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涞水县其中口乡其中村乡村道路工程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358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涞水县其中口乡其中村乡村道路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涞水县其中口乡其中村乡村道路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涞水县其中口乡其中村乡村道路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涞水县其中口乡其中村乡村道路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涞水县其中口乡其中村乡村道路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涞水县其中口乡其中村乡村道路工程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涞水县其中口乡其中村乡村道路工程环评报告.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涞水县其中口乡其中村乡村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涞水县其中口乡人民政府法人代表王海涛联系人王海涛通讯地址涞水县其中口乡其中口村联系电话13613121580传 真邮政编码074103建设地点项目在原址上建设,起点是其中村主庄,终点是其中口村北涧庄立项审批部门涞水县发展改革局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型及代码公路工程建筑E4812占地面积(平方米)道路全长6.8km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173.124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5.7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11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其中村位于其中口乡政府驻地西北10公里处

2、深山中,由其中、南涧河、烟口子三个自然村组成,并呈“品”字形分布。全村93户320人,其中贫困人口达90%以上。从政府驻地出发,有南、北涧两条山沟路通往其中村,其中南涧沟通往南涧河、烟口子;北涧沟通往住户最多的其中主村。由于山沟路崎岖难行,遇雨季水毁道路,群众出行异常困难,甚至在主汛期或降雪季节,村民都不能出门,病人就医、孩子上学等都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出行不便也严重阻碍了村内经济发展,天然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得不到有效利用。为切实改善该村的道路交通条件,促进广大农民脱贫奔小康,涞水县其中口乡人民政府拟投资173.124万元,在原山沟路基础上,建设其中村主庄至其中口村北涧庄道路项目。该公路在原址上

3、建设,不新增占地;项目完工后,既可以方便群众出行,还可大大拉动该村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该村的自然优势和林果资源优势,打造最美自然山庄,发展农家旅游,加快群众致富步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同时根据环境保护部第33号部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应归为“P公路-123、公路”中的“其他(配套设施、公路维护除外)”类别,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涞水县其中口乡人民政府委托保定新创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为明确评价内容和技术要求,顺利开展工作

4、,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立即开展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等工作,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项目概况1、建设地点本项目为公路工程建筑项目,在原址上建设,不新增占地;该道路西起其中村主庄,起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5 253.42,北纬 394114.28;东至其中口村北涧庄,终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5 541.34,北纬 394038.69。项目沿线主要敏感点为其中村主庄(起点)和其中口村北涧庄(终点),最近距离均为10m,该道路不穿越村庄。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路线示意图见附图2。2、 占地面积及占地性质 本项目为公路工程建筑项目,在原址上建设,不新增占地

5、;该道路西起其中村主庄,东至其中口村北涧庄;涞水县国土资源局出具了关于项目用地情况的说明,该项目不涉及新增用地,同意在原址建设,该项目符合涞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见附件)。3、 建设内容及规模 该道路西起其中村主庄,东至其中口村北涧庄,全长6.8km,路面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15cm厚,土石方量6800m3,路面总面积23800m2;建设内容一览表见表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见表2,项目主要原辅材料一览表见表3。表1 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路段路线长(km)路基宽(m)路面宽(m)备注1起点是其中村主庄终点是其中口村北涧庄6.84.53.5乡村四级道路含9座桥涵表2 建设项目主要经济

6、技术指标一览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主要技术指标1.1地形山区1.2道路等级级四级道路1.3设计行车速度公里/小时201.4路线长度公里6.8含9桥涵座1.5路基宽米4.51.6路面宽米3.51.7载荷等级级公路II级1.8圆曲线最小半径米1501.9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1002.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1002.1最大纵坡%92.2停车视距米202.3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2经济指标2.1总投资万元173.1242.2申请以工代赈资金万元173.124含劳务报酬43万元4、主要原辅材料项目主要原辅料一览表见表3。表3 原辅材料一览表序号名称单位消耗量备注1水泥t16002砂子t2350

