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性空调毕业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3249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舒适性空调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舒适性空调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舒适性空调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舒适性空调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舒适性空调毕业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舒适性空调毕业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舒适性空调毕业设计说明书.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 言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追求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空气调节的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日渐增多。本设计是为北京康庭酒店舒适性空调设计,由于建筑本身的要求及空调各系统的特点,本设计大堂以及大堂楼上采用全空气系统,其它各层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机组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有调节灵活的特点,各个房间可独立调节,相互影响不是很大,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式。当房间面积较大时采用全空气系统,为防止房间噪声太大,使舒适性下降,新风机房内设置消声器,弯头均采用消声弯头。这几年,国家电力资源很紧缺,降低空调系统中的电能消耗是本设计中优先考

2、虑的问题,在选择设备时,在满足各个指标的情况下,选择了功率相对较小的设备,以使电能消耗降低到相对较低状态。本设计主要目的是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及以往实习中接触到的实例并结合相关的资料,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设计过程中,曾广泛咨询过各位专业老师,特别是刘老师的细致的指导,给本设计提供了宝贵意见,也向各位同学多次咨询和商讨,同样也获得了许多,在此一并致谢。限于本人水平有限、实践经验的不足,设计中故会存在一定的缺点和错误,恳请各位老师在审阅中给予批评指正。 摘 要本设计为北京市康庭酒店舒适性空调设计,大堂以及大堂楼上全空气系统,一、二、三层其他房间已经四至六层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全

3、空气系统的空调机组设置一台,采用组合式空调机组,放在一层的平台上。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水系统采用同程式。制冷机房设置在酒店外部。关键词: 风机盘管、节能、经济性。 AbstractThe design for the Kang Ting, Beijing, cozy air-conditioning design, air system of the lobby and the lobby upstairs, one, two, three other rooms have four to six fan coil plus fresh air system. Air system, air

4、conditioning units to set up a modular air conditioning units, on the floor of the platform. The fan coil plus fresh air system, water system uses the same program. The refrigeration room is set up outside the hotel.Keywords:Fan coil, energy saving and economy. 目 录前言1第一章 设计原始资料4第二章 负荷计算 4第三章 确定空气处理方

5、案18第四章 送风状态及送风量20第五章 空调气流组织形式24第六章 水力计算27第七章 选择设备30第八章 空调系统的防火排烟30第九章 结论33第十章 参考文献34第十一章 谢辞34第十二章 附录 35附录一:楼层负荷计算书 附录二:房间举例负荷计算书 附录三:送风量计算书 附录四:风机盘管选择计算书 附录五:风管水力计算书 附录六:水管水力计算书 附录七:全空气系统水力计算书 附录八: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风管水力计算编号图 附录九: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水管水力计算编号图 附录十:全空气系统水力计算编号图 附录十:全空气系统水力计算编号图 第一章 设计原始资料1.1 设计原始资料。本设计选取地

6、区为北京1.11气象资料(北京)冬季室外参数夏季室外参数冬季室内参数建议值夏季室内参考建议值1.12动力资料冷源:选择一套冷水机组使冷水达到空调所需的温度。热源:0.3Mpa饱和蒸气,95/70的热水电源:220/380V交流电。1.13土建资料外墙体:混凝土加气混凝土,传热系数0.90 W/M2.。内墙体:=240mm红砖抹灰。屋面:预制01-1-35-1,传热系数1.10 W/M2.。地面:采用大理石铺地(非保温地面)门窗:双层铝合金窗,传热系数2.9W/M2.第二章 负荷计算详情见附录一 详细符合举例 详情见附录二计算公式1 外墙和屋面传热冷负荷计算公式外墙或屋面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

7、Q(W),按下式计算:Q=KFt- (1.1)式中:F-计算面积,;-计算时刻,点钟;-温度波的作用时刻,即温度波作用于外墙或屋面外侧的时刻, 点钟;t-作用时刻下,通过外墙或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注:例如对于延迟时间为5小时的外墙,在确定16点房间的传热冷负荷时,应取计算时刻=16,时间延迟为=5,作用时刻为=16-5=11。这是因为计算16点钟外墙内表面由于温度波动形成的房间冷负荷是5小时之前作用于外墙外表面温度波动产生的结果。当外墙或屋顶的衰减系数0.2时,可用日平均冷负荷Qpj代替各计算时刻的冷负荷Q:Qpj=KFtpj (1.2)式中:tpj-负荷温差的日平均值,。2

