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处理技术文档.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2519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处理技术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现场处理技术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现场处理技术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现场处理技术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现场处理技术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场处理技术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处理技术文档.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场处理技术文档编写人:王彦娟 采集技术支持部201012目录一、地震勘探数据处理野外原始资料的验收1.1野外原始资料的检查与接收1.2现场处理人员的准备工作二、野外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2.1现场处理的任务2.2现场处理的作用2.3现场处理的目标2.4试验资料处理2.5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现场处理基本流程2.6现场资料处理内容2.7处理质量控制和要求2.8 现场剖面评价三、现场处理岗位须知3.1专业知识3.2实际技能3.3现场处理硬件测试和硬件资料验收3.4现场处理软件测试和软件资料的验收3.5开工前准备3.6日常设备操作和维护3.7出国前准备工作流程3.8开工前准备工作3.9 资料分析、参数试验

2、流程流程3.10验收遣散期间工作流程3.11基本职责3.12出国前准备阶段的职责3.13开工前准备阶段的职责3.14野外施工期间职责3.15验收遣散期间职责现场处理技术文档一、野外原始资料的验收1.1野外原始资料的验收野外原始资料的检查与验收按地震勘探数据处理野外原始资料的验收(地震勘探数据处理野外原始资料的验收)标准执行。1.2现场处理人员的准备工作现场处理人员应按1.1的规定对用于处理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并熟悉这些资料,了解施工情况,明确地震勘探的地质任务和处理目标。二、野外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2.1现场处理的任务2.1.1监测野外采集数据的质量,随时调整放炮位置和检波点的摆放等。2.1.2

3、对所要研究的野外采集资料进行各种分析,选择合适的处理步骤和流程;2.1.3对每一处理步骤选择一组合适的参数;2.1.4评价每个处理步骤的输出结果,诊断由于参数不合适所造成的各种问题。2.2现场处理的作用2.2.1对野外试验资料及时进行处理、分析。2.2.2对特征发生变化的剖面,及时找出变化的原因(地质、采集、处理),并调整处理流程,进行再处理。2.3现场处理的目标2.3.1生产目标使用现场处理系统,及时完成地震数据的资料处理工作,提供现场处理剖面,为判断采集资料能否完成地质任务提供可靠依据。并及时反馈质量隐患和质量改进信息。2.3.1.1处理分析野外试验资料,为确定合理的施工因素提供可靠依据。

4、2.3.1.2处理分析地震采集获得的叠加剖面,监控采集质量和采集方法,为判断采集方法和采集资料能否完成地质任务提供可靠依据。2.3.1.3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质量隐患,协助技术总监实现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价目标。2.3.2质量目标2.3.2.1合理选取处理流程和处理参数,确保处理剖面的质量。2.3.2.2处理的地震剖面满足甲方要求。2.4试验资料处理2.4.1阅读野外试验方案,了解试验目的和野外工作方法。1.试验项目(1)干扰波调查。(2)环境噪声调查。(3)激发因素。(4)仪器因素。(5)观测系统。2.4.2制订试验处理流程和试验资料处理计划。1.常规试验2.其它(1)从地球物理师处接

5、收、检查、保存试验资料。(2)复制原始带、班报(可选,按合同要求)。(3)数据处理。提示:使用复制磁带、班报进行后续处理。2.4.3试验点。输入数据:解编后未作过任何处理的单炮数据。1)单炮显示:正常增益显示。固定增益显示。所有记录使用一个增益常数进行显示。2)能量对比:沿炮检距方向干扰波能量衰减曲线。某一反射层时窗沿炮检距能量衰减曲线。3)频谱分析:整道频谱分析:在单炮记录上,选择品质相对较好、炮检距从小到大若干道,频谱分析应避开初至及初至前的干扰。时窗频谱分析:按浅、中、深标准层选择分析时窗,所选时窗的资料品质应相对较好,时窗长度适中。4)频率扫描:频率扫描范围:常规低截频定义在810z,

