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3198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 .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院二一四年八月前 言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是以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为水源,旨在解决甘肃省中部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大型调水工程,工程建成后可向甘肃中部地区年调水5.5亿立方米。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经过多年建设已基本建成,计划于2014年底前实现全线通水。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调水量3.12亿立方米,受水区为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会宁、通渭、安定、陇西、静宁、武山、甘谷、秦安等八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区。本次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总长度569.281km,建设内容包括1条总干渠,6条干渠,2条分干渠,18条非农业输水管(渠)

2、线。本工程为典型的民生水利工程,其实施后将为受水区的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工程施工方式相对简单,施工场地分散,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工程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项目退水对受水区水环境的影响;工程沿线现状大气环境及声环境质量良好,评价范围内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没有穿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环境敏感点。目 录前 言I第一章 工程概况11.1 工程建设必要性11.2 本次工程概况1第二章 工程分析82.1 工程与规划、政策协调性分析82.2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11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33.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33.2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53.

3、3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53.4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63.5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6第四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74.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74.2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194.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94.4 声环境预测与评价204.5 大气环境预测与评价204.6 地下水环境分析与评价204.7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204.8 人群健康影响分析21第五章 环境保护措施225.1 生态环境影响保护措施225.2 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235.3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245.4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255.5 声环境保护措施275.6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27第六章 评价结论与建议296.1 评

4、价结论296.2 评价建议29第一章 工程概况1.1 工程建设必要性(1)工程建设是解决受水区严重缺水现状的必然要求;(2)工程是全面发挥引洮供水工程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程是受水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4)工程是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5)工程建设是对国家中西部扶贫政策的具体实施。1.2 本次工程概况1.2.1 工程地理位置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受水区范围西至洮河、东到葫芦河、南至渭河、北至黄河,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34010600,北纬34403620之间。行政区划涉及兰州、定西、白银、天水、平凉五地(市)辖属的榆中、渭源、临洮、定西、陇西、通渭、会宁、静宁、武山、甘谷、秦安

5、11个甘肃中部干旱县,受益区总面积为1.97万km2。其中二期工程受水区涉及定西的通渭、安定、陇西县,白银市会宁县、平凉市的静宁县、天水市的武山、甘谷、秦安等八个县区。引洮二期供水工程(骨干工程)主要为后续建设的配套工程提供水源。1.2.2 工程任务与规模(1)工程任务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通过总干渠、干渠、非农业输水管(渠)线等骨干工程将引洮水输送至配套工程配置的各供水点,再由配套工程配套管网系统输送至受水区用户,形成辐射全受水区的非农业供水网络。(2)供水范围引洮二期供水范围为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通渭县,白银市会宁县,天水市武山县、甘谷县、秦安县及平凉市静宁县4市8个县区97个乡镇1692个行

6、政村,供水县城4个(通渭、会宁、秦安、静宁)。间接供水范围包括通渭县城挤占的原锦屏水库灌区、会宁县城挤占的靖会电力提灌工程灌区及其他非农业挤占农业灌溉灌区,挤占的水量将来退还给灌区农业灌溉,以及现有集雨水窖工程水量将来用于生态和庭院经济。(3)供水规模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相关支流的综合规划中均明确引洮供水工程总调水量为5.5亿m3,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已明确引洮供水调水量为5.5亿m3,其中一期2.38亿m3,二期3.12亿m3。1.2.3 工程组成、总体布局及主要建筑物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农经2

7、0141141号)文件,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设内容由骨干和配套工程两部分组成,其中骨干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干渠1条(大营梁大山川段),干渠6条(四干渠九干渠),分干渠2条(八干渠一分干、八干二分干),非农业输水管(渠)线18条。考虑到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复杂,本次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骨干工程的建设。二期工程总干渠渠首位于陇西县马河镇大咸河左岸的大营梁南坡;渠线总体上以西东走向沿供水区中部地带的祖厉河及渭河流域分水岭布置,各条干渠在总干渠南北两侧,基本沿各支流分水岭布置;渠尾选在会宁县太平镇附近大山川。1.2.3.1 总干渠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总干起点高程2089.79m,末点

