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800字.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3417 上传时间:2020-11-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8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8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8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800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800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8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800字.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800字 这本书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做的短篇小说集,这本书或揭示了世道的黑暗。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聊斋志异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聊斋志异读后感1一听到聊斋志异这个名字,我就不由得毛骨悚然,因为听说这本书里全都是关于妖魔鬼怪的恐怖故事。可是,今年暑假赵老师却给我们推荐了这本书,作为我们五年级的必读书目。没办法,当妈妈把这本书买回来的时候,我只好硬着头皮,怀着恐惧的心理,翻开了这本书。刚看第一个故事小官人,我就被那离奇的故事情节,充满童趣的语言给吸引住了。没想到,越往后看越精彩,书中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传奇色彩,那一个个看似平凡的故事情节却蕴含着一个个意

2、味深长的道理,让我在阅读的同时收获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崂山道士这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王七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他去向一位崂山的道士拜师学艺。刚开始,道士只让王七干粗活,他忍了很久,道士还是什么也没有教他,他就准备下山回家。在王七回家之前,他恳求道士教他穿墙术,道士教会了他,并在他临走之前嘱咐:“回家后不要卖弄法术,否则就不灵了。”王七当时答应了道士,可是,他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向别人炫耀,并给别人表演,结果法术果然不灵了,他的头上被撞了一个大包,还遭到了别人的嘲讽。我觉得故事中的王七真是自作自受,他只学到了一种简单的法术,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一回到家就把答应别人的事情给

3、忘到脑后。我真想对王七说,你虽然学会了一种法术,但是你不应该那么的骄傲自大,回家以后你应该先去刻苦地练习,即使你练习的已经很好了,也不要这么骄傲,不要急着去向别人炫耀,而是要把道士的话牢记在心,因为骄傲只会带给你失败。读完了这个故事,我不由得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也有骄傲自满的时候。有一次,我数学考试得了一百分,而且全班就我一个考一百分的,我觉得考一百分太容易了,自己真是太了不起了,就有点儿骄傲。结果第二次考试,我一看题真是太简单了,所以根本就没把这些题放在眼里,拿起笔就马马虎虎地做了起来,做完后也没有细致、认真地检查,就把卷子交上去了。我美滋滋地等着一百分再来找我,结果,发下试卷后,我却只

4、考了九十五分,而那次考试班却里有30多个考一百分的。自从那次以后,我就明白了“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个道理。现在,我认真地看书,认真地写作业,认真地练小提琴,再也不敢有一丝的马虎和骄傲。这本书,虽然每个故事都很短小,却都蕴含着深奥的大道理。这本书,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让我在以后更加懂事,更加优秀,这本书,真是让我收获多多。聊斋志异读后感2蒲先生生活在康熙年间的山东淄川蒲家庄;那时侯,“西学东渐”刚刚开始,或是还未开始。相信,达尔文的遗传进化话思想不会“渐”到蒲先生的耳朵里。但是,“龙生龙,凤生凤”这种朴素的遗传观念,蒲先生应该是知道的。在他的作品中,他多处用“遗传学”的规律来借写子女

5、而实写其父母,写得却也精致可人,令人不免会意一笑。今撷其几篇,妄加评说,以博众一乐。婴宁的主人公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她的爱笑了:“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蒲先生在这一点的刻画上可没少花气力。本来吧,写到婴宁夫妇安居乐业也就足矣,最后又神来一笔:“女逾年生一子,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儿子将母亲的特点继承下来,言子犹在言母,实在妙甚!娇娜一篇中,孔雪笠之狐妻松娘“举一男,名小宦”,娇娜“掇提而弄,曰:姊姊乱吾种矣”。读至此,大笑亏作者想得出来!到篇尾,“小宦长成,貌韶秀,有狐意;出游都市,共知为狐儿也。”乍一看,似无多大深意;细一想,俨然是聊斋先生在“都市”中亲眼见过一般!弄得读者半信半疑,又

