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宾馆综合大楼中央空调的设计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3145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宾馆综合大楼中央空调的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某宾馆综合大楼中央空调的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某宾馆综合大楼中央空调的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某宾馆综合大楼中央空调的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某宾馆综合大楼中央空调的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宾馆综合大楼中央空调的设计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宾馆综合大楼中央空调的设计毕业设计.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名称:某宾馆综合大楼中央空调的设计一、 设计题目:某宾馆综合大楼中央空调的设计二、 设计原始资料1.该建筑外墙厚240mm,保温层厚40mm。结构如图2-1所示:传热系数k=0.81W/*K.2. 室内外参数:按暖通空调设计手册确定三、设计内容1.确定室内外设计参数2.计算空调冷(热)、湿负荷3.确定空调方案4. 确定气流组织方案5. 空调系统风管/水管设计计算6. 计算并选择空调设备7.空调系统的全年运行调节分析四、要求1. 设计书设计说明书应按规定格式书写 , 计算表格要有说明,引用经验数据公式及推荐值要有出处。 2. 图纸(1)第一层空调系统平面图 3# 2

2、张(2)第一层空调系统轴側图 3# 1张某宾馆综合大楼中央空调的设计 摘要 空调是创造一个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工艺需要的空气环境,使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和洁净度等参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人们把为了满足生产工艺所需要的空调系统称为工艺性空调,它使生产工艺和科学实验为只要对象;把为了满足人们的舒适要求的空调成为舒适性空调,它以人为主要对象,中央空调系统担负着创造和保持舒适的或满足某些特定要求的室内空气环境的重任。必须了解运行管理工作的科学内涵,从而认识其重要性和基本内容,明确运行管理工作达到的基本目的。本设计为一幢满足生活起居功能的私人别墅,地处苏州,拟为之设计合理的中央空调系统,为室主提供舒适

3、的居住环境。设计内容包括: 空调冷负荷的计算;空调系统的划分与系统方案的确定;冷源的选择;空调末端处理设备的选型;水系统的设计、布置与水力计算、风管系统与水管系统保温层的设计等内容。本设计依据有关规范考虑节能和舒适性要求,以节能舒适为目的,设计的空调系统采用多联机系统关键词中央空调 新风系统 风机盘管 冷水机组 目 录前言5第1章 概述 6 1.1 建筑概况 6 1.2 空调计划 6第2章 空调系统冷湿负荷的计算 7 2.1 冷、湿负荷的概念 7 2.2 设计条件及计算说明 9 2.3 空调冷湿负荷计算10第3章 空调方式的选择和系统分区15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和比较 15 3.2 空调系统的选

4、择173.3 空调系统的分区183.4 气流组织形式18第4章 新风系统的设计计算 21 4.1 新风系统的送风形式21 4.2 新风系统的划分22 4.3 机组选型22 4.4 风管水力计算23第5章 风机盘管水系统的设计计算 25 5.1 水系统的选择29 5.2 风机盘管的计算选型29 5.3 水管水力计算30 5.4 冷水机组系统冷水机组与循环水泵的选择30第6章 排风系统设计计算 32第7章 空调系统的消声减振设计 32 7.1 空调系统的消 34 7.2 空调装置的隔振34小结36致谢37参考文献38前 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系统尤其是

5、中央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像宾馆这类对舒适性要求较高的建筑,普遍采用中央空调系统。本次设计的任务就是为无锡市一宾馆大楼设计空调系统,具体设计的步骤有:冷湿负荷的计算,空调方式的选择,设备的选型与布置,空调水系统、风系统计算等。由于本人是初次进行此类设计,因此设计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错误和不足,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1章 概述 1.1 建筑概况本工程设于江苏省无锡市,是一栋集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宾馆综合大楼。各层具体为:1层:宾馆大厅、餐厅及各种功能用房;2层:标准客房及会议室、舞厅等;36层:客房;7层:屋顶、机房、娱乐用房。建筑层数:地上7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30.8

