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环常路岗梓段排水改造工程264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环常路岗梓段排水改造工程2643.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报告表编号 年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留庆新横街住宅综合楼新 建荔湾区黄沙大道留庆新横街10-20号广州羊城铁路集团羊城铁路总公司广州市南岭铁路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约2000202491115859871024985.251.825大坦沙西航道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穗规建发字(2000)第454号240项目名称:环常路岗梓段排水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盖章):常平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 编制日期:2015年9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
2、作一个汉字)。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点。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 结论与建议给出该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题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该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3、。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环常路岗梓段排水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常平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法人代表梁煜光联 系 人梁荏洪通讯地址东莞市常平镇还珠沥桔园一街联系电话18666409282传 真/邮政编码523560建设地点东莞市常平镇环常北路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A4_防洪工程 占地面积(平方米)1185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178.4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评价经费(万元)1.0预计投产日期2016年6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来源环常路岗梓段排水改造工程位于东莞市常平镇环常北路,目前岗梓片区排水主要依托环常北路路边较
4、小的排水沟排水,远不能满足排水需求。为了连通岗梓段上下游的排水渠道线路,改善岗梓片区的排水问题,减小本区域暴雨时段因积水而造成的洪涝灾害,常平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提出对环常路岗梓段排水渠道进行改造。为完善工程报建程序,受常平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委托,江苏圣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相关规定,本建设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江苏圣泰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接受委托后,选派环评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并收集了有关资料,并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文
5、件的相关规定,编制完成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二、工程内容本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一段排水渠、新建一座截污沟:排水渠(北纬22596.53,东经1135751.15北纬22594.62,东经1135758.48)长216.17m,梯形型式,渠底宽2.0m,渠深2.3m,钢筋硂结构,沿环常北路人行道敷设。截污沟(北纬22597.90,东经1135758.99北纬22597.70,东经1135759.77)长20m,矩形截面宽0.4m、深0.47m,钢筋硂结构,与环常北路平行敷设。三、工程级别本工程等别为等,工程任务为排涝,渠道设计采用20年一遇排水标准,最大排水流量为15.07m3/s。四、施工组织计划
6、1、施工条件建筑材料:本工程所需石料、砂、土料、钢材、木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均可从常平镇附近市场就近购买。施工用水:施工用水主要用于砼浇筑施工,用水量较小。常平镇内供水已通至工程区附近,供水保证率较高,就近驳接点接通水管。施工用电:工程区内供电已通至工程区附近,供电保证率较高,可就近驳接点接通电路。交通运输:常平镇内外交通都极为方便。附近施工场地比较空阔,施工场地及对外交通便利,进场施工道路利用原有市政道路,商品砼的场内运输可采用商品砼泵车直接运送到砼施工面。临时施工设施:施工段施工人员食宿借用附近民房作为住宿和办公场所。2、施工材料表1 主要施工材料汇总表序号规格名称单位数 量1150厚1:1
7、碎石砂垫层m3640 2200厚C25钢筋砼护坡m3744 3钢筋制安t67 4模板m21788 5沥青杉板分缝m245 650PVC排水管m48 7土工布铺设m248 8镀锌钢管栏杆(1.1m高)m518 9草皮护坡m2596 10100厚C15砼垫层m32 11C30钢筋砼截水沟m38 12钢筋制安t1 13模板m255 14钢格栅盖板(30600600)m214 15505等边角钢t0.2 16100槽钢t0.5 1720厚三油二毡填缝m211 3、施工工程本工程项目主要施工工程包括土方开挖、土方填筑、地基处理、金属结构施工、混凝土浇筑等。4、交通疏导在征求交通主管部门的同意后,环常北路
8、设置交通改道标志,提醒来往车辆注意绕行,在封闭道路两端设置提示牌,提醒人行安全。 5、施工总进度本工程安排预计从2015年12月开始施工准备,至2016年6月底完工,总工期6个月。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涉及原有污染问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现状未开发利用的菜地和荒草地陆续建设成为厂房和道路设施,现状地形地貌的变化,岗梓片现有排水渠道不满足区域排水的要求,导致区域频繁出现内涝灾害。项目平面四置图示意图:环常路岗梓段排水改造工程位于常平镇环常北路,项目排渠北侧隔环常北路为工厂、项目南侧为荒地。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1,项目卫星示意图详见附图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
