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万吨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167.doc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2400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万吨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167.doc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万吨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167.doc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万吨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167.doc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万吨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167.doc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万吨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167.doc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万吨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167.doc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万吨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二次公示167.doc环评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国环评证乙字第2537号Henan Lans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和县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30万吨/年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单位: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呈报单位:和县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二O一五年二月1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1.1项目由来和县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主要从事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的开采、加工和销售。该矿山已生产多年,原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为10万t/a,2011年进行了技改扩建,将生产能力提升至30万t/a,并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和县环保局以和环行审20120

2、46号予以批复。由于有村民反映和县环保局该批复涉嫌行政违法,经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查后,判决本次环评存在程序不合规。为此,和县环保局以和环行审201496号文对和县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30万吨/年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和环行审201246)予以撤销。根据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结果,八一老山石料厂委托我单位(河南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重新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补充完善本项目环评审批程序。1.2现有项目基本情况1.2.1项目地点及采矿权情况和县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

3、位于和县县城西北部350方向约38Km的老山山体的西坡,矿区中心地理坐标(1980坐标系)为:东经1181907,北纬315503,行政区划属马鞍山市和县石杨镇八一行政村所辖。采矿权范围由5个拐点构成,矿区面积0.0701km2,采矿许可证号:C3414242010127220096767,有效期2014年8月28日至2016年5月28日,见表1.2-1。表1.2-1 采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拐点编号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X坐标Y坐标X坐标Y坐标G1353315539624724353310939624673G2353341939624858353337339624807G33533

4、44839625043353340239624992G4353324239624983353319639624932G5353298839624769353294239624718矿区面积:0.0701km2 ;允许开采标高:+129m+55m1.2.2项目概况与工程组成该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深度+129m+55m标高,年产30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项目年工作日280天,每天1班,每班8h,劳动定员39人,其中生产工人26人,管理及技术人员13人。现有项目主要由露采场、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组成。具体见表1.2-2。表 1.2-2 现有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类别项目名称工程内容与规模主体工程露

5、采工程露天开采,矿权面积0.0701km2,设计开采标高在+129+55m,分台阶自上而下逐层开采,目前向下越层开采约10-15m,形成+70m、+45m、+40m三个开采平台,年开采矿石30万吨,汽车公路开拓运输工业场地占地3500m2,位于采场外围西南侧,包括破碎站、产品堆场、配电室等,破碎站含1条破碎线,目前在爆破警戒线范围内辅助工程矿区、外运道路矿区内:级道路,道路宽8m,最大纵坡8%,缓和平台长50m,最小回转半径15m,路面类型为级配碎石路面;外部运输道路:从采场西南侧进入,并通过石杨镇与滁州芜湖省道(206)相连弃土场无,原弃土场弃土已外卖公用工程供水系统主要为生产和生活用水,生

6、产用水取自附近水塘。生活用水来自市政供水排水系统无生产废水外排,雨水经矿区截排水沟收集,沉淀池处理后,部分回用于生产用水,其余排入矿区西侧水塘供电系统市政供电,现有2台变压器办公生活区占地面积358m2,位于矿山现有外部运输道路旁,标高约在+75m左右,采场300m爆破警戒线范围以外环保工程废气处理露天凿岩采用湿式凿岩抑制粉尘;工业场地筛分机密闭后布袋除尘 污水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农灌;矿坑水、破碎站淋溶水沉淀后部分回用于生产用水,其余外排至矿区西侧水塘噪声防治消声减振,设备润滑 生态恢复与复垦采场、破碎站已修建截洪沟、沉淀池,但已开采完毕平台尚未进行生态恢复固废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

7、集处理1.3本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和县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30万吨/年建筑用灰岩矿采矿技改扩建项目建设地点:和县石杨镇八一行政村建设性质:改扩建生产规模:年生产建筑用灰岩矿30万t。产品方案:矿山的产品方案为破碎筛分后的各个粒级原矿。采场采出的矿石粒度为500mm。依据用户对产品粒度的不同要求,原矿经系统破碎筛分后,最终产品为大片(5035mm)、寸子(3512mm)、瓜子(125mm)、石粉(5mm)四种,主要用于建房、铺路。本项目建设内容见表1.3-1。表 1.3-1 本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工程类别项目名称工程内容与规模备注主体工程露采工程露天开采,矿权面积0.0701km2,沿现有开采断

