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货码头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3123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货码头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散货码头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散货码头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散货码头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散货码头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货码头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货码头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书.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14章 给水排水314.1 给水314.2 排水414.3 防洪6第17章 消防717.1 工程概况与设计范围717.2 工程技术标准817.3 火灾危险性分析817.4 同时发生火灾次数论证817.5 防火措施817.6 消防工程设计1017.7 消防工程费用12第18章 环境保护1318.1 设计依据1318.2 环境现状1318.3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1518.4 环境保护工程设施及预期效果2118.4.3 运营期固体污染防治对策措施2318.5 项目引起的生态变化所采取的防范措施2518.6 绿化设计2818.7 环保监测设施2818.8 环境保护工程费用28第19章 安全

2、2919.1 工程概况2919.2 安全评价与危害因素2919.3 劳动安全对策措施31第20章 劳动卫生3620.1 设计依据3620.2 主要劳动卫生危害因素3720.3 劳动卫生对策措施38附件:有关报告及批复文件附件一:xx编制xx工程防洪报告书(x年x月)附件二:xx关于xx工程防洪报告书的批复(xxxx号)附件三:xx编制xx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x年x月)附件四:xx关于xx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xx号);附件五:xx编制xx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书(x年x月)附件六:xx关于xx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书的批复(xxxx号);附件七:xx编制xx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x年x月

3、)附件八:关于xx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批复(xx);第14章 给水排水14.1 给水14.1.1 用水量和水质(1) 船舶用水量本工程设计码头岸线总长xx m,码头结构按xx万吨级设计;建设xx万吨级干散货泊位xx个,并预留改造为干散货泊位的条件。考虑到远期规划,船舶供水按照每天考虑xx艘xx万吨级船舶上水,用水量标准为xx m3/艘.次。最高日用水量:Q1d=xx m3/d最高时用水量:Q1h=xx m3/h。(2) 生产用水量港区除尘喷洒用水:港区堆场面总面积约xx万m2,喷洒用水量标准为2.5 L/m2.次,每日喷洒xx次。最高日用水量:Q2d=xx m3/d最高时用水量:Q2h

4、=xx m3/h。流动机械及车辆维修及冲洗用水,用水量按0.8m3/台.次考虑,最高日用水量:Q3d= xx m3/d最高时用水量:Q3h=xx m3/h。(3) 生活用水港区定员人数:方案一xx人。推荐方案二xx人,生活用水按照港区总人数按1830人考虑。最高日用水量:Q4d=xx m3/d最高时用水量:Q4h=xx m3/h。(4) 码头环境保护用水量1) 道路及码头面喷洒用水量Q4港区道路及码头面总面积约xx万m2,道路喷洒用水量标准为0.2 L/m2.次,每日喷洒xx次,采用洒水车喷洒。最高日用水量:Q5d=xx m3/d最高时用水量:Q5h=xx m3/h。2) 绿化用水量Q5港区绿

5、化总面积约xx万 m2,绿化用水量标准为2L/m2.d,每天浇洒x次。最高日用水量:Q6d=xx m3/d最高时用水量:Q6h=xx m3/h环保总用水量为Q6=xx m3/d(5) 未预见水量按上述14项用水总和的15%算。码头区域用水量统计详见下表。(6) 消防用水量码头消防用水量、水压及火灾延续时间按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执行。港区总面积xx ha 100ha,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取1次,一次消防用水量为xxm3。港区用水量主要包括船舶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堆场和道路喷洒及绿化等环保用水;未预见用水量按港区最高日用水量之和的15%考虑。表14-1 港区用水量表序号用水项目日

6、用水量(m3/d)小时最大用水量(m3/h)1船舶用水2生活用水3生产用水4环保用水5未预见用水6合计7消防用水 m3/次生活、船舶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生产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 48-1999)。14.1.2 给水水源及输水管道港区给水水源接市政管网,以xx作为设计分界点,要求接管点的设一根DNxx的进水管,其压力要求大于xx Mpa,用水量为xx m3/h。给水管道埋地敷设,管材为钢丝网骨架复合塑料管,热熔连接。14.1.3 港区给水管网(1) 港区给水系统1) 船舶+生活用水系统。2) 消防系统。3) 生产用水系统(2) 给水管