8、 外窗的温差传热冷负荷通过外窗温差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按下式计算:Q=aKFt (2.1)式中:t-计算时刻下的负荷温差,;K-传热系数;a-窗框修正系数。3 外窗太阳辐射冷负荷透过外窗的太阳辐射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1. 当外窗无任何遮阳设施时 Q=FXgJw (3.1)式中:Xg-窗的构造修正系数;Jw-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2. 当外窗只有内遮阳设施时Q=FXgXzJn (3.2)式中:Xz-内遮阳系数;Jn-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玻璃太阳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3. 当外窗只有外遮阳板时Q=F1Jw+(

9、F-F1) Jw0 Xg (3.3)式中:F1-窗口受到太阳照射时的直射面积,。Jw0-计算时刻下,透过无遮阳设施玻璃太阳散射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4. 当窗口既有内遮阳设施又有外遮阳板时Q=F1Jn+(F-F1) Jn0 XgXz (3.4)式中:Jn0-计算时刻下,透过有内遮阳设施窗玻璃太阳散射辐射的冷负荷强度,W/。4 内围护结构的传热冷负荷1. 相邻空间通风良好时当相邻空间通风良好时,内墙或间层楼板由于温差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估算:Q=KF(twp-tn) (4.1) 式中:t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2. 相邻空间有发热量时通过空调房间内窗、隔墙、楼板或内门等内围

10、护结构的温差传热负荷,按下式计算:Q=KF(twp+tls-tn) (4.2)式中:Q-稳态冷负荷,下同,W;tn-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温度,;tls-邻室温升,可根据邻室散热强度采用,。5 人体冷负荷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按下式计算:Q=nq1X- (5.1)式中:-群体系数;n-计算时刻空调房间内的总人数;q1-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W;-计算时刻,h;-人员进入空调区的时刻,h;-从人员进入空调区的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持续时间,h;X-时刻人体显热散热的冷负荷系数。6 灯光冷负荷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应根据灯具的种类和安装情况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白炽灯散热

11、形成的冷负荷Q=n1NX- (6.1)镇流器在空调区之外的荧光灯Q=n1NX- (6.2)镇流器装在空调区之内的荧光灯Q=1.2n1NX- (6.3)暗装在空调房间吊顶玻璃罩内的荧光灯Q=n0n1NX- (6.4)式中:N-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W;n0-考虑玻璃反射,顶棚内通风情况的系数,当荧光灯罩有小孔, 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为0.5-0.6,荧光灯罩无通风孔时,视顶棚内通风情况取为0.6-0.8;n1-同时使用系数,一般为0.5-0.8;-计算时刻,h;-开灯时刻,h;-从开灯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X-时刻灯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7 设备冷负荷热设备及热表面散热形成的计算时

12、刻冷负荷Q,按下式计算:Q=qsX- (7.1)式中:-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h;-从热源投入使用的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持续时间,;X-时间设备、器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qs-热源的实际散热量,W。1. 电热工艺设备散热量qs=n1n2n3n4N (7.2)2. 电动机和工艺设备均在空调房间内的散发量qs=n1n2n3N/ (7.3) 3. 只有电动机在空调房间内的散热量 qs= n1n2n3N(1-) / (7.4)4. 只有工艺设备在空调房间内的散热量qs=n1n2n3N (7.5)式中:N-设备的总安装功率,W;-电动机的效率;n1-同时使用系数,一般可取0.5-1.0;n2-安装系数,一般

