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镇中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469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镇中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镇中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镇中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镇中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镇中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镇中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镇中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报告.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检索号:5961-H/HK2014016-A02 福 建 省 建 设 项 目 环 境 影 响报 告 表(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项 目 名 称 石狮镇中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盖章) 国网福建石狮市供电有限公司法 人 代 表 黄颖峰(盖章或签字)联 系 人 邱 工联 系 电 话 0595-88555234邮 政 编 码 362700环保部门填写收到报告表日期编号福 建 省 环 境 保 护 厅 制石狮镇中110kV输变电工程环 境 影 响 报 告 表项目委托单位:国网福建石狮市供电有限公司编 制 单 位: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证 书 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5号审 核 人:项 目 经 理:报告表

2、编制人员:评价人员情况姓 名职 称上岗证书号职 责签 名濮文青高级工程师岗19050013A19050071200报告表编写杨 凯工程师岗A19050027报告表编写,现场测试李 博工程师岗A19050064报告表编写,现场测试建设单位联系人及电话:邱工 0595-88555234环评单位联系人及电话:李工 025-58630874 目 录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2 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概述22.1 地理位置22.2 自然环境概况32.3 社会环境42.4 工程建设地区环境状况42.5 环境质量概况63 评价标准、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83.1 评价标准83.2 评价范围83.3 环境保护目标9

3、4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114.1 工程概况114.2 项目的有关批复文件114.3 工程选址的合理性分析115 施工期环境影响135.1 声环境影响135.2 水环境影响135.3 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145.4 水土流失影响145.5 固体废弃物145.6 生态环境影响156 运行期环境影响176.1 电磁环境影响176.2 声环境影响196.3 水环境影响206.4 社会环境影响207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237.1 项目前期的污染防治措施237.2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237.3 运行期的环保治理措施248 结论和建议258.1 结论258.2 环保可行性结论288.3 建议281

4、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石狮镇中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国网福建石狮市供电有限公司联系人邱工联系电话0595-88555234邮政编码362700建设地点变电站:福建省石狮市中心城区金盛路与创业路交叉口东南侧输电线路:福建省石狮市境内建设依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下达2013年电网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闽电发展20121019号)主管部门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行业代码D44工程规模1石狮110kV镇中变电站工程项目本期远景110kV主变压器(全户内布置)263MVA363MVA110kV出线回路数(电缆出线)2回3回10kV出线回路数24回36回10kV无功补偿

5、装置44000kvar64000kvar2镇中双T接山兜石壁110kV线路工程线路T接点选择在现状110kV石仑、石蚶回线#10杆附近新建的一基双回路电缆终端钢管杆,终止于拟建的110kV镇中变GIS进线间隔。本期新建线路总长度约1.85km,其中双回路电缆线路长约1.65km,电缆选用110kV-YJLW03-ZA-1630型的电缆;双回路架空线路长约0.2km。新建1基双回路钢管杆,导线采用JL/LB20A-300/25型铝包钢芯铝绞线。全线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境内,所经地区均为城市已建道路。占地面积新建变电站:总征地面积约5130m2;围墙内用地面积3572 m2。新建线路:约5m2(仅新立

6、1基钢管杆)。工程建设周期1.5年2 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概述2.1 地理位置本工程地理位置见下图。(1)石狮110kV镇中变电站工程:拟选站址位于福建省石狮市中心城区金盛路与创业路交叉口东南侧。站址东侧约2m伯明大厦(富贵鸟服饰工厂);南侧为空地,约40m外为英成大厦;西侧紧邻为创业路,约15m外为凌智童装厂;北侧紧邻金盛路,约20m外为南雅大厦。(2)镇中双T接山兜石壁110kV线路工程:线路T接点选择在现状110kV石仑、石蚶回线#10杆附近新建的一基双回路电缆终端钢管杆,终止于拟建的110kV镇中变GIS进线间隔。本期新建线路总长度约1.85km,其中双回路电缆线路长约1.65km,电

