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省道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399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省道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省道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省道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省道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省道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省道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省道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省道224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盖章):梅州市梅县区公路局 编制日期:2015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2、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止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省道224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申请单位梅州市梅县区公路局法人代表何绍清联系人郭生通讯地址梅县新城交通路1号梅县区公路局联系电话13902789514传真邮政编码514700建设地点起点位于梅县区雁洋镇甲坑,起点桩号:K36+000,由北至南,途径葛藤坪,三乡,终点位

3、于雁洋镇社二,终点桩号:K39+000建设性质改建行业类别E4812公路工程建筑道路长度3千米绿化长度(m)3000总投资(万元)800.06其中环保投资(万元)5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6.24%建设日期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一、项目由来省道224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在梅州市干线公路规划布局(十纵八横六环十二联络线)中属纵四,是连接梅县区、大埔、和丰顺县两县一区山区的纵向交通干线,对促进地区经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强区域间的交通联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破损严重,行人、行车困难,难以提供快速、安全、舒适和经济的交通运输环境,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梅州市梅县区公路局拟

4、投资800.06万元建设“省道224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下称本项目)本项目起点位于梅县区雁洋镇甲坑,起点桩号:K36+000,由北至南,途径葛藤坪,三乡,终点位于雁洋镇社二,终点桩号:K39+000。项目路面改造段合计总长3km,改建后为路基宽度8.5m,行车道宽度7m,设计速度40km/h。拟于2015年4月份开始建设,并于2015年10月完工,施工工期6个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需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交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梅州市梅县区公路局委托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

5、评价工作,并编制完成本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二、项目内容及规模1、项目基本情况名 称:省道224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建设性质:改建建设单位:梅州市梅县区公路局总 投 资:800.06万元项目选线:本项目起点位于梅县区雁洋镇甲坑,起点桩号:K36+000,由北至南,途径葛藤坪,三乡,终点位于雁洋镇社二,终点桩号:K39+000,项目路面改造段合计总长3km。2、项目片区原状省道224线是连接梅县区、大埔、丰顺县两县一区山区的主要经济线路,现状为:行车道宽7米,路基宽8.5米,设计车速40km/h。项目砼路面经过16年的使用,出现疲劳损坏,引发其他各种危害加剧而造成路面板严重破坏,致

6、使车辆行驶缓慢,极大地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当地人民深切感到出行难,通车能力差,现对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进行改造。K36+000-K37+000段现状:项目起点梅县甲坑至葛藤坪段,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坑洞、错台、受损严重,沿路左右两侧为耕地、山体和葛藤坪居民,约有20户,距离道路中心线5-200米不等。K37+000-K38+000段现状:项目葛藤坪至三乡镇,该段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坑洞、错台、受损严重,沿路左右两侧为耕地、山体和三乡镇居民,约有50户,距离道路中心线5-200米不等。K38 +000- K39 +000段现状:项目三乡镇至梅县雁洋镇社二段,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

7、面坑洞、错台、破碎板、板角断裂、受损严重,沿路左右两侧为耕地、鱼塘和零散居民,约有20户,距离道路中心线5-200米不等。本项目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根据路况调查对全线3km进行路面改造。全线按原有公路等级技术标准进行路面改造,平面线形基本维持原有线位。路面改造路段纵坡除受起终点、桥梁或其他建筑物标高控制处按原标高要求设计外,其余路段基本按照加铺厚度抬高一定高度,路基横断面宽度及布设基本维持原状不变,建成后行车道宽7米,路基宽8.5米,设计车速40km/h。基本满足未来20年该地区的交通需要。3、道路主要技术标准本项目设计标准及主要技术指标分别采用如下表:表1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项 目单位指标备注

8、 计算速度km/h40桩号K36+000K39+000线路总长km3平曲线最小半径m30最大纵坡%7.68最小坡长m40路基宽度m8.5行车道宽度m7双向两车道桥面宽度m8.5桥梁m/座31/1维修利用涵洞道53道维修清淤利用,2道完好利用平均每公里桥长m/km10.33平均每公里涵洞道数座/km1.67平交口处7水泥砼路面m220783汽车荷载等级级公路-木材m314钢材t83水泥t3255中(粗)砂m33335石油、沥青t5.0碎石m313315投资估算万元800.064、交通预测结果根据项目可研相关数据,本项目拟于2015年10月建成,因此,项目建成通常后第一年、第七年、第十五年分别为2

