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2390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环评报告.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盖章):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编制日期:2016年10月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法人代表曹爱明联系人刘忠通讯地址天水市麦积区羲皇大道中路联系电话18893050198传真-邮政编码741025建设地点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廿里铺街18号(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立项审批部门甘肃省教育厅批准文号甘教发函201667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技工学校教育【P8435】占地面积(m2)522.56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1310.24其中:环

2、保投资(万元)21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3.1%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甘肃省天水市,毗邻闻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处于规划中的天水市新城区中心,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79年的天水地质学校,1992年更名为西北工业学校,2001年经甘肃省高校设置评审委员会评审、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西北工业学校的基础上设立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甘肃省最早成立的高职院校之一。学校占地548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

3、总值4600万元,图书馆藏书36万余册,学院面向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在校生近9000人,学院现设党群部门、行政部门、教学部门、教辅部门。学校现有食堂建筑3栋。分别为1、学生餐饮中心,建筑面积5213.6平方米,为三层局部二层框架结构,建于2007年;2、学生食堂,建筑面积1247.24平方米,为一层砖混结构,建于1984年;3、清真食堂,(原印刷厂),建筑面积164.45平方米,为一层砖混结构,建于1967年。学生食堂及清真食堂年代久远,设计标准较低,不符合新的抗震设防规范,现已为危房,因建筑物陈旧,设施不能满足卫生需要,学院决定拆除学生食堂及清真食堂。拆

4、除后学校食堂建筑仅剩学生餐饮中心,在校生将近9000人将面临吃饭难的问题。因此急需新建学生食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2016年9月,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委托兰州洁华环境评价咨询有限公司承担“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看,调查并收集了相关资料,对涉及的有关环境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讨论,编制完成了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为项目科学监督管理的依据。2、编制依据2.1法律、法规依据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颁布,2

5、014.4.24修订,2015.1.1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10.28颁布,2016.7.2修订,2016.9.1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9.5颁布,2000.4.29修订,2016.1.1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5.11颁布,2008.2.28修订,2008.6.1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颁布,1997.3.1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颁布,2004.12.29修订,2005.4.1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

6、生产促进法(2002.6.29颁布,2012.2.29修订,2012.7.1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8.29颁布,2009.1.1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颁布、施行);(1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2011.3.27颁布,2013.2.16修订,2013.5.1施行);(1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3.19修订,2015.6.1施行);(13)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1994.8.3颁布,2004.6.4修订、施行)。(14)国务院

7、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15)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6)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18)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19)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工信部节2010218号);(20)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发20014号);(2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2)关于切实加强风险

8、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3)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甘政法发199712号);(24)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的批复(甘政函20134号);(25)关于执行国家环保总局的通知(甘环开发20066号);(26)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 号);(27)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8)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2.2技术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9、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2.3项目依据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6.5(兰州交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功能区的分类方法,本工程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根据甘肃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12-2030)(甘政函20134号),本工程所在区域地表水为籍河秦城工业、农业用水区,水质保护目标是类

10、水域功能区。项目区水功能区划见图1。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关规定,项目所在地声环境2类功能区。4、项目概况4.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单位5.1.1 项目名称: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建设项目4.1.2 建设性质:新建4.1.3建设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1.4建设地点: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廿里铺街18号(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4.2项目总投资本项目总投资1310.24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4.3项目占地本项目建设场地位于校园内,项目拟建场址位于学院原食堂东侧,西邻规划陶瓷博物馆。建成后将与学院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形成合理布局,方便师生就餐。项目选址

11、现状为学校浴室,地块东南角为台地,台地上有部分彩钢简易房。此次建设拆除原浴室,平整台地土方后建设。本项目不新征土地。4.4建设内容及规模本工程建设的内容及功能主要为学生食堂。建筑面积4559.00平方米。包含学生食堂、教工食堂、学生活动中心,项目具体工程组成见表1。表1 项目组成一览表序号工程类别工程名称工程概况1主体工程学生食堂一层为学生食堂,用餐座位为352座;二层为学生、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座位为236座,教工食堂设5个包厢,大厅设有餐桌,用于日常教工食堂就餐;食堂西侧为学生、教工餐厅,东侧为食堂操作间部分,食堂均采用天然气为燃料;三层为学生活动中心。2公用工程供气由天水石油天然气公司有偿

