目简单,因此,本项目门诊用水量

16、按4L/m2d计,门诊部营业面积为200m2,则日用水量为0.8m3,年用水量为292m3。3)职工生活用水:卫生院不设沐浴间,设公共水冲厕所,用水量按照40L/人d计,本项目共有职工39人,则生活用水量为1.56m3,年用水量为569.4m3。4)食堂用水:餐厅主要职工提供午餐,用水量按照平均20L/人d计,日最大就餐人数为39人,餐厅用水量为0.78m3/d,年用水量为284.7m3。5)洗衣房用水:用水量按50L/kg干物,每床被套按2kg计,则用水量为4.5m3/d。卫生院纯化水用量较小,均为外购,院内不设纯水制备装置。6)绿化用水:按1.5L/m2d计算,卫生院绿化面积为2000m2

17、,则日用水量为3.0m3/d。7)锅炉软化水制备系统用水:项目拟建设一台0.48MW电热水锅炉供卫生院冬季采暖,锅炉自带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补充水软化,并定期除垢,锅炉补充水量按照循环水量的3%计算,则补充水量为0.43m3/d。软化水用水量约为制取量的90%,则锅炉软化水制备系统用水量为0.48m3/d。4.1.3排水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住院部废水、门诊医疗活动废水、洗衣房废水、职工生活污水、餐厅废水和锅炉软化水制备系统含盐废水。住院部废水、门诊医疗活动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等产生量按照用水量的70%计,则日产生量为9.85m3,年产生量为3595.25m3;锅炉软化水制备系统含盐废水日产生量为0

18、.05m3,年产生量为9m3。卫生院现有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运行较早,设备陈旧,运行不稳定,已不能满足卫生院废水处理需求。本项目拟拆除该污水处理站后,新建一座污水处理站,仍采用“二级生化+二氧化氯消毒”处理工艺,处理后废水排入段纯村已建的集中污水管道,最终进入段纯河。含盐废水为净污水,用于院内洒水,不外排。本项目用排水平衡见图1。4.2供电本项目依托现有供电系统,电源由段纯村电网接入。4.3供热卫生院现有一台0.7MW常压热水锅炉供冬季采暖,锅炉燃用当地原煤,锅炉未配套脱硫除尘设施,烟尘、SO2均无法做到达标排放。由于现有锅炉无法安装脱硫除尘设施,因此,本次改扩建项目拟拆除现有燃煤锅炉,新建一台0

19、.48MW的电热水锅炉供卫生院冬季采暖。卫生院热负荷统计见表4,根据热负荷统计,拟新建综合服务用房和现有门诊楼冬季供热需求为0.36MW,考虑20%的管网损失和安全系数,供热需求为0.43MW,拟建0.48MW电热水锅炉可以满足卫生院冬季采暖需求。锅炉年运行180天,每天运行16小时。卫生院消毒采用电热高压灭菌锅,不设蒸汽锅炉提供蒸汽。院内洒水抑尘地埋式污水处理站9.85段纯村集中污水管道0.480.431.094.500.561.560.80消耗0.24门诊部用水职工生活用水消耗0.47消耗1.946.44住院部用水自来水14.560.550.78食堂消耗0.23隔油池0.550.48MW电

20、热水锅炉消耗0.439.853.154.50消耗0.24洗衣房用水0.05锅炉软水制备图1 本项目用水平衡图(m3/d)表4 卫生院采暖热负荷统计表 Tw=-10序号建筑物名称室内温度()建筑物体积(m3)单位体积耗热指标(W/m3)耗热量(MW)1综合服务用房205238.31.20.192现有门诊楼2046501.20.17合 计9888.30.36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如下:1)锅炉废气卫生院现由一台0.7MW常压热水锅炉供冬季采暖,燃用当地原煤,硫份1.2%、灰份24.77%、热值5564大卡/kg,锅炉未配置脱硫除尘设施,SO2不能

21、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要求,无法做到达标排放,对卫生院自身及其周边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锅炉房原煤储存场未采取封闭措施,对院区环境及景观造成影响,同时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2)废水卫生院产生的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卫生院共有职工39人,设食堂,厕所为旱厕,生活污水产生量为1.64m3/d;住院部污水产生量为0.56m3/d;门诊废水产生量为0.42m3/d。所有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经院内污水处理站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段纯河,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3)固体废物包括医疗垃圾、职工生活垃圾以及锅炉炉渣。生活垃圾和炉渣送往政府指定地点倾倒。医疗垃圾集中

