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假劣药品的生存现状.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3889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假劣药品的生存现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试论假劣药品的生存现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试论假劣药品的生存现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试论假劣药品的生存现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试论假劣药品的生存现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假劣药品的生存现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假劣药品的生存现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沈阳药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试论假劣药品的生存现状(存在原因)与解决对策,学生姓名:李 嵩 专业形式层次:药学本科学号(或准考证号):070680020 指导教师:李海英 实习单位:北京同仁堂药店 完成时间:2010年03月通讯地址:北京宣武区大栅栏24号同仁堂药店成药部 邮政编码:100051 联系电话(手机):13581535890,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2、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李嵩 2010 年 3 月 20 日,目 录第1章 假劣药品存在的原因1.1 我国医药体制存在的问题1.2 药品质量监管体制本身的问题及漏洞1.3 其他因素第2章 解决对策2.1 从制度上破除医药不分的体制,完善法律法规2.2 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状2.3 解决人力、财力不足现状,加强监督,提高药监人员 自身素质,促使购药企业严把药品采购关,试论假劣药品的生存现状(存在原因)与解决对策,摘 要:近年来,我国屡屡发生导致群死群伤的大药害事件,规模较小的药害事件也在各地不断出现,药害事件

3、在全国范围内造成重大影响,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具体总结为以下三方面:我国医药体制存在的问题;药品质量监管体制本身的问题及漏洞;其他因素等内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进行挖掘,经过分析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解决对策:从制度上破除医药不分的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状;解决人力、财力不足现状,加强监督,提高药监人员自身素质,促使购药企业严把药品采购关。只有全国上下形成一种科学监管的氛围,从国家到百姓一条心,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才能遏制假劣药品的生存空间,才能让老百姓安全用药,安居乐业。关键词:假劣药品;加强监管;共同抵制,药品是人类用于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它与

4、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息息相关.因药品质量的优劣与真假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就此我对假劣药品的存在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点解决对策,仅供参考。从目前看,一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医药商品违法活动的斗争方兴未艾,从药品监管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看,药品质量事件在逐年增多。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目前查处的假药违法案件已达35万件,罚款金额达39亿元。就拿浙江省安徽省药监局统计数据来说,2008年浙江省受理药品质量案件4041起,比2007年增加230起;2007年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1起,比2006年增加3起;2006年监管部门罚没款4156万元,比2005年增加545万元。安徽省药监局从2003年以来,共

5、查获假劣药械2.68万批次,查办案件3.8万余件,案值亿多元,销毁假劣药品标值近亿元。这些事件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监管力度在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药品质量事件逐年走高,包括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蓄意制假的案件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屡屡发生导致群死群伤的大药害事件,规模较小的药害事件也在各地不断出现,药害事件在全国范围内造成重大影响,2006年5月,齐齐哈尔市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等5种含假药成分的药品流入市场,由于这些假药是用有毒化工原料“二甘醇”冒充药用辅料“丙二醇”制成,在临床使用中连续发生致人死亡事件。3个月后,安徽华源药业的9个批号的“欣弗”克林霉素注射液再次使患者发生

6、不良反应,同样造成疑似病例死亡。一些地区群众对药品安全的诉求已经上升至健康权的高度。一次又一次拉响的警报,说明用药安全已成为民族大患,稍一不慎,我国就将滑入药害频发状态,重蹈其他国家在药品监管历史上曾经遭遇的惨痛经历。而让这些伪劣药品有机可乘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些要害事件的产生究其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第1章 假劣药品存在的原因,我国医药体制存在的问题,目前,药品企业是药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但在医药不分的体制背景下,药品销售无法充分市场化,迫于以药养医的压力,药品绝大部分利润被医疗机构攫取,药企为了生存,为了中标,而拼命降低价格、成本,不惜偷工减料、以假乱真,导致药品质量

7、无法保证,最终频频酿成药害事件。如果医药不分的体制之弊不除,药品安全监管难上加难,大的药害事件隐患无法彻底根治。例如:近期发生的安徽“欣弗事件”主要原因是药厂为了降低成本,更换了消毒设备,减少了消毒灭菌时间。据了解,一瓶欣弗的出厂价是2.7元,而医院卖给患者则是38元,绝大部分的利润被医院占有。同是生产注射液的杭州民生药业董事长竺福江说:“2.7元的出厂价想不出是怎么定出来,即便是矿泉水也得元钱一瓶,欣弗的出厂价这已经接近甚至突破正常成本的底线。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维持生存,便恶性降低成本,忽视质量,唯价格是图。这些药害事件频发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医药体制本身的问题和漏洞。,药