7、3碎石t2932.64钢筋t255石材m3215、设计方案(1)道路平面设计本项目所有道路平面线性按所在乡镇规划路网布置进行,主要遵循现有山沟路走向,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2)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设计原则道路设计时需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排水等条件综合考虑,设计满足以上要求;线性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线性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设计方案道路纵面设计标高为道路中线路面标高,高程采用2004年国家规定的高程基准。本项目路段纵断面线性设计主要根据以下要素来确定:规划路网控制标高;现状自然地面;地下水位标高、防洪标高、互通控制标高;相交道路等

8、控制性标高。(3)道路横断面设计主要设计原则在连接村庄的路段,充分考虑道路两侧居民通行要求;考虑近远期结合,预留管线位置,为远景发展规划留有适当余地。设计方案根据拟定的建设规模及路面设计,参照周边乡镇路网建设现状,拟定本项目主路面宽3.5m,路基宽4.5m,两侧各设0.5m土路肩,路面厚15cm。(4)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路基素土平整夯实、15cm厚三合土,15cm水泥混凝土,结构总厚33cm,土基模量要求不低于20MPa。(5)路拱设计路面采用双向1.5%直线坡,向外侧倾斜,路肩采用单向2%直线坡,向外侧倾斜。(6)路基边坡及防护填方路段路基边坡按1:1.5自然放坡,挖方路段

9、路堤边坡按1:1自然放坡。6、水土保持方案 本项目在原址上建设,现状为山沟路,工程需要平整路面和拓宽路面,路基填筑需要一定的土方,取土首先考虑附近路基两侧取土,选择耕作条件差、肥力差、产量低的耕地和废弃地块集中取土,取土深度不超过100厘米。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充分考虑水土保持,路面排水采用设置水泥路面横坡,配合泄水槽的方式。并保证边沟纵向排水通畅,将公路范围内的水引到自然排水沟渠。道路施工所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质分别妥善处理,施工时不能将废弃物丢到路边沟,不能占用农田。尤其桥函施工时不能将废弃物丢到河道中,不破坏原有防护堤坝,不影响防洪能力。路基路面排水系统设计充分考虑水土保持,路面排水采用设

10、置水泥路面横坡,配合泄水槽的方式。并保证边沟纵向排水通畅,将公路范围内的水引到自然排水沟渠,排水困难时设置蒸发池,蒸发边沟水。植被恢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得乱砍滥伐公路沿线林木,要保护林业资源。对于占用农田的临时用地,应选择较适宜的农作物种类进行种植。取土点应选择易于复耕处,避免大填大挖。取土时,应将表土集中堆放,以便取土后及时将表土回填复垦。取土场的挖损边坡应有工程措施或布设植物措施;坡前空地需进行必要填凹补平,选择适宜的灌木花草造林绿化。对于道路两侧边坡和挖土、取土造成的植被破坏,采取种植草皮、硬化等措施进行绿化、美化。防止水土流失措施:路线的选取基本按原路线加宽,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

11、占用量及土、石方动用量;开挖路段土、石方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填方不够路段利用山坡作为取土区,弃土区利用荒地,取土、石方尽量避开农田,且避免大开大挖,减少堆存量;桥梁、路基设计时,考虑恢复和改善当地水系,满足泄洪等功能需要。在填方和切方路两侧边坡进行绿化、硬化,避免冲刷和水土流失。7、建设时限:本项目处于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预计2015年11月全线建成通车。8、产业政策本项目公路建设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规定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为允许类,且项目不属于河北省区域禁(限)批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试行)(冀政200989号)和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保定市区域禁(限)批建设

12、项目的实施意见(试行)(保市府2009135号)中规定的禁建项目;经对照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年版)(冀政办发2015年7号),项目建设内容和措施未列入其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目录;同时涞水县发展改革局已为本项目出具了关于项目受理的函,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9、选线可行性(1)用地规划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为公路工程建筑项目,在原址上建设,不新增占地;该路西起其中村主庄,起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5 253.42,北纬 394114.28;东至其中口村北涧庄,终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5 541.34,北纬 394038.69。涞水县城乡规划管理局出具了关于本项目的意见(涞规

