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供水系统规程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用水供水系统规程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004-7-1 范围 我国管道直饮水的出现,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由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的提高,人们对饮水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目前供水(自来水)水质是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GB5749-85)要求,但是目前供水水质对照国外先进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在水源受到污染情况下,由于传统净水工艺的局限,饮用水水质安全性难以保证,考虑到饮水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并根据我国管道直饮水工程设计的要求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加强饮水净水的卫生安全性和维护管理以及正确合理设计和施工管道直饮水系统,特制定了本规程。
2、 除按规程执行外还应符合卫生部生活饮用水管道分质直饮水卫生规范各项要求。地方政府制定 的规定亦可参照执行。如上海市印发的上海市新建住宅管道分质供水建设管理若干规定以及深圳经济特区管道优质饮用水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规程编制组在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下达的建筑和居住小区优质水供应技术研究课题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国内外有关应用研究,并认真总结国内实践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11章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水质、水量和水压、水处理、系统设计、净水机房、系统计
3、算与设备选择、水质检验、控制系统、施工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专业技术要求。 本规程由城市建设研究院标准所归口管理,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邮编:100044)负责解释。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 管理单位、主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水务集团分质供水有限公司 上海管道纯净水股份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原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宁波市自来水总公司晶泰优质饮用水有限公司 多元电气集团水环保技术产业(中国)有限公司 江苏金羊集团有限公
4、司 广州益民饮用水技术有限公司 常州河海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东莞新纪元微滤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嘉润恒水务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爱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德安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市卡莱拇不锈钢直饮水管道有限公司 北京恒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山西新超管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白蝶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德士净水管道制造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略) 范围 为确保管道直饮水的供水水质,并使系统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卫生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以及商业街道、公众广场及其它公共活动场所的管道直饮水设计和施工。 管道直饮水设计应保证出水水质