13、可取0.7-0.9;n3-负荷系数,即小时平均实耗功率与设计最大功率之比,一般可取0.4-0.5左右;n4-通风保温系数;8 渗透空气显热冷负荷渗透空气的显冷负荷Q,按下式计算:Q=0.28G(tw-tn) (8.1)式中:G-单位时间渗入室内的总空气量,kg/h;tw-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tn-室内计算温度,。9 食物的显热散热冷负荷进行餐厅冷负荷计算时,需要考虑食物的散热量。食物的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每位就餐客人9W考虑。10 散湿量与潜热冷负荷1. 人体散湿和潜热冷负荷人体散湿量按下式计算D=0.001ng (10.1.1)式:D-散湿量,kg/h;-群体系数;n-计算时刻空调

14、区的总人数;g-一名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人体散湿形成的潜热冷负荷Q(W),按下式计算:Q=nq2 (10.1.2)式中:q2-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潜热散热量,W。2. 渗入空气散湿量及潜热冷负渗透空气带入室内的湿量D (kg/h),按下式计算:D=0.001G(dw-dn) (10.2.1)渗入空气形成的潜热冷负荷Q (W),按下式计算:Q=0.28G(hw-hn) (10.2.2)式中:dw-室外空气的含湿量,g/Kg;dn-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hw-室外空气的焓,KJ/Kg;hn-室内空气的焓,KJ/Kg。3. 食物散湿量及潜热冷负荷餐厅的食物散湿量D(kg/h),按下式计算

15、:D=0.012n (10.3.1)式中:n-就餐总人数。食物散湿量形成的潜热冷负荷Q(W),按下式计算:Q=700D (10.3.2)4. 水面蒸发散湿量及潜热冷负荷敞开水面的蒸发散湿量D (kg/h),按下式计算:D=(a+0.00013v) (Pqb-Pq) AB/B1 (10.4.1)式中:A-蒸发表面积,;a-不同水温下的扩散系数;v-蒸发表面的空气流速;Pqb-相应于水表面温度下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q-室内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B-标准大气压,101325Pa;B1-当地大气压(Pa)。水面蒸发散湿量形成的潜热冷负荷Q(W),按下式计算:Q= (2500-2.35t) D10

16、00 (10.4.2)式中:t-水表面温度,。5. 水流蒸发散湿量及潜热冷负荷有水流动的地面,其表面的蒸发水分应按下式计算:D=Gc(t1-t2)/ (10.5.1)式中:G-流动的水量,kg/h;c-水的比热,4.1868kJ/(kg.K);t1-水的初温,;t2-水的终温,排入下水管网时的水温,;-水的汽化潜热,平均取2450kJ/kg。水面蒸发散湿量形成的潜热冷负荷Q(W),按下式计算:Q= (2500-2.35(t1+t2)/2) D1000 (10.5.2)6. 化学反应的散热量和散湿量Q=n1n2Gq/3600 (10.6.1)W=n1n2gw (10.6.2)Qq=628W (1

17、0.6.2)式中:Q-化学反应的全热散热量,W;n1-考虑不完全燃烧的系数,可取0.95;n2-负荷系数,即每个燃烧点实际燃料消耗量与其最大燃料消耗量之比,根据工艺使用情况确定;G-每小时燃料最大消耗量,m3/h;q-燃料的热值,kJ/m3;w-燃料的单位散湿量,kg/m3;W-化学反应的散湿量,kg/h;Qq-化学反应的潜热散热量,W。 热负荷计算依据和公式1 围护物的基本耗热量QJ的计算通过供暖房间某一面围护物的温差传热量(也称围护物的基本耗热量)Q(W),按下式计算:Qj=kF(tn-tw) a (1.1)式中:k-该围护物的传热系数,W/();F-该面围护物的散热面积,;tn-室内空气

18、计算温度,;t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a-温差修正系数。1. 外墙,屋顶的热桥计算外墙、屋顶的传热系数当考虑梁、楼板、柱等的热桥影响时,采用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按规定,取各成分面积的加权平均值。2. 地面传热计算当围护物是贴土的非保温地面时,其温差传热量Qj.d(W)用下式计算:Qj.d=kpj.d Fd(tn-tw) (1.2)式中:kpj.d-非保温地面的平均传热系数,W/();Fd-房间地面总面积,。2 附加耗热量附加耗热量按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数计算。考虑了各项附加后,某面围护物的传热耗热量Q1(W):Q1=Qj (1+ch+f+lang+m)(1+fg)(1+jian) (2.1)式中

