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2814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初步设计.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1 概述11.1 设计依据11.2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11.2.1 建设规模11.2.2 设计范围11.3 工程技术特性表12 线路路径32.1 路径方案拟定原则32.2 线路两端进出线情况32.2.1 XX电站35千伏升压站35KV线路出线情况32.2.1 两端进出线情况31.XX电站为单一间隔出线,升压站正在建设当中。32.35KVXX变电站出线间隔示意图如下:32.3 线路路径方案32.3.1 路径方案介绍32.3.2 西方案路径42.3.3方案二路径42.3.4 方案比较43.4 沿线地形、水文及地质情况53.5 交通运输情况153.6 主要交叉跨越情况153.7 林木砍伐情

2、况163.8 协议处理情况163.9 设计气象条件163.10 导、地线型号、安全系数及防振措施203.10.1 导线选择203.10.2 导地线型号213.10.3 导、地线的安全系数及防振措施223.11 绝缘配合及防雷接地233.11.1污秽区的划分233.11.2 绝缘子选择233.11.3 空气间隙243.11.4防雷接地243.11.5 机电部分设计主要执行的规程规范253.11.6 地线的接地方式263.12 金具263.13 通信保护263.13.1 对通信线的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263.13.2 对无线电设施的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273.13.3线路与所跨越的各级通信线的交叉角均

3、满足设计规程的规定273.14 结构部分273.14.1杆塔选择273.14.2杆塔数量273.14.3、杆塔材料273.14.4、防腐防盗283.14.5、杆塔设计主要执行的规程规范283.15 基础293.15.1 基础设计原则293.15.2 材料293.15.3 基础型式293.15.4 基础设计执行的规程规范303.16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303.16.1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执行规范及任务303.16.2 路径环境保护方案313.16.3杆塔基环境保护323.17 线路节能333.18 劳动安全35 结论355 投资估算365.1投资估算表365.2主要工程量每公里用量表376附件377

4、附图381 概述1.1 设计依据1.1.1 本工程设计委托书、初设批复以及设计合同。1.1.2 四川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1.1.3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报批稿)、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5154-2002)。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9-2005)。1.1.4 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协调统一条款(输电线路部分)1.1.5规划部门对本工程的路径批复意见。1.2 工程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1.2.1 建设规模本工程的线路名称为:XX县XX电站XX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本工程线路的起点为XX电站升压站出线柜,终点为XX县XX变电站2#进线柜(

5、备用)。额定电压为35kV,线路长度约12.5公里,单回。导线型号采用LGJ-150/20型钢芯铝绞线。1.2.2 设计范围本工程新建线路从XX电站升压站出线至终端塔,线路走架空线经XX、德谷沟、新营盘村、到达干XX县XX变电站。全线线路长12.5公里,线路曲折系数为1.2,导线采用LGJ-150/20型钢芯铝绞线,导线安全系数K=2.7,地线采用GJ-35型镀锌钢绞线,地线安全系数均为K=3.0。1.3 工程技术特性表本线路工程的工程技术特性详见表1.3。表1.3 工程的工程技术特性工程名称XX县XX电站XX35kV变电站送电线路新建工程起止点从XX电站至XX35kV变电站线路长度新建线路长

6、12.2km 电压等级35kV杆塔基础44基,其中新立直线杆塔15基,转角及终端29基(沿线地形为高山线路通道受现有线路转角较多,线路沿线与原有线路交叉次较多)曲折系数1.2转角次数29(包括终端)平均档距272米导线LGJ-150/20地线GJ-35镀锌钢绞线污秽等级I级绝缘子门构耐张串、悬垂串、耐张及跳线串均采用U70B型悬式绝缘子主要气象条件最大设计风速30m/s,覆冰厚度5mm,地线覆冰厚度10mm。海拔高程5001200m地震烈度度年平均雷电日56沿线地形高山占90%,丘陵占10%。沿线地质坚土占10%,松砂石占20%,岩石70%(其中人工凿石占30%)汽车运距20km人力平均运距0

