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2809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35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35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35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35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KV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doc(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卷册检索号YT11-B012K-A01XX 35kV XX变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说 明 书XX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发证机关:XX省建设厅证书等级:丙级 证书编号:A2XXXXXX96XXXX年三月XX批 准:审 核: 校 核: 编 写: XX 35kV XX变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卷 册 目 录第一卷 说明书 YT11-B012K-XXX第二卷 估算书 YT11-B012K-XXX目 录1 工程概述11.1 设计依据11.2 工程概况11.3 主要设计原则11.4 设计范围及分工21.5 投资估算22 电力系统一次32.1 电网现状32.2 电力市场需求预测32.3 变电站建设必要性32.4 接入系

2、统方案42.5 变电站建设规模及相关电气参数43 电力系统二次部分5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53.2 系统调度自动化53.3 系统通信部分74 变电站站址选择及站址基本情况74.1 地形地貌74.2 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气象条件84.3 主要建筑材料85 工程设想105.1 电气一次105.2 电气二次145.3 土建部分185.4 水工部分215.5 通风空调236 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工业卫生246.1 站址环境246.2 环境保护246.3 劳动安全256.4 工业卫生257 节能设计267.1 优化变电站接入系统及建设规模267.2 优化无功配置和采用无功调节技术267.3 合理

3、选择主要电气设备267.4 节能产品的应用267.5 优化设计277.6 建筑节能措施277.7 暖通部分288 对侧间隔28 附图1:XXXX年XX 县电网地理接线图附图2: XX变本期接入电网地理接线图附图3:站址地理位置图附图4:站址形势图附图5:电气主接线图附图6:电气总平面布置图附图7:综合楼一层电气平面布置图附图8:站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图附图9:对侧间隔平面布置图1 工程概述1.1 设计依据1、XX 供电公司提供的关于委托对XX 35kV XX输变电工程进行可研报告编制、初步设计等工作的函 。2、 XX 供电公司提供的新建XX 35kV XX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议书 。3、福建电网公司

4、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35kV变电站分册 。4、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发布“两型一化”变电站实施细则的通知”闽电基建2008352号文。1.2 工程概况本工程属新建工程,拟建站址位于XX XX镇原毛竹厂内。本工程由XX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负责XX 35kV XX变电站的主、辅生产工程与站址有关的各项工程的电气部分,土建部分的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及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规模:项 目 名 称本 期远景主变压器15MVA25MVA35kV出线回路数1回2回10kV出线回路数6回12回无功补偿1.0Mvar21.0Mvar1.3 主要设计原则1)设计深度满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颁发的“福建省输变电项目可行

5、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2010版)”的深度要求2)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投资合理”的基本建设方针,结合本工程情况以及35kV系统的设计特点,遵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35kV变电站分册”和福建省电力公司实施方案中已有的35kV典型设计方案,以开展优化设计,提高35kV变电站技术水平。3)应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政策,明确“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尽可能地节约每一寸土地,并与周围的环境以及与城镇建设规划相协调。4)满足电网规划对站址的要求。5)站址应具有适宜的地质条件,对不良地质构造区域应采用较为合理的措施。6) 满足35kV进出线走廊及10kV进出线通道要求;7) 站址标高宜在50年一遇

6、的洪水位之上;8) 满足环保要求;节能、劳动安全1.4 设计范围及分工1.4.1 变电站接入系统设计1.4.2 设计范围只限于站区范围以内的生产及辅助生产工艺和土建设计以及估算书编制。35kV线路架空线至出线挂点,10kV出线至10kV开关柜止为变电工程。1.4.3 设计分工下列内容不属于本设计范围,需要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设计。(1) 站区市话通信;(2) 站区供水水源;(3) 站外给排水;(4) 光纤通信工程;(5) 站外电源引接;(6) 站外道路引接;(7) 10kV配网工程;(8) 系统通信;1.5 投资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768万元 ;工程动态总投资:778万元 。2 电力系统一次2.

