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环境下的融合系统端到端QoS保障机制研究.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4164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业务环境下的融合系统端到端QoS保障机制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全业务环境下的融合系统端到端QoS保障机制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全业务环境下的融合系统端到端QoS保障机制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全业务环境下的融合系统端到端QoS保障机制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全业务环境下的融合系统端到端QoS保障机制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业务环境下的融合系统端到端QoS保障机制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业务环境下的融合系统端到端QoS保障机制研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移动集团重点/联合研发项目结题汇报报告,2010年11月30日,项目名称:全业务环境下的融合系统端到端QoS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0_JZ_13,一.开题计划完成情况,目 录,二、主要研究成果(整合后),1.1 研究背景及目标(开题报告),随着电信重组和全业务运营的开展,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如何保持品牌竞争力,提升用户感知,提高业务质量,是中国移动必须面对的课题。,业务变革:移动互联网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推动电信业务转变,全业务竞争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潮下,传统电信运营商面临着网络流量爆炸性增长,而业务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语音业务ARPU逐渐降低,并

2、很可能最终走向免费。总体来看,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电信业务发展的增长点,相应的,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增长和业务发展重心由话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转变。因此,网络优化也必须从以语音业务为中心向语音和数据双中心转移。,随着TD-SCDMA网络的大规模部署,全网数据业务流量迅猛发展,局部地区出现T网和G网数据业务高负荷现象。随着智能终端的推广,数据流量还将进一步增长,对网络形成全面的冲击。在高负荷情况下,如何解决QoS保障,在各种业务混合调度的情况下,做到:(1)实现无线网络负荷控制的不同策略,避免在发生拥塞之后才开始处理,提高网络性能;(2)实现优先用户、优先业务优先调度;就成了提高数据业务用户感知的

3、核心问题。,流量冲击:数据业务迅猛发展,QoS保障面临挑战,1.1 研究背景及目标(开题报告),1/实现基于无线网络负荷分级的QoS保障,2/实现基于用户和业务分级的QoS处理,在不同的网络负荷下(或称之为“红橙黄蓝”状态下),实现网络负荷控制的不同策略。,针对不同用户和业务分配相应的调度优先级和保障指标,实现综合用户等级和业务类型的 QoS 分级和控制策略。,THP,ARP,缩写释义:ARP:Allocation/Retention Priority THP:Traffic Handling Priority,业务类型,用户优先级,业务处理优先级,会话类(Conversational)流类(

4、Streaming)交互类(Interactive)背景类(Background),准入控制,拥塞控制,信道分配,用户和业务综合优先级,功率负荷,码道负荷,干扰负荷,网络负荷等级,1.2 主要研究内容及分工(开题报告),网络负荷分级,用户和业务分级,混合业务的业务承载类型,优化混合业务的业务承载类型,对混合业务的承载类型进行差异处理。,基于功率负荷、码道负荷、干扰负荷等综合判断网络负荷,在不同的网络负荷控制下的采用负荷均衡、PS降速、拒绝接入、主动释放等不同策略,提高网络性能。,特定用户的特定业务可以采用业务承载类型/TC/ARP/THP综合考虑配置。,基于业务的数据包分级调度,GGSN可识别

5、同一用户的每个数据包的业务类别,并在数据包中标识调度优先级,RNS优先调度该用户的高优先级业务数据包,低优先级数据包优先级降低或限速。,RRM算法优化,优化RNC基于用户的优先级分配,不同网络负荷情况下的算法策略。,1.3 开题计划完成情况总结,项目计划100%完成,一.开题计划完成情况,目 录,二、主要研究成果,2.1网络负荷分级方案,负荷测量值规定,HSPA接入用户数:小区HSPA接入用户数量;小区HSPA用户GBR总速率:即当前接入HSPA用户GBR之和,区分上下行;HSPA码道占用情况:小区HS-PDSCH信道剩余码道总数;小区E-DCH信道剩余码道总数;区分业务类型的HSPA业务量:

