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一)407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2459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5.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一)407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一)407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一)407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一)407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一)407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一)407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一)407环评报告.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 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一期)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当涂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编制日期:二0一四年六月国家环保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2、。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一期)项目建设单位当涂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法人代表刘允海联系人季明通讯地址当涂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联系电话13955587411邮政编码243100建设地点当涂县振兴南路以东、尼山路以西、纬四路北侧立项审批部门当涂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当发改

3、函201446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K7010房地产开发经营占地面积(平方米)18582(27.9亩)绿化面积(平方米)7620总投资(万元)8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66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825%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4年10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 近年来,当涂县城建设围绕“东部新城大建设,南部新城拉框架,北部形成出形象,旧城改造大提升”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当涂县城的大建设。当涂南部新城安置小区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南部新城位于当涂县振兴南路以东、尼山路以西、纬四路北侧,地块区位优势明确,周边公用配套条件较好。2013年5月23号,当涂县发展

4、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函2013118号文“关于同意南部新城安置小区项目立项的函”同意当涂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开发南部新城安置小区项目。后因投资主体变更及项目建设内容目前仅建一期,2014年3月28号,当涂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函201446号文“关于变更南部新城安置小区项目立项投资主体的函”同意当涂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开发南部新城安置小区项目。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一期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27.9亩,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4栋小高层和沿街商业用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1998)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当涂县重

5、点工程建设管理局特委托江苏圣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实地踏勘和调查,同时根据项目工程特征和建设区域的环境状况,对过程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筛选,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现呈报环境主管部门审批。二、评价目的及评价指导思想1、评价目的此评价在充分利用建设企业提供的资料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环境现状调查和类比分析,对拟建项目的工程内容和工艺过程进行分析,预测项目建成后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及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范围,对项目提出的污染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

6、环境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指导思想针对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运用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导则、标准和管理办法,评价项目选址是否合适,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是否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等,并科学、公正、客观地给出评价结论。三、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一期)项目。(2)地理位置: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当涂县振兴南路以东、尼山路以西、纬四路北侧。地块的西侧为振兴南路,南侧为纬四路,东侧和北侧为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二期建设用地。项目所在地具体位置详见附图1。(3)土地利用情况:本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7.9亩,用地

7、类型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4)建设性质:新建。(5)项目投资:总投资8000万元。(6)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约42000m2,共包括2栋11层、2栋18.5层的住宅楼和沿纬四路的2层商铺。2、项目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建设内容:总本项目由主体工程(4栋住宅楼,其中1#、2#为11层的小高层,3#、4#为18层,3#、4#楼下设架空层)及配套工程(道路、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地面停车场等)、公用工程(供水、供配电、通讯照明、消防设施等)、环保工程(化粪池、垃圾收集系统、绿化等)组成。平面布置见附图2。表1 项目建设内容一览编号工程类别工程主要内容和规模1主体工程建筑面积约4.2万m2,4栋小高层和2层沿街

8、商铺。2辅助工程道路、53个地上机动车停车位等3公用工程供水、供配电、通讯照明、消防设施等4环保工程垃圾收集系统:设置若干个垃圾收集箱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管网、化粪池绿化设计:绿化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表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数值单位总用地面积18582m2总建筑面积42000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8063m2沿街商业面积3937m2总居住户数348户容积率2.29建筑密度23%绿地率41%地面停车位53个四、公用辅助工程1、给水:该项目用水由当涂县市政自来水管网供应,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从市政管网引入一根DN200给水管并沿基地内主要道路成环状敷设,市政给水管网供

9、水压力为0.2mPa。用水标准及用排水量见表3。表3 项目用水标准及用、排水量一览表项目名称用水标准数量日用水量年用水量排水量居民用水250L/人d348户,约1200人300t/d109500 t/a87600 t/a商业用水6L/ m23937m223.6t/d8614 t/a7322 t/a绿化用水2.0 m3/d7620 m2 2 t/d730 t/a0t/a合计325.6t/d11884t/a94922t/a2、排水:绿化用水全部蒸发。项目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85%计,则年污水排放量为94922t/a。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3、供电:由当涂县