7、缆选用110kV-YJLW03-ZA-1630型的电缆;双回路架空线路长约0.2km。新建1基双回路钢管杆,导线采用JL/LB20A-300/25型铝包钢芯铝绞线。全线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境内,所经地区均为城市道路,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2.2 自然环境概况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陆域面积约11000km2,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9%。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构造带均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境内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分布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两者出露面积约各占一半,从西北往东南侵入岩分布面积增多成为主体。闽中大山带中段戴云山脉

8、主干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横卧西北部德化境内,规模庞大,主峰海拔1856m,为福建省第二高峰。其支脉和余脉向东南、南部绵延,地势西北高,往东南呈阶梯状下降,构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递变的多层状地形地貌景观。河川密布,晋江为福建省第三大河,贯穿中部,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东南濒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海岸线蜿蜒曲折,多港湾、滩涂及岛屿,是发展渔业、养殖业、海运业及对外友好往来的要地。石狮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西南面与晋江市的西滨农场及罗山、永和、龙湖等镇接壤,东面、南面、北面临海,濒台湾海峡,在泉州湾至深沪湾之间。石狮地处北纬243952244848,东经11835081184651。全市面积1

9、59.92km,耕地5.46万亩,人口291970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满族。华侨、华人28万人,分布37个国家和地区。石狮籍的台湾同胞50万多人,旅港、旅澳同胞6.5万人。石狮临北回归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季风显著,雨水充沛。最热的七、八月份,平均气温在12左右,全年平均气温2021,;无霜期全年长达320多天,常年降雨量9111233mm。夏季多干旱,510月份常有台风。石狮处于华南褶皱系闽东火山断拗带,在东南沿海动力变质带的中段。在全国区划位置上,属闽粤沿海花岗岩丘陵亚区的一部分,地貌形态不一,以台地、冲积海积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土壤以红壤、风

10、沙土为主。石狮境内有10条溪河,多为单独入海间歇性溪流,溪小流短,径流量少。地下水资源缺乏,但水质较好,工农业及生活用水80靠晋江金鸡南渠水源。石狮市农作物主要为水稻、番薯、花生、甘蔗及蔬菜。水稻土土壤面积较少。除五星、龟湖港塘、上浦、玉浦、塘头、雪上七个自然村土地可种植水稻外,其余90多个自然村耕地均为种植番薯、花生、甘蔗的农地。由于气侯温暖,水稻每年春、秋两熟,冬季可种大麦、小麦,蚕豆等越冬作物。2.3 社会环境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

11、、晋江、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km2。2012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0.89亿元,同比增长13.5%,达到年度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66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工业增加值242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1451.01亿元,比上年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562.534.0。 2012年,石狮市生产总值431.4亿元,增长14.2%。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6亿元,增长2.5%,对GDP增长贡献率为0.7%,拉动经济增长0.

1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8.4亿元,增长18.4%,对GDP增长贡献率为73.2%,拉动经济增长10.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227.3亿元,增长18.8%,对GDP增长贡献率为68.5%,拉动经济增长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66.4亿元,增长9.4%,对GDP增长贡献率为26.1%,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3.8:57.6:38.6。2.4 工程建设地区环境状况2.4.1 地形、地貌、地质本期工程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见表2-1。表2-1 工程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表工程项目地形、地貌及地质情况石狮110kV镇中变电站工程拟选站址位于福建省石狮市中心城区金

13、盛路与创业路交叉口东南侧,站址总征地面积约为5130m2,站区围墙内用地面积约为3572m2。站址场地地貌类型为属残、坡积台地,高程约16.517.0m,位于50年一遇的洪水位6.78m之上,站区周围设挡土墙、护坡,挡墙面高于站址设计高程及坡底均设排水沟连接至站外排水系统,可以确保无洪涝问题。拟建场地岩土分层如下: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未见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及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无埋藏的河道、沟滨、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无具开采价值的矿藏,无各级保护文物古迹等;站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

