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3150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某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某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某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某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doc(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本建筑为苏州市某办公大楼。该综合楼共9层,高度约28.7m,总建筑面积6690m2。本次设计主要从空调冷负荷的计算;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冷源的选择;空调末端处理设备的选型;风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室内送风方式的确定及气流组织的计算;水系统的设计、布置与水力计算等内容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最后完成空调系统的图纸绘制。根据计算结果,本公共建筑的最大冷负荷出现在14:00为924kW,其冷负荷指标为209W/m2。空调系统采用空气源热泵作为冷热源,采用一台南京天加模块化风冷式冷(热)水机组,型号为TCA209CH。空调方案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室内气流组织为顶送顶回,在建筑

2、的每层设置一台新风处理机组。冷冻水系统为两管制同程闭式系统,CRE120-2-1水泵,一用一备。关键词: 冷负荷;空气源热泵; 风机盘管加新风;气流组织 毕业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Title Design a buildings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 Suzhou City AbstractThe building is an office building of Suzhou City. The building of 9 floors, a height of about 28.7m,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6690m2. T

3、he design is mainly from the air conditioning cooling load calculation; determin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solutions; choose cold source; air terminal selection processing equipment; calcul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indoor air and airflow organizations; air system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water s

4、ystem design, layout and design of hydraulic calculations and other conte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inalize the drawings draw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maximum cooling load of the public buildings in 14:00 to 924kW, its cooling load index is 209W/m2. Air source heat

5、 pum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es a heat source, the use of a modular air-cooled Nanjing days plus cold (hot) water unit, model TCA209CH. Air conditioning program uses air fan coil systems, indoor air is sent back to the top top, set up a new air handling units in each building. Chilled water syste

6、m is controlled with two-way closed system, CRE120-2-1 pump, with a preparation. Keywords: cooling load of air-source heat pump air fan coil airflow Air organization目录第一章 设计说明21.1 设计内容和目的21.2 设计依据21.3 工程概况31.4 设计参数31.4.1 室外气象参数31.4.2 室内空气设计标准3第二章 空调负荷计算42.1 冷负荷计算42.1.1外墙和屋顶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42.1.2内围护结构冷负荷42

7、.1.3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52.1.4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52.1.5 室内热源散热、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52.2空调系统设计热负荷72.2.1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72.2.2 围护结构的修正耗热量72.3湿负荷82.4 举例一层门厅负荷计算92.4.1冷负荷计算92.4.2热负荷计算12第三章 空调系统133.1 空调系统分类133.1.1 全空气系统133.1.2 空气-水系统133.2 冷热源方案对比分析143.3 系统方案选择确定163.4 空气处理过程及计算163.5 新风负荷183.6 本章小结20第四章 空调风系统设计214.1 新风机组选型214

8、.2风道设计224.2.1 风管的布置224.2.2 风管分类及规格确定224.3 气流组织设计234.4 风系统的水力计算234.5 本章小结24第五章 空调水系统设计255.1 空调水系统的布置255.2空调供回水水管路的管径确定265.3 水系统的水力计算和水泵选择275.3.1 水系统的水力计算275.3.2 水泵的选择295.4 冷凝水管设计295.4.1 冷凝水管的布置295.4.2 冷凝水管管径的确定305.5 本章小结30第六章 空调系统的冷热源316.1 空调系统冷热源的选型316.1.1 制冷机组冷负荷计算316.1.2 机组选型326.2 辅助设备选型32结论34参考文献

9、35致谢36附录1冷负荷汇总37附录2风机盘管选型40附录3各房间湿负荷汇总42附录4各房间热湿比45附录5水管水利计算50附录6图纸52前言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空调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空调产品和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燃气空调、VAV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暖通空调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受到能源、环境条件的制约,所以能源的综合利用、节能、保护环境及趋向自然的舒适环境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往往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供选择,设计