8、高程2011.86m。沿线布置干渠6条,分别为四九干渠;总干渠在向各干渠输配水的同时,还通过4条非农业供水管(渠)线直接向陇西马河、会宁米峡水库和祁家湾、静宁上川等集中供水点供水。总干渠工程布置技术特性见表1。表1 总干渠工程布置技术特性一览表项 目单 位数 量备 注线路总长m94953线路总水头损失m77.93起点高程m2089.79大营梁末点高程m2011.86大山川纵向渠系建筑物隧洞m/座89203.59/25渡槽m/座765.0/9暗渠m/段4301.76/19干渠分水节制闸m/座186.18/6退水节制闸m/座241.0/7各类渐变段m255横向渠系建筑物退水闸座8干渠分水闸座6供水

9、管线分水口座3直斗渠分水口座4下渠通道座6引洮二期工程区范围大,区内各种交通设施线路与二期引水渠线交叉,总干渠渠线与公路、铁路穿插频繁。总干渠穿越高速、铁路情况统计见表2。表2 总干渠与其它工程交叉情况统计表渠道名称交叉桩号(m)交叉建筑物交叉工程名称交叉地点备注总干渠8+603.8616#马河隧洞天定高速(上行)马家山上穿,高差约30m8+643.86天定高速(下行)马家山下穿,高差约30m31+989.1019#朱家湾隧洞天巉高速红庄下穿,高差约170m34+150.0020#上小岔隧洞宝兰客运专线上小岔下穿,高差约30m93+843.6640#大山川隧洞平定高速大山川上穿,高差约20m1

10、.2.3.2 干渠总干渠沿线共设置6条干渠,分别为四九干渠,在八干渠沿线土地相对集中且供水面积较大的区域还分别设置了八干一分干渠和二分干渠2条分干渠,四干渠自总干渠吴家河分水,向南沿马营至陇西公路布置,至榜罗镇李家咀结束,长44.526km,主要向陇西东北部、通渭西部、武山北部及甘谷西北部供水,并承担向通渭县城供水点锦屏水库供水的任务,控制灌溉面积9.09万亩。四干渠主要沿马营什川榜罗分水岭走向布置。由于四干渠以隧洞为主且输水流量不大,隧洞断面均以施工断面控制,渠线采用了短隧洞加连接段(渡槽、暗渠)的形式。五干渠自总干渠东正川的上东正村分水,向北穿过关川河与祖厉河两流域分水岭华家岭至丁沟,转向

11、西北行至大豹子川小岔湾沟结束,全长19.012km,主要向安定区东南部和会宁西南部供水。六干渠六干渠走向主要沿老鸦沟猪坡湾梁家庄高陵坡下桩梁家堡窝铺十里铺会宁县城张家河布置,全长36.346km,主要承担会宁县城的供水及祖历河沿川的灌溉任务,其中非农业供水通过会宁县城水源点,向会宁县城供水。七干渠自总干渠祁家湾分水,向西南方向沿会宁候川、通渭义岗、绕陇山向南至秦安王甫,长71.252km,下设一条支渠、5条供水管线。在灰岔湾处向小岔沟供水管线分水;在潘家沟处向魏店供水管线分水;在王甫沟向王甫供水管线分水,在七干渠尾向秦安供水管线和甘谷海子湾供水管线供水。八干渠自总干末端大山川分水,分水桩号94