8、品质量监管体制本身的问题及漏洞,近年来,全国医药企业违规事件增多,有的地方甚至上升了3040,因此更加需要加强、加大抽检工作力度。但有的地方财政一年划拨检验资金只有300万元,整个地区药品制剂和原料企业有几百家,药品经营企业有上万家,抽检一个单位需要1000元,靠政府拨款简直是杯水车薪。一般企业一年抽一次就很不错了,无法实现地毯式抽查。,药品监管“多头受气”,对于当前的执法和监督环境,部分基层药监干部形容为:“多头受气”!他们反映,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不仅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还受到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影响,不少影响药品安全的隐患不了了之。一些地区把医药工业当作支柱企业,药企作为省市一级的重点

9、企业,药监部门的监督稍有“不慎”,就会落得“破坏经济环境”的罪名。有一位省级药监部门负责人曾说:“越是到基层,地方保护主义越严重,这些地区的政府只注重招商引资办药企,对药品监管执法行为不满,有的政府还在企业门口挂出重点保护企业的免检牌,我们的工作人员曾到一家药企检查,负责人根本不理会我们的执法证,反倒让我们去找书记和县长批条子才可以进厂。事实上,我们也根本不敢得罪这些企业,因为当地政府规定,年底由这些被监管对象对我们进行评议。,另外我们虽然是垂直管理,但上面没钱没房,还得依靠当地政府帮助解决,有时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国家药监局权力过于集中,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多也是一方面原因。例如,某市局对一

10、家药企进行检查,发现很多问题,过了不久,国家局组织人来认证,一检查就通过了,还告诉企业“做好当地药监局的工作!”有时,国家局的认证员已经下来了,所在地药监部门不知道,还是企业先知道。另外,药品和医疗器械广告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但查处权在工商部门,现在违法广告泛滥,多数都是播出内容与当初审批内容不一样,药监部门无法协调执法。,其他因素,药品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执行不统一。尽管药品法律法规和规范化标准是国家统一制定的,但是各地各单位甚至个人情况不一样,掌握标准和理解标准的程度不一样,执行起来存在定性不同、宽严不均的现象,从而给生产经营使用假劣药的单位或个人提供了有机可乘、有利可图的土壤。也给通过

11、认证的企业或通过规范化验收的医疗机构有“回潮”和“产生假劣药”的空间。少数药监干部未能正确理解“监督与服务”和“监督与发展”的关系。有的发现问题不是指出来而是把它包容起来,这看似是“帮”企业,“服务”企业,但从长远来说是不利企业发展的,而有些企业也往往喜欢这种眼前利益。有的发现问题虽然指出来了,但不知怎样才能更好地帮企业解决问题。有的日常监督检查如同“走马观花”一路“好声一片”。从而导致违法违规行为“由小变大”、“由少变多”,不利持续健康发展。,“重视打击生产销售使用假劣药”,“忽视打击违规生产经营药品”。打击生产销售使用假劣药固然很重要,但是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严格按GMP、GSP要求去生产

12、、经营也要依法打击。从现实情况看假劣药品从监督抽样到检验结果出来需一定时间,等到药监部门去检查处理时,有些违规生产经营引起的假劣药品已售完或使用完,有的已经被患者吃掉或用掉了,这对企业单位可以依法处罚,但对老百姓用掉假劣药造成的危害或者后果怎么处理?因此重视打击违规生产、经营药品的企业,特别要抓住控制质量、容易产生假药劣药的关键环节来处理,这样既帮促企业做好规范认证工作,使得假劣药没有产生的空间,又保障老百姓吃上“放心药”。,当前还有一些造成假劣药品的原因是由于药品销售人员引起的,例如:药品销售人员为尽可能降低销售成本,保证及时供货,均在当地设置有临时仓库,由于此类非法仓库多为临时性,同时为防

