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200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620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阳市200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邵阳市200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邵阳市200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邵阳市200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邵阳市200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邵阳市200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阳市200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邵阳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邵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古来就是湘西南重镇,辖八县一市三区,197个乡镇,5643个行政村;总人口7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2.31万人;国土总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4.8千公顷,林业用地121.08万公顷,有林地105.2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4670.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8%。境内雪峰山横亘西北,越城岭耸立西南、是长江水系中的湘、资、沅水及珠江水系之源头。有5公里以上河流633条,50公里以上的11条,河道总长度1.13万公里,其中资江水流量占洞庭湖入湖水量的18%。因之,邵阳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

2、全省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国土安全。为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组织林业、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对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行认真深入调研。现将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及20042013年总体规划汇报如下。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现状(一)、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情况。1、退耕还林工程。全市有坡耕地410万亩,退耕还林规划总面积296万亩,已实施142万亩,经2002年春秋和2003年春季检查,“三率”均合格达标,省林业厅先后两次在我市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工作经经验。在工程建设中,坚持“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经济效益”的原则,在确保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力调整林种

3、、树种结构,造林所用树种均为本地适生的优良乡土树种,针叶树以马尾松、杉木、湿地松、柏木为主;阔叶树以枫香、南酸枣、栎类、木兰科树种为主;经济林以脐橙、板栗、漆树、杜仲、厚朴为主。生态林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植被配置,以达到最佳生态效果。探索出“林果”、“林药”、“林草”、“林竹”等多种造林模式,实现了工程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2、生态公益林保护。1999年,全市林业用地1800万亩中的51.8%被区划为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932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671.4万亩,省级公益林221万亩,市级公益林4.5万亩,县级公益林35.1万亩。在全国首次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中,试点面积33

4、8.17万亩。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每年的补助资金都落实到户,管护责任落实到户。3、防护林建设。全市长江防护林营造面积达93.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5.7万亩,低改7.5万亩,封山育林44.2万亩,幼林抚育5.9万亩。主要分布在长江一级支流资水、沅水和湘江源头、干流及其他生态区位重要地区,有力改善了江河沿岸的生态环境。4、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全市已有绥宁黄桑、隆回屏风界、武冈云山、新宁舜皇山、新邵龙山等自然保护区及保护小区23个,面积103.8万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3.81%,近几年年平生态旅游人数达5万多人次。正在逐步形成依托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森林生态旅游的良好

5、局面。5、森林防火工作。全市现阶段的森林防火工作主要是狠抓机构设置、森林防火专业队伍、防火基础设施及防火阻隔网络建设。市县两级政府都成立了专门的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推行地方政府森林防火责任制度,森林防火行政责任体系基本完善;建立了三个成建制单位的专业森林消防队,182个半专业森林消防队,1130个义务森林消防队;建有21座森林防火了望台和3500公里森林防火阻隔带,其中防火林带2200多公里。从而大大减少了灾害性森林火灾的发生。6、森林病虫害防治。全市年平防治马尾松毛虫等病虫害面积70万亩左右,占发生总面积的80%以上,森林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为搞好松材线虫病普查工作,从市到县到乡镇(场)都签

6、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建立了枯死松树档案,将监测任务落实到乡村护林员和虫情调查员。2003年,通过全市范围内的普查,共查出11.5万株枯死松树的死因,其中松褐天牛、拟松材线虫病致死的为109株,在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级级有人抓的可喜局面。同时,加大了防止有害生物入侵的工作力度,及时对进入我市的包装物、种苗等进行复检,尚未发现检疫对象流入我市。(二)、水土保持情况。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42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0.6%,主要分布在坡耕地、荒山荒地及部分经济林地和难以利用地。自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国发935号文件下发后,全市紧抓机遇,切实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建立健全市、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和专门的

7、水土保持工作机构,坚持治理和监督两手抓。在水土流失区,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建设基本农田、改造坡耕地、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 。在防止人为水土流失方面,积极宣传水土保持法,强化预防监督,提高有关部门和广大公民的水土保持法制观念,使人为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到2003年止,全市共兴建各类水土保持工程2万余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84万平方公里,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生态农业建设情况。我市生态农业建设主要是在邵东、邵阳、隆回等县开发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其中邵东县是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邵阳县是国家