5、符合健康饮水的要求。系统设计应符合节能、环保、经济、卫生、安全的原则,并为施工安装、运行操作、维护管理以及安全保护等提供便利条件。 管道直饮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除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卫生部门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括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CJ94-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GB17324-1998 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 GB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
6、标准 GB5025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 管道直饮水系统(Dedicated Drinking Water System) 是指原水经过深度处理达到饮用净水水质标准,通过管网供给居民直接饮用的饮水系统。 3.2 原水(Raw Water) 进入水处理组件或设备前未经深度处理的生活饮用水或任何与生活饮用水水质相同(相近)的水。 3.3 产品水(Product Water) 原水经水处理组件或设备深度净化、消毒后直接供给用户的优质饮用
7、水。 3.4 膜(Membrane) 膜是一种能够实现物理或化学梯度的薄的阻碍物,在这种梯度作用下,一种或多种组分具有不同 的通过能力。 3.5 微滤(Microfiltration , MF) 微滤是利用微孔滤膜为过滤介质,以压力差为推动力,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过程。微 滤膜孔径一般在0.1mm1mm。 3.6 超滤(Ultrofiltration, UF) 超滤是利用超滤膜为过滤介质,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主要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过程。超滤膜孔径一般在0.01mm0.1mm。 3.7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 反渗透是渗透的一种反向迁移运动,它主要是在压力推
8、动下,借助半透膜的截留作用,迫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分开的过程。反渗透膜的孔径一般小于1nm。 3.8 纳滤(Nanofiltration, NF) 纳滤是介于反渗透与超滤之间的一种压力驱动型膜分离技术。对水中的分子量为数百的有机小分子成分具有分离性能。纳滤的孔径一般在1nm左右。 3.9 KDF过程(KDF Process) 是高纯度铜、锌合金滤料,与水接触后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能有效地减少或去除水中的氯 和重金属,并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3.10 水处理设备(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原水,经其处理后,能改善水质,降低水中有害物质,或增加水中某种对人体
9、有益成分为目的的饮用水处理装置。 3.11 回收率(Recovery) 水处理设备对原水利用效率的数值。 3.12 添加剂(Additive) 在水处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加入水中的有助于改善水质的物质。 3.13 瞬间高峰用水量(或流量)(Instantaneous Peakflow Rate) 在用水量最集中的某一时段内规定的时间间隔中(如1min,2min,3min)的最大平均水量(流量)。 3.14 水龙头用水概率(Tab Use Probability) 水龙头相邻两次用水期间,从第一次(开始)放水到第二次开始放水的时间间隔内放水时间所占的比率。 3.15 循环水量(Circulatin