7、.8km2 线路路径2.1 路径方案拟定原则线路路径的选择,既要考虑尽量缩短路径,又要考虑施工运行维护的方便,还要考虑尽可能避开林区,少砍或不砍伐林木,保护生态环境。2.2 线路两端进出线情况2.2.1 XX电站35千伏升压站35KV线路出线情况本工程线路的起点为XX电站35千伏升压站(初设阶段)35KV线路出线柜,终点为XX变电站35kV线路2#进线门架。额定电压为35千伏,线路长度约12.5公里,单回。导线型号采用LGJ-150/25型钢芯铝绞线。2.2.1 两端进出线情况1.XX电站为单一间隔出线,升压站正在建设当中。2.35KVXX变电站出线间隔示意图如下:表3.2.1 XX变电站35

8、kV间隔现状布置情况表间隔编号123间隔名称(备用)场房电站德谷沟电站表3.2.1.1 XX变电站35kV间隔最终布置情况表间隔编号123间隔名称场房电站城东(本期)德谷沟电站2.3 线路路径方案2.3.1 路径方案介绍本工程新建线路从XX电站出线至彭家屋基后沿公路两侧分别选择了东、西两个路径方案进行比较。2.3.2 西方案路径本工程新建线路从XX电站出线至彭家屋基后沿S208左侧基本平行于已建35KV线路(线路左侧)走线经XX、二坪子、仁义田、德谷沟、天台中学后进入位于县城边的35KVXX变电站,其线路主要沿山脊半坡走线,沿线海拔高程约5001200m之间,线路长度约12公里。2.3.3方案

9、二路径本工程新建线路从XX电站出线至彭家屋基后沿S208公路右侧基本平行于已建35KV线路(线路右侧)走线至天台中学后进入位于县城边的35KVXX变电站,其线路主要沿山脊半坡走线,沿线海拔高程约5001200m之间,线路长度约11.8公里。2.3.4 方案比较1)路径方案比较表项目名称东方案西方案线路长度11.8km12km曲折系数1.151.2海拔高程5001200m之间5001200m之间气象条件覆冰b=5mm、温度-5、v=30m/s.覆冰b=5mm、温度-5、v=30m/s.地形条件山地10%,高山大岭90%山地10%,高山大岭90%地质条件坚土占10%,松砂石占20%,岩石70%(其

10、中人工凿石占30%)坚土占10%,松砂石占10%,岩石80%(其中人工凿石占30%)不良地质作用无无压覆矿产无无交通条件主要沿S208公路走线运输条件良好主要沿S208公路走线运输条件良好主要交叉跨越的情况跨35kV线路2次、跨10kV线路5次、低压线10次、公路3次、通信80次河流3次房屋4次跨35kV线路3次、跨10kV线路6次、低压线12次、公路5次、通信10次河流4次树区分布及砍伐森林覆盖率约10%森林覆盖率约5%汽车平均运距20km20km人力平均运距0.8km1.5km投资估算(万元)7658202)路径方案推荐意见综合上述两个方案比较结果:东方案虽比西方案线路短,但须经过天台中学

11、附近人口密集区域,有成片房屋无法避让,且需垮房屋4次,后期施工协调较困难,赔偿额度不可估计,且工程人力运距远投资较高,为节约投资减少线路施工期间阻挡,故本工程设计推荐“西方案”作为初步设计路径方案,详见附图线路路径方案图。2.4 沿线地形、水文及地质情况2.4.1概述受XX电站委托,我公司承担了XX县XX电站到XX变电站35kV线路工程的勘测设计任务,线路起点位于XX电站止于位于XX县XX电站止于XX354KVXX变电站。设计人员在接受任务后赴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和资料收集。据工程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及电源点、负荷的分布等因素的综合比较,本阶段对送电线路路径进行了较详细的踏勘,原