7、网的布置和分区、分质、分压给水情况船舶+生活用水系统,管网呈枝状布置,沿辅助区及码头前沿敷设,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消防系统管网成环布置,沿生活辅助区及堆场敷设。生产用水系统,管网呈枝状敷设,沿堆场及各转运敷设,采用回用水并辅助市政供水,水质符合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 48-1999)。(3) 给水管网设计工作压力和主干管的规格船舶生活用水水管管径为DNxx,工作压力为xx MPa;喷洒水管管径为DNxx ,工作压力为xx MPa;消防水管管径为DNxx,工作压力为xx MPa。(4) 管材选择、连接方式和敷设方式港区埋地给水、消防及生产用水管道,管材采用

8、钢丝网骨架复合塑料管,热熔焊接接口。码头区明露给水管管材采用衬塑钢管,卡箍或法兰连接;消防及生产用水明敷管道,材质采用镀锌钢管,焊接连接。14.1.4 港区给水调节站因本工程需要提供生产、生活以及消防用水,其所需压力较高,为保证最不利点的供水水压,在港区生活辅助区设置1座加压泵站,配置1座泵房和3座贮水池。其中生活及船舶用水水池1座,有效容积为xx m3;消防水池1座,有效容积为xx m3;生产水池1座,有效容积为xx m3;为防止生活用水水质污染,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生产用水水池独立,互不连通。泵房内设置3套泵组,1组给水泵组提供生活用水和船舶用水,1组消火栓泵组供给室内外消防用水和1组生产

9、用水泵组供堆场喷洒用水、转换房、皮带机及码头面等冲洗用水。生活泵组:数量x台(x用x备),型号xx,Q=xx m3/h,H=xx MPa,N=xx Kw;消防泵组:数量x台(x用x备),型号xx,Q=xx m3/h,H=xx m, Nxx Kw;生产用水泵组:数量x台(x用x备),型号xx,Q=xx m3/h,H=xx MPa,N=xx Kw。14.2 排水14.2.1排水条件本工程码头及陆域未被污染的雨水,经收集后直接排海;煤污水等经过收集及处理达标后,回用作为堆场喷洒用水。14.2.2 排水体制本工程港区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即生活、生产污水和雨水分别设置排水系统。(1) 雨水系统港区的未被

10、污染的雨水经排水暗管收集后,直接排入水域。堆场周围设置排水沟,收集含煤雨水和转运房、皮带机等冲洗产生的含煤污水,排入堆场附近的煤污水处理场处理系统。(2) 污水系统港区设置污水处理站,由煤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含油污水处理系统组成,煤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的水回用于堆场喷洒。14.2.3 雨水管网14.2.3.1 主要设计参数(1) 雨水量计算a. 堆场径流雨水量计算雨水量计算公式采用Q=qF,式中径流系数取0.15,F为汇水面积xx ha,H为多年最大日降雨深的平均值,取xx mm。则Q=xx m3/d。b. 道路及辅助建筑区雨水量计算雨水量计算公式采用设计暴雨强度q采用xx 地区

11、暴雨强度公式: (L/sha)式中:t雨水管、渠降雨历时t,按公式t=t1+mt2计列;地面集水时间t1,按10min选取,折减系数m取2.0;径流系数,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港区的径流系数取0.75;设计重现期P,按规范选取P=2年。(2) 集水方式集水方式:堆场采用边沟式集水;道路采用雨水口集水。(3) 排水沟渠及设施荷载排水沟渠及基础和附属构筑物按汽-20荷载计算。排水管材采用HDPE塑钢缠绕排水管,电热熔或者法兰连接。14.2.3.2 出水口港区共设xx 个雨水出水口,出水口的接入管径均为DNxx,其最低管内底标高为xx m左右,满足设计规范要求。14.2.4 污水系统14.2.4.1

