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黄河生态环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建黄河生态环境.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建黄河生态环境宋宗水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前 言 作者自从事林业经济工作,进而关注林业生态经济到生态、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与积淀。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岁月同步,本书是关于黄土高原、黄河流域问题的跟踪研究的记录成果,内容包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黄河生态;荒漠化、沙尘暴、水等3部分。本书作为生态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定名为重建黄河生态环境。 黄河之所以成为“黄河”,主要是它所经过的上中游地区即所称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长期积淀的疏松轻质土壤,在漫长的堆积过程中以及近代不断的垦殖放牧过程中的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多泥沙、善淤积、易徙易决的河道
2、。对于黄土高原、黄河的生态治理与恢复,就有不同的治理方针与技术路线之争。围绕这一主题,本书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黄河泥沙是否能治理,就有要使黄河变清与否的争论和以工程措施为主还是以生物措施为主之争。 第二,据考证资料,近200万年以来,随着黄土高原的逐步形成,就有水土流失的存在。地质年代的水土流失,纯粹属于地质大循环的产物,使黄河在很早年代就是“黄”的,但随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牧交替,植被几度兴衰,使水土流失有了阶段性变化。林草植被建设,主要是顺应自然生态规律,防止土壤加速侵蚀,减轻自然灾害。 第三,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针是治山治水的根本途径。论证了坡
3、耕地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封山育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大作用。 第四,在林业建设中,作者早在1986年10月就提出了“解决防护林及风景林的经济补偿问题”,推动了这一重大林业经济问题的讨论,为国家在1998年7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确认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作了初期的理论准备。 第五,黄河泥沙问题,是加固加高堤防、修筑大坝拦泥,还是与加强黄土高原区植被建设相结合,提出了黄河的治理方针需作重大改变的政策建议。 第六,对于黄河流域需水量不断增大,特别是西北地区光热土资源丰富的实际,论述西北地区多用水的合理性,提出“黄河终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河”的判断。这个命题,林一山先生早
4、年虽也曾提出,但作者认为黄河成为内陆河并非下游地区全面干涸荒芜,而是根据全流域已建成梯级水利枢纽体系的现实,完全可以人工调控下游的供水量。因此,黄河下段已非天然河流概念,而是属于人工输水渠的性质,可以根据下游包括河口湿地供水需要以人工调控水量。 第七,黄河泥沙问题,历来采取“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方针,2002年以来水利主管部门为了掌握水沙运行规律,进行了几次调水调沙试验,取得了可喜成绩。作为科学试验,探索自然规律是有益的。但是,根据黄河流域干旱缺水的实际,以200亿t宝贵的水资源去冲刷16亿t泥沙,如能全部冲下去,则对渤海湾加速淤积、加速污染造成危害、黄土区的土地资源破坏,以及对水资源的合理
5、利用等方面都是不利的。而且冲沙水量巨大,200亿t即相当于(甚至大于)拟议中南水北调西线方案的调水量,如能改用于西北生态建设就没有必要建造西线调水工程。因此得出的结论是:黄河调水调沙并非最佳选择。对于黄河汛期的排洪排涝问题,作者赞成这样的观点:给洪水出路并非必须排入大海,黄河流域有吸纳洪水的广阔空间。实行这样的方略,就不会产生像“塞上宁夏该不该种水稻”的争论了。 第八,我国荒漠化治理一直是边治理边破坏,破坏的速度超过了治理的速度。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国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荒漠化治理有了很大进展。我国2005年6月14日第三次荒漠化检测结果显示,19992004年,荒漠化面积
6、一改历年来逐年增加的趋势,变成年均减少7585km2,林业主管部门正式宣布,生态建设正处在“治理与破坏相对峙的阶段”。 但是,在充分估计到治理荒漠化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同期干旱区主要省份的降雨量也明显增加这一因素。以新疆为例,从1987年起,新疆就出现了气候由暖干转向暖湿的信号。同时,对荒漠化面积减少显示了“人为因素和降雨变化对荒漠化进程的共同影响”,需要正确判断与对待。 第九,要认真对待。盐漠化问题”。因为盐漠化除了有一般沙漠化的共性,其产生的盐尘暴更具有腐蚀作用,对建筑物、农田、人身均造成危害。盐碱化土地的治理比较难,因此要加大盐碱化土地治理试验和防治力度,特别要鼓励系统外科技人员、环保志