10、g Flow) 循环系统中周而复始流动着的水量。其值根据系统工作制度与循环时间要求确定。 3.16 深度水处理(Advanced Water Treatment) 对原水进行的进一步处理过程。能去除消毒副产物(有机氯化物和三致物质)、重金属、病原菌、病毒和病原微生物,达到饮用净水水质要求的处理过程。 3.17 变频调速供水系统(Frequency Conversion Water Supply System) 变频调速供水系统是取代高位水箱、水塔及气压给水的新型供水系统,通过变频调速器、控制电路及泵组电机构成闭环控制系统,以满足恒压变量供水的需要,使供水管网压力保持恒定,使整个供水系统始终保持
11、高效节能的状态。 4水质、水量和水压 4.1 管道直饮水是原水经深度净化水处理后制备而成的并用管道输送至用户饮用水龙头处的优质饮用水(产品水),其水质应不低于现行建设部颁发的饮用净水标准(CJ94- )的要求以及制水企业承诺的更高的水质标准。 4.2 管道直饮水水质应达到健康饮水,即去除水中有害物质,保持对人有益成分。 4.3 用水量标准宜采用 4.3.1 住宅为3-5L/人天(经济发达地区可适当提高至7-8L/人天); 4.3.2 办公楼为1-2L/人天; 4.3.3 教学楼为1-2L/人天; 4.3.4 医院为2-3 L/床天; 4.3.5 旅馆为2-3L/床天; 亦可根据用户要求确定。
12、4.4 饮用水专用龙头额定流量要求为0.04L/S0.08L/S。 4.5 饮用水专用龙头的出水水压,其自由水头不小于0.03Mpa。 5水处理 5.1 不同水质的原水应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处理工艺要有广泛性和实用性。处理水量宜留有发展余地。 5.2 工艺流程的选择除依据原水水质,处理后达到水质指标外,还应满足水处理技术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3 处理工艺系统要求合理、优化、紧凑、节能、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操作简便、运行安全可靠和制水成本低。 5.4 深度净化水处理核心技术采用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处理后的水
13、质标准和原水水质的不同进行选择。 5.5 膜工艺应用应重视系统的预处理、后处理和膜的清洗。 5.5.1 预处理有多介质过滤器(石英砂为主)、活性炭过滤器(或臭氧活性炭)、盘式过滤器、袋式过滤器、精密过滤器(滤芯或烧结管过滤器)、钠离子交换器、KDF、膜过滤和化学处理(如pH调节、阻垢剂投加、氧化等)。 5.5.2 后处理指膜处理后的保质(如消毒灭菌)或水质调整处理(如pH调节、添加剂处理等)。 5.5.3 膜的清洗包括冲洗(或反冲洗)和化学清洗,可根据不同的膜形式及膜污染类型进行系统配套设计。 5.6 膜处理、预处理和后处理应优化组合,必须保证净化处理后的水质满足安全直饮要求。 5.7 消毒灭
14、菌必须在保证消毒副产物最低含量水平前提下,可采用紫外线、臭氧、二氧化氯或氯进行处理。根据季节变化亦可组合使用。消毒灭菌设备应安全可靠,投加量精准,应有报警功能。设备失灵时便于操作管理人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5.8 根据城市自来水和供水点水质达标情况,选择优化组合工艺。当城市自来水受到有机物等微污染或不确定污染时,可通过试验确定净化工艺流程。 5.9 水处理设备的卫生安全与功能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并取得卫生部的质量验证。 6系统设计 6.1 管道直饮水系统应根据建筑物总体规划和建筑物性质、规模、高度以及系统维护管理和安全运行等条件来确定建筑物内部和外部供回水管网的型式。 6.2 管道直饮水系统供
15、水视工程情况宜采用以下二种方式: 6.2.1 调速泵供水系统; 6.2.2 屋顶水箱重力流供水系统; 6.3 净水机房可设在建筑物内,亦可单建净水机房。机房宜靠近集中用水点。 6.4 为保证供水安全卫生,系统中的室内外供配水管道应设计为环状,并应保证供应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6.5 在建筑小区内宜根据建筑物性质和层数分别设置供水和循环回水系统。 6.6 高层建筑管道直饮水供水应竖向分区,竖向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6.6.1 住宅各分区最低饮水龙头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32Mpa; 6.6.2 办公楼各分区最低饮水龙头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0Mpa; 6.6.3 各分区最不利饮水龙头的水压,
