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水土保持方案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329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水土保持方案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水土保持方案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水土保持方案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水土保持方案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水土保持方案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水土保持方案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水土保持方案环评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水土保持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规定,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内容,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根据福建省绿岛环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闽清县海运路道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进行编制。6.1 水土流失现状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闽政1999文205号),本工程所在的闽清县云龙乡不属于国家或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项目区属南方红壤丘陵区,占地范围内植被良好,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水力

2、侵蚀为主,项目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80t/(km2a)。6.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质、降雨、土壤、植被等,人为因素包括工程开挖、回填、表土临时堆置等。降雨量时,在地表水集中的情况下,工程建设易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扰动了工程沿线的地形地貌,损坏了原来的植被,使其原来的水土保持设施功能降低或完全丧失;另一方面,在施工清基过程中造成大量的土壤裸露和岩石松动,在雨水和重力的作用下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危害。工程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类型和形式主要有:水力侵蚀(溅蚀、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坍塌、滑坡等)。该工程的

3、建设无疑将加剧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因此根据项目的工程布局和施工特点,弄清开挖扰动地表面积、破坏植被的程度和面积,弃土、石、渣的数量,客观而准确地对建设工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形式、原因、程度、危害和水土流失量进行分析,对于制定水土保持方案以及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做好防治范围内的原有水土流失治理外,主要是预防、减少和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主体工程开挖、回填,施工场地平整,将会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大面积的裸露,形成开挖边坡,同时对地质条件产生影响,引发水土流失。路基土石方、表土的临时堆置,将改变地形地貌,占压植被和土壤,对周围的植被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等,也会产生一定

4、的水土流失。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单项工程的土地占用、工程开挖、回填、临时表土堆放等均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施工建设期的工程开挖、土地占用、施工场地布置、临时堆土等施工环节均存在损坏或压埋原有植被、地貌,将不同程度地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破坏,可能降低其水土保持功能。施工开挖、填方等工作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将使原地表植被、地面组成物质以及地形地貌受到扰动,地表裸露,失去原有植被的防冲、固土能力。也使其自然稳定状态受到破坏,可能发生冲刷、垮塌现象,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在自然恢复期,由于地表植被恢复还需一定时间,仍将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随着工程完工,临建设施的清理,裸露地表植被的恢复覆盖,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

5、制。6.3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及时段6.3.1预测范围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即为项目区扰动地表面积,扰动地表总面积为2.74hm2,包括永久占地面积为2.44hm2,临时占地面积为0.30hm2。根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划分,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划分为主体工程区、施工场地区、临时堆土场区3个分区,其中主体工程区分为2个二级分区,即道路工程区及桥梁工程区。6.3.2预测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4033-2008),本项目作为建设类项目,其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本工程拟从2015年1月开工,到2016年1月底竣工,施工期为13个月。本工程建设水土流失主

6、要发生在施工准备期、施工期的土石方开挖、回填过程。工程施工过程必然会扰动地表,破坏地表植被、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随着工程施工结束后,在自然恢复期,因施工破坏而导致水土流失的各种因素在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逐渐消失。因此,本项目主要以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为水土流失预测时期。施工准备期、施工期按各自期限进行预测,自然恢复期按2年进行预测。各分区的水土流失预测年限详见表6.3-1。表6.3-1 各水土保持区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及时段统计表项目名称工程占地面积(hm2)扰动地面积(hm2)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aaa主体工程防治区道路工程区2.342.340.2512.0桥

7、梁工程区0.100.100.250.52.0施工场地防治区0.200.200.2512.0临时堆土场防治区0.100.100.2512.0合计2.742.74/6.4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与方法6.4.1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工程建设期间需实施大面积的土石方开挖、临时土方堆置等施工活动,人为侵蚀较严重,因此工程建设期的预测内容包括:(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的面积预测;(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预测;(3)弃土、弃石、弃渣量;(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6.4.2预测方法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受工程所在区域水文、气象、土壤、地形地貌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各项施

8、工建设活动的影响,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确定其水土流失预测方法。(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对施工中开挖、占压、破坏植被的种类、面积进行实地预算,分类统计确定实际扰动的地表面积。(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预测根据有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法,确定项目工程建设实际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3)弃土、弃渣量的预测根据主体工程的土石方平衡,预测项目建设期和运行期产生的弃土、弃渣量等。(4)水土流失量的预测项目施工期、运行期水土流失量的预测:采用侵蚀影响因素和背景值调查、相似工程类比