10、供电部门统一规划和实施。本工程由市政电网引来一路立10KV电源供电。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拟建项目周边境况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当涂县振兴南路以东、尼山路以西、纬四路北侧。地块的西侧为振兴南路,南侧为纬四路,东侧和北侧为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二期建设用地。拟建项目周边境况见图1所示。振 兴 南 路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二期一期纬 四 路图1 拟建项目周边境况2、原有污染情况本项目所在地块原为空地,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当涂县振兴南路以东、尼山

11、路以西、纬四路北侧。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县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当涂县地处安徽东部、长江下游东岸,介于南京、芜湖之间,隶属钢城马鞍山,位居长三角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交汇处,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与江苏省一区两县接壤,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沿边县、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当涂居中靠东、承东启西、区位优越,是中国中部

12、和东部的结合点。以当涂为圆心的市场半径覆盖了中国最活跃的区域,周边拥有3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当涂距南京市只有60公里,距合肥市只有120公里,距上海市只有270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沪皖赣铁路、205国道、314省道、沿江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4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2座机场、8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6座长江大桥,是水、陆、空立体交通的交汇点。随着马鞍山长江大桥、芜申运河和宁安城际铁路的建设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启动建设,当涂作为连接长三角和中西部的重要节点城市、枢纽城市和交汇城市的综合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2、地形地貌马鞍山的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丘陵区地表起伏,约四分之三地区海拔在50m以上

13、,为市内河流的发源地;西部较为平坦,以平原为主,其间分部一些山丘。马鞍山的地形在大区域内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在安徽省内属沿江平原地形区。全市在地形上可划分为三部分:东部丘陵区,分部着海拔160200m左右的丘陵,面积约为全市国土面积的一半;西部沿江地带分部着一列东北-西南走向的低丘陵,在低丘陵与长江之间是狭长的阶地与河漫滩,长江中有众多大小不等的沙洲;中部是较为平坦宽阔的冲积平原,平均海拔10m左右,平原上河渠纵横,湖塘密布。3、气象特征项目所在地位于北亚热带,属季风型亚热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夏长、春秋短,雨量集中,冬夏温差大,气流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马鞍山市年

14、平均日照时数2109.9h,最多年达2378.6h(1996年),最少年达1800.2h(1985年)。多年年平均气温15.9,正常年份的年平均气温约在15.80.5的范围内。年平均降雨量1004.2mm,最大降雨量1522.2mm,最小降雨量460.4mm(1978年),最大日降雨量254.6mm(1969年)。降水季节性强,时空分布不均。每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都会出现一段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的梅雨天气,入梅最早在6月、7月,出梅最迟在7月22日,梅雨期间,一方面降水强度大,另一方面长江水位骤降,这一时期是马鞍山市防汛抗洪排涝的关键时期。年平均气压1013.3hpa,最高气压1042.8h

15、pa(1965年12月17日),最低气压991.6hpa(1971年2月17日),最大绝对湿度41mm,最小绝对湿度0.50mm,平均相对湿度77%。无霜期240天,初霜日期一般在11月上旬,终霜日期一般在3月下旬。冬季盛行偏北的冬季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全年盛行东风,年平均风速为3.3m/s。4、水文马鞍山市最大的过境水体为长江。长江马鞍山段上起东西梁山,下至慈湖和尚港、石跋河口,主航道长约36km。河道走向由西南至东北,是一个两端束窄,中间放宽的顺直分叉型河道,最宽处8.3km,最窄处880m。长江经过江心洲、小黄洲分叉段,在小黄洲尾部汇合过慈姥山后,分叉进入新生洲、新济洲

16、段。长江马鞍山段历年最高水位10.72m,相应流量92600m3/s,多年平均流量29000m3/s,实测最小月平均流量6300m3/s,江水夏季最高温度32.2,历年平均水温17.7,属感潮江段,每日两涨两落,涨潮时顶托江水,但不呈倒流。涨潮时慈湖河水受到顶托涌水影响。姑溪河东起丹阳湖口小花津与运粮河相接,溪至金柱关注入长江,全长23.4km,是水阳江下游入长江的支流。全河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自小花津至商家渡,下段自芮家渡之入江河口。姑溪河实测最高水位12.23m(1954年8月22日),最低水位2.18,实测最大流量1900m3/s(1983年7月12日),枯水期最小流量8.72m3/s,

