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第二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691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4.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黎平县第二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黎平县第二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黎平县第二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黎平县第二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黎平县第二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黎平县第二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黎平县第二污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doc(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试 行 )项目名称: 黎平县第二污水处理工程 建设单位: 黎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盖章)编制日期:2014年3月国 家 环 境 保 护 部 制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5环境质量状况20评价适用标准2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5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42环境影响分析4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63结论与建议66附表附表1环保审批登记表附表2环保措施一览表附表3环境监理一览表附表4保投资一览表附表5环保设施验收一览表附件附件1立项文件附件2选址意见书附件3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件4项目环评委托书附图附图1县城规

2、划区四区划定图附图2地理位置图(含项目区域水系图)附图3环境保护目标示意图附图4老城区管网图新城区管网图附图5新城区管网图附图6厂区平面布置图附图7县城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图 附图 8“城市污水工程规划图”拟建污水处理厂建设地点概貌 东边紧邻的罗团河及202省道概貌西边300以远三叉河口概貌西边紧邻车检所一角项目名称黎平县第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单位黎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法人代表 龙景高 联系人黄传明通讯地址黎平县城关开泰路4号 联系电话18985803767传真/邮政编码557330建设地点黎平县县城区、德风镇罗团村立项审批部门黎平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黎发改复【2012】131号建设性质新

3、建行业类别及代码市政工程管理业【K755】占地面积(m2)7610绿化面积(m2)1800总投资(万元)4500环保投资(万元)309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6.7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期2015.6 项目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近年来,黎平县凭借轻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按照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县城逐渐向西门河下游发展,新建的北部新城区处于一期污水处理厂的下游,已完工运行的县城污水处理一期工程服务范围为老城区,污水输送收集系统仅覆盖了老城区的部分街区;一期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规模0.8万m3/d,根据黎平县城发展情况,老

4、城区实际产生污水量已超过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规模,因老城区部分收集管网未完善,按 2015 污水量复核计算,2015 年污水处理率仅为 49%。 原污水处理工程已不能满足县城污水收集和处理的要求。为缓解和改善城区因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排水问题,保护城区地面水环境,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城北新城区一带选址新建二期污水处理工程,目前建设方已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黎平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项目以“黎发改复【2012】131号”予以备案,土地、规划等相关手续已办妥(详见附件1:立项文件;附件3:土地预审意见;附件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件5: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接下来需进行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

5、价工作。 受黎平县环保局委托(见附件2),中环国评(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接了此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其它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项目建设所产生的区域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我院组织技术人员在现场调研、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工程内容等基础上,编制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经审查批准后,为项目审批、环保工程设计、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参考决策依据。2、拟建项目地理位置 本项目拟建于黎平老城区北面罗团村辖区,为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总规”)中

6、的侗都文化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中间结合部(见附图1:县城规划区四区划定图)。拟选厂址地处西门河、罗团河与福禄河三岔口(西门河、罗团河汇入福禄河),流经规划的新城区后经高屯上乌鸦村汇入亮江,比选厂址有二个,厂址1位于三岔河口西岸;厂址2位于三岔河口东岸,202省道自西向东沿拟选厂址南面而过。具体位置详见附图2:地理位置图(含项目区域水系图)。3、 拟建项目服务对象、范围与人口 服务范围与处理对象:按总规,黎平县城分为“四区”: 老城区;北部新城区;中部侗都文化园区和东部生态工业园区(本文以下合称中部城区)。现状运营的污水处理只有服务于老城区的薛家坪污水处理厂一座(设计日处理规模0.8万m3/d),

7、其处理能力尚不能满足老城区的发展(核算共约需0.95m3/d)需求,设计本拟建污水处理二期项目服务范围如下: (1)薛家坪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外的老城区部分生活污水; (2)规划中的侗都文化园区生活污水; (3)规划中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活污水。 主要处理对象为服务范围内的生活污水,按污水量预测模式,也可纳入部分废水性质与生活污水相近的商业服务与工业废水(需报请当地环保、市政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按排放条件予以纳入)。服务人口规模:黎平县城现状总人口为8.2 万人,结合县城现状人口规模和县总规的人口增长率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含一期工程)服务范围内(老城区、侗都文化园区、生态工业园区)人口总规模为20