12、+952.53m,渠线沿祖厉河与葫芦河的分水岭向北,经平头川、大沟、土木岘至刘寨结束,长71.782km。下设两条分干渠。沿线分别通过一分干、二分干向会宁的韩平和掌里两个供水点供水。八干渠一分干渠分水口桩号为八干渠桩号7+357.64m,分水后渠线向西北延伸,以隧洞结合暗渠、明渠等连接段建筑的形式,自文家岔、至苟岘村高家岔结束,沿线在桩号5+103.17m处向韩平水厂分水,之后沿线共设5条支渠。八干二分干分水桩号34+275.53m,分水高程为1937.65m,分水后渠线向西延伸,以隧洞结合暗渠、明渠等连接段建筑的形式,自丑儿岔、西坡村、大沟、四方、杨沟岔至蔺家岔结束,渠线全长19.214km

13、。下设掌里水厂供水管线和5条支渠。九干渠自总干渠末端大山川分水,分水桩号94+952.53m,渠线向东行进至静宁猴儿咀,全长8.156km。分水设计高程2012.36m,末点高程1960.53m。主要向静宁北部9个乡(镇)的部分或全部的城镇人口、工业企业、农村人畜供水水,并承担向静宁县城的供水任务。下设非农业供水管线两条,分别为猴儿咀供水管线和静宁县城供水管线。1.2.3.3 专用供水管(渠)线专用供水管线(渠道)主要工程特性见表3。表3 供水管(渠)线工程技术特性表编号供水管(渠)类型序号供水管(渠)线名称供水范围分水位置供水管线(渠道)长度管道类型管道输水方式备注一有压供水管线1米峡水库供

14、水管线会宁县城会师镇及中川乡总干渠会宁县油坊沟23#24#洞之间1380UPVC管、钢管有压重力流2祁家湾供水管线会宁祖河以南、中川河以东的各乡镇总干渠会宁县祁家湾3334#洞之间200UPVC管有压重力流3礼辛供水管线甘谷渭河以北、散渡河以西四干渠末端通渭县榜罗镇李家咀21287.02预应力砼管有压重力流管道兼农业灌溉4丁沟供水管线丁沟全乡及会师镇五干渠会宁县丁沟乡处1351.25UPVC管、钢管有压重力流丁沟全乡及会师镇5会宁县城供水管线会宁县城城镇六干渠会宁县寨子滩地处4800PCCP管、钢管有压重力流兼农业灌溉6小岔沟供水管线静宁南部七干渠通渭县灰岔湾处9642UPVC管有压重力流7魏

15、店供水管线秦安显清河以东、葫芦河以西七干渠通渭县22338.32PCCP管、UPVC管有压重力流兼农业灌溉8王铺供水管线主要向秦安县显清河以西的农村人饮供水七干渠末秦安县142.5UPVC管有压重力流9猴儿咀供水管线静宁北部乡镇九干渠末XIP35静宁县猴儿咀325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有压重力流10韩坪供水管线会宁县的八里湾、平头川、韩家集、太平、老君坡、杨集、会师、等10个乡(镇)八干一分干渠会宁县老君乡2152.32UPVC管有压重力流11掌里供水管线会宁县的大沟、四方、甘沟、河畔、土门、新塬6个乡(镇)八干二分干渠秦家岔2110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有压重力流兼农业灌溉二有压/无压供水管(渠

16、)线12榆盘供水管(渠)线武山渭河以北四干渠末端通渭县榜罗镇李家咀8879砼排水管、钢管上段无压重力流下段有压重力流13叶堡秦安供水管(渠)线秦安县城以及葫芦河以东七干渠末秦安县周家斜道24579.93PCCP上段渠道/下段有压重力流管道兼农业灌溉14上川输水渠静宁县西部乡镇会宁县党岘乡马家河沟总干渠18#渡槽出口处17000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兼农业灌溉三无压输水(管)渠15马河供水管线通渭西北部,陇西东北部,安定区东部;为陇通工程水源点一期总干渠15#隧洞出口陇西县马河200预应力砼管无压重力流16锦屏水库输水渠通渭县城以及东南部通渭县什川乡烟沟四干渠3#隧洞进口16504.6无压重力流兼