12、生活污水港区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洗涤等污废水,设计最大时污水量:Qw1h=xx m3/h。14.2.4.2 生产污水生产污水主要来源于港口卸船机、堆取料机、皮带机、装车楼清洗及堆场雨水。设计最大时处理的污水量采用:Qw2h=xx m3/h。14.2.4.3 含油污水含油污水主要来源于维修车间和维修场地在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含油污水。设计最大时处理的污水量采用:Qw3h=xx m3/h。污水处理详见环境保护相关章节。14.2.4.4污水管道的选材和连接方式生活污水管道采用HDPE管道,连接方式采用电热熔焊接接口。14.3 防洪根据xx 文件(xxxxxx号),“关于xx工程建设方案的批复”,同

13、意码头总平面布置方案,码头采用高桩结构,码头主梁梁底高程应不低于20年一遇潮水位,在紧邻码头后方陆域留有xx米的防汛抢险通道,并确保其畅通。工程建设期间应严格按照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所核定的内容和要求执行。第17章 消防17.1 工程概况与设计范围17.1.1 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xx。本工程拟建x个xx吨级煤炭接卸泊位(码头水工结构按靠泊xx吨级散货船设计)、x个xx吨级和x个xx吨级装船泊位(码头水工结构按xx吨级散货船设计),设计年通过能力为xx万吨(其中接卸能力xx万吨、装船能力xx万吨),码头岸线长度xx m,陆域纵深xx m。17.1.2 消防依托、协作条件(1)陆域消

14、防站距本工程约xx km处已有特勤消防站x座,配有消防车x辆,办公大楼x座,训练塔x座,消防人员xx人,组成一个中队。(2)水上消防站xx已设置水上消防中队一个,配有消防码头x座,x个泊位,码头长xx m,高桩粱板结构,现配有xx 吨专用的消防船一艘(航速xx 节,xx门水泡沫,口径xx mm,射程xx m),水上消防人员为xx 人,组成一个消防中队。17.1.3 设计范围本项目水域设计范围以xx区主航道终点为设计分界点,包括部分xx等;陆域设计范围以xx为设计分界点,消防工程主要包括码头、堆场及生产、生活辅助区的消防设计。17.2 工程技术标准(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5、)(2)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3)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TJT21199)17.3 火灾危险性分析17.3.1 本工程的火灾危险性本工程煤炭堆场数量较大,煤堆场有可能发生煤炭自燃的危险。煤炭的挥发份、含硫量、粉碎程度、湿度以及堆存周期是影响煤堆场火灾的主要因素。皮带机是煤炭的主要水平输送设备,皮带机的皮带、托辊、轴承密封圈、橡胶护套等都为可燃性物质,该环节火灾危险性较为突出。17.3.2 火灾危险性分类和爆炸危险性分区本工程火灾危险性分区主要分为煤堆场、生活辅助区以及码头区,三个区域。17.3.3 主要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和耐火等级本工程煤堆场的火灾危险性

16、类别为丙类,皮带机转运房、维修车间、流动机械库及物资库、控制楼、变电所、加压泵站、煤污水处理场、生活污水处理场、油污水处理场、地磅房、门卫等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17.4 同时发生火灾次数论证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等相关规范,陆域面积约xx ha,总面积小于100ha,本工程同时发生火灾的次数按一次考虑。17.5 防火措施17.5.1防火平面布置和防火措施(1) 港区煤堆场与生产、生活辅助建筑区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留有安全距离。(2) 港区生产、生活辅助建筑区按功能分区布置,各区域建筑物符合防火间距要求。(3) 港区道路平坦通畅,各交通交叉口及道路两侧堆场均设置明

17、显的标志,以保证消防人员和车辆及时到达火灾现场进行灭火。17.5.2 装卸工艺的防火措施(1)货种及其火灾危险性本工程主要为煤的装卸及堆存,煤炭密度:0.851t/m3;粒度:0200mm,95%,200300mm,5%;堆积角:4045。煤堆场有可能发生煤炭自燃的危险;皮带机是煤炭的主要水平输送设备,皮带机的皮带、托辊、轴承密封圈、橡胶护套等都为可燃性物质,该环节火灾危险性较为突出。(2)装卸工艺流程(由工艺专业提出)1)船2台桥式抓斗卸船机皮带机BC1(或皮带机BC2/BC3) 皮带机BC18(或皮带机BC19/BC20) 装船机船2)船2台桥式抓斗卸船机皮带机BC1(或皮带机BC2/BC