8、15 年 10 万人,2020 年 13.5 万人。二期工程建设上,以近期10万规划人口为基础确定建设规模,预留远期13.5万规划人口的扩建空间。4、 拟建项目的污水处理规模4.1 拟建项目于现有污水处理厂关系。黎平县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一座,即位于老城区北、处理能力为规模0.8万m3/d的薛家坪污水处理厂。拟建污水处理厂为黎平县城总体规划中为适应将来城市发展而新建的水处理扩容工程,重点处理规划中的侗都文化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污水。同时,由于老城区人口及各产业发展迅速,现有一期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无法满足老城区现状及将来进一步扩展需要,在一期污水处理厂不进行扩容情况下,需将老城区部分污水转移至拟建

9、的二期污水处理厂处理。即 拟建二期污水处理厂规模=规划中的侗都文化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污水量+现有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外的老城区污水。4.2 老城区污水量预测及溢流量计算。 序号 服务年限 服务人口 2015 20201规划人口(人)73600900002最高日居民综合生活用水标准(L/capd)1802003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m3/d)13248180004工业用水量(m3/d)(20%)265036005绿化及道路浇洒用水量(m3/d)(10%)132518006未预见用水量(m3/d)()10%172223407最高日用水量(m3/d)18945257408可形成污水的最高日用水量(m3

10、/d)()17620239409日变化系数1.31.310平均日用水量(m3/d) 135541841511污水形成率%808012平均日污水量(m3/d) 0.8108431473213需处理污水量(m3/d) 95001200014污水处理率%888115向第二污水处理厂溢流量(m3/d)150040004.3 侗都文化园区、生态工业园区污水量预测。 序号 服务年限 服务人口 2015 20201规划人口(人)26400450002最高日居民综合生活用水标准(L/capd)1802003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m3/d)475290004工业用水量(m3/d)(20%)95018005绿化及

11、道路浇洒用水量(m3/d)(10%)4759006未预见用水量(m3/d)()10%61811707最高日用水量(m3/d)6795128708可形成污水的最高日用水量(m3/d)()6320119709日变化系数1.31.310平均日用水量(m3/d) 4862920811污水形成率%808012平均日污水量(m3/d) 0.83889736613需处理污水量(m3/d) 3500600014污水处理率%90814.4 拟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由于老城区薛家坪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为0.8万m3/d,老城区污水产生量0.95m3/d,需向拟建二期污水处理厂溢流输送1500m3/d污水(9500-

12、8000=1500m3/d);侗都文化园区、生态工业园区近期污水量3500m3/d,则理论上拟建二期污水处理厂的近期处理规模为5000m3/d,同时原址预留远期5000m3/d(远景老城区增加2500m3/d+侗都文化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增加2500m3/d)的扩展空间,合计总处理规模为1万m3/d。设计污水处理率为近期8890%,远期81%,符合贵州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草案不低于80%之要求。5、拟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5.1 选址与占地。项目工程建设两个拟选地址(见附图3:环境保护目标示意图),本次环评最终比选结果为位于三岔河口东岸的拟选厂址2,总占地为7610m2,现状用

13、地为罗团河两岸的山坡林地,未占用基本农田和其它经济林地。其厂址比选详见“工程分析”章节。5.2 污水管网工程。管网设计按照2020年规模一次设计分期实施,满足黎平县城区的发展。管网选材:综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考虑HDPE双壁波纹管为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中的推广使用的管材,为减少管道污水渗漏量,确保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稳定,防止污染地下水,确定排水管采用HDPE双壁波纹排水管(排水塑料管),接口采用弹性密封橡胶圈连接,100mm厚砂垫层基础。管网设计:污水管设计参数:最大充满度0.65,覆土深度0.7m,检查井间距3040m,最小流速0.7m/s,最大设计流进2.5m/s