17、农业灌溉17静宁县城输水渠静宁县城九干渠末IP12静宁县猴儿咀30888.13无压重力流兼农业灌溉18海子湾供水管(渠)线甘谷散渡河以东、渭河以北七干渠末秦安县周家斜道10541.38无压重力流1.2.4 工程施工规划本次工程施工总进度的关键性项目为16#隧洞和23#隧洞,相应工作面为16#隧洞5#平洞4#平洞(主洞控制长2039.90m、类围岩)和23#隧洞的2#斜井1#平洞方向的洞身段施工(主洞控制长度1967m、类围岩)以及对应的16#隧洞所属5#施工平洞(平洞长260.70m)、23#隧洞所属2#施工斜井(斜井长537.50m)施工,两个施工段的主体工期为61个月和59个月,根据上述分

18、析,本次工程施工总进度按70个月编制。本次项目施工高峰施工人数约为14674人,施工期总劳动量约1624.01万工日。1.2.5 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1)移民生活安置根据调查涉及拆迁户数26户,156人;拆迁房屋2458m2,零星树木1273棵。本次工程移民生活安置主要采取在本村内安置的方式,按照原规模、原标准新建移民房屋,移民宅基地面积按照现状宅基地面积重新划拨,实行生活安置。农村居民点的选址应尽量避免原居民拆迁,尽可能不占、少占耕地。新址地形应相对平缓,易于解决供水、供电、交通、上学、就医等问题。由于后靠安置主要在本村、本组内安置,主要依托已有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故对安置区不再进行专门的

19、规划。(2)移民生产安置根据预测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1845人,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征地及移民涉及区域人均耕地面积较大,占地后人均耕地减少比例为0.53%,对项目区人均耕地影响不大,因此,移民安置主要采取农业安置,以种植业安置为主要方式。1.2.6 工程总投资按2014年第二季度价格水平估算,骨干工程总投资74.59亿元(总干渠工程27.28亿元,干渠工程33.98亿元,供水管线工程13.34亿元),含建设征地及移民补偿投资32324.25万元、水土保持工程投资6526.87万元、环境保护工程投资6295.90万元。第二章 工程分析2.1 工程与规划、政策协调性分析2.1.1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2.

20、1.1.1 与国家相关规划的相符性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是群众期盼的民生水利工程,它的建设将大大改善区域水资源供给条件,可解决甘肃省8县(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次工程的建设符合规划的指导思想。2、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 20102030年)中提到,要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成城乡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必要的跨流域和跨区域调水工程。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建设将大大缓解甘肃中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状况,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工程的建设与全国水资源综

21、合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要求是一致的。3、全国主体功能区划2010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中,会宁县、通渭县和静宁县所在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本项目为跨流域调水工程,属于非污染生态建设项目。工程建成后,不但可以解决当地居民饮水困难问题,同时可改善现状脆弱的生态环境,对生态保护和减少水土流失十分有利,因此,工程建设完全符合本规划要求。4、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涉及引水渠道和输水干管等水源工程、后续的配套工程将进行水厂建设和配水管网等工程,引洮供水二期工程符合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

22、规划(2006-2020) 提出的水源建设、城市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等内容,工程与该规划具有良好的协调性。5、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本工程受水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存在地表水过度开发、地下水严重超采、环境恶化的严峻局面。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设可改善地表水的过度引用和遏制地下水的超采,同时发展部分农林灌溉面积,增加农田防护林和牧草种植比例,提高森林比例和地表覆盖度,是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具体实施创造条件,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有利于项目所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保持重要区”的土壤保持。本次工程符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相关要求。2.1.1.2 与流域相关规划的相符性1、黄河流域综