6、一大妙!此二篇中皆为母子相似,而鸦头篇中的鸦头与其子王孜却迥然不同:鸦头“仪度娴婉,实神仙也”,她受尽了其母的凌楚;而王孜却“孔武有力,喜田猎,不务生产,乐斗好杀”。虽为母子,为何如此之异?想来定是发生了基因变异吧!而且这“变异”程度还非常之大:王孜杀老狐之后,鸦头“命持葬郊野”。而王孜却“剥其皮而藏之”岂非暴戾之甚?虽则如此,王孜为母报仇,大快人心,使人长舒一口闷气,亦是快哉!了得,了得!作者对聊斋志异是如此的精读,如此的精记,达到了纵论自如,顺手拈来的程度,这从文中的随处精确引述就可见一斑。更令人称奇的是,作者还读出了一种“遗传学”“言子犹在言母”,母子大类,此是正“遗传”;而母子迥异,则

7、又是基因变异。见地新颖,感悟独特。全文语言精彩而老练,文采斐然。聊斋志异读后感3自古以来,妖鬼神狐就对人们有着莫大的吸引力。经常看到,有小儿在夜间,求爷爷奶奶讲故事。故事大都与神仙鬼怪有关,但仍让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我便是这样,伴以爷爷奶奶一个又一个通俗易懂的神鬼故事中,我长大了,自然也明白了世上并未有鬼狐所在,但我对他们的痴迷却没有丝毫减退。就这样,在一个平常的下午,小手叩开扉页,我读了由蒲松龄集编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不仅故事新奇,也给人深思。每一个故事都像是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告诉我们要多做好事,行善积德,不要横行霸道,言而无信;告诉我们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其中,令我

8、最印象深刻的便是翩翩中的一个情节:翩翩的好友花城来给二人贺喜,罗子浮本性难改,借捡筷子之机去捏花城的脚,突然感到身上一阵寒冷,原来翩翩给他的华服变回了芭蕉树叶。罗子浮知道错了,收回了手,树叶又变成了锦衣。多么戏剧性的一幕啊!产生邪念,衣服变树叶;收回邪念,树叶变衣服。这不正提醒了我们不要产生邪念吗?郭沫若先生曾给蒲松龄故居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聊斋志异写的鬼妖高高远于其他作家,因为聊斋鬼狐有深刻的现实内容与深邃的思想意蕴。“苦行僧”蒲松龄青年不得志,便以创作集编鬼怪故事为乐,这些故事里,讽刺了现代社会,也表达了他对那时不良现象的无奈。蒲松龄用他手中的笔警醒世人,

9、告诉我们道理,令人受益无穷。聊斋志异给了我深思,也在生活上给我莫大的帮助。有一次,我走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些志愿者站在寒风中,手中抱着一个红色的纸箱,张贴着“给白血病人献爱心”的纸条。妈妈看了看我的口袋,示意我把上衣中的钱捐出去。可我并没有行动,而是紧皱着眉头,想:这些钱可是我好不容易攒下来买文具的呀。如果就这样捐了,岂不是买不到心仪已久的钢笔了吗?不,不能捐!可是又有一个声音在我心中响起:他们真的需要帮助,多可怜啊!我心中好象有一架天平,左右摇摆不定。突然,我想起了聊斋志异中种梨的故事,乡下人不肯帮助别人,梨便没有了。道士吃到了梨,又种了梨树,将梨分给大家,得到大家的称赞。想到这儿,我便下了心

10、,毅然向救助站走去,妈妈也对我抱以称赞的一笑。蒲松龄神鬼妖狐话苍生,驰想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媚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志异最和谐的美。使聊斋志异成为集志怪、神话、寓言为一体的小说宝典。聊斋志异读后感4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其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此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其中的很多故事还被拍摄成电影、电视剧,广为大众接受喜欢。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刚开始

11、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这本书取名为聊斋志异,看了前言才了解到 ,“聊斋”乃作者蒲松龄书屋的名称,“志”是记述之意,“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内容广泛,以狐、妖、仙、鬼,来概括当时封建社会的复杂关系,表现了我国17世纪的社会面貌和风气。聊斋志异题材最大的特点就在于 “异”。它与明代拟话本小说描写现实生活中的世态人情不同,大多数写的都是花妖狐鬼的故事。那些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在蒲松龄的笔下无不吸引人的眼球,活灵活现,变化万千。就是一些没有出现 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的故事中,也总有怪异之事。如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蟋蟀,阿宝之中孙子楚魂附体鹦鹉等。这是一部借非现实的幻景物来寄托对现实不满的“孤愤

