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552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7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出工程建设单位铜仁供电局法人代表曾伟联 系 人郑咏文通讯地址贵州省铜仁市清水大道联系电话13721566168传真邮政编码563000建设地点本项目输电线路位于铜仁市碧江区境内立项审批部门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文号黔重大办20137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业D4420占地面积(m2)7727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424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33.0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78%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内容与规模一、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背景碧江(大兴)500kV

2、变电站建成后,其主要作用是满足铜仁电网及外送负荷发展需要,优化铜仁电网结构,缓解铜仁500kV变的供电压力,提高铜仁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加强贵州东部电网与主网的联系和提高防冰抗灾能力。为此配套建设相应的220kV 送出工程是必要的,下面对其必要性简述如下:(1)加强铜仁东部电网网架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碧江(大兴)220kV送出线路的建设,改善了铜仁东部220kV电网双链式结构,提高了城区电网供电可靠性和抗冰防灾能力。另外,铜仁东部220kV电网任何一点故障,均能通过运行方式得调整解决,消除了电网的安全隐患。 (2)具有灵活的运行能力,能分担铜仁500kV变的供电压力碧江220kV送出线路的建设

3、,使得碧江220kV网架具有灵活的运行能力,通过运行方式的调节,碧江变可分担铜仁500kV变部分220kV变电站负荷,缓解了铜仁500kV 变的供电压力,因此建设碧江(大兴)220kV送出工程是必要的。为此,铜仁供电局委托四川省核工业辐射测试防护院(见附件3),对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出工程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二、编制依据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电

4、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6)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7)国家环境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程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7)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及附录)(

5、HJ/T24-1998);(8)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9)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7349-2002);(10)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DL/T691-1999);(11)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三、确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的依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部令第2号),确定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形式为环境影响报告表。四、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以黔重大办20137号关于确认2013年省重大工程和

6、重点项目“贵州省110kV以上电网工程”建设内容的函对本项目立项进行了确认,见附件1,项目实施符合贵州省电网规划。本项目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中第一类鼓励类(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五、清洁生产原则的符合性本工程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了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及确保送点工艺可靠,其设备选项及选用材质满足送电需要,能有效的减少或者杜绝污染事故的发生。因此,工程符合清洁生产原则。五、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1、项目的建设内容(1)碧江(大兴)变川硐变双回220kV线路工程线路起于碧江(大兴)500kV变电站

7、220kV出线构架,止于川硐220kV变电站220kV构架。线路按双回路架设,新建线路全长215km,导线垂直逆相序排列,导线采用JL/G1A-500/45钢芯铝绞线,分裂间距400mm。本线路新建杆塔44基,塔基占地面积7727m2。(2)川硐变22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川硐220kV变位于铜仁市川硐镇川硐村广场寨,该站建设于2002年,为一户外AIS布置变电站。现有规模为主变容量1180 MVA +1150MVA,220kV出线4回,110kV出线10回。本工程在川硐220kV变扩建2回220kV出线间隔,占用川硐220kV变由东向西第五、第六个出线间隔5E、6E。川硐220kV变未进行过

8、环境影响评价,本次评价对川硐220kV变按本期间隔扩建后的规模进行评价。(3)通信工程沿新建碧江(大兴)变川硐变双回220kV线路同塔架设1根48芯OPGW光缆,新建光缆长约15km。鉴于光纤通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其不再进行专门评价。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组成和主要设备选型分别见表1-1和表1-2。2、工程概况(1)项目组成表1-1 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出工程项目组成表名 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营运期碧江(大兴)变川硐变双回220kV线路工程主体工程长度(km)215扬尘、噪声、固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工频

9、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杆塔(基)44塔基占地面积(m2)7727导线型号LGJ-2500双分裂钢芯铝绞线导线分裂间距(mm)400导线排列方式垂直逆相序排列电压等级(kV)220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办公及生活设施川硐变22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主体工程项目扩建前本期扩建后扬尘、噪声、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生活垃圾、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主变(MVA)1180+115001180+1150220kV出线(回)426110kV出线(回)10010无功补偿(Mvar)68068辅助工程已建给、排水系统,事故油池(60m3),本期无同上生活污水、事故油公用工程已建进站及站内道路,本期无