8、面将剩余储量开采完毕,年开采矿石约30万吨,汽车公路开拓运输矿权范围内继续开采工业场地占地3500m2,位于采场外围西南侧,包括破碎站、产品堆场、配电室等,破碎站含1条破碎线,目前在爆破警戒线范围内现有辅助工程矿区、外运道路矿区内:级道路,道路宽8m,最大纵坡8%,缓和平台长50m,最小回转半径15m,路面类型为级配碎石路面;外部运输道路:从采场西南侧进入,并通过石杨镇与滁州芜湖省道(206)相连现有弃土场1处,依托现有,经常外售清理依托现有公用工程供水系统主要为生产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取自附近水塘。生活用水来自市政供水依托现有排水系统无生产废水外排,雨水经矿区截排水沟收集,沉淀池处理后,部分

9、回用于生产用水,其余排入矿区西侧水塘截排水沟、沉淀池新建供电系统市政供电,现有2台变压器现有办公生活区占地面积358m2,位于矿山现有外部运输道路旁,标高约在+75m左右,采场300m爆破警戒线范围以外现有环保工程废气处理露天凿岩采用湿式凿岩抑制粉尘;工业场地筛分机密闭后布袋除尘,落料点喷淋除尘;产品堆场、爆破道路扬尘采用洒水抑尘现有污水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附近林木灌溉;矿坑水、破碎站淋溶水沉淀后部分回用于生产用水,其余外排至矿区西侧水塘沉淀池新建噪声防治消声减振,设备润滑 生态恢复与复垦采场、破碎站修建截洪沟、沉淀池,临时堆土场设挡土墙,已开采完毕平台生态恢复新增固废生活垃圾由环卫

10、部门统一收集处理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3-2。表1.3-2 露天采场主要技术参数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矿山资源1.1矿床赋存条件矿体走向长度m平均约530矿体走向宽度m平均约260矿体厚度m275m续表1.3-2 露天采场主要技术参数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矿体倾角3045矿体赋存标高m+55m+129m1.2资源储量累计查明资源储量万t135.83111b+122b累计消耗资源量万t72.1111b保有资源储量万t63.73122b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万t109.98122b设计资源利用率%96.112采 矿2.1矿石生产能力万t/a302.2建设期年0.35a2.3矿山计算服务

11、年限年2.04a2.4采矿方法露天开采2.5开拓方式公路汽车2.6开采回采率%962.7废石混入率%无2.8矿石贫化率%无2.9矿山工作制度天/年280班/天1小时/班82.10露天采场构成要素台阶高度m10最大台阶数级7终了台阶坡面角上盘65,下盘55安全平台宽度m4清扫平台宽度m8最终边坡角39采场上口尺寸(长宽)m442148采场下口尺寸(长宽)m372823破碎3.1处理原矿能力t/a303.2破碎工艺流程两段一闭路流程3套3.3回收率%1004总投资万元52资金来源:自筹5成本与费用5.1单位矿石制造成本元/m3205.2年总成本费用万元/a2315.3矿石平均销售价格元/m350年

12、总销售收入万元/a576.9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a81年税前利润万元/a212.96年所得税万元/a38.56.1年税后利润万元/a174.46.2年平均投资利润率%3356.3静态投资回收期年0.301.4产业政策及选址可行性分析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检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2013年修订本)及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本项目不属于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的项目,即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规划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位于和县石杨镇八一行政村,主要开采建筑石料用灰岩,根据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

13、规划(20062015年)及和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年)可知,本项目不属于以上的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因此,本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符合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年)及和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规划要求。3、选址可行性分析本项目位于和县县城西北350方向约38Km的老山山体的西坡,矿区中心地理坐标(1980坐标系)为:东经1181907,北纬315503,行政区划属马鞍山市和县石杨镇八禁行政村所辖。矿区有简易的石子路与绰(庙)善(后)县道相连,并直接与合宁高速相通,通过石杨镇与滁州芜湖省道(206)相连,交