12、则上参照德谷沟电站35kV并网线路的通道,并以该线路工程地质资料为参考,经现场踏勘对新建的35kV输电线路的走向选出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最终选择西方案为本次线路新建工程的推荐方案,现就推荐线路路径方案沿线地形、水文及地质情况作简要介绍。工程区沿线有S208公路通过,交通较方便一般。本次勘测的目的与任务是:查明拟建送电线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震情况、地层出露及时代成因、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查明沿线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地下水埋藏条件和对拟建工程、轩塔位的影响等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本次勘测主要采用一般踏勘宏观分析和重点查勘察具体分析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参阅有关资料(参

13、阅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报告),初步了解沿线地形地貌特征、地质岩性、区域构造和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等工程地质条件。对拟建的送电线路重点位置进行实地勘察,如方案比选、变化点等。2.4.2 区域地质2.4.2.1 、地形地貌测区位于工程区位于凉山州东部,地处大凉山的南端。地势北高南低,河谷下切剧烈,两岸山顶高程15003000m,谷底高程600820m,相对高差9002180m,属中深度切割的高中山区。XX河总体上由北向南流经本区,在棉花地一带注入金沙江,区内多为狭窄的“V”型谷,两岸坡角4575,冲沟发育。区内主要山脉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呈南北或近于南北(北北东)向展布,地势北、西、东三面高,南

14、面相对较低。区内水系呈树枝状发育。2.4.2.2、 地层岩性坝址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上统二道水组(3e)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其各层岩性特征见表34-1。地层岩性特征一览表表34-1时 代工区层或成因代号岩 性 特 征厚 度(m)分 布第 四 系全 新 统Q4pl块碎石07.5下闸址公路外侧Q4col+dl块碎石夹亚砂土08分布于右岸坡Q4al漂卵砾石夹砂2026.5漫滩及河床寒武系上统二道水组3e深至浅灰色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紫红色、浅黄色的粉砂岩、砂岩不等厚互层。1000枢纽区内广泛分布2.4.3地质构造工程区为位于XX断裂(F1)和臭水井断裂(F2)之间,工程场地受外围断裂构造控制。据地质

15、测绘工程区内发育一个小向斜和两条小断层,其特征见表3-3。构造形迹的特征表表34-2名 称特 征 描 述分布位置XX1向斜轴线走向北5565西,发育于寒武系二道水组(3e)地层中,核部宽缓,两翼基本对称,北东翼地层倾角2530,北西翼地层倾角2040。延伸长度3.0km。位于工区西侧45km。f1断层断层走向北5055西,发育于寒武系二道水组(3e)地层中,全长约2.4km。破碎带宽0.21.3m,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6570,属压性逆断层。断层上盘(南西盘)岩层产状N2030W/SW7075,下盘(北东盘)岩层产状N45W/SW3545。位于工区东侧23km。f2断层断层走向北70西,发育于

16、寒武系二道水组(3e)地层中,全长约3.4km。破碎带宽0.51.5m,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6065,属压性逆断层。断层上盘(南西盘)岩层产状N50E/SE6570,下盘(北东盘)岩层产状N55W/NW1625。位于工区西侧1.52.5km。岩体中主要发育四组构造裂隙,见裂隙统计表(表34-3)。据勘探成果资料:区内岩石风化较强烈,强风化带厚度35m,弱风化带厚度分别为410m。构 造 裂 隙 统 计 表表34-3组别裂 隙 产 状延伸长度(m)间 距(m)填充物质特征走 向倾向倾 角1N1020ESE50751.52.50.21.512m钙质薄膜2N5060ESE或 NW7080350.31