10、同上噪声、扬尘办公及生活设施已建主控楼、保安值班室、休息室、化粪池(3m3)等,本期无同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绿化已建绿化地带,本期无光纤通信工程沿新建碧江(大兴)变川硐变双回220kV线路同塔架设1根48芯OPGW光缆,新建光缆长约15lm扬尘、噪声、生活污水(2)主要设备选型表1-2 主要设备选型设备型号碧江(大兴)变川硐变双回220kV线路工程导 线LGJ-2500双分裂钢芯铝绞线地 线OPGW-48B1-120,LBGJ-120-27AC绝缘子70kN、100kN、160kN三种级别的绝缘子杆 塔塔型导线排列方式基数铁塔基础双回直线塔2E2X1-Z2、2E2X1-Z3垂直逆相序44掏挖式

11、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斜柱式基础耐张塔2E2X1-J1、2E2X1-J2、2E2X1-J3、2E2X1-JD川硐变220kV出线间隔扩建工程220kV电压级设备断路器252kV 3150A 50kA 125kA隔离开关隔离开关(水平伸缩式,双接地)选用:252kV 2500A 50kA 125kA;隔离开关(垂直伸缩式,单接地/不接地):252kV 2500A 50kA 125kA电流互感器SF6电流互感器:5P30/5P30/5P30/5P30/5P30/5P300.2S/0.5 21000/5A电容式电压互感器TYD220/-0.005H 0.23、与项目有关的工程情况 碧江(大兴)500

12、kV变电站位于铜仁市碧江区和平乡陈家寨,为拟建变电站,建设单位已经委托有资质单位对该变电站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号为黔环审2013648号。六、项目总布置及选址选线的合理性分析1、输电线路工程(1)线路路径方案拟定原则根据贵州电力系统规划要求及本工程特点,综合考虑施工、运行条件。尽可能缩短线路长度,使线路路径走向经济合理;尽可能避让林区、减少林木砍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避让城镇规划区;尽可能避让或缩短通过严重覆冰地区和不良地质地段,提高安全可靠性,降低工程造价;尽可能避让主要厂矿企业,城镇人口密集地区和重要通信设施;尽可能避让拟建或规划中的工程项目;尽可能靠近现有公路,以改善施工、运行条

13、件,同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对送电线路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影响;综合协调、兼顾好本工程与沿线已建、规划的电力线路及其它设施关系。(2)线路路径根据贵州能达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送出工程 可行性研究阶段(收口),设计中考虑了两个路径方案,即北方案和南方案。北方案:从碧江(大兴)变出线后向东北面走线,从观音岭火车站西北面出线,经德胜坉、小溪,在小江口附近向东走线,经过把关塘、塘边接入川硐220kV变,线路长度约215km。南方案:从碧江(大兴)变出线后向东南面走线,从观音岭火车站东南面出线,跨过渝怀铁路,向东北面出线,经板栗园、治槐滩,在腊硐坡附近向东走线,经

14、过把关塘、塘边接入川硐220kV变,线路长度约216km。本工程两个路径方案的比较见表1-3。表1-3 线路工程路径方案比较表序号比较项目南方案北方案1线路长度216km2152冰区长度全线为10mm冰区全线为10mm冰区3地形情况高山大岭28%,一般山地62,丘陵10%高山大岭28%,一般山地62,丘陵10%4小运情况小运距离0.9km小运距离1.0km5地质情况山地较多,无大的不良地质现象。粘土25%,松砂石50%,岩石25%。山地较多,无大的不良地质现象。粘土25%,松砂石50%,岩石25%。6交通情况本工程主要利用川硐和平、川硐池塘等公路,本工程交通条件一般本工程主要利用川硐和平、川硐

15、池塘等公路,本工程交通条件一般7运行条件线路地形较好,交通条件一般,运行维护条件较好。线路地形较好,交通条件一般,运行维护条件较好。8主要交叉跨越公路3次,河流3次,钻500kV3次,跨110kV电力线1次,跨35kV电力线3次,10kV及以下电力线10次,通信线10次,跨铁路1次。公路3次,河流3次,穿500kV3次,跨110kV电力线1次,跨35kV电力线3次,10kV及以下电力线10次,通信线10次。9房屋拆迁需拆约2500平方房屋需拆约2100平方房屋10迁坟10座10座11林区林区5km林区4km根据表1-3可以看出,除小运条件外,北方案在线路长度、跨越林区长度、拆迁面积、交叉跨越次

