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二水厂给水系统初步设计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3200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107 大小:6.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台县二水厂给水系统初步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石台县二水厂给水系统初步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石台县二水厂给水系统初步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石台县二水厂给水系统初步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石台县二水厂给水系统初步设计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台县二水厂给水系统初步设计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台县二水厂给水系统初步设计毕业设计.doc(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设 计 石台县二水厂给水系统初步设计专业年级 10给排水2班 学 号 100730201 姓 名 胡圆圆 指导教师 许航 评 阅 人 2014年5月中国 马鞍山摘 要石台县二水厂工程,是为了满足该区近期和远期用水量增长的需要而新建的。该工程分为两期工程,一期工程为一水厂的扩建规模为1.5万m3/d,二期供水设计规模为1.0万m3/d。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净水工程设计了两个方案,其主要论述的问题是构筑物的比较选取。输水工程主要包括了管网的定线、平差和校核等内容。为保证安全供水,方案采用环状管网。净水工程其工艺流程如下:秋浦河源水 管式静态混合器 穿孔旋流反应

2、斜管沉淀池普通快滤池 消毒清水池 吸水井 二泵房配水管网同时,本设计课题还包括:水厂占地面积,人员配备,厂内建筑物布置和管线定位等。关键词 :管式静态混合器;穿孔旋流反应斜管沉淀池;普通快滤池ABSTRACTShitai County water plant project, the area in order to meet short-term and long-term water needs of the new growth. The project is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the first phase of the expansion of the

3、 size of a water treatment plant is 15,000 m3 / d, the second phase of water supply design capacity of 10,000 m3 / d. The whole project, including water works, water works and water distribution in three parts. Water engineering design two programs, its main problem is discussed Compare selected str

4、uctures. Water works mainly comprise the pipeline alignment, adjustment and calibration of content.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water supply, the program uses a ring network. Water engineering process is as follows: Quip source of water tubular static mixer perforated swirl reaction Sedimentation or

5、dinary rapid filter clear pool suction well two pumping stations distribution network MeanwhileThe design issues include: water footprint, staffing, plant layout and building pipelines positioning. Key words: tubular static mixer; perforated swirl reaction Sedimentation; ordinary rapid filter目 录摘 要-

6、 1 -ABSTRACT- 2 -第一篇 设计说明书1第一章 概述21.1设计依据21.2给水工程规模数据21.3供水规模预测基本数据:21.4设计的要求3第二章 设计的原始资料42.1项目背景42.2城市概况42.3工程设计标准7第三章 水量计算93.1用水量计算93.2给水水源的选择93.3厂址选择9第四章 给水管网设计104.1输水管和给水管网104.2取水构筑物14第五章 净水工艺与构筑物的选择225.1净水方案的比较和选择225.2净水厂构筑物选择24第六章 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346.1水厂平面布置原则346.2平面布置的内容356.3水厂的高程布置35第七章 投资估算367.1工程

7、概况367.2工程建设费用367.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77.4整套工程概算表38第二篇 计算书39第八章 用水量计算408.1给水工程规模数据408.2用水量计算41第九章 给水管网的水力计算429.1用水量429.2比流量429.3管网平差429.4最不利点的确定499.5消防校核499.6事故校核55第十章 取水工程的设计6210.1取水泵房6210.2格栅6510.3输水管66第十一章 净水厂设计6711.1加药6711.2混合6711.3絮凝池6811.4沉淀池7211.5普通快滤池7411.6消毒7711.7清水池7811.8吸水井7911.9二级泵房1480第十二章 水厂的总体布置

8、8612.1水厂的平面布置8612.2水厂的高程布置8712.3该水厂的人员编制89第十三章 编制工程总概算9013.1管道工程造价估算9013.2给水厂造价估算9113.3整套工程造价估算95第三篇 翻译与论文97浅谈如何保障供水水质98英文文献100文献翻译102结束语104致 谢105参考文献106第一篇 设计说明书第一章 概述1.1设计依据(1)石台县城二水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文;(2)池州市石台县总体规划(20082030)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3)石台县水务局提供的有关的水文、水质资料和现状地形资料; (4)设计合同书;(5)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标准。1.2给水工程规模