22、收集后,直接在卫生院内简易焚烧,不符合环保要求,对卫生院及周围大气产生污染。针对卫生院存在的以上环境问题,环评要求采取“以新带老”整改措施,并在本次改扩建工程中予以落实,详见表5。表5 现有环境问题及“以新带老”整改措施一览表序号存在环境问题整改措施或建议1锅炉大气污染物SO2不能做到达标排放,对卫生院自身及其周边敏感目标产生一定的影响拆除现有燃煤锅炉,拟新建1台0.48MW电热水锅炉 2锅炉房储煤场未采取封措施,对院区环境及景观、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拆除储煤场3医疗废水和生活污水经院内污水处理站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段纯河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废水排入段纯村污水管道4医疗垃圾集中收集后,

23、直接在卫生院内简易焚烧,不符合环保要求,对卫生院及周围大气产生污染新建一间医疗垃圾暂存间,集中收集后送至灵石县人民医院,由晋中市环腾特种垃圾有限公司统一收集处置现有工程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详见表6。表6 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情况一览表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浓度排放去向废水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废水量CODcr氨氮3193.75t/a0.19t/a ,60mg/l0.06t/a,20mg/l段纯河废气0.7MW燃煤热水锅炉烟气量烟尘SO2NOx1688.7m3/h7.78t/a,1600mg/m38.29t/a,1705mg/m31.25t/a,257mg/m3大气医疗垃圾焚烧炉烟气量烟尘SO2二恶英/

24、大气固体废物危险固废医疗废物0简易焚烧一般固废生活垃圾锅炉灰渣7.26t/a126.9t/a政府指定地点倾倒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市南端,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间的隆起带,东倚太行山,西靠晋中山,汾河从其中部通过。北与介休、孝义毗邻,东与沁源接壤,南靠霍州,西与交口县、汾西县交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41120,北纬3640370之间。全县总面积约1206km2。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灵石县段纯镇段纯村,项目四周为居民住宅区。地理坐标为东径1113346、北纬365138。详见附图

25、项目地理位置图。2地形地貌2.1地形灵石县地处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两大断陷盆地之间的隆起带,全县地形起伏较大,高低悬殊。县境东部的霍山区,地形较高,霍山主峰牛角鞍,海拔2566.6m;花石崖,海拔2523.6m,为县内最高点。西部属晋中山,县境边界为中华山,海拔1355m,为西部最高点。中部为汾河谷地,汾河从桑平峪村流入灵石,海拔740m;在石桥下流出灵石境内,海拔580m,为晋中市最低点。纵观全县地形,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的宽缓槽型地形。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长期以来风雨洪流冲刷形成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土石山地。2.2地貌灵石地处构造隆起带,地层出露齐全,地质构造发育,使得全县地貌形态复杂。各地地

26、貌形态特征分述如下:侵蚀构造地貌:侵蚀构造地貌仅包括侵蚀断块单斜中山,分布于县境东部的霍山区,主要由变质岩类及小面积碳酸盐类、碎屑盐类组成。构造以单斜为主,多南北向断层及北东东向断层,属构造运动强烈抬升区。海拔一般为13002500m,相对高差4001000m。区内雨量丰沛,流水侵蚀切割强烈。山高、谷深、坡陡、脊尖,盖层分布区常见单面山。侵蚀堆积地貌:本地貌仅包括侵蚀强烈的梁峁状黄土塬地,分布于霍山以西广大地区。本区由于新构造运动表现为震荡型隆起,因而汾河节节下切,形成峡谷,两岸发育有多级阶地。两侧以黄土(红土)堆积为主,其后期又受流水强烈侵蚀作用,破坏了原始黄土堆积的地貌景观,形成了比较典型

27、的梁峁状黄土地形。该区一般海拔9001200m,切割深度一般为50200m。本区北部及东西外侧地形略高。黄土冲沟常呈“U”字型,沟壁陡峭。近汾河地带沟谷底部基岩常被切割外露,地形破碎,多以窄梁为主。一般梁长约百米至数公里,宽数十米至数百米。黄土柱、黄土陷穴,崩塌及滑坡等比较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堆积地貌:山麓冲击洪扇:主要分布在霍山山前一带,由山麓冲洪积扇群组合而成。海拔9001080m。岩性为砾卵石、漂石。从扇顶向下颗粒由粗变细,地形切割微弱,地面比较平坦,坡降约13。山间谷地:分布于汾河及其较大支流形成的谷地。谷宽100800m,两岸发育有河漫滩地及断续分布的级阶地。它们分别高出河床0.51