14、通较为便利。项目所在区域内无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需特殊保护的濒危动植物。 根据当地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区域地表水体戎桥水库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3)类标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 根据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大气、地表水、声环境、地下水质量基本都可满足功能区划要求。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显示,本项目实施后,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较小,不会降低周边环境的质量标准。2 环境现状评价2.1 自然环境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地

15、处东经11804291182952,北纬315031315046,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东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隔、南临芜湖市鸠江区、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总人口为54万,下辖9个镇。和县南北长,东西窄,全县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约18.8公里 ,总面积为1318.6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及沿江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为长江冲积平原,沟河港汊纵横交错,水库、坑塘星罗棋布。沿江平原圩区土地面积占全县57.7%,圩田最低海拔7.3米。西北部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耕地面积约占全县48%,最高山地海拔315米(如方山)。境内有牛屯河、姥下河、太阳河、得胜河、

16、石跋河等五条河流,另有滁河为县北界河。和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5.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28.1;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温度2.6。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农作物生长期为230天、活动积温5021、全年无霜期259天、全年日照时数2126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49%、太阳辐射总量为119千卡/平方厘米。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067mm,南部多于北部,年无雨日250天左右。年蒸发量1488mm,7月份最大,达204mm;元月份最小,仅52mm。年平均相对湿度78%,各月相对

17、湿度差异不大,且有自南向北减小的特点。矿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温湿、多水,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雨量1157.6mm,雨季集中在59月。2.2 社会环境和县是八百里皖江开发开放的最前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之一,是安徽省东向发展县和沿江开发县,是南京1小时都市圈、上海3小时经济圈的重要成员。截至2012年,已形成产业配套转移、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度假和港口物流储运四大基地和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港口造船、新型建材、温泉旅游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六大主导产业。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

18、分别实现增加值18.11亿元、47.49亿元和26.42亿元,分别增长6.8%、24.9%和8.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7:51.6:28.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1.7、2.7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为16900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3%;按2011年平均汇率1:6.4588折算,为2617美元。和县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景点众多。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县大大小小不可移动文物133处,其中原有文物58处,新发现文物75处。拥有“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安徽省旅游工作优秀县”、“安徽省县域旅

19、游工作优秀单位”等文化名片。 2.3 生态环境评价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原生地带性植被大多被次生林和人工林代替。植被覆盖率30%左右,主要分布在山丘区,主要树种有苦槠、甜槠、栎类、枫香、黄莲、黄檀等阔叶树种,次生林和人工林以松、杉类为主。经济林种有银杏、漆树、油桐、板栗、犁、杏、柿等,用材林有杉木、侧柏、松类、泡桐等。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大豆、花生、芝麻等。山丘区以灌木灌丛草本结构为主。 通过调研评价区域的动物资源资料,统计该区域内野生动物主要有:蝮蛇、竹叶青、画眉、山斑鸠、山脊鸟、红头山雀和山麻雀、兔类等。目前,随着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大

20、,部分小型动物已经迁徙,所以区域动物相对较少。 矿山区域内未见珍稀濒危植物和特别需要保护的动物种类。2.4 环境空气根据海正环境监测现状监测的数据,评价区域内SO2、NO2、TSP监测浓度能够满足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PM10偶尔超出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要求,主要超标原因为周围矿区开采加工扬尘和交通扬尘。2.5水环境(1)地表水根据和县环境监测中心现状监测的数据,戎桥水库各断面所监测的因子pH、COD、NH3-N、TP等指标的单项指数均小于1,水环境质量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要求。区域地表水环境质

21、量良好。(2)地下水根据和县环境监测中心现状监测的数据,评价区域地下水各污染因子监测浓度均符合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良好。2.6声环境根据和县环境监测中心现状监测的数据,厂界昼夜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2.7评价范围1、地表水环境本项目无生产废水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不外排。本项目无需排放污水,即分析本项目生活污水处理可行性既可。2、噪声环境主要是矿区边界及矿区周围200m范围的噪声及运输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3、空气环境根据大气导则的规定,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本项目大气评价