7、愿者的积极性,给予实际的支持。 第十,解决西北干旱荒漠化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水量,包括节流与开源。因此提出远距离跨流域调水的设想建议,此建议议论旷日持久,进程曲曲折折,作者在这项大工程的研究中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扬弃了“朔天运河”的观点思想,从为了解决航运改变为调水解决西北干旱问题这个命题。作者曾向中央建议,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从而推进了全国性的关于“大西线调水”方案的大讨论,这项工程尚有漫长的路要走,需要有关学科的共同努力,作者本人也在不断探索争论中获益匪浅。 希望本书问世后,能得到读者们的批评指正。在我的学习、探索、成长过程中,除了得到我所供职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领导与同仁们的教
8、育、帮助、支持外,特别要感谢许多师友们的引导与支持。 对于黄土高原与黄河流域问题的关注,主要是在历史地理学者史念海教授与水利专家龚时阳教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的,史先生对黄土高原气候土壤植被变迁研究的深厚功底,使作者在多次交往中受到极大启发,尤其是陆续赠送作者他的佳作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以及其他著作,启发作者对黄土高源与黄河问题的兴趣。20世纪80年代在水利部一次对小浪底工程推介会上,作者结识了原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龚时阳先生,承他对黄河问题的教导,使作者对这条河流有了基本的认识。 在黄土高原的治理恢复上,森林植被无疑是重要的。作者对森林、林业的认识,除了在当时供职的东北森林工业总局、东北林业部和伊春林
9、业管理局的工作中积累外,还得益于东北林学院林学系周重光教授以及诸位老师的传授。在森林生态经济问题上,许涤新教授创导的生态经济学对作者启示与教导是至关重要的,在作者所在研究所和国家林业部的领导、专家共同切磋帮助下使作者得益匪浅。在生态经济学方面的进展,需要特别提到原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顾问石山和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王耕今教授,在他们的带领下,作者有幸参加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上饶会议,1989年由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及几个全国性学会共同召开的山区建设韶关会议、山西西山地区黄土高原的综合考察和沂蒙山区的综合考察等学术活动。 解决荒漠化问题需要研究探讨跨流域调水问题。1996年冬,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农
10、业部刘培植老部长要作者参与一下大西线调水问题的研究,从此使作者接触到这个领域。 在参加两届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分会常务理事会的学术活动中,得到了蒋有绪院士、盛炜彤参事等许多专家学者的启发教导,更使我终生受益。在此,作者谨以感恩的心情,对这些亦师亦友的专家、领导、同仁们表示深切的由衷的感谢。作者2006年6月目 录前 言第一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第一章 黄河因穿越黄土高原而得名3第二章 自然环境变迁和黄土高原土壤侵蚀9 一、黄土与黄土高原的范围9 二、地质年代的构造运动周期性的土壤流失与植被兴衰12 三、全新世的气候变迁与天然植被演化14 四、黄河水系特征及对河口的影响19 五、50年治黄历程
11、的评价22 参考文献24第三章 森林与治水保土25 一、对森林重要性的认识空前提高25 二、1991年长江洪水后的反思27 三、森林的环境作用28 四、要摆正治山与治水的关系35 五、几项政策建议37第四章 山区的综合治理开发39 一、山区发展战略的选择39 二、重点发展领域42 三、封山育林,扩大森林覆盖50第五章 从采伐天然林到保护天然林的转变57 一、各国对多效林业的探索57 二、实行分类经营森林,必须保护天然林58 三、保护天然林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工程61 四、实施国有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支撑条件63第六章 实施天然林保护68 一、从采伐天然林到保护天然林的进程69 二、对天然林禁伐后如何
12、解决木材需求问题77 三、坡耕地退耕还林83 四、缓解财政困境与再就业压力90 五、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取得重大成绩103 六、存在的问题107 参考文献108第七章 晋西北“三北”防护林建设109 一、建设“三北”防护林的宏伟蓝图109 二、“三北”和晋西北森林的变迁112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初步成就115 四、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120 五、新的林业生态工程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 再造山秀美提供契机126 参考文献128第八章 绿化太行山129 一、生态失调带来严重后果130 二、正反面的经验教训133 三、改变生态环境的优势135 四、改变太行山生态环境的战略措施136 五、几项经济政策探讨