6、m构 造:钢筋混凝土结构面 积: 8058.3m2 1.2 空调计划本次设计初步选定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该系统具有投资低,调节灵活,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新风处理至室内焓值独立送入房间。一般房间不设排风。卫生间另外单独设排风系统。第2章 空调系统冷湿负荷的计算2.1冷、湿负荷的概念为连续保持空调房间恒温、恒湿,在某一时刻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冷负荷;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恒定需从房间去除的湿量称为湿负荷。房间冷、湿负荷也是确定空调系统送风量及各种设备容量的依据。主要冷负荷由以下几种:1 外墙及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2 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3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4 人体散

7、热引起的冷负荷;5 照明散热引起的冷负荷;在冷负荷的计算方法上,本设计采用冷负荷系数法。主要湿负荷有以下几种:1 人体散湿;2 工艺设备散湿;根据本建筑的特点,只计算人体散湿。2.2设计参数2.1.1室外气象参数 室外气象参数 表2-1台站位置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夏季大气压力(kpa)北纬东经夏季夏季日平均37781125531.226.123.491.922.1.2室内设计参数:按2P10页 表24选取参数及人均新风量如下: 表2-2房间名称温 度()相对湿度()人均新风量m3/h人数夏季冬季夏季冬季1层美发厅24226040305会见厅242260403030商品部25

8、2060402030消防控制中心25206040155医务室25206040504大餐厅242260403090吧台2522604030252层过厅1518大会厅252260403050健身房242060403020小会议室2422604030207层多功能厅252060403040乒乓球室242060403010棋牌室24226040301026层所有客房24226040222.3围护结构参数该建筑外墙厚240mm,保温层厚40mm。结构如图2-1所示:传热系数k=0.81W/*K.图2-1 六层屋面结构如图2-2所示:传热系数k=0.63W/*K图2-2图2-3七层屋顶结构如图2-3所示。

9、k=0.35W/*K内墙k=1.30W/*K,一般内墙上内门的面积相对内墙很小,为简化计算,都可按内墙计算,引起的误差很小;所有窗均为双层钢窗, k=3.0W/*K.2.4设计计算说明(1). 层高:1层4.8m,2层4.5m, 35层3.3m,六层3.5m (2).理论上各层之间的技术层与上下层的传热应按邻室不等温计算,但考虑到实际上折椅部分冷负荷很小,以及为了简化计算,将技术夹层看作下层房间的一部分;(3).本设计涉及的邻室不等温冷负荷的tls(邻室计算平均温度与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的差值)均取2;(4).本设计用鸿业暖通计算冷负荷,按照本软件的要求,冷负荷计算中所列外墙面积均包括窗

10、的面积,所列窗的宽度为同一方向外窗总宽度。2.5空调冷湿负荷计算本设计的冷、湿负荷计算采用鸿业暖通的空调负荷计算软件。2.5.1 主要计算公式1、人体冷负荷:(1)由显热散热造成的冷负荷 = 群集系数 * 计算时刻空调房间的总人数*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的显热散热量 * 人体显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2)由潜热散热造成的冷负荷 = 群集系数 * 计算时刻空调房间的总人数*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的潜热散热量 * 人体潜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2、人体湿负荷:湿负荷 = 0.001 * 群集系数 * 空调房间人数 * 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散湿量3、灯光冷负荷:按最大值计算4、设备冷负荷:按最大值计算5、新风冷负荷

11、:新风全冷负荷计算公式为:Qq = md * 新风量 * (iw - in) / 3.6 (2-1) 其中: md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1.13kg/m3) iw - 夏季室外计算参数下的焓值(kJ/kg) in - 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6、新风湿负荷:新风湿负荷计算公式为Qq = md * 新风量 * (dw - dn) *0.001 (kg/h) (2-2) 其中: dw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时的含湿量(g/kg) dn - 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7、外墙和屋面冷负荷:冷负荷计算公式:CL = F * K( (tl + td) * Ka - tn ) (