13、止药监部门打击销售人员经常转移库房处所,这些仓库既没有温湿度调控设备,又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卫生条件极差,难以达到药品储藏要求,药品存放其中很容易导致潮解、发霉、变质,质量难以保证。另外,部分药品销售人员为追求利益,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对药品的包装和说明书进行更改,更换药品名称,增加功能主治,制作赠送品,然后以义诊义赠、买X增X的方式虚假宣传,任意夸大疗效欺骗消费者,从而达到增加销售量或者高价销售的目的。,第2章 解决对策,从制度上破除医药不分的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受到医药不分的制度“惠泽”,行政部门下属的医院既是买方又是卖方,势必会尽可能地降低进货价格和抬高销售价格,以攫取更多的

14、利润,而药企不得不通过降低药品成本,来维持起码的生存,所以药品质量和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药监干部和专家们建议,只有破除医药不分的体制,彻底拆除民营资本投资医院的门槛,才能促进我国医药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真正形成重质量、重疗效的药品安全监管大环境。另外,现有法律、法规对药品销售活动缺乏细致的规定,而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年依据旧版药品管理法所制定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药品监管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有效地与现行药品管理法相衔接。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配套的规章,完善药品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对涉药单位宣传药事法规力度,促使企业规范进货渠道,建立严格的药品采购制度,杜绝

15、在对销售人员资质审验上和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时“走过场”,全面、有序地审查销售人员的资质材料,严格按照规定逐个环节认真审验药品。另外,各企业要严格杜绝同药品销售人员进行现货销售,对有疑问的药品,将药品及销售人员的资质证明送到药监部门进行咨询,确保药品在进入销售环节时不出现质量问题。,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状,在国外,制售假冒伪劣药品,代价可能是倾家荡产,而在国内可能就是罚点钱了事,加上个别地方的保护伞,使得一些药商有恃无恐。我认为,除了重罚违法者外,还应该结合刑法的相关规定,追究违法者的刑事责任,同时建立类似的黑名单制度,让一些利欲熏心的企业主“一次违法、终生出局”。,解决人力

16、、财力不足现状,加强监督,提高药监人员自身素质,促使购药企业严把药品采购关,针对基层药监部门财力、人力不足的现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建立完善、透明的药害信息发布制度,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哪些情况是内部通报,哪些情况是向公众披露,哪种情况可以当地发布,哪种情况要上报,都要有明确、详细的规定,保障遭遇突发事件时公众用药安全。在处理过程中,党委政府要持续不断地“发出声音”,向社会公布对企业、监管部门的处理情况;政府要强制所有的药企固定设立一笔不良反应赔付基金,专门用于药品不良反应事故的处理,保障公众的健康权利。,地方药监部门也要掌握一定的信息发布权,对于群众能在药店买到的非处方药的不合格信息,应

17、当遵循及时快捷的原则,无论哪一级的药监部门一旦查实立即发布。同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注药品安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行为。不断提高药监人员自身素质。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有的药监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没有领会其精神实质。故此,药监部门的执法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学习,全面把握药品管理法规的立法精神,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严格按GMP、GSP要求去生产、经营也要依法打击,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全方位进行监管。,结 论,综上所述,接二连三的药害事件表明,我国药品安全监管正进入事件凸现期、矛盾多发期,同时也是完善监管体制的机遇期,如果把这些事件进行理性的反思和思考,将推动我国的药品监管水

18、平。这需要全国上下形成一种科学监管的氛围,无论何时,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赋予药监部门坚强的执法权力和良好的法制环境,执法部门才可以挺直腰板开展工作,另外,加强监管力度,坚持科学抽验药品,通过科学监督抽验,才能及时发现和查出假劣药品,保障人民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伪劣药品才没有生存的空间,我们老百姓才能安全用药,安居乐业。,参考文献,01吴蓬.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版.0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药事管理与法规Ml.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版.03崔佳,邵蓉.我国药品市场信用缺失分析及监管法律完善策略J.食品与药品,2006,(12).

19、04何静.药品市场的政府监管与有效市场的建立J.集团经济研究,2006,(15).05谢寿坤,朱荣欣.论社会信用体系与药品市场诚信建设J.中国药事,2006,(1).06杨雅范.以人为本保护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5,(19).07邵蓉,黄心宇.电子商务对我国药品市场的影响J.药品评价,2005,(6).08徐惠.刍议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的现状与对策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5,(6).09王海洲.建立药品市场诚信体系的思路J.中国药品监督管理,2004,(5).10李海金.浅谈药品市场开展第三方物流的可行性J.中国药事,2004,(11).11药品流通监管重点与科学监管方法探讨J.中国药事2008,22(11).12以人为本保护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J.中国中医药报,2005,(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