13、144 六、太行山发展前景145 七、实行“太行山绿化工程”146第九章 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149 一、白龙江林区概况150 二、不能按简单的逻辑推论151 三、白龙江林区的经营措施153 四、白龙江流域水土流失的原因 154 五、白龙江林区林业政策调整建议156 六、甘肃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158 七、结论160 参考文献161第十章 西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162 一、贫困、水土流失与防护林建设162 二、治理开发黄土高原有新突破163 三、对治理开发中若干问题的探索167第十一章 自然保护区建设176 一、历史上人类对自然的保护177 二、保存物种基因179 三、自然保护区 180 四、自然保
14、护区的意义183 五、黄河流域的自然保护区185 六、自然保护区与森林旅游业188 参考文献194第二篇 黄河生态第十二章 黄河治理方略回顾197 一、巨大的成绩沉重的代价197 二、缺乏植被保护,三门峡水利枢纽的教训199 三、汾河治理201 四、中央提出的指导方针的贯彻情况203 五、小浪底工程是打坝拦沙思想的延续207 六、晋西黄土高原治理开发的启示209 七、效益比较,治理方针的抉择210 参考文献212第十三章 治黄方针面临新的抉择213 一、50年治黄历程回顾213 二、黄土高原环境治理曾采取不同方略216 三、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已取得有效成果218 四、因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22
15、3 五、国家对防止水土流失作出的重大决策227 六、重新审视治黄抗洪的方针228 七、彻底改变黄土高原自然面貌的思路231 参考文献234第十四 章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235 一、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管理235 二、加强河道整治防洪管理237 三、要警惕水利工程的负面影响238 四、水资源开源与节流241 五、需要理顺一些体制上的关系246 参考文献248第十五 章黄河水资源利用249 一、黄河终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河249 二、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54 三、黄河发展前景262 参考文献269第十六章 黄河采取调水调沙并非最佳选择270 一、对“以水冲沙”方针的质疑270 二、黄河的洪水应得
16、到利用276 三、黄河上中游的水利设施可以控制全部径流278 四、借鉴上海经验,鼓励沿黄城市蓄水279 五、向渤海输送泥沙与污染物将造成严重后果281 六、要进一步认识水的经济价值283 七、要保证下游一定量的用水286 八、几项战略性措施286 参考文献290第三篇 荒漠化沙尘暴水第十七章 全球荒漠化公约行动293 一、荒漠化问题开始引起国际社会注意293 二、近年来对荒漠化问题的争议295 三、荒漠化公约进程坎坷295 四、我国荒漠化防治299 五、对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估计300 参考文献305第十八章 西北地区干旱、沙漠化306 一、治理沙漠化形势严峻306 二、沙漠化变迁主要是人为因素
17、造成的307 三、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311 四、要充分利用自然力的作用恢复荒漠植被312 五、治理的根本是节流与开源相结合,增加水资源314 六、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需水量的初步研究316 七、工作的思路320 参考文献321第十九章 再造沙漠化土地的良性循环322 一、沙漠化发生发展的特点322 二、沙漠化过程的生态及生态经济学机制323 三、合理开发利用,促进沙漠化逆转324第二十章 荒漠化土地应实施统一治理329 一、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土壤侵蚀、退化现象330 二、借鉴国外经验,水蚀地应由林业部门统一治理332 三、流域治理的林业科学体系333 四、国际组织对荒漠化内涵的确认
18、333第二十一章 沙尘暴: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335 一、青藏高原隆起后,自然力量形成的 沙尘暴一直没有停止过337 二、近代沙尘暴发展趋势增剧并非全为自然现象338 三、值得重视的“盐尘暴”问题340 四、学术界对沙尘暴功过的新理论346 五、有关问题的探索349 参考文献350第二十二章 跨流域调水改造西北生态环境352 一、调西南水改变西北干旱面貌352 二、对“朔天运河”的批评否定355 三、调水建议得到中央领导重视,讨论取得重要进展358 参考文献366我的大学爱情观1、什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
19、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1)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2)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3)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
20、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
21、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
22、、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
23、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
24、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