7、1 电网现状至2010年底,XX 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为175.3MW,全社会用电量为8.4亿kWh。XX 电网目前在建220kV变电站1座,主变容量120MVA;110kV变电站3座,主变容量176MVA;35kV变电站15座,主变容量178.25MVA;小水电站242座,容量177MW。2.2 电力市场需求预测XX 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新兴工业县、打造朱子文化城、构建和谐新农村”战略目标,西城工业园、埔头工业园、洋中工业园、水东新城等不断地建成和扩大,城南轻纺织工业集中园、七尺工业园已规划、征地。向莆高速铁路、夏沙高速公路、尤莆高速投运后,对XX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产生更大电力需求和更高的

8、供电可靠性要求。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电力需求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提出区域电力市场需求预测,结果见表2.2-1。表2.2-1 电力市场需求预测表 单位:亿kWh、MW 年份 地区2010 (实绩)XXXX2012201320142015年均增长率(%)十二五XX 电网负荷175.3 244.8 317.3 348.4372.9 458.513.65电量8.4910.54 12.3419.7514.4517.1 XX乡负荷1.3 1.71 2.30 2.66 2.852.90 18.6 电量0.060.0670.0750.0840.0940.10512.12.3 变电站建设必要性2010

9、年 XX乡最高负荷为1.3MW,全社会用电量0.06亿kwh。目前该乡没有35kV变电站,由10kV管前 XX线与35kV管前变电站联络供电,供电半径长度达到24公里,供电质量差。随着机砖厂一二期工程、省道改线工程及木材加工厂二期工程建设,预计2012年全乡用电负荷达2.3MW。目前 XX乡仅有一座规模为一进四出的10kV开闭所,开闭所仅依靠10kV管八线供电,10kV线路长度长达10.5公里,供电质量十分不稳定;而管前变电站XXXX年2月的最大负载率已达64%,无法满足未来 XX乡供电需求。因此2012年建设35kV XX变是必要的,可就近将已有的10kV线路开断接入,从而节约10kV投资并

10、提高10kV配套线路工程的可实施性,从而解决低电压及供电半径过长,并可减轻35kV管前变电站负载率。 XX变建成后将主要供电 XX乡及10个行政村,建议 XX变本期规模按5MVA考虑,远景为25MVA。2.4 接入系统方案35kV本期1回:接至管前变;终期2回;10kV本期6回,终期12回。2.5 变电站建设规模及相关电气参数1) 主变规模:本期15MVA,远景主变规模为25MVA。2) 本期主变选型:选用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额定电压3532.5%/10.5kV;联接组标号Y,d11;阻抗电压7.0%。3) 35kV出线:本期35kV出线1回接至管前变,导线截面150mm2,经济输送容量10

11、.4MVA, 极限输送容量为26.9MVA(环温40、线温80);终期2回。10kV出线:本期出线6回,终期12回。4) 主变中性点接地方式:35 kV系统不直接接地,10kV系统本期不接地。5) 电气主接线:本期35kV侧采用线变组接线,10kV采用单母线接线;远景35kV侧采用内桥接线,10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6) 无功补偿:本期1.0Mvar,远景21.0Mvar。 3 电力系统二次部分3.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根据本变电站接入系统情况,按照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变电站35kV线路需配置微机保护,具备三段式(方向)电压闭锁电流保护,三相一次重合闸及其后加速,单相接地

12、选线功能,低周减载功能。线路对侧的保护装置也应当具备上述保护功能。3.2 系统调度自动化3.2.1 调度管理XX 35kV XX变电站由XX 供电公司县调管理,本站远动信号送往管前变电站后转XX 供电公司县调,XX 供电公司的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将通过变电站的无人值班控制系统对 XX变进行远方控制。3.2.2 远动信息传送远动通道必须具备规定的传输质量,即:在额定信杂比17dB时,其通道误码率小于105,传输速率为600、1200bit/s可调。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远动接口要求应有网络接口(IEC60870-5-104规约)2个,供远动信息、电能量信息等使用;点对点(四线)远动规约接口2个,要求各接