12、供应,管道接至学校食堂旁边作为食堂的燃料。供水供水接城市供水管网供电校区内现有变配电所容量完全满足本工程用电需要。依托学校现有供电线路。排水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学校管网。3环保工程施工扬尘防治施工扬尘采用洒水抑尘的方式,材料拉运过程采取苫盖篷布的措施。食堂废气食堂油烟废气由集气罩收集出,经高效油烟净化器处理达标后排放,燃料采用清洁燃料。餐厨垃圾餐厨垃圾全部集中收集后外售,综合利用餐饮废水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学校管网。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2。表2 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名称单位设计指标备注总建筑面积4559.00m2一层食堂m21490.00二层食堂m21533.80三层学

13、生活动中心m21535.20建筑高度学生食堂m213.95建筑基底总面积m21490.004.5平面布置本工程建设地点位于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南侧。建筑之间间距满足规划、日照及消防要求;周边道路布置合理,满足要求。功能分区:学生食堂西侧为学校原有食堂、校园小广场、学生宿舍;北侧为学校操场;南侧为学校规划地址实训园;东侧为学校规划博物馆。学生食堂西侧设置一个主出入口,西北、西南角设置次要出入口,东侧设置后勤出入口;建筑周边设有消防环道,道路宽度4.0m,转弯半径为9M,满足室外消防通道的要求。建筑与周边多层建筑间距大于6.0米,满足规范要求。场地内道路以外的区域主要以草坪绿化为主,点缀观赏

14、性植物,形成丰富宜人的城市环境。在室外隐蔽处设有集中垃圾收集点。4.6平面功能布局学生食堂分为三层,一层为学生食堂,用餐座位为352座;二层为学生、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座位为236座,教工食堂设5个包厢,大厅设有餐桌,用于日常教工食堂就餐;食堂西侧为学生、教工餐厅,东侧为食堂操作间部分,食堂均采用天然气为燃料;三层为学生活动中心。学生食堂餐厅部分设置2部疏散楼梯;食堂操作间部分设置1部疏散楼梯,1部食堂货梯。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总建筑面积为4559.00平方米。平面布置见图2。4.7公用工程4.7.1给水给水由麦积区城市自来水管网供给。4.7.2排水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

15、下水管网,下水管网依托学校现有管网。4.7.3供电项目用电由麦积区区电力局供应,年用电量21万KWh。4.8劳动定员(1)工作天数:全年工作日280天。每天营业时间7:00-20:00。(2)劳动定员:食堂工作人员24人。5、建筑设计本工程位于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南侧。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教工食堂及学生活动中心。建筑主体地上三层,为多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13.95,室内外高差为0.45m,总建筑面积4559.00m2。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分为三层,一层为学生食堂,用餐座位为352座;二层为学生、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座位为236座,教工食堂设5个包厢,大厅设有餐桌,用于日常教工食堂

16、就餐;三层为学生活动中心。建筑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乙类建筑物。建筑物地上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为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6、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项目不属于目录中限制类和淘汰类的项目,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此项目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要求。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一、自然环境简况1、交通地理位置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的交界处,陇海铁路线沿天水市境内而过,国道316、310线横贯境内,另有省级干线及区乡公路、专用公路多条,并开通了秦州至

17、北道的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麦积山区位于天水市的东南部,东接陕西省宝鸡市,南邻秦城区、两当县、徽县,西靠甘谷县、秦安县。东西长123km,南北最宽处50km,最窄处不足5km,全区总面积3452km2。本项目位于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廿里铺街18号(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项目周边为学校道路,交通便利。2、地形地貌天水境内山脉纵横,地貌区域分异明显。东部和南部因古老地层褶皱而隆起,形成山地地貌。北部因受地质沉陷和红、黄土沉积,形成黄土丘陵地貌。中部小部分地区因受纬向构造带的断裂,形成渭河地堑,经第四纪河流发育和侵蚀堆积,形成渭河河谷地貌。境内山脉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

18、m之间。最高峰天爷梁,高达3120m;最低点牛北村,海拔760m。境内北部属黄土梁峁沟壑区,渭河及其支流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横贯其中,形成宽谷与峡谷相间的盆地与河谷阶地。中东部为秦岭、关山山区,西部为西秦岭山地。麦积区处在祁连褶皱结合部,属秦岭地槽和陇西陆台两大地质构造过渡带。东部和南部秦岭山地横亘,岭内山峰陡峭,大部分被次生林覆盖。西部和北部在渭河各支流的冲刷切割下,形成黄土梁峁沟壑山地,只有小面积河谷和冲积川地。麦积区境内山梁主要有天子坪山,太阳山、秦岭大堡等。天水市位于藉河、渭河两岸河漫滩、级阶地上,上部地层为黄土状砂纸粘土,厚度不一,下部为砾石层。在沟口附近,由于洪水影