10、人员要进行大量的方案比较和优选工作,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正在成为影响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对暖通空调设计方案进行科学的比较和优选,是我们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第一章 设计说明1.1 设计内容和目的苏州市某旅社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该建筑为9层的旅馆,。该旅社的空调系统为的中央空调系统。根据室外参数对室内的冷热负荷进行计算,计算室内的湿负荷,制定空调系统的方案,布置空调系统的方案,根据所算出的数据来技术整个空调系统所需的冷量和热量,算出风量的大小,根据风速确定管径的大小,确定最不利环路,算出沿程阻力与局部阻力,主机的选型,末端装置的选型,画

11、出空调系统的平面图,系统机房布置图等。暖通空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冷暖, 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关系到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暖通空调还是耗能大户, 其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5% 以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比例还在逐年提高。因此暖通空调还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一句话, 暖通空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行业。工程设计是影响暖通空调工程质量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系统性能特性、能耗、投资和运行费用, 因此方案设计是暖通空调设计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1.2 设计依据1) 业主设计委托书2)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

12、B50019-2003)3)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4)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5) 现行其它有关国家规范6) 当地气象参数 1.3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苏州某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总建筑面积约6680,建筑高度为27.6m,共8层。主要有餐厅、门厅、商场、客房、包厢等组成。此次空调设计范围为一至七层的空调系统和屋顶机组的布置。 1.4 设计参数1.4.1 室外气象参数1、气象参数 夏季 大气压:1004Pa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81% 空调室外的干球温度:35.0 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2 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3 室外

13、平均风速2.6m/s 冬季 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6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3% 室外平均风速3.8m/s 大气压力1025.2Pa1.4.2 室内空气设计标准本次取舒适性空调,根据文献1确定本建筑的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如下表: 表1-1 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参数温度/相对湿度风速/m/s夏季2660%0.25冬季2055%0.1 第二章 空调负荷计算2.1 冷负荷计算2.1.1外墙和屋顶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外墙和屋顶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是指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顶瞬变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2-1)式中 - 外墙和屋顶的计算面积,; - 外墙和屋顶的传热系数,;

14、 - 室内设计温度,; - 外墙和屋面的冷负荷温度逐时值,; - 外墙或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地点修正值,。:2.1.2内围护结构冷负荷内围护结构是指内墙及内楼板,它们的冷负荷也是通过温差传热而产生的。当夏季空调开启,空气调节房间与邻室的夏季温差设定值相同时,内围护结构的冷负荷忽略不计。若存在温差,则可视作稳定传热,不随时间而变化,可按下式计算: (2-2)式中 - 内围护结构的计算面积, ; - 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 室内设计温度,;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附加温升,。2.1.3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是指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玻璃窗瞬

15、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2-3)式中 窗口面积,; 外窗传热系数修正值;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 室内设计温度,; 玻璃窗冷负荷温度的逐时值,; 外窗冷负荷计算温度地点修正值,。2.1.4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2-4)式中 外窗面积,; 窗有效面积系数; 玻璃窗的遮挡系数;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太阳辐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 外窗冷负荷系数。2.1.5 室内热源散热、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室内热源包括工艺设备散热、照明散热及人体散热等。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主要考虑电脑形成的冷负荷值,通常每台

16、计算机的冷负荷值按300500W考虑。(1)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2-5) 式中 -设备和用具的实际显热散热量; -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如果空调系统不连续运行,则取为1.0。(2)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根据照明灯具的类型和安装方式不同,其冷负荷计算式分别如下:白炽灯 (2-6)荧光灯 (2-7)式中 照明灯具所需功率,; 照明灯具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当明装荧光灯的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时,取=1.2;当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装设在顶棚内时,可取=1.0; - 灯罩隔热系数,当荧光灯罩上部穿有小孔(下部为玻璃板),可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0.50.6,而荧光灯

17、罩无通风孔时,则视顶棚内通风情况,取=0.60.8;- 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根据明装和暗装荧光灯和白炽灯,按照不同的空调设备运行时间和开灯时间及开灯后的小时数确定。 (3)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公式为: (2-8)式中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 室内全部人数; 群集系数; - 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这一系数取决于人员在室内停留的时间,即由进入室内时算起至计算时刻为止的时间。取1.0。 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 (2-9)式中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 -室内全部人数; 群集系数;2.2空调系统设计热负荷冬季热负荷包括围护结