23、合规划在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中提出,继续建设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工程。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20122030年)供水分析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需求还会增加,各水平年还要规划新增一批供水工程,包括大柳树水库、古贤水库等蓄水工程,引大济湟、引洮供水等引水工程。引洮工程二期工程(骨干工程)的建设,可为甘肃严重缺水的8县引来水源,后续配套工程的建设将为当地人畜饮水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为区域脱贫致富和实现小康创造条件。因此,本工程符合黄河流域综合规划中的相关要求。2.1.1.3 与甘肃省有关规划协调性1、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24、个五年规划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继续推进大型跨区域、跨流域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抓紧建设盐环定扬黄续建、引洮供水一期及配套工程、引大供水结构调整等工程。开工建设引洮供水二期等工程”。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设符合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2、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提出,甘肃中部地区是全国严重干旱缺水和贫困地区之一,区内安定、会宁等11个县(区)全部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本区域的工程布局,以引洮一期、二期为基础水源工程,通过实施相关配套工程,解决区域城镇生活、农村人畜及工业发展的基本用水要求,适当发展农业灌溉,

25、为区域脱贫致富和全面实现小康创造条件。规划2011-2020年期间黄河流域规划主要建设引洮工程,年增加供水量5.5亿m3,规划到2030年,甘肃省黄河流域完成引洮供水一、二期工程,总调水量达到5.50亿m3。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设完全符合该规划的要求,是规划的具体实施。3、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二期工程(骨干工程)的建设,可为甘肃严重缺水的8县(区)引来水源,后续配套工程的建设可解决现状受水区98.68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大大改善当地群众生产和生活条件,因此本工程的建设符合该规划的相关要求。4、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在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问题的同时,可增加农田防护林和牧草

26、种植比例,提高森林比例和地表覆盖度,减少区域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其建设完全符合该规划的相关要求。2.1.2 与相关政策相符性2.1.2.1 与国家相关政策的相符性1、国家产业政策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有关水利类部分,“跨流域调水工程、城乡供水水源工程”均被列为鼓励类。本工程属于跨流域调水工程和城乡供水水源工程,属于鼓励类项目,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相协调。2、国家水利改革发展政策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是解决受水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民生水利工程,符合政策中“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政策精神,二

27、者具有协调一致性。3、国家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是国务院提出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之一,是解决甘肃中部地区干旱缺水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其建设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中“抓紧实施引洮供水二期及受益区配套建设等重点工程”等政策相一致。4、国家饮用水安全保障政策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是解决甘肃省8县(区)水资源短缺和现状居民用水水质不达标的民生水利工程,符合国家饮用水安全保障政策的有关要求。2.1.2.2 与甘肃省相关政策的相符性1、甘肃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办法引洮供水二期工程是引洮工程的配套建设项目,其取水量已包含在黄河水

28、利委员会已批复的引洮工程取水许可预申请(国黄)字预申1999第00001号年引洮河水量5.5亿m3中。在对受水区8县区调水量核定过程中,未改变已批复的引洮供水工程项目取水总量,其水量的核定严格按照取水、用水和排水三环节分步开展,遵循了甘肃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办法中加强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排污限制“三条红线”的有关要求。2、关于甘肃省“十二五”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受水区现状工业企业基本属于低端农副产品加工业,工业用水设备、工艺相对落后,对节水技术改造投入偏低。通过调查,受水区现状万元工业增加值较全国及甘肃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水平较低,通过节水措施的实施,可促使受水区工业用水赶上同行业良好水平。

29、总体上,项目建设对工业用水指标的核定基本符合关于甘肃省“十二五”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中的节水要求。2.2 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2.2.1 工程施工期影响因素分析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在隧洞和干渠等主体工程施工、排水导流、施工人员活动、施工临建设施、料场取料和渣场堆渣、辅助工程等活动中,将扰动地表和破坏植被,产生废水、噪声、废气和固体废物等,可引起水土流失,并对施工区的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景观、人群健康等产生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因素:施工占地、施工开挖土方、施工人员活动、取土、弃渣。水环境影响因素:砂砾石料场砂石料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机械车辆冲洗废水、生活

