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某35k变电站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2881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5.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某35k变电站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山东某35k变电站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山东某35k变电站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山东某35k变电站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山东某35k变电站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某35k变电站初步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某35k变电站初步设计说明书.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35kVXX站输变电工程变电部分 初 步 设 计设计说明书、图纸 XX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设计证书乙级 2012年02月 日 初 步 设 计 总 目 录第1卷 设计说明书及主要设备材料清册第1册 设计说明书 第2册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第2卷 设计图纸 第1册 电气部分图纸第2册 土建部分图纸第3卷 工程概算书初 步 设 计 说 明 书 目 录第1章 总的部分1.1 概述1.2 站址概况1.3 主要技术原则及存在问题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2章 电力系统部分2.1 概述2.2 建设规模2.3 主要电气参数第3章 电气部分3.1 电气主接线3.2 短路电流及主要设备选择3.3 绝缘

2、配合及过电压保护3.4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3.5 站用电及照明3.6 防雷接地第4章 二次部分4.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4.2 系统调度自动化4.3 系统及站内通信4.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4.5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4.6 直流系统及交流不停电电源4.7 其他二次系统4.8 二次设备组柜及布置第5章 土建部分5.1 站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5.2 建筑5.3 结构5.4 给排水5.5 采暖通风与空调调节第6章 消防部分6.1 概述6.2 消防措施6.3 消防给水系统第7章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节能减排7.1 环境保护7.2 水土保持7.3 节能减排第8章 劳动安全卫生第9章 工程造价分

3、析附件:1、关于XXXX35千伏变电站站址的批复2、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意见 3、XXXX市XX35kV变电站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4、XXXX35kV变电站设计“两型一化”落实对照表5、XXXX35kV变电站设备应用国网通用设备(2009年版)情况表6、XX35KVXX变电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1章 总的部分1.1 概述 1.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章(1)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及山东省电力集团公司有关反措要求(2)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设计导则(3)国家电网公司基建2008603号关于印发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抗震设计要点的通知(4)国家

4、电网公司基建200896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变电站电缆防火设计和建设工作的通知(5)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35kV变电站分册(2005年版)(6)山东省110kV标准配送式变电站典型设计(7)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2009年版)(8)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66kV及以下变配电站典型规范)(2008年版)(9)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35kV变电站二次系统部分(10)国家电网公司35kV变电站通用设计规范(11)国家电网公司通用设计二次系统部分2)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1)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2007)(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

5、范(GB 5005992)(3)35kV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程(DL/T 51031999)(4)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92)(5)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7-1997)(6)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7)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7-200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00)(10)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11)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13730-92)(12)远动

6、终端通用技术条件(GB/T13729-92)(13)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5002-2005)(14)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 593-2006)(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16)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GB4728-2005)(1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18)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19)电力变压器 (IEC 60076)(2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21)高压交流断路器 (GB 1984-2003)(22)额定电压1kV以上52k

7、V以下的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EC298)(23)远动设备及系统工作条件 (IEC870-2-1)(24)远动设备及系统性能要求 (IEC870-4)(25)3.640.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 3906-2006)(2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1995)(27)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9-2006)(28)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14285-2006)(29)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2-2005)(30)110220kV电网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运行条例(3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8、50019-2003)(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3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35)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93)(3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1995)(3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GB50166-2006)(38)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1985)(39)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990)(4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41)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1987)(42)国家电网公

9、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110kV变电站分册。(43)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44)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DL/T 995-2006)(45)关于继电保护直跳回路反措的通知(网调继20071)(46)线路及辅助保护标准化规范(国网科2007885号) (4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5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51)变电所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定(NDGJ 96-92)(52)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10、GB50260-96)(5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5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5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7)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58)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59)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60)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61)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6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3)XXXXXX35kV输变

11、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定稿及评审意见;4)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5)鲁电集团发展2011886号。山东电力集团公司部室文件关于下发2012年淄博沂源土门等二十三项110、35千伏输变电工程可研审查意见的通知。1.1.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工程建设规模建设内容规划本期主变压器220MVA120MVA35kV配电装置进线2回,单母线分段接线进线2回,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配电装置出线8回,单母线分段接线出线4回,单母线接线无功补偿装置23Mvar13Mvar2)设计范围与分工(1)我院负责XX变电站站区内设计、对侧变电站出线改造设计以及线路部分设计。(2) 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新上1台