13、选字201520号),根据其中口乡总体规划,原则同意该项目选址于其中口乡安妥岭村至易县黄土台山区乡村四级道路(见附件);涞水县国土资源局出具了关于项目用地情况的说明,该项目不涉及新增用地,同意在原址建设,该项目符合涞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见附件)。项目施工及营运过程中采取相应环保措施后,不会对周围环境敏感点产生明显影响。综上所述,项目不涉及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地区,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选线可行。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公路工程建筑项目,该道路西起其中村主庄,东至其中口村北涧庄,全长6.8km,现状为山沟路,已多处破损,崎岖难行,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出行及经济的发展。建

14、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涞水县位于保定市东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处东经115011549、北纬39173957之间。县城位于涞水镇,北距北京市中心90km,南距省会石家庄市235km。涞水县东界涿州、高碑店,南与定兴、易县为邻,西与涞源、涿鹿、蔚县交界,北与北京市门头沟区、房山区相接,与北京接110km,距北京市中心90km,距天津市中心170km,距保定市中心75km。行政区域总面积1651km2。本项目为公路工程建筑项目,在原址上建设,不新增占地;该道路南起安妥岭村,起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43.1

15、88,北纬393351.5808;北至小高架安路口(易县黄土台),终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70.7752,北纬393441.088。2、地形、地貌涞水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分为低山、丘陵、平原三种类型。全县81.2%是山区,坡度在1540之间。根据地貌类型划分原则,又可分为中山、低山和丘陵。其中:中山区面积192875亩,占全县面积的7.79%,海拔高度1122.61983m,相对高差5001100m,其雨量偏多,气候温和,多分布棕壤土;低山区面积1578148.2亩,占全县面积63.74%,海拔高度688983m,相对高差500m左右,其成土母质为各类岩石风化后的

16、残积物和坡积物,土壤类型为淋溶褐土和部分褐土性土;丘陵区面积240110亩,占全县面积的9.1%,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相对高差200300m,地形切割破碎,风化严重,坡积物、洪积物覆盖较厚,黄土沉积较普遍,水土流失严重,表层较薄,土壤发育不明显,形成大面积的褐土性土。涞水县东南部为平原区,面积389830亩,仅占全县面积的15.75%,是涞水县重要经济区。拟建项目地区属西南山区,项目规划占地现状为为砂石路和土路。3、气象特征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特征显著。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2.1,最热月份为7月份,月平

17、均气温为26.1;最冷为1月份,平均气温4.7,相差30.8。极端最高温度为41.9,极端最低温度为17.7,山区与平原气温相差较大。区内降水年平均值为515.1mm,主要集中在68月。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21.4mm。全年平均无霜期山区为165天,平原为206天。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风,年平均风速1.84m/s,多年最大风速18.7m/s。最大冻土深度为75cm。最大积雪深度为28c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53.3小时。4、地表水系涞水县河流属大清河水系,发源于太行山区,县内主要河流为拒马河。拒马河古称涞水,全长254km,为海河主要支流,发源于涞水县西部的涞源县涞山。拒马河在涞水县境内

18、控制流域面积1300km2,占全县面积地80%。该河自涞源县出境,曲折东流,经易县、涞水、房山县的山区,转向南,在涞水县龙安铁索岸下分为南、北两支,分称南、北拒马河。其中,南拒马河经涞水县平原依次进入定兴、容城、高碑店境内;北拒马河经房山县平原绕涿州市进入白沟河。两河在白沟镇附近又汇合南流,经雄县,最后汇入大清河。拒马河为常年河流,但在出山口后的下泄过程中渗入地下,又在一定条件下于河谷中溢出。其中,北拒马河出山口后在房山县南尚乐附近渗入地下,在涿州以西溢出地表;南拒马河在石亭至大赤土一带渗入地下,又在涞水县城以东2km处开始由地下转换为河水,形成地表径流。1980年以来,随着上游五一渠饮水以及