9、及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测项目施工期、运行期的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量可按公式(6-1)计算,新增水土流失量按公式(6-2)计算:(6-1)新增土壤流失量计算公式:(6-2)(6-3)式中:W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t;W扰动地表新增土壤流失量,t;i预测单元,1,2,3,n-1,n;k预测时段,1,2,3,指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Fi第i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2;Mik扰动后不同预测单元不同时段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Mik不同预测单元各时段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a);Mi0扰动前不同预测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Ti预测时段(扰动时段),a。自然恢复期

10、水土流失预测:自然恢复期预测主要是针对不采取防护措施,扰动后的地表在自然条件下恢复植被时产生的水土流失。自然恢复初期林草覆盖率在短时间内很小,无法拦截雨滴造成的溅蚀,拦蓄地表径流对土体的冲刷产生的水土流失等,预测采用侵蚀模数法进行。(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根据本工程布局及施工工艺、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结合实地调查分析,确定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6.4.3预测参数(1)原地貌侵蚀模数项目区土壤侵蚀以面蚀为主,人为扰动地表和降雨是造成区域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项目区降水多集中在春季雨季,3-9月总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84.7%。从土壤侵蚀类型上看,以水力侵蚀为主,少量的重力侵蚀和工程侵蚀并存。根据实

11、地调查和参阅当地资料,主体工程区大部分为低山丘陵,植被覆盖率约为70%,硬化区域约占25%,坡度多在1525之间,项目区水土流失为轻度水力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380t/km2.a,土壤侵蚀模数容许值为500t/km2.a。(2)扰动后侵蚀模数本工程扰动地表后土壤侵蚀模数的预测采用类比和调查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地形、降雨、植被、土壤、施工工艺及相关试验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经现场勘察,选用X133线贵安互通至下濑段公路工程作为本次水土流失预测的类比工程,X133线贵安互通至下濑段公路工程在自然环境、土壤特性、降雨条件、坡度等方面与本工程相近,工程于2010年12月完成施工准

12、备期,2011年1月工程正式开工,2011年12月竣工通车。X133线贵安互通至下濑段公路工程作为本方案的类比工程,类比资料可比性分析见表6.4-1。表6.4-1 本工程与类比工程对比分析表项目闽清县海云路道路工程X133线贵安互通至下濑段公路工程地貌山前冲洪积平原丘陵土壤红壤红壤植被类型和覆盖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覆盖率70%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覆盖率81.5%扰动地表坡度5201020年均降雨量1500mm1300mm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形式为面蚀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形式为面蚀侵蚀强度无明显流失无明显流失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380t/km2a420t/km2a弃渣、

13、表土堆积形态松散状松散状弃渣、表土堆积高度2.0m2.03.0m根据X133线贵安互通至下濑段公路工程布设的监测设施所观测的数据资料,进行现场推算各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并结合本工程产生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有关实测资料进行校核,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各工程区扰动后的侵蚀模数,类比工程土壤侵蚀模数预测见表6.4-2,本工程土壤侵蚀模数预测见表6.4-3。表6.4-2 类比工程土壤侵蚀模数预测表 单位:t/km2a预测单元原地貌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道路主线工程路基3602000350003000桥梁隧道临时堆场3603500400002500施工场地3603500300002500施工便道3603500

14、350002500表6.4-3 本工程土壤侵蚀模数预测表 单位:t/km2a预测单元原地貌施工准备期施工期自然恢复期主体工程区道路3802400350003000桥梁3802200320002800施工场地区3801500250002500临时堆土场区38020003000025006.5水土流失预测6.5.1开挖扰动地表面积根据对项目区的现场实地踏勘并通过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工程资料和设计图纸,拟建项目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为2.74hm2,包括永久占地面积为2.44hm2,临时占地面积为0.30hm2。表6.5-1 开挖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表 单位:hm2项目占地性质类型及面积(hm2)小计永久临

15、时耕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体工程区道路工程区2.342.341.380.920.020.02桥梁工程区0.10.10.050.05施工场地区0.20.20.2临时堆土场区0.10.10.1合计2.742.440.31.730.920.020.076.5.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以水利部关于对水土保持设施解释问题的批复(水利部1996393号)为依据,将水土保持设施定义为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一切设施的总称,即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各类人工建筑物、自然和人工植被以及自然地物的总称。综合以上分析以及根据福建省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本项目损