14、,设计坡度2-2%。道路过宽污水管穿越困难,考虑道路宽度40m的道路双侧铺设污水管。污水干管过河段河床较窄,河水较浅,因此,本工程采用从河底穿越的方式,穿越河宽为10m,穿越管道的管顶距河底或河床底高差不小于1.0m,管道选用钢管并用混凝土封包加固以防止冲刷。管网工程量:沿河截污干管:近期由DN400、DN500、DN600三种管径组成,南接自原薛家坪污水处理厂溢流口,沿西门河东岸自南向北过草鞋铺转东向至罗团村止,总长8158m;老城区管网:由DN200、DN300、DN400三种管径组成,主要沿老城区部分污水管网不完善的街道布置,总铺设长度4232m;新城区管网:近期由DN300、DN400

15、二种管径组成,主要沿总规中规划的侗都文化园区道路进行铺设,总长度10090m。管网布置与走向详见附图4:老城区管网图、附图5:新城区管网图5.3 污水处理厂工程。5.3.1 拟选水处理工艺:本工程拟采用奥比尔一体化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以5000m3/d为日处理规模,工艺比选详见“工程分析”章节,工艺流程示意简图如下:细格栅提升泵房 调节池粗格栅 合建式氧化沟沉砂池出水消毒间 污泥机械脱水排入罗团河 剩余污泥 污泥外运处置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5.3.2 主要设施设备及参数: 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5000m3/d,远期规模10000m3/d。本次工程污水处理厂内主要构、建筑物设计规模按500

16、0m3/d,其中预处理构筑物按Kz=1.6进行设计,生物处理构筑物冲击负荷按Kz=1.3设计。考虑发展需要,其中粗格栅、细格栅、钟式沉砂池等处理构筑物设处理能力相同的两格,单格处理能力满足本期工程要求,土建一次建成,只安装一格的处理设备,另一格作为发展备用和近期设备检修过水用,污水提升泵房设备按本期工程处理规模选用,远期扩建进行换泵处理。(1)、粗格栅及调节池调节池尺寸:LBH=12.711.93.5m,地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调节池前设粗格栅,两格,H3.0m,渠宽B700。主要设备:粗格栅,1台,渠宽0.7m,渠深4m,倾角75o,格栅间隙b20mm,过栅流速V0.9m/s,设BHG型耙齿式

17、回转格栅一台,功率N1.2KW;环链手拉葫芦(含手动单轨小车),1套,HS-1(WA-1),T=1吨;WLS无轴螺旋输送机一台,WLS200,N=1.5KW。(2)、细格栅构筑物尺寸:LBH=8.54.92.0m,钢筋混凝土结构,一座,两格。主要设备:机械细格栅,1台,渠宽0.7m,渠深2.0m,格栅倾角60o,格栅间隙b6mm。设XQ型循环式齿耙清污机1台,N=0.55KW;螺旋输送机,1台,WLS-60040型,L=4m,N=0.5KW。(3)、钟式沉砂池采用圆形重力钟式沉砂池,钢筋混凝土结构,一座,两格,单格尺寸为h=1.833.1m,最高水力负荷91.6m3/m2.h。主要设备:气提式

18、旋流沉砂器,1台,处理能力720m3/h,N=1.1KW。鼓风机,2台,一用一备,SSR-50型,风量1.75m3/min,风压0.4Kg/cm2,N=2.2KW;SF型螺旋砂水分离器,1台,SF-360型,N=0.75KW。(4)、合建式氧化沟BLH=41.018.45.5m,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座。单座总有效池容约2598m3,其中外沟有效池容约1161m3,中沟有效池容约494m3,内沟有效池容约235m3,中心岛有效池容约130m3,沉淀区池容约578m3。主要设计参数:总停留时间HRT:20.8h,其中曝气区停留时间13.3h,厌氧区停留时间1.9h,中心岛停留时间1.0h,沉淀区停留

19、时间4.6h。需氧量:1377kgO2/d污泥浓度MLSS:2000mg/L混合液回流比:200%污泥回流比:75-150%污泥负荷:0.1kg/(kgd)容积负荷:0.2kg/(m3d)沉淀区表面负荷:1.0m3/(m2h)剩余干污泥量:428kg/d主要设备(单座):推流设备,根据渠宽分别采取水下推进器和水下搅拌器,主要选型及参数如下:a.水下推进器,QJB5/4-2200/2-56,叶轮直径=2200mm,推力3090N ,N=4.3kw,2套;b.水下推进器,QJB3/4-2000/2-23,叶轮直径=2000mm,推力1818N ,N=3.0kw,1套;c.水下推进器,QJB3/4-