13、口具备IEC60870-5-101规约、部颁CDT等规约。3.2.3 远动信息内容远动信息内容原则上按照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22005)的要求确定,XX 35kV XX变电站的遥信量、遥测量、遥控量等远动信息向XX 供电公司县调发送,并根据有关调度的需求作相应增减。3.2.4 远动设备 XX变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监控,远动系统与综合自动化系统共用采集单元。因此,不设置独立的远动设备,远动信息采集设备(包括电源)见电气专业计算机监控部分说明。3.2.5 调度端对本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要求(1)遥测精度:0.2级(包括交流采样);(2)遥测传送时间不大于3s;(3

14、)事件顺序记录(SOE)分辨率不大于2ms;(4)遥信正确率99.9,遥信变位传送时间不大于2s;(5)遥控正确率 99.99%,遥控遥调传送时间不大于4s;(6)远动信息的海明距离 4。(7)系统MTBF17000小时。(8)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远动主机向调度端传送信息的规约应同时具备采用部颁DL476-92协议和IEC 60870-5-104的网络通信规约及部颁远动CDT规约和IEC60870-5-101规约供不同用户选用。3.2.6 远动信息传输通道及网络化传输设备本站远动信息传输采用电力调度数据网络(主通道)和常规点对点远动通道(备用通道)两种方式。在数据网方面,配置2套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

15、备,并以2个不同路由的2M通道接入XX 县调骨干节点;常规通道方面,要求至XX 县调提供一路64kbps通道,在信噪比 17dB时,其误码率优于10-5。因此, XX变需配置数据网接入设备两套。3.2.7 调度端接口设备由于XX 供电公司县调调度自动化系统接口数量有限, XX变必须分摊XX 供电公司县调的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接入 XX变远动信息的接口设备费用。3.2.8 电能量计量系统为实现变电站内所有电能表数据的远传,需在变电站内配置一套电能量采集装置,完成对本变电站内所有电能表电能量数据的采集,要求电能采集装置具有两个以上RS-232C通信口,电能采集装置配置内置或外置式MODEM,支持用不

16、同的通信规约与不同厂商的主站系统通信(与地调主站通信采用IEC60870-5-102规约)。同时电能采集装置配置两个内置网卡,具备与地调主站的网络通信能力(IEC60870-5-102在TCP/IP上规约)。要求电能采集装置可接入128只电能表,并采用RS-485接口(IEC1107或DLMS规约)与电能表通信。电能采集装置与调度数据网络化传输设备共组一面柜。3.3 系统通信部分3.3.1 调度关系XX 35kV XX变电站属XX 县调调度管理,本所向上述调度机构组织相应的通信通道。3.3.2 系统通信部分XX 35kV XX变电站属于XX 供电公司,变电站的实时信息可经远动主机传输至调度,保

17、证整个变电站高可靠性,安全稳定运行。XX 35kV XX变电站XX 35kV管前变电站,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在XX 35kV XX变电站配置一台光端机,对侧35kV管前变电站配置一台光端机。光纤通道经OPGW光缆到管前变,信号传输至管前变后,经管前变原有通道上传至XX 县调。实现从XX 35kV XX变电站至县调和远动自动化信息的传输。3.3.3 通信电源变电站系统通信电源由220V直流电源经两套互为备用的DC/DC电源变换装置供给,额定电流20A。3.3.4 站内通信站内通信利用XX 供电公司县调PCM行政交换机用户延伸线构成站内通信系统。3.3.5 对外行政通信拟租用一路市话作为对外行政通信

18、,由筹建单位委托电信部门设计安装,费用列入本工程概算。3.3.6 通信网监测管理系统变电站通信设备所在机房的动力和环境监测纳入全站监控及视频安全监视系统统一考虑,不独立设置。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告警等信息)通过数据通信网传送到县调通信监测中心。4 变电站站址选择及站址基本情况4.1 地形地貌拟建站址位于XX XX镇原毛竹厂内。站址西侧有一条河流,有防护堤,呈大致南北向;南侧有一条小溪;北侧为稻田,东侧靠乡村道路,交通便利。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踏勘调查,结合有关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分析表明,现场地不存在岩溶、泥石流、土洞、采空区及大的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4.2 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气象条件4.