9、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常平镇地理坐标为北纬225838东经1135918,全镇面积108平方公里,下辖33个村(社区),户籍人口7.2万人,总人口40余万人。西北部距莞城33公里左右、可接广州,南部靠近深圳、香港,处于珠江三角洲广深经济走廊的黄金地段,同时有国家铁路主干线京九铁路及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在此交汇,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东与桥头、谢岗为邻,南与樟木头、黄江镇相接,西与大朗、东坑毗连,北与横沥、企石接壤。境内东有石马河,西有寒溪水。二、气候气象常平镇临近南海,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南
10、风,冬季盛行东风和北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314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全镇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970毫米。雨量多集中在4-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7.6%。三、水文、植被常平镇区域属珠江流域东江水系,流经本镇的河流东有石马河,中有仁和水,西有寒溪河。三条河流都为南北走向,流入东江,河流交错,形成埔田地区。镇中鱼塘、水塘较多,但规模较小。地表水资源丰富,而地下水水资源十分有限,并受海水咸潮影响。本区植被主要为亚热带、热带的树种。区内天然植被已破坏殆尽,现主要分布的多为近年绿化的树种,也有一些残存的次生林,次生植被类型主要为马尾松和桉树林;主要的人工植
11、被包括各种类型的果园、绿化植物和各种农作物等,农作物主要有水稻、蔬菜、荔枝、龙眼、橙柑桔等等。四、地形地貌常平镇地处东江南部泛洪区,寒溪流域的南段, 石马河北段之西部。东南角连绵起伏的山岭,形成丘陵地带;西北部寒溪水穿贯其间,河涌交错,形成埔田地区。地势东南高而西北底,西部北侧岗地连片。境内石马河、仁和水、寒溪水跟山势走向基本一致,为南北走向。镇内主要地层分布为下古生界石英片岩和下朱罗纪砂页岩。除东南部山岭起伏、岩石遍布,属花岗岩外,其余均属砂岩、页岩。埔田地区是河流冲击层,耕作层深,属黏土类,适宜种植水稻;山坑田为沙壤土,铁锈水较多;其余为沙泥适中的坑田和涌边田;旱地和山地多为红壤、赤红壤、
12、黄壤石质土。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概况】常平镇位于东莞市东部,地处穗港经济走廊中段,全镇面积103.3平方公里,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中国最佳物流名镇”、“中华餐饮名镇”、“国家卫生镇”和“全国文明镇”。2012年辖31个村、2个社区。年末户籍人口7.57万人,常住人口50余万人。常平镇是大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广深铁路的交汇处,是全国唯一设有两个大型客运站和一个国家一类铁路口岸的镇,两个火车站日停靠列车344趟,年进出旅客近2000多万人次。2012年,常平镇生产总值200亿元,比上年增长8.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1445元,增长9.47%。规模以
13、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33.59亿元,增长1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7亿元,增长7.4%。外贸出口额46.57亿美元,增长17.65%;实际利用外资1.38亿美元,增长19.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65亿元,增长10.07%。2012年获全市镇街年度考核综合奖第三名、转型升级奖第二名、“三重”建设奖第四名,并获“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专业镇”、“广东省诗词之乡”等荣誉。【转型升级】2012年,常平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三重”建设扎实推进。常平环保专业基地、常平中学初中部等6个市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累计投资3.83亿元,基本完成年度投资
14、计划。光电产业集聚区建设顺利开展,建成占地5000平方米的光电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光电产业教育培训中心,完成“常平光电产业基地”的选址和工作方案。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城市建设】2012年,常平镇投入近4亿元推进城市五项升级工程,提升城市品位。推进路网建设。建成239跨铁路桥、环常南路、新城大道北段、振兴西路、常田路、港建路、物丰路、物流大道等一批道路,建成里程11.24公里;配合省市推进莞惠城际轨道常平段和从莞高速常平段的建设,保障项目顺利开展。推进水利建设。完成仁和水堤围综合整治工程、桥沥水堤围达标工程、白石岗矮桥工程、沙湖口排站等水利工程;木槎湖桥工程、镇湖桥工程、田尾排站工程、仁和水元江元
15、桥工程等一批在建水利工程有序推进;新桥排站常平大道配套主排渠工程完成设计。优化城市环境。【社会管理】2012年,常平镇以加强社会管理为抓手,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三打两建”行动。全年立案查处欺行霸市案件1145宗,打掉团伙25个,立案查处制假售假案件826宗,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05个,立案查办商业贿赂案件19宗,打掉保护伞6宗,查处保护伞人数11人,“三打”绩效位居全市前列。推进商事登记改革,发出营业执照701户,发照数环比增长71.39%,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民生实事】2012年,常平镇坚持把民生福祉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加强社会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16、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合共76万多人次,发放新社保卡;稳步推进住房公积工作,累计缴存人数22491人,覆盖率达10.99%;加强就业创业帮扶,发放950.12万元就业补贴资金,解决720名群众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99.66% ;加大扶贫力度,安排4900多万元统筹推进社会救助和市内市外扶贫工作,扶贫“双到”工作成效明显。6主要编制依据及环境功能属性主要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执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17、年2月28日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6月29日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令第253号;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T2.3-93)、(HJ2.4-2009)、(HJ19-2011);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发第21号令);11、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粤发改产业【2008】334号);12、广