14、15g,地震分组第一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钢筋长期浸水条件下具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条件下具弱腐蚀性,适宜建设110kV变电站工程。镇中双T接山兜石壁110kV线路工程本期电缆线路沿已建道路敷设,沿线地形平坦;架空线路沿道路绿化带架设。线路途经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不存在活动断裂、岩溶、滑坡、崩塌与危石、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属于区域稳定区,适宜建设110kV电缆和架空线路。2.4.2 生态环境本工程拟选的110kV镇中变电站站址的地貌现状为属残、坡积台地,其用地约79%为建设用地,约21%为交通运输用地,目前站址处场地内北侧为空地,表层堆积建筑垃圾,南侧为现垃

15、圾中转站及公共厕所(需拆除)。本期工程电缆线路沿线经过地区均为城市道路,地形较为平坦,经过区域现状植被较少,主要为零星路边行道树。架空线路沿已建道路绿化带架设,经过区域现状植主要为桉树及少量低矮灌木。2.4.3 水土流失现状福建土壤侵蚀程度分为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轻度侵蚀面积为6413km2,以面蚀为主,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在5002500t/km2;中度侵蚀面积为2719km2,以面蚀和细沟侵蚀为主,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在25005000t/km2;强度、极强度侵蚀面积为4428km2,以沟蚀为主,个别地方出现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现象,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在5000t/km2以上。风力侵

16、蚀强度分级根据风速和沙丘移动状态,以轻、中度侵蚀为主。本工程线路沿线经过区域的水土流失以中度侵蚀为主。2.4.4 土地利用现状本次石狮镇中110kV输变电工程的土地利用现状见表2-2。表2-2 工程所在地土地利用情况一览表工程名称用地性质石狮110kV镇中变电站工程约79%为建设用地,约21%为交通运输用地新建镇中双T接山兜石壁110kV线路工程100%交通运输用地2.4.5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110kV镇中变电站站址位于福建省石狮市中心城区金盛路与创业路交叉口东南侧,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本期工程电缆线路工程经过地区主要为已建道路人行道敷设,架

17、空线路沿已建道路绿化带架设,全线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境内,不涉及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2.4.6 其他本工程区域地表无可见的文物古迹、军事设施,站址附近2km无通讯电台、机场、导航站等。2.5 环境质量概况本次环评委托南京电力设备质量性能检验中心对石狮镇中110kV输变电工程所在区域及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等进行了现状检测。2.5.1电磁环境现状监测110kV镇中变电站拟选站址区域的工频电场强度为3.18.8V/m,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3.56.5V/m,均小于4kV/m标准要求;本工程拟建线路沿线监测点处的工频电场强度

18、为7.4V/m,小于4kV/m标准要求。110kV镇中变电站拟选站址区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230.05510-3mT,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290.04810-3mT,均小于0.1mT的推荐标准限值;本工程拟建线路沿线监测点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3910-3mT,小于0.1mT的标准限值。110kV镇中变电站拟选站址区域的无线电干扰值0.5MHz频率下为33.1dB(V/m),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处的无线电干扰值0.5MHz频率下为32.533.2dB(V/m),均满足46dB(V/m)的标准限值要求;本工程拟建线路沿线监测点处的无线电干扰值0.5MHz频率下为31.

19、3dB(V/m) ,满足46dB(V/m)的标准限值要求。2.5.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石狮110kV镇中变电站工程拟选站址北侧、西侧区域声环境现状昼间为53.755.9dB(A),夜间为45.147.6dB(A),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的要求;东侧、南侧区域声环境现状昼间为46.149.3dB(A),夜间为43.343.9dB(A),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的要求。北侧、西侧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环境现状昼间为54.258.3dB(A),夜间为46.949.8dB(A),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

20、08)中4a类标准的要求;东侧、南侧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声环境现状昼间为48.553.1dB(A),夜间为44.544.7dB(A),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的要求。本工程线路沿线监测点处声环境现状昼间为52.2dB(A),夜间为47.1dB(A),昼、夜间分别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的要求。3 评价标准、范围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3.1 评价标准石狮镇中110kV输变电工程位于福建省石狮市中心城区,属于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区域,因此本次环评采用的评价标准如下。(1)声环境表3-1 本次环评声环境评价标准工程名称执行标

21、准石狮110kV镇中变电站工程环境标准:变电站西侧、北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东侧、南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 排放标准:变电站西侧、北侧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东侧、南侧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施工期: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镇中双T接山兜石壁110kV线路工程环境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施工期: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2)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 工