17、江水倒灌为235m3/s,年平均径流量128.6亿m3。水位受降雨和江水顶托、倒灌影响。姑溪河主要功能有排涝和灌溉、航运、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水源等。5、土壤马鞍山市地势东高西低,地貌类型由东部的丘陵岗地逐渐向西过渡为冲田。土壤类型也大致从东向西逐渐过渡,依次为粗骨土、黄棕壤、水稻田和潮土,交错镶嵌分布。市区中、南部及郊区大部分为水稻田;沿江及洲、圩为潮土,由长江冲击层发育而成;黄棕壤主要位于山丘中上部,土层约60cm,土壤结构不良;山脊上分布有粗骨土,处于土壤发育幼年期,土体浅薄,植被覆盖差,该类土所占比例极小。项目场地地质基本情况如下: 拟建场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区,地貌上属长江级阶地

18、,原为农田,已经填平,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8.0m左右。拟建场地内自上而下分布情况如下:第层:耕填土层,呈稍湿、松散状态,含少量砖和粘性土,土质欠均一。第层:可塑状态粉质粘土层,属于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平均孔隙比为0.741,平均压缩系数为0.31MPa-1,平均压缩模量为6.06MPa,工程条件一般,厚度变化大。第层:粉砂层,呈湿饱和、松散稍密状态,平均孔隙比为0.854,平均压缩系数为0.28MPa-1,土质密实状态欠佳,属于中等压缩性土,本层层厚变化大,且分布稳定,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第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呈饱和很湿、流塑状态,局部软塑状态,属于高压缩性土,平均孔隙比1.039,

19、平均压缩系数为0.61MPa-1,平均压缩模量为3.28MPa,厚度变化大且不稳定,工程地质条件很差。第层:可塑状态粉质粘土,本分层一般厚度1m左右,常呈尖灭状态或缺失,虽然物理力学性质一般,但因分布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工程地质条件欠佳。第层:硬塑状态粘土层,平均含水量24.52%,平均孔隙比0.69,平均压缩模量为10.71MPa,静力触探平均值为3.32MPa,标准贯入试验平均值为13.05击,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层,且厚度大分布稳定,岩土工程地质条件良好,部分地段埋深较大,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埋藏较浅地段)和桩基桩端良好持力层(埋藏较深地段)。地下水情况:属于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

20、水补给,水位标高为7.2m左右。6、马鞍山市资源情况矿产资源:以铁矿为主,已探明储量16.846亿吨;硫铁矿地质储量2亿吨;并伴生有磷、矾、云母、石膏等。土地资源:市区面积354km2,已建成的城区面积约30km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约38%,马钢工业区分布于宁芜铁路以西。市郊共有耕地9.7万亩,林业用地8.9万亩,水面6.5万亩。生物资源:农业以稻、麦、油菜为主;林业以松木为主,还有毛竹等;渔业资源有“黄、白、青、草”四大家鱼,较珍贵的鱼有鲥、鳗、鳅等;长江为扬子鳄、名贵鱼种和珍稀动物的通道。7、森林与植被马鞍山市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沿江沿湖植被区,在植被类型上为常绿

21、与落叶交替的过度地带,由于长期认为活动的结果,典型的原始植被已经不复存在,一般为自然次生植被。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介于南京与芜湖之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与江苏江宁、高淳、溧水3县(区)接壤,与江苏边界线总长度为126.9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当涂有2200多年置县史,秦代设为丹阳县,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定名当涂,曾为宋代太平州、元代太平路、明代太平府治所,清代长江水师提署和安徽学政驻地。当涂自然景色秀美,南朝大诗人谢朓称誉当涂为“山水都”;诗仙李白七次游历当涂,写就望天门山等千古绝唱,晚年定居当涂,终老长眠青山。李白墓园列