19、2.1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现场踏勘及邻近地区的勘察资料,该站址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如下:杂填土:灰黄色,稍湿,松散-稍密,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含碎、卵石、碎砖等硬质物。全场分布。原厂区建筑物内堆填时间较长,为稍密状,厂区周边,为松散状。 坡积粉质粘土:砖红色,可塑,主要以粉粒和粘粒为主,含有少量石英颗粒,坡积成因。粘性中等。 卵石:灰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局部相变为圆砾或砾砂,亚园状,成分为花岗岩和凝灰岩,充填物一般为中粗砂、圆砾、粘性土等。4.2.2 水文气象条件4.2.2.1 水文条件所址地势较高(高于50年一遇洪水位),不受洪涝威胁。五十年一遇离地10m高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28.0

20、 m/s。4.2.2.2 气象条件历年最高气温:40历年最低气温:-10年平均气温:20.1主导风向:东北风4.3 主要建筑材料钢材:HPB235级、HRB335级钢筋,钢管、钢板及型钢为Q235B。水泥:不小于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地材:MU10承重型空心砖和灰渣砖,及大于MU30无风化大中毛块石,乱毛石,普通砖。5 工程设想5.1 电气一次5.1.1 电气主接线本站远景2台35kV、5MVA主变,本期1台35kV、5MVA主变。35kV出线远景共2回,采用内桥接线。本期建设1回35kV出线。10kV远景采用单母分段接线,在和段母线之间装设分段断路器;10kV出线远景共12回。本期建设段

21、母线,共6回出线。10kV无功补偿装置, 远景2台主变共装设2组电容器组共1.0Mvar,分别接在10kV的两段母线上。本期#1主变装设1.0Mvar并联电容器,接在10kV段母线上。电容器组采用单星形、电抗器在前布置的接线。5.1.2 短路电流计算及电气主要设备选择5.1.2.1 短路电流计算根据系统规划专业资料,2020年变电站的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如下表示。 短路点短路电流值35kV母线10kV(10kV母线分列运行)10kV(10kV母线并列运行)三相短路电流(kA)1.523.093.7905.1.2.2 主要设备选择根据短路电流的计算结果, 35kV断路器及主要设备短路电流水平按25k

22、A选择;10kV设备短路电流水平按25kA选择。根据福建省公司(闽电生产2007984号文)“关于发布福建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2007年版)”及(闽电基建2008256号文)“关于变电设备外绝缘选择的补充通知”,本变电站处于c1级污秽区,华东网标准与国网标准对比见如下表:国网标准华东网污区等级c1级户外35kV设备级20mm/kV(最高线电压)23mm/kV(额定线电压)户内10kV设备级20mm/kV(最高线电压)23mm/kV(额定线电压)a) 主变压器主变压器采用油浸式双绕组,变压器冷却方式推荐采用自然油循环自冷(ONAN),选用国产优质产品,配国产有载调压开关,变压器阻抗为:Uk=7

23、.0%。b)35kV设备35kV断路器选用SF6瓷柱式单断口断路器外附电流互感器,采用国产优质产品;35kV隔离开关选用水平开启式隔离开关,采用国产优质产品; 35kV电压互感器采用国产优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35kV避雷器选用瓷绝缘或硅橡胶绝缘外套的氧化锌避雷器。c) 10kV设备10kV开关柜采用国产优质铠装中置式开关柜,要求10kV主变进线柜采用运行可靠性高的真空断路器,电容器组采用国产优质真空断路器配进口真空泡,其余开关柜配国产优质真空断路器。10kV并联电容器组采用国产优质户内成套框架式电容器,电容器组串接5干式铁芯串联电抗器,串联电抗器、放电线圈、避雷器等由制造厂成套供货。站用变压器

