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512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环评报告.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Hp 鄞兴 -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 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 建设单位: 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人民政府 编制日期:2014年09月28日环评文件审批申请表建设单位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人民政府项目名称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项目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法人代表陈晓虎联系人陆信华联系电话*宁波市鄞州区环保局:经认真审查委托宁波市鄞州兴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确认该环评文件所述内容属实,并承诺落实如下环保措施:1、本项目为鄞江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工程三期工程,总投资约480万元,包括鄞横公路段污水管(其中BW30-AW34段

2、DN400污水管为临时管)、明州大道污水管、官池北路段污水管,镇政府城建办至官池北路段临时污水管,管径为DN300(设计流量24L/S)、DN400(设计流量50L/S)、DN500(设计流量90L/S),全长约3052米。2、施工期环保措施:1)废水:设置移动式公厕,将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处理,或者使用施工场地附近已有的生活设施;雨污水、施工场地泥浆水收集沉淀达标后排放;尽量减少河(江)底淤泥开挖,加强施工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在施工前应检查施工机械,避免施工过程中漏油等事件发生。2)废气:粉性材料堆放在料棚内,施工工地定期洒水,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运输车辆出入施工场地减速行驶并

3、密闭化,当风速达四级以上时,停止土方开挖等工作。3)噪声: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施工作业,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及低噪声施工方法,金属材料在装卸时,要求轻抬、轻放,避免野蛮操作,严格控制高噪声机械的施工时间,把噪声大的作业尽量安排在白天。4)固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充分利用周边已有的设施进行收集,或者组织施工人员现场收集后及时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管道铺设施工中余土由当地镇乡(街道)安排适当的处理办法,如集中堆置弃渣场,在结束后立即进行生态绿化,同时建设防洪沟,减少水土流失。5)生态:本项目为污水转输干管的敷设,将临时占用一部分土地,施工结束之

4、后对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并及时恢复植被,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营运期环保措施:1)废水:项目职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纳管。2)固废:员工生活垃圾收集后由城市环卫部门统一集中处置。4、项目生产内容及规模如发生重大变更,将重新编制相应的环评报告报批。现将项目环评报告文件报呈贵局,请出具有关审批意见。建设单位 (盖章)法人代表(签字)年 月 日备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

5、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项目名称: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报告类型:环境影响报告表 评价单位:宁波市鄞州兴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公章)

6、法人代表:建设单位: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 王璧霞 评价人员情况姓名从事专业职称上岗证书号职责签名邱蕾环境评价助工环评岗证字第B20340017号编写人俞海东环境评价 工程师环评岗证字第B20340007号校核王璧霞环境评价环评工程师登记证编号B20340020100项目负责人郑丽波环境评价环评工程师登记证编号B20340040100审定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建设单位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 陈晓虎联系人陆信华通讯地址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人民政府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建设地点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件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

7、码D4620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占地面积支管长约4510m绿化率总投资1192万其中:环保投资5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4.2%评价经费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03月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1、项目由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鄞州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五年是鄞州区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新跨越、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污水排放量也与日俱增,城市污水无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极大地削弱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降低了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解决污水排入附近水

8、体,引起水环境污染的问题,必须实施鄞江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工程,以此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科学客观地评价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有关规定,受宁波市鄞州区鄞江镇人民政府委托,在现场踏勘、监测和资料收集等的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2、编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

9、声污染防治法,1997.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6.2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2011.12.1;有关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2005.4;其他资料鄞江镇污水管网建设三期工程初步设计;3、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为鄞江镇污水收集管网

10、建设工程三期工程,总投资约1192万元,拟沿着鄞里公路与环镇路外侧新建一条重力流污水管道,工程起点为鄞里公路北侧的现状污水管(鄞州月龙潭纯净水公司往西200米处),终点为环镇东路与四明东路交叉口(鄞江镇法院门前),污水最终流入明州大道规划污水管道。本项目污水管网总长约4510米,管径为DN300(设计流量24L/S)、DN400(设计流量50L/S)、DN500(设计流量90L/S)。工程起点至清源路段在鄞里公路西侧布置DN400DN500污水管;过清源路至悬慈村在环镇东路西侧附近布置DN500mm污水管,在悬慈村附近处为避免现状房屋污水由西向东横穿环镇东路,沿环镇东路东侧布置DN500mm污