22、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在当涂生活10年,写有“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等传唱千年的经典爱情诗歌,为这块充满诗意的土地增添了浪漫色彩。当涂属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一山四水五分田”,是全国著名水产大县、全国河蟹生产强县。石臼湖“金脚红毛螃蟹”名闻遐尔,古代为皇室贡品。水产生态养殖被誉为“当涂模式”, 在全国推广。铁等矿藏资源丰富,铁矿储量居华东之首,达5亿吨。当涂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积累发展,现已基本形成冶金压延、机械制造、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等五大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当涂近年来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安徽省提出的“东向发展”战略,强

23、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在融入长三角发展中实现新跨越。自2003年起,连续九年位居安徽省经济“十强县”前列;自2008年起,连续四年跻身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行列;自2005年起,连续七年跨入全国中部百强县行列;2011年,被评为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当涂是安徽免征农业税第一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安徽首座国家卫生县城、安徽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浙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连续多次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当涂民歌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当涂县

24、的工业主要有冶金、建材、机械、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主要产品有:化肥、农药、水泥、铜材、刃具、模具、折弯机、剪板机、电机、民用钢质船、水泵、锡制品、黄金;棉纱、棉布、台布、巾被、丝织品、塑料制品、新型塑料建材、磁性材料;大米、菜籽油、色拉油、白酒、矿泉水、茶干、面条、皮革制品、碘伏系列药品等,其中获部优、省优和省系统优质产品10多种。近几年,当涂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由多年徘徊不前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81.63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405.5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25亿元,在安徽省县(市)级位居第三位,农民人均纯

25、收入1.24万元。2013年上半年全县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36.1亿元,增长30.4%;规模工业增加值56.2亿元,增长25.1%。全年安排重点工业项目50个,完成工业性投资48.5亿元。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力度,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1.3亿元,占工业性投资的比重达64.5%,长江钢铁300万吨钢产能置换、白象山铁矿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新申请专利475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8家,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60亿元,增长48.7%。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新申报省著名商标17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产值28.7亿元,增长45.8%,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3家。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

26、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空气质量现状为了解该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本评价采用2014年4月9-15日当涂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地面站的监测数据。监测项目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三项,监测结果见下表:表4 环境空气监测结果 单位:g/m3污染物PM10SO2NO224小时均浓度值42-12711-2538-80小时均浓度值-3-4712-123GB3095-2012二级标准值24小时均值-500200小时均值15015080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区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日均浓度值均符合环境空

27、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空气环境质量良好。2、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拟建区域地表水体为姑溪河,为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本评价采用2014年4月当涂县环境保护监测站为本项目提供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监测结果详见表5。 表5 地表水姑溪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PH除外) 采样地点 分析项目护河大桥断面县二水厂断面GB3838-2002 类标准pH值(无量纲)7.257.4169氟化物(以F-计)0.510.531.0总磷(以P计)0.0780.1160.2铬(六价)0.0040.0040.05氨氮1.030.8201.0高锰

28、酸盐指数2.32.4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2.32.04粪大肠菌群(个/L)2300340010000铜0.050.051.0锌0.050.051.0石油类0.040.040.05由表5可知,评价范围内姑溪河水质各项指标除护河大桥断面的氨氮轻微超标外,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水水质。护河大桥断面的氨氮轻微超标主要是由于当地少量的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引起的,随着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的完善,姑溪河的水质将会得到改善。 3、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噪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评委托当涂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在项目拟建地块的东、南、北侧厂界外各设一个测点进行监测。监测时间:2014年4月2

29、3日。监测频次:昼间一次。监测方法: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监测结果统计见表6。表6 项目区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Leq:dB(A)序号监测时间监测点位方位监测结果噪声监测布点示图昼间14月23日厂界东E 48.5北项目所在地24月23日厂界南S56.434月23日厂界北N50.4GB3096-2008 2类标准60结果表明:该项目地块昼间环境噪声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从评价结果看,该区域整体声环境质量状况较好。4、生态环境现状拟建项目地块原味农田,周围无大面积的自然植被群落及珍稀动植物资源,区