6、高截频一般在由采样间隔所决定的折叠频率的34左右;滤波因子长度不低于200ms。分频:滤波门宽度至少要一个倍频程,镶边低截陡,高截缓,滤波门通放带连续,无泄漏。2.4.4对比线处理要求1)对比线处理使用相同的流程。2)叠加速度由其中一条线分析到,所有对比段使用相同速度函数叠加。2.5地震资料现场处理(二维、三维)基本流程2.6现场资料处理内容1.预处理。1.检查SPS/P190数据。(1)磁盘数据格式是否正确。(2)与班报、设计采集参数、记录参数是否相符。(3)测量(坐标、高程)数据、静校正量数据是否异常。2.解编。(1) 采样间隔及道长按合同要求进行。(2)非野外记录质量引起的总丢炮率不大于

7、百分之二,同时不允许连续丢失2炮(如合同中有要求,应以合同为准)。(3)对可控震源数据,在互相关前应首先显示少量炮集记录全部通道(包括辅助道)的数据,进一步确认扫描信号所在的通道号;然后显示全部扫描信号,确定其可用性。注意解编作业运行中的一切异常现象,并查明异常现象的原因。异常包括:解编后的样点个数与设计不一致;磁带文件号与磁带标签或班报不一致;重文件号;磁带丢码严重或损坏;多余的EOF或带尾少EOF等。3.单炮显示。显示炮集记录,检查数据解编或格式转换的正确性,分析野外记录的质量。通常,100-1000炮的线(束)每隔5炮显示1炮,1000炮以上的线(束)每10炮显示1炮。(1)对监视记录中

8、的异常记录进行显示。异常包括:1)记录面貌与相邻记录有明显差异。2)初至异常。3)明显的异常干扰(强随机噪音、线性干扰、侧面波、多次波等)。强环境噪声、感应或严重的声波干扰。处理中要压制强面波和其它规则干扰。4)强面波干扰。5)可控震源记录的二次初至和多次初至现象。4.单次剖面抽取每炮近炮点道进行显示。单次剖面用于了解本测线的整体构造面貌,并可用做初至异常检查的辅助资料。5.观测系统定义及显示。使用SPS/P190信息完成观测系统定义。6.不正常道、炮编辑。(1)一贯道:某检波点在采集过程中始终没有正常工作。(2)强干扰:当干扰波较明显的影响叠加剖面质量时,应进行编辑。如猝发脉冲。处理中要压制

9、强面波和其它规则干扰。 噪声衰减后的剖面信噪比应有明显提高,波组特征清楚。2. 观测系统定义及线性动校正(3D)。观测系统定义1) 激发点和接收点的定义应符合野外实际施工情况,遇到野外SPS记载有误的情况,应及时进行信息反馈,确保野外提供的SPS准确无误。2) 二维应分析CMP覆盖次数图,炮检距分布图,其结果应与野外观测系统一致。3) 三维应分析激发点、接收点平面位置图,CMP覆盖次数平面分布图,炮检距分布图,其结果应与野外观测系统吻合。4)弯曲测线观测系统定义应合理选择CMP拐点和CMP轨迹及纵横向BIN尺寸,最大限度地利用地震信息,使CMP面元内的覆盖次数、炮检距分布尽可能均匀。同时应对复

10、杂地区地震资料的纵向BIN尺寸进行叠加对比,以确定最佳参数。线性动校正(3D)1)选择每炮中的一个或二个排列。2)选择初至波速度。3)线性动校正。4)检查校正异常。3.高通滤波。消除低频干扰波,一般选取低截频率为812z。4.振幅补偿。(1)根据处理目的合理选择振幅补偿方法及其参数,并注意相对振幅保持与非相对振幅保持在振幅补偿时应用技术上的差异。注意合同是否要求保幅处理,搞清所用现场处理系统那些模块保幅,那些模块不保幅,以便更好地按合同要求完成任务。(2) 地震记录经振幅补偿后,浅、中、深层有效波的能量应基本均衡,同时应消除空间方向上能量的明显差异。即炮间和道间无明显的能量差异。5.反褶积。正

11、确选用反褶积方法及其参数。地震记录经反褶积后应达到压缩地震子波、衰减鸣震、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的目的。(1)计算时窗应避开除至。(2)确定反褶积因子长度。反褶积因子长度一般在60160ms之间。(3)选择计算时窗与应用时窗。1)根据剖面具体情况可选择一个或多个计算时窗。计算时窗应落在相应的应用时窗内。2)选择多时窗时,计算时窗不重叠,每个时窗要包含品质较好的主要反射层,每个计算时窗必须大于四倍因子长度。3)应用时窗与计算时窗个数一致,必须一一对应,应用时窗之间要重叠一部分。(4)白噪系数。记录信噪比较高时取0.5%1.0%。记录信噪比较低时取1.0%2.0%。6.带通滤波。宽门带通滤波,低截频率