19、降水量地减少,拒马河河水流量大幅度减少。其支流河道多为季节性河流,水源贫乏。涞水县位于太行山北段东麓和燕山两段的连接地带,东南部属河北平原的一部分。其境内各时代地层同华北各地基本相同,普遍缺失奥陶系-下石碳系。出露面积以震旦系和侏罗系最大,太谷界、古生界、第四系次之,三迭系、白垩系示检积层为主,组成各级阶地或冲积扇,夹有洞穴堆积,主要分布于涞水平原和山区,岩性为砾卵石、粗沙砾石及砂质粘土;全新统冲击层遍及各沟谷和河道,北拒马河一带第四系次之为第三系的地层,埋深2050m,岩性为沙砾岩和红色粘土。5、土壤、植被平原地区大部分为轻壤质复石灰性褐土,山区为棕壤,拒马河两岸为砂壤潮土。平原土壤熟化程度

20、高,土层较厚、肥力较强。山区植被为天然次生林,境内动植物资源较多。区内没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与人口涞水县辖7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涞水镇、永阳镇、义安镇、石亭镇、赵各庄镇、九龙镇、三坡镇、明义乡、王村乡、东文山乡、娄村满族乡、宋各庄乡、其中口乡、龙门乡、胡家庄乡。2013年末涞水县总户数达到151319户,户籍总人口3569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374人。涞水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比例5.97%,其中以满族为主体,主要分布在娄村满族乡。2、经济概况2013年涞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9.41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9

2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1.78亿,同比2012年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2.45亿,同比2012年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18亿,同比2012年增长9.0%;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23.5:24.7:51.8调整为23.8:25.2:51.0。测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116元,比2012年增长11.2%。涞水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发现矿种30种,其中黑色金属3种,有色金属5种,贵重及稀有金属3种,能源1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18种。主要优势矿产资源为金、钼、水泥用石灰岩、饰面石材、建筑砂石料、金红石、煤等,其他重要矿产为铁、铅、锌、滑石等。全

22、县有野生药材776种,主要品种有五味子、刺五加、小黄连、知母、柴胡、远志、马斗铃、苍术等。野生动物有山羊、狍子、狼、野猪、黄鼠狼、野兔、野鸡等35种。平原地下水丰富,在拒马河下游县城东侧有一地下水库,存水15亿立方米。全县大农业用地198.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0.24%。耕地总面积34.2万亩,其中水浇地22.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70.8%。粮食种植面积38.76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8万亩。全县林业用地142万亩,森林覆盖率15.9%,现有果林面积16.3万亩,主要品种为核桃、杏扁、柿子。近年来,全县重点支持发展了三大主导产业,即以香茹为主的食用菌业、以串枝红杏为主的林果业、以肉牛养

23、殖为主的畜牧业,这三大产业迅速隆起,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广阔。3、交通运输京昆高速、张石高速、廊涿高速、张涿高速从涞水县境内穿过。京昆高速在境内有两个出口(涞水东、涞水西)。张涿高速在张翠台、都衙、紫石口、北庄村等几个地方留有下道口,在虎过庄有预留出口。4、科教文卫2013年末,涞水县拥有71所学校,其中:普通中学15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55所。专职教师2865人,其中:普通中学1059人,职业中学188人,小学1618人。在校学生35817人,其中:普通中学15153人,职业中学1578人,小学19086人。2013年末,涞水县有卫生机构20个,个体诊所及村卫生所510个,卫生技术人员185

24、8人,共设标准床位775张。5、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野三坡风景名胜区520平方公里地域内和县域北部30公里内。景区内山水泉洞、林木花草、鸟兽鱼虫、文物名胜无所不包、无所不奇,旅游资源独具风采,被誉为“京畿胜景”。这里有酷似桂林的拒马风光,有世界罕风的峡谷奇观,有幽深莫测的溶洞,有神秘难解的鱼泉,还有苍劲的摩崖石刻,巍峨的长城,保存完好的平西抗日烈士陵园等人文景观,当地民风古朴,独具特色,堪称野三坡“七十二景”景景奇特,“八十一峰”峰峰壮观,是一处综合性的自然美的整体,野三坡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区。旅游是本县特色产业经济,县内西北部的野三坡素有“世外桃源”之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城关现存金代