28、、25、1530m,阶面较平坦,是主要的耕作区。汾河在夏门以上及南关以下比较宽阔,夏门至南关段峡谷,仅宽100200m。本项目位于段纯河河岸西侧的冲洪积阶地上,地貌为黄土覆盖的中山区。3地质与地震3.1地质灵石县境内的地质构造由两部分组成:东部属霍山隆起,中西部为霍西凹陷。霍山隆起是由一系列北北东方向的背斜和向斜组成,断层以北北西方向为主,而北东方向的断层次之,断层的性质多正断层。霍西凹陷,也是由一些宽缓的北东方向的背斜和向斜组成,断层则以北东方向和近于东西方向的两组断层组成。汾河谷地是沿两大构造断层处发育形成的。境内地质特征是以古生界沉积岩石地层为主,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断裂和褶皱,而

29、断裂主要集中在两渡、南关、西许以东及军寨以南。3.2地震根据山西省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烈度为度。4水文根据晋中统计年鉴(2012),灵石县2010年水资源总量4740万m3,地表水资源量1349万m3,地下水资源量3873万m3,重复计算量482万m3。4.1地表水灵石县地表水全境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汾河及其一级支流静升河、仁义河、交口河、段纯河。汾河: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西南管涔山雷鸣寺上游的宋家崖,穿越太原盆地,从介休白岸和本县桑平峪之间入境,两岸高坡徒,形成峡谷。汾河向西南流经两渡镇附近之曹村,会曹村沟,至景家沟村汇三交河(圪台河),到县城北汇静升河,南流到玉成汇市村沟折向西

30、流,之夏门口汇交口河,折向西南到三湾口汇段纯河,到沟峪滩汇沟峪滩河、到南关镇北汇仁义河,到石柜、石桥与霍州什林之间出谷。其中夏门镇至南关镇之间,河道宽百米左右,最狭处仅数十米,汾水切穿山岩,奔流而南,同蒲铁路和太三公路凿洞劈山而过,是汾水关,或称“灵石口”。汾河在灵石境内全长约60km,占总长度的8%。境内平均纵坡1.7。段纯河:汾河的一级支流,有东西两源。东源为大麦郊河,西源为下村川河。大麦郊河发源于交口县桃红坡镇的南沟底村,下村川河发源于交口县城关镇的化圪垛。两条河流在双池镇的官桑园村汇合后出交口县境进入灵石县境,自北向南流经段纯镇吴家沟、牛家庄,在坛镇孙家山村附近汇入汾河。流域面积111

31、5.6km2,河道纵坡9。该河在灵石县境内长20km,流域面积105.4km2。段纯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63万m3。汛期最大径流量为83万m3。该河为季节性河流。项目所在区域地表水为段纯河,本项目东北距段纯河75m。4.2地下水灵石县地下水主要分为五种地质类型:沿汾河、段纯河下游河谷主要含水层为中奥陶纪石灰石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厚度约50100m,由北往南水位埋深递减;交口河河谷石炭纪层间岩溶及裂隙水,为海陆相交互沉积层,主要含水层为石炭纪太原统石灰岩层,其中以石灰岩水较为丰富,含水层厚约34m,相对隔水层为KF 的页岩;英武乡、两渡镇汾河地堑西侧面为上古生界及中古界层间裂隙水,含水层为三叠纪

32、、二叠纪底部砂岩;静升河沿岸及静升、马和盆地内为第四纪地层及陷落盆地疏散层,水位埋深2030m;县境西南部为第四纪红黄土丘陵山区潜水,含水层为半胶结砂卵石及薄砂层、粘土钙粒层等,埋深不等,水位受季节和降雨影响很大。项目所在地区域地下水属变质岩裂隙孔隙水。4.3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距离本项目最近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段纯镇集中供水水源地,该水源共有水源井两处,分别分布于段纯镇镇区的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保护区范围:以1#、2#水源井孔为中心,半径为37m的圆形区域,一级保护区面积合计0.0043km2。未设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本项目院址距离段纯镇集中供水水源地2#井一级保护区边界210m,距离1#井一