22、即以矿区为中心,直径5km范围为大气影响评价范围。4、地下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确定本项目评价范围为采矿区域地下水。5、生态环境矿区周边1km范围内无文物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项目涉及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主要是矿区开采对矿区地形地貌、土地占用、土壤侵蚀、野生动物、植被、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产生的影响。考虑到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本项目确定生态评价范围约为1.75km2。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措施与效果3.1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1-1。表3.1-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指 标名 称保护目标方位规模(户)距 离(

23、m)保护级别空气环境工业场地丰村W50300(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赵家NW50723叶家NW25590新李NW151570周桥N301180吕八村NE45900大许NE401800大茆NE452000大仵庄E301350小仵庄E121690小尹E211100小刘ES8395大杨ES151030小杨ES251190小李ES8668耿庄ES20857前樊SW50574灰武SW401140刘陈SE201780运输道路前樊村SW50574灰武SW401140水环境戎桥水库SW中型水库2500GB3838-2002类标准水塘S小型水塘700声环境丰村W50290(GB3096-2008)

24、中的2类标准3.2评价标准3.2.1 环境质量标准(1)戎桥水库水质执行GB3838 - 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见表3.2-1;表3.2-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除pH外,mg/L项目pHCODTP石油类氨氮类标准值69200.050.051.0(2)空气质量评价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见表3.2-2;表3.2-2 环境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标准值 单位: ug/N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标准浓度限值标准来源SO2年平均60GB3095-2012日平均150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日平均80小时平均200PM10 年平均70日平均150TSP年

25、平均200日平均300(3)声环境评价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见表3.2-3。表3.2-3 声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单位:dB(A) 噪声类别昼间夜间标准值26050(4)地下水评价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具体见表3.2-4。表3.2-4 地下水质量标准(mg/L)项目pH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硝酸盐氟化物铅铜锌类6.58.53.0250201.00.051.01.03.2.2 污染物排放标准(1)本项目无生产废水排放,生活污水处理后由当地农民运走,不外排;(2)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标准,

26、无组织粉尘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厂界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见表3.2-5;表3.2-5 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污染物浓度限值mg/N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周界外浓度最高点浓度限值,mg/Nm3标准来源排气筒高度m二级kg/h粉尘120153.51.0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3)营运期厂界噪声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2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见表3.2-6;表3.2-6厂界标准限值环境噪声类别单位昼间夜间标准限值营运期噪声2dB(A)6050施工期噪声

27、/7055(4)一般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有关规定。3.3 工程分析本项目运营期间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3.3-1。表3.3-1 本项目主要污染源强汇总表 单位:t/a类别污染源污染因子产生量消减量排放量大气污染物无组织凿岩钻孔粉尘粉尘32.70.3爆破废气CO0.2500.25粉尘32.10.9NO20.5900.59装运粉尘粉尘3.62.880.72破碎筛分粉尘2.11.680.42产品堆场粉尘0.500.5运输粉尘7.766.211.55有组织破碎、筛分粉尘102.9101.871.03水污染物生活污水水量873.6873.60COD

28、cr0.2620.2620BOD0.0870.0870SS0.1310.1310氨氮0.0220.0220固体废弃物废土(石)一般固废6.9万6.9万0除尘器清灰一般固废101.87101.870生活垃圾生活固废10.910.90【本项目生产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附近林木灌溉,不外排】3.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4.1 营运期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1、生态环境本项目采用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地表植被破坏、土壤性质的改变、地形地貌变化、土地利用方向发生改变、产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自然景观受到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本项目加强工业场地、生活区、运输道路两侧绿化