30、污水。声环境影响因素:施工噪声、交通噪声。大气环境影响因素:施工废气、交通运输废气。固废影响因素:施工弃渣、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人群健康:施工期间,人员相对集中,增加了疾病交叉感染的机率,加之生活居住条件较差,有可能导致疾病的流行,对局部区域环境卫生和人群健康带来影响。2.2.2 工程运行期影响因素分析运行期污染源主要为管理站办公生活区所产生的生活废水及垃圾。工程的运行对沿线生态、土壤、地下水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将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引洮供水二期工程骨干工程属于线性工程,其陆生生态评价范围为:输水总干渠、干渠和输水管线、施工道路沿线两侧各50

31、0m的范围内,隧洞进出口及施工支洞周围500m范围,施工营区、土料及砂石料场、弃土(渣)场周围200m范围内。水生生态评价范围为:调水区的洮河九甸峡库区、九甸峡枢纽至海甸峡枢纽25km河段。3.1.1 陆生生态现状调查评价(1)土地利用评价区域内土地利用以荒地或农业用地为主,其次是灌木林地,滩涂和水域面积最小;安定区、陇西县、通渭县、会宁县的林地占地比例在0.01%以内,植被覆盖率很低,而静宁县、甘谷县、武山县及秦安县的林地面积占地比例在3.85%以上,相对来说,林地面积较大,植被覆盖率较高。(2)陆生植被项目区属于甘肃黄土高原中部典型草原植被区,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主要伴生种为百里香、禾草、长

32、芒草、短花针茅、铁杆蒿、野古草等。主要生境为未经人类改变的自然草地。这些物种都属于该地区常见种,未发现国家动植物保护名录中的珍稀植物。(3)陆生动物据甘肃脊椎动物志记载,在该地区的脊椎动物有5纲、32目、82科、426种。常见两栖类有5种,爬行类有7种,鸟类有7种,啮齿类有4种,哺乳类有4种。在调查过程中,除了人为养殖的动物外,没有见到任何野兽,只是偶尔能见到一些常见的鸟类。根据现场调查及走访当地林业部门,并查阅相关资料,本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区域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雕鸮、草原雕、秃鹫和游隼5种和三级保护动物大石鸡、野猪和狼3种。3.1.2 水生生态现状调查评价根据对浮游生物-九甸峡库

33、区和九甸峡枢纽下游至海甸峡库区;鱼类资源-九甸峡库区的3个库湾、库尾及洮河入九甸峡河口、洮河支流羊沙河入九甸峡库区河口分别进行的调查,目前调水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如下:浮游生物:九甸峡库区监测到浮游植物4门32属,浮游动物15种,其中原生动物8种,轮虫类4种,枝角类2种,桡足类1种。九甸峡枢纽下游至海甸峡库区监测到浮游植物4门37属。 浮游动物共调查到18种,其中原生动物10种,轮虫类4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1种。底栖生物:九甸峡库区监测到底栖动物7种。九甸峡枢纽下游至海甸峡库区监测到底栖动物9种。维管束植物:九甸峡库区和九甸峡水利枢纽至海甸峡库区维管束植物

34、仅有零星分布的芦苇、水香蒲。鱼类:九甸峡库区和九甸峡水利枢纽至海甸峡库区共发现9种鱼类,包括黄河裸裂尻ko鱼、嘉陵裸裂尻鱼、厚唇裸重唇鱼、鲤鱼、鲫鱼、黄河鮈j、黄河高原鳅、鲶鱼、似鲶高原鳅。3.1.3 东山森林公园东山森林公园位于会宁县城东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3-10505,北纬3541-3543之间。南邻会宁县桃花山乡,北靠会宁县柴家门乡,东与会宁县王家庙乡毗邻,西接会宁县城和祖历河。东山森林公园是甘肃省林业厅甘林造字1992405号文件批准建立的省级森林公园,该公园是一个以森林游憩为主的兼有城市园林的综合性森林公园。1994年10月,会宁县林业局对东山森林公园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规划