12、之书”。聊斋志异的内容丰富复杂,瑕瑜互见,但总的看来,它所触及的社会生活相当广泛,反映的社会问题相当深刻,无论是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弊端,还是描写爱情生活,都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再揭露黑暗与官府的本质方面,狼梦同样写的很深刻。狼梦写白翁梦见自己走进儿子的县衙内,看见道上、厅上、堂上、堂下坐着、躺着的都是吃人肉的狼,而他们的周围白骨成堆,又看到自己的儿子变成了老虎。作者在篇末写到:窃叹天下只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明白的告诉人们梦里的虎狼就是现实中官吏。而在聊斋志异整本书中,我唯独对聂小倩一文情有独钟。野魂聂小倩进入书生宁采臣所借宿的寺庙去诱-惑他。谁知,宁采臣刚正不阿,不受鬼魅之诱,

13、不昧不义之财,义不容辞拒绝了聂小倩的东西和提议。宁采臣虽只是一位平凡的赶考书生,却也是世间少有的正人君子,并非贪婪好色之徒。这样的人在那个腐-败混乱的世代当中真真是极其少有,更别说是两袖清风的官员了,简直是屈指可数。现在,两袖清风、大公无私的官员比比皆是,但是,污吏也不是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为了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我们新一代就应该好好监督自己,正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所说的那样,不要随意收他人的贿赂。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职位,也要做到“清廉”二字。*中的妖怪可恶至极,利用聂小倩引诱他人,帮助自己练功,不知害了不少无辜男人。怪妖怪心狠手辣,更怪那些

14、被害之人色、财两迷心窍。聂小倩这一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个人不可以有贪得无厌的欲望、野心和习惯,不可贪恋美色。做一个大公无私,清廉公正,拥有耿直之心的人。再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何会流传于后世。松龄怪异,喜以鬼狐为记,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类看来是及不上人的,那么松龄为什么要用它们做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然而只要是别的“东西”,便一目了然。待他们将这些“东西”一番嘲笑之后,却恍然大悟:原来嘲笑的都是自己。以比较简单的划分方法,鬼狐精怪也就分两类:要么是好的,要么是不好的;要么是奸诈的,要么是真诚的;要么是深邃的,要么是无知的。它们的分类的确比较明显,人可就不一样了。人有时看狐,觉得

15、狐比人好;而狐看人,又觉得狐不如人。在人看来,鬼狐自由且法力无边;在鬼狐看来,人活得踏实且平凡是福。于是,人认为鬼狐没有要变成人的理由,然而,鬼狐们却为此而绞尽脑汁。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后继。不少的鬼狐有着悲惨的下场,或是魂飞魄散,或是含恨而终。对于它们来讲,成人的道路是那样的崎岖艰险。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术士,他们本着“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挡在了鬼狐们成人成仙的路上。可是鬼狐们屡败屡战,但就算尸骨无存,也在所不惜。人们看来,鬼狐们是那样值得同情的角色,那些所谓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样的多管闲事、冷血无情。可尽管如此,人们却仍是对鬼狐们敬而远之,

16、他们怕它们那种追求时的顽固,追求时的阴险,追求时的不惜一切。它们的追求已经不是可以轻易放下的欲望,而仿佛有这一种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着它们。那种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欲望,逐渐集结成了一种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们的心中,就有这么的一个信念: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可这对它们来说是多么的奢侈。于是,它们对人或是诱-惑,或是惊吓;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杀之以暴。然后,它们得以换上了人的衣裳,尝试着人间的.疾苦,经历着人世的生老病死,而无怨无悔。然而呢,生活在尘世中的人们,却为了鬼狐们所抛弃的长生不老,高超法力,而费尽千辛万苦。有时候会觉得,要是两者可以一开始便将角色对换,那也许就没有了不

17、必要的悲剧。其实不然,因为两者都是会追逐对方的角色吧。在没有鬼狐的现实社会中,人却有着同样的追逐。只要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平等,那么这种追逐便无休无止。过着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们,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升官加禄。而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在心底却向往着平凡的日子。于是,在这两者之间,便是一种思想追求上的循环。穷人一旦变成了富人,便会怀念穷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变成了穷人,也自然会回想那富人的生活。当然,在这之前,有一段艰苦的追逐,甚至有痛苦的悲剧。其实这种无谓的追逐也不只是存在于像穷人和富人这样有着明显差距的两者之中。人,总是这样的观念:别人的东西总是比自己的好。就是两样完全相同的东西,在一个人看来,也会觉