9、016年、2022年、2030年,各特征年份路段交通量如表2所示。表2 各种车型路段特征年预测车流量 单位:辆/小时预测年路段名称高峰小时昼间小时夜间小时大型中型小型大型中型小型大型中型小型2016省道224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29867215723325561100112237873202259110681882341572157114729389920307701494335039483018892094269565、路面设计、路面结构本项目路面改造工程主要是在现有公路等级基础上,对水泥砼路面一次性更换加铺。(1)、原公路平面线设计原公路平面设计交点21个,平均每公里7个,平曲线

10、占线路总长的62.06%,依原路标准,最小平曲线半径30米/5个。(2)纵面线形设计原公路纵面共设坡点18个,平均每公里6个;最大纵坡7.68%/1处,最小坡长40米;凹性竖曲线最小半径500米/2个,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800米/4个,竖曲线占线总长22.37%(3)路基原公路路基宽度8.5m,水泥砼路面宽7 m,K37+390K37+600,长0.21千米,圩镇段采用20.75 m硬路肩,其余一般路段采用20.75 m土路肩。项目路线平、纵面缩图、旧路路基标准横断面、改造后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见下图1、图2、图35、路线工程本项目路线基本沿老路路线南北走向进行改造,以减少工程造价。6、路基工程

11、图1 路线平、纵面缩图 图2 旧路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图中尺寸以厘米为单位,本图比例1:100)图3 改造后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图中尺寸以厘米为单位,本图比例1:100)5、路线工程本项目路线基本沿老路路线南北走向进行改造,以减少工程造价。6、路基工程项目仅进行路面改造,路基部分仅进行边沟、排水沟与绿化带等建设。7、排水与防护全路段的边沟和排水沟等均采用浆砌片石铺砌或钢筋砼盖板边沟,对缺设水沟的路段增设边沟,在旧路面挖除路段的两侧路肩范围内每隔20m新增设一道横向碎石盲沟,以确保排水通畅;同时,排水设计考虑到环境保护要求,避免路面污水流入鱼塘、水田、菜地。8、主要工程数量面层:采用25cm厚水泥混

12、凝土面层:20783平方米;基层:采用18cm厚稳定级配碎石基层:24750.6平方米;采用01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调平层:20320平方米。冲击压实旧砼路面:17780平方米;挖除24cm厚旧砼面层:796立方米;路基排水与防护:646.6立方米;桥梁:31米/1座(维修利用);涵洞:5道(3道清淤利用,2道完好利用)平交口:7处。9、桥梁工程本项目全线共有桥梁1座,共长31米。根据现场调查及桥梁养护记录资料,桥梁主体结构完好,存在问题是桥梁桥面板出现裂缝及防护防撞栏损坏,针对其病害进行修复加固后利用。表3 桥梁状况一览表中心桩号结构类型桥长(m)桥宽(m)病害备注上部结构下部结构上部结构

13、K37+859113m石拱桥U型桥台3120.5(防撞栏)+5(净宽) 1、桥面板出现裂缝2、防撞栏损坏1、凿除原有桥面板,重新浇筑钢筋砼桥面2、拆除原有防撞栏,重新设置防撞栏10、涵洞工程涵洞:本项目全线共有涵洞5道,共长74 m。其中钢筋砼盖板涵41米/3道,涵底淤积,清淤后利用;石拱涵33米/2道;完好利用。表4 涵洞状况一览表序号中心桩号交角孔数-孔径长度(m)洞口类型备注度孔-m进口出口1K37+00501-1.015八字墙八字墙完好利用2K37+88501-2.018八字墙八字墙完好利用3K37+05301-0.513一字墙一字墙清淤利用4K37+46401-0.514一字墙一字墙