12、定义在812z,高截频率一般在由采样间隔所决定的折叠频率的34左右,高低截频率可以通过频谱分析及频率扫描确定。7.抽道集。根据合同要求,按不同处理系统要求确定是否抽取共反射点道集(ProMAX系统不用抽道集,只对道头进行分选),供后续处理使用。8.野外静校正。近地表结构的不均匀会导致反射波时距曲线的畸变,静校正主要为了消除由于地形起伏,低速带变化及震源深度不一致等对地震波传播时间的影响,从而使反射波时距曲线接近双曲线。应用原则:(1)应用的野外静校正数据应与提供的数据一致。注意不同处理系统校正量正负号的含义。(2) 野外静校正量应用前,应绘制静校正量曲线或平面位置图,分析静校正量随高程变化趋势

13、,对曲线或平面位置图中出现的异常静校正值进行认真分析、判断和处理。(3)二维应在面上检查高程闭合、静校量闭合。(4)对于山地、沙漠等地区,若静校正数据不可靠,应使用初至波静校正等手段求取静校正量。9.速度分析。(1)速度谱间隔。速度分析的间隔应根据地质构造情况合理选择。通常,二维数据处理每千米不应少于一个速度谱,三维数据处理每平方千米不应少于四个速度谱。在构造变化较缓的地区一般2km做一个,在构造变化较剧烈的地区一般1km做一个,在地层突变点两侧要有速度谱控制点。(2)参考速度曲线来源。1)由以往处理剖面得到。2)由速度谱试验得到。(3)切除函数。可用自动拉伸切除动校拉伸畸变。(4) 速度谱使

14、用的CMP道集数应合理,并应尽量包含各种不同炮检距的道。速度扫描范围要大于实际资料的速度范围。10. 速度谱解释。(1)先解释质量比较好的速度谱,再解释其它速度谱。(2)单谱解释时,先解释反射能量较好的速度点,再解释其它速度点。(3)速度在纵向、横向变化要有规律。纵向速度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同一地层速度横向保持相对稳定;在断层两侧,某T0,上升盘速度要比下降盘的速度高。(4)对资料差,速度谱上难于求准速度的剖面段,应做速度扫描。(5)注意避开多次波和其它干扰波的速度。11.初步叠加。目的:调整速度和切除参数,使叠加剖面达到最佳效果。(1)动校正。动校拉伸畸变要切除。(2)叠加。(3)滤波。应

15、用时变带通滤波。(4)动平衡。(5)显示。(6)修改叠加参数。通过动校正后的大道集,修改叠加速度函数和切除函数。或通过速度扫描等手段进一步确定速度。(7)重复 步,直到叠加剖面效果满意为止。(8)初步叠加剖面品质应不低于粗叠加(一个速度叠加)剖面的品质,否则应检查初步叠加参数,重新处理。12. 自动剩余静校正及其叠加。由于多种因素,一个CMP道集中的各道,在经过野外静校正或折射波静校正后,仍然会存在剩余静校正量,并且这种剩余静校正量多以高频形式出现,严重影响CMP叠加的质量。因此需要做剩余静校正,由于求解剩余静校正量的方法大多采用自动统计方法,故称自动剩余静校正。剩余静校正量求取的关键参数。计

16、算时窗的选择:1) 剩余静校正的计算时窗应包括反射品质较好、信噪比较高、构造形态相对简单、且初至切除后仍具有较高覆盖次数的地震层位,最好这些反射标准层在整个测线上能进行连续追踪。2)沿测线方向,根据标准反射层的分布情况,时窗在时间位置上及时窗长度上进行空变。3)时窗长度至少要大于八倍的最大允许的相关时移值。最大时移值的选择:最大允许时移值一般不超过信号的主周期的一半。叠加。自动剩余静校正后的剖面品质应不低于剩余静校正前叠加剖面的品质,否则应检查自动剩余静校参数,重新处理。动校正: 根据排列长度和构造情况,选用合适的动校正方法。使用最佳速度动校正,最佳切除函数切除动校拉伸畸变,然后进行叠加。13