16、应满足用水水压的要求。 6.7 居住小区集中供水系统可在净水机房内设分区供水泵或设不同性质建筑物的供水泵,亦可在建筑物内设减压阀竖向分区供水。 6.8 建筑物内高区和低区供水管网的回水管连接至循环回水干管时,高区回水管上需设置减压稳压阀。 6.9 居住小区集中供水系统中,室内外埋地管宜尽量少。并应减少管道长度。 6.10 管道直饮水系统设计应做到动态循环和循环消毒,室内外供水管网宜设计为同程式。 6.11 饮用净水在供配水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停留时间不应超过4-6小时。 6.12 应保证管道正常流速以防管内细菌繁殖和微粒沉积。 6.13 配水管网循环立管上、下端应设球阀,供水管网应设必要的检修阀
17、门。在管网最远端设排水阀。管道最高处设排气阀。排气阀处应有滤菌、防尘装置。排水阀设置处不得有死水存留现象,排水口应有防污染措施。 6.14 防止二次污染,在水泵出口管道上以及各建筑物入户管上宜设倒流防止器。循环回水管从配水环网的最远端接口,应设倒流防止器与配水管网隔开。 6.15 回流至中间水箱或原水箱的循环回流管上,应设置循环回水控制阀。 6.16 规模小的管道直饮水系统的循环宜回中间水箱。回流到供水管网或净水箱应加强消毒。 6.17 居住小区集中供水系统中每幢建筑的循环回水管接至室外回水管之前宜设流量平衡阀。 6.18 各用户从立管上接出的支管应尽可能短,以减少滞水管段。 6.19 室内露
18、明管道应做防结露保温。室内管道应尽量布置在地下室空间或管井内,管道应布置在4以上地方,否则需采取防冻措施。 6.20 管路应避免靠近热水管道或热源。 6.21 材料、管件和计量水表的选择 6.21.1 要求管材化学性稳定,主要成分及添加剂不溶于水中;物理性稳定,耐压和耐冲击不变形、内表面光滑、水流阻力小、价格适中;施工安装方便; 6.21.2 管材宜优先选用薄壁不锈钢管(埋地材质宜用SUS316;明装宜用SUS304)、紫铜管或其他优质卫生给水塑料管; 6.21.3 阀门、管道连接件不应造成细菌滞留繁殖以及其他颗粒的聚积,应减少管件的凹凸不平; 6.21.4 阀门、管道连接件、管件连接的密封圈
19、,应达到卫生食品级要求。配件与管材须配套,应优先选用不锈钢材质; 6.21.5 分户室内计量水表应采用直饮水水表(容积式水表、或带远传发讯装置)。水表应示值清晰,所选用材料均应符合饮用水计量仪表材料卫生安全标准。水表应具有始动流量小(计量等级达0.01),计量精度高(C或D级)的要求; 6.21.6 饮用水专用龙头应满足水量和水压的要求(额定流量0.04L/s0.08L/s); 6.21.7 系统中宜采用同种材质的管件及附属件。 6.22 供配水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其维护和管理,应满足11节中各项要求。 7净水机房 7.1 净水机房应靠近集中用水点,便于阻力平衡。 7.2 机房内设备布置要考虑建
20、筑采光、通风、防腐蚀和地面排水协调配合。处理水量宜留有发展的余地和原水水质恶化所预留的设备空位。 7.3 设备布置宜按水流程进行,以减少管道重复,同类设备相对集中布置,达到既方便操作、维护、 又满足美观、紧凑的要求。机房上方的房间不应设置排水管道及卫生间。 7.4 净水机房设计中应有隔振防噪措施。 7.5 净水机房面积应满足生产工艺的卫生要求,建筑物结构完整。地面、墙壁、天花板应用防水、 防腐、防霉、易消毒、易清洗的材料铺设。地面应有一定坡度,设排水系统。门窗应采用不变形、耐腐 蚀材料制成;设有防蚊蝇、防尘、防鼠等措施;有上锁装置。应有更换材料的清洗、消毒设施和场所。 7.6 净水机房应是独立
21、封闭房间,配备机械通风设备和空气消毒装置。如采用紫外线空气消毒,紫外线灯按30W/(10-15m2)设置,距地面2m 吊装。 7.7 净水机房应设置更衣室,室内应有衣帽柜、鞋柜等更衣设施。配置有洗手和消毒设施。 7.8 净水机房的出水水质应保证达到设计要求。机房应有化验室,装备有水质主要检验项目的检验设备或在线实时检测仪表。 7.9 各水罐、箱应设泄空阀、溢流管,水面应为自由水面。净水罐(箱)、高位水箱应设置0.2m膜呼吸器,当采用臭氧消毒时膜呼吸器前设吸气阀,并设呼气管道及臭氧尾气处理装置。 7.10 净水机房所有与直饮水接触的输配水设备、防护涂料、内衬、消毒设备、化学处理剂等均应有卫生安全