25、建筑西岗古塔,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其中口乡简介其中口乡位于涞水县西部山区。全乡总面积166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0716亩,人均29亩,耕地面积4526亩,人均0.6亩),辖11个行政村、96个自然村、2142户、6933口人。乡政府驻地其中口村距县城250华里。安妥岭村位于其中口乡政府驻地以南16km处,全村332户943人,耕地面积1100亩,山地面积45000亩,该村无集体产业和集体收入,百姓收入以外出打工和发展养殖业为主,主产薄皮核桃、板栗,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2200元,是涞水县建档立卡的精准扶贫村。项目附近无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集中水源地、珍稀动植物等特殊保护目标。

26、环境质量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根据当地近期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可知:1、大气环境质量:该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SO2、NO2年平均浓度、24小时平均浓度和1小时平均浓度,PM10年平均浓度和24小时平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地下水环境质量本区地下水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是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3、声环境质量区域噪声主要是农业生产生活及交通运输噪声,声环境质量较好。4、生态环境该区属山区,未发生水土流失现象。总体而言,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较

27、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为公路工程建筑项目,在原址上建设,不新增占地;该道路西起其中村主庄,起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5 253.42,北纬 394114.28;东至其中口村北涧庄,终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15 541.34,北纬 394038.69。根据本项目的排污情况,结合该区周围环境,确定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对象及级别见表4:表4 主要环境保护对象及级别环境要素保护对象方位距离(m)保护级别环境空气其中村主庄 (起点)W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其中口村北涧庄(终点)E10声环境其中村主庄 (起点)W1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8、)2类标准其中口村北涧庄(终点)E10地下水项目占地范围及周边浅层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类标准。3、项目道路两侧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表1中2类标准。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见表5。表5 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类别项目标准值标准来源环境空气NO21小时平均200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80g/m3SO2 1小时平均500g/m324小时平均150g/

29、m3PM1024小时平均150g/m3年平均70g/m3地下水环境pH总硬度(以CaCO3计)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氮6.58.5450mg/L1000mg/L3.0mg/L20mg/L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声环境等效声级昼间60dB(A)夜间50dB(A)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70dB(A),夜间55dB(A);2、施工期无组织粉尘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相关标准,即周界外粉尘浓度最高点小于1.0mg/

30、m3;3、营运期交通噪声参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总量控制指标1、“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计划管理。2、总量控制原则:a、外排污染物必须实现达标排放。b、对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污染物排放不改变当地环境功能。3、总量控制建议指标:本评价将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下以实际排放量作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值。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见表6。表6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单位:t/a)污染物名称建设项目设计排放量建设项目控制指标COD00氨氮00SO200NOx00

31、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施工期工艺流程如下:汽车尾气、噪声扬尘、噪声扬尘、噪声扬尘、噪声扬尘、噪声破除旧路面土方挖掘 通车路基施工辅助设施施工路面摊铺弃渣回填图1 项目施工流程及各阶段主要污染源情况简图汽车尾气、噪声运行期工艺流程如下:车辆行驶 图2 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源情况简图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1)废气:土方挖掘、路基回填、原材料堆积等产生粉尘。(2)废水:施工人员盥洗废水。(3)噪声: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等施工机械产生机械噪声。(4)固废:土方挖掘产生的弃渣及破除旧路面产生的弃渣。2、营运期:(1)废气:新建路行驶车辆产生汽车尾气。(2)噪声:新建路行驶车辆产生噪

32、声。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 放 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粉尘(无组织)水污染物施工人员盥洗废水SS少量0t/a固体废物破除旧路面土方挖掘弃渣500t0t/a施工人员生活垃圾0.3t噪声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类型较多,如公路地基处理时有钻孔机械、真空压力泵和砼拌和机械等,路基填筑时有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等,公路路面施工时有铲运机、铺路机等,噪声值在75105dB(A)之间。项目施工时间短,建设单位严格控制施工时间段,并选用低噪声设备;运营期间噪声主要为道路交通噪声,控制车速、道路两侧绿化吸声。经采取措施后,本项目建设

