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3244.doc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505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3244.doc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3244.doc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3244.doc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3244.doc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3244.doc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3244.doc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简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受理公告3244.doc环评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报告表编号 2015 年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单位(盖章):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编制日期: 2015年10月1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

2、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项目名称: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 评价单位: 河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公章)评价单位法人: 项目负责人: 评价人员情况姓 名从事专业职 称上 岗 证 书 号职 责签 名审核复核编写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单位河源

3、职业技术学院法人代表刘安华联系人叶锦辉通讯地址河源市区东环路联系电话传 真邮政编码517000建设地点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内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学校(V157)占地面积(平方米)26445建筑面积(平方米)2.7万总投资(亿元)1.1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17%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年 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有“青山绿湖碧水城”美誉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广东省河源市市区,是一所地方政府投资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背靠梧桐山,面向东江河,紧依东环路,风光旖旎,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

4、面积25万平方米,校园内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师生饭堂、图书馆、实训中心、体育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人工湖、贤能广场、“铭德榕”、“桃李园”、“双馨园”、“书香园”等人文景点蕴寓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校成为莘莘学子求学修身、磨炼技能的理想场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教职工近700人,专任教师近500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专任教师近百人。学校设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学院 5 个二级学院;设有应用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旅游管理、服装设计、文秘、英语教育、音乐表演等38个专业;建有96个校内实训室(车间)和

5、211个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电脑2773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逾6000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近60万册。目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总量不足、功能配套不完善,给在校师生的正常体育活动及学生社团活动带来了不便。由于缺乏室内体育场所,体育教学大部分在室外进行。受本地气候条件的限制,春夏雨季及冬季寒冷天气无法完成体育教学,同时随着广东省河源市职业教育进程的加快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校学生逐渐增多,改建现有落后的活动场所的工作刻不容缓。另外学生活动中心的实施作为完善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设施的重要指标,将为师生业余生活提供有利的场所,有利于提高师生整体素质。因此学生活动中心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同

6、时,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学生对教学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目前的实训用房已不能满足新增学生的实践需求,按省级示范校建设要求学校教学实训用房面积必须达到生均14平方米的标准。按照在校生规模1万人计算,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至少需要教学实训用房14万平方米。目前学校实训用房面积11万平方米,比指标要求少3万平方米,加上现有的实践训练用房及设施的落后与不足,使得部分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影响了学校相关专业的建设,阻碍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建设实训楼四期工程势在必行。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的建设会对该地区自然和社会环境产生有利和不利、短期和长期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业主委托河源市环境科学研究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业主委托后,评价单位对项目现场及周围进行了实地踏勘、环境状况初步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并依据项目特性编制完成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内,项目东面为东环路、南面为源城区胜利村、西面为东江、北面为东源县东方红村。其周边情况见附图。3、建设内容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6445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栋5层框架结构实训楼(建筑面积15000

8、平方米)、1栋3层的学生活动中心和1个标准室外游泳池(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包括土建工程、装修工程、安装工程等。项目由两部分组成:(1)实训楼四期工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工程结合学院规划及现有校园环境,通过综合考虑,拟建项目确定选址位于学院内,拟新建1栋5层框架结构实训楼,建筑占地面积84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000.00平方米。实训楼四期工程包括土建工程、装修工程、安装工程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1。表1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建筑占地面积8400.002总建筑面积15000.003建筑层数层5

9、4停车位辆98(2)学生活动中心工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结合学院规划及现有校园环境,通过综合考虑,拟建项目确定选址位于学院内,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栋3层的学生活动中心和1个标准室外游泳池。项目总用地面积18045.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 83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00.00平方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2。表2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活动中心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总用地面积18045.002建筑占地面积8320.003总建筑面积12000.004室外标准泳池个121 米*50 米5观众数量座30006停车数量辆437容积率0.678绿化率2