9、数据根据石台县总体规划及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1)城市性质:生态旅游型城市。(2)规划年限:近期到2015年,远期到2030年。(3)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2.7 km2,远期2030年4.5 km2。(4)规划人口:近期2015年县城总人口为2.7万人,远期2030年县城总人口为4.5万人。1.3供水规模预测基本数据:(1)给水指标据20072009各年度安徽建设系统统计年鉴显示,石台县现状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较高,约为:224L/人d。依据池州市石台县总体规划(20082030)确定的石台县旅游城市的性质,考虑大量旅游人口涌入的情况,在现状用水统计指标的基础上,参考类似城市,确定石台近

10、、远期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标准分别为: q近=270L/人d q远=300L/人d(2)生活用水普及率 近期均为96% 远期均为98%(3)工业企业用水由于工业产值的预测不准确,用单位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预测,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和较大的局限性,因此本设计中按生活用水量推算工业用水量。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行业变化及行业用水变化、产值构成、工业节水技术措施等因素,本报告采用工业用水量与综合生活用水量的比例来预测。随着石台县城城建规模不断扩大,新开发的城西工业园的建设,工业用水量逐步增加。由于缺乏实测资料,参照目前安徽省类似县城供水的综合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比例的实际情况,近、远期工业、企业用水量

11、和综合生活用水量比例取 0.5。(4)道路浇洒和绿化用水:根据目前城市供水实际情况,考虑石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面积占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系数近、远期均取上述综合生活用水量与工业企业用水量之和的10%。(5)城镇的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未预见用水量 管网漏失水量,按前三项之和的20%合并计算。1.4设计的要求1、在石台县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总体布局和给水现状,结合地形条件和环境要求,统筹考虑,科学设计。2、根据当前国内外给水工程的经验,本工程水源水质特征和地区特点,本着运行安全可靠、维修方便、造价经济的原则,

12、设计中采用成熟可靠的给水处理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工程的技术水平,确保水质达到预期要求。3、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水厂各工艺中可能产生的影响环境的因数,在设计中因地制宜采用防范措施。4、为了提高水厂的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现代化管理,设计采用适合石台县实际情况的自动化技术及监测仪表。5、水厂总图布置要求协调、紧凑、合理、管理方便,尽量减少占地。6、贯彻节约能源的方针,设计中选用节能型设备,力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章 设计的原始资料2.1项目背景石台县是池州市辖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区西部。东与黄山区交界,南与黟县、祁门县相连,西与东至

13、县接壤,北与贵池区、青阳县为邻。地理坐标为北纬2959至3024,东经11712至11759。全县东西最长处70.7公里,南北最宽处46公里,总面积1403平方公里,总人口109232人(2010年),其中常住人口92238人。全县辖6个镇、2个乡。县政府驻仁里镇曙光西路10号。全县面积约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其中88.5%是山地。石台县是安徽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县份和皖南山区著名的茶乡,境内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美誉。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5亿元,完成全社

14、会固定资产投资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80元,分别年均增长17.4%、27.2%、35.1%和17.6%。2.2城市概况2.2.1城市概况石台县位于皖南山区腹部,地处黄山与九华山之间。东与黄山市的黄山区交界,南与黄山市的黟县、祁门县相连,西与东至县接壤,北与贵池区、青阳县为邻。地理坐标北纬29593024,东经1171211759。县境东西最长70.7km,南北最宽46km。石台县东距黄山市太平湖80km,距黄山风景区160km,距青阳县城110km,距九华山147km,东南至黄山市中心城区167km,距齐云山140km,南距祁门县城98km;西距东至县城76km;西北至池州市区99km

15、;至安庆107km,距合肥市294km。县城仁里镇位于县域中部,秋浦河从东向西穿越县城,325省道与殷石公路在县城交汇。2.2.2气候条件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6,最高气温的历年平均值为38.8;累年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为8.9。降水:本县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626.4mm。降水的年际变化显著,最多年与最少年相差1226mm。月际变化更大。一年中降水量主要分布在49月份,总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1%。日照:本县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704.4小时,最多为2004.9小时,最少为1483.7小时。太阳年总辐射量为73.7千卡/平方厘米。四季:县内四季分明,春温秋爽,夏热冬寒。四季日期可作如下划定:春季为3月16