19、响,一般都形成一个冲积层,砾石和砾土互层,深度不一。项目所在地地貌单元属渭河南岸级、级阶地,地形平缓。3、水文天水地跨长江、黄河两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为界,北部地区属黄河水系的渭河流域,南部地区为长江水系的嘉陵江流域。天水市入境河流主要有武山渭河干流、榜沙河,甘谷散渡河,秦安葫芦河,全市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为9.4亿m3。根据甘肃省县级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天水市水资源可用量为4.8亿m3,其中地表水为3.1亿m3,地下水为1.7亿m3。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5亿m3,其中地表水为2.8亿m3,地下水为1.7亿m3。长江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3亿m3,其中地表水为0.3亿m3。

20、1)地表水天水市地表水径流量逐年减小,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人均水资源928m3/a,远低于全国和全省人均水平,城市地下水人居占有量仅为362m3/a。区内主要河流为渭河及其支流,境内渭河流长约280公里,沿河接纳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榜沙河、散渡河、葫芦河、藉河、牛头河。渭河自麦积锻压机床厂北峡口流入,自西向东流经麦积城区、社棠镇至星火机床厂流出。据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71亿m3,最大30.34亿m3,最小为5.26亿m3,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丰水季节流量剧增,最大流量4920m3/a,枯水季节流量突减,最小仅0.34m3/a,多年平均含沙量为73kg/m3。2)地下水区

21、内地下水赋存的介质条件分为两类,第四系松散类孔隙水和第三系碎屑岩类空隙裂隙水。据资料介绍,天水市地下水含量较为丰富,其水资源补给来源于入境水主要在武山渭河干流、甘谷的散渡河、秦安的葫芦河入境,多年平均入境水资源量为9.4271亿m3,全是多年平均自产加入境水资源量为24.8918亿m3,其中黄河流域为19.2822亿m3,长江流域为5.6096亿m3,开发量约3.8亿m3,现已开发0.2亿m3。麦积区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5.014亿m3,其中黄河流域渭河水西2.1449亿m3,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2.8691亿m3。4、气候气象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属冷温带半湿润、半干旱交替带,夏无酷暑

22、,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根据长期气象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 10.8(极端气温:-2538.2)年平均风速 2.0m/s(年最大风速:27.0m/s)主导风向 SE全年静风频率 51.13%年均降水量 551.7mm(年最大降水量:772.2mm)年均蒸发量 1294.4mm最大积雪厚度 150mm最大冻土深度 610mm年平均相对湿度 68%5、植被、生物多样性天水属华北、华中、蒙新和喜玛拉雅植物交汇处,树种成份复杂,森林资源丰富,植被上亦称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到草原的过渡带。天水市现有森林总面积589.9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6.5%。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南部的陇山、西秦

23、岭和关山林区,有木本植物87科224属804种,其中乔木312种,灌木437种,藤本55种,常绿植物122种。 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二级保护的有连香树、星叶草、杜仲、银杏、大白红杉、大果青杆、金钱松、小白树、水青树;三级保护的有秦岭冷杉、庙台槭、穗花杉、华榛、领椿木、胡桃楸、獐子松、青檀等。 野生药用植物660多种,其中常用药220多种。广阔的天然森林,繁衍了许多珍禽异兽,栖息着30多种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羚牛、梅花鹿、金猫、云豹等;二类保护的有羚麝、马麝、白臀鹿、斑羚、石貂、水獭、猞猁、猕猴、红腹角雉、兰马鸡、红腹锦鸡、大鲵、暗腹雪鸡、淡腹雪鸡、勺鸟、血雉、黑熊、秦岭红鳞鲑等。本项

24、目建设场地周围无天然植被,无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周围生态环境相对简单。6、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0.0.25规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g,抗震设防烈度为度。二、社会环境简况1、行政区划及人口天水市辖五县二区(秦安、清水、武山、甘谷、张川、秦州区、麦积区),市政府驻地秦州区,总面积14392km2,总人口350万人。麦积区总面积3452km2,人口57.52万人,分布着11个民族。全区设11镇,6乡、3个街道办事处,476个行政村。2、国民经济概况2014年,天水市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5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

25、业增加值90.65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193.02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213.22亿元,增长7.6%。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18.3:38.8:42.9。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7.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2%。其中项目投资502.77亿元,增长24.49%。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36.71亿元,增长42.92%;第二产业投资170.7亿元,增长9.97%。其中工业投资152.12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投资330.35亿元,增长26.1%。3、文教卫生201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3个,农家书