16、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按项目扰动面积计算为2.74hm2。6.5.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工程本项目南方红壤丘陵区,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中规定,南方红壤丘陵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故本方案仅对侵蚀模数大于容许土壤流失量500t/(km2a)的区域进行水土流失量及新增水土流失量分析与计算。预测时段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服务期三个时段。本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975.84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956.94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按预测时段计算,施工准备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3.24t,占比为1.38%;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904.78t,占比

17、为94.55%;自然恢复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8.92t,占比为4.07%;按预测分区计算,道路工程区新增水土流失量848.13t,占比为88.63%;桥梁工程区新增水土流失量16.27t,占比为1.70%;施工场地区新增水土流失量58.28t,占比为6.09%;临时堆土场区新增水土流失量34.27t,占比为3.58%。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过程详见表6.5-2。表6.5-2 水土流失量预测表预测单元预测时段原地貌侵蚀模数t/km2.a扰动后侵蚀模数t/km2.a侵蚀面积(hm2)侵蚀时间(a)原地貌流失量(t)预测流失量(t)新增流失量(t)主体工程区道路工程区施工准备期38024002.340.

18、252.22 14.04 11.82 施工期380350002.3418.89 819.00 810.11 自然恢复期38030000.523.80 30.00 26.20 小计/14.92 863.04 848.13 桥梁工程区施工准备期38022000.10.250.10 0.55 0.46 施工期380320000.10.50.19 16.00 15.81 小计/0.29 16.55 16.27 施工场地区施工准备期38015000.20.250.19 0.75 0.56 施工期380250000.210.76 50.00 49.24 自然恢复期38025000.221.52 10.00

19、 8.48 小计/2.47 60.75 58.28 临时堆土场区施工准备期38020000.10.250.10 0.50 0.41 施工期380300000.110.38 30.00 29.62 自然恢复期38025000.120.76 5.00 4.24 小计/1.24 35.50 34.27 合计/18.91 975.84 956.94 6.6水土流失预测综合分析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对地表面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破坏了原有地貌及植被,在不同程度上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了一定的损坏,形成土层松散、表土层抗侵蚀能力减弱,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随着工程的竣工,工程

20、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实施,工程措施首先发挥出有效的作用,而植物措施则需两年左右的自然恢复期,地表逐步被林草覆盖,水土流失强度逐步减弱。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主体工程场地平整、开挖回填和路基处理等,应作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区域。施工期水土流失流失总量占水土流失总量最大,施工期应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测的重点时段。工程应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设置相应的防治措施,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遏制新增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6.7防止水土流失措施6.7.1施工期防止水土流失措施施工场区的水土保持首先是以预防为主,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防护措施。主体工程防治区在施工前应做好临时排

21、水设施的规划设计,合理设置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施工场地如有土方开挖和临时渣土堆,应注意保护挖、填土方的边坡稳定,设置临时的拦挡设施。料场在施工期间应注意对料堆(如砂砾、中粗砂、石灰、粉煤灰等)进行防护。在雨季应设置临时的拦挡设施,施工场除临近道路一侧之外,设置不低于3m高的围墙,或在料堆边缘堆放装土编织袋,对料进行覆盖,防止水蚀,在大风干燥季节必要时采取洒水方法防止风蚀。此外,施工场区的水土保持措施还有如下几方面:(1)各种防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2)施工期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绿化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3)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处理,尽量回复施工前原貌。上述工程措施和生

22、物措施可以长期防止水土流失,然而在遇到暴雨来不及实施上述措施时,则建议施工单位跟气象部门密切联系,事先了解降雨的时间和特点,以便在雨季前将填铺的松土压实,并作好各项防护措施。6.7.2营运期防止水土流失措施按道路绿化工程设计要求,进一步完成道路的各项绿化工作。科学合理地实行草、花类与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格局,特别是路基边坡在施工后期和营运期间应进行绿化工作,以期达到保护路基边坡稳定、减少坡面水土流失、减少道路路面径流冲刷等目的。6.8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证为了全面落实本水土保持方案,确保方案按计划实施,工程建设单位应在领导、技术力量和资金来源上予以保证。(1)组织领导机构在工程建设部成立相应的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机构,负责按照方案技术要求和进度安排实施。(2)技术保证措施加强水土保持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对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有困难的队伍,聘请水土保持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在工程建设中,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手段和合理的施工程序以减少和避免水土流失。(3)施工监理为确保水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应在水保方案施工期,聘用监理公司、监理工程师,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理;组织阶段验收,填写好各个阶段的技术监理报告表格并存挡;使工程处于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之下,各施工项目按国家及地方有关质量标准严格把关,直到竣工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