12、50MVA主变压器及按建设规模要求的35kV、10kV配电装置、电容补偿装置、二次设备室及相应的电气控制、测量、信号、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站内过电压保护。对侧虎路线站新增双回35kV出线间隔工程及虎路线至XX站线路工程。与上述内容对应的土建部分。1.2 站址概况 1.2.1 站址自然条件该站址位于XX市大柳行镇门楼村附近,变电站站址靠近负荷中心,不占良田,站址不受五十年一遇洪水位影响,周围防洪涝及排水系统通畅,无水淹危险。四周地形开阔,进出线方便。靠近公路,交通便利。站址及周围无矿产、文物、军事和通讯设施,无较大型建筑物及拆迁补偿项目。黄金站位置1.2.2 环境评价结论对110kV凤凰变电

13、站工程来说,主要为电压调节和输出,根据其生产运行情况,它本身对周围的环境不存在大的污染和影响。对可能给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的问题,在本工程的设计中给出了不同的预防措施,加以防止。1.2.3 进出线走廊条件四周地形开阔,进出线方便。靠近公路,交通便利。站址及周围无矿产、文物、军事和通讯设施,无较大型建筑物及拆迁补偿项目。35kV规划进线2回,本期进线2回:分别接在110kV虎路线变电站扩建的两个35kV线路间隔。10kV规划出线8回,本期出线4回。1.2.4 征地拆迁及设施移改的内容站址及周围无矿产、文物、军事和通讯设施,无较大型建筑物及拆迁补偿项目。 1.2.5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水文气象

14、条件(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根据野外勘察揭露,钻探深度范围内,本区地层主要由粉质粘土(Q4dl)、花岗岩(r52-3)组成,现按由新至老、自上而下顺序将地层分述如下:1层粉质粘土(Q4dl):黄褐色,可塑,稍湿,含铁锰结核,混多量粗砂颗粒,夹碎石块及植物根系。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300.70m,平均0.48m;层底标高:80.3081.23m,平均80.76m;层底埋深:0.300.70m,平均0.48m。2层强风化花岗岩(r52-3):灰白色,粒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岩芯呈砂状至碎块状,节理、裂隙发育。该层伏于1层粉质粘土层之下,场区普遍分布,钻探深度范围内最大揭示厚

15、度7.20m,本次勘探未揭穿此层。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A表A.0.1, 强风化花岗岩坚硬程度等级为软岩。岩体破碎,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表3.2.2-3,岩体质量等级划分为V级。该层做标贯测试7次,其统计结果如下:项目nmaxminmSK建议值N/760.751.056.03.10.050.9653.853.8地震基本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XX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场地土类别和建筑场地类别:拟建建筑物为1-2层,根据建筑抗震

16、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4.1.3条规定及表4.1.3划分土的类型,利用当地经验按表4.1.3估计各层土的剪切波速,按4.1.5计算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值如下(以不利地层因素4号孔计算):地层名称土的类型厚度di(m)实 测 值剪切波速Si(m/s)估计值1粉质粘土中硬土0.702702强风化玄武岩坚硬土或软质岩石500建 筑 场 地 类 别 评 定 表计算结果: 计算深度d0=0.70m传播时间t=0.70/270=0.00259(s)等效剪切波速(m/s):Se =d0/t=0.70/0.00259=270.0(m/s)依据表4.1.3,判定场地土属中硬土,依据表4.1.6,判定建

17、筑场地类别为1类,建筑设计特征周期为0.30s。场区内无软弱下卧层及液化土层分布,依据表4.1.1,为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水文地质:场地地下水类型属基岩裂隙水,地下水来源主要由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在该区埋藏较深,在地面以下15.00m左右,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不会影响施工。(2)水文气象 多年平均气温: 12.1极高气温: 38.3极低气温: 21.3最大风速: 34m/s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607mm主导风向: NNE最大冻土深度: 0.42m50年一遇洪水水位为12.37m,50年一遇最高潮汐位为6.13m。场区标高高于50年一遇洪水水位标高与50年一遇最高潮汐位标高。通过