11、水管;在鄞江以南170米处,污水由东往西横穿环镇东路再布置于道路西侧,自此经鄞江及樟溪河至四明东路(工程终点处),观景为DN600mm。管道共穿过三条河流,过河段采用2根DN300mm倒虹管。经现场踏勘了解,各路沿线周边主要为农田及住宅(民房及安置小区)、工业企业,地形相对比较平坦。4、劳动定员和生产天数本项目工程施工日期为2014年10月-2015年02月。项目建成后,设污水管网运行人员1人,全年全天管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源。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

12、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鄞州区鄞江镇,污水收集支管敷设总长度约4510m,沿线主要敏感点为农田、清源溪及住宅区。(具体请参考本评价附图2-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4:项目卫星定位图)。附图2-1 项目地理位置图终点起点附图2-2 项目卫星定位图清源溪厂区厂区起点附图2-3 项目卫星定位图附图2-3 项目卫星定位图附图2-4 项目卫星定位图终点二、地形地貌鄞州区鄞江镇地处宁波沉积盆地的西北侧,横跨奉化江。中心区内的地层大致如下:0-0.3米为耕植土;1层灰黄色粘土(俗称硬壳层),埋深0.3-1.0米、厚度0.70米左右、软可塑状态、高压缩性、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fk=70-80Kpa、侧土磨擦阻力标

13、准值q=10kPa;2层海相沉积的灰色淤泥淤质粘土,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具层理构造、偶见贝壳,厚度自西(段塘、石碶8米)向东(钟公庙22米)逐渐变厚、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fk=50-65Kpa、桩侧土磨擦阴力标准值Qs=10Kpa;3层褐黄色粘土(桩端持力层),可塑硬可塑状态、中低压缩性、可作为一般建筑物的桩端持力层、埋深8-25米、自西向东倾斜加深。西区埋深浅、厚度大、力学指标高;东区埋深加大、厚度渐变薄、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fk=190-240Kpa、桩侧土磨擦阻力标准值Qs=25-30Kpa、桩端承载力标准值Qp=800-1200Kpa;4层海相沉积的粘质粘土、粉土层,软可塑状态、中压缩性、

14、埋深在30-50米、无确切勘察资料;5层陆相沉积的砂砾层,埋深约在50-60米、无确切勘察资料;6层推测埋深60-80米(宁波市区基岩埋深90-95米)。从中心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来看,西侧好,东侧较差些。三、气候、气象特征建设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夏季多吹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本地区冬季以12月份温度最低,夏季78月份温度最高,年平均温度在16.216.5;降雨以67月最多,12月最少,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且年际差异较大;大风多发生于夏季台风期和冬季寒潮,每年710月为台风季节,台风时风向多东北偏北或东北偏东、东北三个方向,冬季寒潮时成西北偏北大风;每年124月

15、份为雾季,早晨多发雾,但一般在上午10时前即消散;常年11月中旬初霜,三月下旬终霜,年平均无霜期为238天左右;雷暴雨多集中在春夏季节。气候特征见下表。鄞州气象概况历年最高气温()39年日照时数(h)2009.8历年最低气温()8.6年日照百分率(%)44年平均气温()16.2多年平均降水量(mm)1414.1年平均地温()18.2年平均蒸发量(mm)1196.55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气压(hPa)1016.5年最小相对湿度(%)3最高气压(hPa)1043.96最大风速(m/s)19.7最低气压(hPa)957.34年平均风速(m/s)2.5年平均雨日(天)174年平均雾日(天)3

16、1四、水文潮差频率(%)9075502510潮差(m)0.851.201.652.202.65涨潮潮量(10km3)560770100013401550涨潮历时(s)2010020100201002010020100涨潮流量(m3/s)278380497666771落潮潮量(10km3)720910114015001700落潮历时(s)460024600246002460024600落潮流量(10km3/s)290369460610691迳流百分比(%)119754.6根据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规定(浙政办发2005109号),工程纳污水体奉化江