16、数上优于南方案。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北方案与南方案相比较,北方案线路长度比南方案短1km,可以相应地减少塔基数量,减少施工工程量,降低水土流失影响;同时跨越林区线路短1km,可以相应地减少林木砍伐;从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来看,北方案线路沿线保护目标少于南方案,对环保目标的电磁环境影响小于南方案,因此,本工程输电线路路径选择推荐采用北方案。本工程线路经过地形地貌以山地为主,间有丘陵、高山大岭等地形,高差起伏不定,海拔高度在280600m之间,线路档距分布较为均匀,大档距较少,地形条件一般。此外,该线路路径具有下列特点: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文物保护区、森林公园等需要保护的生

17、态敏感区;尽量缩短线路路径,降低工程造价,尽可能减少与已建送电线路的交叉跨越,以降低停电损失和赔偿费用;线路尽量靠近和利用现有公路,以方便运输、施工和生产维护管理,有利于安全巡视;线路沿线采用高塔跨越林木,尽量减少林木的砍伐;选择有利地形,尽量避开施工难度较大和不良地质段,以方便施工,减少线路保护工程量,确保其长期可靠安全运行。从环保角度,本项目线路路径选择合适。(3)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情况本项目输电线路交叉跨越其它线路时,工程设计中已按照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规定对跨越河流、公路、农田、送电线路等保留了足够的净空。见表1-4。表1-4 220kV输

18、电线路导线对地面及交叉跨越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览表序号被跨越物名称最小允许垂直距离(m)备注1居民区7.5线路处于评价范围内有居民敏感目标的区域2非居民区6.5线路处于评价范围内无居民敏感目标的区域3铁路标准轨轨顶8.5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面及机耕道8.05对500kV电力线路6.0(钻越导线)8.5(钻越杆塔)6对110kV电力线路3.07对通信线路距离4.08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树木顶部4.59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果树顶部3.510不通航河流4.0至百年一遇洪水位根据现场实际调查了解及收集的资料统计,本工程220kV输电线路的交叉跨越情况见表1-5。表1-5 本项目交叉跨越情况一览表项 目次

19、数备 注500kV电力线路3次钻越110kV电力线路1次跨越35kV电力线路3次跨越10kV及以下电力线路10次跨越通信线10次跨越铁路1次跨越公路3次跨越河流3次跨越线路跨越公路、铁路、送电线路等按设计规程保留足够的净空。本项目220kV线路选线时已尽量避开居民区,线路沿线不会跨越民房。线路跨越小江河、德胜屯河、牛郎河、大梁河各一次,塔位的选择远离河岸,施工中渣土不下河,不会对河流水质造成影响。本项目220kV线路选线时已尽量避开居民区,在线路路径拟定时,已尽可能避让成片民房,并对影响线路和运行维护的民房进行拆迁,采取工程拆迁后,不涉及房屋跨越情况。(4)林木砍伐根据设计规程和目前的环保政策

20、,本项目树木砍伐原则是:对林木集中地段,尽量升高铁塔采用高跨方式以减少树木砍伐;导线与树木(考虑三年树木自然生长高度后)最小垂直距离不小于4.5m,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与树木的净空距离不小于3.5m的树木不砍;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0m的灌木丛原则上不砍;线路通过果林、经济作物及城市灌木林时不应砍伐通道,三年内能保证距净空4.5m即可。据调查,本工程沿线植被较好,对线路沿线的树林考虑采用高塔跨越方式。本工程线路建设共砍伐树木约151株(主要为塔基占地处),多为松树、杂树,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到相关林业部门办理手续并对林木所有人进行补偿后才能进场施工。2、川硐220kV变电站川硐220kV变位于铜仁市

21、川硐镇川硐村广场寨,该站建设于2002年,未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川硐220kV变现有规模为:主变1180 MVA +1150MVA;220kV进线4回,110kV进线10回。目前川硐220kV变电站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本次建设是在川硐220kV变电站原预留间隔位置上进行设备支架的安装施工,并安装断路器、隔离开关等电气设备。本期工程不新增占地,变电站内其它设施均不变。(1)川硐220kV变电站平面布置川硐220kV变电站本次扩建后平面布置与扩建之前保持一致,即220kV屋外配电装置布置于本站西北侧;110kV屋外配电装置布置于本站东南侧;110kV电容器布置于本站西南侧;主控综合楼位于本站东北侧;

22、主变压器户外布置于220kV、110kV配电装置之间,事故油池靠近主变位于站区中央。变电站的平面布置具有以下特点:平面布置整齐紧凑,进出线方便,功能分区明显,满足工艺流程要求;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现行规程规范要求。(2)川硐220kV变电站给水、排水、固废站区给水:川硐220kV变电站用水从自来水管网上引接。站区排水:本变电站站区排水包括有生活污水、地面雨水、事故油等。站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容量为3m3)收集后用作站区绿化,不外排。场地内的地面雨水,随场地雨水管网排出站外。变电站设有60m3的事故油池,事故废油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不外排。固废:变电站固废主要是值班人员的生活垃圾,站内

