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综合治理中水土资源条件鉴定模式参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529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综合治理中水土资源条件鉴定模式参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态综合治理中水土资源条件鉴定模式参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态综合治理中水土资源条件鉴定模式参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综合治理中水土资源条件鉴定模式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综合治理中水土资源条件鉴定模式参考.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态综合治理中水土资源条件鉴定模式参考 关于20112013年吉县省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水土资源条件鉴定意见吉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位于吉县白额沟流域内,涉及中垛乡6个村委、8420口人,规划治理面积1.29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谷坊45座,旱井220眼,机修梯田1100亩,土壤改良3600亩,机耕路27 km,乔木林6305亩,经济林1100亩,营造农田防护林54亩。经对项目区水资源条件进行实地勘测,鉴定结果如下:一、项目区水资源构成特点项目区地下水主要为碎屑岩裂隙地下水,构造处于鄂尔多斯台地的东部,地处吕梁大背斜之轴部,上部覆盖第四纪黄土,中部为灰黄色马兰黄土,下部为红黄色午城黄土和离

2、石黄土,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项目区地下水埋深大,开采成本高,目前项目区无开采利用。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项目区利用水资源现状主要利用拦蓄大气降水用作果园的关键季节需水要求,人畜饮水水源为季节性河流所积蓄的地表水资源,仅能满足85%左右。项目区所在区域属于鄂河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是细沟状面蚀,危害较大;其次,沟岸扩张和沟底下切也十分活跃。由于长期受侵蚀作用,垣面破碎呈分指状,沟壑纵横,侵蚀沟坡陡立,沟底呈“V”字形,沟壑面积较大,切割深度达 120160米。项目区涉及中垛乡的6个行政村,生态综合治理面积1.29亩,相对集中连片;整个流域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区近年来水土流失的

3、一般形式为:一是面蚀。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发生在荒山荒坡、坡耕地、道路、村庄及大于3度的坡式梯田上;二是沟蚀。在现代强烈的流水切割使得黄土垣面遭到分割、蚕食,垣面日趋破碎、沟底下切等;三是重力侵蚀。一些区域形成黄土陡崖湿陷。为此,目前急需进行综合治理。三、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依据项目区条件,为搞好生态综合治理,防止项目区水土流失,建议20112013年工程重点在于: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一)依据谷坊建设标准,在项目区主要沟谷控制区域建设谷坊工程。依据防洪标准和保护面积,设计谷坊的数量和详细设计,减少地表水的外流量和垣、坡、沟的侵蚀,同时通过保护面积内的平田整地来增加耕地面积,改良土壤,保障粮

4、食安全。(二)在坡度小于20度的区域内进行机械建造水平梯田。根据汛期最大降水量,通过实地典型地块测量,科学确定梯田标准,建设好梯田埂,提高土壤含水量,防止大气降水和土壤肥力的流失,最大限度发挥水土资源的潜力。(三)在荒山荒坡区域,加大水保林的栽植和保护。根据水土流失现状,最大化地栽植水保林,条件许可的区域要大力发展经济林建设,使得水土保持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四)在垣面地带依据机耕路建设的地形地貌状况,按照每眼旱井30 m3 的容积,和计算的集雨场面积相配套,科学合理地配置旱井数量,以保证经济林需水要求。通过以上各种工程措施,使该项目区得到山水田林路、垣坡沟的综合治理。在治理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大气降水,科学合理地确定集雨场和旱井数量,保证经济林的需水要求,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的收入,使生态效益恢复的同时,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