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菏泽华星生物电力秸秆发电厂一工程环境概况验收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434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菏泽华星生物电力秸秆发电厂一工程环境概况验收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菏泽华星生物电力秸秆发电厂一工程环境概况验收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菏泽华星生物电力秸秆发电厂一工程环境概况验收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菏泽华星生物电力秸秆发电厂一工程环境概况验收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菏泽华星生物电力秸秆发电厂一工程环境概况验收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菏泽华星生物电力秸秆发电厂一工程环境概况验收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菏泽华星生物电力秸秆发电厂一工程环境概况验收环评报告.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 区域环境概况 3.1 自然环境概况3.1.1 地理位置菏泽市古称曹州,地处山东省西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位于北纬30393553,东经1144811624,辖牡丹区、定陶县、曹县、成武县、单县、巨野县、郓城县、鄄城县、东明县一区八县及一个经济开发区,158个乡镇,134个居委会、6005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2238.6km2。菏泽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境内京九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日东高速与济菏高速、菏兰高速交汇。菏泽市通车里程4500km,105、106、220、327四条国道通贯全境,市区距济南机场260km,距郑州机场230km,距嘉祥机场75km。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菏

2、泽高新区)前身是菏泽牡丹工业园,于2002年初规划建设,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48km2,四至范围为:昆明路以西,新石铁路以北,日东高速以南,田寺路以东。菏泽华星生物电力有限公司位于泰山路以北,昆明路以西,公司总占地83900 m2,预留扩建用地。项目所处场地地势平坦,区域交通十分便利。拟建项目位置详见图3.1-1。3.1.2 地形、地貌项目所在地位于菏泽高新区内,为黄河冲积平原,属华北平原,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趋势,全市地形由北向南呈岗洼相间,东西向呈带状分布。全区地貌分为8个类型:河滩高地、沙丘高地、决口扇形地、坡地、浅平洼地、碟形洼地、河槽地、背河槽洼地。项目

3、所处地形平坦开阔,地面标高一般在50米左右,地貌成因类型为冲积平原,地貌类型为古河床高地。菏泽市及土壤成土母质属第四纪沉积物,经黄河搬运、泛滥淤积,在气象、潜水、生物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形成当前的土壤状况。菏泽土壤分为潮土土类和白潮盐土两类;褐土化潮土亚类、潮土亚类、盐化潮土亚类和白潮盐土亚类四个亚类;褐土化潮土土属、潮土土属、盐化潮土土属、白潮盐土土属和淤灌潮土土属五个土属,共108个土种。耕层土壤多属壤质,平均容重为1.31g/cm3,总空隙率50.6%,表现为土壤偏紧,通透性差,物理性状不良,但抗蚀性较强。耕层土壤平均含有机质0.76%,全氮0.056%,碱解氮39

4、.4ppm,速效磷8ppm,速效钾108.7ppm,表现为养分含量低,土壤碳氮比7.9,氮磷比4.9,供氮强度7.0,供磷强度1.4,土壤养分失调,供肥能力不高。3.1.3 地质3.1.3.1 地层本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区内全部为新生代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伏基岩为古生代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1)古生界石炭系(C)下部由紫色、灰色泥岩、砂岩及灰岩组成,含灰岩24层,含薄层煤2层;上部由灰至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砂岩、薄层灰岩及煤层组成。厚174.5206.45m,平均厚度190.32m。二叠系(P)岩性主要由杂色泥岩、粉砂岩及灰白色、灰绿色中、细砂岩和煤层组成,为

5、该区主要含煤地层。由于地质史上地壳频繁变动,该层曾遭受风化剥蚀,最大残留厚度561.30m,其埋深向西南方向,由546m逐渐增大为800m。(2)新生界古近系(E)a、孔店组(EjK):该组由棕红色、灰色、棕色三套碎屑岩组成。上段为紫红、棕红色泥岩与砂岩、粉砂岩互层;中段以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次为砂岩、灰岩,局部地区中上部夹煤和油页岩;下段为棕、棕红色泥岩与砂岩。下与中生界不整合接触,一般厚度1500m左右。b、沙河街组(Ej):该组是一套以灰色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细砂岩、油页岩、碳酸盐岩的细碎屑岩沉积。是重要的含油、岩盐地层。自上而下分四段:四段以含油页岩和含石膏的灰色泥岩为主