18、调查、分析、论证,按照国家标准66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要求“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在分析沿线覆冰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参考本线路附近已经运行的多条220kV和110kV线路,设计覆冰厚度取值均为10mm,相应风速10m/s,线路已运行多年,至今运行情况良好,本工程设计覆冰厚度取10mm, 地线覆冰10mm。经收资归纳统计整理,并结合典型气象区,确定本工程设计气象条件汇总如下表: 气温()最 高+40最 低-20最 大 风-5覆 冰-5安 装-10外过电压+15内过电压+10年平均气温+10风速(m/s)最 大 风27覆 冰10安 装10

19、外过电压10内过电压15覆冰覆冰厚度(mm)10冰的比重0.91.3 主要技术原则及存在问题 1.3.1 主要技术方案 该变电站是35kV箱式变电站,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D-3方案,主要按以下设计原则进行设计:1)主变压器 主变选用智能变压器, 型式:SZ11-20000/35,三相两圈、低耗、有载调压变压器,配国产有载调压真空开关,户外布置。2) 接线方式35kV侧: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进线2回。10kV侧: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出线8回。10kV无功补偿装置:容量为23000kvar。3)主要设备选型配电装置箱由35kV 配电装置箱、10kV配电装置箱、电容补偿装置箱、二次

20、设备箱组成。(1)35kV配电装置采用手车式真空开关柜,柜内配真空断路器。(2)10kV配电装置采用手车式真空开关柜,柜内配真空断路器。(3)10kV电容器组采用自动调容柜式成套电容器装置。电抗器采用干式铁芯串联电抗器。(4)站用变压器两台,50kVA+50kVA,分别接在35kV5#和10kV4#母线上,380/220V低压母线采用单母线结线,馈线15回。(5)本变电站按照智能化变电站设计要求由电磁式互感器、智能化开关等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全部

21、数字化,其基本特征为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模型和通信协议统一化、运行管理自动化。整个变电站系统是由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三层设备所组成。站控层设备由后台监控、工程师站、远动服务器、防误闭锁等组成。站控层通过网络与站控层其他设备通信,与间隔层设备通信,传输MMS报文和GOOSE报文;站控层网络宜采用单套星形以太网络。间隔层设备由按间隔对象配置的测控装置、保护装置、DTSD/DSSD1056计量装置以及与接入其它智能设备的规约转换设备。单间隔设备有线路保护、测控装置、计量装置,跨间隔设备包括故障录波、变压器保护等。过程层设备主要包括电磁式电流电压智能一次设备等,现阶段智能化开关由传统开关+智能终

22、端方式来实现开关设备智能化。过程层设备与间隔层设备相连,GOOSE单独组网,合并单元与间隔层设备间相连及跨间隔通信的方式来实现实时数据传输。过程层设备具有自我检测、自我描述功能,支持IEC 61850过程层协议。传输介质采用光纤传输。采用变电站数字式自动化设备,就地保护方式;配免维护直流电源,微机故障接地选线、消谐装置、故障录波、在线测温、温湿度优化控制,并预设置图象传输接口;电能计量采用数字式电能表计量装置;10kV侧电容补偿采用成套电容自动补偿装置;通讯系统为数字光纤通讯。主要保护配置与选型:主变配备微机型保护,主后备保护一体化配置,集中组屏;10kV线路、电容器等设备配备微机型保护;35

23、kV进线及10kV分段分别配置备用电源自投装置。设DC220V,100Ah智能高频开关电源一体化直流系统一套,蓄电池采用免维护铅酸密封蓄电池。逆变电源系统容量2kVA。各配电单元设置电能表,安装于相应的智能汇控柜或开关柜内,并装设电能量远方终端1套。4)控制保护及测量装置变电站完全按照智能化变电站要求设计,采用智能化的一、二次设备,以变电站一、二次设备为数字化对象,以高速网络平台为基础,通过对数字化信息进行标准化,实现变电站的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1)本站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35kV线路及35kV分段开关配置备自投功能,采用网络集中式,由集中式处理装置实现。(2)主变压器保护主变压器保护配

24、置主、后备一体化装置。每套保护均采用独立的直流电源,电流取自不同的合并单元;配置单套非电量保护。高压侧配置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低压侧配置限时速断保护。各侧均配置过负荷保护,保护动作于发信。变压器保护直采直跳。非电量保护包括重瓦斯保护及轻瓦斯、压力释放、油位、温度等信号装置。非电量保护采用就地实现,直采直跳,现场配置就地一体化智能组件上传非电量动作报文及有载开关调档信息等。(3)35kV线路保护a.按间隔配置保护、测控装置。b.线路配置电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三相一次重合闸。(4)10kV保护a.按间隔配置保护、测控。b.线路配置电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三相一次重合闸。c.10kV电容器配置电