22、频电场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及附录)(HJ/T24-1998)中,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 工频磁场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及附录)(HJ/T24-1998)中,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0.1mT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3)无线电干扰执行高压交流架空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110kV输电线路在边相导线投影20m距离处、测试频率为0.5MHz的好天条件下不大于46dB(V/m)。110kV变电站参照该标准执行。3.2 评价范围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

23、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有关内容及规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下:(1)施工期 施工噪声:变电站围墙外200m范围的敏感区内。 施工扬尘:变电站及线路塔基周围环境。 生态环境:变电站及线路周围100m范围内和牵张场区域。 水体环境:变电站及塔基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去向。(2)运行期 运行噪声:声环境以变电站围墙向外200m范围内,架空输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以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确定以架空输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电缆线路走廊两侧5m带状区域、以变电站站址为中

24、心的半径500m范围内区域,并考虑周围环境保护目标。 无线电干扰:根据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确定以输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带状区域、变电站围墙外2000m或距最近带电构架投影2000m内区域,重点评价变电站围墙外、输电线路边导线外100m范围内。3.3 环境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及工程设计资料,本工程站址区域及线路沿线不涉及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主要保护对象是变电站周边及输电线路沿线居民,本工程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2。表3-2 石狮镇中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名称地理位置保护目标方位距离(最近)房型类型环境要素

25、石狮110kV镇中变电站工程石狮市凤里街道五星村伯明大厦(富贵鸟工厂)站址东侧约2m八层平顶楼房1幢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英成大厦站址南侧约40m八层平顶楼房1幢凌智童装厂站址西侧约15m六层平顶楼房1幢南雅大厦站址北侧约20m九层平顶楼房1幢镇中双T接山兜石壁110kV线路工程石狮市境内架空输电线路边导线两侧50m范围内无居民民宅电缆线路管廊两侧5m范围内无居民民宅4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4.1 工程概况本工程建设规模见表4-1。表4-1 本工程的建设规模一览表石狮110kV镇中变电站工程序号工程名称性质规模(主变)110kV出线10kV出线1石狮110kV镇中变电站工程新建263MV

26、A2回24回镇中双T接山兜石壁110kV线路工程序号工程名称性质规模导线型号2镇中双T接山兜石壁110kV线路工程新建线路T接点选择在现状110kV石仑、石蚶回线#10杆附近新建的一基双回路电缆终端钢管杆,终止于拟建的110kV镇中变GIS进线间隔。本期新建线路总长度约1.85km,其中双回路电缆线路长约1.65km,双回路架空线路长约0.2km。电缆选用110kV-YJLW03-ZA-1630型的电缆;导线采用JL/LB20A-300/25型铝包钢芯铝绞线。4.2 项目的有关批复文件(1)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下达2013年电网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闽电发展2012101

27、9号);(2)石狮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石狮110kV镇中变电站工程的选址意见书(选字第350581201300044号);(3)石狮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石狮110kV镇中变进线线路工程规划意见的复函(狮规函2013200号);(4)石狮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关于石狮110kV镇中变进线线路工程规划意见的复函(狮规函2013345号)。4.3 工程选址的合理性分析4.3.1工程选址选线的基本原则(1)选址选线符合石狮市电网规划,接近电力负荷中心;(2)站址附近没有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3)站址附近无对变电站有严重污染的污染源也无军事设施;(4)站址进出线方便,符合当地规划

28、的要求;(5)避让风景区、军事设施、城镇及其规划区; (6)减少对沿线村镇规划的影响,少占用基本农田; (7)避开地质条件差的地区,尽量避开高山峻岭;(8)避让重要矿产区及采石场,避开自然保护区,少砍伐林木,对经济林尽可能采取高跨措施。4.3.2 选址、选线及架设方式合理性分析(1)经本次现场勘查,拟建的110kV镇中变电站站址避开了居民居住集中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相关敏感区域,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2)本工程镇中双T接山兜石壁110kV线路路径获得了沿线政府规划部门的同意,对沿线的乡镇规划无影响。(3)本工程绝大部分线路采用电缆敷设,架空线路部分也避让了居民聚集区,