6、,夹粉砂岩、砂砾岩;三段为一套灰色泥岩夹砂岩,含石油;二段为紫红、灰绿色泥岩夹砂岩、砂砾岩,含石油;一段为灰色、灰绿色泥岩夹油页岩。下与孔店组接触关系不明,总厚度大于2000m。c、东营组(EjD):是一套砂岩、泥岩的交互沉积。上部为灰绿色、灰白色砂岩、细砂岩及泥岩,以砂岩为主,厚度0300m,一般为150m,中部为棕红色泥岩、细砂岩,以泥岩为主,厚100150m;下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细砾岩、细砂岩及泥岩,以砂砾岩为主,厚0150m。本组上、下部颗粒较粗,中部细,顶部常缺失。本组与下伏沙河街组呈整合接触。新近系a、馆陶组(NhG):是一套灰白色砾状砂岩、细砾岩,灰绿色细砂岩和棕红色泥岩的间互沉

7、积,底部为含石英、黑色燧石的砾状砂岩、砂砾岩。岩性稳定,变化不大,分布普遍,是良好的区域对比标志层。本组顶板埋深12501550m,底界面埋深为15501980m。本组厚度370400m。其下与古近纪东营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据东参1号井揭露顶板埋深1450m,底板埋深1745m,厚度295m。b、明化镇组(NhM)区内分布普遍,沉积较稳定,岩性主要由土黄色、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灰白色砂岩组成。上部为砂岩、泥岩互层,下部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本组顶板埋深320400m,厚度9001150m,本组与下伏馆陶组呈整合接触。第四系(Q)区内普遍分布,主要为黄河下游冲积层,岩性主要为灰黄灰

8、色粉质粘土、粉砂及粉细砂,黄色棕黄色及黄褐色粉质粘土、粉细砂,含钙质结核,本组与下伏明化镇组呈连续沉积,一般厚度320400m。3.1.3.2 构造工作区在地质构造上处于中朝准地台(级),华北断拗(级)、临清拗陷(级)东明凹陷()(东明盆地)内。该构造格局发生于印支期燕山期及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时相对稳定,由于历经多次构造运动,隐伏断裂纵横交错,影响本区的主要断裂有聊考断裂、菏泽断裂和东明成武断裂。现分述如下:(1)聊考断裂位于工作区边界以东,是一条被第四系完全掩盖的隐伏断裂,可能是一条切割莫霍不连续面的深大断裂。是级大地构造单元“临清拗陷”与“鲁西隆起”的分界断裂,断裂北起聊城以北,南至河南

9、兰考,呈NE23方向延伸,倾向NW,倾角60左右,全长270多公里,为一正断层,断距一般在30006700m,属新构造运动较强的断裂,历史上沿断裂多次发生地震。它控制了临清拗陷的沉积和构造格局的形成。拗陷走向与其断裂相一致,其中发育有巨厚的新生代地层,是重要的生油岩系和良好的地下热水储集地层。(2)菏泽断裂位于项目区以北约8.0km,为近东西向断裂,向东被曹县断裂、巨野断裂切割,向西被聊考断裂切割,断裂倾向南,倾角60左右。(3)东明-成武断裂位于项目区南部,走向NE2045,倾向NW,是聊考大断裂的次级构造,燕山期与喜山期均有明显活动,它直接控制着区内新近系的展布。项目区域地质构造情况见图3

10、.1-2。图3.1-2 区域地质构造图3.1.4 地表水菏泽市除黄河滩区379km2为黄河流域外,其余11849km2均为淮河流域,河道径流注入南四湖。菏泽市境内新老河道纵横交错,黄河从市区西北边境穿过,境内长14.82km,黄河多年平均流经菏泽市域428亿立方,是菏泽市乃至山东省的重要客水资源。除黄河外,内河主要有洙赵新河、东鱼河、万福河、太行堤河、黄河故道5个水系。其中菏泽市主要有南北两大水系:东鱼河北支以北为洙赵新河水系、东鱼河北支以南为东鱼河水系。境内河流丰枯变化大,属季节性河流。黄河和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是该市重要客水资源,黄河流经菏泽市西北边境,自东明县王夹堤村进入该市,经东明、牡丹区