25、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欠电压及放电线圈开口三角零序电压保护/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d. 分段配置电流速断保护、过流保护一体化装置。e. 接地选线由监控装置软件实现,f. 监控装置软件实现监视2台变压器和2组电容器,实现电压无功自动调节,并配有检测主变滑档执行急停的功能5) 智能化交直流一体电源系统 为减少站用电源系统设备的重复配置,建立站用电源信息共享的一体化平台,提高变电站站用电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上行下达信息数字化传输,站内配置一套直流、站用、UPS及通讯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监控平台使用DL/T860规约,与自动化系统集成,实现电源系统统一智能监控,进而实现状

26、态检修;智能监控除常规范围外,还包括蓄电池容量监测,交流系统漏电监测,所有进线、馈线回路监控,电源回路的程序化操作、联锁、协调联动等;设置智能型监测装置,具有完善的保护、在线自诊断、绝缘检测、直流接地巡检及微机蓄电池自动巡检等功能。直流系统电压采用220V,设置一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蓄电池容量按全部负荷放电2h进行计算,考虑通信直流负荷容量(4h负荷放电计算),单组容量采用100Ah,蓄电池为18只,不设端电池,框架安装于继电器室。6)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建立运行智能辅助控制系统,实现图像监控、环境在线监测、智能门禁对讲、SF6在线监测、站用电源监控、绿色照明控制、风机控制等子系统的联动,全面

27、实现变电站智能运行管理,具备“智能监测、智能判断、智能管理、智能验证”功能。7)防雷接地:站内设2支25米独立避雷针构成防直击雷保护,全站接地系统采用606镀锌扁钢为水平接地体,与505角钢垂直接地体构成接地主网,所有设备底座及外壳均按有关规定可靠接地。8)通信35kVXX箱式变电站沿新建线路架设一根24芯OPGW光缆,长度约9.06km,进出线段24芯导引缆。分配由35kVXX箱式站至110kV虎路线站连接。9) 建筑造型及风格为使变电所建筑与电气设备的协调统一,注意建筑造型及风格。在满足工艺和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级配电装置、主变压器、各功能性房间及一次、二次电缆走径的合理衔接和各空

28、间的合理组织,优化布局,提高建筑物利用率。同时对建筑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得建筑物内部简洁、合理,不仅运行维护方便,而且外观造型富于变化。1.3.2 通用设计、通用设备、通用造价的应用 表1.3.1 35kV变电站工程通用设计、通用设备成果应用表 工程概况电压等级35kV主变台数及容量(MVA)2*20MVA出线规模(35kV /10kV)2/8变电站类型智能配电装置类型A:GIS;B:HGIS;C:瓷柱式;D:罐式设计方案选择通用设计方案编号 A:直接采用通用设计方案;B: 进出线规模调整;C:无功补偿配置调整35kV变电站典型设计D-3通用设备主变压器设备编号BT-P-20000Z/7.5并联

29、电容器装置设备编号35kV避雷器设备编号BMOA-51/134-5-H10kV避雷器设备编号CMOA-17/45-5-H35kV开关柜(断路器)设备编号BKG-AZ-1250/2510kV开关柜(断路器)设备编号AKG-AZ-2500/251.3.3 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1)积极采用全寿命性能价格比优良的设备。采用占地少、维护少、环境友好设备,降低中断供电损失成本。选用冷却方式为自冷的高效节能变压器,有效节省站用电。(2)优化设备功能,节省硬件资源。如全站采用保护测控一体化设计,自动化系统实现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功能等。(3)优化站用电源系统设备的配置,站内配置一套直流

30、、站用、UPS及通信电源一体化电源系统。(4)优化全站照明设计,户外灯具选择节能型泛光灯,采用低式安装,分散布置;户内照明灯具选择效率高、寿命长、性能稳定的LED照明灯具,达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5)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积极采用新材料,节能降耗,倡导绿色节能建筑在变电站建筑设计领域的运用,从建筑布局,选材,构造,维护及回收利用等方面,对建筑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填写推荐方案的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统计表。表内包括: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单位工程造价、站址总占地面积、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进站道路长度、总建筑面积等指标。)表1.4 主要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统计表(推荐方案