14、清淤利用5K37+89501-0.7514一字墙一字墙清淤利用11、交叉工程省道224线工程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共有平面交叉7处,采用接顺的交叉形式。表5 交叉状况一览表序号中心桩号被交叉公路整改措施交叉形式交角(度)位置路线名称公路等级路基宽度(m)车道数1K36+640T型90路左村道61接顺2K37+170Y型45路左高速公路连接线二级公路122接顺3K37+512T型90路右乡道150线四级公路71接顺4K37+517T型90路左乡道151线四级公路92接顺5K37+878T型90路右村道61接顺6K38+090Y型45路左高速公路连接线二级公路122接顺7K38+345T型

15、90路左村道61接顺12、隧道工程本项目全线无隧道工程。13、施工进度及人员安排项目拟于2015年4月开工,2015年10月建成,施工期为6个月,进场人数约50人/日,项目沿线设置3个临时施工场所,分别位于沿线葛藤坪附近、沿线三乡镇附近、项目终点社二附近,每个临时施工场所占地约500m2,合计1500m2,主要用于堆放砂、石等材料,施工人员食宿于当地村庄内,不设营地。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该项目为省道224线梅县甲坑至社二段路面改造工程,属改建性质,道路经过的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和噪声对道路附近居民有一定的影响;根据现场勘察,项目沿段绿化良好,未出现大量滑坡及水土流失现象,道路

16、路面干净。根据项目建设方案可知,2013年该路段平均日交通量约2404辆/昼夜(已折算为小型车),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推荐单车排放因子,估算出交通废气产生量约CO 0.00022t/kmh、NO2 0.0001t/kmh,交通废气产生量较少,且本项目沿线开阔,交通废气易于扩散, 对周边环境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沿线主要为耕地,山体,鱼塘,沿线零散居民、葛藤坪居民、三乡镇区居民,根据梅州市梅县区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5年1月15日对项目起点梅县区雁洋镇甲坑、项目沿线葛藤坪、三乡和终点雁洋镇社二进行的监测,项目沿线昼间噪声值在54.155.0dB(A)之间,夜

17、间噪声值在46.648.6dB(A)之间,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区标准。项目起点梅县甲坑项目终点社二图4 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终点社二项目起点梅县甲坑项目临时施工场所1沿线葛藤坪村约20居民山间小溪项目临时施工场所2沿线三乡镇区约50户居民项目临时施工场所3沿线零散居民约20户居民图5 项目与敏感点关系图项目起点 项目沿途居民 沿线三乡镇区 项目终点及民居路面现状 图 6 项目沿线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等):1、地理位置梅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2418,东经11607。东邻大埔,西

18、界兴宁,南连丰顺,北接蕉岭,东北与福建省上杭。永定毗连,西北与平远接壤,中部环接梅州市梅江区。总面积2482.86平方公里。2、地形地貌梅县区属东高西低的丘陵地区,土壤主要属赤红壤土。境内山峦起伏,西北部有武夷山系延伸而下的项山山脉,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东部南部有莲花山系的阴那山脉,使县境与丰顺、大埔分隔。这两列山脉均为东北西南走向。地势周高中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分为三个类型,即河谷盆地。丘陵、山地,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地占总面积的22.l,丘陵占55.4,盆地占22.5。有海拔逾千米和近千米山峰23座,以明山蟑的银窿顶海拔1357米为最高。3、气候、气象梅县区地理位置靠近北回归

19、线,且近太平洋,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具有多春雨而秋旱,夏炎热而冬寒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21.2,极端最高气温为39.5,极端最低气温为-7.3,年均日照时数2009.9小时,无霜期306天,年蒸发量为1183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1472毫米,多集中于49月份,此时段内平均降雨量1067.7毫米,占全年总降雨的73.5%。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176毫米,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为198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53毫米。多年平均风速0.9m/s,全年以静风频率最高,冬半年以偏北风为主导风向,夏半年则以偏南风为主导风向。4、水文项目附近地表水为山间小溪,属于梅江支流。梅县区有大小河流4