11、、鄄城、郓城四县区,至高堂村进入梁山境内。市堤防长度157km。据高村水文站观测,黄河多年平均流经菏泽市水量428亿m3,根据省分配菏泽市黄河水量及菏泽市南水北调规划客水资源量如下:省批准该市引用黄河水10亿m3;南水北调水2010年后年均0.6亿m3,2020年均0.6亿m3,2030年均1.1亿m3。东鱼河是该市南部的重要排水骨干河道,源于东明县刘楼村,注入昭阳湖,全长174.6km,总流域面积5923 km2,其中在菏泽市的长度123.2km,流域面积5206 km2。干流上建有7座大中型节制闸。其主要支流有胜利河、团结河、东鱼河北支、东鱼河南支。洙赵新河是该市北部的重要骨干河道,它是南

12、四湖以西地区由洙水河、赵王河截源而形成的。从东明县穆庄至入湖口,全长140.7km,总流域面积4206 km2。其中在菏泽市境内长度101.4km,流域面积4030 km2,在干流上建有6座大中型节制闸,其主要支流有郓巨河、鄄郓河、洙水河等。安兴河是菏泽北侧天然的防洪屏障,是洙赵新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它起源于安兴田楼,止于王寨,主要流经吕陵、杜庄、吴庄、牡丹、都司、安兴七个乡镇办事处,全长40.8Km。1990年安兴河按三年一遇除涝、十年一遇防洪进行了治理。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加上引黄灌溉,河道淤积严重,防洪除涝能力大大减弱,除涝能力仅为原设计的3060%,防洪能力仅为原设计的4060%,堤防多年

13、失修,且有20多公里无堤段。下游险工、缺口隐患较多,建筑物大多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老化退化严重。安兴河河底高程44.3m,常水位47.0m,三年一遇除涝水位48.0m。项目部分污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灰渣加湿、洒水抑尘等,其余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菏泽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小黑河,并经过安兴河、洙赵新河,最终汇入南四湖。本工程所在区域地表水系情况具体见图3.1-3。3.1.5 水文地质根据含水介质的岩性、埋藏条件、地下水动态及水化学特征,区域地下水自上而下划分为第四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类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1)第四类松散岩类孔隙水浅层淡水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冲、湖积层中,

14、埋深小于50m,粉砂、粉土、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砂夹淤泥质土中孔隙水较发育。主要含水层为中细砂、细砂、粉砂层,沙层较松散,透水性好,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丰富。由于砂层与粉质粘土相互交错沉积,地下水多为潜水具承压性,井(孔)单位涌水量为160240m3/(dm),水化学HCO3ClSO4-NaMg型水,矿化度12g/L。中深层咸水位于浅层孔隙含水岩组下,埋深在5080m,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底部中更新统冲、洪积层、细砂层中。因该层顶、底板及其间夹有多层较厚且连续分布的以粉质粘土为主的隔水层,该层水具有承压性,含水层岩性为粉细砂、细砂、粉砂、中砂,井(孔)单位涌水量小于30m3/(dm),水化学类

15、型为SO4-NaMg型水,矿化度一般大于4g /L。深层淡水为水质较好的孔隙水,埋深大于80m,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粗、中、细及粉细砂,并有多层较厚且隔水性好的粘土所分离,有较强的承压性。单位涌水量一般为60250 m3/(dm),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SO4-NaMg型水,矿化度为2g/L左右。(2)碎屑岩类裂隙水该类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二叠系石炭系含煤地层和新近系地层中,埋深大于900m。含水层粘性主要为泥岩、细砂岩、粉砂岩,杂色泥岩夹灰层和煤层,富水性差,裂隙不发育,单位涌水量为10m3/(dm),地下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Na和SO4Cl-CaNa型,矿化度为1.72.3g/L。(3)