19、:Qj-该围护物的基本耗热量,W;ch-朝向修正;f-风力修正; lang-两面外墙修正;m-窗墙面积比过大修正;fg-房高修正;jian-间歇附加。3 通过门、窗缝隙的冷风渗透耗热量Q2(W)Q2 = 0.28 Cp V w (tn - tw) (3.1)式中:Cp-干空气的定压质量比热容, Cp = 1.0 Kj / (Kg);V- 渗透空气的体积流量, m3 / h;w-室外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 / m3;tn-室内空气计算温度, ;tw-室外供暖计算温度, 。1. 缝隙法* 忽略热压及室外风速沿房高的递增,只计入风压作用时的V的计算方法:V = (l L n) (3.1.1)式中:l

20、-房间某朝向上的可开启门、窗缝隙的长度,m;L-每米门窗缝隙的渗风量,m3/(m ? h);n-渗风量的朝向修正系数。* 考虑热压与风压的联合作用,且室外风速随高度递增时的计算方法(暖通与空调设计规范规定之方法):V = l1 L0 pow(m, b) (3.1.2)式中:l1-外门窗缝隙长度, m;L0-每米门窗缝隙的基准渗风量, m3 / h.m;m-门窗缝隙的渗风量综合修正系数;b-门窗缝隙渗风指数, b = 0.56 0.78 当无实测数据的时候可以取 b = 0.67。L0 的确定:L = a1 pow( (v10 v10 w / 2), b ) (3.1.3)a1-门窗缝隙渗系数,

21、 m3/(m * h * Pab), 注: Pab代表: Pa(帕)的b次方;v10-基准高度冬季室外最多风向的平均风速, m/s。M 的确定:m = CrCf( pow(n, 1/b) + C ) Ch (3.1.4)式中:Cr-热压系数;Cf-风压差系数, m / s, 当无实测数据的时候,可取 0.7;C-作用于门窗分析两侧的有效热压差和有效风压差之比;Ch-高度修正系数, 可按下式计算。Ch = 0.3pow( h, 0.4 ) (3.1.5)h-计算门窗的中心线的标高。C 的确定C=70(hz - h)/Cf v10 v10 pow( h, 0.4)(tn - tw)/(273+ t

22、n) (3.1.6)式中:hz-热压单独作用下, 建筑物中和界的标高, m;tn-建筑物内形成热压作用的竖井计算温度。2. 换气次数法V = KVf (3.2.1)式中:V-房间冷风渗透量,m3/h;K-换气次数,1/h;Vf -房间的净面积,m3。单层工业厂房的门、窗缝隙冷风渗透耗热量Q2可按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中表5.1- 16估定多层工业车间的外门窗缝隙渗风耗热,当车间内无其他人工通风系统工作,无天窗,无大量余热产生时,每米缝隙渗风量可按民用多层建筑渗风量计算,用缝隙法合适,计算得渗风量后,再计算其耗热。4 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Q3(W)请参考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P314。

23、5 单层厂房的大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Q3(W)每班开启时间等于或者小于15min的大门,采用附加率法确定其大门冲入冷风耗热附加在大门的基本耗热量上,附加率为200% 500%每班开启时间大于15min的大门,按下面经验公式确定其大门开启冲入冷风量G(kg/s):G=A+(a+Nvw)F (5.1)式中:G-冲入冷风量,kg/sa-常数N-常数,当大门尺寸为3.0m3.0m时,N=0.25 当大门尺寸为4.0m4.0m时,N=0.2 当大门尺寸为4.7m5.6m时,N=0.15vw-冬季室外平均风速,m/sF-车间上部可能开启的排风窗或排气孔的面积,m2多层厂房大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可按民用多层