22、证明文件,并符合有关质量标准。 7.11 净水工艺和设备应根据原水水质配备,应有水消毒措施。选用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强度应大于70W/cm2;采用臭氧消毒,成品水中臭氧残留浓度不小于0.05mg/L;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成品水中二氧化氯残留浓度不小于0.02mg/L。 8 系统的计算与设备选择 8.2 管道直饮水系统用水较集中,使用习惯不同于给水系统,在住宅内时变化Kh尚未有较权威的调研统计值,根据工程设计经验,取值范围一般在2.56。由于考虑集中用水规律,在条文中提出了Kh=46的取值。 鉴于办公楼人们的饮水的习惯,用水变化规律变化不大,故Kh值仍为传统值,取Kh=2.5。其他用水场合,为安全起
23、见,Kh取值参见表1。 8.3 在当前条件下,缺少直饮水管网的系统性流量观测,作为过渡性的措施,根据我国生活习惯、用水规律及部分观测资料提出了应用概率论来确定管道直饮水的设计秒流量的方法。因为在住宅、公寓及办公楼等直饮水系统中只有一种用水器具(即直饮水水龙头),器具的使用数目为随机变数,服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二项式概率分布。因此,住宅等直饮水系统秒流量也就可按享脱的概率法计算。 在当前条件下,管道直饮水管网的系统性观测尚在进行。根据目前对直饮水管网的认识和一些观测资料,做如下加工处理,构成(3)式,使概率法得以应用。 设在最大用水小时之内,水量并不均匀分配,又存在一个高峰用水时段,最大时用水量的
24、80%集中在0.5h之内耗用。这样得到T=1800s,=0.8代入(3)式,得龙头使用概率。 8.4 在工程中,如果我们把龙头所有可能的用水情况都考虑进来显然是不经济的。所以用(4)式处理此类问题是符合Hunter规律的。把(4)式用于管道直饮水管道中,其代表的意义可理解为:在各龙头放水概率均为P的时段上(注意不同时段P是不一样的),在任一时刻同时观察所有的水龙头(n个),当观察次数足够多时,则发现不多于m个龙头同时用水次数逐渐稳定于总观察次数的99%,或者说发现多于m个龙头同时用水的次数逐渐稳定于总观察次数的1%。这相当于:在该时段上99%的时间,同时用水的龙头个数不会超过m个,或者说超过m
25、个龙头同时用水的时间不大于1%。 (4)式中0.99是Hunter在建立这种方法时(用于生活给水管网)任意选择的值,被沿用至今。取0.99以上的数对m影响不大。 8.5 用m个龙头的流量之和作为设计流量,便能满足龙头在0m间组合各种同时用水的情况,于是就得到了基于概率方法的瞬时高峰用水量计算公式(5)。 8.6 在本条文中提出两种循环流量计算方法,根据工程经验和管网内水质的保质能力宜推荐第二种方法即选用停留46小时,主要考虑管网极少用水时段(夜间至早晨时段)应完成一次循环,以保持水的新鲜。既要求管网系统中,包括储水容器容纳的总水量的平均停留时间不超过以上规定的时间,同时要求循环流量支管网中均匀
26、流动,不形成短路和滞水。在实际工程中做法不同,取值也各异。要求标准较高的建筑亦可选用第一种方法。但无论何种方法(定时回流和全天回流),均应达到水在整个管网中不断流动以保证每一用户水龙头取用的水质都是新鲜的。 8.7 管道流速受技术和经济两个条件的约束。在技术上,为减少管网的水锤现象,需有最高流速限制,为避免管壁上有杂质积累聚集,需有最低流速限制。技术上的最低流速和最高流速区间范围很大,因此应从经济角度考虑以进一步限定流速。管道直饮水管壁光滑,其技术流速低限应可降低。另外,管道直饮水管径普遍较小,经济流速也应渐小。但是另一方面,管道直饮水管道内壁光滑,压能损失小,另外优质管材较贵,故流速可大些,
27、故在本条中推荐了流速常规值。 8.8 小区直饮水系统的输水管,当取瞬时高峰流量计算,往往会出现相汇合管段所负担的水龙头使用概率P不相等,使上游管段龙头使用数量m的计算出现困难。使用概率不相同可由下列因素引起:住宅每户设计人数不同或者住宅档次有高有低、要求用水量标准不同或不同性质建筑物的组合。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使得用户水量qh或单位龙头负担的用水量Qh/n出现差异,为解决此困难,本条文中提出在相汇管道的各P值中取主管路的值作为上游管段的计算值。根据此值,用(7)式折算出支管的相当龙头总数量ne,参与到上游管段的计算中。 8.9 根据目前净水设备供应商的经验,设备容量按日用水量Qd的1/81/12
28、选取,即每日运行812小时。此设备不按最大时间用水量选取,主要是考虑净水设备昂贵,所以要尽量缩小其规模。最大时用水量一般大于此数值。 按本条计算方法确定净水设备规模,与国外的差别极大。比如美国某公司的直饮水系统设备,设备容量按系统中全部饮水水嘴总流量的60%计算,几乎是最高峰用水量。 回流循环水回至中间水箱,则中间水箱以后的净水设备产水率故在(8)式增加一循环流量。 8.10 条文中规定了水泵流量Qb = qs,系统的供水和循环由供水泵维持。高峰流量时系统无循环回流量。小流量时可由系统的变速泵和循环回流终端安装的电磁阀和限流阀控制循环流量,电磁阀的启闭由系统最不利点的压力控制。 有些工程设计,