17、. 倾角时差校正(DMO)。为消除倾角时差而进行的处理,也叫叠前部分偏移。(1) 倾角时差校正速度分析除应符合上述9,10要求外,用于速度分析的道集应为倾角时差校正后的CMP道集。(2) 倾角时差校正应用的偏移孔径一般应大于最大炮检距的三分之二,其倾角应大于实际资料存在的最大倾角。(3) 倾角时差校正后的叠加剖面上的断面波、绕射波、同一部位不同倾角的反射波,其质量至少不应低于倾角时差校正前的成像效果。14. 叠后时间偏移。 偏移使倾斜反射归位到它们真正的地下界面位置,并使绕射波收敛,以显示断层面等的地下界面的细节。(1)对偏移前的叠加数据,可做如下处理:适当去噪,以提高信噪比;压制大值和镶边,

18、以避免严重划弧;三维做道内插,插成dx=dy的等间隔地震数据,以防止偏移产生空间假频。(2)选择合适的偏移算法和合理的偏移速度场。注意速度场要与叠加剖面处于相同的基准面上,并且注意偏移速度场要与内插后数据的CMP范围相对应。(3)偏移后的剖面上,同相轴归位合理,无明显空间假频和影响地震目的层解释的划弧现象。并且,三维偏移剖面上的绕射波收敛、断点清晰,垂直于断层走向的二维偏移剖面上的绕射波收敛、断点清晰。 15.修饰性处理及提高分辨率处理(可选)。提高信噪比修饰处理后的剖面,信噪比与连续性应有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不模糊断点。提高分辨率修饰处理后的剖面,分辨率应进一步得到改善,波组特征清楚,同时,

19、保持资料的信噪比。16.滤波。合理地选择滤波方式及其参数,尽可能多地保留地震数据的有效频宽,压制干扰。17.动平衡。合理地选择增益方式及其参数。增益后的最终成果剖面上的有效波反射同相轴波组特征清楚,有利于地震资料解释。18.加边图和顶图。(1)边图(图头):包括采集参数和处理参数等基本内容。1)基本内容:测线号、起止炮号、起止CMP号和桩号、覆盖次数、测线方位,必要时应绘出测线相对位置。用户、工区和剖面名称。施工队号、施工日期、野外记录磁带卷数。野外施工排列示意图和剖面显示的纵、横比例。 2)采集参数:仪器记录参数:仪器类型、记录长度、采样间隔、低截滤波参数、高截滤波参数、每炮记录道数、覆盖次

20、数、野外记录磁带记录格式。3)震源类型:井炮:井深、药量、井数。可控震源:扫描起止频率、扫描长度、震源组合(台次)参数。4)排列和接收因素:炮点距,炮线距(3D)。检波器组合数、检波器组合形式、检波点间距、最大炮检距,最小炮检距、震源位置(在排列中间或端点)、接收线距(3D)。5)处理参数:包括基本处理流程和主要处理参数。(2)顶图:包括二维共中心点号(三维Inline线号、Xline线号),桩号,覆盖次数,速度参数以及与野外静校正量、高程、基准面等有关的参数。19.显示。要求所有上交剖面显示比例一致。按合同要求进行显示。20.对剖面进行分析。(1)对剖面进行评价,提出采集质量改进建议。(2)

21、遇到剖面面貌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分析出现的原因(采集、地质、处理),并负责调整处理流程,对资料进行进一步处理。2.7处理质量控制和要求 (1)解编和预处理。解编输出的采样间隔、记录长度应与采集合同的要求相同;解编的炮数要与野外仪器班报记录的有效炮数相符;未相关的可控震源资料,相关前应显示辅助道,选择正确的扫描信号相关;显示单跑记录,分析干扰波类型和野外记录质量,删除坏炮、坏道,700炮-1000炮测线每隔5炮显示1炮,1000炮以上每隔10炮显示1炮;按照野外仪器班报定义观测系统,绘制观测系统图,检查观测系统定义的正确性。(2) 叠前处理。 野外静校正量应用要与用户提供的相同;振幅补偿、预滤波、