23、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本工程在既有站址内建设,不涉及选址,该站址具有以下特点:站址附近无军事设施、飞机场等重要无线电保护设施;站址附近无重要文物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殊生态敏感目标;变电站所在区域交通方便,有利于施工和运行管理;站址附近无地下矿藏、管线及文物,站区范围内无不良地质现象,地质稳定;站址不受50年一遇洪涝灾害影响。七、项目拆迁及安置本项目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已建变电站内进行扩建,不新增占地,无拆迁问题;输电线路在拟定线路时已尽可能避让民房,全线没有跨越民房情况,也无民房拆迁。无从后面的预测可以看到,本工程运行后无环保拆迁。

24、八、工程占地情况本项目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已建变电站内进行扩建,不新增占地。本工程线路共设杆塔44基,塔基占地属永久占地,总占地面积7727m2,塔基施工临时占地约为4400m2,紧线场临时占地约为800m2,塔基占地主要为旱地,不占用基本农田。九、运营期工作人员川硐220kV变电站本期间隔扩建后,不新增工作人员;输电线路运营期不需要工作人员。十、施工组织措施1、交通运输(1)变电站川硐220kV变电站间隔扩建施工集中在变电站内进行,进站道路已经建成,宽约46m,站内主运输道路宽4.5米,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交通条件较好。(2)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施工过程运输量少,本方案路径沿线有多条与线路平行

25、或交叉的公路可以利用,交通条件较好。2、施工工序(1)变电站间隔扩建施工工序主要为少量间隔设备基础构筑、设备安装等。施工临时占地位于变电站内。施工周期约需1个月,平均每天需布署技工2人左右,民工8人左右。(2)输电线路新建线路施工工序为施工便道建设、材料运输、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放紧线、附件安装等。施工周期约需6个月,平均每天需布署技工15人左右,民工30人左右,需临时占用少量土地用于施工进出走廊、施工开挖、填方、施工人员及车辆活动。十一、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6。表1-6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序号名称单位变电站间隔扩建输电线路合计1占地面积永久hm20.77270.

26、7727临时紧线场hm20.080.52塔基施工hm20.44合计hm21.29271.29272进站道路长度m4003挖方m36476474填方m36476475总弃/填土量m30/00/06总建筑面积m27静态投资万元4245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变电站川硐220kV变电站为已建变电站,值班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后回用于站内绿化,不外排;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变电站设有60m3的事故油池,事故废油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不外排。本次评价在川硐220kV变电站四周设置了四个监测点,经现场监测,变电站站外电磁及声环境现状满足评价标准要求。变电

27、站在运行期间没有收到环保投诉,没有出现过污染问题。2、输电线路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气象、植被、动物等)一、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碧江区前身是铜仁地区行署驻地县级铜仁市。地处铜仁市的东南部,与铜仁市万山区、江口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以及湖南凤凰、麻阳、芷江等区县相邻。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6131092820,北纬273218275240。碧江区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武陵山脉腹地,向湖南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以中低山丘陵地形和构造侵蚀、溶蚀、堆积地貌为主。山脉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主峰

28、六龙山海拔标高1063m,最低点锦江出口(漾头)海拔标高205m,一般海拨标高400800m,相对高差300400m。线路沿线主要为低山丘陵地貌,地面总的起伏平缓,海拔高程280600m左右。在靠近碧江(大兴)500kv变、川硐变地段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坡度约1525度,属低山地貌形态。在靠近川硐变电站地段地形平缓,坡度515度,属丘陵地貌形态。线路沿线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Q)、寒武系(),线路走线区域及其附近没有正在开采和已办理采矿权的矿藏,沿线无压覆矿产开采区、普查区。经调查,本项目工程区域内无大断裂通过,地形平坦、四周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影响到场地,土层中无土洞、不良人工洞