12、2-3) 其中: F - 外墙或屋面的面积 K - 外墙或屋面的传热系数 tl- 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td- 温度的地点修正值, 单位: Ka- 温度的由于外表面放热系数不同引起的温度修正系数 tn- 室内设计温度8、外窗和天窗冷负荷:该冷负荷可分为直射冷负荷、散射冷负荷和传热冷负荷。直射冷负荷 CL = Fz * Cz * Dj, max * Ccl (2-4) 其中:Fz - 窗玻璃的直射面积 Cz - 窗玻璃的综合遮挡系数 Dj,max - 日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Ccl - 冷负荷系数散射冷负荷 CL = Fs * Cz * Dj, max * Ccl (2-5) 其中:Fs - 窗玻

13、璃的散射面积传热冷负荷 CL = F * K( tl - tn ) (2-6)9、内围护结构冷负荷 内围护结构包括: 内门、内窗、内墙和楼板。冷负荷计算公式 CL = F * K * Tls (2-7) 其中 Tls - 邻室温差,本设计中取2 。2.5.2计算结果表2-3楼层房间编号房间名称新风冷负荷(W)最大冷负荷(不包括新风)(W)1层101消防控制中心3464217102医务室9233228103美发厅8223838104会见厅45128414105商品部27684866106小餐厅16451990107中餐厅49345183108冷库 2772161109大餐厅14803248501

14、10酒吧27683481总计33452楼层房间编号房间名称新风冷负荷(W)最大冷负荷(不包括新风)(W)2层201大会厅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692125749202健身房32895223203小会议室32898192204209客房5481439210客房5481305211、客房5481380212客房5481211213客房 5481074214值班室5481497总计19527470703层301客房5481116302309客房5481016310客房5481067311客房5481423312319客房5481350320客房5481402321值班室5481193322走廊493

15、总计12001251294层与3层相同5层501客房5481391502504客房5481313505客房5481016506客房5481067507客房5482379508客房5482313509510客房5481754511值班室5481226512走廊493 总计65216层601客房5481407602604客房5481268605609客房548966610客房5481017611客房5481859612616客房5481236617619客房5481351620客房5481288621值班室5481193622走廊493 总计120017层701乒乓球室16456787702多功能

16、厅553714858703多功能厅553719924704棋牌室16457998705值班室5481393 总计14912 第3章 空调方式的选择与系统分区3.1 空调系统的分类和比较空调系统一般均由空气处理设备和空气分配设备组成,根据需要,他可组成许多不同形状的系统,在工程上,应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和性质,热湿负荷特点,温湿度调节和控制的要求,空调机房的面积和位置,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定合理的空调系统。根据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不同,空调系统分为: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冷剂系统。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空调系统分为: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和分散式空调

17、系统;集中式是指所有的空气处理设备均设在一个集中的空调机房内。半集中式除了集中空调机房(主要处理室外新风)外,还包括分散放在空调房间内的二次设备,其中多半设有冷热交换装置,如风机盘管等。全分散式没有集中空调机房,二是完全采用组合式设备向各房间进行空调,自带制冷机组的空调机组方式就属于这一类,如各房间的空调器等。集中式和半集中式也可通称为中央空调,而全分散式系统也称为局部空调。中央空调和局部空调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 空调效果好;2 可送新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度;3 投资低;4 运行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5 故障少,便于维修;6 设备寿命长;7 噪声小;8 宜于装饰配合,达到现代建筑要求的高档、

18、舒适和美观的目的。 通过对旅馆采用集中供冷的中央空调和采用房间窗式空调器的局部空调在能耗、造价方面的比较证明,从30间客房起中央空调的耗电明显降低,大约节电30左右。从造价比较看,2030间客房的窗式空调造价稍低于集中供冷的中央空调,40间客房时,造价相当,但从50间客房起,中央空调造价明显降低,约比窗式空调低1230。综合耗电、造价两因素,GB5018903规定当客房规模超过四十间时应采用冷水机组集中供冷的中央空调。在旅馆建筑所采用的中央空调方式中,又以采用半集中式空调为数较多,这是因为旅馆建筑中数量最多的是客房,而客房的空调方式几乎公认应首选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风机盘管的空调方式是空气