17、.223cm岩屑充填3N3045WNE6072580.52.0部分23cm充填岩屑4N6570WNE 或SW 7083231.03.0部分12cm充填岩屑2.4.4新构造与地震2.4.4.1新构造运动的特征洲区位于康滇地轴南段西缘,即地轴与拗陷结合部,为横断山系的东缘,“喜山运动”以来区内主要显示总体抬升运动,受构遥控制而区内各地段又各有其差异。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特征如下:中上游冲积阶地不发育测区北部,河流为深切河谷,堆积阶地不发育,表现为强烈抬升,陡崖貌发育。2、下游河道相对宽缓,低阶地较发育,表现为抬升相对缓慢区。3、在热水河有温泉出露,水温20以上,表明局部地段有老断层的复活。2.4

18、.4.2地震测区处于西昌强震带和金沙江河谷震带之间,区内据有历史记载以来,区内并无强震发生(M6级),属外围西部及东部两强震带的影响涉及区。西昌地震带从历史上有记载以来至今都是我回国南部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带,多次发生强震。工程区附近及外围受其影响也多次发生中强震。据外围强震资料和测区附近地震资料,工程区在强震波及区。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特征周期值为O.45,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4.5不良物理地质现象送变电线路沿线山高坡陡,物理地质作用较为强烈,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主要表现为卸荷崩塌、泥石流和滑

19、坡。 滑坡下游河流左岸分布一古滑坡体,该滑坡体地貌上呈圈椅状地形,后缘被断层切割,两侧缘被冲沟切割,前缘临空于XX河,组成物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该滑坡与工程建设无关,未作详细研究,不再叙述。 崩塌区内陡峻岸坡岩体,岩石风化卸荷较为强烈,加之构造裂隙的切割,边坡岩体在重力、地下水等地质营力作用塌落堆积于坡脚,形成崩塌堆积体。其组成物质为块碎石夹亚砂土,大小混杂,局部具架空结构。引水线路沿XX河两岸,均有分布,但由于引水线路多为深埋隧洞,崩塌堆积体与工程建设无关,不予叙述。左坝肩下游分布的崩塌堆积体:分布高程840852.5m,顺河流方向长3540m,宽1015m,厚度约06.0m,体积约210

20、03600m3。组成物质为块碎石夹亚砂土,堆积体后缘基岩卧坡约34,前缘基岩卧坡约16。经取样进行室内试验,堆积体天然密度2.05g/cm3,天然含水量8.25%,5mm颗粒含量占81.27%,饱和快剪强度=22.82,C=0.011MPa。经采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推荐的“剩余推力法”计算,堆积体在自然条件下整体稳定,但在遭受暴雨或人为破坏了边坡结构的条件下,稳定性差。 泥石流下游河流左岸有三条冲沟均属于泥石流沟,根据地质现场调查该三条冲沟切割深度大,沟底坡降陡,每每遭遇暴雨就会发生泥石流。鉴于设计将引水线路布置于河流右岸,与工程建设无关,不予详述。河流右岸与引水线路相交于二坪子沟,为泥石流

21、沟。但引水线路在该段为深埋隧洞,与工程建设无关。与引水线路相交于勒布左沟,冲沟流域面积约4.2km2,沟长3.5 km,流域完整性系数0.34,沟底纵坡比降:上游350400。沟岸坡度及稳定性分析:上游4555,冲沟两侧岩石风化卸荷较强烈,零星分布崩塌堆积体,属横向谷,植被良好谷坡整体稳定;下游2030,谷坡主要第四系堆积物。据调查访问近50年内未发生过泥石流,但由于冲汇水面积较大,具备发生洪流的地质条件,当地村民反映:1979年暴雨冲沟发生洪水曾冲毁公路,阻断交通。引水线路在该段为隧洞,深埋50m,受冲沟洪流侵害的可能性很小。2.4.6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溶蚀