33、级保护区边界920m,不在该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4.4郭庄泉域1)泉域范围西部边界北中段大体平行于紫荆山断裂带,为地表分水岭边界。边界走向由北向南自八道年山交口县土湾垴子棋盘山石口隰县五鹿山东泰山梁。西南段以青山峁背斜、山头东地垒以及其南部短轴背斜与龙子祠泉域为界。边界走向由西北向东南自泰山梁青山峁上村山青龙山西庄。北部边界为汾河向斜翘起端,亦以地表分水岭为界,西段与柳林泉域相邻。边界走向由西向东,自土湾垴子交口县上顶山(2100.7m)井沟梁(1690.5m)中阳县上顶山(1739.8m)荒草山东(1779.lm)离石顶天垴南(1980.6m)文水拐岭底汾阳桑枣坡宋家庄文水神堂。东部边界

34、北段汾阳市到灵石马河之间为一北北东向大断裂,东盘新生界地层较西盘下落8001200,此断层不仅构成太原盆地与灵石隆起的边界,也成为郭庄泉域的阻水边界。南段马河以南为走向南北的霍山断裂,形成泉域阻水边界。整个东边界走向由北向南,自神堂汾阳杏花树见喜孝义司马大孝堡介休义棠东秦树灵石西许霍州冯村李曹东闫家庄东。南部边界以万安断层为阻水边界。边界走向由西至东自洪洞县西庄康家坡堤村南南沟闫家庄东。按上述边界圈定的泉域面积为5600km2,其中可溶岩裸露区面积l326km2。按行政区域划分计算:吕梁市2991km2,临汾市l552km2,晋中市l057km2。2)重点保护区范围郭庄泉域岩溶水排泄带是我国北

35、方大水矿床之一,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中团柏矿、圣佛矿、白龙矿、南下庄矿存在带压开采突水问题。因此在划定的泉域重点保护区时除考虑泉水集中出露带、现有重点水源地外,为防止矿坑突水,保护岩溶水免遭破坏,也是重要依据。据此划定的泉域重点保护范围:以汾河河谷为中心,北起什林大桥,南到团柏河口,东部以辛置邢家泉三孔窑朱杨庄什林镇为界,西部以申村韩家垣上柏团滩里前庄后柏木沟许村为界。保护区范围约145km2。其中团柏等四矿面积84.4km2,探明煤炭储量9.16亿吨。本项目位于灵石县段纯镇段纯村,距离郭庄泉域重点保护区范围较远。5气候、气象灵石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总的气候特征是春旱多风,夏热多雨

36、,秋凉气爽,冬寒少雪。年平均气温为11.3,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4,极端最低气温可达-10.5-15.8,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4 ,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9.2,年均降水量570mm,一年内各月降雨极不均匀,以78月份为最多,而12月份最小,无霜期约184天。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1.7m/s,最大风速20.0m/s。根据晋中统计年鉴(2012),2010年灵石县年降水量398.2万m3。6土壤、植被6.1土壤根据全县土壤普查结果,本县属于碳酸盐褐土向淡褐土发展的过度地带,以淡褐土为主。全县共有4个土类、8个亚类、25个土属、65个土种。淡褐性土主要发育于马兰黄土或红黄土母质上,其次也

37、有发育于砂页岩、石灰岩等风化残积、坡积物或一些洪积物母质上的土壤类型。地下水位较深,土壤形成不受地下水的影响,所处地形大部分在丘陵、沟壑、残垣、洪积扇上部与河流三级阶地,少部在低山区平缓山顶、山坡与山麓。地形大多起伏不平,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土壤侵蚀极为严重。自然气候条件年均气温较山地为高,降水偏少,气候较为干燥,土壤形成过程中物理风化较为强烈。项目所在区域淡褐土和草甸土均有分布。6.2植被自然植被类型山地以旱生的松树、刺槐、云杉等木本和酸枣、醋柳、荆条、野刺玫、白草等灌丛为主,且覆盖度一般;而丘陵则多以酸枣、醋柳、蒿草、绣线菌、白草等灌丛为主,且生长稀疏,覆盖度较差。项目所在地属农村地区,周