16、日至5月20日;夏季5月21日至9月20日;秋季9月21日至11月20日;冬季,11月21日至翌年3月15日。2.2.3地质地貌石台在大地构造上属江南古陆和南京拗陷的过渡地带。地面土质有六种类型:(1)碳酸盐岩类残坡积物面积75.37万亩。主要分布在六都、七都、横渡、大演、占大、珂田、丁香、小河、七井等乡镇,尤以石芜公路北侧最为集中。主要为泥质条带灰岩、白云岩、石灰岩、龟裂纹灰岩、瘤状灰岩的溶蚀残留物质。地貌多为低山、丘陵。该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土层浅薄,质地粘重,富含钙质,呈中性或微碱性,有效养分含量一般。(2)泥质岩类残坡积物面积98.70万亩。广布全县各乡镇,尤以石芜公路南侧、石占公路西侧的

17、古潭、东山、库山、五塘岗一带最为集中。主要是页岩风化物,多以片状出露地表,该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土层中等偏薄,土壤半风化物残体含量较高,呈微酸性,质地粘重,养分丰富。但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3)酸性结晶岩类残坡积物面积16.95万亩。主要是花岗岩、花岗斑岩的风化物,以南部的牯牛降、仙寓山,东部的扬山、老山,北部的黄花尖为主体组成的中山、低山丘陵地带较为集中。该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土层深厚,大多有深厚的风化壳,质地粗,石英或长石颗粒含量高,通透性好,呈酸性、微酸性,钾元素含量高,磷钙缺乏。若缺少植被,水土流失严重。(4)第四纪红色粘土面积0.58万亩。主要分布于丁香镇的皂角树(龙泉镇境内)一带

18、,其成土土壤酸性强,质地粘重,通气性差,缺乏养分。(5)洪积物面积0.62万亩。由山谷季节性洪流搬运堆积而成。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区的沟谷出口处,多呈扇形排列,母质分选性差,砾石含量高,磨圆度低。发育的土壤土层较厚,砾质性强,层次分异不明显,土壤属性与附近山林坡积母质发育之土壤相似。(6)近代河流冲积物面积2万亩。由秋浦河、后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分布于河流两岸,南至新店占坡、唐村到杨坑、沟汀,西至龙泉、尧田到莘田,东至连溪、新桥到香口。均为河流冲积母质。分选性好,上游两岸砾石含量高,下游含量低,土壤土层深厚,质地偏轻,养分丰富,呈酸性、微酸性。历史上石台县曾有过多次地震记录。属地震烈度6度区。2.

19、2.4城市性质及规模(1)城市性质:生态旅游型城市。(2)规划年限:近期到2015年,远期到2030年。(3)用地规模:近期2015年2.7 km2,远期2030年4.5 km2。(4)规划人口:近期2015年县城总人口为2.7万人,远期2030年县城总人口为4.5万人。2.2.5供水现状1、供水设施现状石台县城供水工程建于1969年,水厂位于老城区东北角。水源取自秋浦河地表水,在马鞍山半山坡建立高位水池,重力流直供,供水水头25米。1999年通过农行贷款100万元,增建了孔室反应斜管沉淀池和重力无阀滤池等净水工程,建立了1.0万吨/日处理能力的净水系统。2003年,通过国债资金支持,实施了一

20、水厂取水源改造工程,新建了1万吨/日的取水泵房。2、供水管网现状目前石台县县城供水管网主要在老城区内,供水管网干管总长约11km。现出厂出水干管为DN600的球墨铸铁管。城区主供水管道主要分布在人民路、和平路和秋浦路等主干道。管径主要为DN200-DN300,管材为球墨铸铁管。2009年沿秋浦路向东至金钱山片区,铺设了一根DN300的 PE供水。2.2.6水源现状A、秋浦河地面水水量秋浦河由东南向西北流经仁里镇,流经河床地层为白云层、灰岩层等,河床为良好的隔水层。1998年秋浦河流域遭受高坦水文站建站(1952年)以来最大的洪水,县城下游约20km处高坦水文站的洪峰流量为4050 m3/s,最