22、裂隙水三种类型。孔隙潜水主要埋藏于松散堆积层中,尤其以河床含水丰富,具有自由浸润面,与河水联系密切。基岩裂隙水主要埋藏于强弱风化带岩体及裂隙之中。溶蚀裂隙水:由于区内的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泥质含量重、纯度差,岩溶发育微弱,地质调查未发现溶洞,仅见一些小的溶蚀裂隙,地下水在溶蚀裂隙中运移排泄。查阅1:20万水文地质图,区内地下水、地表水均为重碳酸钙型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环境水对砼腐蚀评价判定标准,场地河水与地下水对任何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均无腐蚀性。 覆盖层的透水性特征据钻孔成果资料:河床及漫滩(Q4al)漂卵砾石夹砂,厚2026.5m,渗透系数K=3.81026

23、.4103cm/s,属强中等透水层;人工堆积层和崩坡积堆积的块碎石夹亚砂土,松散,局部具架空机构,透水性强,一般属强透水层。 岩体透水性特征枢纽区组成岩体为寒武系上统二道水组(3e)的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及粉砂岩、砂岩等,根据钻孔吕荣试验成果资料,岩体强风化带岩体,渗透系数K=1.35104 3.25103cm/s,属中等透水层;弱风化带透水率q=7.816Lu,属弱中等透水层;新鲜岩体透水率q=3.58.6Lu,属微弱透水层。2.4.7送电线路工程地质条件从XX电站升压上出线XX35kV线路全长约12Km。本工程新建线路从XX电站出线至彭家屋基后沿S208左侧基本平行于已建35KV线路(线路左

24、侧)走线经XX、二坪子、仁义田、德谷沟、天台中学后进入位于县城边的35KVXX变电站,线路径所经海拔500-1200m之间,线路主要沿S208公路通过,交通便利。2.4.7.1送电线路工程地质条件l、基本地质条件工程区位于凉山州东部,地处大凉山的南端。地势北高南低,河谷下切剧烈,两岸山顶高程15003000m,谷底高程600820m,相对高差9002180m,属中深度切割的高中山区。XX河总体上由北向南流经本区,在棉花地一带注入金沙江,区内多为狭窄的“V”型谷,两岸坡角4575,冲沟发育。区内主要山脉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呈南北或近于南北(北北东)向展布,地势北、西、东三面高,南面相对较低。区

25、内水系呈树枝状发育。工程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康滇地轴中段东侧边缘部位与滇东台褶带的过渡区。地质构造上处于南北向的XX断裂(F1)和北北东向的臭水井断裂(F2)之间的地块上。本区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整体性、间歇性抬升为主。查阅国家地震局2001年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参数基岩水平峰值加速度为0.1gal,地震动反应谱周期0.45s,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区域稳定性评价标准,属基本稳定区。2、输电线路地质条件据野外实地勘察,初步拟定输电线路路径为:从XX电站升压上出线XX35kV线路全长约12.5Km。路径所经海拔500-120

26、0m之间。区内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有泥石流、崩塌和滑坡,但规模均较小,.且多分布于陡崖脚、冲沟及陡坡地带,而送电线路杆塔多布置于斜坡、lU脊上,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对线路影响较小,下阶段应对送电线路运基进行勘察,以确保线路杆塔稳定安全。2.4.8岩土物理力学指标1、 岩石风化及卸荷特征根据地质测绘和勘探成果资料,将岩石风化及卸荷特征列于表3-4-4。2、 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见表34-5。枢纽区岩石风化特征表表3-4-4类别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岩体结构岩体质量钻孔RQD值(%)岩石透水性风化带厚度(m)左 岸河床右 岸水平垂直水平垂直强风化砂岩、粉砂岩:褐黄色、浅黄色,风化裂隙发育,多充填夹泥,长石云母多风化