29、不跨越民房。线路路径较短,且均沿已建道路敷设(架设),根据相关部门意见后初选的路径方案,经优化后仅选定一个方案。(4)本工程镇中双T接山兜石壁110kV线路设计时采用同塔双回路敷设和架设,这样能充分利用线路走廊,有效减少线路走廊宽度和塔基占地面积,减少了林木砍伐量,降低了对线路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5)本工程线路仅新建1基钢管杆,塔基采用灌注桩基础,有效的减少了土石方量,保持沿线水土环境,并减少杆塔不均匀沉降,避免杆塔整体倾斜。5 施工期环境影响5.1 声环境影响(1)变电站施工噪声根据现场勘查,拟选站址位于福建省石狮市中心城区金盛路与创业路交叉口东南侧。站址东侧约2m伯明大厦(富贵鸟服饰工厂

30、);南侧为空地,约40m外为英成大厦;西侧紧邻为创业路,约15m外为凌智童装厂;北侧紧邻金盛路,约20m外为南雅大厦。由于周围建筑物均为工厂、商铺或商住楼且距离变电站较近,因此,施工单位需合理安排高噪设备的施工时间,如果夜间需使用推土机、挖土机、灌桩机、电锯和电刨等高噪声施工机械,必须取得环保部门的临时许可证,方可进行施工。(5)输电线路施工噪声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期主要是塔基施工时产生噪声。本工程线路新建塔基仅1基,位于福建省石狮市中心城区已建道路的中央绿化带上,距离周边居民聚居区距离较远,且塔基施工时间短,施工噪声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本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区需开挖电缆沟,且距离金盛路部分路段沿线商

31、铺或商住楼较近,因此施工单位需合理安排高噪设备的施工时间,如果夜间需使用推土机、挖土机、灌桩机、电锯和电刨等高噪声施工机械,必须取得环保部门的临时许可证,方可进行施工。5.2 水环境影响(1) 生产废水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设备冲洗、混凝土搅拌设施冲洗等,含浓度较高的固体悬浮物,不得直接排放。因此在施工区内设置隔油池和沉淀池,生产废水经过隔油后排入沉淀池。上清液尽量回用,可以减少不利影响。(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临时生活区,由于本期线路工程施工零散,不设集中生活区,因此没有集中的生活污水排放;站址施工时需要在临时生活区内设置1座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

32、运或用作农肥,化粪池定期清挖。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放。5.3 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本工程总占地约10135m2,永久占地约5135m2,临时占地约5000m2,永久占地中变电站占地约5130m2,输电线路塔基占地约5m2。其中变电站占地区域79%为建设用地,约21%为交通运输用地。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塔基占地将影响土地功能,变为交通运输用地。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在选线及选转角时,已充分考虑了周围的地形、地质、水文要求,尽量减少开挖量。本工程电缆线路敷设时需临时征用土地,被占用的土地植被暂时被清除,但施工完成后,被临时征用的土地可恢复种植或绿化。综上所述,本次工程的建设及运营对评价区土地利用及其功能的

33、影响较小。5.4 水土流失影响(1)扰动地貌、破坏土地面积本工程变电站建设时需要永久占地约5130m2,线路塔基占地面积约为5m2。(2)弃渣量石狮110kV镇中变电站的站区挖方量填方量相互平衡,因此无弃土方。本工程电缆线路敷设时的堆土与废弃物等严格按照市政指定地点进行堆放,以防水材料加以覆盖,并由政府部门用于其它项目。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线路工程不设置统一的弃渣场,塔基开挖产生的少量土石方在回填利用后选择邻近低凹地填埋;填埋结束后,对场地进行平整,利用开挖弃土的顶部进行覆土,对线路塔基的边坡种草,草种选用根系较发达的绊根草。同时,土石方的临时堆放要采取挡土墙和土工膜覆盖等措施。(3)水土流失量