29、穴存在,基岩中无大的溶蚀裂隙及溶洞,拟建场地地表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无矿业活动,区域构造及场地稳定性好。二、气候、气象、水文条件本工程位于贵州省铜仁东部,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季风气候明显,气候垂直差异显著,主要气候要素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气温回升快,雨水比较集中,倒春寒频繁,夏季炎热,雨水分布不均,时有伏旱发生,秋季回凉快,雨水逐步递减,冬季低温寡照,雨水稀少,全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境内地貌类型复杂,气候水平差异显著,立体气候明显,受东亚季风环流和地形地貌的影响最甚。线路所经地区为武陵山脉东部河谷,处于山

30、脉间断出现的槽带地形,受山脉影响,地势由东、西两侧向中间倾斜,自南向北大致位于同一坡面上,高程变化不大,气候相同,整体高程在300700m之间,气候温和,局部有隆起的山原台地,地形较突出暴露,冬季较为严寒,覆冰天气出现较多,在高海拔地区的迎风坡面上覆冰很大;河谷地区侵蚀较深,地势开阔,高程在300500m之间,降雨充沛,夏季炎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2,年均降雨量1650mm,常年相对湿度80%,同一气候区内,由于高差变化,气候有所差异。工程所在区域的气象特征值见下表。表2-1 工程区多年平均气象特征值统计气 象 站 名 称铜仁多年平均气温()17.0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40.5出现日

31、期:年、月、日2002.7.16多年极端最低气温()-9.2出现日期:年、月、日1977.1.30多年平均风速(m/s)0.8最大风速(m/s) 14.5出现日期:年、月、日1977.4.16多年平均雷暴日(d)50.3多年平均气压(hpa)983.1多年平均水气压(hpa)16.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8雾日数(d)41.5多年最多风向及频率N,9%本工程线路主要跨越河流有小江河、牛郎河、德胜屯河、大梁河等河流,其中牛郎河、德胜屯河是大梁河的支流,大梁河在两河口附近汇入小江河。小江河是锦江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梵净山东麓,松桃县落满乡懒板凳,源头高程1190m,经寨英后称寨英河,进入江口县

32、境内,流经怒溪、桃映,在镐平进入铜仁市境内,经和平、龙渔,在两河口左纳大梁河(又称天生桥河),经清水塘在铜仁市区(铜岩处)注入锦江,河口高程240m,多年平均流量39.2 m3/s,全长84km,流域1383km2,天然落差964m,平均比降11.4。本工程碧江(大兴)川硐、回线路在大兴变出线后跨越小江,跨越段河流不通航,经调查,跨域河段百年一遇洪水位在284m285m之间,设计塔位应考虑淹没情况。经调查,本项目跨越的小江河、牛郎河、德胜屯河、大梁河等地表水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三、植被工程区域属于森林和农业生态系统为主,本项目沿线植被较好,树种主要以

33、松、杂树为主。在评价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分布。四、生物多样性本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动物以家畜为主,经常出没的动物为常见的小型野生动物,如麻雀、蝙蝠等。在评价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布。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概况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下发国函2011131号文件,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铜仁市设立碧江区。以原县级铜仁市(不含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的行政区域为碧江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市中街道环西路93号。行政区划调整后,新成立的碧江区辖4办事处、4镇、5乡(河西、环

34、北、市中、灯塔4个街道办事处,云场坪、川硐、坝黄、漾头4镇,桐木坪、和平、滑石、瓦屋、六龙山5乡)。2012年碧江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76.7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3亿元,同比增长8.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8.4亿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19.9%;财政总收入完成9亿元,同比增长33.5%,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30.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亿元,同比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40元,同比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6342元,同比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3亿元,同比增

35、长2.%;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地方生产总值增速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3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全市第2位。二、土地利用现状碧江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占地、其他占地(含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等)、未利用地等。三、文物古迹本项目变电站站址所在区域及输电线路沿线没有需要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及人文景点等敏感点。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因本工程投运后不涉及大气、水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空气、地表水质量无影响。因此,本次环评没有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评价,只进行了现状调查

36、。本次评价重点针对评价区域开展了电磁环境和环境噪声的现状监测评价、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简单调查分析。经现场调查,变电站及输电线路沿线评价范围植被良好,沿线无大气污染源和噪声污染源。本项目线路沿线环境质量状况良好。根据2012年度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碧江区境内地表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电磁环境与声环境现状监测值详见附件4。对区域电磁环境现状分析评价如下。一、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的布置及合理性分析本次环评现场调查期间,评价人员首先根据设计、建设单位人员介绍本工程涉及的变电站布