24、采用国产优质干式无励磁调压变压器,内置于10kV开关柜中。5.1.3 电气总平面及配电装置布置电气布置力求紧凑合理,出线方便、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参照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 5103-1999),结合站址地理位置,系统接线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出线方向,确定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的布置型式。根据所址的地理位置,35kV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西南面。10kV配电装置室、二次设备室及生产辅助用房等为一整体建筑布置在站区西北面。主变位于综合楼与35kV配电装置之间。电容器户外布置。在综合楼靠近大门处设置警卫室。5.1.4 防雷接地5.1.4.1 防雷保护35kV出线、10kV出线和10

25、kV每段母线及主变10kV侧上各装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作为雷电侵入波保护;在10kV电容器组的串联电抗器后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作为操作过电压保护。站区装设1座35m独立避雷针构成全站直击雷保护。5.1.4.1 接地本站接地网采用以水平接地体为主,垂直接地体为辅的接地网,接地材料采用热镀锌扁钢。在避雷器周围须加集中接地装置,以利散流。控制室二次设备用的接地点须与高压配电装置接地点分开,并尽量远离,以免干扰二次设备运行。本站址土壤为残积化粘土,土壤电阻率以400m计算,本站征地内地网面积 1566平方米,根据计算,如果仅靠站内一般地网,接地电阻只能达到5。因此,考虑在站内打两口接地深井,以满足接地

26、电阻达标的要求。5.1.5 照明系统本工程设有正常照明和消防应急照明系统。正常时均由站用电380/220V三相四线制系统供电,交流电源消失时,消防应急照明系统自动投入工作。主控制室、继电保护室等主要采用荧光灯照明,屋外配电装置采用投光灯,检修时另设临时照明。5.1.6 电缆敷设及防火电缆主要沿电缆沟敷设。部分电缆直埋及穿管暗敷。高频同轴电缆在两端分别接地,并紧靠高频电缆敷设截面不小于100平方毫米两端接地的铜导线。电缆防火采用防火封堵作为防火的主要措施。对电缆沟进各建筑物的入口及主控楼各控制、保护屏底部的留孔,均采用阻火隔板等防火封堵措施,并按相关规程要求在电缆沟适当位置设置阻火墙,防止电缆着

27、火串燃。5.1.7 应用典设情况说明本工程方案一拟参考国网典型设计福建省电力公司实施方案A-2方案,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方案比较如下表:项目名称A-2典设方案本站(方案一)主变台数及容量110MVA(210MVA)15MVA(25MVA)出线规模35kV:1/2回10kV:6/12回35kV:1/2回10kV:6/12回接线形式35kV:线变组/内桥分段10kV:单母线/单母线分段35kV:线变组/内桥分段10kV:单母线/单母线分段无功配置1.0Mvar(电容)/21.0Mvar1.0Mvar(电容)/21.0Mvar配电装置35kV配电装置户外布置;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离墙布置,10kV容

28、性无功补偿装置户外布置35kV配电装置户外布置;10kV户内开关柜双列离墙布置,10kV容性无功补偿装置户外布置格局布置35kV全户外、全架空出线;10kV全电缆出线35kV全户外、全架空出线;10kV全电缆出线本工程方案一的总平布置基本与A2典设方案相类似,主要不同在于: 1)、本工程主变容量为5MVA,较A-2典设方案少5MVA。 2)、本工程占地面积为1566m2,建筑面积为215m2,A2典设方案占地面积为1400m2,建筑面积为194.01m2;由于典设10kV采用电缆进线,本方案应业主要求,10kV采用母线桥进线,故本方案占地面积比典设多。5.1.8 站用电源系统设置两台50kVA