24、建筑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计算,条件是车间内无机械通风造成的余压(或正或负),无天窗,无大量余热。第三章 确定空气处理方案1.3.1 慨述由于各类空调房间对空气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空调系统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在工程设计中应按照空调对象的性质和用途,热湿负荷的特点,室内设计参数的要求,可能为空调机房及风管提供的建筑面积和空调间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等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经过技术经济的分析比较来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空调房间较多或空调面积较大,室内的空调要求温度灵敏度、使用时间、洁净度等级、单位送风量的热湿扰量等基本一致时,宜选择采用集中式全空气系统,且应优先考虑单风道低速送风系统。空调面积较小,且位置分

25、布较散,或使用时间要求与时间各不相同者,宜采用整体式空调器。当室内要求全年进行空调而又无集中热源可利用时,宜采用热泵整体式空调器。空调规模较大,房间较多,室内环境较干净。且要求各个房间能单独调控时,宜采用“风机盘管机组加新风”的空调系统。当集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为多个房间或多个区域服务时,若各个房间或区域的热湿扰量彼此间差异较大,而各个房间或区域对温度的要求又较为严格时,宜采用末端加热或多区机组的空调方式。当空调房间内的散湿量较小或相对湿度的允许波动范围较大时,全年性集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宜采用改变一二次回风比或旁通调节方式,当不允许采用较大的送风温差时,可采用固定比例的二次回风方式。全年性空调系

26、统,应考虑在过度季节进行全新风运行的可能性,对于精度高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则应保持新风量全年固定。采用“风机盘管机组加新风”的空调方式时,宜配置单独的新风和排风系统。对于要求较低的建筑物允许不设单独的新风和排风系统。“风机盘管机组加新风”空调系统的新风送风口应单独设置,或布置在风机盘管机组送风口的旁边,不应将新风接至风机盘管机组的回风吸入口处。1.3.2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以下空气处理方案:大堂、大堂楼上均采用全空气系统, 一、二、三层其他房间以及二至十层客房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采用全空气系统的房间,送风形式均采用一次回风。一次回风系统是指空调房间的室内负荷由经过处理的空气来承担的空调

27、系统。当夏季空调房间内有余热量和余湿量时,用低于室内空气温度、含湿量的空气送入房间,吸收室内余热余湿后排出,就可以使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保持恒定。由于空气的比热较小,需要用大量的空气才能达到消除余热余湿的目的。因此,全空气系统通常要求有较大断面的风道。集中式空调系统是指空气处理设备都集中布置在专设的空调机房内,它服务的空调房间较分散。1.3.3 系统的组成a.空气处理设施:室外空气经过过滤器清除空气中的灰尘,在经过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等设备的处理,使空气达到要求的温、湿度。b.空气输送设备:送风机是把经过处理达到要求的空气通过风管系统送到空调房间内。同时,要求从房间内排出相应的室内空气以保持

28、室内空气平衡。c.送排风装置:主要是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各种类型的送风口、排风口。还有热源、冷源、冷热媒管道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1.3.4 风机盘加新风系统优点a.空调效果好;b.可送新风保证室外内空气新鲜度;c.投资低;d.故障少,好维修;e.设备寿命长;f.噪声小e.易与装饰配合,实现现代建筑的高档、豪华、明快、舒适之美感。1.3.5风机盘管机组的选用注意事项:a.明确所选用机组的型式、规格、风口位置等要求;b.明确风机电动机轴承是否采用含油或不含油轴承;c.明确所选用的机组的接水管左出或右出方向(与管道布置有关);e.注意出水管的保温措施;f.冬季通热水,水温一般不超过60。第四章 确定送

29、风状态及送风量在本设计中,冬夏季均采用空调系统,根据夏季冷负荷确定各房间送风量,冬季在夏季的基础上进行校核。1.4.1 夏季室内送风状态及其送风量的确定步骤为:a.在i-d 图找出室内空气状态点N;b. 根据算出的Q和W求出热湿比=Q/W,在通过N点画出过程线;c. 根据所取定的送风温差To求出送风温度to,to等温线与过程线的交点O即为送风状态点;d. 按式G=Q/(in-io)=1000W(dn-do)(来自空气调节中式2-93)计算送风量。在本设计中温度精度控制在1范围内,故送风温差规定在6-8。本设计中温差选择为7,各房间均处理到25和相对湿度为60。1.4.2夏季室内新风量的确定方法