16、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该类地下水赋存于奥陶系碳酸盐岩内,埋深在9001100m之间。含水层岩性为灰岩夹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具有裂隙及小溶洞,单位涌水量为100200m3/(dm),说明奥灰具有较强的富水性,水化学类型为SO4-CaMgNa或SO4-CaMgNa型,矿化度1.0-1.3g/L。(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该地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如下:(1)浅层孔隙水(淡水)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入渗、河流侧渗和农田灌溉回渗。降水补给是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约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82%。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的大小与降水量的大小、包

17、气带岩性和地下水水位埋深有关。河流对近岸地带浅层地下水的形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河渠渗漏补给量约占总补给量的6%,农田灌溉回渗量约占总补给量的12%。浅层孔隙水的排泄主要有自然蒸发和人工开采。(2)中深层孔隙水(咸水)中层孔隙水承受西部境外的顺层补给,呈水平径流方式自西向东运移。(3)深层孔隙水(淡水)深层孔隙水运动方式仍以水平径流为主,接受上游顺层补给,受黄河冲积物与山前堆积物迭交带的阻隔,促使承压孔隙水产生壅水,并斜向东北侧,与平行东流之承压淡水汇聚后东流排泄出境。(四)浅层孔隙水水位动态区域浅层孔隙水水位动态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引用地表水灌溉渗漏补给影响,年内随着大气降水的“少-多-少”

18、分配规律,水位动态表现为“下降-陡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春末夏初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水位呈现陡升缓降状态,一般57月份出现年最低水位,水位标高4061m,但受7月中旬大量降水补给影响水位陡升,最高水位出现在雨季的7月9月初,水位标高4563m,水位年变幅大于2m。(五)深层淡水与浅层淡水水力联系浅层淡水赋存于全新统地层。深层地下水为中、下更新统含水层组,顶界面埋深300米左右,根据菏泽市水利局资料,该层水与上部含水层之间未发现有水力联系。本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图见图3.1-4。3.1.6 气候气象项目所在区域地处中纬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35月)干旱多风,夏季(68月

19、)炎热多雨,秋季(911月)天高气爽,冬季(122月)寒冷干燥。全年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较大,无霜期长,雨热匹配较好,雨热同季,适于各种作物生长。温度:年平均气温13.6;极端最高气温42.0;极端最低气温:-24.0;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13天。相对湿度: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9%;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621.2mm;降水量四季分配不均,具有春旱、夏涝、晚秋旱的规律。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629.7mm;最大年蒸发量2139.7mm;最小年蒸发量1318.6mm;最大冻土深度:350mm;全年主导风向:南风。3.1.7 自然资源3.1.7.1 水资源菏泽市属黄河冲积而成的华北平原,大部分为第四

20、系地层所覆盖。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地面平均坡度1/8000,地表岩性主要为粘土、壤土、砂壤土、粉砂、粉细砂,也有少数中细砂。地表水来自大气降水,引黄灌溉,地下水的利用。虽然市域地表河道纵横,河流长度达2582km,流域总面积达10691km2,但各河均属雨源型坡水河道,径流量小,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6.21亿m3,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12.9%。地下水的垂直分布为三层结构(上淡-中咸-下淡)。上部为河流冲积淡水型,底板埋深一般在5060m,含水沙层厚度515m;中部为大陆湖泊咸水型,底板埋深一般在400m,下部为山前冲积淡水型,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平均补给量为17.0

21、2亿m3;其次是淤改灌溉回归,主要指提取地下水灌溉,引黄灌溉及引黄淤灌,其灌溉回归水量约为3.2亿m3,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年用水量大约在2528亿m3,尚有58亿m3的缺口。菏泽市区地下水源地多为孔隙水潜水型和承压水型相伴的饮用水井群,属中小型饮用水水源地,地质上多为粉细砂或细砂,由于菏泽市前几年对地下水管理不到位,在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方面,滥采滥用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据菏泽市水文地质站观测资料显示,市区深层水下降范围向四周逐渐扩大,漏斗区已延伸至东到沙土集,西过马岭岗,南至定陶城,北到鄄城的什锦镇,面积约1400多km2,而且漏斗区仍在扩大。有关资料表明,牡丹区1989年