20、3条,属韩江水系。主干流梅江,流经区境约75公里,注入大埔县三河坝衔接韩江。梅江发源于广东省陆丰县与紫金县交界的乌突山七星峒,全长307km(含上游琴江),流域面积为13929km2;汀江发源于宁化赖家山,全长323km,流域面积11802km2;梅潭河发源于福建葛竹山,全长137公里,流域面积1603km2。梅江、汀江和梅潭河在大埔县三河镇汇合后称韩江,韩江全长470km,流域面积30112km2,韩江是广东省第二大河流,流经大埔县、丰顺县、潮州市、汕头市后进入南海。5、植被项目所在地主要为丘陵山地,平坦低洼处少部分为耕地及菜地;丘陵山地主要是森林,主要植物物种有松树、杉树、荷树、山乌桕、山

21、苍子、盐肤木、继木、车轮梅、鸡屎藤、葛藤、菝葜、山银花、桃金娘、芒萁、芒草、乌毛蕨、凤尾蕨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等):1、综合概况梅县区下辖18个镇和1个城镇办事处,1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382个村委会和36个居委会,总人口627427人,总户数168014户。其中农业人口484756人。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146.7亿元、增长10.7%;税收18.03亿元,其中本级税收8.18亿元,增长31.0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8亿元、增长16.65%。2、农业2012年,梅县区认真做活“山”字文章,科学引导农民耕山致富。新增水果、茶叶、油茶、名贵树木等特色产业基

22、地3.63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示范面积6000亩;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带动农户2.65万户。创新金柚产业发展模式,创建了金柚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开展了梅县“金柚王”评选活动,建立了10万亩溯源农超对接金柚直供基地,成立了全国首个金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金柚深加工有新的突破。成功竞得600万元省绿色健康渔业示范园区建设资金。中国首个油茶种植业综合标准化研究基地在梅县区落户。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单位7家。预计全县农业总产值59.1亿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11144元,增长17%。3、工业2012年,梅县区三次产业结构为24.5:42:33.5。预计县规

23、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9.75亿元,工业增加值54.14亿元,分别增长16.3%和12.6%。全年获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4项,其中国家级1项,城东镇被认定为省(机电)技术创新专业镇。梅雁、宝丽华、华银、超华、线艺、BPW(梅州)车轴、卡莱轮胎等一批重点企业不断增资扩产。4、招商引资2012年,梅县区制订出台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经济考核,大力实施“乡贤回乡投资兴业”工程,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引进富力集团、龙洲股份等有实力的企业落户。全年引进项目71个、计划投资总额23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签订“三资”企业合同34宗,合同外资金额466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02万美元,增长2.2

24、%;外贸进出口总额4.75亿美元,增长4.36%。5、旅游业2012年,梅县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的决定,编制了叶帅故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投入2亿元完成了205国道新县城至南口段和S223线剑英绿道至核心区主要景区主干道路的升级改造,打造了两条黄金旅游线路;雁洋游客服务中心竣工,桥溪古韵项目基本建成;帅迹寻踪、富力足球学校、三乡村野公园、灵光胜景等项目加快推进;对S223线雁洋丙村沿线等重点路段的民居进行客家特色新村庄改造;与友好城市毛里求斯鸠比市签订了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协议,推动两地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广东省旅游强县”通过省复核验收,雁南飞、雁鸣湖、侨乡村

25、等成为“广东(梅州)客家文化旅游研究示范基地”。6、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2012年,梅县区教育“创强”成果巩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全面达标,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8%;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建设全面完成,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高考成绩再上新台阶;在新县城配套建设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连续两次竞得省级技校建设专项资金500万元,成为全省唯一连续四次获此专项资金的县;与北大青鸟教育集团合作创新教育新模式,“强师兴教”工程深入推进。医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并通过省验收;镇级公立卫生院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群众看病

26、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十佳文化馆”;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实现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全覆盖。全县可通班车的村100%实现通客车。县财政投入7500万元以上用于镇村公共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表5表6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 号项 目类 别1水环境功能区山间小溪,现状使用功能为农灌,未划分水质目标,建议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2