33、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其它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施工,土方开挖及原材料堆积,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现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使局部生物量及种类略有减少。项目开挖的土石及破除旧路面产生的弃渣块全部回填路基,项目建成后,原材料临时堆放场可恢复植被,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本项目为公路工程建筑项目,在原址上建设,不新增占地;该道路西起其中村主庄,东至其中口村北涧庄;项目沿线不穿过集中式居住区、学校、河流等敏感目标,与其最近主要敏感点有其中村主庄和其中口村北涧庄,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如下: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不设混凝土、沥青拌合站,本工程施工期

34、对环境空气产生的污染主要表现是粉尘污染。拟建公路主要为水泥地面,在公路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粉尘。粉尘污染主要表现在:土方挖掘、路基回填、原材料堆积等方面。根据类比分析,在天气晴朗、施工现场未定时洒水的情况下,成渝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粉尘浓度监测结果见下表7。表7 施工现场粉尘浓度施工内容起尘因素风速(m/s)距离(m)浓度(mg/m3)土方装卸、运输、现场施工2.45011.710019.71505.0灰土装卸、混合、运输1.2509.01001.71500.8石料运输2.45011.710011.71505.0由上表中监测结果分析可知,施工期粉尘污染严重,土方在装卸、运输、施工中及石料运输中,距

35、现场100m处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高达11.7mg/m3,150m处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仍达5.0mg/m3。为降低施工期扬尘对其中村主庄和其中口村北涧庄的影响,本次环评要求严格执行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15条措施中:(1)施工现场及在建工程必须封闭围挡,严禁围挡不严或敞开式施工。(2)工程施工前,施工现场出入口和场内主要道路必须混凝土硬化,严禁使用其他软质材料铺设。(3)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配备车辆冲洗设施,加强雨天土方运输管理,严禁车体带泥上路。(4)施工现场集中堆放的土方和闲置场地必须覆盖、固化或绿化,严禁裸露。(5)施工现场运送土方、渣土的车辆必须封闭或遮盖,严禁沿路遗撒。(6)施工现场必须

36、设置垃圾存放点,集中堆放并覆盖,及时清运,严禁随意丢弃。(7)施工现场的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必须密闭存放或覆盖,严禁露天放置。(8)遇有4级以上大风或重度污染天气时,必须采取扬尘应急措施,严禁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房屋拆除。(9)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制度,配备洒水设备,并有专人负责。总之,只要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好以上措施,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2、声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间作业机械类型较多,如公路地基处理时有钻孔机械、真空压力泵和砼拌和机械等,路基填筑时有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等,公路路面施工时有铲运机、铺路机等,噪声值在751

37、05dB(A)之间。项目施工期时间短,建设单位严格控制该路段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音设备,预计施工边界噪声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限值要求。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3、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施工用水及施工人员饮用、盥洗用水全部用车载入施工现场,不设临时施工生活设施,施工人员盥洗废水全部就地泼洒抑尘。4、固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固废主要为土方挖掘产生的弃渣、破除旧路面产生的弃渣、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500t、0.3t。弃渣全部用作路基回填;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5、

38、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填挖土石方使沿线的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工程在取土填土后裸露表面被雨水冲刷后将造成水土流失,进而降低土壤肥力,影响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植被恢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得乱砍滥伐公路沿线林木,要保护林业资源。对于道路两侧边坡和挖土、取土造成的植被破坏,采取种植草皮、硬化等措施进行绿化、美化。(2)防止水土流失措施路线的选取基本按原路线加宽,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占用量及土、石方动用量。开挖路段土、石方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填方不够路段利用山坡作为取土区,弃土区利用荒地,取土、石方尽量避开农田,且避免大开大挖

39、,减少堆存量。桥梁、路基设计时,考虑恢复和改善当地水系,满足泄洪和农田灌溉等功能需要。在填方和切方路两侧边坡进行绿化、硬化,避免冲刷和水土流失。公路建成后,道路两侧均种植观赏乔木,采用多层次立体绿化,乔、灌、草相结合,植被种类丰富多样。因此,随着项目的建成,植物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评价区的动物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迁徙他处,受影响的动物主要为不能迁移的小型动物,如蚯蚓、蚂蚁等,有少量这类动物由于压埋而死亡。由于仅限于扩建公路占地面积,且全部为常见动物,无保护动物,公路建成后随着植被的恢复这些动物重新迁回,因此拟建工程不会对动物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只要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做到随挖、随埋、