27、蚀变,沿裂隙两侧风化强烈,厚度达13厘米。碎块状散体结构C2530中等透水层4.56.22.85.51.63.03.64.44.27.4白云岩、灰岩:浅黄色、灰黄色,裂隙发育岩石块度小。2226弱风化化砂岩、粉砂岩:浅褐色,风化裂隙较发育,充填夹泥或碎屑,长石云母部分风化蚀变。碎裂层状结构C6681中等弱透水层6.212.57.810.74.25.65.810.36.58.8白云岩、灰岩:灰白色,略显黄色,风化裂隙较发育,裂面有锈色,多为方解石充填。镶嵌结构A5578新鲜砂岩、粉砂岩:浅紫红色,偶有轻微蚀变,裂隙稀少。层状次块状结构B6880微弱透水层白云岩、灰岩:灰白色,岩石新鲜,裂隙稀少且

28、闭合,有方解石细脉。层状块状结构A6680卸荷带位于强、弱风化带上部,卸荷裂隙发育,贯通性好,裂隙开口0.52cm,充填泥、岩屑。碎裂散体状结构C2245强中等透水层8.610.84.38.5枢纽岩石室内试验成果表表34-5岩石名称风化程度项 目干密度比重孔隙率吸水率变模泊桑比抗压强度软化系数干湿GNoWsE0RcRgKrg/cm3/%GPa/MPa/砂岩弱风化试验组数222222222平均值2.462.6912.445.237.270.2641.529.80.72新鲜试验组数111111111平均值2.582.705.552.2415.710.1676.548.80.64泥质粉砂岩弱风化试验

29、组数222222222平均值2.592.744.812.108.50.4226.916.50.61白云岩弱风化试验组数111111111平均值2.712.741.180.4034.90.2358.843.50.74灰岩弱风化试验组数222222222平均值2.722.761.760.69290.2884560.67新鲜试验组数222222222平均值2.742.792.431.45380.2498810.82由表34-5可知:新鲜灰岩饱和抗压强度81MPa,属坚硬岩;弱风化灰岩、白云岩和新鲜砂岩饱和抗压强度43.556MPa,属中硬岩;弱风化砂岩和新鲜粉砂岩饱和抗压强度29.8MPa,属软质岩

30、。3、河床及漫滩覆盖层工程地质特征河床及漫滩冲洪相堆积的漂卵砾石夹砂层,其物理力学性质见表34-6。漂卵砾石夹砂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表表3-4-6项目颗粒(mm)含量比重天然干密度相对密度孔隙率振动渗透系数(K20)临界坡降(i)压缩抗剪强度200202最小干密度最大干密度a0.10.2E0.10.2摩檫角内聚力C%/g/cm3%g/cm3cm/s/MPa-1MPa试验组数222222222222222平均值17.567.281.62.652.110.3321.11.652.203.0710-20.210.3032.137.110.031备 注表 表中抗剪强度为三轴固结不排水剪(CU)条件下的抗剪

31、强度值。由表3-4-6可知:漂卵砾石夹砂颗粒级配,粒径200mm占17.5%,20mm含量占67.2%,2mm占81.6%。砂粒14.9%,粉粒占3.5%。属于缺少20.5mm砂的级配不连续土。工程地质性质评价: 密实度与承载力特性漂卵砾石夹砂比重2.65,天然干密度2.11g/cm3,相对密度0.33,属松散卵石层。地基允许承载力标准值fk=0.30.35MPa。 压缩特性压缩系数av0.10.2= 0.030MPa-1,压缩模量为Es0.10.2 =32.1Mpa,属低压缩性土。 抗剪强度特征根据室内三轴固结不排水(CU)剪切试验:线型抗剪内摩擦角=37.11,凝聚力C=0.031Mpa,

32、具有一定的抗剪强度。 土体的渗透及渗透变形漂卵砾石夹砂,渗透系数K=3.81026.4103cm/s,属强中等透水层;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可能产生渗透破坏,根据水利水电勘察规范(GB50287-99)不连续土细粒含量Pc值为粒径级含量3%平缓段的最小粒径对应的细粒含量,Pc=17.6%,渗透破坏形式为管涌。2.4.9天然建筑材料本阶段天然建筑材料根据设计要求主要有:块石料、砼粗细骨料、水泥等类型。本工程规模较小,所需砂石料不多,为了保证建材质量和节约投资,不另设砂石采集场。经业主同意,该工程砂石骨料在厂址下游5.5km金沙江边的料场购买,块石料利用隧洞开采料,水泥从西昌购买。2.4.10结论及建议