29、整个循环系统运行期间,为保证管网中水处于满流状态,系统中考虑了循环附加流量,在输配水管网中预先保持一定的循环回流量,其值为设计秒流量的3050%,并累加进秒流量中,即为净水机房和变频恒压供水装置的设计秒流量。如果循环系统全天运行,则会导致一定能量的耗费,其特点是在用水量最小或夜间无用水时在管网中不会出现死水,系统始终能够保证饮用水的新鲜可口的优质饮用净水。但在规程中从饮用净水在管道和设备中水的保质情况提出了定时循环方式比较经济合理。采用变频泵供水时,为了减少电耗,一些工程中也有采用气压罐 + 变频泵联合供水方式。 8.11、8.12、8.13 本条规定在满足工程的贮存和调节,应尽量地减少容积,
30、防止二次的污染。 9水质检验 9.1 为保证管道直饮水水质,供水单位应对供水进行日常水质检验。 9.2 检验项目及频率,按表5采用。 表5 检验项目及频率 9.3 水样采集点设置及数量 9.3.1 日、周检验水样采样点设置在管道直饮水供水系统原水入口处,处理后成品水(机房总出水点)、用户点和回水点。 9.3.2 用户采样点数:用户不足500户设2个采样点;500-2000户每500增加1个采样点;大于2000户时,每增加1000户增加1个采样点。 9.3.3 年度检验的水样在管道最末端处采样。 9.4 新建、改建、扩建管道直饮水工程,原水水质发生变化,改变水处理工艺,停产30天后重新恢复生产,
31、有关领导和监督部门提出要求时,应按年度检验要求进行检验。 9.5 检验方法采用各有关标准或规范指定的相应方法进行。水质检验工作由供水单位自设检验室检验。当条件不具备时可委托有检验资质的检验室承担。全部检验报告应准确、清楚,保存完好。 10控制系统 10.1 水净化站宜设自动化控制系统(制水和供水系统),应运行安全可靠,且易于实现无人值守、故障停机、安全自动运行。 10.2 水处理系统应安装有电导、水量、水压、液位等实时检测仪表;根据工艺流程的特点,适当配置pH值、余氯、水温等检测仪表;同时宜设有SDI仪测量口和SDI仪。 10.3 水净化站监控系统中应有各设备运行状态和系统运行状态指示或显示,
32、并能依照工艺要求按设定的程序进行自动运行; 10.4 大型监控系统宜能显示各运行参数,并宜设水质实时检测网络分析系统。 10.5 水净化站电控系统中应有系统保护功能(缺水、过压、过流、过热、不合格水排放等),并能根据反馈信号进行相应控制,协调系统的运行。 11 施工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 11施工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 11.1 施工安装 11.1.1 施工准备直饮水管道及设备在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1.1.1.1 施工设计图及其它设计文件齐全,并已进行设计交底; 11.1.1.2 批准的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 11.1.1.3 施工力量、施工场地及施工工具等能保证正常施工; 1
33、1.1.1.4 根据设计采用的不同的管材、设备,施工人员应经过相应的安装技术培训。 11.1.2 一般规定 11.1.2.1 管道直饮水所使用的管材、管件及设备等应符合设计规定,并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涉及饮用水安全的材料和设备必须有相应的省、直辖市级卫生许可批件。 11.1.2.2 不得使用有损坏迹象的材料、设备。如发现管道或设备质量有异常,应在使用前进行技术鉴定或复检。 11.1.2.3 施工时必须按照图纸和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或规程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工程设计的修改由设计单位负责,并出具设计变更单。 11.1.2.4 管道穿过基础、墙壁和楼板时,应配合土建预留孔
34、洞。 11.1.2.5 管道穿过天面、地下室或地下室构筑物外墙时,应采取防水措施。一般采用刚性防水套管,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应采用柔性防水套管。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11.1.2.6 管道穿过楼板时,需设置钢套管。套管高出地面50mm,并有防水措施。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11.1.2.7 同一小区安装同类型的设施或管道配件,除有特殊要求外,应采用相同的安装方法,安装在相同的位置上。 11.1.2.8 不同的管材、管件或阀门连接时,应使用专用的转换管件的连接件,不得在塑料管上套丝。 11.1.2.9 管道安装前须检查管内外、接头处是否清洁,受污染的管材、管件应清理干净;安装过程中严防杂物