10、1%4、给排水系统本项目用水由市政管网供给;室内排水系统用雨、污分流。雨水经室外雨水管网收集后汇总到市政雨水管网;生活污水经适当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5、供电规划项目所需电源全部由市政电网供给。6、人员项目交付使用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约能提供1000人使用;学生活动中心约能提供4000人(其中3000人为观众)使用。7、投资规模项目建设投资约1.15亿元,其中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四期总投资为4360.21万元;学生活动中心总投资为7139.79万元。建设投资由建筑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安装工程费用、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等构成。8、建设期限与进度项目建设期为三年,自2015年12月

11、起至2018年6月止。9、河源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对校园设施进行了改扩建并获得河源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具体建河环建【2009】62号文关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现就该批复的落实情况核实如下:(1)建设内容:该扩建项目主要建设行政办公楼、实训楼、学术交流中心、体育馆、图书馆、风雨操场、医疗服务中心、教师单身公寓和艺术楼各一栋(个),经核实,体育馆、医疗服务中心、教师单身公寓到目前为止未进行建设,行政办公楼、实训楼、学术交流中心、图书馆、风雨操场和艺术楼已经建设完毕。(2)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建设匹配完善的排污网络,做到雨污分流;项目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及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经自建

12、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胜利溪,医疗废水经化粪池+二级生化+消毒处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达标后方可排放。落实情况:建设了匹配完善的排污网络,实现雨污分流;项目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及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送河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尾水达标排放;由于项目医疗服务中心项目未进行建设,因此没有医疗废水废水产生,未建设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因此已经落实该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应大力实施清洁生产,使用石油气、天然气、太阳能或电能等清洁能源为燃料。厨房油烟废气经高效油烟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落实情况:厨房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能源,其他的采用电能作为能源来源;厨房油烟废气经高效油烟净化器净

13、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因此已经落实该污染防治措施。对噪声污染必须采取有效的隔音、消声、降噪等措施,保障周围环境不受噪声的干扰。落实情况:各项教学等活动基本上在室内进行,建筑物墙体本身是高效的隔音措施,能保障周围环境不受噪声的干扰,因此已经落实该污染防治措施。做好一般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分类处理及综合利用管理工作,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清理,医疗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落实情况:设立专门的后勤服务部门处理一般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已由环卫部门清理;由于项目医疗服务中心项目未进行建设,因此没有医疗废物产生,因此已经落实该污染防治措施。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建设

14、地点位于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内,现有的污染情况为在校师生的生活污水、食堂厨房油烟和生活垃圾。目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在校师生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尾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汇入河源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尾水达标排放;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处理食堂厨房油烟,尾气达标排放;生活垃圾每天定期由环卫部门清理,送卫生填埋场填埋。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项目所在地河源市源城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上游,其范围在东经11439,北纬23552419之间,东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惠州市,北与

15、江西交界。全市面积1.58万平方公里。河源市是京九入粤第一市,又是广东省拥有铁路最长的市;京九铁路、205国道、广梅汕铁路、105国道、河惠高速公路构筑了河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粤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河源市是广东经济北上,向内梯度推进的接力站和支撑点,是南连珠三角北接闽、赣、浙的重要通道,是全省优质生态环境基地和生态屏障。2、气候概况河源市位于北回归线北缘,广东省中部偏东,东江、新丰江纵贯全境,山地和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95%。这里长夏短冬,年平均气温21.2,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12.0,极端最低气温-3.8;7月-8月最热,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9.0;全年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

16、5的日数平均为16.6天。年平均降雨量1965mm,86%集中在3月9月有,其中3月-6月雨量均在340mm以上,而11月、12月均不到37mm。全年月平均降水日数均在11天以上,其中5月、6月各为20天左右,11月最少,不到5天。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均可出现降雪天气,但机会极少,年平均降雪日数仅为0.2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相对湿度年变化较大,3月-9月各月相对湿度为79-84%,其余各月均在69%-75%。风向季节变化明显,4月8月多南风,1月3月及9月-12月以北风为主,各月均以静风频率为最高,8月-10月为40%44%,其余各月均为31%37%,年平均风速为1.5m/s,各月风速