30、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较低,项目的建设实施不会对生物栖息环境造成影响。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项目选址位于当涂县振兴南路以东、尼山路以西、纬四路北侧。地块的西侧为振兴南路,南侧为纬四路,东侧和北侧为南部新城安置小区二期建设用地。根据现场踏勘及本项目特点和外环境特征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如下表:表7 拟建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环境保护对象名称方位规模距离m环境功能大气民房E20人200GB30952012 二级项目区/1200人/地表水姑溪河N小河1500GB38382002类水质声环境项目区/1200人/GB30962008 2类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

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表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g/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浓度限值标准来源SO224小时平均10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1小时平均500NO2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PM1024小时平均1502.地表水:姑溪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 表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序号项 目类(mg/L)标准来源1pH值 (无量纲)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氟化物(以F-计)1.03总磷(以P计)0.24铬(六价)0.055氨氮1.06高锰酸盐指数67五日生化需氧量

32、(BOD5)48粪大肠菌群(个/L)100009铜1.010锌1.011石油类0.053.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4a类标准。表10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 (A)类别昼间夜间2类60504a类7055污染物排放标准1. 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无组织监控点最高浓度限值要求;油烟排放执行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表1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气筒高度(m)监控点浓度(mg/m3)152030SO

33、25502.64.315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NO22400.771.34.40.12颗粒物1203.55.9231.0非甲烷总烃1201017534.0CO30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表12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规模小型中型大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2.0净化设施最低净化效率(%)6075852.废水:项目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进入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排放执行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表13 当涂县第二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名称pHCOD总磷SSNH3-N接管标准693503250253.噪声: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

34、523- 2011),营运期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中2类、4类标准;表14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昼间夜间GB12523- 20117055表15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昼间夜间GB22337-2008 2类6050GB22337-2008 4类70554.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有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值:根据“十二五”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结合项目实际产生及排污情况,确定本项目总量控制因子为SO2、NO X、CODCr、

35、NH3-N。表16 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一览表污染物产生量 (t/a)削减量(t/a)排放总量(t/a)建议申请排放总量(t/a)NO X 0.40500.4050.405SO20.03900.0390.039油烟0.018130.010880.00725-CODCr30.385.7024.6824.68BOD523.736.6417.09-NH3-N2.850.472.372.37SS18.983.8015.19-动植物油4.751.423.3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工艺流程简述(图示):粉尘场地平整噪声、弃土地基开挖沙浆水、建筑垃圾木料、建材、水墙体砌筑噪声、沙浆水、碎瓦片瓦片、建材、水屋

36、面制作管材、线缆噪声、粉尘、固废管线安装图2 施工期建筑工艺流程图运营内部装修噪声、固废废水、废气、噪声、固废图3 运营期工艺流程图工艺流程简述:一、施工期(1)场地平整清除土地上的杂物,平整土地,方便施工。主要污染是粉尘。(2)地基开挖根据建筑设计,在平整土地上开挖地基,并夯实压密。主要污染是施工噪声和地基开挖土。(3)墙体砌筑首先进行水泥砂浆的调配,用水泥砂浆抄平钢砼柱、梁的基面,利用经纬仪、垂球或龙门板放线,并弹出纵横墙边线。然后按选定的组砌方式进行摆脚,立好匹数杆,再据此挂线砌筑。一般采用铺灰挤砌法和铲灰挤砌法,砖墙砌筑完毕后,进行勾缝隙。主要污染物是拌制砂浆时的砂浆水以及碎砖和废砂浆

37、等建筑垃圾。(4)屋面制作先将屋面渗漏地方处理好,再进行屋面找平,然后拌制贴瓦砂浆,开始贴瓦。主要污染是木料锯切时产生的噪声、砂浆水及碎砖块等固废。(5)管线安装先对管线途经墙壁进行穿孔,对各建筑内的水、电等管线进行安装,然后将其固定在墙壁上。主要污染是对墙壁进行敲打、钻孔时产生的噪声、粉尘,以及碎砖块等固废。(6)内部装修主要为建筑的室内装修,主要污染物是装修噪声、扬尘、固废。二、运营期(1)废气:主要为入住初期的装修废气、地面停车汽车尾气排放和居民的燃料废气、厨房油烟。(2)废水:主要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3)噪声:风机、变配电器、水泵、空调等设备噪声和居民活动产生的社会活动噪声等。(4)