8、“十五”沼气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县。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着重开发了五大工程。一是旱土坡耕地改造工程。共改造坡耕地69.5万亩;二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先后关闭有严重污染的企业339家;三是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开发利用工程。全市共推广“畜(禽)沼粮(菜、渔、果)”等生态农业模式面积150万亩;四是庭园生态致富工程。全市建立了葡萄、梨、桃、药材等各种庭园生态经济户20多万户;五是特优农产品开发工程。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精品水果基地2万亩、优质稻基地33万亩、金银花等药材基地20万亩。洞口“雪峰”蜜柑、新宁“莨山”脐橙、武冈“华宝”铜鹅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城步“南山”奶粉获“绿色食品

9、”证书。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地区,实现了商品流通渠道畅通,促进了种、养、加循环链的价值流通畅;实现了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了农业生产周而复始顺畅进行;实现了增环加链,促进了农副产品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得以充分合理利用。(四)、江河水库生态治理情况。为保护江河水库沿岸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全市充分利用义务植树运动、绿色通道和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契机,大力绿化沿江、沿河、沿库的砂洲、坡地及第一层山脊200米以内的可造林地。近五年来,累计绿化江河水库沿岸1850公里,绿色屏障营建工作一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积极推行水利设施有偿转让的办法,利用社会力量保养和管理水利工程,共整改小型水

10、库1200多座,疏浚河道750公里,基本达到防洪保安的目的。(五)、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为治理环境污染,我市对十八类小型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关闭了严重污染环境的339家企业。对新上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即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没有通过“三同时”验收的企业不得投产,擅自投产的,环保部门坚决予以责令停产,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从而,使老污染得到治理,新污染得以控制,基本实现污染企业排放达标。(六)、矿山和地质生态治理情况。近三年来,共处理矿业废渣985.8万吨,处理率41.3%;处理矿业废水2850.9万吨,处理率81

11、.2%;处理矿业废气159.8亿立方米,处理率89%;矿山企业用于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的投资额为350万元,土地复垦及还绿面积896亩。(七)农村能源建设情况。全市在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中,着力于狠抓“四高”:按产业化的思路高起点规划,确定以沼气产业为纽带,推动养殖业,带动种植业,促动林产业的发展战略;按标准化的要求高质量建设,对沼气建设普遍实行责任追究制,技术人员从规划选址到施工到运行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全程负责;按多元化的机制高幅度投入,坚持“项目、财政、部门、银信、农民”五个轮子一齐转,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按效益最大化的原则高水平发展,实现能源建设与退耕还林相结合,突出生态效益;与农业结构

12、调整相结合,突出经济效益;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突出社会效益;与文明村镇建设相结合,突出改善生活环境。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成沼气池5.6万口,配套改水1.8万户,改厕2.6万个,兴建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城镇污水净化沼气池51处,更新改选两省灶3.9万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24台。(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长期以来,邵阳由于工业基础薄弱,交通较为滞后,资源相对贫乏,经济发展缓慢,全市生态环境仍呈局部改善、总体脆弱的态势,以致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造林绿化任务艰巨。全市规划退耕还林面积296万亩,还只实施142万亩,尚有154万亩需退

13、耕造林;全市长防林规划面积384万亩,到2013年,还需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52万亩,中幼林抚育139万亩,改造低质低效林173万亩。特别是高寒山区、石灰岩裸露山地及部分坡陡耕地的造林难度尤为突出,低产林改造任务艰巨。二是森林资源保护难度大。由于全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政对林业依存度较高,对林业重取轻予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地方依然把林业部门作为纯经济部门对待,只希望多砍树来增加地方经济收入,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有所放松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随着森林资源的快速增长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林内可燃物厚积,而部分群众森林防火意识薄弱,森林防火部门控制林内可燃物及农村野外用火的设施落后,手段陈

14、旧,火灾隐患居高不下,森林防火难。三是水土流失严重,全市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达2543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达1581万吨,局部发生地质性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四是矿山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差,全市矿山区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差,废渣堆存量高达6000多万吨,极有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五是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工业“三废”及农药、化肥、薄膜等农业投入品造成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年排放量分别达0.83万吨、162.59万立方米、1.07万吨,农田污染面积达20.78万亩,水质性缺水、资源性缺水问题较为严重。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九)、加强生态