30、为:a. 满足卫生要求:在人员长期停留的空调房间,由于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的增加,会逐渐破坏室内空气的正常成分,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在空调系统的送风量中,必须掺入含二氧化碳少的室外新风来稀释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使之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人体在不同状态下的二氧化碳呼出量 工作状态CO2呼出量(L / h 人)CO2呼出量(g / h 人)安静时1319.5极轻的工作2233轻劳动3045中等劳动4669重劳动74111二氧化碳允许浓度 房间性质CO2允许浓度(L / m3)CO2允许浓度( g / kg )小孩和病人停留的地方0.71.0人周期性停留的地方1.251.75人短期停留的

31、地方2.03.0人长期停留的地方1.01.5在一般的城市和农村,室外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50.75 g/kg根据以上条件,可利用确定全面通风量的基本原理,来消除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新鲜空气量,可按规范确定;不论每人占用体积多少,新风量按大于等于30 m3/h人采用;对于人员密集的建筑物,每人占用的空间较小(不到10m3),但停留的时间较短,可分别按吸烟与不吸烟的情况,新风量以715 m3/h人计算,由于这类建筑物按此确定的新风量占总风量的百分比能达到,从而对冷量影响很大,所以在确定新风量时应十分慎重。b.补充局部排风量,以防房间产生负压;因为本设计的建筑的局部排风主要在厨房和厕所,及一些不需设

32、空调的房间,如库房等,且其排风量大,如果全用新风来补充新风量来保持正压,显得不合理,而且厨房所在的系统用全空气系统,厨房也不能保持正压,为防止异味进入餐厅,厨房可适当保持负压,使厨房所需的风一部分由餐厅来补充,即只要能保持厨房的卫生要求就可以了。当空调房间内有排风柜等局部排风装置时,为了不使空调房间产生负压,在系统中必须有相应的新风量来补尝排风量。Lw = LP m3/h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手册P196式中:Lw需要的新风量,m3/h;LP局部和全面排风量之和,m3/h;排风量的计算按换气次数计算:N = L / V 次/ h式中:N房间的换气次数,次/ h;L房间送风量,m3/h;V房间的体

33、积,m3;c.保持空调房间正压要求:一般情况下室内正压在5-10pa即可满足为了防止外界环境空气渗入空调房间,干扰室内温度,湿度或破坏室内的洁净度,需要使空调房间内部保持一定的正压值,即用增加一部分新风的方法,使室内空气高于外界压力,然后再让这部分多余的空气从房间门窗缝隙等不严密处审渗出去。室内的正压值P(PA)正常,相当于空气从房间缝隙渗出时阻力。空调房间正压值510Pa来计算。过大的正压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还降低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按下式计算从房间通过门缝、窗缝和其他缝隙渗入的风量,即需要补充的新风量Lw。Lw= l .a. P1/n m3/h 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手册P233式中:Lw需要

34、补充的新风量;P室内需要保证的正压值,H2O 取1.01972H2O;a,n 与严密程度有关的系数,n取1.5;a取5;l 缝隙长度, m;其取值随门窗开启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均应线的总长度为缝隙计算长度。根据上述三个要求取最大值;此最大值如果小于送风量的10,则取送风量的10作为新风量;1.4.3 夏季的送风状态及送风量下面列举房间1001的计算过程:求热湿比=Q/W=3339/0.284=11757在i-d 图上确定室内空气状态点N点即点tn=25,=60%,通过N点画出=11757的过程线。取送风温差T =10,从而得出:hox=42 hnx=56 dox=13.8 dnx=15qm=Q/

35、hnx-hox=0.220kg/s计算送风量:qm=Q/hnx-hox=0.220kg/s新风量:取最大值为 300m/h;其它房间算法均如1001房间,详情见附录三1.4.4 风机盘管型号选择风机盘管型号选择以105房间为例,室内设计温度为25OC,相对湿度为60;本设计设单独新风系统,且新风不承担室内负荷,负荷计算中Q=2268W,风机盘管为冬夏两用,其修正系数为1.2,修正后的负荷为Q1.222681.22722W,房间要求风量为1129m3/h,热负荷修正之后为1361W,综合风量、冷量与热量,且考虑装修美观选用风机盘管为卧式暗装型,从样本中查得型号为FP-7.1(标准型),中档风量为