18、构的耗热量和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热量。由于空调房间保持正压故室外冷空气无法进入室内,只考虑围护结构耗热量,它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两部分。 2.2.1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本公程设计热负荷的计算采用稳态计算法。(2-10)式中 Q 空调室内设计热负荷,W; K 维护面的传热系数,W/m2; F 空调室面积,m2; tR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to,w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 a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a由文献2表2-4查得。2.2.2 围护结构的修正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修正耗热量包括朝向修正耗热量和高度修正耗热量。 1) 朝向修正耗热量 根据文献2中规定的修正方法,规定朝向修正率可

19、按下列数值选用: 北、东北、西北为010%; 东南、西南为-10%-15%; 东、西为-5%; 南为-15%-25%。 2) 高度修正耗热量 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当房屋高度在4m以下时,可以不考虑沿房屋高度室内温度上升对耗热量的影响。高度超过4m时,每增高1m,应附加的耗热量为房屋围护结构总耗热量的2%,但总的附加值不大于15%。2.3负荷面积指标根据计算结果可知,负荷最大时刻出现在下午两点,六层每层冷负荷面积指标都比较接近,六层总冷负荷面积指标为95W/m2。二到五层热负荷面积指标都是30W左右,一层和六层面积指标稍大,一层为50W/m2,六层为60W/m2,全楼总热负荷面积指标为

20、38W/m2。2.3湿负荷空调房间内的湿负荷主要是由人体散湿、淌开水面蒸发散湿等的湿源的散湿形成的。 人体散湿量 人体散湿量量按下式计算:(2-11)式中 D人体散湿量,kg/h; g 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查文献1表20.7-3; n 室内全部人数; 群集系数,见文献1表20.7-2。以第六层实验用房为例,湿负荷计算如下表 表2-16 第六层实验用房湿负荷 室内n/人群集系数散湿量g/(g/h)湿负荷D/(kg/h)66118412.14 其他房间参照第六层实验用房计算,整栋建筑的湿负荷计算见附表。总结:全楼总湿负荷为131.48kg/h。2.4 举例一层门厅负荷计算2.4.1冷负荷

21、计算.厅1项目名称逐时冷负荷计算时刻外窗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K=3.3t30.00 30.00 30.00 29.00 29.00 29.00 29.00 29.00 30.00 31.00 31.00 32.00 33.00 西南F=23.76冷负荷Q376.36 376.36 376.36 282.27 282.27 282.27 282.27 282.27 376.36 470.45 470.45 564.54 658.63 内墙K=1.89twp=31

22、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F=23.76冷负荷Q224.53 224.53 224.53 224.53 224.53 224.53 224.53 224.53 224.53 224.53 224.53 224.53 224.53 楼板K=1.84twp=31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31.00 F=62.04冷负荷570.77 570.77 570.

23、77 570.77 570.77 570.77 570.77 570.77 570.77 570.77 570.77 570.77 570.77 逐时冷负荷小计Q1171.66 1171.66 1171.66 1077.57 1077.57 1077.57 1077.57 1077.57 1171.66 1265.75 1265.75 1359.84 1453.93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外窗时间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 20.00 21.00 22.00 冷负荷系数西南0.32 0.35

24、0.36 0.05 0.69 0.84 0.83 0.61 0.34 0.11 0.10 0.10 0.09 西南F=18冷负荷Q990.34 1083.18 1114.13 154.74 2135.42 2599.64 2568.69 1887.83 1052.23 340.43 309.48 309.48 278.53 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人体冷负荷n=21.4X-T0.01 0.02 0.03 0.03 0.03 0.04 0.04 0.04 0.05 0.05 0.05 0.05 0.05 q=61 =0.89 n=3显热冷负荷11.62 23.24 34.85 34.85 34.