35、及施工碎屑落入管内;施工后须及时采取敞口管道临时封堵措施。 11.1.2.10 如采用金属管施工(如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等),金属管套丝时须采用水溶性润滑油如皂化油等。 11.1.2.11 金属管丝扣连接时,不得使用厚白漆、麻丝等对水质可能产生污染的材料,宜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等材料。 11.1.2.12 采用钢塑复合管材连接时,需有严防直饮水与钢管直接接触的技术措施,防止锈水溢出。可采取安装管帽等措施。 11.1.2.13 系统控制阀门需安装在易于操作的明显部位,避免安装在吊顶内或住户家中。若不可避免,在阀门位置处预留检修孔。 11.1.3 管道敷设 11.1.3.1 室外埋地管道不得直接穿
36、越污水井、化粪池及公共厕所等污染源。 11.1.3.2 室外埋地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各地区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 11.1.3.3 室外埋地管道采用塑料管的,在穿越小区道路时须设钢套管保护。 11.1.3.4 室外埋地管道管沟的沟底应是原土层,或是夯实的回填土,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沟底土壤的颗粒径不宜大于12mm,必要时可铺100mm厚的砂垫层。管周回填土不得夹杂硬物直接与管壁接触。应先用砂土或颗粒径不大于12mm的土壤回填至管顶上侧300mm处,经夯实后方
37、可回填原土。 11.1.3.5 埋地金属管道应做三油两布的防腐处理。 11.1.3.6 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直饮水管道与排水管之间得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应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0.15m,且直饮水管应在排水管的上方。 11.1.3.7 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直饮水管道埋深不宜小于300mm。 11.1.3.8 室外明露管道需进行保温。 11.1.3.9 室内明装管道宜在土建粉饰完成后进行。 11.1.3.10 室内直饮水管道与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应在热水管下方,垂直平行敷设时应在热水管右侧。 11.1.3.11 直饮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直饮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
38、壁柜。直饮水管道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 11.1.3.12 塑料直埋暗管封闭后,应在墙面或地面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严禁在管道位置处冲击或钉金属钉等尖锐物体。 11.1.3.13 减压阀组的安装,如为调压式,需先组装、试压、调压,并调至设计要求压力,在系统试压合格后安装到管道上。如为比例式,需经过组装、试压,在系统试压合格后安装到管道上。 11.1.3.14 水表外壳距墙壁净距应为1030mm,距上方障碍物不宜小于150mm。 11.1.3.15 管道支、吊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3.15.1 管道安装时必须按不同管径和要求设置管卡或吊架,
39、位置应准确,埋设要平整,管卡与管道接触应紧密,但不得损伤管道表面。 11.1.3.15.2 金属管需采用金属管卡,塑料管可采用配套的塑料管卡。塑料管采用金属管卡时,金属管卡与管道之间应采用塑料带或橡胶等软物隔垫。金属管配件与塑料管道连接时,管卡应设在金属管配件一端。 11.1.3.15.3 在管道的弯头、三通等节点处应加装12个管卡。 11.1.3.15.4 同一幢楼或同一小区内的管卡的安装高度应统一。 11.1.3.15.5 金属管横管支吊架的间距不得大于表6的规定: 表6 金属管横管支吊架最大间距 11.1.3.15.6 金属管立管支吊架的间距不得大于下表的规定: 11.1.3.15.6.