6、小区HSPA上行业务量(会话类);小区HSPA上行业务量(流类)小区HSPA上行业务量(交互类)小区HSPA上行业务量(背景类)小区HSPA下行业务量(会话类);小区HSPA下行业务量(流类)小区HSPA下行业务量(交互类)小区HSPA下行业务量(背景类),OVSF码资源负荷:业务时隙剩余码道数:每载波每时隙;小区R4业务上行剩余码道总数;小区R4业务下行剩余码道总数;,Iub接口传输带宽负荷;基站Iub接口剩余的传输带宽;基站Iub接口信令链路负荷;小区下行功率负荷:下行业务时隙发射功率;针对每载波每时隙分别测量;下行业务时隙发射总功率:在下行时隙上,多个载波共同发射的总功率小区上行干扰负荷

7、:上行业务时隙干扰电平(ISCP);针对每载波每时隙分别测量;公共控制信道负荷:寻呼量负荷;FACH信道负荷;基站处理能力负荷;主CPU处理能力负荷;主CPU内存负荷;基带板处理能力负荷;,R4业务量、HSDPA业务量;寻呼量;核心网各网元/RNC 关键单板CPU处理负荷;核心网各网元/RNC 关键单板内存负荷;,R4业务码道资源负荷测量,HSPA业务码道资源负荷测量,小区公共资源负荷测量,端到端资源负荷测量,2.1网络负荷分级方案,为了评估特定区域的负荷情况,可以区域内所有小区的整体负荷情况来评估一个区域的负荷。对于小区负荷的评估可以参考如下指标。小区码资源占用率 反映业务时隙BRU使用情况

8、,为扩容提供依据。根据协议规定,TD-SCDMA系统的每个业务时隙有16个BRU,对应16个SF=16的码道。其中,上行业务时隙允许使用的扩频因子为1/2/4/8/16;下行业务时隙允许使用的扩频因子为1或16(HSPA并计入)。因此,对于单频点小区,小区码资源占用率由各业务时隙的码道利用率组成;对于多频点小区,小区码资源占用率由每个载波上各业务时隙的码道利用率组成,小区码资源占用率为各载波/业务时隙码资源占用率的平均值。小区码资源占用率可以准确反映当前小区的码资源状态。,其中:M为主载波上的上行业务时隙数,RACH信道一般占用TS1的2个BRU资源;N为主载波上的下行业务时隙数。,其中:M为

9、辅载波k上的上行业务时隙数;N为辅载波k上的下行业务时隙数。k0、1、2、9。建议扩容门限:码资源占有率忙时超过75%,2.1网络负荷分级,接入拥塞率 RAB建立成功率中,某些原因可以体现系统容量已经超限 接入拥塞率=接入拥塞次数/总的RAB建立尝试次数。建议扩容门限:接入拥塞率忙时超过2%小区HSDPA用户数 用于衡量网络HSDPA业务的负荷情况。此指标是单载频的用户数,平均户数超过6个,持续三天的忙时超过6个用户。在频谱资源和设备能力均有剩余的前提下,优先采用单小区增加HS载波配置的方案进行扩容;在上述方法不可用的前提下,可采用小区分裂的方式增加新的基站进行扩容。小区HSDPA平均在线用户

10、数:定时查询在线的HSDPA用户数,最后取均值。小区HSDPA最大在线用户数定时查询在线的HSDPA用户数,最后取最大值。建议扩容门限:小区HSDPA平均在线用户数忙时超过可接入用户数75%HSDPA码资源利用率 HSDPA码资源利用率反映了用户的实际流量情况,是根据HS-SCCH实际统计出的HS-PDSCH被调度的BRU数。HSDPA业务码资源利用率=HSDPA业务占用的BRU数/全部可用BRU数。建议扩容门限:HSDPA码资源占有率忙时超过75%。,2.2 基于用户和业务优先级的QoS保障研究混合业务分级处理背景,3GPP网络中为了分级保障不同类型业务的QoS,提出了会话类(Convers