18、3) 皮带机BC4(或皮带机BC5/BC6)皮带机BC8(或皮带机BC10/BC13) 悬臂堆料机堆场3)堆场BC7(或皮带机BC9/BC11/BC12/BC14) 取料机BC15(或皮带机BC16/BC17) BC18(或皮带机BC19/BC20) 装船机船4)堆场单斗车自卸车港区外(3)货物的最大储存量本工程的堆场最大储存量为xx 万吨。(4)装卸工艺设计的防火措施在皮带机设备附近、转运站等处设置消火栓和灭火器;皮带采用难燃型材料;皮带机轴承密封圈应采用不燃材料;皮带机电机罩内设置温度检测,检测电机的运转情况。17.5.3 码头及陆域建构筑物的防火措施水工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等级均为级,橡胶护

19、舷采用难燃型材料。辅助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根据辅助建筑的布局和功能,配置一定数量和型号的消火栓和灭火器等消防设备;辅助建筑均设置疏散口,出口处设有逃生指示,紧急照明系统。17.5.4 供电照明的防火措施(1)消防供电负荷等级和电源本工程消防负荷供电等级为一级,消防电源由2#变电所两段不同母线引来,末端互投,互为备用。(2)消防和事故照明、码头的灯光标示控制楼及综合楼设置应急照明灯具以及消防出口指示灯具,码头采用400W泛光灯与高杆灯相结合的照明方式,保证码头面照度不低于15Lx。(3)防雷和防静电的措施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 其中性线和保护地线(PE)在接地点后要严格

20、分开。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等共用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否则应在室外增设人工接地体。本工程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在变电所、浴室、卫生间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联结。17.5.5 通风的防火措施本工程无消防防烟、排烟系统。17.5.6 控制、通信的防火措施(1)火灾探测器与爆炸性气体探测器的选择和设置;控制楼和综合楼内设置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消防监控和通信系统;本工程设1套工业电视监控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的监视、防火监视、安全保卫等。电视监控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网,相应的摄像机、云台具备预置位功能。码头各自动电话分机可拨打119专用号向厂区消防中心报警

21、,另无线对讲机也可通过紧急呼叫的方式优先占用信道,向消防中心报警。17.6 消防工程设计17.6.1消防水源及水量1)煤堆场消防系统堆场消防设计秒流量和灭火时间为:堆场为xx L/S,火灾延续时间为x h ,一次消防用水量为xx m3。2)建筑物消防水系统综合楼室内、外消防设计秒流量分别为xx L/S和xx L/S,火灾延续时间x h,一次消防用水量为xx m3。3)消防用水量本工程消防用水系统选用最大用水量的综合楼消防系统,一次消防用水量为xx m3。考虑到进水管的补水作用,本工程设1座有效容积为xx m3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泵房内设置一组消火栓泵组供给室内外消防用水。17.6.2 消防设备

22、本工程的辅助区、堆场及栈桥主要设置消火栓,绿化带内设置SS100/65-1.0型地上式消火栓;堆场内设置SA100/65-1.0型地下式消火栓;皮带机转运房等建筑内设置室内消火栓及手提式灭火器;在码头的装卸设备附近设置MFT/ABC50型推车式灭火器和MF/ABC5型手提式灭火器;斗轮机、卸船机、装船机驾驶室内也应配套一定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17.6.3 消防供水消防供水采用临时高压系统,供水水源取自港区的消防水池,供给时间为x 小时,水池同时有市政给水系统补给水量,消防泵总设计流量为xx L/S,扬程为xx MPa;堆场区需要的消防供水流量为xx L/S,压力不小于xx MPa;辅助区需要的

23、室内、外消防设计秒流量分别为xx L/S和xx L/S,压力不小于xx MPa。消防给水系统采用独立的系统,并成环状布置。消火栓管网由加压泵房引出x条管径为DNxx 的消防管,接至各用水点。沿港区道路间隔不超过120m,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处设置消火栓,生产区和后方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堆场设置室外地下式消火栓。17.6.4 消防泵站本工程设1座有效容积为xx m3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市政给水系统的补水时间为xx小时。消防泵组位于本工程辅助区的北侧的加压泵站内,与生活给水及生产用水加压泵组共建,具体布置形式见图号为xx的加压泵站平面布置图;消防水泵可提供的流量及压力分别为Q=xx m3/h,