22、深层地下水埋深58m,1999年已下降到89m,10年水位下降31m。城区地下水资源开采量1990年为685万m3,2000年的开采已达3300万m3,10年内地下水的年开采量增加了近5倍,城市地下水源开采量已接近极限。菏泽市城区集中式供水由菏泽市自来水公司负责管理,目前取水区由自来水厂(一厂)、华瑞东厂(二厂)和刘寨(三厂)三个集中取水区构成,均为地下饮用水源地;一、二水厂属老水厂,随着城市的发展,路面的硬化,地下水已不适于开采。为缓解菏泽市城区因地下水短缺,生产生活用水日益紧张的趋势,菏泽市政府于2002年投资4.75亿元,在菏泽市城西4.5km处兴建了引黄供水水库-雷泽湖水库(又名西城水

23、库)。水库占地3380亩,库容量1290万m3,建设有净水厂一座-黄河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15万吨,并在牡丹区高庄镇建沉砂池一座,占地946.8亩。2007年10月,黄河水厂投入运行,日供给市区水量2万m3。黄河水厂建成后,自来水厂一厂改为备用水井,华瑞东厂关闭各水井改为泵站。3.1.7.2 动植物资源由于历史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菏泽高新区境内原始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现存植被均为次生植被,且以人工植被为主,人工植被主要包括农田栽培植被和人工森林植被。天然次生植被多见于滩涂、沟渠、田间隙地等处,主要有车前、苦荬菜、蒺藜、蒲公英、狗尾草、茅草、芦苇、蒲草等。农田栽培植被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24、、蔬菜三大类,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其次是花生、芝麻等,蔬菜品种较多,有大白菜、小白菜、萝卜、茄子、黄瓜等。人工种植的树木主要有:杨、柳、槐、椿、枣以及柽柳、紫穗槐等。明清时期,菏泽境内曾有野鹿、獐子、狐狸、獾、山猫等兽类动物分布,现已绝迹,建国后仅存野兔、老鼠、刺猬等,境内常见的鸟类则主要有麻雀、喜鹊、乌鸦、燕子等。项目所在区域为非生境敏感区,该范围内人类活动较多,人类干扰强度较大,本区域无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区域内多为人工栽培庭院植物及道路绿化用树,无自然野生动植物种类,树种主要有路边的杨树、梧桐、法桐等当地常见品种。3.1.7.3 矿产资源菏泽矿产资源丰

25、富,开发前景广阔。境内煤炭储量281亿吨,正在开发建设的巨野煤田是华东地区目前最大、最好的一块煤田;最近又在曹县发现一处已探明资源量在20亿吨以上的大型焦煤煤田。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为5625万吨、273亿立方米,已成为中原油田重要的生产基地。3.1.8 地震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菏泽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3.2 社会环境概况菏泽位于黄河下游南岸,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辖八县一区,总面积12238平方公里,总人口875万。菏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菏泽是著名的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

26、乡。菏泽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资源丰富,是全国第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是我国鲁西南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三大国宝的原产地和全国著名的粮、棉、林、牧、瓜菜、花卉、药材等商品基地。地下矿藏丰富,正在开发的东部煤田是华北地区储量最大、质量最优的煤田,地质总储量300亿吨。西部油田探明储量5265万吨,天然气储量3000亿立方米。菏泽交通便利,现代化通讯网络覆盖城乡。菏泽市是全国著名的优质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年产粮食350万吨,棉花23万吨、油料36万吨、果品60万吨、瓜菜900万吨、水产品10万吨,木材蓄积量1300万m3,森林覆盖率27%,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

27、亩、园林苗木15万亩、牡丹(芍药)种植面积10万亩,200万亩速生丰产林正在实施。菏泽将建成以花城、水邑、商都、林海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市。菏泽也是全国重要的畜牧生产基地,饲料、饲草丰富,是号称三大“国宝”的鲁西黄牛、青山羊、小尾寒羊的繁育中心。鲁西黄牛肉汁鲜嫩,青山羊、小尾寒羊肉质美味可口、香而不腻;牛羊皮质优良、皮衣制品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全市牛、羊、鸡、猪等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存养量分别达90万头、880万只、3055万只和292万头。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进步,现已形成以电力、机械、化工、医药、食品、纺织