35、公园总面积283.6 hm2,由东山、桃花山和会师园三个风景区组成。根据东山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分布特点、作用和旅游业的发展将其划分了游乐区、风景区和保护区三个功能区。其中游乐区总面积49.2 hm2,风景区总面积142.4 hm2,保护区面积92.0 hm2,位于东山鸦掌沟一带和桃花山背面的柠条灌木林,主要通过封禁保护,提高林分质量,保持水土。3.2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为了解调水区、受水区的地表水环境现状,根据引洮二期供水工程(骨干工程)特点及区域水环境特点,并按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经现场踏勘,确定调水区水环境调查的范围为洮河九甸峡水库及其下游、

36、受水区调查范围为新增生产、生活废污水纳污水体。3.2.1 调水区洮河九甸峡水库位于洮河中游的高山峡谷河段九甸峡口,处于卓尼县藏巴哇乡境内,周围为农田,没有工业,基本不存在生产、生活废污水排入问题。根据现场勘查和水质监测结果,洮河九甸峡水库入库、取水口、出库均为类水,且各监测因子监测结果值相差不大,说明库区周围基本没有较大的污染源汇入。九甸峡水库上游河段水功能区水质较好,沿线环境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地下水掺合和洪水携带杂物入河。3.2.2 受水区受水区除渭河干流水质较好外,祖厉河、葫芦河水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造成受水区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当地土壤、岩层氟化物背景值较高,导致河流氟化

37、物、氯化物超标严重;二是流域降雨稀少,枯水期流量很小,河道水量主要当地生活、工业废污水汇集而成,因而地表水体超标严重。3.3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地下水资源情况 区内地下水资源量很少,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带,地下水埋深38m,含水层厚度2.54.0m,山丘区只有极少量的孔隙水和裂隙水,地下水埋深大于30m。地下水可开采量0.05亿m3。(2)地下水开采现状现状地下水开采量已经超出了补给量,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已经枯竭,受水区地下水资源已经基本上没有开发利用的潜力。(3)地下水水质现状受水区地下水矿化度较高,仅部分区域水质矿化度在2g/L以下,可以灌溉和人畜饮用。3.4 大气环境现

38、状调查与评价工程所在区域处于农牧区,工业基础薄弱,现状工业污染源很少,大气环境质量较好。但由于评价区大部分面积广覆风沙土,常年风多,植被差,所以风蚀明显,由风蚀而形成的自然扬尘、沙暴等,对局部大气环境造成影响。3.5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调查,项目区输水线路主要分布在交通公路沿线,现状声环境主要受交通干线行驶车辆的影响。但由于交通流量较小,现状声环境受到影响比较轻微,声环境背景值较低。第四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4.1.1 陆生生态环境影响4.1.1.1 工程施工对陆域植被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的机械和人员进入以及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会对区域陆域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

39、,其中永久占地仅工程永久占地面积5.85km2,引起的总生物量损失占区域现状生物量比例仅为0.055%,不会对工程区域生物总量产生大的影响,且工程运行后随着引洮灌溉面积扩大,增加了区域的植被覆盖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缓工程占地对植被的影响。总的来说,工程永久占地对区域植物影响较小。临时占地对生物量影响随着工程结束而消失,因此本工程对陆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4.1.1.2 工程施工对陆生动物影响供水工程运行后,由于长距离的干渠明渠部分将可能对原在此栖息生存的动物产生阻隔作用,使其活动区域受到分隔,但本次明渠大部分位于海拔较低的沟谷,大型动物较少,也极少出没,对动物的影响较小,而明渠部分分水,可