15、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意义。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给地处云贵高原和江南丘陵过渡区域的邵阳带来了发展的希望。迅速治理和改善邵阳生态和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是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邵阳市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二是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邵阳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经济落后,其原因之一就是近50%的

16、农村人口生活在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20%的群众居住在环境恶劣地区而不能安居乐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但能使人民群众从工程项目建设中直接受益,也能从自然灾害减少、农业稳产高产中持续受益,从而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加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三是具有巨大的生态意义。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能治理森林退化、土壤退化、水质退化、农作物质量退化、生物多样性退化等生态危机,维护国土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四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能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因此,全市人民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明晰思路,加大力

17、度,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快速开展。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为载体,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落实“积极造林、严格管林、合理用林”的林业方针,明确加强造林绿化、保护森林资源、控制水土流失、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安全的战略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二)、发展目标通过积极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控制水土流失、治理环境污染,争取主要实现“四增三降两保持”的发展目标,即:在2003年的基础上,分别到200

18、8年和2013年,有林地面积年平递增0.67万公顷、0.4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年平递增0.1%;森林蓄积量年平递增97.23万立方米、102.29万立方米;城镇绿化率年平递增2.2%、1.6%;水土流失面积年平减少400平方公里;农田污染面积年平减少2万亩;坡耕地面积年平减少5.48万公顷;城市城区空气质量保持在二级水平;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持在现有状况。具体目标见下表。内 容03年末现状08年末目标13年末目标国土面积 (万平方公里)2.082.082.08林业用地面积 (万公顷)121.08124.43125.47有林地面积 (万公顷)105.25108.61109.64其中公益林面积(万

19、公顷)62.2365.4767.96 国家公益林(万公顷)44.7644.7644.76 地方公益林(万公顷)17.4717.4717.47 其中省级 (万公顷)14.7214.7214.72 市级 (万公顷)0.30.30.3 县级 (万公顷)2.452.452.45内容03年末现状08年末目标13年末目标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的比例(%)51.851.851.8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 (%)3.81(8万公顷)6(13万公顷)8(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 (%)56.857.457.9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4670.995157.165693.92立竹总株数 (万根)2310925

20、01827084城镇绿化率 (%)21.532.537.5无林地面积 (万公顷)1.570.50宜林荒山荒地 (万公顷)0.3100坡耕地面积 (万公顷)27.3800水土流失面积 (平方公里)4289.12789.1789.1农田污染面积 (万亩)20.7810.50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率(%)8%30%7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05080城市城区空气质量(%)65%75%85%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4.46.58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 其中废水排放量(万吨)280028002800 废气排放量(万立方米)656565 废渣排放量(万吨)0.40.40.4(三)、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

21、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认识水土流失、洪涝旱灾、温室效应、物种灭绝、疾病流行等生态危机,明确生态改善、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因果关系,围绕西部大开发和湘西地区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围绕实现粮食安全,大力发展农田防护林,保障粮食稳产高产;围绕江河治理、开发,加大水域区森林植被恢复力度;围绕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城镇林业,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二是处理好林业税费负担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通过减少林业税费,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林业,激发林业经营者造林、抚育、更新和创办企业的积极性,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分质

22、量,加速林业发展。三是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的关系。在加快资源培育的同时,把资源保护放到重要位置,不断巩固资源培育成果,在加强资源保护中,突出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森林防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工作。四是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生态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是生态建设的动力,必须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全面壮大林业产业。重点发展速生丰产工业林、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绿色能源开发、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化的协调发展。五是处理好政府扶持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大工程项目由政府投入为主,相关产业由市场配置资源,实

23、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主要建设内容及重点项目。1、主要建设内容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一个重点,积极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解决一个难点,科学发展林业产业化和生态农业;树立一个亮点,加强建设城市林业;取得一个突破,在治理水土流失和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上有新突破。(1)、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一是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我市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造林绿化工程需不断推进,生态公益林面积也要相应扩大,由现在的62.23万公顷分别增加到2008年、2013年的65.47万公顷和67.89万公顷。同时,将生态效益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每年20元左右,由国家、