17、、甬江水域水质功能划分及控制目标见下表:水系河段范围功能区编号功能区命名主要功能控制目标甬江水系奉化江段翻石渡三江口G0201200303022类水质一般工业用水水体工业、航运、景观类水质甬江水系甬江段三江口外流山G0201200403015类水质一般工业用水水体工业、航运、景观类水质五、生态环境全市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达36.8,森林蓄积量为735万立方米,森林植物属典型的常绿阔叶材类型,大面积茂盛的竹林构成了宁波山林的一大特色。宁波地处宁绍平原东端,土地肥沃,是发展农业的天然基地,农业发达,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也是浙江省粮、棉、油、水产品的重要基地,也有桃、柑桔、杨梅、蔺草等一大批宁波特产

18、。山、海、林、田构成了宁波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宁波的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背景。鄞州中心区位于甬江流域平原,地势平坦,河流纵横,海域广阔,海岸线漫长,且趋于稳定,市区平均海拔3.0m(黄海高程)。六、生态功能区划根据宁波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其中鄞州区东部生态环境功能分区规划如附图),项目所在地规划为鄞江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20212D01),属于鄞西南片城镇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属于优化准入区。 小区基本特征 鄞西南片城镇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包括洞桥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3-10212D10)、鄞江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20212D01)、龙观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

19、小区(1-20212D02)和章水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20212D03),面积分别为8.06km2、5.30km2、1.25km2和1.82km2。 鄞西南片城镇生态环境功能小区西接余姚、南临奉化,东北与鄞州区横街、古林、石碶等镇街相连。章水镇上游皎口水库和周公宅水库是宁波市重要的水源地,总体水资源条件优越。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片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于鄞州区整体发展水平。 主要问题:鄞西南片区在近年的发展中,存在着城镇功能单一,建设水平较低;区域总人口增长缓慢,工业化水平高于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推进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逐渐凸现;城镇发展沿交通线路发展,空间较为松散;

20、山水旅游资源丰富,缺乏有机整合,畜禽养殖排污污染,部分工业废水无序排放,生活污水直排等。 根据2005年环境统计数据,鄞江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有1家重点工业企业,龙观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洞桥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和章水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内均无重点工业企业,2005年四个功能小区CODcr排量分别为68405kg、248909kg、14416kg和90347kg,除鄞江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点源氨氮排量为8072kg外,其余三个功能区的点源氨氮排量都为零。 生态环境功能定位 鄞西南片区的生态环境功能定位为建设生态、旅游基地,兼具工贸服务职能。地表水水质控制目标N III类,

21、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为二级。鄞江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龙观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洞桥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和章水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CODcr总量控制目标分别为68405kg、236170kg、14416kg和90347kg,鄞江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的氨氮总量控制目标为8072kg,其余三个小区的氨氮总量控制目标都为零。 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重点发展鄞江镇、龙观乡和章水镇的旅游基地建设。优化完善组团乡镇产业的结构调整,引导各镇企业向重点建设的洞桥工业园区集聚。加强农业的无公害化管理。按照功能定位,禁止审批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中规定的限制类和浙江省工业污染项

22、目(产品、工艺)禁止和发展目录(第一批)中规定的禁止类和限制类建设项目。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关停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本)要求淘汰的项目,坚决关停小化工、小建材、小食品企业。完善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充分运用收费、价格、地价、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执行严格的“区域限批”政策,达到产业结构和布局上的优化目标。 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批与管理监督,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建设项目必须由替代削减方案,建立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审请和核定制度。项目建设与保护保留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建设

23、对周边景观和水文背景、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严格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关闭、搬迁重污染企业。建立排污口设置的审批制度,排污口的设置和建设,应充分论证其对取水口和旅游景观等的影响。依据鄞州城乡布局规划,章水镇建设独立污水处理厂,加快完善龙观、鄞江和洞桥集污管网,实施雨污分流,企业废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收集管网,统一排入明州污水厂,禁止直排入河。加强生活垃圾和其他污染物、废弃物的处理和整治,重点保证处于宁波市上游的鄞江和奉化江的水质及生态安全。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鄞江镇位于四明山东麓,属鄞西平原西部边缘大镇,千年历史文