29、,以美化环境,并防风减尘。露采区、工业场地周围以及项目区域内运矿道路两侧设置截排水沟,以便自然降雨顺利疏排,截排水沟排水经沉淀后回用于生产过程。在采取以上措施后,运营期水土流失和景观将得到有效改善。2、大气环境本项目废气污染主要源于凿岩粉尘、爆破废气、破碎加工粉尘、临时弃土场扬尘、铲装装卸粉尘、道路扬尘等。1、由预测结果可知,破碎筛分粉尘有组织排放速率为0.46kg/h,排放浓度为68.1mg/m3,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限值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120mg/m3,排气筒高度15m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3.5kg/h)的要求,同时,最大地面浓度增值和在

30、各环境敏感点的最大地面增值浓度均较低。无组织排放粉尘对外界大气环境影响对大的污染源为工业场地,最大贡献值为 0.0746mg/m3,占标率为8.28%,其他无组织排放源贡献值均低于0.0746mg/m3。工业场地对环境保护目标丰村贡献值为0.0739mg/m3,对其影响较小,在可接受范围内。2、经分析可知,项目厂界周边无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建议在露采区周边设50m,工业场地周边设100m的卫生防护距离。经实地调查,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现状主要为林地,无村庄、学校、医院、居民区等环境敏感点。3、水环境矿山供水主要包括凿岩用水、生活用水和矿区洒水抑尘用水(包括临时弃土场抑尘、矿石临时堆场抑尘、

31、道路运输及装卸抑尘等)。生产用水经循环使用、蒸发、渗入土层或随产品带走后不形成地表径流,无生产废水产生和外排。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12m3/d,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附近林木施肥,不外排。因此,废水主要来自降雨期间露采区积水和堆场淋溶水。露采区积水和堆场淋溶水经周边截排水沟收集后沉淀处理,部分回用于生产用水,其余外排至矿区西侧池塘,对周边地表水体影响很小。4、声环境本项目噪声污染源主要来源于矿区生产设备、矿区道路及运输道路车辆。对高噪声设备空压机减振处理。同时,注意对凿岩机、空压机等高噪声设备润滑,及时更换老化和性能降低的旧设备。工人佩戴防声耳塞进行作业。爆破定时进行,并提前通知周边居民,且避开休

32、息时间。在进出道路两侧加强绿化,同时,采取控制运输车辆车速,禁止鸣笛、夜间(22:00次日6:00)禁止运输等措施,有效降低交通运输对前樊村的噪声影响。5、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本项目产生的固废包括剥离的废土石、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和生活垃圾。根据类比同类矿山,废石土为第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6.9万t/a,暂存于弃土场,低价外销用于道路建设、城市绿化等。除尘器清灰产生量为101.87t/a,收集后与产品中的石粉一起外售。生活垃圾在矿区内收集后送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有效控制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措施可行。6、地下水影响分析本项目存在凹陷露天开采,露天采场的矿坑涌水和堆场淋

33、溶水经沉淀处理后部分回用于生产用水,其余排入矿区西侧池塘,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开采过程中需清除地表植被,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降低,对地下水补给量有一定影响,此过程是暂时的,随着闭矿后的复垦,影响将逐渐减少。由于矿区周边居民用水主要来自市政供水,仅在停水时,临时使用地下水。因此,项目运营期间,不会影响当地居民用水。和县水资源丰富,大气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本项目为山坡-凹陷露天开采,地表植被清除虽会造成矿区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但由于地下水不是矿区池塘的主要补给来源,不会对其的补给造成明显影响。3.4.2 闭矿期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服务期2.04年,矿山在衰竭后期,与初采期和盛采期相比

34、对自然环境诸要素的影响将趋于减缓,如产污环节减弱,区域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存在景观与周边不协调,露天开采场区水土流失隐患等问题。通过对露采区开采平台、宕口覆土绿化,工业场地拆除原有建筑物后覆土绿化,临时堆土场土地平整后复绿等措施,可明显改善矿区的景观,减少闭矿期水土流失。3.5环境风险评价结论本项目爆破委托有资质单位爆破公司进行,不涉及炸药库。爆破作业时,破碎站停止生产,所有人员撤离至爆破安全警戒范围外并做好人身防护。临时弃土场废土在时常清理外售情况下,不存在溃坝风险;目前开采形成的高边坡,在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削坡等措施后,开采作业将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因此,本项目在环境风险方面来说是可接受的。3