21、大洪水(1998年)最高水位为53.50m。根据石台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给水工程水源评价报告,现状水厂,取水口处(金钱山片区自来水厂取水口位于其上游1km)满足枯水流量保证率P=90%的地表水可靠取水量为Q=20000 m3/d。B、秋浦河浅层地下水水量(a)地下水补给量根据石台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给水工程水源评价报告,进入含水层的地下水径流量,水力坡度为0.0013,影响半径为1500 m,含水层厚度1.40m,地下水径流量为2180.0 m3/d。(b)降水入渗量根据石台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给水工程水源评价报告,入渗系数取经验值0.25,全年降水量1262.5mm(保证率P=90%),降水入渗量

22、扣除蒸发量后转化为调节补给量为2090 m3/d。(c)地面水补给量根据石台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给水工程水源评价报告,地面水补给量可满足6000 m3/d(90%保证率)。(d)浅层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指通过设计的取水构筑物取水,产水量可满足一定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时的不同要求,淤塞不严重,产水量递减慢,不发生危害性工程地质作用的前提下,每日从水源地获取的水量。双河口地段地属可获得河流经常性且周期性充分补给的含水层类型,根据石台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给水工程水源评价报告,并根据皖南山区取水经验,确定枯水流量保证率下允许开采量: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90%时的允许开采量宜为:10000 m3/d

23、。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95%时的允许开采量宜为:4000 m3/d。C、秋浦河源水水质根据石台县自来水公司每年定期的原水采集样本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均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体标准要求,可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2.3工程设计标准2.3.1水量、水质和水压目标根据石台城区现状情况,以及需水量预测计算中也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从现状、资金、工程规划建设、水源等方面考虑,确定石台供水规模2015年为1.5万m3/d,2030年为2.5万m3/d。由于一水厂的净水设施存在一定程度老化的问题,综合建设成本、近远期配套及一水厂改造的可能性考察,确定金钱山片区自来水厂的建设规模为:1.0万m3/d。出水水

24、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建设部的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出厂水浊度要求小于1NTU。水厂出厂水水压满足经济技术分析后配水管网最不利点服务水压时的需求。清水输水干管至配水接管点的最小自由水头不小于0.28MPa。2.3.2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各个建设环节中将严格遵守国家和工程当地有关的工程保护法规和政策,工程建成后将满足国家和工程建设项目对三废(气、水、固)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控制要求。第三章 水量计算3.1用水量计算本工程是在石台县新建一座水厂并且扩建原水厂,根据2015总体规划及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2015年石台县的用水

25、人口总数为2.4万人,设计水量为0.7万吨;2030年相城区规划人口总数为4.5万人,设计水量1.32万吨。3.2给水水源的选择秋浦河是石台县境内流域最大的河流且自东向西穿过县城,从水源评价报告分析来看,金钱山片区自来水厂的取水保证率较高。源水水质保护较好,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体标准,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综合考虑水量、水质以及取水、输水造价及运行成本等因素,要满足石台县城市供水需求,选择秋浦河作为取水水源。3.3厂址选择给水水源确定后,应进一步确定取水的位置,对于不同种的水体,选择取水位置应考虑的因素也有所不同,但相同的都是尽可能充分利用有利

26、取水条件,避开不利的条件。因所选的水源为地表水,所以就其位置选择理由如下;(1) 本厂址与总体规划确定的给水厂厂址一致。(2) 位于规划区上游,受城区影响小。(3) 该区域环境状况良好,便于水厂运行期间的环境保护。(4) 该区域位于金钱山片区与水厂南侧飞地中间区域,能较大程度上优化供水管网的布置。(5) 与现状水厂能形成良好的对置供水,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供水管网的管径,减少城区供水管网的总投资。同时,双水源供水,能更大程度上保障供水安全。根据上述原则,参照石台县城总体规划,城市供水现状及水源地的位置,经现场反复查勘地形及结合地形图资料分析,与规划、土地、环境、建设方共同商议,厂址选择在石台县城