24、省、市、县按6:3:0.5:0.5的比例分级负责,对属省、市、县三级管理的生态林也应逐步给予补助,以便使生态公益林能得到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二是强化森林防火工作。为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我市必须建立健全“五大系统”,即森林防火电子信息化指挥系统,森林防火嘹望台系统,森林防火阻隔系统,森林防火护林预警系统,森林防火专业队伍系统。到2008年,建好市级及洞口、城步、绥宁三县森林防火电子信息化指挥中心;在洞口、城步、绥宁、武冈建造现代化木森林防火嘹望台8座;营造生物防火林带2000公里;建立森林防火护林预警系统;组建森林扑火专业队25支。到2013年,建好武冈、隆回、新邵、新宁县级森林

25、防火电子信息化指挥中心;在新宁、隆回、新邵建造现代化森林防火嘹望台6座;营造生物防火林带2000公里。 三是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防马尾松毛虫、竹蝗、松材线虫病、外来有害生物“两虫一病一物”为中心,以抓检疫、抓预测预报、抓普查“三抓”为手段,确保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成灾率控制在3.5%以内,监测覆盖率达到85%以上,防治率达到75%以上。四是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合理扩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范围,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大力建设自然保护区、珍稀动植物种源繁殖基地、兰科植物保护、鸟类保护、黄腹角雉保护等工程,力争自然保护区面积到2008年增至10.88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

26、%;到2013年增至14.52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8%。完善政策,创新机制,规范管理,进一步促进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业发展,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猎捕,严格控制其他经营利用性猎捕、采集活动,促进由利用野外资源向繁殖利用人工资源的转变。加强野外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体系预警和人工拯救繁育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疫病救治工作,有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五是强化规范木竹经营加工秩序。全面开展林业法治行动,积极探索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的有效方法,不断推进依法治林。邵阳市有5400多家木竹经营加工销售单位,管理难度相当大,必须严格坚持年检年审制度,经常不定期地组织林业、公安、工商、乡镇企业局等职能部门对全市范围内木材经

27、营加工市场进行清理整顿,组织执法监督检查,保护合法经营,促进公平竞争,规范林区秩序。(2)、积极培育森林资源。一是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我市共有坡耕地410.7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规划面积296.5万亩,其中坡耕地143.7万亩,荒山荒地152.8万亩。到目前已安排142万亩,还有154.5万亩尚未实施。计划20042008年实施120万亩,20092013年实施34.5万亩。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认真做实做细退耕还林抚育管理、检查验收、政策兑现、确权发证、档案建设等基础性工作;把退耕还林同农村能源建设、后续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尽快制订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政策,切实解决农民的吃饭、

28、烧材、增收等实际问题;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与退耕户的责任,将补助政策与管护成效挂钩,真正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稳得住、不反弹”。二是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围绕松竹和药材产业营造速生丰产林,到2013年,建成20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其中林纸基地100万亩,人造板用材基地50万亩),30万亩红豆杉等药材林基地,20万亩笋用林基地。通过发展速生丰产林,为林产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三是积极改造低质低效林。计划改造低质低效林173万亩,以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森林功能,改善生态环境。(3)、努力提高城镇林业建设水平。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城镇林业发展规划,

29、建立市内三区区外方圆5公里、县城区外方圆2公里的生态保护圈。到2008年,市区绿地达到1147公顷,绿地率30%,绿化覆盖率35%,人平公共绿地8平方米;县城绿地达到2500公顷,绿地率25%,绿化覆盖率30%,人平公共绿地5平方米。到2013年,市区绿地达到1995公顷,绿地率35%,绿化覆盖率40%;县城绿地达到4000公顷,绿地率30%,绿化覆盖率35%,人平公共绿地8平方米。同时,继续全面推进义务植树运动,切实加强“绿色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每年完成义务植树1200万株,绿化公路320公里、河渠250公里、街道5公里,创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12个、省级“园林式单位”12个