18、得对方的比较好。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东西,甚至是性格。在寻觅之中,他们看不见原来的自己。他们将别人的优点看成是不可多得的优点,却将自己的亮点一味地抹杀。有朝一日,当他们真正地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也许就只会对着往昔的日记问到:陌生人,你到底是谁?就像聊斋志异中的鬼狐精怪,追逐的低手,却是遗忘的高手。倘若鬼狐安心做它们活得如浮萍一样的鬼狐,人安心做他们平凡甚至于庸俗的人,世上当然是能太平些许。但那停歇了的追求,那所谓的安宁,却会使尘世不但少了些引人的故事,更是没有了进步的光彩。现实之中亦然。聊斋志异读后感5以比较幼稚的分法,鬼狐精怪也就分那么两类:要么是好的,要么是不好的

19、;要么是奸诈的,要么是真诚的;要么是深邃的,要么是无知的。它们的分类的确比较明显,人可就不一样了。人有时看狐,觉得狐比人好;而狐看人,又觉得狐不如人。在人看来,鬼狐自由;在鬼狐看来,人活得踏实。在人看来,鬼狐法力无边;在鬼狐看来,平凡是福。于是,人认为鬼狐没有要成人的理由,然而,鬼狐们却为此而绞尽脑汁。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后继。不少的鬼狐有着悲惨的下场,或是魂飞魄散,或是含恨而终。对于它们来讲,成人的道路是那样的崎岖,那样的艰险。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术士,他们本着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挡在了鬼狐们成人成仙的路上。可是鬼狐们屡败屡战,就算尸骨无存,也在所不惜

20、。人们看来,鬼狐们是那样值得同情的.角色,那些所谓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样的多管闲事、冷血无情。尽管如此,人们却仍是对鬼狐们敬而远之,他们怕它们那种追求时的顽固,追求时的阴险,追求时的不惜一切。鬼狐们的追逐已经不是可以轻易放下的欲望,而仿佛有这一种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着它们。那种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欲望,逐渐集结成了一种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们的心中,就有这么的一个信念: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人字,是一种奢侈。于是,或是诱惑,或是惊吓;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杀之以暴。然后,鬼狐们得以换上了人的衣裳,尝着人间的疾苦,经历着人世的生老病死,而无怨无悔。而活在尘世中的人,却为了得到鬼

21、狐所抛弃的长生不老,千辛万苦。为了得到鬼狐所不屑一顾的高超法力,不惜上刀山、下油锅。有时候觉得,要是两者可以一开始便将角色对换,那也许就没有了不必要的悲剧。其实,即便将他们的角色对调,结果还会是一样的,因为两者都会追逐对方的角色。在没有鬼狐的现实社会中,人却有着同样的追逐。只要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平等,那么这种追逐便无休无止。过着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们,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升官加禄。而那些位高权重的人,在心底却向往着平凡的日子。于是,在这两者之间,便是一种思想追求上的循环。穷人一旦变成了富人,便会怀念穷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变成了穷人,也自然会回想那富人的生活。当然,在这之前,有一段艰苦的追逐,甚至

22、有痛苦的悲剧。其实这种无谓的追逐也不只是存在于像穷人和富人这样有着明显差距的两者之中。人,总是这样的观念:别人的东西总是比自己的好。就是两样完全相同的东西,在一个人看来,也会觉得对方的比较好。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东西,甚至是性格。在寻觅之中,他们看不见原来的自己。他们将别人的优点看成是不可多得的优点,却将自己的亮点一味地抹杀。有朝一日,当他们真正地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也许就只会对着往昔的日记问到:陌生人,你到底是谁?就像聊斋志异中的鬼狐精怪,追逐的低手,却是遗忘的高手。倘若鬼狐安心做它们活得如浮萍一样的鬼狐,人安心做他们平凡甚至于庸俗的人,世上当然是能太平些许。但那停歇了的追求,那所谓的安宁,却会使尘世不但少了些引人的故事,更是没有了进步的光彩。现实之中,亦当如此。再读聊斋,再得后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报恩复仇,不去叹息人世间的世道炎凉,不去讨论人怪之间的孰对孰错。偶得谬感,不知所言。聊斋志异读后感范文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