17、变化不大,在1.2m/s1.7m/s之间。全年日照时数为1790h,3月日照最少,仅108.8h,7月-10月均超过200h。全年各月均可出现雾,年雾日为4天。雷暴终年可见,入夏后逐渐增多,8月达高峰,全年雷暴日数为83天,最多年达106天。其主要气候参数如下:(1)年平均气压1009.0hPa夏季平均气压1001.0hPa冬季平均气压1016.4hPa(2)年平均地面温度21.2极端最高温度39.3极端最低温度-3.8(3)年平均相对湿度77%最热月月平均湿度81%最冷月月平均湿度70%(4)年平均降水量1965mm一日最大降水量399.3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96.2mm(5)夏季主导风向南

18、风冬季主导风向北风年平均风速1.5m/s三十年一遇最大风速22.6m/s(6)年平均大风日数2.1天年平均降雪日数0.2天年平均雷暴日数83天3、地形地貌河源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占53%,丘陵占36%,谷地和平原占11%。全市山势分别向东江、新丰江倾斜,罗浮山脉呈现东北-西南方向斜贯本境,九连山脉由和平、连平向西南延伸至广州白云山。紫金东南部山地属莲花山支脉。连平县的黄牛石,海拔1340米,是全市最高峰。河源山地、丘陵大部分海拔较低,坡度在30以下,宜植面积90%以上。河源有三大台地平原:灯塔盆地,位于东源县中部,连平县东南部和和平县西南部,面积1941平方公里;川南盆地位于龙川县

19、南部、东源县东北部,面积1000平方公里;源城盆地位于源城区及紫金县西北部,面积1230平方公里。丘陵主要分布在三大盆地四周。4、水文特征东江是河源市最大河流,发源于江西,由北向南,经和平、龙川、东源、市区入惠州。新丰江是东江最大支流,发源于新丰县,汇连平水、大席水、忠信水、游溪水、锡场水、客家水等二级支流,在河源城区东部注入东江,全长163km,流域面积5813km2,水能理论蕴藏量131.71万千瓦,现已开发57.6万千瓦。境内尚有柏布河、七礤河、东埔河等一级支流和山区性河流,水力资源丰富。1960年建的新丰江水库,湖区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370平方公里,总库容为139亿m

20、3;1973年在东江干流建的枫树坝水库汇水面积5151km2,水库水面面积112 km2,总库容19.4亿m3。新丰江是东江流域暴雨中心。46月份主要是峰面雨为主,79月份多为台风雨洪水,其特点是峰高量大,易涨易退。1964年龙川站实测最高洪水位为73.73m,洪峰流量为10200 m3/s。5、生态环境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肥沃,地势低平,水土资源丰富。6、生物资源(1)植物资源河源市境内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目前,植被多为疏松林,旱生性灌草丛、草丛和农业生态群落。主要植被为马尾松、湿地松、芒箕等,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甘蔗、荔枝、柑桔等。(2)动植资源主要的野生动物为野兔、狐

21、、黄鼬、山鸡、乌鸦、喜鹊、斑鸠、麻雀、啄木鸟、猫头鹰等。(3)土壤项目所在地的主要土壤为赤红壤、紫色土、水稻土和潮湿沙泥土。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社会人口:201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366.78万人。其中,年末常住人口303.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5万人,增长0.9%,城镇化人口比重40.65%。社会经济: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7.1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60.1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7:48.7:38.6调整为12.2:49.6:38.2

22、。2013年,河源市人均GDP为22499元,折算为3633美元。民生、社会保障:2013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78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13:1缩小至2.10:1。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4.9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287.24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80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8.24万人。旅游:2013年接待游客1908.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国内游客1902.20万人次,增长15.6%;国际游客6.22万人次,增长7.9%。旅游总收入15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23、。交通:2013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346公里,比上年增加95公里。教育和科技:2013年,全市共有幼儿园487所,在园幼儿12.33万人,;小学585所,在校学生24.76万人;普通中学152所,其中初级中学115所,高级中学16所,完全中学21所。初中在校学生12.24万人,高中在校学生7.3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70万人,技工学校在校生1.6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12398人。文化:2013年末,全市共有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07个,其中文化馆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全市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量达61.99万册;博物馆、