25、85 46.47 46.47 46.47 58.09 58.09 58.09 58.09 58.09 q=73 =0.89 濳热冷负荷1390.36 白织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X-T0.01 0.02 0.03 0.03 0.03 0.04 0.04 0.04 0.05 0.05 0.06 0.06 0.06 n1=0.6N=744.48Q4.47 8.93 13.40 13.40 13.40 17.87 17.87 17.87 22.33 22.33 26.80 26.80 26.80 发热设备形成的冷负荷X-T qs=1040.01 0.02 0.02 0.03 0.03 0.04 0.04

26、0.04 0.05 0.05 0.05 0.05 0.06 n1=0.5n2=0.7n3=0.4 冷负荷1.04 2.08 2.08 3.12 3.12 4.16 4.16 4.16 5.20 5.20 5.20 5.20 6.24 负荷总计Qr3564.65 3670.16 3712.72 2660.28 4640.96 5117.84 5086.89 4406.03 3677.18 3059.47 3028.52 3122.61 3186.79 人体湿负荷w=109=0.89n=2122.04 2.4.2热负荷计算房间负荷源传热系数温差修正系数耗热量修正修正后热负荷围护结构耗热冷风渗透耗热

27、量外门冷风侵入耗热总热负荷 称面积计算朝向风力KXchXfQ1Q1Q2Q3Q1+Q2+Q3长高(宽)F(m2)W/WWWWW一层门厅西南外窗6.10 3.60 21.96 2.60 1.00 (0.20)0.00 1324.63 东北内墙6.10 3.60 21.96 1.86 0.60 0.00 0.00 710.71 地面I17.60 2.00 35.20 0.47 1.00 0.00 0.00 479.78 地面II7.00 2.00 14.00 0.23 1.00 0.00 0.00 93.38 地面III4.20 2.00 8.40 0.12 1.00 0.00 0.00 29.23

28、 房间小计tn()20tw()-9房高修正Xg0.00 2637.73 2637.73 113.90 0.00 2751.63 第三章 空调系统论证3.1 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按负担室内空调负荷所用介质主要可分为全空气系统和空气-水系统。3.1.1 全空气系统全空气系统是完全由空气来担负房间的冷热负荷的系统。一个全空气空调系统通过输送冷空气向房间提供显热冷量和潜热冷量,或输送热空气向房间提供热量,对空气的冷却、去湿或加热、加湿处理完全由集中于空调机房内的空气处理机组来完成,在房间内不再进行补充冷却;而对输送到房间内空气的加热可在空调机房内完成,也可在个房间内完成。全空气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基本上集

29、中于空调机房内完成,因此常称为集中空调系统。集中空调系统的机房一般设在空调房间外,如地下室、屋顶间或其他辅助房间。一个全空气集中空调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房间服务,也可为房间内某些区域服务。该系统的优点是通风换气次数多,人体的舒适性感觉较好。同时由于房间只有风道,其检修工作量极小,也便于施工过程中的修改变动(如房间分隔发生变化)。其缺点是风道占用空间较大,输送空气的能耗相对较高。3.1.2 空气-水系统空气-水系统是指空气与作为冷、热介质的水同时送进被空气调节房间,空气解决房间的通风换气或提供满足房间最小卫生要求的新风量,水则通过房间内的小型空气处理设备承担房间的冷、热量及湿负荷。较常用的形式

30、是空气-水风机盘管系统。该类系统的优缺点与全空气系统相反。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输送同样冷、热量至同一地点所需的水管尺寸比风管小很多,因此占用建筑空间相对较小,也有利于房间内各小型空调设备的独立控制。从能耗来看,输送同样冷、热量的距离相同时,采用水的能耗只有采用空气时的1/3,。正是由于这些优点,这类系统已经成为民用建筑中最广泛采用的一种空调系统。该系统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系统安装完成后,无法对空气风量做大的调整,舒适性受到限制;由于施工等方面的原因,容易造成漏水及夏天冷水管凝结水的问题,导致检修工作量加大;由于水管风管交叉进入房间,因此该系统实际所占用的建筑空间,在某些场合并不一定显示出比全空

31、气系统有明显优势。3.2 冷热源方案对比分析空调装置常用冷源的制冷方式主要分为蒸汽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两类。根据压缩机的形式,压缩式制冷可以分为活塞式(往复式)、螺杆式和离心式等。这些压缩机一般利用电能驱动。根据利用能源的形式,吸收式制冷可以分为蒸汽型、热水型、燃油型和燃气型等,后两者又称为直燃型。这类制冷机利用热能驱动。此外,根据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又可分为水冷式、风冷式和风冷热泵式。根据结构形式分,有模块式、整机式和多机头式。冷热源合一的主要有直燃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1)活塞式冷水机组活塞式冷水机组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技术十分成熟,制造简单,价格低廉;缺点是单机容量较小