24、化名镇,自东晋隆安四年建筑勾章县城(即公元400年),至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距宁波市中心25公里。东接洞桥镇、古林镇,西邻章水镇、龙观乡,南连奉化江口、萧王庙,北依横街镇。东西宽5公里,南北长10公里。甬金高速公路擦肩而过,区道荷梁公路穿越镇心,鄞横公路及卢鄞支线直贯南北,离宁波栎社机场及杭甬高速公路几分钟路程。全镇行政区域面积为63.9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2.3万余人,外来流动人口约1万余人。全镇共有耕地面积2万亩,山林面积6.7万亩,镇上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现有两座总蓄水量为1.4亿立方米的水库。位于悬慈畈的澄浪潭泉水,属国家一级天然水保护资源,不仅是宁

25、波英博啤酒有限公司制作各档啤酒的优质水资源,也是天然温泉水育鱼种基地。我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它山堰、它山庙、南北宕、古树群、断坑岩、郎官第古建筑群等34处旅游资源点,其中它山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入鄞州区十佳旅游景区(点)之一。鄞江又是历史上著名的商埠,延续多年“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它山庙会流传至今经久不衰,成为内联四明山,外通三江口的商贸枢纽中心。镇内古时桥梁随处可见,寺庵、庙宇建筑颇多,并以此成为历史文化名镇。农业经济基础扎实,已形成了万亩花果山工程,四季花果飘香,柑橘、桃、梨、杨梅、枇杷等水果月月应市。现有“清沅”早熟芋艿、“清沅”东魁杨梅、“四明银雾”茶叶、“它

26、山堰”白茶等主要农产品基地,其中“清沅”杨梅、“四明银雾”茶叶为省、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并在区、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拥有农业休闲园区两个:澄浪潭垂钓中心和金岩寺休闲果园。工业经济加速健康发展,到2008底,全镇拥有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企业 46家,中外合资企业18家,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已形成了以汽配、食品、机械、塑料、电子、轻纺、服装、建材等八大门类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城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进一步提升城镇形象,研究制定小城镇建设方案,坚持通盘规划、分步实施,小城镇建设各项工作逐步得到落实。围绕建设农村新社区,加快实施新村建设、旧村改造。以小城镇建设活动为契机,抓紧道路路网建设,加快城

27、镇配套设施建设步伐,环镇东路工程已建成通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共普查出它山堰、它山庙、南北宕、古树群、断坑岩等34处旅游资源点,其中它山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入鄞州区十佳旅游景区(点)之一。按照鄞西南旅游休闲和生活居住重要区域的建设目标,着重把以商贸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摆上战略位置,探索创业新路子,明确发展新方向。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它山旅游整体规划,做到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项目开发有机统一。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1、SO2、NO2、PM10、降尘状况 根据宁波市鄞州区环境保护

28、监测站2013年4月对鄞州中心区万里学院及云龙镇大气监测点的常规监测结果如下:表3-1 万里学院监测点大气常规监测结果污染物月均值(mg/m3)日均最大浓度(mg/m3)二级标准日均浓度值(mg/m3)二氧化硫0.0240.0450.15二氧化氮0.0340.0640.12PM100.0830.1680.15表3-2 云龙监测点大气常规监测结果污染物月均值(mg/m3)日均最大浓度(mg/m3)二级标准日均浓度值(mg/m3)二氧化硫0.0110.0260.15二氧化氮0.0280.0560.12PM100.0950.1880.15监测结果表明,鄞州区近期空气质量月均值各项指标均达到二级标准,

29、空气质量尚可。2、酸雨状况2013年宁波市鄞州区设酸雨监测点一个,共采得各类降水样品122个,获各监测数据532个,其中pH值小于5.60的降水样品79个,酸雨率为100%,比去年上升1个百分点。据统计,2012年降水总量为1268.5毫米,其中酸性降水量为1268.5毫米,占总量的100%。监测点的年降水pH平均值为4.5,与去年相比下降了0.18个单位。衡量一个地区酸雨污染程度的指标主要有两项,即酸雨率和降水酸度,参照酸雨质量状况分级标准分级如下:表2 酸雨质量状况分级标准等级质量状况PH平均值酸雨率(%)非酸雨区5.60020轻度酸雨区5.305.601040中度酸雨区5.005.303