29、站用变压器,分别接于10kVI、II段母线上,本期安装一台SC10-50/10站用变压器,#2站用电利用施工电源供电。待远景#2主变投产时拆除施工电源,利用#2站用变供电。站用变低压侧为单母线,选用两面抽屉式低压配电屏,装于电气二次设备室内,站用电备投功能采用自动电源转换开关A.T.S装置实现。5.2 电气二次5.2.1 监控方式变电站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本站的设计原则按无人值班变电站技术规范执行,应优先采用无人值班。计算机监控系统与站内保护装置基于DL/T860(IEC61850)标准统一建模,统一传输规约,统一组网,优化网络结构,实现站控层、间隔层二次设备的互操作。防误操作闭锁功能

30、纳入计算机监控系统,不配置独立的微机五防装置。监控系统具备顺控、智能告警、信号分类功能,以满足无人值班的要求。变电站配置一套公用的时间同步系统,高精度时钟源双重化配置,支持北斗系统和GPS系统单向标准授时信号,优先采用北斗系统。另配置扩展装置实现站内所有对时设备的软、硬对时。5.2.2 元件保护a)主变保护1) 变压器差动保护2) 两侧复合电压(方向)闭锁的过流保护3) 零序过电压保护4) 本体及有载调压开关瓦斯等非电量保护5) 两侧过负荷保护6) 过负荷闭锁有载调压b) 35kV线路保护功能1) 三段式(方向)电压闭锁过电流保护。2) 三相检无压重合闸及其手合后加速。3) 低周减载、单相接地

31、选线功能。c) 10kV线路保护功能三段式(方向闭锁)相间过电流,方向闭锁可经控制字投退,三相一次重合闸及其后加速,单相接地保护及分散的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低周减载功能,I段过流保护在设定电流下的闭锁重合闸功能,闭锁功能可经控制字投退。d) 10kV电容器组保护功能限时电流速断,定时过流,过电压、欠电压,三相不平衡电压保护,单相接地保护。e) 35kV、10kV母线PT并列功能f) 保护装置与监控系统通信功能5.2.3 测控单元功能主变部分的继电保护与测控装置独立配置。35kV和10kV各间隔单元保护、测量和控制由一体化的保护测控装置实现。各间隔层除保留常规的就地跳、合手段外,最大的特点是可实

32、现常规的四遥功能:a) 遥控所有断路器、电操隔离刀闸。b) 遥调可调主变有载分接头开关,其中遥调命令有三个,即:升,降,急停。c) 遥测1) 主变高压侧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能,无功电能;低压侧三相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能,无功电能;主变本体油温。2) 35kV、10kV母线电压。3) 35kV线路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能,无功电能;10kV线路电流,有功电能,无功电能;35kV、10kV母分电流。4) 10kV电容器三相电流,无功功率,无功电能。5) 所用电母线电压。6) 220V直流母线电压。d) 遥信1) 所有断路器、隔离刀闸、接地刀闸、手车位置信号,弹

33、簧储能位置信号,控制回路监视信号,就地/远方控制信号。2)有载调压档位(采用BCD码输入)。3) 监控、保护屏、所用电屏、PT柜、主变保护屏及高压开关送来的异常信号,保护动作信号及事故跳闸信号,UPS主电源消失信号等。4) 断路器及隔离主刀闸位置遥信应具有双接点位置监视,接地刀闸单接点位置监视。5.2.4 监控主站系统功能a) 系统功能监控主站系统实现SCADA基本功能,包括:实时数据采集,安全监视与控制,屏幕显示与操作,运行记录,制表打印以及画面拷贝等,具有HELP功能。b) 人机联系(MMI)1) 人工随机调出画面,启动报表打印。2) 非遥测,遥信量的人工置入。3) 控制的闭锁及投运。4)

