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762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生态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环境生态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环境生态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环境生态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生态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1 环境生态学定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2. 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1)人为干扰方式及强度识别 (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3)探索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技术研究(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 (8)生态预测第二章1. 生物种:物种是客观存在的,是有内在诸多因素(特征、遗传、生理、生态、行为)共同决定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

2、能单位。2. 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3. 生物多样性的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4.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 (1)物种生物量 (2)物种属性 (3)物种库 (4)输入环境的总能量 (5)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 (6)生物地化循环 (7)系统稳定度5. 光因子:太阳光辐射强度、光质以及光的周期性变化。6. 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温度与生物生长、温度与生物发育。(P50)7. 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P51)8. 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9. 限制因子:生

3、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其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称为限制因子。10.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11. 耐受定律:任何一个环境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度时,都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第三章1. 种群的基本特征:数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遗传特征2. 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密度、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3. 种群增长模型(P81-84)4. 种群数量的波动分为不规则波动和规则波动。

4、5. 集群效应的优势:(1)有利于提高捕食效率 (2)集群可以共同防御敌害 (3)集群有利于改变小生境 (4)集群有利于某些动物种类提高学习效率 (5)集群能够促进繁殖6. 阿利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当种群密度(数量)处于适度的情况时,种群的增长最快,密度太低或太高都会对种群的增长起限制作用。7. 生态位:种群在时空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称为生态位。8. r选择和K选择:r对策者多适应于严酷而易变的环境,是新生环境的开拓者,但存活要靠机会,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机会主义者,很容易出现“突然的爆发和猛烈的破产。”K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保守主义者,当生存环

5、境发生灾变时,种群很难迅速恢复,如果再有竞争者抑制,就可能趋向灭绝。9.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地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10.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2)具有一定的外貌及内部结构 (3)形成群落环境 (4)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5)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6)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7)群落的边界特征11. 物种组成:优势种和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或罕见种12. 生活型是表述不同种类的生物对相似环境的趋同适应;生态型是指物种表型在特定的生境中产生的变异群;生长型则主要依据植物体态进行划分。13.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P

6、118)14. 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15. 生物群落演替的制约因素: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5)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第四章1.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或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2. 林德曼效率:是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它是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即林德曼效率=(n+1)营养级摄取的食物n营养级摄取的食物 转

7、化效率通常为10%左右。3.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特点:(1)能量流是变化的(2)能量流是单向的(3)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不断递减的过程 (4)能量在流动中质量逐渐提高4. 碳循环、氮循环(P159)5. P157-P190第五章1. 生态系统服务,又称为生态系统公益,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的有形或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主要内容:(1)有机质的生产与生态系统产品 (2)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护 (3)调节气候 (4)减缓灾害 (5)维持土壤功能 (6)传粉播种 (7)控制有害生物 (8)净化环境 (9)感

8、官、心理和精神调节 (10)美学和文化创作的源泉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类型 (1)直接价值:按其产品形式分为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和非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是以生物资源提供给人类的直接产品的形式出现,非显著实物型直接价值体现在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所提供的服务。(2)间接价值 (3)选择价值 (4)遗产价值 (5)存在价值第六章1. 景观: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2. 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1)自然驱动因子(包括地貌因子、气候因子、生命的定居、土壤因素以及自然干扰等) (2)人为驱动因子(包括人口因素、技术因素、政经体制及政策因素

9、、文化因素等)3. 干扰的生态学意义:(1)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 (2)干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稳定因子 (3)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第七章1. 环境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进入环境,是环境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直接或间接有害于生物和人类的各类物质。2. 致死剂量:引起有机体死亡的计量。(1)绝对致死剂量:指能引起一群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2)半致死剂量:指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即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浓度,则称为半数致死浓度。3. 生态监测的特点:综合性、宏观监测和微观检测相结合、复杂性4. 生态修复的原则:(1)地域性原则 (2)生态学与系统学原则 (3)最小风险原则与效益最大原则5. 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P320)、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修复(P323)、工业废弃地的修复(P335)第九章1. 生态系统管理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环境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2. 生态规划的主要模式:(1)景观规划模式 (2)景观生态学模式 (3)环境影响评价模式 (4)乡村规划模式3. 现代生态规划的主要特点:(1)以人为本 (2)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内 (3)系统开放、优势互补 (4)高校、和谐、可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