11、ational)、流类(Streaming)、交互类(Interactive)、背景类(Background)四种业务类型。当用户使用某单一业务时,网络可以将该业务映射到其中一种业务类型。然而,当用户同时使用不同业务时,例如用户同时在看在线视频、下载软件、访问网页,且收发IM消息时,就无法根据3GPP的定义,将这多种并发业务归为四种业务类型的一种。在实际网络的无线资源管理过程中,会话类仅用于AMR语音和可视电话业务,并发的PS域业务基本都标识为背景类。由于并发业务无法对应到四种业务类型中的一种,并发的PS域业务基本被都标识为背景类,网络无法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进行分级处理。,2.2 基于用户和业

12、务优先级的QoS保障研究混合业务分级处理主要思路和方案,在QoS协商过程中,终端请求的Taffic Class(TC)为default TC,为实现不同并发业务的分级处理,需通过PDP修改对业务类型进行更新,在做PDP修改时,QoS profile不再用默认的业务类型,而是用混合业务类型,基于GGSN发起的混合业务处理流程如下图:,基于MS混业业务类型判别与GSN类似,不同的在于混合业务TC由MS根据混合业务特点定义该混合业务的最优业务类型并下发,处理流程如下图:,实施方案将具体业务(如BT)归类到具体的TC类中,根据运营商对于业务种类的关注度进行TC类排行,配置触发GGSN反向更新的流量门限

13、,根据用户组等信息来配置TC四大类对应的QoS信息。当流量门限到达时,GGSN查看用户TC四大类的流量比例信息,根据配置的TC类比例关注排名来发起反向更新并清空TC四大类的流量信息。举例:流量门限到达的时候,背景类流量为0K,会话类流量为5M,流类流量为7M,交互类流量为4M,运营商关注排行是:背景类(30%)流类(50%)会话类(10%)交互类(10%),由于背景类的流量是0,也没有达到流量的30%,所以不可以按照背景类对应QoS信息发起反向更新,但是流类有流量,但没有达到整体流量的50%,也不能用,会话类流量达到了10%以上,那么就要使用会话类的QoS进行反向更新,当然也要情况各个TC类的

14、流量方面下次继续计算。,2.2 基于用户和业务优先级的QoS保障研究混合业务分级处理测试,测试组网图,SGSN和RNC1之间的Iu-PS接口基于IP承载,通过CE互联GGSN通过ZTE 3928访问internet,为验证算法方案的可行性,北京公司组织开发厂家进行了混合业务分级处理测试版本的开发,并在昌平TD试验室进行了测试。,GGSN License需开通策略控制,2.2 基于用户和业务优先级的QoS保障研究混合业务分级处理-降低FTP业务用户的Qos等级(TC降低),使用MU351使用HTTP、QQ业务、PPSTREAM一段时间后,用户UE开始使用FTP业务,使得 用户UE上网总流量超过配

15、置的流量门限10M,且FTP业务的流量超过UE上网总流量的30%;此时GGSN反向更新QOS,将MBR由1M修改为32kbps,使用dumeter工具,在拨号的PC上测试FTP业务下载速率,可以看出速率降低。,2.2 基于用户和业务优先级的QoS保障研究混合业务分级处理-提升HTTP业务用户的Qos等级(THP提升),该用例测试主要HTTP,采用web邮箱带附件方式实现,UE使用PPSTREAM、QQ业务、FTP、HTTP业务,使HTTP总流量超过配置的流量门限2M,且HTTP业务的下载流量超过UE上网总流量的15%;此时GGSN发起反向更新,将MBR由360kpbs提高到1M,使用dumet

16、er工具,在拨号的PC上测试FTP业务下载速率,可以看出速率提升。,2.2 基于用户和业务优先级的QoS保障研究混合业务分级处理-提升PPSTREAM业务用户的Qos等级(TC提升),UE使用HTTP、QQ业务、FTP一段时间后,开始使用PPSTREAM业务,使得 UE上网总流量超过配置的流量门限10M,且PPSTREAM业务的流量超过UE上网总流量的25%;此时GGSN发起反向更新,将MBR由1M提升至2M,使用dumeter工具,在拨号的PC上测试FTP业务下载速率,可以看出速率提升。,2.3 RRM算法完善与增强多流调度算法,多卡终端,数据整合、分解,网络侧,多流调度机制,数据整合、分解