27、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属于二类区域;2016年1月1日前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2016年1月1日后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属于2、4a类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4a类标准4水源保护区否1、大气环境现状为了解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空气现状,本项目引用梅州市梅县区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5年1月15日对本项目沿线三乡镇区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如下表:表7 项目所在地空气环境现状监测数据 单位:mg/m3 项目标准SO2NO2PM10监测平均值三乡镇区0.0120.012

28、0.048标准限值0.150.120.15以上结果表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0年修改单(环发【2000】1号)二级标准限值要求。2、 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地表水体为山间小溪,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引用梅州市梅县区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5年1月15日对山间小溪项目附近断面的监测。监测结果如下:表8 项目所在地水质监测数据统计表及其标准指数 单位:mg/L(除pH外)污染因子pHDOCODBOD5NH3-NTP现状值山间小溪项目附近断面7.46.072.30.1520.02类标准限值6952041.00.

29、2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备注L表示监测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报所用方法的检出限值,并加标志L监测结果表明,项目附近山间小溪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3、 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相关规定,本项目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4a类区标准。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引用梅州市梅县区环境保护监测站于2015年1月15日对本项目沿途4个点的监测数据。其监测结果如下。表9项目所在地环境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点位序号测点位置主要声源监测结果执行标准超达标情况昼间夜间1项目起点梅县区雁

30、洋镇甲坑附近交通噪声54.848.660705055达标2项目沿线葛藤坪53.247.5达标3项目沿线三乡55.046.9达标4项目终点雁洋镇社二54.146.6达标根据上表数据显示,项目所在地昼间等效声级在54.155.0dB(A)之间,昼间等效声级在46.648.6dB(A)之间,各测点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 保护山间小溪的水环境质量,不因项目的建成而受到明显的影响,使其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2、 保护该区空气质量,使其在2016年1月1日前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

31、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 二级标准,2016年1月1日后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标准;3、 保护该区声环境质量,使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4a类标准。4、 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是:表10 项目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保护目标距离方位规模保护级别水环境山间小溪100-500m西面、东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大气环境声环境葛藤坪村居民距道路中心线5-200米K36+000-K37+000段两侧约20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2000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

32、008)2、4a类标准三乡镇镇区居民距道路中心线5-200米K37+000-K38+000段两侧约50户项目沿线零散居民距道路中心线5-200米K38+000-K39+000段两侧约20户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项目附近地表水为山间小溪,建议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表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值、粪大肠菌群数除外)项目pHCODCrBOD5DO氨氮总磷类标准限值6-920451.00.22、 环境空气质量 2016年1月1日前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 二级标准,2016年1月1日后执行环境

33、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标准。表1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 mg/Nm3污染物取值时间PM10NO2SO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2000年修改单)二级标准日均值0.150.120.1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限值0.150.080.15 3、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4a类标准。表13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dB(A)标准名称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605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7055污染物排放标准1. 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

34、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即SO20.40mg/m3、NOX0.12mg/m3、烟尘1.0mg/m3。2.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WPB1-1999)。 表14 第一类车型式认证试验标准值 单位:g/实施阶段污染物排放标准第阶段CO点燃式发动机2.20压燃式发动机1.00HC+NOX点燃式发动机0.50压燃式发动机0.70(直喷式柴油机)PM压燃式发动机0.08(直喷式柴油机)第阶段CO汽油2.30柴油0.64HC汽油0.20NOX汽油0.15柴油0.50HC+NOX柴油0.56第阶段CO汽油1.00柴油0.50HC汽油0.10NOX汽油0

35、.08柴油0.25HC+NOX柴油0.30PM0.025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不得超过70 dB(A),夜间不得超过55 dB(A)。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 dB(A)总量控制指标 本项目属于公路建设工程,本评价不作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施工前准备1.1 依据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1.2 编制任务书1.3 初步设计、项目概预算1.4 施工图设计征用临时施工场地施工过程水土流失、扬尘、汽车尾气、噪声、固体废物材料运输、路面破除、机械作业路面工程辅助工程建设绿化扬尘、汽车尾气、噪声试营运、竣工验收扬尘、