24、H=xx m,设置x 台,型号为xx,x用x备。17.6.5灭火器的配置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相关规定,港区所有建筑物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及危险等级,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配置不同种类的手提式灭火器,码头同时设置推车式灭火器。17.6.6 消防站(1)陆域消防站距本工程约xx km处已有特勤消防站x座,配有消防车x辆,办公大楼x座,训练塔x座,消防人员xx人,组成一个中队。故本项目不再设置消防站。(2)水上消防站xx已设置水上消防中队一个,配有消防码头x座,x个泊位,码头长xx m,高桩粱板结构,现配有xx 吨专用的消防船一艘(航速xx 节,xx门水泡沫,口径xx

25、mm,射程xx m),水上消防人员为xx 人,组成一个消防中队。故本项目不再设置水上消防站。17.7 消防工程费用本项目消防工程的费用xx,具体见本项目的工程概算。第18章 环境保护18.1 设计依据(1) xx码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 xxxx码头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xxxxxx号(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0年4月;(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7)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2009年09月;(8) 中华人民共和国

26、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年3月;(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1998年11月;(10) 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1-2007)(11)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4)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1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16)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17)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6-2001)(18)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

27、GB/T 19923-2005)(19) 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的第二时段二级标准(20) 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的第二时段二级标准18.2 环境现状18.2.1环境空气现状(按环评的内容摘录)。18.2.2环境水质现状(按环评的内容摘录)。18.2.3环境噪声现状(按环评的内容摘录)。18.2.4环境生态现状陆域生态方面:(按环评的内容摘录)。水生生态方面:(按环评的内容摘录)。调查区底栖生物(按环评的内容摘录)。综上所述,(按环评的内容摘录)。18.3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18.3.1 工程概况项目位于xx。本工程

28、拟建x个xx吨级煤炭接卸泊位(码头水工结构按靠泊xx吨级散货船设计)、x个xx吨级装船泊位(码头水工结构按xx吨级散货船设计),设计年通过能力为xx万吨(其中接卸能力xx万吨、装船能力xx万吨),码头岸线长度xx m,陆域纵深xx m。(工艺专业提供)xx吨级船舶卸船时间为xx h,主要机械设备:xx。18.3.2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1) 水污染源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包括疏浚及陆域回填过程产生的悬浮物,以及施工船舶产生的含油废水和生活废水。1) 港池疏浚及淤泥回填溢流口悬浮物码头施工和航道疏浚过程中,由于机械的搅动作业,使得泥沙悬浮,将使施工点附近水体中SS的含量增加,其影响的程度与

29、疏浚机械、疏浚方式和疏浚量有关。本工程水域疏浚量约xx 万方;拟将全部将疏浚土用于xx 的吹填造陆。根据有关资料,溢流口SS源强在采取沉降处理措施前、后浓度分别为xx mg/L和xx mg/L,溢流口泥水流量约xx m3/h,由此估算淤泥经沉降处理前后溢流口SS源强分别约为xx t/h和xx t/h。2) 施工污水生活污水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生活区。施工生活废水量将依据施工高峰人数,采取同类型项目的类比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估算。类比同类建设项目,施工队伍按照xx人估算,生活污水单位排放量按xx m3/d估算,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xx m3/d。含油污水油污水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

30、残油、废油以及机舱油污水,其主要污染因子为油类,含油量约xx mg/L左右。根据同类工程类比计算,每天油污水发生量合计约为xx 吨,船只自配油水分离器,处理后石油类浓度小于xx mg/L。(2) 噪声污染源工程施工期间噪声主要有打桩噪声、搅拌机、电锯、钻孔机、真空压力泵、砼拌等机械噪声,这些噪声具有无规则、不连续、高强度等特点,其典型噪声源强在xx dB(A)。(3) 大气污染源建筑材料的装卸、运输、拌合等过程中有大量粉尘散逸到周围大气中;砂石料堆存期间由于风蚀起尘、道路的二次扬尘都会引起扬尘污染,主要污染物为粉尘。另外,施工船舶和运输车辆等产生燃油尾气也会造成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为CO、NO

