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路线方案比选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路线方案比选环评报告.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8章 路线比选方案8.1 路线方案简介北环东延工程推荐方案路线走向:西起济宁市北环(任城大道)与日兰高速济宁连接线(S614)的交叉处,向东沿规划路布线,于东杨庄西至杨家河转向北,沿杨家河东、西堤两侧布线至玄帝庙村转向东,北堤道路跨杨家河,路线沿府河南北两堤布线至兖州区西铺路(S104),路线全长约23.701公里。路线总体走向呈西南-东北走向。北堤岸从玄帝庙村向东,北堤道路跨杨家河,路线沿府河南北两堤布线至兖州区西铺路(S104),北堤标号LK5+823LK7+957处,标号LK9+689LK11+877.169处,南堤标号RK10426RK11+823.589处为北环东延工程(兖州区段)
2、建设路段。8.2 选线原则路线布设时,主要考虑以下原则:根据本路段所经区域地形地貌和社会环境特点,路线方案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以济宁市公路网规划和兖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合理的路线走向。(2)在满足路线总体走向的前提下,路线方案的建设里程与营运里程经济,是否更多的联系重要经济增长点,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3)在不偏离路线走向的前提下,是否尽量避免穿越城镇,减少拆迁,降低建设费用。(4)珍惜土地资源,在满足需求和技术标准前提下,尽可能利用老路路基,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5)充分合理地利用地形、地貌,处理好与沿线村镇的关系,减少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的干扰。(6)路线方案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是否有效避让环境保护敏感点。(7)在有比选价值路段,以服从路网总体布局和路线总方向为原则,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意见,促进地区经济发展。(8)保护环境,做好景观设计,在路线布设、结构设计等方面,注意与周围环境、自然景观相协调。8.3 路线方案8.3.1 路线方案兖州区路线全长5.72km,路基土石方126.616千立方米,排水防护38.84百立方米;沥青路面60.06千立方米;大桥0.5座64.5米;小桥1座5.6米,涵洞16道;等级道路平面交叉2处;路基永久占地14.2843公顷。北堤岸从玄帝庙村向东,北堤道路跨杨家河,路线沿府河南北两堤布线至兖州区西铺路(S104),北堤标号LK5+823L
4、K7+957处,标号LK9+689LK11+877.169处,南堤标号RK10426RK11+823.589。主要控制点:玄帝庙杨家河桥、终点位置。济宁北环东延工程(兖州区段)工程环境因素分析见表8.3-1。表8.3-1 环境因素一览表方案指标济宁北环东延工程(兖州区段)工程工程条件施工条件能够利用现有道路,施工条件尚可。征地拆迁永久占地14.2843公顷,拆迁面积较小。声环境和环境空气沿线声、气环境敏感点1处。地表水穿越杨家河地下水不穿城地下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地质地貌地形地貌差异不大取土不设立取土场8.3.2 路线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措施1、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项目的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5、,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环境影响初步分析,确定出项目对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便在项目设计、建设及运营阶段,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尽可能把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结合本项目特点,项目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如下: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道路建设必须要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沟渠用地,将改变原有部分农业用地的功能,减少了人均土地数量;同时也会造成一定数量的树木砍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树木最大经济效益的实现。本项目局部路段靠近或穿越了村镇、居民点等敏感区,对其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道路的建设,必将改善区域交通条件,有利于区域社会经
6、济的发展。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道路建设需要移动一定数量的土方,并造成一定数量植被、树木的减少,将会引起沿线自然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主要影响体现在:道路建设会破坏土体的自然平衡;地表植被的破坏,可能造成部分水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原有的自然环境,但是影响较小。 施工期环境质量的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中大量的施工机械及运输工具,所产生的噪音和针对对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沿线穿经的村镇;施工期还会引起扬尘,对附近的空气环境也将带来一定的影响。 运营期环境质量的影响项目建成运营期间,汽车排出的废气污染物将导致沿线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对附近村庄的环境影响较大;汽车油污及沥青路面受雨水冲刷,排入