36、汽车尾气、噪声投入使用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噪声根据公路建设施工的特点,所用的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施工运输的车辆噪声,其中施工机械为最主要噪声源。一般主要有:挖掘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装载机、摊铺机等。主要施工噪声源作业时的源强见表15。 表15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噪声声源源强 单位:dB(A)序号机械测点距施工设备距离(米)Lmax1轮式装载机5902平地机5903压路机5864推土机5865摊铺机5876发电机5987卡车5928混凝土泵5859移动式吊车59610振捣机584(2)大气污染物项目施工期,工地开放性地堆积了大量建筑固体废

37、弃物,在有风的情况下,极易造成大范围的粉尘污染。此外,施工机械及运输机械排放的尾气也会造成污染。施工扬尘在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扬尘将主要来自:施工前期的路面破除、场地平整和路基处理中,将使用破路机进行路面破除,使用挖土机和推土机进行堆填,在土方搬运、倾倒过程中,将有少量土壤颗粒物从地面、施工机械或土堆进入空气中;备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将有粉状物逸散进空气中;施工期间运送散装建筑材料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将有少量物料洒落进入空气中,另外车辆在通过未铺衬路面或落有较多尘土的路面时,将有路面扬尘产生;临时堆土场、原料堆场和暴露松散土壤的工作面,受风吹时,表面颗粒物会受侵蚀随风飞扬进空气中。经类比,可估

38、算本项目施工期土方扬尘量,具体见表16。根据项目区域的常年风速(0.9m/s),项目仅对路面进行改造,挖填土方较少,挖填土量约796m3,产生量按风速3m/s情况下4g/m3土方计算可得,施工期土方施工扬尘产生量为0.003t。表16 施工期土方施工扬尘产生量产生源产生量(g/m土方)风速3m/s风速35m/s风速58m/s土方工作面风扬尘444848180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排放尾气污染物在施工期间,除了施工扬尘大气污染物外,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燃油排放的汽车尾气也将给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主要污染因子为NOX、CO和颗粒物。(3)水土流失本项目按原线进行路面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一定程

39、度的水土流失。本报告表选用国家环保总局所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推荐的“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目前一般计算年非沟蚀性水土流失均按此模式计算。此模式的表达式为:A=0.224ReKeLiSiCtP式中:A为平均土壤流失量(T/ha);Re为年平均降雨侵蚀因子;Ke土壤侵蚀因子;Li坡长因子;Si坡度因子;Ct植物覆盖因子; 项目区域内多年平均雨量对应的水蚀因子R=337.0。本项目地处花岗岩赤红壤地区,土壤侵蚀因子Ke为0.27(由于本项目施工期间的土壤都经过人为的松动,土壤的侵蚀强度将比自然裸露荒地大,根据人为弃土的堆积与侵蚀过程的初步研究,人为弃土坡侵蚀量是自然荒坡的10.8倍,

40、为此,本项目水土流失将乘于一个10.8的系数,以计算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量),此外,坡长因子Li为3.14,坡度因子Si为0.08,植被因子Ct为1.0,侵蚀控制措施因子P为1.0。根据以上选值,可计算得A=55.3t/ha/a=0.00553t/(m2a)。选址区区域面积为25500平方米,项目水土流失涉及面积约6375平方米,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施工期流失的水土量约17.6吨。(4)水环境污染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施工废水。一般情况下,道路施工废水包括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施工机械运转中产生的油污水、施工机械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项目

41、应采取在施工场地、临时弃渣场和临时堆土场建设临时导流沟和沉淀池,将暴雨径流经导流沟引至沉淀池、隔油池处理后回用;设置循环水池,将设备冷却水降温后循环使用,以节约用水;设置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将设备、车辆洗涤水进行隔油隔渣处理后循环使用,禁止此类废水直接外排。由于项目在当地村庄设置施工场地,施工人员均居住在村庄内的宿舍,施工区设有流动厕所,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故本报告不考虑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5)固体废弃物本项目施工工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弃土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根据工程可研报告,项目土石方挖方396m3,土石方填方396m3,项目产生的挖方全部回用于填方,无弃土产生。建筑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