24、纪念馆8个,文物藏品5.75万件。卫生: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09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6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7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0280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8171张。共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277人,其中执业医师2798人,执业助理医师1729人,注册护士4416人。文物保护:闻名中外的恐龙蛋化石和建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的龟峰塔。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表3。表3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属性一览表编号项

25、 目类 别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域;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水环境功能区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3声环境功能区属于2类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4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是否风景保护区否6是否水库库区否2、环境质量现状根据河源市环境监测站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表明:(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相关水体东江水质质量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

26、(3)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2类区域,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项目周围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重要文物,主要保护目标是学校自身,因此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使本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运行中,将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水、气、声环境质量在项目投入使用后必须维持现有水平。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标准要求并征得当地环保部门同意,环境质量执行如下标准:A、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B、水环境质量:评价区域东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

27、B3838-2002)类标准;C、声环境:评价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选用原则,并征得当地环保部门同意,项目污染物排放执行如下标准:A、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较严者。B、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

28、级标准和无组织排放标准。C、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相关标准。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不新增污染物,因此不提出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1、施工期打桩 扎钢筋 安装模板 浇注混凝土 振捣 养护 拆模板 形成建筑框架 装修 绿化 竣工2、营运期 废水、废气、噪声、固废学生 实训等教学活动 下课主要污染工序:一、建筑施工期间污染工序: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施工噪声; 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运输汽车尾气、燃油机械

29、的尾气、建筑装修扬尘、施工粉尘;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二、项目营运期:1、废水:生活污水: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栋5层框架结构实训楼(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1栋3层的学生活动中心和1个标准室外游泳池(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参考广东省用水定额中的体育场所的系数2升/m2计算,项目用水量约54 m3/d, 教学天数为270天,排水系数取0.9,则估算年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3122m3,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等。项目交付使用后,全部提供给现有的师生使用,不会新增生活用水量。因此不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量。项目还将新建一个1个标准室外游泳池

30、,21米*50米。平均池深按2米计算,其容积约2100m3。根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游泳池池水经过滤和消毒后循环使用,为了保持水质良好,需要平均每两星期更换一次,按开放25周计算,游泳池更换的废水产生量为21250m3,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NH3-N等。2、废气: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栋5层框架结构实训楼、1栋3层的学生活动中心和1个标准室外游泳池,因此建成后无废气产生。项目建成后,设置有停车场,汽车、摩托车进出时产生微量的汽车尾气。3、固废:生活垃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栋5层框架结构实训楼、1栋3层的学生活动中心和1个标准室外游泳池,初步估算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0t/

31、a。项目实训楼在学生实训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一般固体废弃物,主要有废零件、废布料等,初步估算产生量约为1.0t/a。4、噪声:主要来自仪器设备的运行噪声、进出车辆的交通噪声等,产生噪声值约在6080分贝左右。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 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进出停车场的车辆CO、THC、NOx微量,无组织排放微量,无组织排放水污染物游泳池排水CODCr SSNH3-NBOD520mg/L 0.081t/a15mg/L 0.060t/a2.0mg/L 0.010t/a10mg/L 0.040t/a废水量21250m3

32、/a20mg/L 0.081t/a15mg/L 0.060t/a2.0mg/L 0.010t/a10mg/L 0.040t/a废水量21250m3/a师生的生活污水CODCr SSNH3-NBOD5200mg/L 2.624t/a150mg/L 1.968t/a25mg/L 0.328t/a100mg/L 1.312t/a废水量13122m3/a40mg/L 0.529t/a10mg/L 0.131t/a5mg/L 0.065t/a10mg/L 0.131t/a废水量13122m3/a固体废物实训楼一般固废废零件、废布料等1.0t/a1.0t/a师生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10.0t/a10.0t/