19、水系统中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是由风机与冷热交换盘管组成,他的功能主要是在空气进入被调房间之前对从集中处理设备来的空气再进行一次处理,或者新风由新风机组集中处理,而房间内回风由风机盘管处理,组成风机盘管加新风的半集中式空调系统。该系统的优点是:1 与全空气系统比较,可节省空间。2 布置灵活,具有个别控制的优越性,各房间单独调节温度,房间不入住人时,可关调机组,不影响其他房间的使用。3 节省运行费用,运行费用与单风道系统相比约低2030%,比诱导器系统低1020%,而综合投资费用大体相同,甚至略低。4 机组定型化,规格化,易于选择安装。5 有较好的供热能力。风机盘管机组的缺点是:1作为空气-水系统

20、,潜在漏水的可能性;2机组可能产生凝雾;3冷凝水盘可能滋生影响人体健康的微生物;4需要单独设立新风系统解决室内新风问题;5风机盘管机组过滤效率差,影响到室内空气品质。3.2空调系统的选择本建筑是一个以提供住宿为主,综合餐饮娱乐的宾馆大楼,功能繁多,各种用房有其自己的特点,使用空调的班制又有所不同。客房部分由于各房间来自室外的传导负荷依房间朝向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各房间的使用时间也不同步,另外受房间层高所限,因此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一层层高较高,本考虑使用全空气系统,但由于各房间功能差别太大(有餐厅、医务室、会议室、美发厅等),温度和新风量的要求不尽相同,且一些房间不宜回风,使用全空气系统

21、不利于节能。因此依然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这样也便于整楼空调系统的施工和管理。3.3 空调系统的划分3.3.1系统划分的原则(1).能保证室内要求的参数,即在设计条件下和运行条件下均能保证达到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净化等要求。(2).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综合起来较为经济;(3).尽量减少一个系统内的各房间相互不利的影响;(4).尽量减少风管长度和风管重叠,便于施工、管理和测试。(5).系统应与建筑物分区一致。(6).各房间或区的设计参数值和热湿比相接近污染物相同,可以划分成一个全空气系统。对于定风量单风道系统,还要求工作时间一致,负荷变化规律基本相同。(7).一般民用建筑中的全空气系统不宜过大,否

22、则风管难于布置;系统最好不要跨楼层设置,需要跨楼层设置时,层数也不应过多,这样有利于防火。3.3.2本建筑物空调系统分区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17层,每层设一台新风机组,由独立的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其中新风被处理到室内设计状态通过新风管道直接送到房间,维护结构传热设备和人体的散热所引起的冷负荷均由盘管承担,凝结水直接排到卫生间地漏。排风系统:由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送风量不大,因此一般的房间只须通过门窗缝隙自然排风,一些没有外窗的房间和卫生间设机械排风系统。6层排风系统主要处理26层客房卫生间排风。3.4 气流组织形式3.4.1对室内气流分布的要求与评价大多数空调与通风系统都需向房间或被控制

23、区域送入和(或)排出空气,送风口的位置及型式,回风口的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及室内的各种扰动室都会影响室内空气的流速分布、温湿度分布和污染物浓度分布。室内气流速度、温湿度都是人体热舒适的要素,而污染物浓度是空气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要想使房间的人群活动区域(称工作区)成为一个温湿度适宜、空气品质优良的环境,不仅要有合理的系统形式及对空气的处理方案,而且还必须有合理的空气分布。空调房间气流组织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到空调房间的空调效果,而且也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量。对气流分布的主要要求和常用的评价指标如下:在空调或通风房间内,送入与房间温度不同的空气,以及房间内有热源存在,在垂直方向通常有温度差异

24、(温度梯度)。在舒适的范围内,按照ISO7730标准,在工作区内的地面上方1.1m和0.1m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3,美国ASHRAE5592标准建议1.8m和0.1m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3。工作区的风速也是影响热舒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温度较高的场所通常可以用提高风速来改善热舒适环境,但大风速是令人厌烦的。我国规范规定:舒适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不应大于0.2m/s,夏季不应大于0.3m/s;工艺性空调冬季室内风速不应大于0.3m/s,夏季宜采用0.20.5m/s。人在空调房间内常见的不满是有吹风感。吹风感是由于空气温度和风速(房间的湿度和辐射温度假定不变)引起人体的局部地方有冷感,从而导致不舒适的感觉