20、1800/2-29,叶轮直径=1800mm,推力1730N ,N=2.3kw,1套;d.水下推进器,QJB3/4-1400/2-29,叶轮直径=1400mm,推力1060N ,N=0.9kw,1套;污泥回流泵,80WQ50-8-2.2型,Q=75m3/h,H=6m,N=2.2kw,3台,两用一冷备。消化液回流泵,400QWB-1.5,Q=250m3/h,H=1m,N=1.5kw,2台,一用一备。剩余污泥泵,WQ10-10-0.75型,Q=10m3/h,H=10m,N=0.75kw,2台,一用一冷备。中心传动刮吸泥机,14.0m,N=1.1kw,1套。供氧设备采用曝气转碟供氧,主要选型及参数如下

21、:a、曝气转碟机组,叶片直径=1.8m,碟片数量5片/组,N=7.5kW。2套。b、曝气转碟机组,叶片直径=1.5m,碟片数量5片/组,N=5.5kW。2套。c、曝气转碟机组,叶片直径=1.5m,碟片数量4+2片/组,N=11kW。2套。(5)、出水消毒间构筑物尺寸:LBH=9.953.05.7m,砖混结构,地下部分为消毒渠。采用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照射剂量22mJ/cm2,根据照射剂量选用紫外线消毒模块一套,共两个消毒排架,每个排架5支紫外线灯管。(6)、污泥脱水机房(包括污水厂总配电房)建筑物尺寸:LBH=15.110.14.0m,砖混结构。主要设备:进泥螺杆泵,2台,XG070B01ZQ型

22、,Q=18.4m3/h,P=0-0.6Mpa,N=7.5kw叠螺式污泥脱水机,2台,TECN-302型,干泥处理量200kg-DS/hr,N=1.0Kw,设备为三轴,可以互相备用,不再考虑备用设备;进泥含水率99.8,出泥含水率80%;加药量4g/Kg污泥;各设备根据生物反应池排泥阀开闭起停,由PLC控制系统控制连锁动作。5.3.3 主要附属建筑物(1)、综合楼约450m2,砖混结构,二层,内设化验、中控、办公、卫生间等用途的房间。(2)、污泥堆棚LBH=6.64.06.0m,简易建筑。(3)、环保在线监测房BLH=LBH=3.36.03.0m,砖混。5.3.4 污水处理厂运输设备HLQ506

23、0ZLJE型污泥运输车一辆:实际载重量5吨,整车上盖可两侧液压自翻,后盖带液压拉杆,内装密封圈防漏水。5.3.5 平面布置:处理厂总平面布置考虑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互不干扰又联系方便。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重视整体环境的创造。结合厂区构建筑物布局,进行层层立体绿化,绿地率大于42%,铺之以小品点缀其间。建筑外形力求简洁、明快,色彩以白色基调为主,配之以其它色彩,丰富视觉环境,以此达到既能反映生产性构筑物的特点,又具有现代气息。厂区道路与厂区各主要构筑物相连,道路宽5.0m。建筑设计应满足处理厂功能的要求,并满足当地的建筑风格,各建筑物造型应简洁美观,选材恰当,位置和朝向合理,并使建筑物和

24、构筑物群体的效果与周围环境协调。综合楼作为处理厂主要建筑物,代表着处理厂的建筑特点,在建筑造型上尽量体现出现代建筑和当地建筑的特色。平面布置图见附图6:厂区平面布置图。5.3.6 工程建设及运营主要原辅材料。主要原辅助材料: 材料名称耗用量备注 建设期混凝土(C15C30)若干 施工场地不得架设临时混凝土搅拌站,外购商品混凝土钢筋若干 外购,现场加工 运营期PAM絮凝剂1.83t 外购PAM,制剂装置准备絮凝剂。按平均1000ppm(mg/l)即1kg/m3污水计算,具体用量需根据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营调试指标为准5.3.7 给排水及平衡:污水处理厂靠近城市供水系统末端,生活及生产用水均由城市供水