33、a噪声建设期:各种建筑施工机械运行产生的噪声,噪声值约在82100 dB(A)左右。运营期:主要来自仪器设备的运行噪声、进出车辆的交通噪声等,产生噪声值约在6080分贝左右。其他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废水排放环境影响分析建设施工过程的废水主要来自暴雨的地表径流、建筑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建筑施工废水包括地基、道路开挖、房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盥洗水、食堂用水和厕所冲洗水。暴雨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弃土等,不但会夹带大量的泥沙,而且还会携带水泥,油类,化学品等各种污染物。可见,本项目

34、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废水和污水如果处理不当,对周围环境会有影响,尤其是暴雨径流更应引起重视。2、水土流失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地表开挖和弃土填埋。项目所在地多暴雨,降雨量大部分集中在雨季(4月至9月),夏季暴雨较集中,降雨大,降雨时间长,这些气象条件是导致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各种燃油动力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挖土、运土、填土、夯实和汽车运输过程的扬尘;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种化学品的泄露等,都将会造成周围环境的大气污染。污染大气的主要因子是NO2、CO、SO2、和粉尘。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设

35、备(如挖土机、推土机、空压机、混凝土震捣棒、起重机等),大多为不连续噪声,参考类似项目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见表4。表4 施工期主要设备产生的噪声预测设备名称源强dB(A)备 注挖土机90一米处推土机82-90一米处空压机85-95一米处混凝土震捣棒100一米处载重车89一米处施工期各种噪声源多为点源,按点源衰减规律计算施工机械噪声的距离衰减值,其公式为: L=L020Lg(r/r0)L式中:L距离声源r米处的声级值,dB(A);Lo距离声源r0米处的声级值,dB(A);r衰减距离, m; r0距声源的初始距离,这里取1米。 L为其它衰减作用减噪声级dB(A) 施工期的噪声预测结果见表5

36、。表5 施工期主要设备产生的噪声源强施工机械距离机械x米处声压级dB(A)噪声限值1102030昼间夜间挖土机907064617055推土机907064617055空压机907064617055混凝土震捣棒1008074717055载重车907064617055由表5中预测结果可知,施工期各主要噪声源所产生的噪声值在厂界昼夜间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相关限值要求。可见,本项目施工时所产生的噪声对施工场地附近50米的范围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夜间施工时的影响更为严重。目前项目施工现场位于学校内,学校本身是噪声敏感点,因此为了减少项目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7、施工时也必须加强管理。5、扬尘的简要分析施工时,挖土、砂石搅拌、物料运输直至工程结束清场等,施工场地周围空气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6、固体废弃物:施工期间产生的装修废料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对环境影响不大。7、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河源市关于修订印发河源市区环境噪声污染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河府201078号)的相关规定进行施工作业,建议项目采取以下几项噪声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标准作业,建议将工期安排在寒暑假期间进行;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在夜间(22:00-6:00)和午间(12:0

38、0-14:30)施工作业,如需要连续高强度作业时,应事先向当地的环境主管部门提出申请;(2)在有市电供给的情况下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组;(3)自卸汽车在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交通部门规定的路线和限速行车,车辆进施工场区以后,车速限制于10km/h以下;(4)施工机械应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5)施工部门应合理安排好施工布局,高噪声作业区尽可能远离声环境敏感区,以减少噪声的影响;(6)施工场地的机械在闲置时应关闭马达,一切机动设备均应适时检修,以减少不良部件松动设备的震动或消音部件的损坏而产生很强的噪声。(7)施工现场加围墙保护,并采取封闭施工,可以减少安全隐患,减少施工现场对区域环

39、境的综合影响。(8)工程施工所产生的污水采用污水隔渣泥浆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施工人员建议利用学生宿舍作为临时驻地,利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9)为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建设单位应按照河源市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5-2017年)要求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加强施工场所的扬尘防治推广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术,建立扬尘源动态信息库和颗粒物在线监控系统。积极推进绿色施工,要求工程工地做到“7个100%”,即:非施工区裸土覆盖率100%,施工现场围挡率100%,工地路面硬化率100%,拆除工地(非爆破拆除)拆除与建筑垃圾装载时采用湿式作业法率100%,运载工地