25、。通风效率Ev可以理解为稀释通风时,参与工作区内稀释污染物的风量与总送入风量之比,或是污染物排风浓度与工作区浓度之比。由此可见,Ev也表示通风或空调系统排出污染物的能力,也被成为排污效率。它实际上是一个经济性的指标,Ev越大,表明排出同样发生量污染物所需的新鲜空气量越少,相应的空气处理和输送的能耗越小,设备费用和运行费用也就越低。空气质点的空气龄简称空气龄,是指空气质点自进入房间至到达室内某点所经历的时间。局部平均空气龄定义为某一微小区域中各空气质点的空气龄的平均值。换气效率是评价换气效果优劣的一个指标,它是气流分布的特性参数,与污染物无关。它定义为空气最短的滞留时间与实际全室平均滞留时间之比

26、。3.4.2送风口和回风口送风口以安装的位置分,有侧送风口、顶送风口、地面风口;按送出气流的流动状况分有扩散型风口、轴向型风口和孔板送风。扩散型风口有着较大的诱导室内空气的作用,送风温度衰减快,但射程较短;轴向型风口诱导室内气流作用小、速度衰减慢、射程远;孔板送风口是在平板上满布小孔的送风口,速度分布均匀,衰减快。房间内的回风口是一个汇流的流场,风速的衰减很快,它对房间的气流影响相对于送风口来说比较小,因此风口的形式也比较简单。按照送回风口布置和型式的不同,气流组织有以下五种:侧送侧回,上送下回,中送上下回,下送上回和上送上回。3.4.1 气流组织形式选择根据宾馆建筑的结构特点,本系统全部采用

27、卧式暗装型风机盘管,客房装至小走廊吊顶内,与新风口共用一个双层百叶风口进行侧送,便于调整送风方向,改善室内气流组织。其余房间采用局部吊顶装入风机盘管,与新风口独立,进行侧送。对于走廊及与走廊高度相同的空间,将风机盘管暗装在吊顶内,与新风一样都由散流器向下送风。(这里的盘管选用高静压型)一楼大餐厅新风由北侧散流器上送,南侧风机盘管侧送。东侧排风上回。其余有排风房间均为侧送上回。所有风口颈部风速小于4m/s第4章 新风系统的设计计算4.1 新风系统的送风形式风机盘管系统中供新风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从外走廊的新风系统干管经支管送到客房内小走廊的吊顶内,在风机盘管开启时,新风被吸入风机盘管,经风机虽

28、室内循环风一起送入客房。2.新风支管接到风机盘管的回风箱内,这适用于风机盘管设有回风箱的情况。回风箱是把小走廊吊顶所设的回风口封闭式的接到风机盘管,这样保证了空调循环风的风路合理,不会与卫生间吊顶空间、客房外走廊吊顶空间等的空气向串通。3. 新风支管一支接到风机盘管的送风口旁,也就是直接送入客房之中。第一、 二种方式较简单,但存在明显的缺点:1.新风实际供给量受风机盘管转速高低的制约。2.因为新风量占据了风机盘管的一部分送风量,所以削弱了风机盘管实际处理室内回风的能力。当风机盘管停止工作时,新风较容易从循环风进入风机盘管的途径逆行,从回风口倒入客房小走廊,这样会把回风过滤器滤下的粉尘和纤维吹回

29、到室内空气中而新风从回风口压出后从客房内小走廊很快进入了卫生间作为排风排走,没有到达客房内起到更换客房内污浊空气的作用。3.进入每个盘管的新风量无法测试及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新风系统管线较长或新风机组余压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靠近新风机组的盘管得到的风量较大,而远离新风机组的盘管风量较小甚至根本没有新风送入。所以本次设计采用第三种形式,新风直接进入室内,使用灵活,当风机盘管不运行时也可进行新风换气,卫生条件好,同时也便于对各支路风量的调整。为美观需要,标准间内新风口与风机盘管的送风口共用一个双层百叶送风口。风系统的主干管、支干管、风口处均应设置调节阀,便于系统调节,保证每个风口的风量。4.2 新