25、系统供给,水量、水压、水质均有可靠保证。项目运营期设置员工13人(见“劳动定员与生产制度”),日均最大上班人数5人。近期按150L/人.d计算,项目产生员工生活污水0.75m3/d。污泥含水率96%计,脱水后污泥含水率按60计,则污泥带走1.26 m3/d,污泥脱水0.76 m3/d。近期单池按5000收集的污水进入本项目的污水处理工程处理达标后排福禄河,本项目设置在河边、且本身为污泥脱水污水处理厂,所在地处区域盆地,地表涵水较丰富,不考虑绿化用水平衡。项目污泥产生量(以适合填埋的含水率60%计)约2.1t/d,其水平衡关系如下:市政污水管网污水50000.750.76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厂员工生

26、活污水00.84m3/d罗团河 4999.5 污泥含水(2.10.60=1.26) 项目水平衡图 单位m3/a5.3.8 项目供电与电气由黎平县城 110KV 变电站引专线供电。污水厂总负荷132.25KW,厂区内设变配电房一座,选用 S11-200KVA/10 变压器,变压器为室外台式安装。低压配电室向各动力及照明负荷供电。主要动力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照明采用树杆式供电,综合楼照明采用日光灯,生产车间采用防水防尘灯,厂区照明采用高压钠路灯。厂区内构筑物按三类工业建、构筑物设防,屋顶设避雷带,利用柱内及基础内的金属体作接地装置。电气高、低压进线侧设置避雷器防止过电压。 自动监控:根据工艺流程及

27、过程控制的要求,采用设置微机监控系统操作站,中央操作站设置在中央控制室。主要对各监测站及现场的 PLC 进行监测和集中管理,CPT显示污水处理生产过程的有光参数图、模拟图、生产工艺流程等实时图形,以及工艺流程处理的过程参数和趋势曲线,整理、分析和储存各种工艺参数。定时打印污水处理量,电耗的日、月报表及有关生产数据的报表资料和历史数据的存储,自动巡检,能在线作数据存量检索和修改参数。现场除控制装置及仪表外,有关运行设备由 PLC 实现现场参数,模拟量、开关量的采集,对设备运行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检测、控制和调节,形成相对独立的控制单元。系统管理方式为二级,为集散型数字控制管理系统。水质的检测直接影

28、响生产调度和出水水质,为保证污水出水水质达标,对 COD、氨氮 等主要出水水质指标进行在线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处理构筑物运行工况,水质分析仪表宜选用进口仪表,常规仪表选用国产仪表。5.3.9 劳动定员及生产制度根据建设部(85)城劳字 5 号文关于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标准及城 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结合本项目采取的污水处理工艺的具体情况,确定共设各类人员 13 人,职工不在处理厂内食宿,人员编制详见下表:项目劳动定员表 序号岗位班别人员定额备注1厂长11一班八小时制2技术负责人11一班八小时制3污水处理生产人员36三班八小时制4化验人员33三班八小时制5财务人员12一

29、班八小时制总计136、节能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和贵州省节约能源条例。办公室及厂房必须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符合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76号)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保持供电设备技术状况完好,不断改良操作工艺采取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照明要采用节能灯具,取暖控制时间、温度。厂内的主变压器选用节能型低损耗的产品。推进建筑节能。新建建、构筑物在设计和建造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标准和设计规范,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和设备,达到节能50%到设计标准,广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禁止使

30、用实心粘土砖。在主体建筑工程中推广采用节能设备、照明产品等,广泛使用节能灯具、高效节电新光源、节电控制装置。控制室内温度。除特殊用途外,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6,夏季不低于20。建筑总平面布置和设计,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当窗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当不能满足本条文规定时,必须按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进行权衡处理。公共建筑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选择高效率,低能耗的水泵、脱水机。低压MCC的设置根据用电量大小

31、和位置的不同进行合理配置。生物池曝气设备氧转移效率较高,能耗较低。加强管理、防止跑毛滴漏,降低管网损失。厂区高程设计时,在保证良好运行的前提下,力求精确以减少不必要的水头损失,节省常年运行费用。7、 项目实施计划预计本项目厂区建设工期为1年,污水管网建设工期为1.5年,自2013年底开始前期工作,2014年底厂区竣工,2015年中旬管网铺设完成,2015年下半年调试运营。8、 项目投资估算与筹措本项目总投资 4500万元,建设投资4275万元,建设期利息 180 万元,流动资金45 万元。资金使用安排和资金筹措计划:厂区工程按 1 年建成,管网工程按 1.5 年建成。申请银行贷款 3375 万