7、两侧耕地,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车辆行驶噪声,对沿线居民生活也将带来一定的影响。生态的影响本项目施工期涉及土地征用、路基填挖、桥梁修建等,其主要生态影响是由道路施工引起的。本项目施工期主要表现在主体工程对土地的占用和分割,改变了土地利用性质,使评价区植被覆盖率下降,林地面积减少,耕地利用压力增大;路基的填筑与开挖等的施工,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形、地貌,而这些变化若是路基占用部分,则是永久无法恢复的;项目的施工、建设,在一定时段和一定区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工程活动打破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和环境,还会对评价区的动植物的生长、分布、栖息和活动产生一定不利的影响。本项目营运期通过采取绿化措施会对这种影响
8、进行补偿。2、环境保护措施设计阶段环保措施 道路选线以尽量少占耕地、少拆迁为原则,路线布设尽量避免穿经村镇,减少大量拆迁。 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设计中充分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切实处好道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线路两侧各设置15米的绿化带,绿化带对于稳定路基、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施工期环保措施 为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应对工程开挖土层裸露面及时进行加固防护,路基土方石工程结束后应立即植草、种树、护坡,以促进植被尽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和确保路基稳定。道路施工中,对弃土场位置应统筹安排,尽可能选择支沟、荒地,并及时对弃土进行压实并辅以必要的防护,表面用植被覆盖,
9、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整平还耕还林(草)。 临时占地尽可能选择在荒地上,工程完工后,尽快恢复植被。 工程施工噪声影响虽然是短期的,但对沿线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特别是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尽量减轻施工噪声。对位于村镇、居民区附近的施工现场,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要时,采取一定的防噪措施。同时还应注意采取一定措施,减少施工中的扬尘对居民点的污染。 运营期环保措施 加强路面养护,保证足够的平整度,降低车辆噪声。对途径居民密集区、学校等噪音敏感路段,采取设置防噪墙、加密种植树木等降噪措施。 随着推广无铅汽油的采用和汽车性能的提高,可减少汽车排放对大气质量的污染。道路建设和养护期间
10、,道路两侧要加密种植对CO2气体吸附力强的树种,以利于吸附汽车尾气,净化空气。确保排水系统畅通,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减少重大或恶性事故的发生。注意做好对饮用水源的保护。植被保护和恢复表土剥离和保存是生态恢复的关键,所有占地都应先剥离和保存其上层熟土资源,单独剥离,单独贮存,待进行生态恢复时使用。表土可临时集中堆置于征地范围内的空闲地。临时堆土场外侧边坡采取临时挡护,其它裸露面采用覆盖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用于场区施工区域及场外临时占地的覆土。绿化措施设计时根据项目区沿线的自然气候情况,选择合适的树种和草种,树种采用灌木,以免遮挡视线,栽植形式为散植,配合底部植草进行。合理制定补偿制度环境保护利国利
11、民、责任重大,应引起道路建设部门的足够重视。在道路建设的前期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到道路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在施工期,应加强各种工程防治措施的落实及监督;在运营期,加强环境管理及检测,这对道路沿线的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3.3路线环境方面利弊施工期开挖扬尘对该路段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将是微弱的,也将不会对该路段居民生活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拟建项目路基表面定期喷水和敏感点一侧设置防护挡板的情况下,路基施工将不会对沿线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路面铺设过程中的沥青烟气将不会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拟建项目沿线小桥施工规模较小,施工过程中的
12、扬尘防护采用与路基施工相同的措施,并与路基建设同步,不会对沿线评价区内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拟建项目砂石运输以现有村镇、村村间道路为依托,砂石运输扬尘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将是微弱的。在采取罐装、加盖篷布、地表应压实、定期喷水、设置简易厂房和设定选址基本条件的情况下,临时施工营地不会对附近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运营期:拟建项目沿线评价点SO2、NO2小时预测浓度均不超标;不会对附近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施工期:临时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放量少,设置旱厕,与当地农户协商,及时进行清理并用作农肥。设置临时洗漱间,废水集中收集,并全部用于地表抑尘喷洒等措施,不会对其附近河流水环境质量产生影响。拟建项目占地仅为现有土地面积的极少部分,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将是微弱的。拟建项目占地对沿线耕地、果园面积及其经济产值都会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均是十分微弱的,它既不会改变当地土地利用现状格局,也不会改变当地农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比例和地位。施工期对拟建项目沿线水土流失影响较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运营期在各项生物和工程防护措施完成并发挥作用后,拟建道路沿线水土流失状况可得到较大的改善。对运营期噪声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使沿线敏感点声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因此,从环境的角度而言,拟建项目线路方案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