28、、林产品加工为主,门类比较齐全、配套协作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50.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0%。第一产业增加值255.0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113.51亿元,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681.50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554.532.0调整为12.554.333.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菏泽已被山东省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优质农副产品生

29、产加工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项目所在的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前身是牡丹工业园区,于2001年底开始规划建设,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8年1月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截至2013年底,累计入区企业140余家,投产企业9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家。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0亿元,上缴税金14.65亿元,同比增长46.9%、31.8%;2013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3.43亿元,上缴税金5.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4%、增长37.8%。园区形成了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三大

30、主导产业,特别是医药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医药及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医药包装等关联企业40余家,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69.6亿元,成为了全市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助推菏泽进入医药大市行列,跨入全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被誉为“医药谷”。机械电子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华盛荣镁合金、广源6万吨高精密铜带和5000吨高精压延电子铜箔、正时高铁刹车片、欧龙配件等12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华盛荣镁合金与北汽集团、瑞典锋万登实现全面合作,产业发展后劲凸显。新能源、新信息及现代服务业快速起步,小额贷款、创业基金、融资担保等已发挥效益。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显著,组建了山东省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国家火炬

31、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省级以上科技计划40项;6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有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21家,院士工作站1家;成立了现代中药创新协作中心,山东科学院中试基地、泰山学者岗在高新区挂牌;拥有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市级创新型企业3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7家。3.3 环境质量概况3.3.1 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当地有关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拟建项目所在地功能区划具体如下:项目所在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根据当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水体环境质量执

32、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项目所在的区域地下水水质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类标准。噪声环境功能区划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3.3.2 环境质量现状3.3.2.1 环境空气项目位于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根据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2014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周围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区域内环境质量状况如下:SO2:评价区内各监测点小时值和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最大单因子指数分别为0.34和0.55;NO2:评价区内各监测点小时值和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3、(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最大单因子指数分别为0.48和0.69;TSP、PM10、PM2.5:评价区内各监测点日均浓度均出现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32、0.43、0.39;CO:评价区内各监测点小时值不超标,最大单因子指数为0.31;NH3、HCl、H2S小时浓度在各监测点均不超标,最大单因子指数分别为0.85、0.4、0.2,臭气浓度一次值亦不超标。TSP、PM10与PM2.5日均浓度均出现超标现象,超标主要原因为北方天气干燥,风起扬尘所致。根据本次评价现状监测结果,TSP、PM10、PM2.5日均浓度均出现超标现象,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3.3.2.2 地表水本次环

34、评期间收集了菏泽市牡丹区监测站2014年安兴河新鄄城路断面例行监测数据(位于菏泽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厂址河流下游约20km),监测结果见表3.3-1。表3.3-1 安兴河新鄄城路断面例行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监测时间安兴河例行监测点COD(mg/L)氨氮(mg/L)2014.133.840.1742014.235.470.1612014.334.620.1542014.432.360.2402014.532.790.1752014.678.030.434续表3.3-1 监测时间安兴河例行监测点COD(mg/L)氨氮(mg/L)2014.7121.450.1672014.843.710.2772014

35、.939.420.1362014.1036.480.1812014.1137.980.2152014.1237.390.670由上表可知,2014年该点位COD在例行监测期间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要求,氨氮满足标准要求。安兴河起源于安兴田楼,止于王寨,主要流经吕陵、杜庄、吴庄、牡丹、都司、安兴七个乡镇办事处,入洙赵新河。根据现状监测数据,河流COD、BOD5、氨氮、硫酸盐、粪大肠菌群等监测指标出现超标现象,分析原因,河流沿线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未实现雨污分流,沿线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未能进一步提高,影响河水水质。安兴河水质不能满足标准要求,所以要求安兴河两岸

36、应加强污水治理,减轻河流污染现状。3.3.2.3 地下水根据本次评价调查,项目区地下水各监测点位氨氮、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均出现超标现象,其余监测因子在各监测点的指标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的要求。氨氮最大单因子指数超标倍数为1.66;氟化物最大单因子至少超标倍数为0.67;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最大单因子指数超标倍数分别为0.767、0.136。其中氨氮超标,说明地下水水体受到人为活动的污染,污染物正在转化;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的超标现象与项目区水文地质有关。3.3.2.4 声环境根据本次环评声环境现状监测数据,除夜间北厂界外,项目厂界昼间、夜间噪