31、)序号项 目技术方案和经济指标1主变压器规模,远期/本期,型式220MVA/120MVA 三相两圈有载调压变压器2110kV出线规模,远期/本期335kV出线规模,远期/本期2/2410kV出线规模,远期/本期4/8510kV低压电容器规模,远期/本期23Mvar/13Mvar6110kV电气主接线,远期/本期735kV电气主接线,远期/本期单母线分段/单母线分段810kV电气主接线,远期/本期单母线分段/单母线9110kV配电装置型式,断路器型式、数量1035kV配电装置型式,断路器型式、数量35kV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真空断路器5台1110kV配电装置型式,断路器型式、数量10kV户内开关

32、柜双列布置,真空断路器14台12地区污秽等级/设备选择的污秽等级e级/e级13运行管理模式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监控系统,监控和远动统一考虑,按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14智能变电站(是/否)是15变电站通信方式35kV至各级调度中心均采用光缆通信方式16电力电缆(km)0.617控制电缆(km)518光缆(km)219接地材料/长度(km)0.620变电站总用地面积(m2)919.9521围墙内占地面积(hm2)879.7522进站道路长度 新建/改造(m)65023总土石方工程量及土石比 挖方/填方(m3)5234.01/024弃土工程量/购土工程量(m3)0/025边坡工程量 护坡/挡土墙(m2/m

33、3)0/026站内道路面积 远期/本期(m3)124/12427电缆沟长度 远期/本期(m)30/3028水源方案打井取水29站外供水/排水管线(沟渠)长度(m)-30总建筑面积 远期/本期(m2)212.05/212.0531生产综合楼建筑 层数/面积/体积(m/m3)1/212.0532构架结构型式及工程量(t)3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34地基处理方案和费用35动态投资(万元)3151.8736静态投资(万元)3063.3337建筑工程费用(万元)187.3638设备购置费用(万元)1553.6939安装工程费用(万元)544.1840其他费用(万元)574.8441建设场地征用及清

34、理费(万元)158第2章 电力系统2.1 概述2.1.1 电网现状:XX电网供电范围为XX市下辖的12个镇(街)、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现由220kV汤邱、沈余站向其辐射供电。截至2010年底,XX电网总装机容量823.6MW,其中统调公用火电厂1座:XX国电660MW;统调公用风电场1座,总装机容量94.6MW;地方公用火电厂1座,XX热电厂,总装机容量60MW;地方公用沼气发电厂1座,总装机容量3MW;企业自备电厂2座,总装机容量12MW,康达水泥6MW,蔚阳水泥6MW。截至2010年底,XX电网有110kV公用变电站8座,变电总容量606MVA;企业自备110kV变电站

35、2座,变电容量75.25MVA。35kV公用变电站12座,变电总容量221.4MVA;企业自备35kV变电站27座,变电总容量159.325MVA。截至2010年底,XX电网有110kV公用线路11条142.4km(代管110kV余辛一线,长度34.192km)。35kV公用线路29条228km, 35kV用户线路10条25.6km。2010年XX市全社会用电量17.67亿kWh,网供电量15.29亿kWh;全社会最高负荷326MW,网供最高负荷266MW。XX市电网地理接线图详见附图1。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1)110kV网架结构不尽合理,造成汤邱站供电压力较大。220kV沈余站现已两台主变运

36、行,但由于建设资金等问题,配出工程未及时实施,计划建设的沈余至北沟(烽台)同塔双回线路将使网架进一步优化,减缓汤邱站的供电压力;2)部分变电站供电范围过大,供电质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负荷需求,有必要在负荷中心增设变电站;3)部分10kV配网线路线径偏小、负载率较高,负荷转移能力不足;4)农村低压电网建设存在S7高耗能变压器比例较高、部分低压线路导线截面偏小且老化严重、多数低压台区出线路数少和低压台区位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供电质量不高,节能降耗难度较大。2.1.2 本工程接入系统方案:根据35kVXX箱式变电站的地理位置及附近网站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接入系统的合理性、可靠性并进一步理顺电网结构,初