40、物料不能高于车厢围栏且严密遮盖率100%,工程车辆驶离工地车轮、车身、车槽帮等部位冲洗率100%,暂不建设场地绿化率100%。总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须规范安装扬尘视频监控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如下扬尘控制措施:一是施工工地在基坑开挖阶段,施工便道应当及时铺填碎石或钢板或其他材料,施工到0.00时,施工道路必须实现硬底化,现场裸露部分要做好扬尘措施。二是干燥季节期间,现场必须先洒水后才能施工;遇到干燥、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每天洒水力争不少于6次,尽量缩短起尘操作时间。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封闭式垃圾堆放点,余泥、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堆放,及时清运出场,按照市

41、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处置。在48小时不能及时清运的,应采取遮盖、洒水等防尘措施,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严禁在高空倾倒建筑垃圾。三是根据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在其周围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围挡高度为1.8米2.5米。四是工地门口要设置视频监控、洗车槽、自动洗车架、高压水枪和车辆放行栏杆,并安排专人负责。车辆出入施工现场必须登记,对出入工地的运输车辆严格控制,装载物料不得高于车厢围栏,物料必须完全遮盖防止遗撒外漏。“泥头车”及运料车等运输车辆必须对车轮、车身、车槽帮等部位进行冲洗除泥后才能驶出建筑工地,确保驶出工地的车辆车体清洁、车轮无泥土附着。五是运载砂石、预拌商品混凝土等散体物

42、料,应使用规定的专用运输车辆,不得泄漏、遗撒,并保持车辆密闭,外形完好、整洁。六是对工程材料、砂石、土方等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应当密闭处理,采取表面固化、覆盖或喷淋洒水等防扬尘措施。需使用混凝土的,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或者进行密闭搅拌并采取相应的扬尘防治措施,严禁现场露天搅拌;在进行产生大量泥浆的施工作业时,应当配备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做到泥浆不外溢,废浆应当采用密封式罐车外运。七是河沙堆场的场坪、路面应当进行硬化处理,并保持路面整洁。河砂堆放应当根据扬尘情况采取相应的覆盖、喷淋和围挡、设防风抑尘网等防风抑尘措施。露天装卸河砂应当根据扬尘情况采取洒水、喷淋等抑尘措施。八是余泥、沙土临时堆放点要采取

43、防风抑尘措施。合理规划临时堆放点。堆场路面应当进行硬化处理,并保持路面整洁。堆放点应当根据扬尘情况采取相应的覆盖、喷淋和围挡、设防风抑尘网等防风抑尘措施。露天装卸应当根据扬尘情况采取洒水、喷淋等抑尘措施。九是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建立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制,采取遮盖、围挡、密闭、喷洒、冲洗、绿化等防尘措施。基坑开挖前,应办理监督登记和施工许可手续,须将基坑开挖方案、开挖时间报规划建设部门备案,将运输车辆的车牌号码、运输路线报公安交警部门备案;工程开工前,须将施工现场扬尘污染防治方案、运输车辆管理制度和扬尘污染防治承诺书报规划建设部门备案。建设项目监理单位应当将扬尘污染防治和运输车辆纳入工程监理细则,发现

44、扬尘污染行为,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改正,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加强道路运输扬尘防治。所有上路运输的车辆应当采用密闭措施运输物料、渣土、垃圾,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违规上路车辆由公安交警、交通运输和城管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处罚,工地车辆违规3台(次)以上者由规划建设部门责令停工整治。加强道路保洁洒水措施。在不下雨的情况下,对运输道路每天洒水要达到5次左右;当市区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120,并处于上升趋势,气象条件为不利于扩散的小风、微风等稳定天气时,要根据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通知,加大道路保洁力度与频次,增加道路洒水次数,运输道路每天洒水频率尽量提高到每2小时1次。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在投入运营期间,废水主要为生活废水和游泳池排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氨氮等,项目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经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送河源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最终出水达到城镇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