34、 对一个遥测、遥信量或全部进行抑制告警或恢复告警操作。5) 生成、修改各种报表及画面。6) 生成、修改数据库。7) 在线画面拷贝。8) 具有多级窗口,局部区域放大、缩小功能,画面漫游功能。9) 人机操作方式有鼠标、键盘命令、功能键,操作菜单全部汉化,汉字字体尺寸多样化。10) 打印不影响主机工作。c)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1) 遥控、遥调正确率99.99%2) 事件记录分辨率(站内)1ms.3) 事件正确记录率100%4) 系统主机设备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20000h.5) 系统年可用率99.9%6) 主站CRT画面响应时间2s,命令传送时间1s。画面更新时间1s至255s可调,画面实时数据更

35、新周期3s7) 进行P、Q计算8) 测量误差:额定值的1.5%5.2.5 通信管理单元管理单元是主站/当地监控与各功能单元及其它微机保护装置之间交换信息的枢纽,在系统中起着呈上启下的重在作用。配备有多个通讯口可满足各种接口的信息交换,它一方面通过与间隔层设备进行通讯,收集变电站运行中的各类实时信息送往后台监控系统和电网调度系统;另一方面接收和转发来自后台监控系统和电网调度系统的各类操作命令,对变电站的开关、变压器分接头等进行遥控、遥调等。5.2.6 站用一体化电源系统变电站内交流低压屏、直流系统、通信电源、UPS电源采用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保护控制设备的直流电源电压采用220V,通信设备直

36、流电源电压采用48V,48V直流系统不配置独立的蓄电池组,由直流电源变换器(DC/DC变换器)供电。直流系统按单充单蓄配置,采用高频开关电源和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每套充电模块按N+1配置,通信用DC/DC变换器按双套冗余配置,以提高供电可靠性。配置一套UPS电源(不带电池)给监控系统主机、电能量计费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设备供电。5.2.7 图象监视及安全警卫系统为便于运行管理,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站内配置一套安全警卫系统。主要实现全站安全、防火、防盗功能,不考虑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视。配置如下:沿变电站围墙四周设置远红外线探测器,大门和综合楼入口处设摄像头,各配电装置区设置室外摄像头,二次设

37、备室及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室均安装室内摄像。安全警卫系统报警接点信号可远传至调度端。5.2.8 火灾探测自动报警系统按规程规定,站内设置一套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火灾报警及控制器的容量、性能要求及相应接口均按终期规模考虑,火灾探测报警区包为综合楼内各室。根据安装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类型和原理的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设在二次设备室,当有火情发生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可及时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显示发生火警的地点。并可通过通信接口(RS485)将信息送至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网远传至调度端。5.2.9 电能计量35kV线路、主变低压侧、10kV线路、电容器、站用变低压侧均设置电度表。35kV

38、线路、主变低压侧电度表集中组柜布置于二次设备室,其余电度表分散安装于相应的开关柜上。5.2.10 二次设备布置电气二次设备室布置于综合楼。将直流柜、蓄电池柜、站用电柜、主变保护柜、主变测控柜、35kV保护测控柜、主变及35kV线路电能表柜、公用柜、远动柜、监控主机柜、通讯设备等均布置于电气二次设备室内。10kV部分的保护测控装置及电度表下放到相应间隔的开关柜上。5.2.11 二次设备的接地、防雷及抗干扰1) 选用抗干扰水平符合规程要求的继电保护、测控及通信设备。2) 控制电缆采用屏蔽电缆,屏蔽层两端接地。3) 二次回路电缆在配电装置内尽可能采用辐射状敷设,避免出现环路。4) 在信息输入回路采用

39、光电隔离,硬件滤波等抑制干扰入侵。5) 保护屏间用截面不小于100平方毫米的专用接地铜排直接连通,各行专用接地铜排首末端同时联接,然后在该接地网的一点经铜排与二次设备室接地网联通。5.3 土建部分5.3.1 站区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及交通运输5.3.1.1 全站总体规划按本站最终规模,依据工艺布置要求,综合进、出线方向需要,建筑物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站区内交通运输,以及城市规划等因素进行总平面设计;地形图中的坐标系为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5.3.1.2 站区总平面布置依据自然地形条件、工艺流程、进出线方向、建筑物使用功能及交通运输方便等因素进行总平面布置。方案:户外