33、3.4.10.1、工程也过于盐源-再源地震带中,查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O.l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3.4.10.2、送点线路总体走向为南北走向,全长12Km。输电线路杆塔多布置于斜坡和山脊上,沿线无制约工程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对地电线路逐基进行勘察,以确保线路杆(塔)稳定、安全。2.5 交通运输情况本线路主要沿S208,汽车平均运距20km,人力平均运距0.8km。2.6 主要交叉跨越情况本线路部分地段未经过林区,只有少许树林砍伐,按设计规程考虑,其最高树

34、种自然生长高度与导线的净空距离大于4.0m的不砍伐,对成片密集的林木采取高跨措施。跨越35kV及以下的高压线路,垂直净空距离不小于3m,跨越通信光缆不小于3m,跨越房屋尽量避让,原则上不跨房,对于其它交叉跨越按设计规范执行。本工程经过现场调查初步统计,全线林木砍伐量约100棵(含灌木),其余重要交叉跨越情况如下表:序号跨越物名称跨越次数135kV电力线穿3次、跨1次210kV电力线5次(改道2公里)3220V低压线10次4通信线10次5公路S2085次6河沟4次72.7 林木砍伐情况线沿线林木较少,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经济林木的砍伐,对无法避让的林区或经济林木区域,均采取增加铁塔高度即高跨

35、措施,以减少林木砍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全线林木砍伐量考虑施工放线砍伐通道和塔基占用林木,其砍伐量约100棵。2.8 协议处理情况本线路的新建已取得凉山州发改委批复。2.9 设计气象条件2.9.1 资料来源(1) XX县气象站历年观测记录资料;(2) 现场调查资料(包括风、冰调查及线路邻近区域已建线路的设计与运行资料、在建线路设计资料);(3) XX县县志。(4) 相邻35KV输电线路设计资料。2.9.2基准设计风速及风区划分气象站设计风速通过对区域各气象站最大风速系列进行时距和高度统一的订正处理,并选用P-型分布和耿贝尔(Gumbel)极值I型分布进行频率分析计算,得出离地10m高设计重现期

36、最大风速计算结果如下:设计风速站 名10m高30年一遇P-型Gumbel雷 波 县24.323.9金 阳 县22.6/本工程线路路径海拔5001200m,该区域内的气象站除均位于城郊山顶,各站观测场的测风受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本工程线路路径大部分地处高海拔地区,地形情况与相应地段的气象站有一定相似性,山口、河谷等微地形突出地段的风速与气象站有一定差异,都需进行地理修正。根据线路路径通道的海拔、地形进行风速订正后的最大风速为:XX县26.7m/s。参照附近已运行多年及拟建各电压等级线路设计参数,确定设计基准风速取值30m/s。2.9.3设计覆冰厚度覆冰成因导线覆冰主要受温度、湿度、冷暖空气对流、

37、环流、风等气象因素决定,通过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覆冰生成的必要气象条件是:1) 温度较低:物体表面温度达到0以下;2) 湿度较大: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3) 风速:大于1.0m/s,能够使空气中水滴运动。大范围导线覆冰天气现象与天气系统或大气环流密切相关,由于大范围气流状态的剧烈改变,常常导致大范围异常天气,出现局域性导线覆冰灾害。2.9.4 覆冰调查与分析调查概况为了对线路通道区域的覆冰分布状况有较为广泛的了解,在本工程的可研及初设选线阶段对路径区域的冬季覆冰情况、冰灾及已建线路设计冰厚、抗冰设计措施与运行情况都将做大量的调查收资工作,对区域的覆冰性质、覆冰量级、覆冰分布已给予基本描