18、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13、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粤环函【2005】111号;14、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7);15、东莞市产业导向目录(2008年本)。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如下表所列:表2 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表编号项 目内 容1水环境功能区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属IV类水域,根据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粤环201313号)、东莞市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实施方案(东环2013140号)及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监测数据,寒溪水(常平镇段)近期控制目标为V类,即近期执行地表水环境
19、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2环境空气功能区属二类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环境噪声功能区属4a类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4基本农田保护区否5风景名胜保护区否6水库库区否7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8 是否属煤气管道范围否9 可否现场搅拌混凝土否10是否环境敏感区否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一、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位于常平镇,属于埔田片区,根据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如下表(除污染指数外,单位为mg/m3)。表3
20、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结果一览表测点SO2NO2PM10PM2.5埔田片(年均浓度值)0.025 0.050 0.067 0.046 评价标准(年平均)0.060.040.070.035污染指数0.42 1.25 0.96 1.31 由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埔田片区的空气监测数据显示,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中污染因子除SO2、PM10年均浓度值达标外,NO2、PM2.5年均浓度值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监测数据表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一般。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纳污水体为寒溪水,根据东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东莞市2013年度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参考周
21、边水体常平镇寒溪水,监测结果如下表。表4 水质质量监测及评价结果一览表河流水质控制目标水质类别达标状况主要超标项目/超标倍数寒溪水V劣V不达标氨氮/5.25、总磷/2.38、生化需氧量/0.75监测结果显示,寒溪水水质控制目标为V类,水质现状为劣V类,氨氮超标5.25、总磷超标2.38、生化需氧量超标0.75,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监测数据表明该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三、声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单位于2015年8月31日进行了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监测期为1天,昼夜各一次,监测结果如下表(单位:dB(A))。表5 环境噪声质量监测及评价结果一览表测点昼间夜间
22、1#62.752.62#63.453.23#58.248.9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项目所在区域各监测点噪声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说明项目所在声环境质量较好。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是保护好项目所在地附件周围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使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运行中保持项目所在地区域原有的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1、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控制废气排放对附近周围环境的影响。2、水环境质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控制生
23、活污水排放对附近水环境的影响。3、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控制各种噪声声源。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类水质标准;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执行二级标准;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执行4a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 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执行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2. 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