30、风系统的划分新风系统的划分原则是:1. 按房间功能和使用时间划分系统,既相同功能和使用时间基本一致的可合为一个新风系统;2. 有条件时,分楼层设置新风系统;3. 系统不要太大,否则各个房间风量分配很困难。本次设计中采用每层单独设新风机组的方式,没有竖向风管,有利于建筑防火。新风机组装入走廊吊顶内(一层放在空调机房),与风机盘管水系统相连接。一层大餐厅由于所需新风量较大,与新风干管距离较远,因此在餐厅入口处吊顶内设新风机组单独送入新风。4.3 新风机组选型 本次新风机组的选择主要根据风量及新风负荷。各房间新风标准、设计人数及新风负荷见第二章表2-2、2-3.每层的新风量、负荷:一层(除去大餐厅部

31、分):75+200+150+900+600+300+900+60+600+903875(m3/h)负荷18649W大餐厅:新风量2700m3/h,负荷14803W二层:270+1500+600+600+11*1004070,负荷19527W三六层:100*21+902190 负荷:12001W七层:1200*2+300*2+1003100 负荷14912W选型见下表:表5-1楼层型号风量制冷(W)制热(W)水量(Lh)1层BFP-L4400029619354383850SDK-303000248073612939272层SDK-5050003706159732531636层SDK-252500

32、218673006534855层SDK-151500112791462218587层SDK-404000306614788043284.4 送风口尺寸及数量风口尺寸及数量由各房间风量及颈部风速决定,为使室内风速符合要求,所有送风口颈部风速小于4m/s风口数据见附表。4.5 风管设计计算 4.5.1风道设计的基本内容通风管道的设计要在满足设计风量要求前提下,使其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最低。同时,还应该和建筑设计密切配合,做到协调和美观。风道设计的基本任务是:1.确定风道的位置及选择风道的尺寸。风道的形状有圆形、矩形及配合建筑空间要求而确定的其他形状;风道的尺寸宜按我国制订的“通风管道定型化”的规定确定

33、。2.计算风道的压力损失,以供选择风机。风道的压力损失就是空气在风道中流动的压力损失,它等于沿程(摩擦)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之和。3.送、吸风口的选择和计算。设计通风管道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风道通常采用钢板制作,有时也采用铝板或不锈钢板制作。对于有防腐要求的场合,往往采用塑料板或玻璃钢制作。利用建筑空间兼作风道时,则多用混凝土或砖砌风道。风道的形状很多。圆形的风道强度大,耗用材料少,但占用空间大,一般不易布置得美观,通常大都用于暗装风道。矩形风道易布置,弯头及三通均比圆风道的小,可用于明装或暗装在吊顶内,故采用较为普遍。有时为了节省建筑空间也做成三角形或多边形。2、 风道设计中

34、既要考虑便于施工,又要保证严密不漏。整个系统的漏损要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末端风口有足够的风量。3、 为了减少通过风道壁的得热和失热,必要时应考虑对风道作保温处理。4、 风道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要低。5、 噪声值应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通风系统除设置必要的消声器,还要求风道内的风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4.5.2风管水力计算设计中全部采用矩形风道,根据要求的流量分配,利用假定流速法来确定管径和阻力。阻力管段中流体流动的阻力分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系统总阻力为最不利环路的阻力与管路末端的风口阻力之和。各层风管水力计算见附表2。第5章 风机盘管水系统设计计算5.1.水系统的设计选择空调工程中水管系统的功能

35、是为各种空气处理设备和空调终端设备输送冷热水。对水管系统的要求是:(1) 具有足够的输送能力,能满足空调系统对冷热负荷的要求。(2) 具有良好的水力工况稳定性。(3) 调节灵活,能适应多种负荷工况的调节要求。(4) 投资省运行经济,便于维修管理。5.1.1水系统的分类水系统形式多样,具体的分类如下:1 按照水系统是否与大气接触,可分为闭路循环和开式循环系统。闭式循环系统不与大气接触,在系统最高点设膨胀水箱并有排气和泄水装置。它的优点是:(1)管道与设备不易腐蚀; (2)不需为提升高度的静水压力,循环水泵压力低,从而水泵功率小; (3)由于没有储水箱不需重力回水回水不需另设水泵等,因而投资省系统