38、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二、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根据项目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施工期为2年。项目施工期平均每天施工人员为50人。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施工废水、扬尘、噪声、建筑垃圾等。随着施工结束,污染影响会慢慢消失。1、废水施工期的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包括施工材料的雨水冲刷废水和砂浆拌制废水等,主要污染物为SS。生活污水:人均生活用水量按100L/d计算,污水排放系数为0.85,则生活污水量为4.3m3/d,废水中其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等。通过类比进行估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Cr 200300mg/L、B

39、OD5 100150mg/L、SS100200 mg/L。2、废气根据工艺流程分析可知,施工期废气主要为:场地平整、建材装卸、车辆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及运输车辆排放的汽车尾气。3、噪声项目噪声源施工期间噪声主要来自打桩等机械设备和材料运输等作业噪声,多为间断性噪声,瞬时最大噪声约100 dB(A)。4、固废施工阶段的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开挖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生活垃圾等。本项目无地下室,根据类比资料,产生量约0.05t/m2,各种建筑固废产生量约为1861t,其中,木材等下脚料回收循环利用,其余废料则用于回填。生活垃圾的生产量约为50kg/d。二、运营期1、废水(1)供、排水项目用水全部由项

40、目用水引自当涂市政给水管网,运营期用水量为325.6t/d、118844t/a,排水量为275t/d、94922t/a(产污系数计为0.85)。(2)污染物产生情况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废水排放量94922t/a,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SS等。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如下表所示:表17 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一览表项目CODcrBOD5NH3-NSS动植物油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前产生浓度mg/L3202503020050产生量t/a30.3823.733.3218.984.75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浓度mg/L2601802516035排放量t/a24.6817.092.3

41、715.193.3245255300居民用水2753.620新水325.6化粪池23.6275商业用水蒸发散失2污水处理厂2绿化用水图4 拟建项目水量平衡图(单位:t/d)2、废气项目投入使用后,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入住初期的装修废气、地面停车场的汽车尾气和居民的燃料废气、厨房油烟。(1)入住初期装修废气由于不同住户的建筑用途、审美观、财力等因素的不同,装修时所用的板材、油漆等类型、耗量、品牌也不相同。装修废气的主要污染因子为二甲苯、甲苯和甲醛,此外还有极少量的汽油、丁醇、丙酮等。装修废气的排放属无组织排放,各住户的装修强度、装修时长等都不确定,因此该部分废气的排放量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难预

42、测。(2)汽车尾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本项目共设计地上机动车停车位53个。类比同类停车场,本项目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为:CO 0.335 t/a,NO2 0.02 t/a,NMHC 0.043 t/a。地上停车场敞开式布置,采取自然通风,地上泊位废气易于扩散且排放量相对较小,对周边产生环境影响较小。(3)燃料废气根据建设规划设计,本小区内实行统一供气,由市政燃气管网引入。根据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资料,经计算本项目居民年耗天然气约21.9万m3(用气标准按每人每日0.40.5m3,取上限值)。根据环境评价工程师实用手册每燃烧10000m3的天然气产生1.4kg烟尘、1.8kg SO2、17.

43、6kgNOx,燃烧1 m3的天然气将产生10.5 m3的废气量,则本项目运营期天然气燃烧废气产生量为229.95万m3/a。经计算,主要污染物烟尘、SO2、NOx产生浓度分别为21.9mg/Nm3,17.1mg/Nm3,167.6mg/Nm3,排放量分别为0.031t/a,0.039t/a,0.385t/a。(4)居民厨房饮食油烟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目前居民人均日食用油用量约为40g/人d,每户每年排放厨房炒菜等油烟气约2万m3,本项目运营期户数为348户,人口约1200人,则小区运营期年食用油量为17.52t,年油烟气约696万m3。根据环境评价工程师实用手册,居民每食用1吨食用油将产生1.035kg油烟,则油烟的产生浓度和产生量分别为3.36mg/m3,18.13kg/a。3、噪声项目运营期噪声主要为配电房、空调等动力设备噪声、进出车辆的交通噪声以及会生活噪声等,声压级约为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