32、,工作部件较多,维修工作量较大。通常采用的冷媒为R22,用于民用建筑中的单机制冷量范围大约为30300kW。2)螺杆式制冷机组螺杆式压缩机是一种回转容积式压缩机,其冷媒通常采用R22和R134a。螺杆式冷水机组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轻,易损件少,可靠性高,维修周期长;在低蒸发温度或高压比工况下仍可单级压缩;采用滑阀装置,制冷量可在10%100%范围内进行无级调节,并可在无负荷条件下启动,低负荷下的能效比较高,这对于建筑空调负荷有很好的适应性;排气温度低,热效率高;运转平稳等。因此在空调制冷行业中,螺杆式制冷机已成为其他种类制冷机的有力竞争者,尤其是在负荷不大的高层建筑物进行制冷空调,

33、更能显示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其缺点是噪声相对较高,油路系统较复杂,耗油量较大。螺杆式冷水机组较适用于大、中型空调制冷系统。3)离心式制冷机组离心式制冷机又称透平式制冷机。它具有转速高、单机制冷量大、质量轻、体积小、易损件少、振动小、运转平稳、对基础要求低等优点。并能经济方便地调节制冷量,通常可在30%100%的负荷范围内无级调节,易于实现自动化操作,对于大型制冷机可采用经济性较高的工业汽轮机驱动,利于能源的综合利用。离心式冷水机组适用于大、中型建筑物。空调系统中,常常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热媒向室内加入热量,以维持房间的热湿环境。为建筑物空调系统提供热源的种类较多,可以按热源性质和热源装置进行分类。按

34、热源性质分类有:蒸汽,热水,电热。蒸汽是常用的空调热源之一,其特点是热值较高,载热能力大,且不需要输送设备。其汽化潜热在2200kJ/kg左右。热水是使用最广泛的热源,首先,热水在使用的安全方面比蒸汽优越。其次,热水与空调冷水的性质基本相同,传热比较稳定。在空调机组中,许多时候采用冷、热盘管合用的两管制,以减少空调机组及系统的造价。热水能较好的满足此方式而蒸汽不能。另外,热水系统不需呀蒸汽系统中的许多诸如减压阀、安全阀、疏水阀等附件,运行维护方便。空调热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系统内的结垢问题,较严重时对换热设备的效率将产生较大的影响。电热是空调热源中使用最方便的一种。电热结构简单,组合

35、多样,布置灵活,控制管理方便,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是中国现阶段的民用建筑空调中极少直接采用电热,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耗电量太大。按热源装置分类有:锅炉供热,热交换器供热,热泵供热。锅炉是最传统同时又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热源装置。从实质上来说,几乎所有的供热热源最终都来自锅炉,只有极少数工业建筑利用其废热进行供热。在有城市热网的地区,空调供热应首先考虑采用城市热网或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只有位于无城市热网地区的建筑,或虽有热网,但它对常年供热或供蒸汽的部分建筑不能满足要求时,才考虑建设附属的、辅助性的锅炉房。民用空调热交换器的一次热媒通常来自两个地点:自备锅炉房及城市热网。采用全热交换器供热的主

36、要优点是作为一次热媒的热源系统与大楼空调供热的水系统完全分开,空调热水系统的设计可在不受一次热媒影响的情况下进行。其主要缺点是由于经过热交换,存在热损失。热泵供热,从热力学原理可知,通过制冷系统的逆循环过程即可进行供热,其供热的COP值可达到34,显然高于电热方式。目前常用的热泵式机组多为风冷热泵式。随室外温度下降,风冷热泵式机组的COP值将明显下降,当室外温度降至一定限度时,机组将无法使用。风冷热泵在中国南方地区应用较多而北方地区的使用相对较少。3.3 系统方案选择确定对于大面积空调,空气调节较多、各房间要求单独调节,且建筑层高较低的建筑物(如旅馆、办公楼等),宜采风机盘管系统。要求固定新风