26、屋2540家,公共图书馆8个,各类藏书83万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33%和99.04%,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万户。2014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00个,其中医院35个、卫生院13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1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08万人(含村卫生室卫生员),其中执业医师4027人(含卫生院执业医师),床位1.2万张。共有全民健身点260个,在校学生施标率、达标率分别达98%和94%。4、文物及风景名胜区天水市物产丰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闻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与附近的仙人崖、石门、曲溪风景点连成一片,辟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市区内有伏羲庙、玉泉观、南廓

27、寺等文物古迹,因此,天水市现已成为新兴的旅游地和避暑胜地。项目所在地周边无名胜古迹及文物保护单位。环境质量状况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本项目位于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本次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引用2016年由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天水市成纪新城地下净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现状监测资料。为了了解项目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委托监测单位平凉中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监测,监测时间为2015年9月8日14日。1.1监测点位共布设2个采样点,其具体地点:1#污水处理厂场址、2#峡口村。项目监测点位见表3所示。表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位一览表序号监测点名称编号引用监测点位距本项

28、目的距离1成纪新城内污水处理厂场址1#4.2km2峡口村2#4.0km1.2监测项目本次项目监测包括常规污染物监测项目和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共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总悬浮颗粒物(TSP)、硫化氢(H2S)和氨(NH3)五项内容。1.3监测频次及采样时间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有关规定,连续监测7天。监测时间:2015年9月8日2015年9月14日。1.4监测分析方法空气采样方法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有关要求进行。1.5监测结果及分析本项目引用的监测统计结果(日均值)见表4表4 环境

29、空气监测结果表(日均值) 单位:mg/m3监测点位采样时间SO2NO2TSP1#监测点位成纪新城污水处理厂拟选场址2015.9.80.0220.0480.3692015.9.90.0210.0450.3452015.9.100.0310.0510.3552015.9.110.0280.0440.3792015.9.120.0290.0490.3662015.9.130.0260.0470.3512015.9.140.0250.0460.3412#监测点位峡口村2015.9.80.0250.0510.4452015.9.90.0230.0470.4142015.9.100.0280.0500.3

30、792015.9.110.0300.0490.3852015.9.120.0350.0560.3622015.9.130.0260.0530.3162015.9.140.0170.0470.355标准GB3095-20120.150.080.301.6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的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评价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可通过计算污染物的占标率对其进行现状评价,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Pi=Ci/C0i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占标率,%;Ci第i个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m3);C0i第i

31、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3)评价结果对大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见表8。表5 日均值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监测项目监测点位日均浓度(mg/m3)最大浓度占标率(%)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SO21#0.0210.03120.6002#0.0170.03523.300NO21#0.0440.05163.7002#0.0470.0567000TSP1#0.3410.379126.31000.262#0.3160.445148.31000.48由上表可以看出:经过监测在项目所在地的常规污染因子SO2、NO2、TSP中除TSP外,SO2和NO2

32、的浓度在各监测点位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规定的要求,TSP在各个监测点位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TSP最大超标约0.48倍,超标主要是区域性空气中扬尘较大以及区域其他市政建设引起的。特征污染物中硫化氢(H2S)和氨(NH3)在两个监测点位均未出现超标情况,H2S小于0.01 mg/m3 ,NH3小于0.2 mg/m3的限值要求。2、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为了说明项目评价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情况,本次环评引用天水市成纪新城地下净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现状监测资料,天水市成纪新城地下净水工程建设单位委托监测单位平凉中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项目区地表水体水质进行了监测。2.

33、1监测断面共布设了2个监测断面,具体布点情况见表6。表6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序号监测断面1天水市成纪新城地下净水工程排污口上游500m2天水市成纪新城地下净水工程排污口下游2000m注:项目原定排污口位于藉河入渭河口处。2.2监测项目pH、水温、溶解氧、COD、BOD5、SS、氨氮、总磷、铅、铬、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大肠菌群13项常规监测因子。2.3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时间为2015年9月11日2015年9月13日,连续三天。2.4监测结果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见表7。表7 水质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除pH、粪大肠菌数外均为mg/L监测项目排污口上游500m排污口下游2000m2015

34、.9.112015.9.122015.9.132015.9.112015.9.122015.9.13pH8.478.518.538.498.578.61水温()4.14.34.64.84.24.3溶解氧7.217.167.317.167.247.31COD28.7032.5033.4029.4030.6031.10BOD54.75.095.665.094.314.70SS107111105585961氨氮3.263.523.473.223.313.18挥发酚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铬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铅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未检出总磷0.1970.1890