40、1 楼层高度5m,每层必须安装个管卡,居中安装; 11.1.3.15.6.1 楼层高度>5m,每层不得小于2个管卡,均匀安装。 11.1.3.15.7 塑料管立管与横管支吊架的间距不得大于表7的规定: 11.1.4 设备安装 11.1.4.1 制水设备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注意工艺顺序、膜的安装方向、管道的接口位置等。必要的配件、检测仪表等不得少装、漏装。在线仪表安装位置合理,以保证其精确度。 11.1.4.2 筒体、水箱、滤器及膜等的安装方向、位置需布置合理,考虑正常运行、换料、清洗和维修。 11.1.4.3 设备与管道的连接及可能需要拆换的部分采用活接头连接方式。 11.1
41、.4.4 设备排水管应设置止回阀,出口处必须设置防护网罩,防止废水倒灌、虫类进入排水管。 11.1.4.5 设备、水泵等安装时需采取可靠的避震装置,其噪音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影响周围的环境。 11.1.4.6 设备中的阀门、取样口等应排列整齐,间隔均匀,不得渗漏。 11.1.5 管道试压 11.1.5.1 管道安装完成后,要分别对立管、连通管及室外管段进行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1.1.5.2 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隐蔽管道必须在封蔽前进行试压及验收。热熔连接管道,水压试验时间应在连接完成24h后进行。 11.1.
42、5.3 金属及复合管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察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 11.1.5.4 塑料管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11.1.6 消毒、清洗 11.1.6.1 直饮水系统经冲洗后,采用消毒液对管网灌洗消毒。消毒液可采用含2030mg/l 的游离氯或过氧化氢溶液或其它合适消毒液。 11.1.6.2 循环管出水口处的消毒液浓度应与进水口相同,消毒液在管网中应滞留24h以上。 11.1.6.3 管网消毒后,用
43、直饮水进行冲洗,直至各用水点出水水质与进水口相同为止。 11.1.6.4 制水设备的调试严格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石英砂、活性炭经清洗后才能正式通水运行;水箱、连接管道等正式使用前需压力试验、清洗消毒,方法参照直饮水系统的试压、清洗消毒方法; 11.1.6.5 直饮水系统需用自来水进行通水冲洗。冲洗水流速宜大于2m/s,冲洗时应不留死角,保证系统中每个环节均能被冲洗到。系统最低点应设排水口,以保证系统中的冲洗水能完全排出。清洗标准为冲洗出口处(循环管出口)的水质与进水水质相同。 11.1.6.6 直饮水系统较大时,宜利用管网中设置的阀门分区、分幢、分梯甚至分管道单独冲洗。 11.1.6.7 用户支
44、管部分的冲洗在用户开始使用前进行冲洗。 11.1.6.8 在系统冲洗的过程中同时根据水质情况进行系统的调试。调试的目的一是能顺利通水至系统中各个用水点;二是使管网内水流动循环均匀,不在管网内产生死水,影响水质。调试的方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 11.1.6.9 直饮水系统冲洗前,应对系统内的仪表如水表、龙头、压力表等加以保护,并将有碍冲洗工作的减压阀等部件拆除,用临时短管代替,待冲洗后复位。 11.1.7 施工安全 11.1.7.1 管道连接使用热熔工具或切割工具时应遵守电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注意防潮和脏物污染; 11.1.7.2 操作现场不得有明火,严禁对塑料管进行明火烘弯; 11.1.7.3
45、已安装的管道不得作为拉攀、吊架等使用; 11.1.7.4 制水设备的电气安全应符合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之规定。 11施工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 11.2 验收 11.2.1 管道直饮水系统安装时及安装调试完成后,需根据国家有关验收规范进行整个系统的验收。 11.2.2 系统验收包括三个方面: 工程施工质量、设备安装质量及用户端的出水水质。其中工程施工质量按照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验收;设备安装质量(包括电气安装)按照国家相关验收标准验收;水质验收需经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检验,水质符合现行国家建设部颁发的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 )。 11.2.3 管道直饮水系统中取样点一般为设备出水、用户终端(最不利点)出水、循环回水等。 11.2.4 竣工验收还应包含以下内容: 11.2.4.1 系统的通水能力检验,即按设计要求同时开放的最大数量的配水点全部达到额定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