37、步拟定方案:由110kV虎路线变电站35kV间隔西侧采用电缆出线(两个出线间隔),新敷设双回电缆线路长度约0.55km;新架双回架空线路29.06km,新建35kVXX箱式变电站采用电缆进线,线路长度约0.15km;沿新架线路同塔架设一根OPGW-24芯光缆作为架空避雷线。110kV虎路线变电站现有一个备用35kV出线间隔,全部设备已上齐,包括一次及二次设备等,需再扩建一个间隔,需增加一、二次设备。2.2 建设规模2.2.1 主变规模XX35kV变电站规划安装2台20MVA变压器,本期安装1台20MVA变压器,电压等级为35/10kV。2.2.2 出线规模35kV系统规划进线2回,本期出线2回

38、。10kV系统规划出线8回,本期出线4回。2.2.3 无功补偿装置XX35kV变电站规划安装无功补偿电容器23Mvar,本期安装13Mvar。2.3 主要电气参数2.3.1 主变型式及参数选择主变型式:三相两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容量比: 20/20MVA额定电压:3532.5%/10.5kV接线组别:Y/d11冷却方式:自冷短路阻抗:Uk=7.52%2.3.2 电气主接线(1)35kV进线:本期2回电缆进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最终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3)10kV出线:本期4回电缆出线,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最终8回电缆出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2.3.3 短路计算本站的电源来自11

39、0kV虎路线变电站的35kV母线,系统远景2020年最大运行方式下,XX35kV变电站35kV短路容量及短路电流:三相短路容量:174.16MVA 三相短路电流:2.873kA 其中:基准容量=400MVA,基准电压=35kV。2.3.4 接地方式变电站35kV侧及10kV侧均不接地。第3章 电气部分3.1 电气主接线3.1.1 变电站本期、远期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规划本期主变压器220MVA120MVA35kV配电装置进线2回,单母线分段接线进线2回,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配电装置出线8回,单母线分段接线出线4回,单母线接线无功补偿装置23Mvar13Mvar3.1.2 本站电气主接线方案与通

40、用设计及“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设计导则一致,采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2006版)D-3典型设计方案。本站电气主接线图见附图4。 3.1.3 论述电气主接线方案(1)35kV进线:本期2回电缆进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最终2回电缆进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2)10kV出线:本期4回电缆出线,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最终8回电缆出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3)无功补偿:每台变压器分别配置13Mvar无功补偿并联电容器组,接在10kV母线上。3.1.4 各级电压中性点接线方式:(1)主变压器35kV侧中性点不接地方式。(2)10kV侧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3.2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

41、要设备选择3.2.1 短路电流计算:1)根据系统提资,本站的电源来自110kV虎路线变电站的35kV母线;XX站主变建设远景规模为220MVA, Uk%=7.52,以此为依据计算。2)根据上述条件:经计算,2020年XX35kV变电站35kV母线最大运行方式下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如下:35kVXX变电站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电压等级(kV)故障类型短路容量(MVA)短路电流(kA)短路冲击电流(kA)10三相短路(分列)105.176.072三相短路(并列)131.107.56935三相短路174.162.873根据以上计算结果,35kV电压等级的设备开断电流25kA;10kV电压等级的设备开断电流2

42、5kA。3.2.2 导体和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原则和依据设备运行环境条件参数表海拔高度(m)(不超过)1000环境温度()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户外-25户内-15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33最高年平均温度+20耐地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m/s2)2.0正弦共振三个周期,安全系数1.67以上离地面高10m处,维持10min的平均最大风速(m/s)40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25下)90日照强度(W/cm2)0.1覆冰厚度(mm)10污秽等级e 级3.2.3 系统概况3.2.3.1 额定频率:50 Hz。3.2.3.2 最高运行电压: 38.5 kV、12kV。3.2.3.3 中性点接地方式:35k

43、V系统:不接地 10kV系统:不接地3.2.3.4 污秽等级:e级。3.2.3.5 地震设防烈度:7度。3.2.4 3.2.4 通用设备的应用情况本站设备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备(2011年版)。3.2.4.1 主变压器选型主变压器主变压器选择结果表项 目参 数型式三相两绕组油浸式自冷有载调压型号SZ11-20000/35容量20/20MVA额定电压3532.5%/10.5kV接线组别Y/d11阻抗电压UK=7.52%冷却方式自冷(ONAN)3.2.4.2 35kV电气设备:选用铠装移开式户内交流金属封闭开关柜,断路器选用真空断路器,主变压器和分段回路额定电流为1250A,开断电流为25kA;出线回路额定电流为1250A,开断电流为25 kA;配干式电流互感器、干式电压互感器、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35kV主要设备选择结果表设备名称型式及主要参数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