31、x和烃类。工程施工现场一般属于多点施工,通常将其作为面源再计算源强,根据有关类比工程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强估算方法可知,在砂石料堆存过程中的风蚀起尘、卡车装卸材料时产生的粉尘污染、道路二次扬尘、场地扬尘等共同作用下,当未采取环保措施时,施工现场污染源强为xx g/s.km。采取环保措施时,施工现场污染源强为xx g/s.km。(4) 固体废弃物工程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来自施工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1)建筑垃圾废弃石料堆放在施工堆场,因施工而导致的破碎的细颗粒等可因雨水淋溶而流失,因此堆场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防止流失现象的发生。建筑施工、装修过程的废弃物,主要为水泥、沙石、木料等,全

32、部用作吹填材料。2)生活垃圾来自施工生活区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和厨房的废弃物,其产生量依据施工高峰人数,类比同类型项目的调查分析结果进行估算。类比同类工程项目,取生活垃圾单位产生量为1.0kg/人天,施工人员按xx 人计,由此估算生活垃圾每天产生量为xx kg。(5) 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非污染生态影响水工建筑将永久地改变构筑物所在位置底质的物理状态,导致生活在该区域的所有底栖生物消失;同时,建筑的墩台和承载桩又为一些贝类和螺提供了可以附着生存的表面,因此,水工建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一下两部分:(1)水体中构筑物本身对所占用的底质中的底栖生物造成永久性不可恢复的破坏;(2)构筑物的外表

33、面又为其他一些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从而使该海域海洋生物的群落组成发生变化。本工程由于码头前沿、船舶回旋水域、航道、港池等开挖,以及陆域回填都会破坏底栖生物的生境,造成工程区域底栖生物死亡,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这种不利影响将可以逐步恢复。18.3.3 营运期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1) 水污染源本项目废水主要包括冲洗废水、含油废水、雨季含煤雨废水和生活污水四部分。1) 含煤雨污水含煤雨水产生量与降水的时间及强度、煤的种类及粒度、码头面积等有关,主要污染物为煤沉渣。含煤雨水主要来自道路及辅助建筑区和煤堆场的暴雨迳流,根据项目可研报告,在雨季时道路及辅助建筑区和煤堆场迳流产生含煤雨水量约6030m

34、3/d,其污染物主要为煤渣,收集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喷洒系统。2) 生活污水生活用水主要为码头后方煤装卸工人及操作人员而设的候工楼、办公楼、食堂、浴室等生产、生活辅助区的生活用水。港区定员xx 人,生活用水量为xx m3/d,按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的90%计算,日排生活污水xx m3。该部分污水进行埋地式一元化生化,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后用于场区绿化或者直接排放。3) 冲洗污水冲洗污水主要来源于码头面及转运站、装卸设备和皮带机廊道冲洗所产生的煤污水,以及煤堆场沥水。港区现有x 台装、卸船机,xx 座转运房,生产总用水量为xx m3/d,排水量按冲洗用水的90计,则冲洗废水排放量约xx m3/d。另外,码

35、头及道路需定期喷水,会产生喷洒废水,道路喷洒强度为0.25L/m2次,每天按喷洒按1次考虑,总用水量为xx m3/d,由于四周设计排水沟,项目道路喷洒排水量按80计,则排水量约xx m3/d。以上冲洗废水排放量为xx m3/d,其主要污染物为煤渣,另外,装卸设备和地面冲洗时会产生少量的石油类,根据相关资料,冲洗废水SS约200mg/l,石油类5mg/l。码头煤堆场需要定期喷洒,喷洒强度为2L/m2次,每天冲洗两次,则总用水量xx m3/d,在正常天气情况下,堆场喷洒水部分被煤吸收,部分蒸发进入大气,煤堆场沥水排放量很小,按5喷水量计,煤堆场沥水排放水量约xx m3/d。冲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煤