32、元,地方企业自筹1125 万元。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污废水直排。由于历史原因,黎平县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黎平一期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排水管网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依然不彻底,现状污水管网收集率约60%,老城区污水无法满足现状及将来发展处理需求,污水有未经处理直接下河情况,造成西门河城区段污染。2、排水体制不规范。老城区现状排水雨污分流体制不污水,仍存在雨、污混流的直泄式排水体制,不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范(GJJ124-2008)及现代化城镇建设基本要求;3、排水管网不健全。城区内现状污水沟(明沟或暗沟)污水收

33、集面小,既无法满足老城区的排水需求,更满足不了园区建设带来的新人口增长需要;现有沟渠设置不科学不完善,排水能力受限,狭窄易堵,特殊条件下(如大雨、高峰用水时段等)容易因排水不畅导致城区局部污水泛滥,影响群众的生活环境;预期本项目通过管网的改造与新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较为彻底地解决上述问题。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拟建项目所在地的黎平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边缘,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德枫镇罗团村境内,中心位置为经度:109.17615231956485、纬度:2

34、6.282187883920994,中心海拔472米,为三岔河口东西结合部低洼处,现有202省道东西方向穿过,交通较为方便;项目所在地总体处于苗岭山脉南缘向湖南、广西低山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具有中低山、低山丘陵地貌特征,为典型的沟谷斜坡地貌。项目占地为河边低谷林地,区内地貌单元简单,以碳酸盐岩地貌类型为主,区内缓丘、残丘、洼地、岩溶谷较发育,以谷地、沟谷组合型的中山斜坡地貌地形为主。西门河边以河流冲、洪积堆积类型为主。场址地形平缓,坡度小于5。2、 地质 项目沿线出露地层较为复杂多样,为二叠系灰岩、白云岩、砂页岩;石碳系灰岩及白云岩,上部砂页岩夹泥质灰岩。工程区地形较为平缓部分基岩大

35、都为零呈出露,覆盖层断续分布;覆盖层较为深厚的主要位于河谷阶地后缘,这里地势低,地形平缓,稳定较好。现场调查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现象,现状条件下,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历史上没有破坏性震害记录,线路通过地段未发现活动性断裂。总体来说,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工程建设。3、 气象气候 项目所在地气候与黎平县整体相似。据黎平县气象站多年气象资料统计,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5.6,极端最高气温

36、36.5(1966.8.17),极端最低气温-9.3(1977.1.30)。多年平均降水量1314.3mm,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8.7%,实测最大一日降水量154.3mm(1999.7.10),年雨量最小值为1024.9mm(1986年),年雨量最大值为1696.6mm(1994年),最大和最小年降雨量比值达1.7倍。暴雨一般出现在48月,主要出现于57月,占71.7%。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为189.1d,日降水量10.0mm日数39.4d,50.0mm日数2.7d。平均日照时数1324.4h,占可照时数的30%,全年雾日数24.5d,雷暴日数10.0d,平均相

37、对湿度83%,平均降雪日数为9.1d,积雪日数为5.2d,平均风速为1.9m/s,平均无霜期277d。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00 mm,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723mm。常见有干旱、暴雨、冰雹、倒春寒、秋季绵雨、霜和凌冻等灾害性天气4、水文黎平县位于清水江和都柳江的分水岭上,境内有较大干流6条,较大支流78条。本项目所在地最大地表水体为西门河(经三岔河口后称为福禄河),其次为罗团河,三岔口一带历史记载最高洪水位为470米。西门河发源于黎平县的石井山,自县城西北面穿城而过,西门河的平均径流量为1.12m3/s,枯水期径流量仅为0.22m3/s,属小河,西门河上下游水质较好,流经城区段由于受城市生活污水