34、由于土石方的开挖、填筑、临时堆放等活动将扰动、损坏地貌,导致涉及区域的水土流失,其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为了降低水土流失量,在施工过程中,需设置护坡、排水沟,在此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站区周边和塔基附近的水土流失。5.5 固体废弃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来自于临时生活区。临时生活区的设置尽量利用周边居民现有生活设施和排污设施,在临时驻地设置简易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箱,化粪池由当地乡镇环卫部门定期清理,生活垃圾定期清运。5.6 生态环境影响5.6.1对土地使用功能的环境影响分析(1)变电站110kV镇中变电站站址位于福建省石狮市中心城区金盛路与创业路交叉口东南侧,本期新征

35、土地约5130m2。站址处目前场地内北侧为空地,表层堆积建筑垃圾,南侧为垃圾中转站及公共厕所(需拆除),不占用农田。(2)输电线路本工程电缆线路施工时需开挖电缆沟,施工期对土地的占用主要为工程的临时占地,为减少施工期临时占地对生态的破坏,工程在施工时需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开雨季土建施工,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的措施,避免由于风、雨天气可能造成的尘土飞灰和侵蚀。加强文明施工,采取土工膜覆盖等措施。施工结束后,电缆沟上方及两侧临时占地即可恢复原有土地利用类型。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塔基的建设将改变现有用地性质为塔基占地,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本工程共新建钢管杆约1基,共占地面积约5m2,为已建道

36、路绿化带。对于塔基占地,建设单位采用一次赔偿的方式予以补偿,不征地。塔基占地为永久占地,土地将失去原有功能。由于本次工程线路占地面积较小,对林业生产的影响很小。另外,输电线路在施工过程中,可利用已建道路作为牵张场地,无需单独设置牵张场地和临时便道。5.6.4对林木生长的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所经区域的林木主要为道路绿化带或零星路边行道树。本工程电缆线路施工时需对其进行移植,施工完成后对原有绿化带和路边行道树进行复栽。架空输电线路产生较弱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几乎没有生态影响。目前尚未发现工频电场给动物的行为或身体带来什么不利影响。通过对已运行的110kV输电线路下方的农田、果林、山林进行实地调查,输

37、电线路产生的电场不会影响农业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靠近输电线路的树枝会因电晕受到损伤,然而整个树的生长几乎没有减慢。5.6.5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1)输电线路架空输电线路的施工一般是先立塔、后架线。铁塔施工是在建成的塔基上,以运至施工场地的各部件散件现场组装。新建线路塔基开挖的土石方应优先回填,塔基处表层所剥离的1530cm耕植土及水坑淤泥临时堆放,采取土工膜覆盖等措施,后期用于塔基边坡的覆土并进行绿化,塔基开挖后根据地形修建护坡以及排水沟,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线路架线施工过程中,在跨越公路时,为保证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一般采用搭过线跨越架的方式进行施工,因此架线不会对交通产生影响。线路跨越

38、公路时,严格按有关规程设计,留有足够的净空距离,不影响车辆通行。(2)变电站110kV镇中变电站施工时,施工材料需集中堆放,对水泥、沙子等建筑材料采用帆布覆盖等措施降低扬尘,防止大风造成扬尘;施工废水需经过隔油和沉淀,上清液在不能回用的情况下用于洒水浇灌;建筑物、构筑物等基础施工应尽量避免全面开挖的方式,开挖出的土方需集中堆放;杜绝在施工时随意倾倒废弃物、排放废污水及乱丢乱弃各类垃圾;加强施工期生态环境管理,严格按照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进行施工。6 运行期环境影响6.1 电磁环境影响本次环评主要采用类比分析以及理论计算的方法类比本工程变电站以及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强度值。6.1

39、.1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1)110kV镇中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本次选用福建晋江110kV英厝变电站作为类比对象。a、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类比监测评价类比监测时,110kV英厝变电站目前运行2台主变压器,容量为263MVA,现有110kV出线2回。由类比监测结果可知:110kV英厝变电站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在0.98436.3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220.072T之间,围墙外各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较小,均满足4kV/m、0.1mT的评价标准限值要求。110kV镇中变电站本期建设2台主变压器(263MVA),与110kV英厝变电站2台主变压器(263MVA)容量