30、060较重酸雨区4.705.005080重酸雨区4.7070100根据以上分级标准,2013年宁波市鄞州区仍属重酸雨区,pH均值为4.5,与去年相比下降了0.18个单位;酸雨率与去年相同,达到100%水平。二、水环境质量状况本项目最终纳污水体为奉化江。本项目未实行区域环境现状监测,本处引用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2013年对翻石渡断面的环境现状监测,如下:pH为7.21,高锰酸钾指数为5.64mg/l,氨氮为1.339mg/l,石油类为0.29 mg/l。可见目前地表水总体水质为类,近期奉化江功能要求为类水体,符合地表水功能区划分的要求。三、声环境质量状况2013年宁波市鄞州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对新设立

31、的新城区功能区噪声进行了监测,得出区域环境噪声Leq平均值:54.0 dB(A)55 dB(A),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1类标准;得出区域交通噪声Leq平均值:68.5dB(A) 70dB(A),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4类标准。对照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有10个超标,超标率为31.3%,区域交通噪声有6个超标,超标率为33.3%。我区的噪声污染超标率下降态势。区域环境噪声最高为邮政大楼北59.1dB(A),区域交通噪声最高为工商行政楼72.7dB(A)。运营期,本项目区域内声环境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类

32、区标准,即昼间60dB、夜间50 dB。四、生态环境现状本项目处于人类活动频繁,无原始植被生长和珍贵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较低,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根据宁波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宁波市区共划分11个禁止准入区、11个限制准入区、20个重点准入区以及30个优化准入区。根据鄞州区东部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图,项目所在地规划为鄞江城镇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20212D01),属于鄞西南片城镇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属于优化准入区。鄞州区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图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根据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政办

33、发2005109号)规定,本项目建设工程的纳污水体奉化江翻石渡三江口断面,控制目标为类地表水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根据宁波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技术报告,本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区标准。3本项目污水支管建设区域内声环境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类区标准,即昼间60dB、夜间50 dB。4根据现场踏勘了解,本项目施工期周围敏感保护目标主要为沿线农田、清源溪及住宅区。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污

34、染 物 名 称平均时间浓 度 限 值(g/m3)SO2年平均60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2、水环境:项目所在地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类标准;纳污水体奉化江翻石渡至三江口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的类标准。 表4-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除pH外均为mg/L类别pHCODMnBOD5DOCODCr氨氮69645201.0691063301.53、环境噪声:污水支管建设区域内声环境执行GB30962

35、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即昼间60dB、夜间50 dB。表4-3 声环境质量标准类 别昼间(dB(A))夜间(dB(A))26050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水:鄞西污水处理厂一期预计2015年底运行,本项目所有污水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三级标准后进入污水管网,经鄞西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A标准后排放。相关标准值如下:表4-4 纳管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单位:mg/L(除pH外)参数pHCODcrBOD5SS氨氮石油类三级695003004003520表4-5 排放至奉化江执行城镇污

36、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 单位:mg/L(除pH外)参数pHCODcrBOD5SS氨氮石油类一级A6950101051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2、废气: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排放速率标准。3、噪声:运营期,污水支管建设区域内声环境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见表4-6。施工期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见表4-7。表46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参数昼间(dB(A))夜间(dB(A))4类7055表4-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

37、放限值昼间夜间7055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为污水管道的敷设的建设,项目运营后起到输送污水的功能,项目本身只有少量员工生活污水产生,根据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区域限批等制度的通知浙环发【2009】77号文相关要求,“一、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制度,(三)建设项目不排放生产废水,只排放生活污水的,其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量可以不需区域替代削减。”因此,本环评不再提出项目总量控制要求。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工艺流程简述本项目污水管道敷设方式分为开挖管道施工和非开挖水平定性钻施工两种:1、开挖管道施工工艺挖槽本工程属于软土地基,地质条件较差,开挖时注意采

38、用沟槽支撑,保障槽壁稳定。支撑采用的类型、构造均应根据现场条件,按有关规范、规程执行。当原有道路被挖断,又不宜断绝交通或绕行时,架设施工临时便道。严禁扰动槽底土壤,如发生超挖,严禁用土回填。槽底不得受水浸泡。地基处理 地基超挖时,如槽底有地下水,不适于加夯时,可用天然级配砂石回填。 地基土壤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要换土时,应彻底清除,经检验合格,方可回填。大开挖PE管施工工艺及沟槽回填 管道应直线敷设。 管道承口应放在检查井的进水方向,插口应放在检查井的出水方向。 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5范围内采用粗砂回填,整平、夯实。道路范围内,管顶0.5以上至道路结构层底部采用塘渣回填,压实