38、污染,水质较差。本拟建项目处于西门河县城下游河道,丰水期能基本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目前主要功能为农灌,无饮用功能。本项目区域无地下水出露。本项目周围附近500范围内未发现可利用天然泉眼,周边村寨现以小规模集中供水为主要水源,福禄河下游3公里内亦无集中供水取水点。所在地基岩裂隙水相对丰富,附近村庄已基本使用集中供水,本项目对附件村民生活用水无影响。5、土壤、植被、动物土壤:黎平县土壤种类多,分布明显。据土壤普查资料,黎平县土壤有5个土类,16个亚类,40个土属,97个土种,面积628.35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94.33%。项目区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在

39、垂直分布上,海拔500m以下为红壤,黄壤分布在5001400m。土壤除磷含量较低外,有机质、N、K的含量多在中上等水平,这种天然肥力,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项目区内土壤主要为黄壤,水稻土。植被及生物多样性:黎平县植被原属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采利用,绝大多数己演变成次生植被。该县植被可分为低中山下部及低山丘陵常绿阔叶林带和低中山上部常绿阔叶林带两大类型。前者海拔多在900m以下,植物有拷类、青冈、麻栎、马尾松、杉木、毛竹、油茶等;后者位于海拔900m1589m,植物有水青冈、冷箭竹、禾草、灌丛等。区域森林覆盖率达 60%以上,植被较好。项目周边植物主要是松树、杉树、栎树、竹子;

40、农田种植的作物以及天然灌丛及草地。无需特别保护植物。动物:由于人类活动频繁,现在该区野生动物种群很少见,动物多样性一般,主要为与人类活动密切关系或栖息于农田的种类,如麻雀、燕子、昆虫类、鼠类、蛙类、壁虎等。未发现需特别保护动物。6、水土流失现状根据现场踏勘调查,评价区所在区域现状为城乡结合部,场址地形平缓,坡度小于5,周边零星散布农田、居民住房等,基本无裸露地表,无明显的土壤侵蚀。由于地处三岔河口,本项目在施工期需注重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本项目位于黎平县县城所在地德凤镇。黎平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面,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

41、陵过渡地区,属黔东南州管辖,全县辖10镇15乡(其中2个民族乡),403个行政村、3086个村民小组。截止2012年,全县人口总数为515314人,男270998人,女244316人。其中少数民族437635人,侗族人口342986人,占总人口的66.6,苗族人口 79556人,农业人口476048人,非农业人口39266。黎平县国土面积为4441km2。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5.60亿元,同比增长12.8%;工业总产值完成11.2848亿元,同比增长8.1%;农业总产值完成9.6566亿元,同比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708亿元,同比增长1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

42、4亿元,同比增长21.6%;财政总收入1.167亿元,比上年净增3077万元,同比增长35.8%,提前两年实现财政收入过亿元目标;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8亿元,同比增长45.9;各项贷款余额10.8亿元,同比增长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2元,同比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2347元,同比增长5.9%。全县粮食产量达16.62万吨,比上年增长1.4%。林业是黎平的传统产业,全县有林地面积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6%,茶叶、油茶基地迅速扩大,分别达到10.18万亩和16万,活立木蓄积量1415万m3,位居贵州省10个林业县之首,有24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1220种野生

43、中草药材;野兽种类为52属675种。黎平的旅游资源由自然山水风光旅游、民族风情旅游和历史人文旅游组成。旅游景观,高屯天生桥、八舟河风景区、弄相山森林、太平山楠竹林、肇兴鼓楼群、黎平会议会址、堂安生态博物馆、翘街古建筑群等。还有被誉为东方艺术奇葩的侗族大歌、琵琶歌等,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和文物古迹于一体,是贵州东线旅游精品线的重点地区。黎平民族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形式斑斓多姿,主要有民族歌舞文化、民族习俗风情文化、民族建筑文化、民族生产生活文化,侗族大歌自1986年金秋艺术节轰动巴黎以后,唱响海内外。项目评价区域内无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德凤镇总面积310km2,辖17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2012年总人口43641人,其中:农业人口22693人,占51.99%;少数民族人口22820人,占总人口的52.29%,以侗族居多。全镇共有耕地17462.23亩,其中稻田16650.97亩。主产水稻、油菜、花生、玉米、黄豆、茶叶、中药材等,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大镇。201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2548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8510吨,人均产粮37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588元;财政收入完成555.6万元。4.2.2 文化教育2012年秋季,黎平县有小学校点343所,其中完小217所,教学点126个,在校学生41571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