17、,内容分解为多个数据流,终端侧通过数据整合、分解模块,将发送的数据分解为多个数据流,网络侧采用多流调度机制,不同数据流采用不同载波承载,网络侧接收信号后将分解的多流数据进行整合。,控速算法流程,整体算法流程,2.3 RRM算法完善与增强多流调度算法,网络侧算法包含接入、切换、2/3G切换及升降速等全部流程,具体算法描述参见附录1。,2.3 RRM算法完善与增强多流调度算法,HLR,RNC,UE,启用Multi-SIM功能,多卡共用主号码(如COMMON ISDN1),多张SIM卡在HLR中独立签约MSISDN,SGSN,扩展MAP流程:MAP_ISDN消息及MAP_Restore消息中增加CO

18、MMON ISDN,判断主卡及子卡,将COMMON ISDN号码传递给RNC,判断出IMSI1,IMSIn是和COMMON ISDN捆绑的卡,RNC为每个IMSI分配不同的载波,终端缓存数据流并整合,本部分为已实现的demo版本调度算法具体机制。,2.3 RRM算法完善与增强多流调度算法,SGSNRNC:修改了COMMON ID消息:,SGSNHLR:修改了MAP_ISD和MAP_Restore消息,上述消息中增加COMMON ISDN的字段信息。,注:蓝色字体为新增字段。,所作改动均在协议支持范围内,难度较小,2.3 RRM算法完善与增强多流调度算法,测试组网图,SGSN和RNC1之间的Iu

19、-PS接口基于IP承载,通过CE互联;GGSN与多流服务器互联。,为验证算法方案的可行性,北京公司组织厂家进行了多流调度算法测试版本的开发,并在昌平TD试验室进行了功能测试。,小区11:时隙2:4,主载波频点10088,辅载波10062、10070,两辅载波各配置1个时隙为EPUCH信道,3个时隙为DSCH信道,各种控制信道各1条;小区12:时隙2:4,主载波频点10054,辅载波10062、10070,两辅载波各配置1个时隙为EPUCH信道,3个时隙为DSCH信道,各种控制信道各1条;小区11与小区12互为邻区。,卡1,卡2,用户附着时HLR将签约信息下插SGSN,并通过COMMON ID下

20、插给RNC,卡1、卡2具有相同的COMMON MSISDN,卡1被分配至10062频点,卡2被分配至10070频点,根据测试结果,相同COMMON MSISDN的卡1、卡2根据多流调度算法将分配至不同的载波。,2.3 RRM算法完善与增强多流调度算法测试结果,23,结束,谢谢大家!,附录1:多流调度算法描述接入,卡1,卡2,卡n接入网络;核心网(CN)通过common ID信令将卡1,卡2,卡n的IMSI通知RNC,RNC根据预定编码规则或预存数据库,通过IMSI判断卡1,卡2,卡n是否为关联用户:(2.核心网根据预存数据库,判断卡1,卡2,卡n是否属于关联用户,并将结果通知RNC:)若卡1,

21、卡2,卡n为关联用户,则启动修正的DCA算法,即RNC根据卡1,卡2,卡n驻留的小区频点信息(该小区共m个可接入载波,m1)若n m,则在m个载波中,RNC控制卡1,卡2,卡n分别驻留于n个载波上,载波选择参照以下原则:根据UE上报的测量报告,RNC控制各卡选择最优载波(无线环境最好、资源剩余最多)、最优时隙(无线环境最好、资源剩余最多),保证各卡均可获得最好的服务保证;假设单载波的峰值速率为T,用户签约速率为t,若t(m-a)T,m a,m、a均为整数,则RNC根据测量报告,选择(m-a)个最优载波(无线环境最好、剩余资源最多)分别由卡1,卡(m-a)驻留;剩余卡由网络侧回复诸如鉴权失败等消