36、简单。但闭式系统蓄冷能力小,低负荷时,冷冻机也需要经常开动。且膨胀水箱的补水有时需另加加压水泵。开式循环系统是管路之间有储水气通大气,自流回水时,管路通大气的系统。开式系统的优点是冷水箱有一定的蓄冷能力,可以减少开启冷冻机的时间,增加能量的调节能力,且冷水温度波动可以小一些。其缺点是:(1)冷水与大气接触,易腐蚀管路。(2)喷水室如较低,不能直接自流回到冷冻站时,则需增加回水池和回水泵。(3)用户与冷冻站高差较大时,水泵则需克服高差造成的静水压力,耗量大。(4)采用自流回水时,回水管径大,因而投资高一些。2 按照风机盘管表冷器的热水和冷水供应分为两管制三管制和四管制。只有在窗户基本不能开启、标

37、准高、和全年要求空调且冷却和加热工况交替频繁或同时要求供冷和加热的建筑才用三管(一根供冷水,一根供热水,共用一根回水管)系统或四管(冷热水各有一组供回水管)系统。其中三管制由于冷热损失大,控制较复杂,一般不采用。该建筑地处我国北方地区,过渡季节很短,一年中既需供冷又需供暖的时间很短,即时出现这种情况,送入部分室外新风也可消除室内余热,且过渡季节一般是系统检修期,因此采用双水管夏季供冷水,冬季供热水较为经济合理。3定水量和变水量定水量系统即系统中循环水量为定值,或夏季和冬季分别采用两个不同的水量,负荷变化时,减少制冷量和热量,改变供回水温度的系统。定水量系统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复杂的自控设备,用

38、户采用三通阀,改变通过表冷器的水量,各用户之间不相互干扰,运行较稳定。一般适用于间歇性运行降温的系统和空调面积小,只有一台冷冻机和一台水泵的系统。这种系统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1. 供冷水设计温差一般为57摄氏度,再定流量情况下,大部分运行时间内实际温差仅为0.51摄氏度,在这种低温差、大流量的情况下运行,浪费了输送动力。2. 水系统的流量不能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它比根据负荷需要,考虑同时作用系数下的流量所确定的管径,一般要大12号左右,增加了初投资。3. 当房间负荷变化时,三通阀关闭的数量和程度也在改变,因此,水系统的流量和水力工况也随之变化,并非定水量系统。 变水量系统是保持供水温度在一定

39、范围内,当负荷变化时,改变供水量的系统。风机盘管上装设电动双位两通阀,控制室温在部分负荷时,一部分风机盘管上的两通阀间歇关闭,系统总阻力增大,流量减少,此时可通过自控装置减少水泵的供水量,只按实际上需要的量供给。这样变流量水系统水泵所消耗的功率就可随系统随需冷量的减少而减低,因而节省了能量。它适用于大面积的空调全年运行的系统。供冷水变流量系统可分为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和一、二次泵变流量系统。一次泵系统具有系统简单,控制装置少、管理方便等特点,因而在中小型工程中应用较广。一次泵系统的缺点是水泵扬程高,电能耗大,只有当负荷减少到使旁通水量基本达到一台水泵流量时,才能停下一组冷水机组和水泵的工作,在此期

40、间,水量在旁通管流过,水泵的电耗没能节省。一、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在系统的节能和灵活性上比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更具优点。整个系统由制冷水输配方面得二次泵系统和制冷水制备方面得一次泵系统两部分通过一根旁通阀相连接。系统运行时,一次泵部分是定流量的,二次泵是变流量的。两系统水路相通,但回路互相独立,两组水泵分别克服各自回路的阻力,因而,每组水泵的扬程均比一次泵系统的水泵低,功率也因之降低。在部分负荷运行时,一次泵与二次泵台数组合也很灵活。二次泵在水量调节上有多台水泵并联分别投入的方式,形成阶梯调节;也有采用变速水泵调节转速的运行方式。由于一、二次泵变流量系统较为复杂,且投资大,所以目前之运用于标准高的大型工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