27、城东新区秋浦河新大桥东北侧。厂区位置秋浦河50年一遇洪水位58.19m,厂区地面整平后平均标高为58.5m,确保不受洪水威胁。第四章 给水管网设计4.1输水管和给水管网4.1.1管网系统的布置原则和依据(1)应从现状入手,符合给水区域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为管网分期建设留有充分的发展余地。(2)输配水管道应尽量避免穿越河谷、山脊、沼泽、重要铁路和泄洪地区,必须穿过时应采取防护措施。(3)输配水管道的走向与布置应考虑与城市现状及规划的地下铁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性工程的协调与配合。(4)配水管网的布置应使干管尽可能以最短距离到达主要用水地区及管网中的调节构筑物。(5)配水干管的位置,应尽可

28、能布置在两侧均有较大用户的道路上,以减少配水支管的数量。(6)管网布置依据主要依靠现状资料和实地调查,对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经济的分析后,最终使管网的布置更加合理和切合实际。(7)配水管网应根据用水要求合理分布于全供水区。在满足各用户对水量、水压的要求以及考虑施工维修方便的原则下,应尽可能缩短配水干管的总长度。管网一般可布置成环状网,当允许间断供水也可敷设为树枝状,但应考虑将来有连接成环状管网的可能。在树枝状管网的末端应设置排水阀。(8)供水安全可靠,配水干管之间应在适当间距处设置连接管及阀门以形成环状网。连接管间距应按供水区重要性、街坊大小、地形等条件考虑,并通过断管时满足事故用水要求的计算确

29、定,阀门的设置应满足当局部管线发生故障时,保证不中断供水或尽可能缩小断水的范围。(9)对于供水范围较大的配水管网或水厂远离供水区的管网,应对管网中是否设置水量调节设施的方案进行比较。(10)负有消防任务的配水支管,其口径一般不应小于DN100,室外消火栓间距120m一个。消火栓的数量及布置必须遵守有关消防规定,并需取得当地消防管理部门的同意。(11)城镇生活饮用水的管网严禁与非生活饮用水的管网连接。(12)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严禁与各单位自备的生活饮用水供水系统直接连接。(13)对于压力水管,应分析出现水锤的可能,必要时需设置消除水锤的措施。(14)在输水管道和配水管道隆起点和平直段的必要位置

30、上,应装设排(进)气阀,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不使发生气阻,以及在放空管道或发生水锤时引入空气,防止管道产生负压。(15)在输配水管道中,于倒虹管和管桥处均需设置排(进)气阀。排气阀一般设置于倒虹管上游和在平管桥下降段上游的相近直管段上。(16)在输配水管渠的低凹处应设置泄水管和泄水阀。泄水阀应直接接至河沟和低洼处。当不能自流排出时,可设置集水井,用提水机具将水排出。泄水管径一般为输水管直径的1/3。对大型管渠,泄水管口径应根据管渠具体布置以及提水机具设备,结合排水要求计算确定。(17)在输配水管道布置中,应尽量采用小角度转折,并适当加大制作弯头的曲率半径,改善管道内水流状态,减少水头损失。(

31、18)根据发展在配水管网中主要控制点处设置水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以利于生产管理和统一调度。(19)输配水管道布置,应减少管道与其他管道的交叉。当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处理: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一般给水管在上,废、污水管在下部通过。(20)配水管道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a. 配水管道与建(构)筑物和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间距见下表:表4-1 配水管道与建(构)筑物和工程管线的最小水平净距序号建(构)筑物和工程管线名称最小水平净距配水管管径1建(构)筑物1.03.0200

32、2002污水、雨水排水管1.01.52002003燃气管:中、低压:p0.4MPa次高压:0.4 MPap0.8MPa高压:0.8 MPap1.6MPa0.51.01.54热力管:直埋及地沟1.55电力电缆:直埋及缆沟0.56电信电缆:直埋及管道1.07乔木(中心)1.58灌木1.59地上杆柱:通信照明及10KV高压铁塔基础边0.53.010道路侧石边缘1.511铁路钢轨(或坡脚)5.0在旧城镇中,当布置有困难时,在采取有效措施后,上述规定要求可适当降低。配水管与铁路净距应满足远期路堤要求,布置时须征得铁路管理部门同意。b. 配水管与工程管线交叉及最小垂直净距:当与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面向