24、级标准及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夜间标准。总量控制指标本工程为非污染类项目,故不涉及总量控制问题。10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本项目为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过程如下:施工准备土方开挖钢筋硂施工路面、人行道恢复敷设管道土方回填压实图1 项目施工流程及产污分析图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污染1、水环境污染源本项目施工期排水分为施工作业废水、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三大类。(1) 施工作业废水施工作业废水污染物以悬浮物为主,主要包括水泥搅拌桩泥浆水,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下雨时冲刷浮土、建筑泥浆、弃
25、土等产生的地表径流等。施工期产生的作业废水如直接排入水体,会给水体带来不良影响,该部分废水拟在场区内设沉砂池,进行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工艺,不能完全回用的部分回排至项目排渠。(2)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污染物以悬浮物和石油类为主。本工程施工使用的机械为挖掘机、吊车等机械,机械设备冲洗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废水。为避免其直接排入水体,该部分废水拟在场区内设隔油沉砂池处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场区施工场地降尘及运输车辆行走路线洒水处理。(3)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量本项目施工期人员高峰时人数为30人,总工期为6个月,施工人员日产污水量按120L/人d 计,则施工现场日均生活污水产生量为3.6m3/d
26、计,则整个施工期废水产生总量为648m3,其主要污染物浓度约为CODcr250mg/L、BOD5150mg/L、SS150mg/L、氨氮25mg/L。施工人员租赁当地民房,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2、大气污染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是施工扬尘及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施工扬尘扬尘的主要成分是TSP,扬尘分施工扬尘和道路运输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于土方开挖、施工现场物料装卸、堆放以及施工现场混凝土拌合等过程中。道路运输扬尘来自于施工机械和车辆的往来过程。扬尘排放方式为间歇不定量排放,其影响范围为施工现场附近和运输道路沿途。施工机械燃油废气的主要成份是NO2、SO2、CO及HC,主要来自于运
27、输车辆和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其影响范围是施工现场和运输道路沿途。3、噪声污染源项目施工期间主要的噪声源是施工机械噪声和运输车辆噪声。施工运输车辆通常以卡车为主,其噪声源强在90dB(A)左右,属于线状污染源,对沿途道路两侧影响较大;渠道工程施工现场主要噪声源为打桩机、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这些噪声源多为施工机械震动性宽频带声源。4、固体废物本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项目施工中的工程弃土弃渣、施工废料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1)弃土弃渣:项目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泥渣,将于施工现场临时堆放,挖方量约为1800m3,其中1200m3回填于本项目,其余600m3在施工结束后外运用于常平
28、镇其它工程建设,本工程将不设建永久弃土弃渣堆放场。(2)施工废料:施工现场的固体废料包括废钢筋、废石料以及混凝土残渣等。其中废钢筋可进行回收再利用,其他建筑残渣需进行外运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按施工期工程量和施工建材用量估算,其废料产生量约为200m3。(3)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主要为餐饮垃圾和塑料、纸质包装垃圾,其产生量按0.5kg/人d,本项目施工期日高峰施工人数为3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kg/d,施工工期为6个月,则整个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7t。5、主要生态影响施工期间的填挖土方使沿线的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从而使沿线地区的局部生态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施工期在取土和填土后将会使地
29、表土松散,在大雨或暴雨天气下受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而发生水土流失,进而土壤的结构发生变化,肥力降低,影响陆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总体而言,该项目施工期造成的环境影响是短暂性的、可恢复性的。6、水土流失工程施工期的水土流失是短期行为,因此本评价的重点将放在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发生时期等分析上,目的是寻求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尽可能地减少水土流失量。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破坏原有土地的水土保持植被,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挖方的淤泥临时堆放被雨水冲刷将造成水土流失。产生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时破坏植被产生水土流失;(2)工程建筑材料临时堆放不当产生水土流失;(3)工程水土流失
30、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因此,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期施工场地的表土较为疏松,降雨期间很容易使松散的表土随雨水径流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当地的水土流失。随着植被得到恢复,营运期水土流失量将会得到恢复。二、运营期污染源由于本项目为片区渠道整治工程,完成后不再新增管理机构、定员编制,建成后由常平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负责管理,业务上接受市水务局指导,故运营期无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13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TSP无组织、局部、少量无组织、局部、少量施工