38、围植被以农田植被为主。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县域社会环境简况1.1行政区划及人口灵石县辖6镇6乡8个社区,291个行政村,是山西转型综改试点县和扩权强县试点县。根据晋中市统计信息网,灵石县2013年国民经济统计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灵石全县总人口267030人,比上年末增加1607人。人口出生率为11.31,死亡率为5.2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2。1.2国民经济状况灵石县国民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19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4

39、.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716元,按2013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11741美元。1)农业2013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45545.5亩,比上年减少3224.85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3140亩,减少7533亩。在粮食播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41770亩,增加1107亩;小麦种植面积50205亩,减少6315亩。油料种植面积3888亩,增加177亩;蔬菜种植面积17586亩,增加3778.5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8629.3吨,比上年增产4393.1吨,增长8.1%。其中,夏粮

40、产量6876.58吨,减产22.3%;秋粮产量51752.72吨,增产14%。全年全县肉类总产量13926吨,同比增长16.2%;全年奶类产量379吨,同比增长12.8%;禽蛋产量4290吨,同比增长3.3%。2)工业和建筑业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1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实现利税10.4亿元,同比下降47.7%;实现利润-5.2亿元,同比下降133%,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4.2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15.2亿元。全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6372万元,较去年增长9.0%。3)固定资产投资2

41、013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29720万元,比上年增长3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71923,比上年增长341.2%;第二产业投资完成700892 万元,增长9.2%;第三产业投资完成556905万元,增长55.5%。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71923万元,同比增长341.2%;采矿业完成投资367059万元,同比降低2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60084万元,同比增长292.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97953万元,同比增长5.8%;教育业完成投资11811万元,同比增长172.4%;卫生和社会工作完成投资12200万元,同比降低28.

42、9%。 4)财政、金融201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一般预算收入158945万元,比上年增长14.9%。201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756881万元,较2012年底减少12121万元,降低0.7%。各项贷款余额为611264万元,较2012年底的520439万元增加90825万元,增长17.5%。1.3交通运输灵石基础设施完善,县内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及在建的大西高铁客运专线纵贯全境,城乡公路网、村村通水泥(油)路互联贯通,形成了四通八达、路路相连的交通网络,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59.7km。2013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148

43、1.5km,比上年增加21.8km,增长1.5%。县区共有运营的公交汽车78辆,出租汽车150辆。本项目东侧距离大运高速1.7km,并有便道与大运高速相通,交通方便快捷。1.4文教卫生2013年全县高中学校1所,在校生4517人;初中学校18所,在校生8640人;职中学校1所,在校生3062人;小学校4517所,在校生22714人;幼儿园75所(其中:独立幼儿园41所,附属幼儿班34所),在园幼儿9683人。全县共有卫生机构 522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1个,村级卫生所374个。全县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81 张。卫生技术人员1590人。全县12个乡

44、镇全部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161818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4%。城镇人口中32841人参加养老保险,其中:城镇职工23441人参加养老保险,城镇居民9400人参加养老保险;农村人口中110305人参加养老保险。1.5文物保护灵石素有“千年文化之乡”的美誉,隋朝置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人辈出,有中国四大藏书家之一的耿文光,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物理学家何泽慧,法学泰斗张有渔、张彝鼎兄弟,著名版画家力群、牛文,中国山药蛋派代表作家胡正等一大批名人贤哲。名胜古迹众多,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处,市级5处,县级51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

45、名镇静升古镇,华夏民居第一宅、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王家大院坐落我县;千年古刹资寿寺以十八罗汉头像失而复得享誉海内外;介林景区、石膏山风景区、红崖峡谷景区相继对外开放,吸引着四方宾朋。2013年,全县共接待中外游客43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6.6亿元。本项目周围1km范围内无文物保护单位。1.6城市规划根据灵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本项目不在灵石县城市规划范围内。2项目所在区域社会环境简况本项目所在地行政区划属灵石县段纯镇。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3km,面积55km2,人口1.6万,辖40个村委会。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盛产小麦、玉米、各种小杂粮,是灵石县农业生产重镇。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区域近三年无环境空气监测数据,项目位于农村地区,周边以居民住宅为主,无工业企业分布,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地表水本项目所在地主要地表水体为段纯河,段纯河为汾河一级支流,本次环评引用晋中市环境监测站2013年对汾河省级例行监控断面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