22、道均衡、反褶积等参数,应与处理流程一致;根据用户提供的区域速度进行粗叠加,显示粗叠加剖面以进一步检查预处理的正确性;最终速度分析的间隔按处理流程要求执行;速度谱解释要合理,纵横向速度变化要有规律;在速度分析点上进行大道集动校正显示,检查速度和切除参数的正确性;对资料差,速度谱上难于求准速度的剖面段,应做速度扫描;自动剩余静校正后的水平叠加剖面品质至少不比自动剩余静校正前剖面差,自动剩余静校正后,速度谱上的能量团分布应更有规律,否则必须检查自动剩余静校正参数选择是否合理;比较粗叠加、初步叠加、最终叠加这三种剖面,其品质应一次比一次有所改善,否则,应检查处理中是否存在问题。(3)成果剖面成果剖面应

23、有图头;边头内容应包括:测线号、测线方向标志、剖面名称、野外施工参数,处理流程中主要处理步骤及主要参数,CDP号、桩号、测线交点等。同时绘制:静校正曲线、检波点高程曲线、浮动基准面高程曲线等;时间剖面的两侧应有时间标注,深度剖面的两侧应有深度线标注。2.8现场剖面评价(1) 按基本流程处理的叠加剖面进行质量评价,复杂地区可参考用基本流程以外方法处理的剖面进行评价。(2) 根据地质目标要求,评价分合格、不合格两级。合格:1) 一般地区叠加剖面上,主要目的层连续,波组特征较稳定,能够得到最深目的层的反射,干扰较弱。2) 复杂地区叠加剖面上,主要目的层的波组能断续追踪。3) 按照勘探主管方设计施工,

24、叠加剖面得到认可。不合格: 凡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剖面。三、现场处理岗位须知 3.1专业知识3.1.1.掌握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知识,熟悉野外施工方法和生产组织过程;3.1.2.掌握计算机知识,熟悉现场处理机的结构、原理和使用、维护知识;3.1.3.掌握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知识和技术,熟悉现场资料处理的方法、程序和技术,安全操作规程;3.1.4.熟悉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和BGP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规定;3.1.5.熟悉物探资料采集、处理的各项技术、质量标准。 3.2实际技能3.2.1经过正规的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持有上岗证书;3.2.2.熟悉现场处理软件,能熟练地操作所使用的现场

25、处理机对野外采集资料进行处理;3.2.3.能合理地选择各项处理参数,提高地震资料的处理质量和品质;3.2.4.能分析、评价野外采集资料和现场处理资料的质量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反馈信息;3.2.5.能对现场处理软、硬件进行安装、测试和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3.2.6.受过物探局或授权部门HSE培训,持有合格证书,能处理本岗位的一般突发事件。3.3现场处理硬件测试和硬件资料验收3.3.1 正确连接现场处理硬件设备3.3.2 按设备加电顺序接通设备电源3.3.3 测试主机及外部设备3.4现场处理软件测试和软件资料的验收3.4.1测试操作系统3.4.2测试处理系统3.4.3 验收处理手册和

26、操作系统手册 3.5开工前准备3.5.1按装箱单清点空运或海运设备、材料和资料3.5.2现场处理系统硬件物理检查3.5.2.1 外观检查有无损伤3.5.2.2 有无漏水和受潮现象3.5.2.3 有无螺丝、电路板或部件松动和脱落3.5.3布置、检查现场处理机房3.5.3.1 现场处理机房电路系统有无漏电现象3.5.3.2 现场处理机房供电系统有无地线3.5.3.3 检查外电电压是否符合现场处理系统硬件要求3.5.3.4 灭火器材是否符合要求3.5.3.5 空调设施是否正常运转, 各种安全防范设施是否齐全 3.5.4正确连接现场处理硬件系统。 现场处理系统硬件加电测试 加电顺序:3.5.5现场处理

27、系统软件测试 3.6日常设备操作和维护3.6.1开机前检查机房电路及电压是否正常。3.6.2检查机房设施(空调等)是否运行良好。3.6.3按正确加电顺序开机。3.6.4检查处理系统是否运行正常。3.6.5保持现场处理机房室内温度之间。3.6.6注意现场处理机房防尘、防潮。 3.6.7保持磁带机磁头清洁。3.7出国前准备工作流程继续研究合同,了解情况,等待动迁指令3.8开工前准备工作流程3.9 资料分析、参数试验流程 4.9验收遣散期间工作流程3.10验收遣散期间工作流程 3.11基本职责3.11.1在技术总监领导下,负责野外采集资料的现场处理工作,为检验采集资料品质、控制施工质量和改进采集方法