37、置方式以及输电线路走向及沿线的居民敏感目标的分布情况,然后再会同设计以及建设单位人员一起到现场进行踏勘调查,最后根据本工程变电站周围及输电线路的外环境关系确立了具体的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监测点位。1、变电站川硐220kV变电站为已建变电站,本次监测分别在变电站四周各设置了一个监测点,分别为西北侧1#、西南侧2#、东南侧3#、东北侧4#。在变电站评价范围内,有2处居民敏感目标,即1、2号敏感目标,其中1号敏感目标同时处于本工程新建输电线路的共同评价范围内。本次监测分别在变电站各个敏感目标处设置了一个监测点,分别为5#、6#监测点。2、输电线路根据现场踏勘的结果: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有4处居民敏感目标,

38、即1、35号敏感目标,其中1号敏感目标已在变电站监测布点介绍里进行了说明。35号敏感目标处没有明显的电磁及声环境影响源,电磁环境及噪声环境具有一致性,本次监测在4号敏感目标处布设一个监测点位,用于反映输电线路沿线及35号敏感目标电磁环境、声环境现状水平,监测点位布置合理。本次布设的7个监测点包括了川硐220kV变电站、输电线路沿线和居民敏感目标处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现状。能够反映既有变电站、新建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及全部居民敏感目标处的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现状,因此,监测点位布置合理。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2014年4月11日,四川省创晖德盛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

39、出工程变电站、输电线路路径沿线及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掌握了该地区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环境现状。具体监测方法和仪器见表3-1。表3-1 环境质量监测方法和仪器监测仪器仪器设备检出下限有效日期检定证书编号检定单位EHP50C/PMM8053B电磁辐射分析仪电场:0.01V/m磁场:1nT2014.01.232015.01.22XDdj2014-0306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多功能声级计AWA622828dB(A)2014.01.262015.01.25201401007170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PMM9010干扰接收机0.01dB(V/m)2014.01

40、.272015.01.26XDdj2014-0349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监测方法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 7349-2002);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本次监测在川硐220kV变电站及新建输电线路沿线共布置7个监测点位,监测点位位置详见表3-2及附图2、3。监测内容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表3-2 监测布点一览表点位序号位 置可能的环境影响因

41、素1川硐220kV变电站西北侧围墙外E、B、RI、N2川硐220kV变电站西南侧围墙外E、B、RI、N3川硐220kV变电站东南侧围墙外E、B、RI、N4川硐220kV变电站东北侧围墙外E、B、RI、N5碧川硐镇川硐村广场组刘衷文家外E、B、RI、N6川硐镇川硐村广场组向木林家外E、B、RI、N7和平乡德胜屯村德胜屯村组向正兵家外E、B、RI、N注: E工频电场、B工频磁感应强度、RI无线电干扰、N噪声。下同。1、工频电场强度现状评价碧江(大兴)500kV变220kV线路送出工程各监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现状监测结果见表3-3。表3-3 本工程电磁场现状监测结果测点编号测点位置工频

42、电场强度(kV/m)工频磁感应强度(mT)1川硐220kV变电站西北侧围墙外5m处E1.00810-1B8.610-5Ex2.62310-2Bx1.610-5Ey4.43910-2By2.210-5Ez8.66110-2Bz8.210-52川硐220kV变电站西南侧围墙外5m处E5.18410-1B1.8110-4Ex2.41910-1Bx7.710-5Ey1.87610-1By2.410-5Ez4.18410-1Bz1.6210-43川硐220kV变电站东南侧围墙外5m处E1.14710-1B4.710-5Ex1.28410-2Bx1.010-5Ey6.00510-2By2.310-5Ez9

43、.68810-2Bz4.010-54川硐220kV变电站东北侧围墙外5m处E1.49210-1B4.410-5Ex8.81710-2Bx1.310-5Ey7.85410-2By2.610-5Ez9.12010-2Bz3.310-55碧川硐镇川硐村广场组刘衷文家外E7.86910-1B2.5510-4Ex7.64110-2Bx2.4310-4Ey3.68310-1By7.110-5Ez6.91210-1Bz3.110-56川硐镇川硐村广场组向木林家外E2.363B2.7210-4Ex1.313Bx9.010-5Ey1.426By2.3710-4Ez1.351Bz9.910-57和平乡德胜屯村德胜屯村组向正兵家外E1.3210-3B2.010-5Ex3.210-4Bx1.110-5Ey910-5By810-6Ez1.2710-3Bz1.510-5(1)川硐220kV变电站根据监测结果,在川硐220kV变电站站界设置的4个监测点距离地面1.5 m高处测得的工频电场强度现状值在1.00810-1kV/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