38、述。其覆冰调查中对路径地区的气象局、电力公司、电信局、县志办、民政局等单位进行了覆冰收资调查,对沿线的乡、村电管站、公路道班以及熟悉当地情况的村民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和沿线路走廊实地踏勘收资。调查范围为路径区域的XX等地。收集到的基本资料如下:(1) 沿线各地电力部门所属输电线路与覆冰相关的设计及运行维护资料;(2) 沿线各地通讯部门所属通讯设施与覆冰相关的资料;(3) 沿线各县农、林、水利、地方志编委、交通、民政等部门关于冰害的调查及记载资料;(4) 沿线各地镇、乡、村关于覆冰的访问资料。3.3.2.2覆冰调查及计算结果根据覆冰调查数据,采用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5158-2002)

39、计算方法,得出线路走廊海拔500m1500m区域8个点的标准冰厚0.7mm5.4mm,10m高30年一遇的设计冰厚0.5mm5.6mm。调研分析区域内覆冰主要发生在海拔1500m以上的地带,调查点的10m高30年一遇设计冰厚均在5mm。针对2008年1月因冻雨出现的雨凇,调查结冰直径最大约10mm,其重现期超过百年一遇。经换算,其标准冰厚导线为5mm,地线取10mm。2.9.5气象特征值多年气象特征值XX县气象站多年气候特征统计如下:项 目雷 波观测场海拔高度(m)1474.9平均气压(hPa)852.0平均气温()12.0极端最高气温()34.3极端最低气温()-5.8最冷月平均气温()1.

40、9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0.1平均水汽压(hPa)12.6最大风速(m/s)18.3平均风速(m/s)1.6最大积雪深度(cm)15最大冻土深度(cm)/年平均雷暴日数(d)55.5最多雷暴日数(d)78年平均雨日数(d)205.1年平均雾日数(d)115.8年平均霜日数(d)26.5平均降雪日数(d)13.0年平均大风数(d)2.7覆冰同时气温根据本工程线路通道覆冰区域的高程(最高约1500m)、黄茅埂观冰站覆冰同时气温资料和各参证气象站最低气温资料,综合分析后建议该线路段覆冰同时气温采用-5。2.9.6推荐设计气象条件根据线路推荐路径方案结合相邻35KV线路设计原始资料,同时结合运行单位

41、对线路重大运行事故记录,至今未发生冰雪灾害造成的断线倒杆事故,确定全线按照5mm覆冰设计。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有关规程要求,本段线路设计气象条件组合:项 目气温()风速(m/s)冰厚(mm)最高气温4000最低气温-500年平均气温1500最大风速10300设计覆冰-5105(10)雷电过电压15100操作过电压15150安装情况0100覆冰比重0.9g/cm3年平均雷电日56天注:(1)风压系数按1/16计算;(2)局部地段适当提高铁塔抗风、抗冰能力;(3)括号内数据为地线覆冰厚度。2.10 导、地线型号、安全系数及防振措施2.10.1 导线选择我国钢芯铝绞线所使用的国家标准有两种,其中一种是

42、1983年颁布的GB/T1179-83,另一本是1999年颁布的GB/T1179-99。目前执行的导线标准为1999年颁布的圆心同心绞架空导线(GB/T1179-1999)。但83国标导线,其技术成熟,多年运行特性良好,得到广泛应用。99国标导线,其技术标准有所变化,但运行经验少。考虑到在目前高压、超高压线路中新标准导线应用尚少,本工程考虑仍用83标准的导线本工程按照导线载流量计算:线路较短时,输送容量决定与导线容许的发热条件,按照导线长期容许载流量考虑。 W=31/2UI cos I=W/(31/2U cos) I=18000/(1.732*35*0.9) =330 (A)当周围温度不同时,应除以修正系数,本工程环境最高温度考虑为40度,即系数取0.88。 I=330/0.88=375(A)根据公式W=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