28、及时提供依据。3.11.2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努力完成分配的各项任务。3.11.3严格遵守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和BGP的各项管理制度、规定。3.11.4做好处理资料的保密、防火、防磁、防尘、防水和防盗工作。3.11.5严守BGP的商业秘密,维护BGP的企业形象。3.12出国前准备阶段的职责3.12.1学习合同和相关资料,掌握有关采集资料现场处理技术和质量条款。3.12.2明确掌握本队的项目运作计划和前期工作计划。3.12.3向技术总监提供资料处理所需的附件、材料、工具等物资需求计划。3.12.4按批准的计划,领取所需的附件、材料、工具、办公用品等物资。3.12.5负责接收、验收、测试现场处理系统

29、硬件和软件,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3.12.6对现场处理机和所属物资进行动迁前的包装、清理和集中待运。3.12.7协助技术总监、地球物理师,做好其它技术准备工作。3.12.8接受出国前的业务技术培训和HSE培训 3.13开工前准备阶段的职责3.13.1参加营地建设,按HSE标准整理和布置现场处理机房,检查机房供电线路及空调、灭火器等设施。3.13.2验收和清点到港的现场处理机和所属物资用品。3.13.3安装、加电、测试和维护现场处理机和应用软件。3.13.4制定机房及技术资料进、出(借阅)管理办法。3.13.5参加上岗前的岗位工作培训和HSE培训,通过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3.13.6配合电子

30、采集设备开工前的检测、调试,做好地震仪器的月检、年检记录的数字处理工作。3.13.7接受甲方对现场处理设备、工作程序、HSE等开工准备工作的验收。3.13.8及时对野外试验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并提供分析意见。3.13.9将试验处理资料提交给技术总监或地球物理师,以便及时编写试验小结。3.13.10向甲方索取本工区以往勘探资料(剖面)及有关数据。 3.14野外施工期间职责3.14.1明确当天的处理任务,检查现场处理系统和机房内所有设施及电路。3.14.2接收、验收、保管每天提供处理的野外采集资料。3.14.3及时复制原始资料(磁带、班报),并做好登录工作。3.14.4拟定基本处理流程或对甲方提供

31、的具体处理流程提出补充和调整意见。3.14.5按确定的资料处理流程进行资料处理。3.14.6检查磁带、 SPS(P1/90)软盘的内容和仪器班报的一致性。3.14.7检查测量成果(坐标、高程)及静校正量的可靠性。3.14.8合理选取处理参数,对剖面的处理质量负责。3.14.9负责分析现场处理剖面。3.14.10对面貌发生变化的剖面,及时找出原因(采集、地质、处理),并调整处理流程,进行再处理。3.14.11及时将处理信息及剖面反馈给技术总监和地球物理师,整理、 收存处理基础资料。3.14.12对确认废弃的数据(带、盘)、纸(剖面、复印资料)及时清理和销毁。3.14.13协助地球物理师向甲方移交

32、采集原始资料、处理剖面,办好移交手续。3.14.14完成当天技术总监交给的日常事务。3.14.15负责保持机房的秩序和卫生。3.15验收遣散期间职责3.15.1负责现场处理成果的整理、备份、清点、造册和上交或归档工作。3.15.2负责现场处理设备的清洁、维护、包装、清点、造册及封存工作。3.15.3负责清点、统计现场处理材料的消耗量及库存量,并办理剩余材料退料入库工作。3.15.4将设备清单和材料消耗统计表及现场处理工作日志等上交技术总监。3.15.5参加解释组总结考评和表彰奖励活动,提交岗位工作总结报告(述职报告)。3.15.6编写现场处理工作最终总结报告,上交技术总监。3.15.7清理工作区域,接受收工验收。参考文献1 Q/CNPC-BGPK13012002地震勘探数据处理野外原始资料的验收2 现场处理技术3 Q/CNPC-BGPK13022002地震勘探数据处理技术规程4 张翊孟:现场处理岗位须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