40、随填,就可以避免发生水土流失。总之,切实落实好以上措施,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为车辆运行产生的汽车尾气,为减轻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拟采取的汽车尾气防治措施主要有:(1)加强交通管理,抽查汽车尾气排放合格证,禁止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2)减少汽车尾气中污染物量是解决空气污染的根本途径,大力推广清洁燃料,能够减少污染物的绝对排放量。(3)装运含尘物料的汽车应使用蓬布盖住货物,严格控制物料洒落。(4)加强道路两侧绿化带管理,在两侧栽种可以吸附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乔木、灌木等树种及草坪,

41、以控制废气向周围环境扩散。只要严格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大力推广清洁燃料,项目营运期间道路周围空气环境能够维持现有水平。2、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改建完成后噪声源主要为行驶车辆产生的噪声,经采取控制车速,道路两侧绿化吸声等措施后,项目营运期间项目周围声环境能够维持原有水平。3、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营运期间无废水产生,营运期间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4、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投入运营后,道路两侧可增加绿化树种种植,也可在其它地方进行绿化补偿,动物与植物仍可达到平衡关系,因此不会影响生态系统整体性及生物组成的协调性。本项目公路的交通量不大,不会对生物连通性产生影响。5、社会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后

42、将切实改善其中村道路环境,既可以方便群众出行,还可大大拉动该村的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该村的自然优势和林果资源优势,打造最美自然山庄,发展农家旅游,为其中口乡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竣工后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6、环境风险影响分析对于本道路而言,需高度重视的是环境敏感点位和区段发生的交通事故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风险。主要是运输剧毒、易燃、高爆化学物质通过公路的环境敏感区,如居民集中区等地发生交通事故。大量有毒物质、有害气体泄露外溢,或引起火灾和爆炸。其环境风险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随着我国近年对交通安全管理力度的加大,上述两种环境风险产生的几率越来越小,另外,公路建设并不是产生这种突发性风险的直接原因,

43、而且公路质量与路况愈好,发生风险的可能性愈小。上述情况所产生环境风险的影响范围与危害程度取决于危险品的毒性、化学性质、燃烧性与爆炸性、泄露量及事故地点的环境敏感度、扩散性等多种因素,难以一概而论和较准确预测。至于在公路非环境敏感点位与区段发生的非剧毒、高爆化学物质的交通污染风险影响,一般说来,其影响范围较小,易于处理,对环境污染及人群的危害也不会很大,但它也要比一般交通事故的污染危害后果严重得多,也应引起重视,并将其发生率降至最低。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漏洒现象,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爆炸品:迅速转移至安全场所修理或更换包装,对漏洒的物品及时用水湿润,洒些锯屑或棉絮等松软物,轻轻收集。

44、(2)压缩气体或易挥发液体:打开车门、库门,并移到通风场所。液氨漏气可浸入水中,其他剧毒气体应浸入石灰水中。(3)自燃品或遇水燃烧品:黄磷洒落后要迅速浸入水中,金属钠、钾等必须浸入盛有煤油或无水液体石蜡的铁桶中。(4)易燃品:将渗漏部位朝上。对漏洒物用干燥的黄沙、干土覆盖后清理。(5)毒害品:迅速用沙土掩盖,疏散人员,请卫生防疫部门协助处理。(6)腐蚀品:用沙土覆盖,清扫后用清水冲洗干净。(7)放射品:迅速远离放射源,保护好现场,请卫生防疫部门指导处理。对环境保护目标防范措施:(1)对于有毒、有害气体或液体的泄露,迅速疏散附近的居民。(2)设置明显的标志,使过往的车辆或人员绕行。 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环境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类型排 放 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粉尘(无组织)严格执行河北省建筑施工扬尘治理15条措施,设围挡、车辆出入路面硬化,加盖苫布等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水污染物施工废水SS全部用于泼洒施工场地抑尘不外排固体废物破除旧路面弃渣全部回填路基全部妥善处置土方挖掘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噪声施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