37、量的,应另设新风系统,一般采用两管制,当两管制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四管制。对于空间较大、人员较多、温度和湿度允许波动范围小、噪声或洁净度标准高的房间,宜采用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单风管式系统。本设计为办公建筑,根据各类房间的使用功能及上述各系统的分析,为了运行管理和调节的方便,便于单个独立调节和节能性分析,全楼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为了运行管理的方便,风机盘管的水系统大多采用两管制系统,水系统布置为同程式,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加电辅热。 3.4 空气处理过程及计算 根据选定的空气处理方案、室内外状态参数、新风量、送风量、送风状态,可在焓湿图即i-d 图上可作出各空

38、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或各空调室内空气处理过程,然后可根据各空气处理过程进行空气处理计算,得出空调设备处理空气所需的冷热量,最后根据处理空气所需的风量、冷量或热量等按产品样本手册初选空调设备。 本设计选择空调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如图 3-1,新风处理到L点,室内回风经风机盘管处理到M点,O点为送风点。图3-1 夏季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气处理过程在i-d 图的表示u 各风机盘管机组空气处理计算和选型 l1) 各风机盘管机组夏季空气处理计算 风机盘管夏季空气处理过程见图3-1,风机盘管机组夏季空气处理计算的一般步骤如下: 计算热湿比及房间送风量,确定送

39、风状态点 O; 计算风机盘管风量 GF; 确定风机盘管送风状态点 M; 根据下式可计算出 M 点的焓值 iM: (3-1)在焓湿图上连接L、O两点并延长与等焓线i= iM相交得M点,并查出点的温度tM 和含湿量 dM。 计算风机盘管冷量(3-2)根据上面的步骤计算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各空调房间风机盘管风量和冷量,这里不一一计算,计算结果见附表。2) 各空调房间风机盘管的选型 根据风机盘管处理风量、冷热量,综合考虑使用要求、建筑情况及空调方案,查风机盘管机组产品样本手册或相关公司产品选型手册选用风机盘管。各空调房间选用的风机盘管机组见附表5。3.5 新风负荷空调的新风负荷是指由送入空调室内的新风(

40、空调室外的新鲜空气)而形成的冷热量。它实际上是由于空调室外空气的状态与设计室内的状态不同(焓值不相等) 而产生的,它包括夏季新风负荷和冬季新风负荷。 1) 夏季 空调房间的新风负荷可按下式计算:(3-3)式中 Q 空调新风冷负荷,kW; Mo 新风量,kg/s; ho 室外空气焓值,kJ/kg; hR 室内空气焓值,kJ/kg。根据文献1查得:每人新风量Mo=40m3/h/人*人数*。空调设计室外空气状态参数:干球温度tw=35.7,湿球温度ts=28.5,由湿空气焓湿图查得室外空气的焓值为92.6kJ/kg;空调设计室内空气状态参数:干球温度tw=26、相对湿度=55%,由湿空气焓湿图查得室

41、内空气的焓值为56kJ/kg; 2) 冬季 空调房间的新风负荷可按下式计算:(3-4) 式中 Q 空调新风热负荷,kW; Mo 新风量,kg/s; ho 冬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温度,kJ/kg; tR 冬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温度,kJ/kg。 cp空气的定压比热,kJ/(kg),取1.005 kJ/(kg); 以第六层试验用房为例,新风负荷计算如下表3-1 夏季新风负荷 室内n/人空气密度/ (kg/m)个人新风量V0/ (m/h)新风量M0/kg/s室外干球温度t/室外湿球温度ts/室外空气焓值ho / KJ/kg室内干球温度t/室内相对湿度室内空气焓值hR / KJ/kg新风冷负荷Q/kW661.2300.6635.728.592.62655%5624.16 表3-2 冬季新风负荷 室内n/人空气密度/ (kg/m)个人新风量V0/ (m/h)新风量M0/kg/s空气定压比容Cp/KJ/(kg)室外干球温度to/室内干球温度tR/新风热负荷Q/kW661.2300.661.005-4201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