31、机械燃油废气NO2、SO2、CO、HC无组织、局部、少量无组织、局部、少量水污染物施工作业废水SS等少量少量机械设备冲洗废水SS、石油类少量少量施工人员生活污水648tCODcr250mg/L0.162 t/a60 mg/L0.039 t/aBOD5150mg/L0.097t/a20 mg/L0.013 t/aSS150mg/L0.097 t/a20 mg/L0.013 t/aNH3-N25mg/L0.016 t/a8 mg/L0.005 t/a固体废物施工期弃土弃渣600m3部分回填于本项目,部分外运至常平镇其他工程施工废料200 m3部分回用于本项目,部分外运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施工人员生活
32、垃圾2.7t环卫部门处理噪声施工期噪声各种工程施工机械和车辆产生噪声值约为80100dB(A)。合理布局施工设备,选用低噪音设备,使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其他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本工程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体现在建设期。项目在施工开挖过程中,会造成地面裸露,加剧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但该影响只限于施工期,而且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本工程建设区域无自然风景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工程的施工不会对其造成影响。项目运营过程中,无污染物外排。通过施工管理和强化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故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接受的。环境影响分析施
33、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废水主要由施工作业废水、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三部分组成。(1)施工作业废水施工作业废水以悬浮物污染为主,对混凝土拌合及养护废水拟在场区内设沉砂池,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的施工废水回用于施工场区及道路降尘。(2)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施工现场中机械设备在清洗时会产生少量含油污水,悬浮物和石油类为主。机械设备冲洗废水拟在场区内设隔油沉砂池处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场区施工场地降尘及运输车辆行走路线洒水处理,不会对周边水体水质产生影响。(3)生活废水施工人员生活废水产生量为3.6m3/d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约为COD、BOD、SS、氨氮和动植物油等。其
34、污染排放浓度为CODcr250mg/L、BOD5150mg/L、SS150mg/L、氨氮25mg/L。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大气污染物包括施工扬尘和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施工机械燃油废气产生于运输车辆和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范围小,仅限于施工场地,时间短。(1)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工程开工后,作业机械有载重车、柴油动力机械等燃油机械和运输卡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SO2、CO、NO2、HC等。由于施工机械数量少且较分散,施工区地形开阔,空气流通性好,排放废气中的各项污染物能够很快扩散,不会引起局部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
35、加之废气排放的不连续性和工程施工期有限,排放的废气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小。(2)施工扬尘施工过程中扬尘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施工现场扬尘尤其是在风力较大和干燥气候条件下较为严重。施工扬尘主要产生在以下环节: 施工机械挖土时的扬尘; 施工弃土堆放时产生的扬尘; 运输、装卸过程中的扬尘; 场地的扬尘。根据类比调查,施工工地内TSP浓度约为1.41.7mg/m3。下风向50m距离TSP浓度约为0.750.85 mg/m3,低于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中规定的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 mg/m3);下风向100m距离TSP浓度约为0.550.68 mg/m3,1
36、50m距离TSP浓度约为0.410.47 mg/m3。在施工区内的TSP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存在一定的影响,针对施工期扬尘问题,评价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作业场地应采取围挡、围护以减少扬尘扩散。在施工现场周围,应设置不低于1.5m高的围挡,以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在施工场地安排员工定期对施工场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洒水12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对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蓬布减少洒落。同时,车辆进出、装卸场地时应用水将轮胎冲洗干净;车辆行驶路线应首选外环路,尽量避开居民区。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工程应设置专用的
37、拌料场地和材料堆放场所,并设置专人负责。建筑材料堆放场地加盖蓬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扬尘的影响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施工结束后,扬尘影响随即消失。3、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来自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拌和浇注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等,主要为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和运输卡车噪声。根据声源特性,采用点声源衰减模式:式中: 距声源处等效A声级;距声源处等效A声级;施工期不同项目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源强及噪声预测值见下表。表6 施工期主要噪声设备源强及预测值 单位:dB(A)序号机械类型噪 声