36、渣,根据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的调研资料,煤堆场沥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固体悬浮物,SS为12001500mg/l。4) 船舶机舱水船舶机舱水:船舶含油污水主要是指靠泊船只的含油舱底水,其污染物主要为石油类,船舶含油污水污染物主要为石油类。最大船舶舱底含油污水产生量约为xx t/d。船舶舱底水未经处理的含油浓度约2000mg/L,排油量达xx kg/d。根据可研,本项目不接收含油污水,由珠海港港区统一接收处理。5)船舶溢油事故海上溢油事故虽然发生的概率较低,但其负面影响十分严重,绝对不能忽视。(2) 空气污染物1) 煤尘污染本项目的大气污染主要为煤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煤尘污染。煤码头的煤扬尘量计

37、算如下:燃煤装卸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粒径0.1200m的煤粒,在风和机械作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有可能成为扬尘。码头煤产尘源基本上可分为点源和面源。点源包括各种落差点及机械作业点。其中有抓斗水平和垂直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尘,抓斗至漏斗上口,漏斗下口至皮带机导料槽的落差处以及皮带机转折点产生的煤尘。面源包括输送带装置、煤堆场。就点源而言,煤的起尘主要为落差扬尘。从环境风洞实验及码头实际作业实践来看,取料作业起尘量远小于堆料作业时的起尘量。另外本项目皮带输送机运行时采用封闭系统,皮带机转接落差处设置干式除尘系统后排尘量很小,故本项目装卸落差扬尘主要考虑堆料作业时的起尘量。表18-1 煤码头的起尘量风级风

38、速(m/s)煤堆含水率()起尘量(kg/h)123452) 港区运输车辆,设备运作时产生的废气,其污染物为CO、CO2、NOX等。(3) 噪声噪声源主要有xx等的噪声,其源强为xx dB(A)。声源主要集中在厂区范围,噪声影响对象主要为厂区工作人员。这些声源的源强情况详见表18-2。表18-2 项目主要噪声源声级值序号噪声源声压级(dB(A)频率123456(4) 固体废物1) 营运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船舶垃圾、码头工作人员的办公和生活垃圾以及本项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煤污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规定,“船舶垃圾”是指船舶在营运生产过程中,自身正常产生的船员生活垃圾,炉渣

39、、垫、隔舱和扫舱物料,以及船上损耗报废的工索具和机器零件等。2) 每艘船每天按产生固体废物xx kg计,在港停留时间以x天计,则船舶垃圾约为xx t/a;码头工作人员为xx人,办公垃圾及生活垃圾排放量按1kg/人.d算,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xxkg/d,年产生活垃圾xx t。由此估算项目营运后年产固体废物约xx t。另外,污水处理站产生煤污泥约xx t/a。18.4 环境保护工程设施及预期效果18.4.1 运营期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措施本工程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煤尘污染,主要产生于装卸过程中。为防止和减少对附近大气环境的影响,本工程拟采用粉尘抑制法和粉尘收集法相结合的措施。首先以防为主。当输送煤的

40、含水量大于6时,煤粉尘的飘溢十分有限,利用均匀的喷水捕捉或抑制一部分煤粉尘,同时将煤加湿而减少粉尘飞扬;其次收集并处理,通过除尘器有效捕捉飘溢粉尘并回收及利用。对各起尘环节采取措施如下:(1) 卸船在桥式抓斗卸船机料斗上方设挡风板,斗内安装洒水喷淋装置,从而抑制煤在卸入料斗过程中的起尘。(2) 皮带输送系统皮带输送系统尽可能采用密闭形式,其一在皮带输送部分加防火型密封罩, 对于不能设罩的皮带机,必要时在机侧设一定高度的挡风板,减少作业中物料因风扬起粉尘。其二在皮带机转接处设密封机房,上皮带设密闭头罩和溜料管,尽量降低落差;下皮带设密闭导料槽,在导料槽的适当位置设置吸尘罩和通风除尘装置。(3)