40、相同。从这两个变电站的总平面布置看,布局基本相同且占地面积近似,主变压器离围墙均有一定的距离,其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随距离衰减很快,站界周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小于推荐标准要求。通过类比检测可以预计110kV镇中变电站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小于4kV/m、0.1mT的评价标准要求。b、无线电干扰类比监测评价类比检测结果表明,110kV英厝变电站在围墙外20m处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为31.480.21dB(V/m),站区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符合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规定的限值要求46dB(V/m)。通过类比检测可以预

41、计110kV镇中变电站建成运行后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场强符合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规定的限值要求46dB(V/m)。6.1.2 架空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分析(1)计算参数的选取本工程线路架空线路段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同塔双回架设段仅使用了1种双回路转角塔型1GGD7-SJG4。因此,选择相间距近似的1GGD7-SZG2-24计算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及无线电干扰强度。(2)工频电场强度计算结果当导线高6.0m且同相序排列时,产生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3.280kV/m,满足农田地区10kV/m的评价标准限值要求;当导线高7.0m且同相序排列时,产生的最大工

42、频电场强度为2.758kV/m,满足居民区4kV/m的评价标准限值要求。当导线高6.0m且逆相序排列时,产生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1.709kV/m,满足农田地区10kV/m的评价标准限值要求;当导线高7.0m且逆相序排列时,产生的最大工频电场强度为1.262kV/m,满足居民区4kV/m的评价标准限值要求。因此,按照设计规程要求,本期110kV同塔双回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7.0m,经过农田地区时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6.0m。(3)工频磁感应强度计算结果当导线对地高度分别为6.0m和7.0m时,线路下方产生的最大工频磁感应强度分别为19.360T和17.426T,均满足0.1mT的评

43、价标准限值要求。(4)无线电干扰强度计算结果 同相序排列时:当导线对地高度分别为6.0m和7.0m时,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m处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0.5MHz)分别为21.5dB(V/m)和21.3dB(V/m),均小于46dB(V/m)的评价标准;逆相序排列时,当导线对地高度为6.0m和7.0m,在距边相导线投影20m处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值(0.5MHz)分别为22.9dB(V/m)和22.7dB(V/m),均小于46dB(V/m)的评价标准。(5)电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总结通过理论计算可知并考虑到本工程线路位于城市区域,本工程线路架空段110kV同塔双回线路导线对地高度不小于7.0m,

44、则输电线路所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场强达即可到评价标准限值的要求。6.1.3 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分析通过类比监测可知,本工程电缆线路运行后,线路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及无线电干扰场强均可以满足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及无线电干扰场强值46dB(V/m)的评价标准限值要求。6.2 声环境影响6.2.1 变电站运行期噪声预测110kV镇中变电站的两台主变投运时,对东侧厂界环境噪声的贡献值分别为34.4dB(A),南侧、北侧、西侧厂界环境噪声的贡献值均小于30.0dB(A),因此东侧、南侧厂界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45、3类标准要求;西侧、北侧厂界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标准要求。与现状环境背景噪声叠加后,东侧、南侧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的要求,西侧、北侧昼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的要求。6.2.2 110kV输电线路运行期声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时,输电线路导线的电晕放电会产生一定量的噪声。在天气晴好情况下,根据以往110kV线路监测的数据及有关资料表明,运行状态下的110kV输电线路边导线断面30m范围内的噪声水平一般在3846dB(A)之间,若考虑背景噪声的修正因素,则线路走廊下的噪声最大不超过45dB(A)。我们曾对已投运的110kV单回线路进行了噪声监测,线路运行噪声在40.141.6dB(A),而实际该地区的背景值也在40dB(A),晴天时线路运行噪声很小。由于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附近的环境保护目标距线路边导线有一定距离,输电线路在这些环境保护目标处运行产生的噪声贡献值较小,所经区域的环境噪声值增加不大,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在雨雾天气或湿度较大的天气情况下,绝缘子污秽导致放电会产生电晕噪声,其噪声源强一般不超过60dB(A)。但放电时间比较短暂,因此对所经区域的噪声环境影响也较小。本工程电缆线路运行时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