35、.6清洁生产评价结论本项目矿石开采回采率为96%、矿石贫化率为0%;矿区雨水经集水沉淀池收集后,回用于矿区生产用水;除尘器收集的粉尘与产品石粉一起销售;废土石外售用于城市建设及土地复垦;落实本报告建议措施后,各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矿区制定完善的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因此,从资源能源利用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分析可知,本项目清洁生产可到国内先进水平。3.7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本项目的实施,将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国民经济产值和当地政府税收,提高社会就业机会,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本项目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在闭矿期生态复垦后将得到改善;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在落实报

36、告建议措施后,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可以接受,在正常营运情况下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造成的大气环境损失不大;项目造成的声环境损失很小;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本项目的规划建设是可行的。3.8环境保护管理计划3.8.1环境管理制度1、报告制度定期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污染事故、污染纠纷等情况,建立环保档案,便于政府环保部门和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污染动态,以利于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企业排污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污染治理设施改变必须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并请有审批权限的环保部门审批。2、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制度为确

37、保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对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必须与生产经营活动一起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操作规程,建立管理台帐。3、制定环保奖惩制度对爱护环保设施,节能降耗,改善环境者奖励,对违反操作规程,人为造成环保治理设施的损坏,污染环境,能源和资源浪费者一律处以重罚。3.8.2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监测目的是通过对本企业污染源监测和周围环境的监测,及时准确掌握污染状况,了解污染程度和范围,分析其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加强环境管理,实施清洁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1、环境空气监测项目:TSP。监测时间:每季度监测一次。采样、分析和计算方法:按国家环保部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监测点位:

38、除尘设施进出口、矿区厂界、丰村、前樊、小刘。 2、声环境监测项目: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时间:每季度监测一次。监测方法:按国家环保部颁布的相关法规执行。点位:矿区四周界。 3、地表水环境监测项目:COD、SS、氨氮。监测时间:每季度监测一次。采样、分析和计算方法:按国家环保部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监测点位:戎桥水库断面。4 公众参与本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有关程序及要求,进行公众参与。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本项目在报告书编制的过程中于2014年12月23日在马鞍山市和县

39、环境保护局政府网站上(自公示信息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均未收到民众的电话、书面信件或其他任何有关对本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的反馈意见。4.1调查目的本次环评公众参与的目的是:(1)维护公众合法的环境权益,在环境影响评价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2)更全面地了解环境背景信息,发现潜在环境问题,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3)通过公众参与,提出经济有效并切实可行的减缓不利社会环境影响的措施。(4)平衡各方面利益,化解不良环境影响可能带来的社会矛盾。(5)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4.2公众参与对象的组成根据确定公众参与对象的标准,本次公众参与对象组成为:(1)环境影响范围内受直接和间接影响

40、的单位、企业等;(2)环境影响范围内受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3)环境影响范围内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社会团体等;(4)关注项目的单位,如有关政府组织和相关领域研究机构。4.3征求公众参与意见的方式本报告调查形式以填写建设项目公众参与调查表为主,以报纸及网络公示为辅,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见表4.3-1。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内容如下:(1)公众对建设项目的了解状况及反应;(2)公众对建设项目所在地目前的环境质量(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状况是否满意;(3)公众对建设项目建设对解决劳动力就业和地方经济是否有促进作用;(4)公众对建设项目的选址是否合理;(5)公众对建设项目的建设实施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什么;(6)了解建设项目概况后,公众对建设项目建设持何种态度;(7)公众对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及环保部门审批本项目有何建议和要求。表4.3-1征求公众意见调查表姓 名性 别年 龄文化程度民 族 职 业联系方式家庭住址 区(县) 街道 社区 组项目简介:和县石杨镇八一老山石料厂矿区位于和县350方向约38公里,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907,北纬315503。原采矿许可证生产规模为10万t/a,根据安徽省建筑石料开采行业准入条件,矿山需技改扩建,将生产能力提升至30万t/a,调整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