36、560m3/h,供冷量为3200W,供热量为4800W,水流量为688kg/h,满足设计负荷的要求。同理选择其余房间的风机盘管:-中央空调设备选型手册详情见附录四第五章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形式1.5.1 概述气流组织是室内空调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空调系统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在有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和洁净度要求以及高大空间的建筑中,合理的气流组织才能充分发挥送风的冷却和加热作用,均匀地消除室内热量,并能更有效地排除有害物和悬浮物在空气中的灰尘。因此,不同性质的空调房间,对气流组织与内量计算具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的空调房间,主要是要求在工作区域内保持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度。而工作区风速有严格要求的空

37、调,主要保证在工作区域内风速不超过规定的值。风口的尺寸是根据该风口所送(或回)风的量和风口的风速来计算得到,风速是根据射流的要求来确定的,且要满足在一定的噪声范围内,因此,在要求较高的房间内取较低的送风速度,一般取值范围为25m/s,在本设计中,风机盘管+新风机组系统中,新风送风口速度均取3.0m/s。回风口的风速一般限制在4 m/s以下,在离人较近时应不大于3 m/s,考虑到噪声因素,在居住建筑内一般取2 m/s,本设计中,风机盘管的回风口均取2 m/s。本设计一层全空气系统选用散流器风口,二到六层风机盘管送回风口和新风送风口均采用可调性双层百叶风口。1.5.2 散流器下送风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38、步骤:根据房间的建筑尺寸,布置散流器,并决定数量,垂直射程;选取送风温度,计算送风量,校核换气次数;选定喉部风速(25 m/s),计算喉部面积;根据图418确定修正系数K;原理P280按下式计算tx,其值应小于空调精度,tx/t0=1.1F01/2/K(hx+l)式中:t0送风温度,;tx气流到达工作区边界时的轴心温度,;F散流器喉部面积,m2;1.5.3 侧送气流组织的设计方法:计算步骤:a选取送风温差ts,一般可选取610。根据已知的室内余热量,确定总送风量LS;b根据要求的室温允许波动范围查空调设计手册图510,求出x/ds;c.选取送风速度VS,计算每个送风口的送风量IS,除高大厂房外

39、,一般取25m/s;d.根据总送风量LS和每个送风口的送风量IS,计算送风口个数n;e.贴附长度的校核计算。按空调设计手册公式(57)计算Ar数,查手册图59求得射程x,使其大于或等于要求的贴附长度,如果不符合,则重新假设ts、VS进行计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第六章 水力计算1.6.1 水力计算的目的管道把供热系统、通风系统或空调系统中的设备、附件和动力装置联成一体,是暖通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道的水力计算,就是要合理组织流体流动,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前提下,达到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最省。因此,管道系统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供热、通风或空调工程在建造与使用方面的技术经济性能。1.6.2 风管水

40、力计算风管把通风系统和空调系统的进排(送)风口、各种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联成一体,是通风和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管的水力计算任务就是在综合考虑技术上合理、造价低、运行费用省的基础上,确定风道的尺寸、计算风道的压力损失选择通风机。a.风管水力计算的特点空气在管内流动的压力损失,与水或蒸汽的一样 ,也划分为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但由于风管截面不都是圆形的,风管局部损失往往占较大的比重,风管材料的多样性以及空气的性质与水有较大差异等原因,使得风管的两类损失有着自身的特点,下面将针对风管的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分别加以讨论。沿程损失空气在管内流动时的沿程压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PY=lv2/2D Pa单位风管长度上的沿程损失(即比摩阻)可按下式计算:Rm=v2/2D Pa/m两式中:沿程阻力系数;v风管内空气的平均流速, m/s;空气的密度,kg/m3;l风管的长度;D圆形风管的内径;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在通风或空调系统中,为使风道方便与建筑配合和使风管容易制作,经常采用矩形截面的管道。如果仍利用圆形风管的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