22、息,不提供服务。n m,则根据载波状态,RNC控制卡1,卡2,卡m分别驻留于这m个载波上,其余(n-m)个卡,依据最优载波、最优时隙的原则,分布到最多的时隙上。若卡1,卡2,卡n不为关联用户,则参照正常DCA算法处理;卡1,卡2,卡n分配完驻留载波后,网络与UE参照正常流程通信。,附录1:多流调度算法描述切换,在卡1,卡2,卡n通信的过程中,若发生切换:若卡1,卡2,卡n为关联用户,则若为RNC内切换,则若RNC判决卡1,卡2,卡n中任意卡需要进行切换,则卡1,卡2,卡n均需进行RNC内切换,且各卡的目标Node B相同。RNC通过向目标Node B发送Radio Link Setup Req

23、uest消息进行载波的驻留,在此过程中,RNC控制卡1,卡2,卡n分别向同一小区的不同载波切换,选择原则为最优载波、最优时隙,若目标小区存在资源已满的载波,则参照网络是否允许抢占及一号多卡业务优先级,判决是否抢占资源。若为RNC间切换,则若源RNC判决卡1,卡2,卡n中任意卡需要进行切换,则卡1,卡2,卡n均需进行RNC间切换,且各卡的目标RNC相同。源RNC向CN发送Relocation Request消息,将卡1,卡2,卡n的源RNC标识,目的RNC标识,以及SRNC需要通过CN透传给Target RNC的信息等传递给CN。CN发送Relocation Request消息给目标RNC,同时

24、将卡1,卡2,卡n的相关信息传递给目标RNC。目标RNC通过Radio Link Setup Request消息,将卡1,卡2,卡n驻留于目标RNC的目标小区的不同载波,处理流程与RNC间切换类似。若卡1,卡2,卡n不为关联用户,则参照正常切换流程进行。,附录1:多流调度算法描述2/3G切换,在卡1,卡2,卡n通信的过程中,若发生3G-2G的切换,若卡1,卡2,卡n为关联用户,则有任一卡发生,则触发卡1,卡2,卡n的3G-2G的切换,切换之后,卡1,卡2,卡n分别驻留于不同时隙。若卡1,卡2,卡n为不关联用户,参照正常流程处理;在卡1,卡2,卡n通信的过程中,若发生2G-3G的切换,若卡1,卡

25、2,卡n为关联用户,则有任一卡发生,则触发卡1,卡2,卡n的2G-3G的切换,切换之后,卡1,卡2,卡n驻留于不同载波,选择原则为最优载波、最优时隙,若3G网络资源不足,则根据可服务载波数,由RNC确定可是使用的SIM卡。若卡1,卡2,卡n为不关联用户,参照正常流程处理。,附录1:多流调度算法描述升降速,若用户业务所需流量下降,则卡1,卡2,卡n均由Node B控制启动DCCC算法,进行减速,根据业务所需流量,直至单卡流量降至8kbps;此后若所需流量上升,则卡1,卡2,卡n均进行升速处理,直至满足业务所需流量;若用户使用业务过程中进入业务保持状态,即无流量发生,则根据终端支持情况:若终端支持Cell_FACH等保持状态,则网络与终端通信,控制卡1,卡2,卡n均由Cell_DCH状态向Cell_FACH状态迁移;此后,若业务恢复,则卡1,卡2,卡n均由Cell_FACH状态回迁至Cell_DCH状态。若终端不支持Cell_FACH等保持状态,则方案一:网络控制卡1,卡2,卡n均降速至8kbps,各卡均保持与网络的通信;此后,若业务恢复,则卡1,卡2,卡n均由8kbps上升直至流量满足业务需求。方案二:网络控制卡1降速至8kbps,同时CN针对卡2,卡n发起释放过程;此后,若业务恢复,卡1进行升速处理,卡2,卡n参照算法流程1、2、3,重新启动接入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