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讲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42402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讲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讲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讲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讲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讲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讲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5讲实验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5讲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拓展创新实验,抓住二个要求,备选视频展台,2.误差分析 注意事项,1.对实验原理及实验过程的考查,2.创新设计实验,聚焦一个热点,随堂基础演练,第二章 相互作用备选多媒体展台1.桌面微小形变的观察2.小桌微小形变演示实验3.弹簧的形变与弹力4.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5.人走路时所受静摩擦力的分析6.骑自行车时静摩擦力的分析7.力的合成实验演示8.力的合成实验模拟9.合力与两个分力变化关系的演示10.共点力的概念11.两共点力的合成12.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13.力的分解(二绳挂重物)14.力的分解(斜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1

2、5.力的分解(三角架挂重物)16.力的分解(物体置于斜面上)17.矢量求和的三角形法则18.矢量差的判断,01抓住二个要求,01抓住二个要求,本实验的误差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1读数误差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一些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2作图误差减小作图误差的方法: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的误差F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F1、F2间的夹角取得太大,01抓住二个要求,【误差分析】,01抓住二个要求,本栏内容 结束,【注意事项】,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

3、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3尽量减少误差(1)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2)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典例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一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1

4、)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_(填入相应的字母),02聚焦一个热点,CE,审题视角结合实验过程及注意点分析.,02聚焦一个热点,(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示意图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

5、的是_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F,B,02聚焦一个热点,BC,(3)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 N,两力的合力用F表示,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1和2,关于F1、F2与F、1和2关系正确的有_AF14 N BF12 NC145 D12,转 解析,02聚焦一个热点,解析(1)两细绳套不要太短,但是不一定要等长,选项A错误;橡皮条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是否在同一直线上,由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选项B错误;用弹簧秤拉细绳套时,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必须平行,选项C正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测

6、量分力大小的两个弹簧秤的读数不一定要相等,选项D错误;在同一次实验中,需要保持F1和F2的作用效果与合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选项E正确,本题答案为CE.,(2)F是利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条拉到结点O位置的力,F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与F作用效果相同的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所以沿AO方向的力一定是F.本实验中,需要保证单个拉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拉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采用了等效替代法,(3)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如图示,其对角线表示合力F,由图可知,F14 N,F12 N,145,12,所以选项BC正确答案(1)CE(2)FB(3)BC,02聚焦一个热点,【借题发挥】,实验过程应注

7、意(1)结点O定位O点时要力求准确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O点必须保持不变(2)拉力用弹簧秤测拉力时要使拉力沿弹簧秤轴线方向应尽量使橡皮条、弹簧秤和细绳套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不要太大或太小(3)作图在同一次实验中,选定的比例要相同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操作不忘“三”、“二”、“一”用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的“三记录”(记录两弹簧秤示数、两细绳方向和结点O的位置),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的“二记录”(记录弹簧秤示数和细绳方向)及“一注意”(结点O的位置必须在同一位置)等,【变式跟踪1】(2013海口模拟)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

8、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左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 N和_ N.(2)在右图所示的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02聚焦一个热点,2.50,4.00,放/缩,画力的图示,显示解析,02聚焦一个热点,点击回 例题,03拓展创新实验,【典例2】(2011江苏卷,1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

9、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点击转 解析,3.6,D,点击回 例题,03拓展创新实验,03拓展创新实验,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实现实验方法的迁移实验原理是实验

10、的核心和灵魂,实验方法、实验步骤、仪器的选择、数据的处理等一切实验的问题都是围绕实验原理展开的,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是形成设计实验的能力的基础只要弄懂了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些规定、注意事项就变成了易于理解掌握的知识,完成相同的实验,可以有不同的实验方法前面的例题就是用三个共点力平衡的装置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变式跟踪2】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A钩码的个数N1

1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审题导析1.受实验装置的限制OA与OB拉力方向不可能竖直向上,A错.2.由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知,B正确.OA、OB、OC互成1200角时,可满足C项;D项条件满足勾股定理,D正确.,03拓展创新实验,(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解析(1)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必须满

12、足:|F1F2|F3F1F2,因此B、C、D选项是可以的(2)A(3)甲实验中F3是竖直向下的答案(1)BCD(2)A(3)甲,甲,解析/显隐,本栏内容 结束,03拓展创新实验,本栏内容 结束,预测高考命题视角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拘泥教材,体现扩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视角1 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迁移(如典例2及变式跟踪2)视角2 实验器材的改进用橡皮筋 替代 弹簧秤三个相同的橡皮筋,可将三个橡皮筋系于一点,互成角度地将它们拉长,记下各自的拉力方向,伸长后的长度,并测出原长,根据伸长量确定三个拉力的大小关系,再结合力的图示作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使用力的传感器-用力传感器确定各力的大小,同时确定细绳中拉力的方向,再结合力的图示作图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04随堂基础演练,本栏内容 结束,随堂基础演练 答案及解析,见解析,见解析,见解析,见解析,见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