41、堆、取机料作业点在堆取料机斗轮上方两侧及头部导向罩下沿四周设洒水喷嘴,作业时喷水形成水幕,抑制堆、取料时所产生的粉尘。(4) 堆场沿堆场主轴方向两侧设置固定喷洒水装置,根据风力及天气和矿堆表面含水率的情况进行自动喷水。堆取料机作业时,沿作业线分组进行自动洒水除尘。洒水器的布置间距应以能覆盖整个散货堆场考虑。煤堆表面的含水率宜控制在6%8%。喷洒水控制可以采用按时间周期循环的简单控制,也可通过风向仪、风速仪和风力仪检测的数据输入堆场喷水控制器中,当输入值超过给定值时,喷水控制器自动控制水泵和电动阀,使设在堆场周边的喷枪开始进行喷洒作业,亦可同时设一套手动控制系统以便于特殊情况下可进行手动控制。(

42、5) 码头面、皮带机房为防止二次扬尘,在码头面、皮带机房、栈桥等处设置固定或人工清洗装置。(6) 道路扬尘为防止作业区附近道路在风的作用下再次扬起煤粉尘,拟配备1辆洒水车,根据天气状况对道路进行经常性的洒水,减少车辆引起的二次扬尘。(7) 皮带机转换房、装车楼采用湿式脉冲式除尘,在各尘源点设置吸尘罩,含尘空气通过管道进入除尘器,以离心式通风机作吸尘动力,含尘空气经过滤,达到排放标准后(含尘浓度小于120mg/m3)经风管引至适当高度排放,巡回作业区域空气环境含尘浓度控制在8m g/m3 以内。过滤收集的煤粉末加水6后送回皮带机。具体见通风除尘相关章节。由于卸船机、堆取料机、皮带机、皮带机转换房

43、、装车楼等环节配有喷洒装置、密封输送装置或干式除尘装置等,所以粉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8) 加强对港区车辆和船舶的综合管理,避免车船流量过密,交通堵塞和马达空转等现象,禁止排烟量大且CO、NOx浓度高的车辆进入港区; (9)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装卸设备和流动机械应使用低硫量油品,减少尾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对运输车辆应严格年检制度,定期检修、监测,尾气排放应符合有关要求 。18.4.2 运营期水污染防治对策与措施港区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油污水处理系统。(1) 港区生活污水港区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洗涤等污废水,选用一元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流量为xx m3/h,具体工艺流程如下:生

44、活污水一元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生产用水水池场区绿化(或排放)(2) 港区含煤污水生产含煤污水来源于卸船机、堆取料机、皮带机、装车楼清洗及堆场雨水。在堆场附近设置污水处理场,收集以上污水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放或回用。设计最大时处理的污水量采用:Qw2h=xx m3/h。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含煤污水平流式沉淀池中间水池全自动高效净水器中间水池无阀滤池生产用水水池堆场喷洒(3)含油污水1)维修车间及冲洗流动机械场地所产生的油污水通过排水沟收集,后统一输送至含油污水处理场处理。油污水采用隔油沉淀,气浮和过滤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规模为xx m3/h,具体工艺流程如下:油污水隔油沉淀池气浮过滤

45、生产用水水池场区绿化(或排放)2)港船舶机舱油污水靠港船舶舱底油污水应经自备油水分离器处理达标后在港外排放,不得在港内排放;排放应符合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的要求。(4)船舶溢油事故按照相关规范规定配备应急设备及设施,如应急型围油栏、布栏艇、吸油材料、消油剂、收油机以及配套辅助设备18.4.3 运营期固体污染防治对策措施(1)配备垃圾车1辆和垃圾桶,用于收集到港船舶卸下的固体废弃物以及港区垃圾,由垃圾运输车送至指定地点集中处理。(2)靠港外国船舶的垃圾应经消毒后,由有资质公司的垃圾处理船进行接收,最后统一纳入市政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3)对于项目运行后如产生属于危险废物名录管理中的固废处置,经珠海市危险废物管理中心的认可,委托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处置。18.4.4 运营期噪声污染防治对策措施(1)加强船岸协调,尽量减少船舶鸣笛次数,建议夜间禁止船舶鸣笛。(2)作业区、泵房等应选用低噪声动力设备,同时在土建设计上选用隔声、消声材料,减少噪声对环境影响。(3)对装卸机械噪声,应视具体情况设置消声器、减振垫等措施控制噪声,减少产生强度。(4)生活区和办公区安装隔音门窗等防护措施。18.4.5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8.4.5.1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1) 建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