30、、市级“花园式单位”24个。逐步达到林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山水园林城镇建设目标。(4)、科学发展林业产业化。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与产业良性互动”的原则,立足本地实际,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巩固第一产业,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对生态旅游、竹藤花卉、森林食品和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林业劳动密集型的优势,扩大社会就业,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在大力营建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商品林,保障原材料供应的基础上,新建30万吨竹(木)浆、5万吨森林食品加工、5万吨药材加工、20万平方

31、米竹(木)地板等林产工业项目;以莨山、云山、南山为重点,建好黄桑、龙山、舜皇山、宝庆等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使每年的森林旅游人数递增20%以上。林产工业年总产值由现在的12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77亿元。(5)、全面建设生态农业。本着“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农业发展原则,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工作中着重抓好“三个净化”:净化产地环境,对全市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确定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区域,建立健全农业、牧业、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及基地监测点,控制和消除污染源,使产地环境明显改善;净化生产过程,

32、严禁使用国家禁用的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大力推广“减氮肥增磷、钾肥,减无机肥增有机肥,减大量元素肥增微量元素肥”的“三减三增”行动,严格实行农产品加工、包装、储运无毒无害化管理;净化交易领域,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交易农产品质量的抽查和监督,规范经营秩序。到2008年和2013年,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分别达到40个100万亩、80个2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分别达到20个、50个。(6)、努力治理水土流失。通过建设基本农田、改造坡耕地、恢复植被、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等手段,20042008年,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期末水土流

33、失治理程度达到35%。重点治理工程初见成效,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25度以下坡耕地面积的45%实施坡改梯土(田),淤塞江、库、塘、坝泥沙减少3035%,拦蓄调节径流3.16亿立方米,年减少土壤侵蚀量430万吨;20092013年,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期末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1.6%,重点治理工程大见成效,淤塞江、库、塘、坝泥沙量减少70%以上,拦蓄调节径流4.15亿立方米,年减少土壤侵蚀量567.5万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7)、综合治理生态环境。有效治理工业“三废”,关闭严重污染环境的所有企业,将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年排放量控制在现在水平。城市城区空气质量维持在

34、二级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到2008年和2013年分别达到50%、80%。协调林业、园林、环保、城建等部门,加快都市林业建设步伐,改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生态和谐发展。2、重点项目项 目现 状0408年规划0913年规划建设内 容投资(万元)建设内容投资(万元)生态公益林管护国家首批试点面积22.55万公顷,补助资金1437万元将47万公顷国家级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助范围,标准20元/亩.14,100将68万公顷公益林按20元/亩全部进行补偿.20,400野生动植物保护建有自然保护区23个,6.92万公顷.新建15个自然保护区,实施隆回鸟类迁徒地保护、兰科植物保护、珍稀动植物种源繁殖基地建

35、设等工程1,670完善及扩展各类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项目1,860重点火险区治理21座了望台、3500公里阻隔带市和部分县级电子信息化指挥中心、预防及扑火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3,840县级信息化指挥中心、基础设施建设3,030森林病虫害防治年平防治马尾松毛虫等病虫害面积70万亩马尾松毛虫防治、松材线虫病预防、有害生物普查、萧氏松茎象防治等工程2,130监测和预防松材线虫病、开展生物及列公害防治2,520退耕还林已实施142万亩实施120万亩13,2003448万亩8,691长防林完成造林93万亩297万亩19,869万元87万亩5,821万元绿色通道公路9000公里,铁路和高速公路400公里,河道

36、11300公里。绿化公(铁)路干线270公里,河渠700公里。14,080绿化公路干线1150公里,河渠900公里。31,780速生丰产林(含商品林)松竹、药材、经济林果等528万亩速生丰产林80万亩、药材林16万亩、花卉16万亩28,000速生丰产林20万亩、药材林4万亩、花卉4万亩16,000林产工业现有林产工业企业5400多家,竹(木)浆生产尚属空白竹(木)浆、森林食品加工、竹地板、药材加工、森林生态旅游等项目570,000红豆杉紫杉醇提炼、竹集装箱板、竹化纤丝、森林生态旅游等210,000项 目现 状0408年规划0913年规划建设内容投资(万元)建设内容投资(万元)农村能源建设已开始