33、下的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配水管与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见下表:表4-2 配水管与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跨序号工程管线名称最小垂直净距1配水管线0.152污水、雨水排水管0.403热力管线0.154燃气管线0.155电信管线:直埋及管沟0.506电力管线:直埋及管沟0.157沟渠(基础底)0.58涵洞(基础底)0.159电车(轨底)1.010铁路(轨底)1.0在配水管网扩建过程中,配水管与建工程管线的垂直净跨及其交叉次序,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并采取必要措施。生活饮用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或输送毒性液体管道交叉时,给水管应敷设

34、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必须敷设在下面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套管伸出交叉管的长度每边不得小于3m,套管两端应采用防水材料封闭。对于埋深大于建(构)筑物基础的配水管,若采用开挖施工,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应按下式计算,并折算成水平净跨后与规划规范相应数值比较,采用其较大值。式中L管线中心至建(构)筑物基础边水平距离(m)H管线敷设深度(m)h建(构)筑物基础砌置深度(m)a开挖管沟摩擦角(m)土壤内摩擦角()4.1.2管网定线按照管网定线原则,拟定管网定线方案,见下图图4-1管网定线方案4.1.3输水管渠4.1.3.1输水管线路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确定:(1)尽量缩短管

35、线的长度,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构造处,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敷设;(2)减少拆迁,少占良田,少毁植被,保护环境;(3)施工,管理,维护方便,节省造价,运行安全可靠。4.1.3.2输水管流量从水源至净水厂的原水输水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确定。从净水厂至管网的清水输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条件下,由净水厂负担的供水量计算确定。4.1.3.3输水管设计输水干管不宜少于两条,当有安全贮水池或其他安全供水措施时,也可修建一条。输水干管和连通管的管径及连通管根数,应按输水干管任何一段发生故障时仍能通过事故用水量计算确定,城镇的事故水量为设计水量的70%。在给水系统中,水源到水厂的输水

36、管渠应按最高日平均时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确定。输水系统的形式和很多因素有关,例如:输送的水量输水距离输水管渠的起点和终点的地形高差对于输水系统的基本要求:保证输送所需水量输水过程中保持水质不变损耗的水量最少,并且必须保证输水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设计从水源至净水厂输水管采用两根DN400的钢管,当其中一条停用时,仍可保证70%的设计流量。4.2取水构筑物4.2.1取水位置的选择为减少周边住宅区对取水口的影响,经设计方与当地各部门现场踏勘,确定取水口位于水厂南侧,秋浦河上游约580米处。该处河床多为岩石,同时,该处自然形成一较深水潭,无淤积,取水条件良好。4.2.2取水构筑物的选型根据所确

37、定的取水位置,综合其位置的水深,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岸坡,河床的形状,河水含砂量分布,冰冻与漂浮物,取水量及安全度等因素确定选用河床式取水泵房与集水间合建直接取水形式。河床式取水泵房直接取水的特点:(1)不设集水井,水泵吸水管直接伸入河中取水;(2)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4.2.3格栅在集水间的进水孔前应设置格栅格栅尺寸:= mm,栅条孔数15,栅条根数16,有效面积0.59.设置一个进水口,尺寸:= mm4.2.4一级泵房设计取水泵房建于岸边,设计规模为11000m3/d。泵房为圆形,直径6.0m。取水泵房底部标高黄海高程47.0m,设计取水水位黄海高程53.00m,最低取水水位黄海高

38、程49.0m。设计要求:1)泵房一般宜设1-2台备用水泵2)水泵吸水管及出水管的流速宜采用下列数值:a吸水管:直径小于250mm时,为1.0-1.2 直径在250-1000mm时,为1.2-1.6 直径大于1000mm时,为1.5-2.0 b.出水管直径小于250mm时,为1.5-2.0 直径在250-1000mm时,为2.0-2.5 直径大于1000mm时,为2.0-3.0 3)泵房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设计结果:河流冰冻期水位49.0m,则吸水井的最低枯水位是49.0-0.264=48.74m,流量:最高日平均时流量 取水泵房扬程 =10.26+2.0+2.0=14.26m式中