37、声均满足声环境在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区标准;总体来说,评价区声环境质量较好。3.4 相关规划3.4.1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字2005119号文对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予以批复。根据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如下:(1)发展目标:建设成为以能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结构合理、商贸旅游繁荣、生活环境宜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三大基地”。(2)城市性质:以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3)城市规模:规划菏泽中心城区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为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60

38、km2,人均120m2/人。(4)城镇体系等级结构:城镇体系等级结构分为四级,市域中心城市、市域二级城市、重点镇、一般城镇。以菏泽市区为核心,以巨野、曹县、郓城、东明、单县、鄄城、成武为二级城市,以“米”字形高速交通干线为发展轴,重点镇为骨架,一般镇为基础,形成多层次城镇空间格局。(5)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以向东发展为主,向南发展为辅,可适当向北发展,严格控制向西发展。(6)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至皇镇乡,南至佃户屯办事处、何楼办事处,西至万福办事处、马岭岗镇,北至吴店镇、黄堽镇,规划区面积为860km2。(7)城市规划布局:按照组团式结构形态,通过绿、水系分割,形成“一核、两轴、四区”的布局结构。

39、一核即城市核心区,西至太原路,北到大学路,南到铁路编组站,东至京九铁路,面积约16 km2。两轴是指城市的两条发展轴线,丹阳路是城市的东西向发展主轴,人民路是城市的南北向发展主轴。四区是指城市的四个功能组团,即城西组团、城北组团、城东组团和城南组团。规划中近期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新世纪“平原森林城市”为目标,把菏泽建设成为鲁苏豫皖交界地区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点是落实近期建设项目,提高项目建设的可操作性,为菏泽未来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到2010年。规划居住用地为2101.7hm2,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8.1%,人均居住面积30.9平方

40、米。居住用地规划形成四个居住片区:老城居住片区、老城周边居住片区、中心居住片区、新城居住片区。规划商业金融用地为660.6hm2,人均用地9.7m2。市级商业服务中心位于赵王河以东、火车站以西的中心城区;整合原有人民路、东方红大街商业布局,形成菏泽老城区商业中心;在广州路以西、洙水河两侧形成东部新城商业副中心。项目厂址位于菏泽市建成区的西部,距离菏泽市中心城区西边界约6.7km,处在菏泽中心城区规划用地范围外,不违背菏泽城市总体规划,符合要求。3.4.2 菏泽高新区规划菏泽高新区位于菏泽市区西部,规划范围为:东至外环堤河,南至新石铁路,西到兰州路,北至菏刘公路,总用地面积11.86km2,前身

41、是牡丹工业园区(菏泽牡丹工业园区于2002年2月开始规划建设,2006年3月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工业园位于菏泽市西部,东侧毗邻菏泽古城区、紧靠护城大堤,南至新石铁路,北到菏刘公路,西至国花大道(原西外环路)以西约1km处。规划区内国花大道、菏东公路等重要城市干道穿越,规划控制区内面积12.1 km2),该区域已编制区域环评并经省环保厅出具审核意见(鲁环审2009184号文)。随着高新区的不断发展,目前高新区辖区面积128km2,辖万福街道、吕陵镇,总人口11万;规划范围为:昆明路以西,新石铁路以北,日东高速以南,田寺路以东,规划面积48km2,截止目前,高新区正在开展扩区后的发展规划和区域环评工

42、作。项目用地为菏泽高新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远景规划中的供热用地,同时项目已经取得了菏泽市国土资源局的土地证。3.4.3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概况和菏泽小流域规划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的输水路线为:经韩庄运河、不牢河入南四湖,经梁济运河入东平湖,经位山隧洞穿黄河后,经鲁北输水线路出境。项目废水经菏泽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小黑河,经安兴河、洙赵新河汇入南四湖,项目所在地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路线的南四湖汇水区内。项目与南水北调关系图详见图3.1-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水质保证方案”要求:实行治(污染治理)、用(污水资源化)与保(河流生态恢复)并重的策略以确保河流水质达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