37、实施沼气池、配套改水、改厕、城镇污水净化沼气池等工程建沼气池15万口、改水15万户、改厕10万户。9,000 建沼气池25万口,改水25万户、改厕20万户。15,000生态农业建设已启动坡耕地改造、生态农业模式开发、庭园生态、特优农产品开发等工程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40个100万亩80,000 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40个100万亩80,000水土保护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84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平方公里53,720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71,625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移民水环境保护城市环境保护城市集中处理系统尚属空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38、50%10,000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20,000农村环境保护合计819,609 486,727 (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效益分析及评价到2008年和2013年,上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项目的投资额分别为819,609万元和486,727万元。项目的实施,必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1、生态效益。加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能增强森林功能,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水土流失,减轻环境污染,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农作物质量产量,有效治理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物种减少、水质污染、土壤板结、粮食减产、有毒化学物质危害、自然灾害增加、生态平衡失调等生态危机。2、经济效

39、益。到2013年,造林绿化每年净增活立木蓄积102万立方米,产值19,000万元,年增立竹700万根,产值3,500万元;科学发展林产工业年增产值775,000万元;森林旅游年增产值12,0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年增粮食产量11.26万吨,产值11,260万元;生态农业开发年增产值20,268万元。综合计算,全市年新增产值841,028万元,人平增加纯收入685元。3、社会效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能保障国土安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再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五)、加强生态建设和环

40、境保护的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市、县两级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林业、环保、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组成的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严格规定各成员单位的任务和职责。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年度资源审计制度。从市到县(市)区到乡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将之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领导得力、措施到位、成效显著的单位及领导,予以表彰奖励,对

41、思想麻痹、工作不力、处置指挥不当的,严格追究领导责任,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2、建立健全法制。积极宣传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条例、退耕还林条例、水法等有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邵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章行为,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有案就查,执法必严、违法就抓,全面实现依法治林、依法治水、依法保护生态环境。3、控制人口增长。我市现有人口736万人,人口密度350人/平方公里,为全省平均人口密度260人/平方公里的1.34倍;人平占有森林面积0.14公顷,

42、森林蓄积6.35立方米,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较大;人平耕地总面积0.845亩,已接近国际组织规定的人平0.795亩的危机线,因此,控制人口增长刻不容缓,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必须控制在千分之六点五以内。4、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以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产出;积极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实施林业分类经营,商品林放“活”,生态林管“死”,使商品林经营出经济效益,生态林保护出生态效益;提高矿产品加工率、回收利用率和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率,以保护极为有限的矿业资源;加强水资源保护,重视水污染治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结合河流自然特性、地形地

43、质条件,做到充分、合理利用,达到质与量的统一,充分发挥综合效益。5、加大投入扶持。一是争取国家项目投,请求上级部门支持,将我市全部纳入湘西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范围,加大扶持力度,解决项目资金,同时实行国家投资统筹安排、专项使用。二是地方政府以奖代投,市县两级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补助或奖励。三是鼓励干部投,允许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停薪留职参与造林、生态农业开发等,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注入新的活力。四是争取银信投,利用扶贫政策,采取政府贴息的办法,加大小额扶贫信贷力度。五是引导农民投,通过办点示范,引导农民自觉投资投劳参与生态

44、建设和环境保护。六是减轻税费投,制定有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行业的税费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提高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6、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林业产权制度,及时核发林地林权证;积极推广股份合作造林、大户承包造林等林业经营模式;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鼓励森林、林地、林木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明确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政策,保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议省政府尽快出台有关完善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的措施,对林业经营者投资建设的商品林给予年森林采伐限额单列、定向培育的工业原料用材林和在非林地上营造的人工商品林,各树种的主伐年龄由林木所有者和市场需求确定等特别政策,

45、以进一步促进林业分类经营;切实转换农村小水电开发机制,开发权推行有偿转让制度,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集体和各类经营主体、外商投资开发农村水电项目;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开展农业投入品强制性产品认证试点,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和供应。通过改革创新,实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7、依靠科技支撑。加大对良种繁殖、病虫害防治、速生丰产林试验、生态农业开发、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科研资金扶持力度;强化技术集成能力,鼓励科研单位和人员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人员深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第一线进行技术服务和技术承包的,可以从所获收益中提取分成;对重大科研和推广课题实行招标投标制度;对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力争科技创新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