40、AIS方案。站区方位为北偏东17,综合楼布置在站区北侧,并在综合楼南侧设有警卫室。站区大门位于站区东侧,事故油池布置在站区的西侧,消防砂池布置在主变油坑旁。一座避雷针布置在站区的南边。站内主干道为公路型砼路,宽3.5m,路肩各宽0.5m,双坡排水,转弯半径6.0m。站区围墙内用地面积1781m2,站区围墙长度170 m。.5.3.1.3 竖向布置本站址高于50年一遇最大洪水位。根据站区地形情况并结合站区设备运行要求,站区采用平坡式布置。站内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即:地面雨水口(或明沟)下水道站外。站区的雨水口沿路边布置,采用平蓖式雨水口。5.3.1.4 交通运输进站道路从站址西侧现有道路引接

41、。进站道路采用公路型砼路面,并加设混凝土稳定层,路面宽4.0m,两边设路肩各0.5m,进站道路长约5m。站内道路采用公路型砼路面,并加设混凝土稳定层,道路宽3.5米,转弯半径为6米,路面高出地面100mm。5.3.1.7 绿化及场地处理本站配电装置区及空地采用铺撒草籽,不种植人工草坪或花木,以达到美化环境,减少热幅射等目的。5.3.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 目单位方案一备 注1站址总用地面积hm20.21511)站区围墙内用地面积hm20.17812)进站道路用地面积hm20.0603)其它用地面积hm20.0312进站道路长度m5公路型砼路面, 宽4.0m3站内主电缆沟长度m100

42、5站址土(石)方工程量挖方m3400填方m37701)站区场地平整土方工程量挖方m3400填方m37502)进站道路土方工程量挖方m30填方m3203)建(构)筑物基槽余土m37304)站址土(石)方综合平整后需取土m3450弃土m3806站内道路面积m2280含人行步道80m27总建筑面积m22158站区围墙长度m2170砖砌实体砖墙,高2.3m9站区绿化面积m27905.3.2 建筑设计5.3.2.1 平面布置全站共有1幢建筑:综合楼。耐火等级:二级;火灾危险性:戊类。建筑层数为一层,建筑高度为4.80m。一层为10kV配电装置室,层高4.80m;电气二次设备室、卫生间、材料室及警卫室等,

43、层高3.30m。5.3.2.2 建筑装修外墙:采用瓷砖饰面,文化砖勒脚(600高)。内墙:卫生间内墙贴釉面砖到吊顶底;其余房间均采用丙烯酸涂料;楼地面:卫生间为防滑地砖; 10KV配电装置室、电气二次设备室采用彩色耐磨混凝土地面;其他房间均为玻化砖地面。顶棚:卫生间采用PVC吊顶;其余房间均为丙烯酸涂料顶棚。屋面:采用级卷材防水,保温层选用30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门窗:10kV配电装置室及电气二次设备室采用乙级钢质防火门;其余均为铝合金门。窗采用铝合金节能窗。窗玻璃:卫生间窗采用磨砂玻璃,其余门窗均采用中空玻璃。其他:电气二次设备室六面体均采取镀锌扁钢-40x4网(规格2mX2m方格网)屏蔽措施。5.3.2.3 变电站建筑物经济指标表。序号建筑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备注方案一综合楼1215215合计2152155.3.3 变电站结构设计5.3.3.1 建筑物上部结构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分组为第一组。重现期为50年一遇、离地10m高的设计风速(10min平均最大风速)28m/s。综合楼采用现浇钢筋砼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按6度进行抗震计算。5.3.3.2 户外设备支架35米独立避雷针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