39、度按道路要求;绿化带范围内,管顶0.5以上至地面部分用原土夯实,表层50范围内不宜压实,但需将表面整平。 沟槽回填从管底基础部位开始到管顶以上0.5范围内必须人工回填,严禁机械推土回填。管顶0.5以上部位的回填,可采用机械从管道轴线两侧同时回填、夯实或碾压。 沟槽回填当管顶以上粗砂回填厚度小于0.3时采用C25砼360包管,形成保护外壳,包管厚度为20,应采取从检查井到检查井的全管段连续包封。管道采用C25砼保护外壳结构后管道四周的粗砂回填调整成细塘渣回填。2、非开挖管道水平定向钻进施工工艺 采用水平定向钻施工的污水管采用HDPE实壁管,技术指标满足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01

40、-2004)要求。HDPE实壁管的环刚度12KN/。水平定向钻施工技术是非开挖情况下,从起点钻一个与设计轨迹尽量吻合的导向孔,其垂直及平面误差控制在1.5%以内。依据铺设管材大小,用回扩器分级逐渐扩大。扩孔完毕,将管线同回扩器相连,采用前拉的办法将管线拉入孔内,通过回拖从孔中拉出管线,完成管线铺设。水平定向管线铺设施工工序如下: 在工作开始前,勘察地下、地表和高空的危险,所有管线以何种形式铺设,并应确定它们的位置。根据不同的施工场地,选用相应的钻机。建议采用地表始钻式钻机。拉管前需,用焊缝检测仪对管线进行连续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理。定位与导向仪是水平定向钻进过程的最关键设备。根据该段管线所

41、处的区域位置,建议采用有缆式定位与导向系统。 施工中如场地允许,建议采用钻进泥浆作为钻进液,并设置相应的泥浆池。如条件不允许,建议采用干式钻进工艺。 非开挖管道的接口采用热熔接口。二、主要污染工序1、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水环境施工引起水污染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水面施工时的漏油造成的水体油污染等等。大气环境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和机械设备产生的尾气。工程建设将消耗大量各种燃油,从而产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如NOX、CO和THC等。声环境施工机械设备运行时造成一定的噪声污染。生态环境主要是管道埋设造成的陆域植被破坏,另外还有施

42、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社会环境主要表现在管线的施工影响人们的出行;材料、土石方的运输增加了运输的车流量,从而影响交通。2、营运期的环境影响水环境营运期水环境影响主要是污水收集管网污水收集处理后尾水排放对最终纳污水体奉化江水体的影响。工程实施后,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了服务区范围内的河网水质,对水环境起到正面的影响。大气环境本项目为污水转输干管的敷设,项目建成后正常运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影响。声环境污水转输干管运营后不会对周围声环境造成影响。生态环境对污水收集范围内河网的水生生物有正面的影响。社会环境工程实施后,改善了服务范围内的水环境质量,改善了卫生状况,提升宁波的整体形象。3、施工期污染源

43、分析废水污染源分析施工期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有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场地的泥浆水和水面施工机械的漏油。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SS和石油类。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产生量为0.10m3/人d,预计每天施工人数平均为30人,则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量约为3m3/d,施工期为6个月,则施工期间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可达540m3。生活污水浓度按CODCr 350mg/L、BOD5 200mg/L、SS 220mg/L进行计算。污染物产生量为CODCr 0.189t,BOD5 0.108t,SS 0.1188t。施工场地泥浆水是由于土方开挖时地下水及雨污水汇集产生,根据施工过程中天气及施工地点变化,其产生量也不同,只要做好泥浆废水的沉淀隔离,不随意排放,则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由于水面施工时间较短,施工机械的漏油量较少,对环境影响不大。废气污染源分析施工阶段,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车辆行驶扬尘、堆场扬尘和搅拌扬尘等。车辆行驶扬尘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