40、以为其提供饮水,改善其生存状况。为减少明渠段对大型动物阻隔影响,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踏板,供其通行。4.1.1.3 对东山森林公园的影响分析本次工程主要以隧洞形式穿越东山公园,隧道开挖会造成出入口处附近植被的破坏,对山体植被景观环境有一定影响,另外,隧洞建成后水泥混凝土结构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不相协调,容易造成视觉冲突。因此为了减少对东山公园景观影响,建议隧洞出入口设计尽量与自然环境保持一致,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并在工程结束后及时回填多余土方,尽量恢复隧洞出入口周边原植被面貌,在采取上述措施后,隧洞建设对区域景观影响较小。4.1.2 水生生态环境影响4.1.2.1 工程运行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引洮二期

41、工程的建成运行对九甸峡库区及九甸峡下游游浮游生物影响主要是水流量的减少,缩小了浮游生物的生存空间,对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下游在建或已建水电站的建成运行,将对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将会减缓二期供水工程运行对下游河段浮游生物的影响。4.1.2.2 工程运行对鱼类的影响引洮二期工程年调走的水量仅为洮河总水量的1/7,由于九甸峡水库具有调节作用,因此九甸峡库区水生生态环境变化不大,对库区的鱼类资源无明显不利影响;根据现状调查,在减水河段捕到裂腹鱼亚科的鱼类,同时黄河高原鳅和似鲶高原鳅也在上述河段正常生长繁殖,因此引洮二期工程运行后,九甸峡水利枢纽下泄流量可以

42、满足保护鱼类的生长、繁殖。但由于水流量的减小,河流水面面积相应减小,饵料生物的种类、结构、生物量发生变化。同时,支流入河口的位置发生变化,其产卵繁殖场的位置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对保护鱼类的摄食、繁殖和栖息等生活习性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4.1.3 土地利用影响分析工程永久占地面积5.85km2,工程建设将使评价区内耕地、林地、裸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减幅分别0.02%、0.002%、0.004%、0.002%,滩涂面积不变。因此工程建设对区域土地利用面积比例影响非常小,且工程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仍以荒草地和耕地为主,对土地利用结构也没有大的影响。工程结束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得到恢复,对土地利用方式的

43、影响相对较小。4.1.4 工程实施后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4.1.4.1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工程运行后,武山、陇西、甘谷、秦安、定西、会宁和通渭等县的旱地将变为补水旱作农业,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较大改变,以往广种薄收将变为精耕细作,单位产量提高。同时本次受水区大部分位于河川地和台地区,灌溉后河川地的粮食种植重将会下降,小片蔬菜基地将逐步出现,其次是山坡地原先的旱作农业区,灌溉土地将会发展以小麦玉米为主要种类,一些无法灌溉的土地,将会出现耐旱作物如土豆将成片种植,将会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4.1.4.2 对农业生产系统的影响从对评价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可知,该区域以干

44、旱农田为主导地位,属于旱作农业区,农业生态系统表现为干旱农业生态,受水分不足的制约农田产量较低,农作物种类单一,经济效益低,因此水分的匮乏是该生态系统的重要制约因素。引洮供水工程运行后,可使区域农作物得到充分的灌溉,农作物的产量增加,从而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同时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会进一步促进当地退耕还林工作,对于荒漠化草原生态系统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4.2 水土流失影响预测本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为1266.73hm2。本工程建设期土石方开挖量1116.26万m3,土石方回填总量504.55万m3,外借方30.99万m3,弃方量670.45万m3。弃方中有14.50万m3调运至人

45、工骨料场,作为建筑材料被使用;有7.88万m3平整堆放在供水管线永久范围内,最终进入弃渣场648.07万m3。经预测计算,工程建设如果不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预测时段内项目区背景流失量为37.18万t,预测水土流失量为76.39万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43.75万t。通过对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分析,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人为因素的水土流失,因此要根据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布设水土保持预防和治理措施,使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建设、同时投入运行,把因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降到最低。施工期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期,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和土料场区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和监测工作开展也应以施工期的这些区域为主。4.3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期废水主要是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主要包括砂砾石料场加工废水、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养护废水、施工机械车辆冲洗废水等;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人员的生活营地。本工程施工期的生产废水和施工营地的生活废水经处理后均能够得到回用,不排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