39、静扬程10.26m 泵房内和输水管的水头损失,2.0m 安全水头,2.0m水泵选择根据计算的流量和扬程选300QJ200-20/1型潜水泵,近期一用一备,远期两用一备,单台流量是表4-3 300QJ200-20/1型潜水泵型号 流量 扬程m 转速 轴功率kw300QJ200-20/1 150240 20 2850 18.5电机型号功率kw效率YQS-25018.576表4-4 泵的外形尺寸aLL4H1H2140530670735630泵房和吸水井尺寸的确定采用下图所示布置:采用圆形取水泵房,直径为6m。图4-2 圆形取水泵房泵房水泵的轴心标高泵房水泵轴心标高= =52.28m。式中 吸水井最低

40、枯水位标高49m 最高真空高度,3.5m 水泵安装地点大气压力水头,10.3m 吸水管路水损,0.22m泵房高度地面以上高度H=4.935m.泵房底板标高=50.98m地下 高度H=2.13m泵房总高度H=7.065m附属设备a.起重设备:选用电动葫芦,型号为,起重0.5t,起升高度9m,表4-5 主起升电动机 型号功率KW转速r/min0.81380表4-6 运行电动机 型号功率KW转速r/min0.21380(2)通风设备和噪音消除设备:由于泵房筒体不深,决定采用自然通风,自然抽风的通风方式,在泵房上层设置排风扇。泵房顶层铺设一层棉絮,消除泵房内的噪音。4.2.5 二级泵房设计资料:1)输

41、水管水损采用两条输水管,输水管按最高日最高时条件下的流量设计,每根的设计流量为QQ3800070%0.308m3/s,采用钢管DN400,v=1.05m/s,1000i=2.31m .输水管长650m,1.1 il=1.5m2)管网最不利点是69点,从水源入口到最不利点的水损为33.55m,消防时到最不利点水损为47.55m.3)最不利点标高为74.吸水井最低水位为53.75m. 74-53.75=20.25m4)管网末梢的自由水头为28m,消防时自由水头为10m设计结果:(1)水泵扬程和流量控制点地面标高与吸水井中最低水位标高差20.25m自由水头:28m泵房内水损:2m输水管水损:1.5m

42、管网中从水源入口到最不利点的水损:33.55m安全水头:2.0m所以 20.25+28+2+1.5+33.55+2=87.3m流量 按最高日最高时计QS = (2)水泵选择供水选用12sh-6(300s90)型双吸离心泵,5台,三用一备,期中一台为变频泵表4-7 12sh-6(300s90)型水泵型号流 量扬程m转 速轴功率 kw电机功率kw效 率气蚀余量m12sh-6(300s90)1792m3/h 901450245300805.5表4-8 水泵外形尺寸(mm)电机型号机组重量泵外形尺寸LBY315S-48471046.58502800(3)水泵轴心安装标高水泵轴心安装标高= =53.75

43、+3+(10.3-10.3)-0.24=53.51m安全考虑,取54m吸水井枯水位最低水位:53.75m水泵最大允许真空吸水高度:3.5m水泵安装地点大气压力水头:10.3m吸水管路水损:0.22m(4)基础尺寸的确定供水泵:基础长度L=水泵和电机最外端螺孔间距=1070+(0.40.6m)=1070+600=1670基础宽带B=水泵或电机最外端螺孔间距 +(0.40.6m)=120+500=620mm基础高度H=0.3m(5)泵底板标高供水泵=54-0.45-0.3=53.25m0.45水泵底座至轴心的高度,查给排水设计手册11册得0.3水泵混凝土基础高出泵房地面高度 (6)泵房平面布置采用

44、横向排列平面尺寸的确定泵房长: L=36m,泵房宽:B=10.7m所以泵房尺寸为3610.7(7)泵房高度地底应有集水坑或排水顺斜坡度i=0.01泵房内地面建在水厂地面以上0.95m。泵房地面上高度(不包括行车梁以上高度)为:地上H=7.0m 地下H=2.7m送水泵房总高 7 +2.7=9.7m(8)附属设备起重设备表4-9 LDT1-S型电动单梁起重机型号起重量Kg跨度S最小轮压KN最大轮压重量kgH(mm)LDT1-S100010.54.5010.261730467表4-10 电动葫芦(型号为AS205-20) 型号起重量Kg起升高度(m)起升速度m/min重量kgb1(m)AS205-2010007;1410;1.6750真空泵选择:选用两台S2-2型真空泵,一用一备。通风设备:由于泵房筒体不深,决定采用自然通风,自然抽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