35、.1930.2390.2470.22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0980.0910.0930.0890.0920.96粪大肠菌数3200320032003200320032002.5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具体如下:pH的标准指数为:或式中:pHsd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DO的标准指数为: DOjDOs DOjDOsDOf=468/(31.6+T)式中:DO溶解氧浓度,mg/L; DOf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DOs溶解氧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 T水温,。其它项目表达式为:式中: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平均值,mg/L

36、;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监测断面在监测的13项指标中COD、BOD5以及氨氮在天水市成纪新城地下净水工程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藉河入渭河口处)上游500m和排污口下游2000m均出现超标现象,总磷在拟建成纪新城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2000m出现超标现象,没有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因原定监测断面均在项目污水收集范围的下游,故监测值超标是因为项目拟选址区域污水管网不完善,污水未得到有效收集处理,监测断面附近居民将未处理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水体造成水质污染。3、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监测单位本次噪声现状监测由甘肃华鼎环保科

37、技有限公司进行监测。3.2监测点位在拟建场址厂界四周各设1个监测点位,共布设4个噪声监测点,监测点布置情况详见表8。表8 噪声监测点位布点表监测点位监测点名称与拟建项目距离(m)1#厂界东距项目东厂界1m处2#厂界西距项目南厂界1m处3#厂界南距项目西厂界1m处4#厂界北距项目北厂界1m处3.3监测时间及频率监测时间为2016年9月6日、7日。连续监测2天,每天分2个时段进行,昼间、夜间各一次。3.4监测方法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4-2009)要求进行。3.5监测结果及分析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9。表9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监测点位编号9月11日9月12日最大值标准昼间

38、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厂界东侧)54.537.454.636.854.637.4昼间60、夜间502#(厂界西侧)51.439.651.339.251.439.63#(厂界南侧)47.637.146.837.347.637.34#(厂界北侧)52.339.251.438.652.339.2从噪声现状监测结果看,本项目厂区周围各监测点位在昼间、夜间噪声均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要求,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总体而言,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保护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

39、95-2012)二类功能区要求。2、保护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功能区要求。3、保护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籍河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要求。4、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敏感点其具体情况见表10。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见图4。经现场踏看,项目所在地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0。表10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统计表名称方位距离(m)影响因素规模目标1#公寓楼WN30噪声、扬尘学生宿舍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类标准学生公寓E238学生宿舍办公楼EN70办公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40、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区标准;(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区标准;(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4)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总量控制标准本项目废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城市市政管网,最终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本项目总量已纳入到污水处理厂,因此不申请总量。建设项目

41、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绿化美化建设规划及策划工程地质勘察施工设计施工招投标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安装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噪声固废废气噪声固废废气废水固废噪声噪声废气噪声固废扬尘营运阶段三通一平施工机械进场基础挖填绿化工程钢筋、模板、砼浇筑工程等设备安装、内外装饰图8 工程施工期流程及污染环节图主要污染工序工程建设可分为建设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期进行分析。建设项目在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均会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下就本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环境影响源进行分析。项目环境污染因素分析见表11。表11 建设项目环境污染因素分析时期影响分类影响来源与环节主要污染物影响位置影响

42、程度特点施工期声环境运输、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场地周围较严重与施工同步,随施工过程结束而结束,对周围环境产生暂时影响环境空气运输、堆放的原材料、施工机械扬尘较严重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一般水环境生活污水COD、BOD5、SS轻微运营期环境空气食堂餐饮油烟建设厂址及周围一般发生在整个运营期,对环境要素存在长期的影响声环境设备运行噪声一般水环境餐饮废水COD、BOD5、SS、动植物油一般1、建设施工期1.1废气施工期废气主要来源于施工场地平整、机械车辆运输中产生的扬尘及施工机械排放的烟气,主要污染物为CO、CO2、NO2、碳氢化合物、粉尘、飘尘等。扬尘分析建设项目扬尘污染主要为来源于土方填挖、灰土拌合和灰土物料运输及施工操作等过程,产生量和浓度与施工文明程度、施工方式、物料和环境有关。设备和车辆尾气分析在场地平整作业中,由于使用柴油机、运输车辆等设备,将有少量的尾气产生。但由于施工期较短,废气污染源具有间歇性和流动性,废气量较小。1.2废水本项目施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清洁废水排放。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每天约40人,施工人员如厕利用学校现有的公厕,生活洗漱用水量约45L/人d,施工期生活用水量1.8m3/d。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施工期每天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