38、预 测 值5m20m50m80m100m150m200m300m400m500m1装载机9078.070.067.565.560.558.054.451.9502打桩机9078.070.067.565.560.558.054.451.9503挖掘机8472.064.061.559.554.552.048.445.9444夯实机8775.067.064.562.557.555.051.448.9475运输卡车9078.070.067.565.560.558.054.451.9506水泵8775.067.064.562.557.555.051.448.947从表中可看出,不考虑噪声叠加的情况下,在
39、200m的声环境评价区域内未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昼间标准70dB(A),大部分施工机械噪声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夜间标准55dB(A)。为能将项目施工噪声的影响降到最低,应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方法最大程度地控制噪声污染,减轻工程施工对周边声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4、固体废弃物处置分析本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项目施工中的工程弃土弃渣、施工废料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建筑固体废弃物,则会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在运输过程中,车辆如不注意清洁运输,沿途撒漏泥土,污染街道和公路,影响市容和交通。(1
40、) 弃土弃渣项目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泥渣,将于施工现场临时堆放,挖方量约为1800m3,其中1200m3回填于本项目,其余600m3在施工结束后外运用于常平镇其它工程建设,本工程将不设建永久弃土弃渣堆放场。开挖弃土清运车辆如行走交通干线,不但会给沿线地区增加车流量,尘土的撒漏也会给交通环境卫生带来影响。开挖弃土若无组织堆放、倒弃,遇上暴雨冲刷,则会造成水土流大。项目所在地年降雨量大,暴雨频率高,强度大,极易引起工地水土流失,泥浆水还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油污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为了控制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采取措施如下:临时堆放点应设置围挡、采用篷
41、布遮盖,周边设置排水沟,并对临时堆放点地面进行硬化进行防渗处理,防止旱季土料产生扬尘对空气环境质量造成影响,同时雨季冲刷物料进入水体,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施工单位严格执行弃土弃渣排放管理的有关规定,按规定办理好弃土弃渣排放的手续,获得批准后方可在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施工单位及时清理运走、处置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严格执行密闭、包扎、覆盖,并要求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2)施工废料施工废料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碎砖块、废石料、水泥块及混凝土残渣等,还有部分废钢筋,按施工期工程量和施工建材用量估算,其废料产生量约
42、为200m3。其中的废钢筋可进行回收再利用;碎石块、废石料等可以在规划管理区的建设中综合利用;剩余的少量无法利用的水泥块和混凝土残渣均需外运至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置,避免长时间占压施工场地,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3)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7t,其处置办法为定期外运至集中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施工现场应设置专用的生活垃圾存放设施,并固定存放点,生活垃圾存放设施应远离附近水塘和农田等环境保护目标设置,禁止将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投入水体或随意堆放在路边。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间由于渠岸开挖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植被。项目临时堆场会侵占现状草地植被,引发水土流失。河渠开挖会造
43、成底栖生物息栖地的改变,泥土颗粒在水中的扩散,对鱼类等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设单位应尽量避开雨天或雨季进行开挖施工,弃土弃渣及时清运并减少临时堆场面积,并尽量缩短工期。项目区域内无大型野生动物,亦无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项目的施工期短,施工占地面积小,故施工期对环境造成的生态影响是短暂的、可接受的。6、水土保持本项目施工期间,在工程土料开挖、堆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破坏一些地表植被, 呈现出凹凸的地貌,受当地大风及降水的影响,易引起水土流失。因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情况主要发生在河道施工期,在工程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和自然恢复植被后,水土流失到营运中、后期将趋于稳定。为了尽量减少与防止工程兴建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以下的水土保持措施:(1)工程施工时土方的开挖与回填,控制在较小范围内,避免水土流失;(2)工程施工应分区进行,工程开挖裸露面要及时采用防止措施,缩短裸露面的暴露时间,减少水土流失,在临时堆土场周围要进行简易防护,可采用草包对边坡进行防护,施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绿化防护;(3)加强施工管理,在水土流失较大的区段不得在暴雨时施工,以减少水土流失;(4)在土方堆场附近,应挖好排水沟,避免雨季高浊度水流入水质要求较高的水体;(5)开挖沟槽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